『壹』 電影 | 《日日是好日》
刷了一部非常棒的電影《日日是好日》,推薦給大家。
故事講述的是即將大學畢業的典子還在尋找讓自己一生專注的東西,對前途一片迷茫,因為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媽媽建議她跟表姐美智子一起去武田老師那裡學習茶道。當她倆第一次去到武田老師的茶室,看到牆上的一幅畫 「日日是好日」 卻不明其意,然後典子開啟了長達24年的茶道學習之旅。
導演通過一年的24個節氣展現了茶道陪伴典子度過的這二十幾個春夏秋冬,與此同時典子也經歷了人生的幾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和節點。最終她慢慢領悟到了「日日是好日」的真正含義。影片也通過茶道向我們傳遞了蘊含在我們平常生活中的一些人生哲理。
茶道的流程異常繁瑣,每一個動作都有一套標准,嚴謹的武田老師要求在做茶的過程當中要用心去感受。比如說,你要去感受每個動作的輕重、力度的大小、移動的尺度等等,還要用心去感受周圍的環境……
典子和美智子從春天開始學習茶道,轉眼到了冬天,她倆好不容易將夏茶的茶道摸熟了,漸入佳境的時候,武田老師卻說道:現在開始學習冬茶的茶道,你倆忘了夏天的茶道吧,要認真的改變心情和感受, 把注意力集中在你面前看到的東西上 。因此,一切又回到了起點。
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很多時候,當我們進入到生命當中的某個節點之後,我們不得不將以前的那些種種全部歸零,然後又從零開始思考並創造。這種歸零需要勇氣,需要抹去過去的種種痕跡,但是,一旦你重新開始,從零開始去創造一些東西,過去的你就跟你沒有多大關系了,那麼也就意味著你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超越。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對茶道完全沒有了解,看完後,我的感受是,日本茶道的流程及其繁瑣和復雜,同時它講究的是當你在做茶的時候,你要拋棄一切的想法、思考,只是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你面前看到的事物上,全神貫注於自己的肢體動作和姿勢,從而獲得一種極致的形式感。記得武田老師說的一句話:喝茶的時候首先是姿勢,首先形成這種姿勢,這是你以後放心情的容器。似乎茶道是想要通過這一整套形式主義的儀式感來讓參與的人真正活在當下,置身此時此刻,用心去體驗正在經歷的當下和周圍的事物,從而由外到內去跟自己的內心做溝通,最終達到安撫心靈進而保持內心的平靜。
就如同典子在經歷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些失去、悲傷和痛苦之後的感悟:
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來得太突然了,吾論今昔,你不能為此完全准備好,你對悲傷所能做的就是花點時間去適應它。
而茶道也讓她領悟到:雨天聽雨聲,用你的五種感官,用你的全身來品味這一刻,在下雪天,看看雪,在夏天,感受它的熱度,在冬天,感受它的寒冷,「日日是好日」,所以這就是它的意思。
活在當下,感受當下,唯有當下才是所謂的真正的開始。
挑個悠閑的時間,慢慢沉下心來欣賞這部電影,相信我,你會有所收獲的。
---END---
『貳』 日本評分最高的紀錄片
日本評分最高的紀錄片如下:
1 壽司之神 Jiro Dreams Of Sushi (2011)。
如果你喜歡壽司的話,那麼你就會愛上這部紀錄片。
Jiro Dreams of Sushi是一部講述85歲的壽司宗師小野二郎先生(2011年拍攝這部紀錄片時的年齡)和他正在跟隨父親學習生意的兒子的故事。
小野二郎先生在東京有一家很小的壽司店,一次只能接待十名客人。
如果你特別對壽司和東京感興趣,那麼就看看這部紀錄片吧!
