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推薦幾部關於日本的戰爭片,比如日本戰國,或美日海戰型的!~
關於戰國的:《戰國BASARA》(動漫),《織田信長》(木村拓哉,中谷美嘉等)。關於美日的:《最後的武士》(湯姆克魯斯,真田廣之,渡邊謙等)。《風語戰士》(尼古拉斯凱奇等)《中途島海戰》,《虎虎虎》,《偷襲珍珠港》
『貳』 日本和中國的現代海戰電影名字
中國的不多,當然特技效果也不太好。
比如馮小寧的《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老點的有《甲午風雲》。還有些反應鴉片戰爭以後列強入侵的電影,海戰都不是主要呈現,此處不提。值得一提的是表現中越海戰的《南海風雲》,當然我軍艦艇都是小型的,但打出了中國海軍的威風。
日本則有很多電影表現一戰和二戰的日本海軍,當然,這些要批判的看了。《男人們的大和》《中途島之戰》等。
『叄』 日本都拍攝過哪些戰爭題材的電影
日本拍攝過的有戰爭題材的電影很多,在這里我說一部分吧有《空中殺手》《二百三高地》《在這世界的角落》《我想成為貝殼》等等。
『肆』 北洋艦隊和日軍作戰的電影是那幾部
電影: 甲午風雲。影片簡介:甲午海戰這一歷史事件,悲壯地歌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水兵王國成等英雄們威武不屈的英雄氣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和清廷的昏庸腐朽,暴露了慈禧,李鴻章,等民族敗類賣國求榮的丑惡嘴臉.1894年,蓄謀侵華已久的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製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鴻章及其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極力主張求和。日寇得寸進尺,擊沉中國商船。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堅決要求對日作戰,但鄧兩次請戰均遭李拒絕。並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民憤四起,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
在海戰中,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故意打錯旗號,致使北洋艦隊出師失利,旗艦被日擊沉。鄧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斗,擊中日軍旗艦"吉野"號,最後因彈絕,鄧世昌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犧牲。
該片以19世紀末中日甲午戰爭中豐島、黃海兩次海戰為主線,將這一歷史事件中人民群眾和愛國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愛國主義精神予以淋漓盡致地表現。
二、《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是由馮小寧自編自導,陸毅、夏雨、楊立新、孫海英、龔潔主演的歷史、戰爭電影。影片從主角鄧世昌的童年講起,從尊重還原歷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講述了甲午年間我們的先輩抗擊日本侵略的英勇事跡。該電影於2012年7月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並獲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影片獎。
『伍』 有沒有講美國和日本太平洋海戰的電影
太平洋戰場及美國珍珠港——
穿越太平洋/巴拿馬1942
虎!虎!虎!/偷襲珍珠港1970
碧血長天/核子母艦遇險記1980
特襲珍珠港1999
