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香港電影 » 李連傑劉德華合作的最後一部電影
擴展閱讀
日本關於殺妻的恐怖電影 2025-05-23 08:48:56
印度電影星塵獎2018 2025-05-23 08:48:56
日本電影巨污片 2025-05-23 08:46:21

李連傑劉德華合作的最後一部電影

發布時間: 2024-10-12 02:08:20

『壹』 一部電影,剿滅農民起義的,一個將軍,忘了是劉德華還是李連傑飾演的

投名狀 (2007)

導演: 陳可辛 / 葉偉民

編劇: 須蘭 / 秦天南 / 林愛華 / 黃建新 /許月珍 / 何冀平 / 郭俊立 / 阮世生
主演: 李連傑 / 金城武 / 劉德華 / 徐靜蕾 /郭曉東
類型: 劇情 / 動作 / 戰爭 / 古裝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 香港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07-12-12(中國大陸) / 2007-12-13(香港)
片長: 126 分鍾 / 110 分鍾(刪減版)
又名: The Warlords / 刺馬

『貳』 《投名狀》這部電影講的是什麼意思看了沒看懂!

《投名狀》電影賞析:

《投名狀》運用了極度寫實的風格,正面營造了一個悲慘絕望的世界,將戰亂年代的流離失所,貧窮,骯臟,飢餓,暴力,一呈現於大銀幕,影像中浸滿血與土的味道,讓人不會有絲毫的神往。

序幕即是一場屠戮,逆光下塵土飛揚,兩軍兵勇野獸般地殘殺與被殺,正片伊始,主人公龐青雲從這一片死人堆中爬出,跟隨著行屍走肉的步伐,帶出了艱難苟活的底層黎民,窮困飢餓之下催生的亡命之徒。

「方圓百里已無糧,餓都餓死了,管他誰的糧。」金城武扮演的姜午陽在山村土匪劫軍糧時的這句獨白,令人印象極深,這就是赤裸裸的生存世界觀。亂世之下,社會文明失序,人露出動物性的一面,逐漸回歸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匪徒偷襲劫走太平軍的糧草,清兵又徑直擺端著火槍進村,盡數掠走,食物鏈環環相食。

土匪的老家,底層的山村,依靠暴力也無法擺脫窮與餓的苦難,在落草軍官龐青雲的建議下,匪首趙二虎與姜午陽率部下山,投靠清軍。《投名狀》是在一個冷兵器主導,又有槍炮出現的年代,展現出了戰爭的滲人。既有子彈爆頭穿臉,大炮將人轟碎,也有刀刃削肉斷肢,骨骼斷裂的聲音尖銳清晰。放下以往在武俠片中的飄逸風格,改為地板流的搏殺,出手沒有多餘的招式,只為殺傷取命。

盡管全片實質上只有攻打舒城一場展開描述的戰爭戲,以寡勝多的方案設計估計也能讓軍迷挑出很多不現實之處,李連傑也有一刀砍斷十幾個條人腿這樣偶爾的無雙。但《投名狀》仍生猛展現了戰爭的慘烈可怕,絕不是那種告訴你打仗很爽的態度。

而後來的蘇州圍城戰,又回到了飢餓的問題上,死城圍困,雙方糧草殆盡,城外的清軍要活活餓死,城裡的太平軍和百姓耗下去就要人吃人。開城之後,因為糧食的有限,又爆發了更為突破人道的射殺四千降兵事件,坑道中填滿掩埋的屍體,觸目驚心。

《投名狀》劇情簡介:

1870年秋,大哥龐青雲(李連傑 飾演)在城牆頂俯瞰自己的就職典禮舞台;胸懷壯志的他,如果沒有走上這條不歸路,極可能是推翻腐敗清庭的新中國革命者之一,可惜兩個強盜和一個女人改變了他的一生,造就了他的成功,也導致他最後的毀滅。這兩個強盜是曾跟他矢誓生死與共的結拜兄弟:二哥趙二虎(劉德華 飾演)和三弟姜午陽(金城武 飾演),而那個女人正是二哥的妻子蓮生(徐靜蕾 飾演)。

