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香港電影 » 香港電影里大陸
擴展閱讀
電影中英文字幕小鬼當家 2025-05-24 15:36:21
2017年尾新電影有哪些 2025-05-24 15:30:53
imdb高分戰爭電影排行榜 2025-05-24 15:15:25

香港電影里大陸

發布時間: 2025-05-24 09:47:29

『壹』 香港電影在大陸上映最早是什麼時候我聽爺爺說他們七十年代就在電影院看過邵氏電影

Wg後最早是1977年,1965年鳳凰影業拍攝的《畫皮》算香港電影里頭一個被引進到內陸的。爾後的幾年裡,被引入內陸的香港電影都以鳳凰與長城兩家左派電影公司出品作品為主,如《三笑》(1964)、《屈原》(1977)等。被引進的邵氏電影應該不多,銀都出品的《少林寺》風靡後,邵氏的動作片也才被內陸重視到。

『貳』 香港和大陸合拍的電影和港片里的大陸演員國語版是自己配的嗎

一般大陸演員國語版自配,粵語才找人配音。反之,香港演員國語版找人配音,粵語自配。

『叄』 為什麼香港一些老電影老拿大陸做背景,講60,70年代的事,又把情節拍的四不像很多都是當時大陸沒有的

因為就算當時的香港還是屬於英國管制 但是畢竟他就是中國的 所以電影里總是提到大陸 香港到現在都還是很多人嚮往的生活地方 其實現在很多香港人 大部分都是以前大陸過去的 廣東 上海 浙江 等地區 不過不得不承認 大陸確實比香港落後 接受事物也不如香港早 跟香港快 其實香港很多人思想都還是很保守 只是因為他們生活在這樣的化境里 慢慢的習慣了 小的時候 有現在這樣么 什麼國家的文化都能看到 別說別的地方了 台灣 香港的文化都很少接觸 我們不去對他們接觸 他們更加不會了解我們 於是拍出了 你所謂的四不像 只是因為他們不了解 不熟知 也猶豫當時中國還在發展初期 許多政治因素在裡面 所以會比較敏感 怕引進國外 或是台灣香港的文化進大陸有影響

『肆』 是一部香港鬼電影大致內容:一個大陸警察在內地槍斃一犯人,此犯人變成鬼後人纏著這個警察,警察回到香港

第一戒
劇情簡介
年輕的李國強警長在一次執勤的過程中擊斃了殺人狂魔陳福來,而他自己卻被陳福來擊中了四肢。四十九天後,李國強警長從醫院醒了過來。但是他的證詞卻得不到警察方面的承認,因第一誡劇照(2張)為他的描述裡面含有一些靈異的事情。他的上司將他調到雜物科,以讓他充分休息。 有別於警隊除暴安良、殲滅罪惡的英勇職務,雜務科處理不尋常案件的手法,往往是耐人尋味得令人無所適從。雜務科的上司,性情古怪兼嗜酒如命的部門主管黃耀祖警官。他與李國強合力為雜務科解決每一個不尋常的求助,消除每一個求助市民的恐慌。在執行任務的同時,黃警官煞有介事地向李國強聲明雜務科的第一誡:這個世界沒有鬼!事實上,這條第一誡只是個謊言。雜務科處理不尋常案件的首要任務,就是要不擇手段地隱瞞社會上的靈異事件,減低社會恐慌。 正當黃警官和李國強接手聖衣甸娜女子中學慘案的時候,那個殺人狂魔陳福來的鬼魂偷偷地上了李國強的妻子MAY的身。而且最後李國強也被上了身。被上了身的李
國強警官開槍殺死了黃警官和其他的同事,然後就自己編了個故事蒙騙了警方。

『伍』 一般歐美的電影里為什麼出現中國的場景大都是在香港而不是其它地方

香港是華夏大陸最繁華發展最好的城市,是世界前十國際化大都市,僅次於紐約、倫敦的世界第三大經濟中心,香港的城市規模,以及文化的多元,和大量的外國人口的聚集,以及香港英文的普及,還有就是香港被譽為亞洲第一發達城市,而上海則是亞洲第二大城市所以歐美大片都喜歡在香港啊,上海這種城市來取景!環太平洋就是在香港拍攝的,還有007也在香港和上海分別取景。