珍珠港2001//
中途島戰役1942
中途島之戰/中途島戰役/中途島海戰/中途島1976
南太平洋大捷,孤島浴血戰1943
黃金時代1946
平步青雲/生死攸關/生死緣1946
硫磺島浴血戰/血戰琉磺島艾俄•吉瑪沙地/1949
太平洋機動作戰1951
亂世忠魂1953
叛艦凱恩號/凱恩艦叛變1954
羅勃先生/羅伯茨先生/羅拔先生1955
太平洋生死戰1956
桂河大橋1957
太平洋潛艇戰1958
加里森敢死隊1967電視劇
決斗太平洋1968
鐵血將軍巴頓/巴頓將軍1970
鐵血軍營/紅一縱隊/決死兵團/戰地雄心1980
Z字特攻隊1982
太陽帝國1987
光榮歲月/希望與榮耀/希望與榮譽1987
細細的紅線/紅色警戒/紅色警戒線1998
終止戰火/終結戰爭2001
風語者2002
大偷襲/ 511絕地救兵/卡巴那圖大營救2005
父輩的旗幟/硫磺島的英雄們/戰火旗跡2006
硫磺島來信/來自硫磺島的信2006
太平洋戰爭/太平洋2009電視劇//
太平洋之鷲1953日本
太平洋之嵐1960日本
太平洋風暴1960日本
太平洋戰爭與姬百合部隊1962日本
太平洋之翼1963日本
穿越太平洋1963日本
太平洋奇跡的作戰1965日本
日本最長的一天/日本最長的一日1967日本
山本五十六1968日本
東京大空襲2008日本,電視劇
『陸』 日本2020海戰電影叫什麼
《男人們的大和》。
一、簡介
《男人們的大和》是由日本東映映畫製作、發行的145分鍾戰爭影片。該片由佐藤純彌編劇、執導,反町隆史、中村獅童、鈴木京香、松山健一、長島一茂等主演,於2020年12日17日在日本上映。
該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60周年的紀念作,圍繞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擊沉的戰艦「大和號」及其船員,講述了一個關於軍國主義夢想、信仰破滅的時代故事。
二、劇情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後期,日軍噸位最大、戰鬥力最強的戰列艦「大和」號被美軍擊沉葬身海底。這是一場與美軍大批艦載機群決一死戰的悲壯之戰,也是三千餘名年輕士兵守衛這艘代表著大日本帝國象徵與希望的最後戰役。海軍特別少年兵神尾克己懷著對大和號滿心的憧憬。
踏上了這艘超弩級戰列艦的甲板。神尾忍受著艦上嚴酷的訓練,終於迎來了他的第一次實戰——萊特灣大海戰。然而聯合艦隊事實上已經土崩瓦解,最終在沖繩戰役中,戰列艦上三千餘名船員們與大和號同歸於盡。
多年後,大和號倖存者二等兵內田的養女為了把其養父的骨灰撒回到大和號的沉沒地,而找到了另一個大和號的倖存者少年兵神尾,要求其帶她出海,從而引發了神尾對大和的一連串的回憶。
『柒』 日本有戰爭片嗎
戰爭結束以後,日本所產生的戰爭電影可以說基本上都屬於反戰影片。然而,在近20年的戰爭時期,一直站在引領日本電影方向這一立場上的電影人,大多數程度不同地創作過戰爭宣傳片的原形,或是頌揚戰爭的影片。在肯定戰爭的電影當中,也出現過由於過於真實地描述戰爭的殘酷性,實際上成為很接近反站的人道主義影片的作品。電影的例子就是木下惠介導演的《陸軍》(1944)、田坂具隆導演的《五個偵察兵》(1938)。即使是這樣的作品,從根本上將他們仍然是肯定戰爭的電影,只是表現得不十分露骨,在那些軍國主義者看來,對戰爭肯定的程度遠遠不夠,僅此而已。
黑澤明的《最美》(1944),山本薩夫的《熱風》(1943)、《航空兵的凱歌》(1942),今井日的《嘹望塔敢死隊》(1942)、《憤怒之海》(1944),豐田四郎的《大向日村》(1940)、《年輕的身影》(1937)熊谷久虎的《上海陸戰隊》(1939),善本嘉次朗的《夏威夷.馬來近海海戰》(1942),吉村公三郎的《坦克隊長西往轉》(1940)等都屬於肯定戰爭的電影。將鮮明的反戰思想隱藏於心中的只有龜井文夫一個人。然而,他創作的《戰斗的士兵》(1938)還是被電影檢查官看透其真實的意圖,結果沒有被批准公演。