趙二虎在亂世中淪為強盜,帶著幾百人到處劫掠,他為人盜亦有道,就算打劫也「劫七留三」,所以深得眾心。趙二虎一生人最愛兩個人,一個是他的妻子蓮生,一個是十三歲便跟他做強盜的三弟姜午陽。在打劫太平軍糧車的一役中,大哥龐青雲這個陌生人為替姜午陽擋箭而受了傷,姜午陽深感救命的恩情,因此姜午陽對龐青雲的崇拜竟超過他對趙二虎的崇拜。

在趙二虎等人的山村被清軍洗劫,付出傷亡慘重的代價後,姜午陽極力主張他們三人結拜為兄弟,由大哥龐青雲帶領他們投效清廷,趙二虎為了不想令三弟失望,也為了不想自己的一班同村兄弟陷入絕境,他不計較個人得失,將首領地位拱手讓給龐青雲。

為實現天下沒有戰爭的太平盛世理想,龐青雲藉助以趙二虎、姜午陽為首的一班兄弟的力量,成立「山字營」暫時為清廷效力,原來是要藉助攻打太平天國結集軍力;但是隨著他大權在握,龐青雲變得越來越野心勃勃,令他要清除一切的障礙。

他不惜和趙二虎決裂,屠殺被趙二虎勸降的太平軍降兵,只為怕降兵造反。他利用姜午陽的狂熱性格,說服他站向自己那一邊。本來,龐青雲距離成功已僅有一步之遙,但他的作為傷透了對他崇拜不已的姜午陽。就在他設毒計暗害了二虎後的就職大典上,就在權勢如日中天的最輝煌時刻,龐青雲竟橫死於刺客之手。

(2)李連傑劉德華合作的最後一部電影擴展閱讀:

《投名狀》是由陳可辛執導,李連傑、劉德華、金城武主演的動作片,於2007年12月在中國內地上映。講述了龐青雲、趙二虎、姜午陽這三個結拜兄弟之間的恩怨糾葛。2008年,該片獲得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第4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等獎項,李連傑憑此片獲得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投名狀》的歷史背景,屬於是一個平行的晚清,有太平天國運動,沒有李鴻章、曾國藩等人。電影改編自晚清四大奇案的刺馬案,1973年張徹曾經拍過《刺馬》,但相比這部復仇片,陳可辛在《投名狀》里顯然傾注了更大的野心。

『叄』 李連傑劉德華金城武電影叫什麼名字

李連傑、劉德華、金城武主演的電影叫《投名狀》


拓展知識:


《投名狀》是由陳可辛執導,李連傑、劉德華、金城武主演的動作片,於2007年12月12日在中國上映。該片的故事大綱改編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講述了龐青雲、趙二虎、姜午陽這三個結拜兄弟之間的恩怨糾葛。2008年,該片獲得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第4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等獎項,李連傑憑此片獲得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電影,也被稱為運動畫面或動態畫面,即“映畫”,是作品視覺藝術形式,通過使用移動圖像來表達溝通思想,故事,認知,情感,價值觀,或各類大氣模擬體驗。這些圖像通常伴隨著聲音,很少有其他感官刺激。 “電影”一詞是電影攝影的縮寫,通常用於指代電影製作和電影業,以及由此產生的藝術形式。


膜的運動圖像被用創建拍攝具有實際場景運動畫面相機,通過拍攝使用傳統的圖紙或微縮模型動畫技術,藉助於CGI和計算機動畫,或通過一些或所有這些技術的組合,和其他視覺效果。


傳統上,電影通過光化學過程記錄在賽璐珞膠片上,然後通過電影放映機放映到大屏幕上。當代電影在製作、發行和展覽的整個過程中通常是完全數字化的,而以光化學形式錄制的電影傳統上包括類似的光學配樂(口語、音樂和其他聲音的圖形記錄,這些聲音伴隨圖像運行沿著電影的一部分專門為它保留,而不是投影)。

『肆』 劉德華和李連傑合拍過什麼片子

投名狀 The Blood Brothers (2007)