『陸』 求一部電影,應該是香港的,裡面是大陸和香港的警察聯手消滅了紅海盜,男主角好像叫關家強

叫《紅海盜》,現在在優酷裡面可以搜到,講述的是香港警方與越南警方聯手消滅號稱「海上死神」紅海盜的故事。是香港1996年的電影,蠻好看的。

『柒』 香港老電影,為什麼裡面的人都說普通話的

香港電影分三個時期,一個是解放後,大批上海電影工作者南下補充香港電影從業人員,從導演編劇到演員都不是廣東人,基本上是上海口音的普通話,到70年代左右,本土電影從業人員成長起來後,開始了粵語長片和功夫片,基本上都是粵語口音(因為普通話是大陸,感覺很土很落後),2000年後香港電影沒落了,大陸的電影起來了,主要是熱錢多,有金主願意投資電影,現在的香港電影沒有一兩個大陸演員肯定投資都不大。
如果你指的香港老電影,指的80年代的,那是因為香港電影要考慮台灣票房,所以都有兩版粵語和國語,注意,只有台灣的普通話叫做國語,大陸的普通話就叫做普通話,你現在買正版的DVD香港電影,都是國粵雙語的,比如像《卧虎藏龍》還能買到國粵英三語,而好萊塢的動畫片,有時會有兩版的國語配音,就是一版是台灣配音一版是大陸配音的

『捌』 香港電影是什麼時候傳入內陸的

上世紀80年代,在《少林寺》成功敲開內地電影大門之後,港產片如潮水般涌進內地。雖然不乏武打片,但槍戰片很快成為主流,港產片的火爆場面給內地觀眾留下了太多新奇的印象。這段鼎盛時期,香港年產影片300餘部,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雖非每部影片都取得了絕佳票房收入,但是絕大部分影片最終闖進內地,並受到內地觀眾的廣泛熱捧卻是不爭的事實,一批香港影星也由此脫穎而出。

80年代香港電影在內地的走紅,主要得益於內地的文化短缺。這種短缺並非一味指內地影視作品的數量,而是內地影視作品本身質量參差不齊,經不住港片的沖擊。但是,隨著經濟的突飛猛進,內地電影逐漸站穩了腳跟,一批在國際上頗有影響力的電影也慢慢收復了市場。而另一方面,香港電影人因為對內地經濟騰飛帶來的廣闊電影商機「垂涎欲滴」,在影片中開始有意無意地添加些「內地元素」,以博取內地觀眾的好感。當內地觀眾對港產片那種打打殺殺開始感到膩煩的時候,香港電影人就不得不認真琢磨內地觀眾的口味。而這種兼顧內地觀眾「口感」的製作風格,必然導致香港本土觀眾的流失。但是,相對於內地數億觀眾的廣闊市場,誰還在乎過去的那種小打小鬧呢?

還有,面對內地影視產業的迅速崛起,香港電影被迫越來越多地起用內地明星。《無間道》里我們看到了陳道明,《寶貝計劃》里出現了陳寶國。另一方面,無論是張藝謀還是馮小剛,也努力試圖在這兩種文化之間找到某種平衡點,《十面埋伏》和《天下無賊》中就有劉德華、金城武以及劉若英。

這么看來,香港票房收入的減少,應該是兩地文化融合不可避免的結果。這同時說明,香港電影已進入「後港片時代」。在「後港片時代」,從表面看香港本土藝人數量斷檔現象相當突出,目前仍舊為成龍、劉德華等寥寥幾棵常青樹艱苦把持。但是我們似乎不必為此過分憂心,因為越來越多的香港藝人開始了他們的「北漂」生涯,投身於內地發展。梁家輝就曾出演過《太行山上》,英俊小生魏俊傑在最近的電視劇《紅色記憶》中也出演了英雄何世昌,盡管起先觀眾質疑聲不斷,但魏俊傑的出色表演最終還是為觀眾所接受。
「後港片時代」是香港電影發展史的一個標志,但絕對不是香港電影產業的末日,起碼以國內這個廣闊的電影大市場來看,香港電影與內地電影的融合是發展的必然。既然是融合,經過陣痛之後,總會回歸到一個相對的平衡狀態,而這或許應是香港本土影片的最佳狀態。再說,盡管表面看來香港本土電影似乎少了,但實則上更多的影人「北上」帶動了整個內地電影產業的進步,內地電影的「香港元素」也得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