2 清酒的誕生 The Birth of Sake (2015)。
位於日本北部的Tedorigawa啤酒廠,是專為那些對傳統清酒釀造感興趣的人而設。傳統清酒釀造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紀錄片團隊走入產地石川縣,了解清酒釀造的過程,用影像捕捉到不為人知,罕見的珍貴畫面。
2015年4月16日該片在翠貝卡電影節上映。
3 三船:最後的武士 Mifune: The Last Samurai (2015)。
這部紀錄片聚焦的是三船敏朗的職業生涯,他是日本劍道電影裡面的終極武士演員。
他作為演員參與了非常多黑澤明(日本電影傳奇製片人)的電影,例如七武士。
1986年,他被日本政府授予「紫綬褒章」(授予學術、藝術、運動領域中貢獻卓著的人)。
『叄』 影評《日日是好日》
樹木希林遺作《日日是好日》在北影節收獲了不少好評。這部讓人又哭又笑的治癒之作,不僅因為樹木希林的表演而熠熠閃光,更在於它藉由茶道品讀生命中的陰晴圓缺,並讓我們對生老病死有了更深刻的體悟。
即便現實中的樹木希林沒能像影片中那麼長壽,更別提「活到100歲」,但電影終究還是烙下了另一種永恆。雨天聽雨,雪天看雪,即便明天便會死,只願日日是好日。
有意思的是,大森立嗣導演還在影片中以費里尼的《大路》作為比照,借黑木華飾演的典子之口道出,她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反復重看《大路》時不同的心境。從小時候的「完全看不懂講什麼」,到長大後的「如果沒有被那部電影感動,你的人生就毫無意義」,再到經歷親人去世後的「痛哭不止」。而茶道的意義,也正在於此。
這是一部用茶道註解人生況味的電影,也是一部用二十四節氣串聯的電影,更是一部展示各式絢麗和服的電影。冬去春來,一斟一飲,一期一會,二十四年,一瞬而過,人之一生,一隻茶碗也不過只能用四五次而已。
簡單來說,影片大致說的是這樣一個故事:身處大學階段的典子,年僅20歲,找不到「真正想做的工作」,便陷入成長初期的迷惘。某日,典子媽媽在閑聊中說起茶道教室的老師「武田阿姨」,對其充滿好奇與景仰,隨即攛掇正無所事事的典子去學茶道。
典子也只是閑閑的聽著,無動於衷。倒是正好過來玩耍的表姐美智子立刻產生了興趣,雀躍著說要去要去,並且力邀典子同去。左右無事,抱著姑且一去的心態,典子和美智子一起走進了武田老師的茶道教室,於是開始了與茶道近乎24年的羈絆。
剛進入茶道教室時,典子就注意到牆上的掛匾寫著「日日是好日」五個字,對於當時找工作不斷受挫的典子而言,這個偈語不無揶揄。
沒有料到的是,開始熱衷茶道的美智子,沒過多久就早早退出了茶道學習。而初始學茶道笨拙無比的典子,卻跌跌撞撞、磕磕碰碰地一路堅持了下來,目睹了茶道教室內的輕風吹拂、櫻花飄落、夏蟲呢喃、秋楓染紅、冬雪紛飛。
在武田老師溫潤而包容的注視下,典子逐漸經歷了人生中就讀、從業、背叛、失戀,也目睹了失去與死亡。當典子從一個29歲的青澀豆蔻少女蛻變成一個45歲的優雅成熟女性,也終於明白了「日日是好日」所蘊含的人生意味。
武田老師只教典子和美智子用肢體記憶去熟悉每個動作步驟,用手烹茶沖茶,不必事事都要進出大腦。從未接觸過茶道的典子和美智子,剛開始學習的時候,自然是十做九錯,抬手舉步、舉勺放杯、甚至呼吸都要重新學習。
第一節課學習茶道基本禮儀,諸如進入茶室必須先邁左腿,茶道開始步向茶具時,在榻榻米上只能走七步,如何用規定步驟嚴格折疊擦拭茶碗的布等等規矩。
