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日本電影亂評價
擴展閱讀
父親男孩游戲電影 2025-09-17 10:10:01
電影東方不敗劇情 2025-09-17 10:04:42

日本電影亂評價

發布時間: 2023-06-05 15:59:05

A. 求日本電影《亂》的百度雲資源!!

《亂》網路網盤高清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G8udCd750KVY273V_78-Eg

?pwd=h8uj 提取碼: h8uj

導演:黑澤明
編劇:黑澤明/小國英雄/井手雅人/威廉·莎士比亞
主演:仲代達矢/寺尾聰/根津甚八/隆大介/原田美枝子/宮崎美子/井川比佐志/池畑慎之介/油井昌由樹/加藤和夫/松井范雄/伊藤敏八/兒玉謙次/渡辺隆/野村萬齋/加藤武/田崎潤/植木等/頭師孝雄/頭師佳孝/天田益男/木村榮/日比游一/加藤精三/南條玲子/音羽久米子/寺島進/東鄉晴子
類型:劇情/動作
製片國家/地區:日本 / 法國
語言:日語
上映日期:1985-06-01(日本)
片長:162分鍾
又名:亂日本戰國時代 / Revolt / Ran

亂的劇情簡介· · · · · ·

一文字秀虎(仲代達矢飾)征戰多年,手段殘忍。在七十歲時,秀虎准備將家業一分為三,由三個兒子分掌大權。他把太郎孝虎(寺尾聰飾)、次郎正虎(根津甚八飾)、三郎直虎(隆大介飾)叫到跟前,以「支箭會斷,硯支箭折不斷」喻語告誡三兄弟,囑咐他們要休戚與共。三郎當場把三支箭橫在膝上折斷,以抗議父親枉經亂世,而不知人情。秀虎大怒,將三郎驅逐出境。三郎遂到鄰國入贅為婿。
而之後一文字家果然被三郎言中,背信棄義的告誡果然成真,父子及兄弟間的紛亂開始,迎接他們的將是什麼命運?

B. 日本電影《亂》的導演是誰他還有什麼別的作品

導演是「黑澤明」

黑澤明出生於東京府荏原郡大井町1150番地(現在的品川區東大井三丁目18番附近)。父親黑澤勇,母親黑澤縞的第四個兒子,也是四男四女的兄妹中最末的一個。初中畢業後,黑澤明熱中於繪畫,並立志當一名畫家。由於受到哥哥突然自殺的影響,1934年黑澤明進入PCL電影公司(東寶電影的前身)考取了助理導演,拜導演山本嘉次郎為師,學習導演和編劇。黑澤明稱他為一生之中最好的老師。在老師的教導和幫助下,黑澤明得到了真正的鍛煉,從第三副導演晉升為第一副導演,並能勝任B班導演。之後又以劇作家的身份發表了,《達摩寺里的德國人》,《寂靜》和《雪》。得到了廣泛的好評。1943年已有多年經驗的資深助理導演和寫了十幾個劇本的知名青年劇作家黑澤明獨立執導了處女作《姿三四郎》,一舉成名,與《海港花盛開》的導演木下惠介同被視為日本電影的新希望。1948年,黑澤明再執導筒,執意啟用三船敏郎擔任《酩酊天使》的男主角,從比,黑澤明和三船敏郎開啟了「黑澤明黃金時代」,成為日本最強的電影拍檔。截至《紅鬍子》為止的17年間,由黑澤明導演、三船敏郎擔綱的作品包括《羅生門》、《白痴》、《七武士》、《生之錄》、《蜘蛛巢城》、《大鏢客》和《天國與地獄》等片。1950年拍攝的《羅生門》,翌年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國語片獎。從此,黑澤明聞名於世界影壇,三船敏郎也先後以《大鏢客》、《紅鬍子》獲得威尼斯電影節男主角獎,兩人也因而在日本影壇建立了「國際的黑澤,世界的三船」的稱號。1960年後半年到1970年初期,是黑澤明創作的低潮期,他和三船敏郎的關系突然決裂,從此,兩人不再跟對方說話,也沒有再合作。1970年,他根據山本周五郎的小說《沒有季節的城市》改編的電影在票房上失利,黑澤明甚至因而企圖自殺。1975年他導演的日俄合資電影《德蘇烏扎啦》先後得到莫斯科影展金牌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1980年的《影子武士》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1990年,這位「黑澤天皇」成為奧斯卡歷史上第一個獲得終身成就獎的亞洲電影人。1998年,一代大師黑澤明的逝世標志著大製片廠時代的傳統電影正在漸漸地退出歷史舞台,向現代電影觀念靠攏,從此揭開了日本電影時代更遞的一幕。