上述影片的導演當中,熊谷久虎是最為右傾的人物,他熱忠於所謂的愛國運動,日本戰敗後沒有回歸電影界。田坂具隆在廣島被炸後的幾年間也沒有再度拍片。不過,其他的導演則在日本戰敗後不久又開始了電影的製作,而且他們的絕大多數作品是對民主主義具有啟蒙作用的影片。由於大多數的日本人戰爭期間在所謂的燃燒的愛國熱情驅使下瘋狂地投入戰爭,而戰敗之後又很快改為信奉民主,由此可見整個日本民族是淺薄的,沒有信仰和節操的。可是為什麼只有電影人沒有受到追究那?理由很簡單:占據了日本的美國要利用日本的電影人轉而拍攝宣傳民主主義的電影,因此他們從一開始便定下調子應該為製作宣傳戰爭的影片承擔責任的,是各電影公司的經營者,而非導演本人。
真正反戰電影的問世,是50年代初朝鮮戰爭爆發以後。當時,為了支援出兵朝鮮的美國軍隊,日本著手建立警察預備隊(自衛隊的前身)人們不禁產生了日本再整軍隊已成現實,並且很可能捲入朝鮮戰爭的危機感。加之日本與美國簽定了議和條約,使日本真正獨立,於是產生了諸如此類的作品,如今井正的《等到重逢》(1950)、《姬百合之塔》(1953),山本薩夫的《真空地帶》(1952)家城巳代治的《流雲歸宿》(1953),新藤兼人的《原子彈下的孩子》(1952),傾力表現太平洋戰爭是何等殘酷,帝國軍隊是何等滅絕人性,這些影片為日後日本和平主義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在此類影片中木下惠介的《24隻眼睛》(1954)並沒有展現任何戰爭的場景,而是以刺人心扉的手法描繪了國內的女性是在怎樣的痛苦與難堪中度過每一天的。女教師由於厭惡軍國主義教育而在戰爭期間離開講壇。戰後,因戰爭失去丈夫的她重新回到學校,並去參拜了死在戰場上的學生們的墓地。在他們的墓前,她呼喚著那些曾經非常純真的孩子的名字,悲痛地傾訴著。這是一個十分著名的場面,因為他能夠讓人不去想這些孩子們在戰場上究竟是什麼樣子。
日本的電影幾乎沒有表現對亞洲的侵略
戰後的日本電影,對於日本和平主義的發展是有貢獻的,但並不能說明全世界都認為這些作品反映了日本應有的態度。從世界的角度來看,能夠得到多數人認可的日本影片首推小林正樹導演的《作人的條件》(1959)。因為此片明確地表現了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根本目的在於從亞洲掠奪資源,所以他獎最初的舞台設置在滿洲的礦山。以後,故事的主線則表現加強生產,日本人將中國的戰俘和強行抓去的勞工投入超強度的奴隸勞動之中。這就是世界對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目的的共識。可是幾乎沒有依據這種常識拍攝的日本影片。從這一方面來看,日本的戰爭電影從很大程度上是沒有反思自己歷史罪行的誠意,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兒女,有責任、有義務揭穿這些毫無反思誠意甚至還在惡意中傷中國人民感情的某些日本人的險惡用心。
戰後拍攝的反戰影片缺乏說服力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由於國民是從全面支持軍國主義的層面上滑落下來的。當時日本國民都期待日本軍隊通過發動侵略戰爭的手段達到獲得土地和資源。在這一點上,除了山本薩夫的《戰爭和人》(1970——1973)以外很少有影片揭露這一點。
近些年來,日本較重要的日本戰爭影片有今村昌平的《肝臟先生》(1998),黑木和雄的《美麗的夏之霧島》(2002)、《和父親在一起》(2004)等,每部作品都可以說准確而認真地表現了戰敗前後日本人狀態的優秀作品。可是這些作品都很自然地沒有對那場戰爭究竟意味著什麼作出整體的評判,或者說,對發生過的那場戰爭進行深刻反思的影片還沒有出現。
我寫這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我們大家不要忘記歷史的教訓,認識到日本利用電影仍在對外作著無罪的宣傳。我更希望我們大家拿起電影這一武器,拍片也好,評論也好,揭露日本人的險惡用心,振興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
日本部分戰爭影片清單:(片名/演員)
1. ▼啊海軍 DVD(二戰日本電影)譯制精典/中村吉右衛門/本鄉功次郎
2. ▼啊江田島/海軍兵學校物語 D9 (二戰日本電影) 小林勝彥/本鄉功次
3. ▼啊零戰/啊空軍 DVD (二戰日本電影) 本郷功次郎/成田三樹/村山三男