兩個現代女孩完全無法理解這些做法有什麼意義,自然格格不入,自然會問「為什麼這樣做?」但武田老師既不解釋也不慍不怒,她只是說,「就算開始不知道這些意思也可以,「茶」首先就是從「形」開始,然後將這些「形」放入心裡就可以了。」
學習了兩年的典子仍然對茶道毫不理解,面對找到心儀工作而退出茶道學習的美智子,不無艷羨而自憐地哭泣。數年以後,美智子已經順利結婚,典子卻在公司被後輩超越而替代,致使自己無法轉正,同時又遭戀人背叛而失戀。
此時的她,在學習了十年茶道之時,動作仍被武田老師批為「粗疏」,還不如剛剛入門的高中女學生,典子心中的挫敗感不言而喻。武田老師溫柔地說,現在停課不用再學也可以,偶爾過來喝杯茶也是不錯。
但一直受挫的典子只是休息了一段時間,仍然沒有放棄茶道。在學習茶道的第24年,終於等到了武田老師這樣對她說,「你可以出山收學生了。」一個女人平凡的一生也要經歷那麼多的坎坷不順,但至少典子在茶道上已經收獲了圓滿。而對於武田老師而言,「每年都在做重復的事,能夠這樣跟同一班人做同樣的事,是一種真正的幸福。」
與熱衷於講究茶葉產地、品種、栽培方式的中國茶道相比,《日日是好日》所詮釋的日本茶道,是另一種近乎禪機的學習門徑。
日本茶道首先講究的是拋棄一切想法,只在當下全神貫注於肢體動作,獲得一種極致的形式感,而通過超乎一切的形式感,由外置內,最終達到安撫心靈進而保持內心的平靜,所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大約就是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吧?
因為茶道是如此極具形式感的儀式,所以大森立嗣執導的這部電影也有著非常強烈的形式感,用來呼應影片中茶道的主題:
比如影片用24個節氣來串聯全片,既說明時間的流逝、季節的轉換,也讓人物可以用當下的節氣來道出此時的心情,「立春明明是最冷的一天,但大家還是說春天來了,以此鼓勵著咬緊牙關熬過冬天的自己。」
比如武田老師每次出場時不同的和服款式,無一不是在詮釋這位茶道達人雍容華貴、從容不迫的姿態形象。當然到後期與學生們進行「茶會」時,各種款式五彩絢爛的和服造型更讓銀幕美不勝收,這何嘗又不是暗示茶道在日本已經普及到花繁枝茂的情況。
又比如12年才能拿出來一用的狗紋茶缸,是按照每年的生肖順序使用。典子進入茶道教室的第一年,使用的就是畫著狗的茶缸;第二次使用的時候,典子已然經歷了失戀之後又結交了新男友,開始步入熟女階段。
而再次拿出狗紋茶缸時,典子已經可以從茶道教室正式出山,人生也開始了一個新的階段,生肖茶缸巧妙地蘊含著人生如白駒過隙、一瞬而逝的意蘊。
再如茶道教室中每天一換的卷軸,不僅是字畫的變化,也是典子學習茶道由表及裡的重要投射物與參照物。
縱觀全片,這些極具形式感的道具用得恰到好處,並不讓人覺得生硬而產生強烈的違和感,也最大程度地讓影片從外在形式去詮釋出內在的主題精神。
影片的主要演員典子由黑木華扮演,武田老師則由樹木希林扮演。這也是樹木希林演員生涯中真正意義上的最後的遺作。樹木希林在影片中的表演從表情到動作,再到語言,徹底化身為一位終身都浸淫在茶道中的職業匠人。
她對典子固然關注卻並不過分靠近,偶爾點撥其人生也不動聲色,大有對空而語、全憑領悟的空靈,形成與典子亦師亦母的溫潤關系。這樣舉重若輕的演繹已經完全褪去表演痕跡,堪稱教科書級別的表演典範。