他的作品有:
一代鮮師 Madadayo (1993)
八月狂想曲 Hachi-gatsu no kyôshikyoku (1991)
夢 Yume (1990)
亂 Ran (1985)
暴走列車 Runaway Train (1985)
影武者 Kagemusha (1980)
德蘇烏札拉 Dersu Uzala (1975)
電車狂 Dodesukaden (1970)
偷襲珍珠港 Tora! Tora! Tora! (1970)
紅鬍子 Akahige (1965)
Sugata Sanshiro (1965)
西方羅生門 Outrage, The (1964)
獨行俠邊環奪命槍 Per un pugno di dollari (1964)
天國與地獄 Tengoku to jigoku (1963)
大劍客 Tsubaki Sanjûrô (1962)
大鏢客 Yojimbo (1961)
七俠盪寇志/豪勇七蛟龍 Magnificent Seven, The (1960)
懶漢睡夫 Warui yatsu hodo yoku nemuru (1960)
戰國英豪 Kakushi toride no san akunin (1958)
敵中橫斷三百里 Nichiro sensô shôri no hishi: Tekichû ôdan sanbyaku-ri (1957)
低下層 Donzoko (1957)
蜘蛛巢城 Kumonosu jô (1957)
活人的記錄 Ikimono no kiroku (1955)
七武士/七俠四義 Shichinin no samurai (1954)
生之欲 Ikiru (1952)
白痴 Hakuchi (1951)
羅生門 Rashômon (1950)
丑聞 Shubun (1950)
野良犬 Nora inu (1949)
靜夜之決斗 Shizukanaru ketto (1949)
酩酊天使 Yoidore tenshi (1948)
那個輝煌的星期天 Subarashiki nichiyobi (1947)
我於青春無悔 Waga seishun ni kuinashi (1946)
踩虎尾的男人 Tora no o wo fumu otokotachi (1945)
姿三四郎續集 Zoku Sugata Sanshiro (1945)
最美 Ichiban utsukushiku (1944)
姿三四郎 Sugata Sanshiro (1943)

C. 請推薦幾部好看的關於日本武士的電影``

1《影子武士》
2《亂》
3《黃昏清兵衛》
4《劍隱鬼爪》
5《御法度》
6《武士的一分》(最近剛上映,和《黃昏清兵衛》
《劍隱鬼爪》是一個系列的,三部曲最後一部。)
7《宮本武藏》(是老電影
8《梟之城》(是有關忍者的電影,但我覺得很好看,就推薦以下啦)
9《七武士》經典中的經典
10《蜘蛛巢城》

D. 關於日本電影《亂》

鏈接:https://pan..com/s/1nZ5j0aAkSZPZFpv5zdR8Uw

提取碼:s6ds

《亂》是由東寶國際公司發行,由黑澤明執導,仲代達矢、寺尾聰、根津甚八、隆大介聯合主演的戰爭片。影片於1985年6月1日在日本上映。影片以莎士比亞的《李爾王》為靈感,取自日本戰國時代的一段寓言故事,講述了日本戰國時期,一個虛構的一文字家族因自相殘殺而走向滅亡的故事。