4. ▼愛與夢飛翔/轟炸沖繩 DVD (二戰日本電影) 木村拓哉/反町隆史
5. ▼八甲田山 DVD (二戰日本電影) 高倉健/丹波哲郎/緒形拳/栗原小卷
6. ▼八月拾五 DVD (二戰日本電影) 北野武/山本康平/稲田奈緒/市瀬秀和
7. ▼大日本帝國D9(二戰日本電影)丹波哲郎/三浦友和/舛田利雄
8. ▼敵中橫斷三百里 DVD (二戰日本電影) 森一生/菅原謙二/北原義郎
9. ▼二百三高地 D9 (二戰日本電影) 仲代達矢/丹波哲郎/中文字幕
10. ▼二二六 DVD (二戰日本電影) 三浦友和/竹中直人/狄原健一/五社英雄
11. ▼姬百合之塔 DVD (二戰日本電影)今井正/栗原小卷/大場久美子
12. ▼間諜佐爾格 (精裝) 2D9(二戰日本電影 )筱田正浩 /中日文字幕
14. ▼決戰航空隊 D9 (二戰日本影視) 山下耕作/浩二鶴田/小林旭
15. ▼軍閥/動盪的昭和史 DVD (二戰日本電影)小林桂樹,/加山雄三/畢克
16. ▼聯合艦隊 DVD (二戰日本電影) 松林宗恵/小林桂樹/中日文字幕
17. ▼零式戰斗機 DVD (二戰日本電影) 零戰燃/丹波哲郎/中日文字幕
18. ▼落陽 DVD (二戰日本電影) 元彪 /加藤雅也/多納德蘇澤闌
19. ▼緬甸的豎琴 D9 (二戰日本電影) 市川昆/三國連太郎/CC版
20. ▼男人們的大和 D9 (二戰日本電影) 仲代達矢/反町隆史
22. ▼潛艇風暴/暴風女神 D9 (二戰日本電影) 役所廣司妻夫木聰
23. ▼切腹 D9 (二戰日本電影) 佐藤慶/丹波哲郎/三國連太郎/仲代達矢
25. ▼青島要塞大轟炸 /青島要塞爆擊命令/ D9 (二戰日本電影) 中日文字幕
26. ▼人間的條件3D9(二戰日本電影)小林正樹/
28. ▼日本海大海戰/海軍進行曲(83版) D9(二戰日本電影) 三船敏郎
29. ▼山本五十六 D9 (二戰日本電影) 三船敏郎 /藤田進 /中日文字幕
30. ▼上海陸戰隊D9 (二戰日本電影) 大日方傳/佐伯秀男/原節子/月田一
31. ▼神風特攻隊/ 啊! 特別攻擊隊 D9 (二戰日本電影) 井上芳夫
33. ▼太平洋之鷹 D9 (二戰日本電影) 三船敏郎 /日文發音 中日文字幕
34. ▼太平洋之戰/太平洋之嵐D9(二戰日本電影)/松林宗惠
35. ▼太陽 D9 (二戰日本電影) 尾形一成/桃井熏/亞歷山大索科洛夫
36. ▼天與地天之盤 DVD (二戰日本電影) 角川春樹/榎木孝明/淺野溫子
38. ▼偷襲珍珠港/虎虎虎 DVD(二戰日本電影)深作欣二/中日英文配音
39. ▼夏威夷大海戰 D9 (二戰日本電影) 山本嘉次郎
40. ▼血海無涯 D9 (二戰日本電影) 香川照之/三浦友和/中日文字幕
41. ▼血戰沖繩島/沖繩決戰 DVD(二戰日本電影) 三船敏郎/松林宗惠
42. ▼野火D9(二戰日本電影) 市川昆/大岡昇平/ 般越英二/CC版
43. ▼原野山峰海灘 2DVD (二戰日本電影) 佐藤浩市/三清友和/大林宣彥
44. ▼在飄揚的軍旗下 DVD(二戰日本電影) 丹波哲郎/左幸子/中村右衛門
45. ▼戰場上的快樂聖誕 DVD(二戰日本電影) 大島渚/阪本龍一/北野武
46. ▼戰俘集中營 DVD4張 (二戰日本電影) 佐藤純彌
47. ▼戰爭彌撒曲 D9 (二戰日本電影) 出目昌伸/阿部寬/中日文字幕
49. ▼戰爭與人 3D9 (二戰日本電影) 三國連太郎/山本薩夫/栗原小卷
『捌』 有關於中日甲午戰爭的黃海大戰的電影都有那些 給個全點的回答 謝謝
甲午風雲
劇情介紹
版本一
《甲午風雲》影片展現甲午海戰這一歷史事件,悲壯地歌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水兵王國成等英雄們威武不屈的英雄氣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和清廷的昏庸腐朽,