影片在日本上映於2018年10月13日,彼時,樹木希林已經在一個月前去世。上映首周末兩天,將近8萬人沖進電影院觀看影片,緬懷樹木希林,取得將近億元的首周末票房。
影片是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的2018十佳電影之一,導演大森立嗣獲得了2018年報知映畫獎的最佳導演,黑木華也憑借出色的表演被提名去年日本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無論從編、導、演哪個層面來說,或者對日本業界以及普通觀眾來說,影片《日日是好日》都完全稱得上是一部用心製作的優質年度佳作。
好在影片雖然說的是非常專業的日本茶道,但卻並不枯燥乏味。盡管茶道對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已經非常遙遠,但無論是否愛喝茶,也無論是否了解日本茶道,只要摒棄偏見與雜念,沉下心來去觀看這樣一部用茶道詮釋人生況味的日本電影,想必你也一定會產生共情,進而關照到自己的內心。
摘自《和觀映像Hugoeast》
『肆』 有關女茶藝師的電影
微電影:《創業三章》
其他很多的。
《採茶女》出品:中國
評價:中國電影尚處於黑白無聲片的童年時代,採茶人就已成為了銀幕上的主角。
《劉三姐》出品:中國
經典台詞:憑他刀來有刀對,茶要采來歌要唱。
《利休》出品:日本
簡介:利休是日本著名的茶道祖師,但卻最終因為理想與性格上的差異死在豐臣秀吉的手裡,在茶道的歷史上留下一抹血痕。
《茶館》出品:中國(1982年)
簡介:以茶館常客善惡美醜的眾生相,敘述了三個被埋葬的時代。老茶館幾十年的變遷,折射出一部蒼涼悲愴的中國近代史。
《春秋茶室》出品:中國香港
簡介:描寫老闆娘與小叔子一起經營「春秋茶室」的故事。十幾年平凡而瑣碎的生活,有過喜悅,但更多的是憂傷,像茶的味道。
《龍鳳茶樓》出品:中國香港
簡介:周星馳在片中扮演一個與茶樓女郎廝混的黑幫嘍羅,最終死於幫會火拚。
《綠茶》出品:中國
經典台詞:我的一個朋友會用茶葉算命。
《菊花茶》出品:中國
簡介:一對青年男女因共同愛喝的菊花茶而逐漸接近,因共同的理想和生活情調而萌生愛意,最終雖然有情人終成眷屬,但妻子卻由於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而無法過正常的生活……
《吃一碗茶》出品:美國
簡介:王穎是好萊塢華人導演中的代表,這部《吃一碗茶》,以19世紀末的美國排華法案為背景。當時,嚴重的種族歧視不僅摧殘了華人社區,更帶來了嚴重的精神創傷和性功能障礙。直到影片結尾,憑借一種來自中國的特殊茶葉的幫助,一對夫妻的正常生活才得以恢復,「茶」在這里具備了精神支柱和文化臍帶的雙重寓義。
《和墨索里尼喝下午茶》出品:英意合拍
簡介:影片中多次出現英國式茶飲的場面,並以茶具被摔壞表現平靜生活的終結。
『伍』 7部高分日本紀錄片推薦
本人看日本紀錄片量比較少,就目前看的一些來說整體感覺日本的紀錄片很寫實,都是從生活或個人身上很小的點出發,以非常客觀的方式講述背後的人生觀,不煽情,不上升至宏偉壯大的世界觀、宇宙觀。像極了日本人注重猜裂生活、享受當下的生活態度。日本人真的很會將生活中的很小的一個點拍到人心坎里,有一種小確幸上的共鳴。下面給大家分享下我看過的幾部吧。
豆瓣評分8.8