E. 日本電影《亂》的影評

《東京物語》的矛盾與無奈

不是所有的矛盾都是一出現就會像山洪那樣馬上爆發,不可遏止的。有些矛盾從形成到真正出現都像一滴水,水緩緩從天空落下,即便是掉在地上,你也感覺不到它與地面接觸的響聲,一切都平平靜靜的。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裡面講述家庭間父母與子女的矛盾就是這樣,十分含蓄內斂,不急不躁。
看《東京物語》感覺就像聽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述敘著故事,沒有澎湃和激昂,只有平靜,甚至會覺得有點拖沓。這部影片中沒有張藝謀《英雄》中那樣宏大的場面,有的只是一些平常瑣碎的生活片段;沒有《Out Of Africa》中那樣具有特色的音樂背景,有的只是緩緩的人物對話;也沒有《綠茶》中搖擺不定、奇特的鏡頭,一切都是規規矩矩、方方正正的。這些反而使人覺得這部影片有一種無處不在的親切感,一種可以從銀幕中流露出來而流到生活中點點滴滴的親切感。

影片中兩位老人從鄉下去東京看望子女,並想順便在東京遊玩,但是子女們為了生計無暇陪父母。最後兩位老人回到鄉下時,母親就因患病逝世了,子女匆匆趕回去奔喪後又回到東京了。簡簡單單的故事情節,卻平常家庭生活常見的問題,兩位老人的到來使子女忙碌的工作之餘還得照顧老人,老人想到別出遊玩但卻得不到子女的陪伴,最後子女來奔喪都是來去匆匆的。這樣的矛盾貫穿此片,但這種矛盾拍得有點不著痕跡,而是隱藏在父母與子女的彬彬有禮的對待中。

除了這部影片矛盾之外。我們可以摸索出另一樣的東西——人生的許多無奈。子女不是不孝順,只是無暇抽出時間來陪父母。為生計奔波,這對普通平民百姓來說是很現實的問題。在這個社會許多事情不是如買菜做飯那麼簡單,想怎樣就怎樣,片中的兩位老人也充滿無奈,雖希望子女能有多點時間陪一下自己,但必須對他們忙碌的生活給予理解,只是內心十分失落。

片中有一個場景使我很有感觸。這個場景是用一個長鏡頭拍兩位老人度假時看日出。柔和的晨光撒在平靜的海面上,海邊的堤岸上坐著兩個寂寞的老人。等到他們往回走時,堤岸上留下的只是兩個老態龍鍾的老人相互攙扶的背影,這時那份得不到子女陪伴的無奈在周圍慢慢擴散開了。看到這我覺得一陣心酸,不禁想起了我的爺爺和奶奶。有一年國慶時他們打電話想叫我爸陪他們去西安旅行,我爸去就方便有個照顧,到西安旅行他們一直惦記了好幾年了。但最後因為我爸忙,終究沒陪爺爺和奶奶去。那時電話是我接的,爺爺沒說什麼,還一勁地說:「你爸忙,工作要緊。」但爺爺那把蒼老的聲音透過電話線傳進我心中,使我覺得很沉。等我悠悠掛上電話時,喉嚨就哽住了。

家庭中的矛盾和人生的無奈在《東京物語》中交織成一張網,籠照在片中的家庭。在這部宛如小溪流水般平穩的影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它的細膩與親切。人的一生中有誰可以逃避片中的情況呢?又有誰可以處理的游刃有餘呢?