1894年,蓄謀侵華已久的日本帝國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製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鴻章及其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極力主張求和。日寇擊沉中國商船。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堅決要求對日作戰,但鄧兩次請戰均遭李拒絕。並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民憤四起,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
在海戰中,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故意打錯旗號(與歷史不符),後旗艦被日擊傷。鄧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斗,擊中日軍旗艦「吉野"號,最後因彈絕,鄧世昌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犧牲。
版本二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搖搖欲墜,日本帝國主義蓄謀侵華,於1894年在中國領海挑釁生事。北洋大臣李鴻章及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畏懼日寇,極力主和。日寇得寸進尺,擊沉中國商船,百姓無辜遭難。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面對日寇的囂張氣焰,毫不畏懼,堅決要求與日寇開戰。但李鴻章借口保存我軍實力,多次拒絕官兵們的請戰要求,鄧世昌還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愛國官兵和百姓的主戰聲浪一浪高過一浪,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在海戰中故意打錯旗號,使北洋艦隊旗艦被日擊沉。鄧世昌率領「致遠」號代替旗艦指揮出戰,全艦官兵英勇作戰,擊中日軍旗艦「吉野」號。戰事愈發激烈,但我方彈葯卻已用光,作戰形勢非常不利,鄧世昌決定直接硬撞敵艦「吉野」號,不幸遭遇魚雷,全艦官兵以身殉國。
5.影片評價
影片真實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末中日甲午戰爭中豐島、黃海兩次海戰,場面浩大、氣勢宏偉,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這一歷史事件中人民群眾和愛國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愛國主義精神,突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譜寫了一曲氣勢磅礴的愛國主義頌歌,把一段歷史悲劇,塑造成傑出的藝術經典。影片曾於1983年在葡萄牙獲得第12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獲評委獎。
影片中作為一位民族英雄的形象,鄧世昌主動請纓、英勇善戰、氣壯山河的英雄業績是影片表現的重點。人們可以從他對投降分子憤怒斥責、請戰和閱兵時的慷慨陳詞、遭貶後借《十面埋伏》抒發內心的深沉悲憤,到撞沉敵艦以死報國等一系列行為動作,深切感受到這一形象的巨大思想和藝術價值。
優秀話劇演員李默然相當成功地塑造了英雄鄧世昌,他那敦厚偉岸的外形,剛毅深沉的氣質,以及純熟而富於激情的演技,使這個歷史上傑出的愛國志士形象高大而醒目地聳立在銀幕上。尤其是鄧世昌遭到貶斥後彈撥琵琶曲"十面埋伏"抒發胸臆的深沉悲憤,回腸盪氣!李默然以其剛毅深沉而又富於激情的表演,使這位愛國志士的形象成為銀幕藝術經典。片中致遠號炮手王國成以及投降派李鴻章、方伯謙等形象,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該片在處理這一歷史題材時,追求凝煉、明快、濃烈、深沉的藝術風格,使之充溢著令人感奮的浩然正氣與悲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