提起日本紀錄片首先會想到NHK的《72 hours》,這也是我接觸的第一部日本紀錄片。該片選取日本一間街邊小館,亦或是一家便利店,架起攝像機記錄72小時時間段里來來往往的日常,覆蓋了各個階層的生活工作狀態,紀錄著人生百態。偶爾攝像機這頭的記者會采訪幾個問題,但都只做旁觀者的詢問,沒有任何方向或情感上的引導。整部片子淡淡的,平鋪直敘,很有日本的調性,著眼點很小,但亦可體悟人生。
前幾年引入國內拍了中國版,延用了日版的拍攝方式和節奏,講述國人生活源兆盯故事,也可以對比著看。
豆瓣評分:8.7
Begin Japanology是日本NHK World TV面向海外觀眾播放的英語系列節目。每集只有30分鍾,主持人是位英國人,純英語發音對於聽不懂日文的朋友很友好,形式像導游帶領著觀眾去體驗了解日本文化和風土人情等。節目信息量豐富,是一個不錯的初步了解日本的窗口。有計劃去日本旅行的朋友可以先看看這個。雹和
豆瓣評分8.2(個人覺得虛高了點)
一部有演繹成分的紀錄片。每一集都很短,從某種美食或手工最具代表性的一家店著手,追述歷史,宣揚日本的文化傳統。但局於時長,每一個東西都沒講透,如果喜歡這類內容,推薦看《東京手藝人》這本書。
豆瓣評分7.7
一部會流哈喇子的紀錄片。以日本味道源頭「米麴菌」為線,敘述了米麴黴的前世今生。隨著米麴菌追溯和食的根源,探索日本料理的奧妙和精髓。一貫的柔聲慢語,娓娓道來講述味噌、醬油、鰹魚節、米酒等日常飲食中最必備的食物的發酵技藝與百年傳承;當然更重要的是講述技藝背後的手藝人,匠人的專注、忍耐、勤勞,是對天然食物最誠懇的敬意,也是對大自然的敬畏。
豆瓣評分9.3
日本版舌尖,每集只講述一種食材,從產地到在各式料理中的運用做法。日本料理做法相對中餐的各種技法要簡單很多,但日本人能在每一個動作每一次擺盤呈現上給人豐富多彩的感受。整個片子風格清新,畫面鮮亮,視角也是一貫的細膩,把食物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絕對是看著流口水系列。
豆瓣評分9.1
身著白色工裝圍裙,頭發胡須雪白,戴著大框眼鏡,笑容童真,這就是我們共同的爺爺,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在電腦特效充斥熒幕的今天爺爺依然堅持手繪每一個分鏡頭,老爺爺雖然不在意電腦特效,但最終還是去了解接觸使用CG技術。看到CG技術呈現出軟萌動態的毛毛蟲時,老爺爺開心的像個孩子,但當幾位CG開發人員展示模擬了一種肢體移動的CG技術,老爺爺當面怒斥,因為他有個殘疾人朋友,這種東西對身體有殘疾的人是一種侮辱。正因為老爺子對身邊一切事物的感同身受才會永葆一顆童心,作品能擊中我們心靈最柔軟的地方。希望老爺爺能長命百歲。
豆瓣評分9.6
我們一心嚮往的生活別人早已過成了日常。這是一部日本現代陶淵明津端夫婦生活紀錄片。一幢深居林間的小屋,一年四季景緻萬千,庭園栽植的上百種蔬果,女主人英子巧手,不論烹飪、裁縫、耕作,沒有一樣能難得倒她。他們的家裡每一個細處都充滿體貼與用心,這是一棟充滿愛的房子。片中男主人突然離世,沒有大悲大怵,老奶奶像爺爺在世時一樣生活,准備兩人的一日三餐,照顧庭院的蔬果….「老頭子,之後的事我會努力活下去,放心吧。你等我,等我生命到盡頭變成骨灰的時候,我們一起周遊南太平洋。等我到那個時候,說好了哦。一個人會很寂寞,但要好好的等著我,我很期待再見到你,我會好好活下去的」淚目!一部有趣又治癒的紀錄片,看完會對人生和生活有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