《亂》影評

我記得一位朋友在評價黑澤明的代表作《亂》時,說:「太郎殘忍、二郎陰險,而皆昏庸。唯三郎善良,而富有謀略,可惜誤中槍彈。」只是,我在看《亂》時,卻實在提不起對三郎的好感,我甚至以為,一文字家的毀滅,三郎難逃其咎。
故事開始時,老侯爺(時間太長,名字已經忘了,似乎是一文字政虎)就令三個兒子折箭,教育他們要團結。這個方法,蒙古的阿蘭豁阿,日本的毛利元就都用過,而且都起到了相當好的效果。應該說,老侯爺的本意相當好,方法也不錯,若三個兒子果真如他所願,團結在一起了,一文字家絕對不會這么快滅亡的。偏偏三郎與父親作對,用蠻力將三箭折斷,使老候爺的良苦用心,演變成了滑稽的鬧劇,他意圖達到的效果,盪然無存。三郎這么做的目的是什麼?只是一時的逆反心理;還是在暗示父親:即使三個兒子團結了,一文字家也難逃失敗的命運;或者警告父親:三個兒子本就不可能團結,無論父親怎麼努力,都是白費心機?
老侯爺讓位,被認為是一文字家分裂的契機,三郎的勸阻,因此被認為是深謀遠慮且忠心耿耿。然而,該老的東西,都將老去,這是誰都無法違背的自然法則。老侯爺盡管當時還能射中野豬,卻在外國使臣面前晝寢,這證明,他已廉頗老矣,他的位置終將讓出,否則,難道要在這個位置上坐到死,這樣他的兒子就不會分裂了?在戰亂之時,一些聰明的統帥,總在自己頭腦清醒的時候,就讓兒子繼承自己的事業,然後憑借自己的才智、威望輔佐兒子,指導兒子,支持兒子,在日本戰國時代,織田信長、德川家康都是這么做的,這一方面可以鍛煉兒子,樹立兒子的威望,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陰謀:到現在,還有人為康熙晚年的糊塗而扼腕嘆息。由此可見,老侯爺還是相當有遠見的。當然,他這么做,並非沒有弊端,主要是他讓三個兒子各佔一座城池,平分秋色,使繼承人沒有太多的優勢。但這個弊端與退位沒有關系,因為提前退位而導致內亂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趙武靈王,他退位後,自稱主父,凌駕於趙王之上,甚至試圖再行廢立之事,結果被關起來,活活餓死。一文字老侯爺所做的,似乎與乾隆一樣,只是想安享晚年,本不該引起兒子的嫉恨的,但由於三個兒子實力相當,他到哪家,都會在事實上分權,這是太郎、二郎所無法容忍的,三郎在這上面沒有一言勸諫,只是一味的「嘲笑」父親的讓位,可以說是毫不明智的。
由於三郎屢次與父親對著干,暴怒的老侯爺趕走了他,他也拂衣而去,做了別家的女婿。既然他看出父親退位之舉的不妥,那他為什麼不忍辱留在父親的身邊——這與給長者折枝一般,是不難做到的,只要暫時道歉就行——然後力圖挽救。他若留在一文字家,大郎、二郎也不至於敢如此直露的拒絕父親;有他的牽制,大郎、二郎也不會很快就兵戎相見,演出驚心動魄的兄弟相殘的悲劇;他若留下,父親在被兩個哥哥拒絕後,只好還有第三城可呆,而不至於流浪荒野。但他走了,投靠了一文字家的仇敵——雖然當時,他們已經在尋求和平。他勸一名跟隨自己的將領回到父親身邊,但那將領一無兵,二無權,回去又有何用?他自己為什麼不能回去?更惡劣的是,他的部下,公然全軍追隨了他,這實際上首先開了一文字家的分裂的先例,首先分裂的,正是三郎!
接著,家中內亂,老侯爺被趕了出去,身邊只剩下一兩個人,大郎被殺,二郎幾乎完全控制了一文字家,這未始不是不得已的解決辦法,畢竟一文字家又歸於了一統,三郎完全可以把父親接過來,讓他安養晚年。或者,假如他不忿二郎所為,他至少可以先把父親接來,父子兩人徐圖恢復。但他卻愚蠢的向一文字家的仇人借兵,結果兩家一舉覆滅了一文字家,他自己也莫名其妙的中了流彈。
有人為三郎的死嘆息,認為假如三郎不死,一定可以復興家族,但從他的所作所為來看,他完全不具備這種能力。其實,兩家既然已經覆滅了一文字家,難道還會把到嘴的肥肉讓出,客客氣氣的將已經佔領的土地、城池還給三郎,給自己留下隱患?這樣的情形,大約只能發生在三郎的白日夢里。

F. 如何評價黑澤明電影《亂》

該片取材於日本戰國時代武將毛利元的故事,並將莎士比亞的《李爾王》的情節融合進去,構成了文字家的故事。它力圖從天的觀點來看待人世的「業」(佛家語),揭示人世的真諦,從而體現創作者的對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看法。為了最大限度的保留舞台劇的風格與魅力,影片的場景大部分採用中景和遠景。

G. 日本人拍攝的戰爭片非常真實震撼,你覺得他們拍的哪一部最經典

個人最喜歡的日本戰爭片是《亂》,這部1985年的老電影由黑澤明執導,豆瓣評分8.8分,該片在國際各大電影節上獲獎無數。第58屆奧斯卡金像獎上,《亂》獲得了最佳導演、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最佳服裝設計4項提名,並最終成功斬獲最佳服裝設計獎。

影片的靈感來自於莎士比亞的戲劇,故事發生在日本戰國時期,歷史是真實的,但故事是虛構的。宏大的戰爭場面也讓《亂》成為當時日本花費最多的電影,高達24億日元。

H. 請介紹一下日本電影《亂》

【原 片 名】Ran
【中 文 名】亂
【出品年代】1985
【MPAA級別】R 級
【IMDB鏈接】http://us.imdb.com/Title?0089881
【IMDB評分】8.4/10 (10,413 votes) top 250: #76
【國 家】日本
【類 別】劇情 / 戰爭
【導 演】黑澤明
【主 演】仲代達矢(Tatsuya Nakadai)
寺尾聰(Akira Terao)
根津甚八(Jinpachi Nezu)
Daisuke Ryu

【內容簡介】
日本名導演黑澤明的代表作,也是日本電影史上,一部震驚國際影壇的偉大作品。題材取自日本戰國時代,霸主毛利元就命子
折箭的寓言故事。但本片主要架構則加入莎士名劇《李爾王》的觀點,因而本片可謂融和了黑澤明的創作光華,與莎翁膾炙人口的
劇情,營造出本片不可思議的感動力。在這埸戰爭中,秀虎從一威風凜凜的老人,墮入一無法以意志抵抗的黑暗世界,驚覺自己的
剛強自信,卻在親身兒子眼中一無所值,因而對自己的存在感到無力,甚至面臨了人格崩潰的危機。片中借著秀虎的自省,將人間
的凄涼表露無遺。本片戰爭埸面氣勢磅礴,非常具有震憾力。而片中人物衣飾也極為精緻餳究,相當值得仔細觀賞。黑澤明在本片
中將其爐火純青的編導技巧,發揮到最高境界,不僅實現了黑澤明對電影的執著理想,也獲得國際的肯定。黑澤明電影壯烈的魅力,
在本片中再度得到印證。
1986年獲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並提名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布景。
1986年提名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1987年獲得英國學院獎最佳外語片、最佳化裝獎,並提名最佳編劇(改編)、最佳攝影、最佳服裝、最佳藝術指導。
1986年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電影、最佳攝影獎。
1986年獲得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
1986年獲得落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音樂、最佳外語片。
1985年獲得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導演、最佳外語片。
1986年獲得法國愷撒獎提名最佳海報、最佳外語片

I. 十二部有味道的日本武士電影

有味道的日本老電影

趁著暑假的工夫,我一天看了十多部日本片。尤其是武士片,一看就看上了癮,越看越有味道。下面我就列舉看過的12部電影,簡單的來進行一定的評論。

《黃昏清兵衛》講述的是,日本幕府後期,武士沒落的故事。清兵衛是一個下等武士,他生活貧窮,但與事無爭,過著平靜的生活。對於上級的命令只能是無條件的服從,反正讓他去和其他武士對決,雖然無奈,但也只有服從。這部影片也透露出,他作為一個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悲哀,因為貧窮而無法迎娶自己心愛的女人。同樣她的姐妹篇電影《隱劍鬼爪》,劇情上對他進行了大量的復制和重復,唯一的不同就是,主人公對藩主雖然也是無條件的服從,但他卻進行了一定的反抗。看過《黃昏清兵衛》之後,這部電影可以不看。

同樣描寫沒落武士生活的電影《切腹》,又投向了另一個主題。主人公千千女求汝,雖然家境窮困到了極點,但他仍然能夠堅守武士的情操,直到他最後被迫切腹。這邊電影同時也是對當時一些為富不仁的藩主的嘲笑和社會人情冷暖的辛辣諷刺。

《奪命劍》主人公是笠原伊三郎和他的兒子五郎,他們的生活很富裕,地位也很崇高。但伊三郎卻有著一段不幸福的婚姻,他不想讓兒子重蹈自己的覆轍。他寧可冒著自己家族被剿滅的危險,依然反抗藩主的無理要求。應該說這是一部實打實的為愛而抗爭的故事劇。

另外,在日本也有俠客。但這些俠客不同於中國的俠客。《大菩薩嶺》就是講的一代劍魔的成長之路。電影《用心棒》和《春十三郎》,講的是一個劍術高超的流浪武士為社會除害的故事。

而《座頭市》裡面的主人公座頭市,是最接地氣的俠客。他劍術高超,出劍極快。雖然他是一個70多歲的盲老頭,出劍竟然凌厲無比,他出劍的時候,別人根本就沒有看到劍影。而且出手心狠手辣,出劍必見血。他這個人唯一的愛好就是賭博。所以說座頭市這個俠客有點中國風的味道。在古龍的小說中,他筆下的俠客往往都是劍術高超,喝酒吃肉,女人不離身的人。他在《小李飛刀》中塑造了一個快劍阿飛的形象。我想或多或少,都有可能是從《座頭市》中取材。而他筆下的陸小鳳,兩根手指有著奇異的功能,而且好賭。所以說座頭市和古龍的小說屬於一路風格,奇異古怪,讓人意想不到。

日本的俠客來源於一些劍術高超的武士。他們之間的比武往往注重一招一式,劍術招式實際,基本上一招斃命。屬於現實主義的風格。中國的武俠則不同,多浪漫主意色彩。令狐沖的獨孤九劍還算實際。而郭靖的降龍十八掌,張無忌的九陽神功則虛幻不實際。根本就沒有招式可言。另外日本和中國的武俠精神追求也大不相同。像金庸描述的武俠很中國,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古龍的武俠則是吃喝享樂,得過且過,看透生死的小俠形象。嚴格來說日本是沒有俠客的。有的話也是想座頭市這種小俠客的形象。

說到俠客,日本最出名的電影《七武士》,一群沒落武士,為了農民的利益,而和土匪廝殺的故事。還有《十三刺客》,則是為了國家,刺殺殘暴藩主的故事。日本的武士講究決斗和招式,中國的俠客講究道義和精神。

日本電影還有一些講述國家內亂爭斗的故事。電影《蜘蛛巢城》,有著濃濃的中國味道。講了臣弒君,篡位成功,又被手下反叛的故事。中間還穿插了一個能夠預言未來的妖怪老人,搞迷信活動,中國味十足。《亂》電影畫面非常的優美,講了老國王有三個兒子,他主動讓位給太郎。結果太郎和次郎先是驅趕老國王,然後兩人爭奪王位,太郎被殺死。三郎又從外藩借兵,幫助父王搶奪王位。按照中國人的電影思路,最終的結局應該是,二郎也被殺死,三郎當上了國王才對。但這部電影的結局卻很讓人意想不到。次郎和三郎在戰爭中全部被殺死,老國王卻活了下來。而外藩的軍隊進入城中,又開始爭奪王位。從此這個國家陷入一片戰亂。這部電影劇情很中國,但結局卻很日本。

寫於201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