導演:陳可辛
主演:劉德華 徐靜蕾 李連傑 金城武
上映:2007年12月13日
類型:劇情片
地區:中國香港
語言:國語
時長:0分鍾
顏色:彩色
別名:刺馬,The Warlords刺馬》原型為清朝四大奇案之一,地位與「楊乃武與小白菜」並列。因為牽涉到美女、義氣、背叛諸多戲劇元素,被改編成京劇、電影。電影最出名的當數三十多年前導演張徹為邵氏所拍版本,劇中三個男人,都是當年的大俠:狄龍、姜大衛、陳觀泰。 張文祥、黃縱皆為草莽中人,與馬新貽不打不相識,並結為異性兄弟。老二黃縱的妻子米蘭愛慕大哥馬新貽,但馬新貽建立起感情的堅強防線,未被米蘭的愛所沖破。待馬新貽任兩江總督,米蘭對於馬新貽愈加愛慕,而馬新貽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他的道德和感情防線也徹底崩潰,終於佔有了米蘭,殺害了兄弟黃縱。老三張汶祥聞得此事義憤填膺,刺殺了馬新貽,並在刑部公堂之上供認不諱。

『伍』 《投名狀》:一部被嚴重低估的古裝大片,李連傑演技之巔峰

1973年,張徹執導,狄龍、姜大衛、陳觀泰主演的《刺馬》在香港上映,斬獲128萬港幣,位列年度票房榜第10名。

34年後,也就是2007年,陳可辛執導,李連傑、劉德華、金城武主演的《投名狀》上映,在香港斬獲2750萬港幣,內地收獲2.02億人民幣。

《投名狀》最初的名字是《刺馬》,但為了和張徹版本區分開來,所以改了名字。

客觀來說,陳可辛的翻拍是超越前作的,頗為細膩和浪漫,同時影片中 三位大人分別是狄公、姜公和陳公,陳可辛明顯致敬了一把張徹。

1973年的《刺馬》,豆瓣評分7.7,陳可辛的《投名狀》,豆瓣評分7.3,其實明顯被嚴重低估了。

01、龐青雲並不是自私自利之輩,他是個理想主義者

故事大綱改編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李連傑飾演被刺人馬新貽,改名龐青雲。劉德華飾演慘遭奪妻謀殺的趙二虎(曹二虎/黃縱),金城武則是「刺馬」人張汶祥,改名姜午陽。

多年來馬新貽都成了街頭巷尾唾罵的對象。而 歷史 上真正的馬新貽是正經清末進士,鎮壓叛亂有功,官至兩江總督。

《投名狀》中的李連傑,遵照了這一設定。兩江:包含江蘇、江西、安徽,總督有軍、政、監察大權。

而兩江總督一職,馬新貽前任和死後的後任都是無人不曉的曾國藩,這就變得十分耐人尋味。

馬新貽之所以平步青雲,和他不出身於任何地方勢力有關。當時湘軍勢大,曾國藩大權在握,慈禧推他出來制衡湘系。

1870年,兩江總督馬新貽光天化日之下,被刺客張汶祥刺殺,得手後非但不逃,反而束手就擒。

刺馬案震驚朝野,慈禧親自向曾國藩問話,但真相始終未被查明。1871年10月,張汶祥被凌遲處死。

刺馬成為懸案的關鍵,就是湘系的斗爭,並非簡單的兄弟因為女人反目。

但思維簡單的民間,自然就會有好事者傳播八卦,從此一個狗血兄弟三人行與三角戀的故事誕生,民間有平江不肖生小說流傳,京劇中就有刺馬的劇目。

陳可辛的《投名狀》也正是從這方面出發, 表面上看龐青雲是一個不顧兄弟情義,為個人利益背叛誓言的無恥小人,但其實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如果他僅僅是為了陞官發財的話,大可不必喊出那句「請求免去三年賦稅」,他保證的是每一個百姓都吃得飽。

他的理想天下太平、人人不受欺負,在此基礎上,小七、狗子死的是值得的,蘇州4000人死的也是值得的,趙二虎的死也是值得的。

在蘇州,趙二虎要造反,他本可以殺他,但他捨不得。最後痛下殺手也是朝廷容不下趙二虎,不得不殺。

最精彩的就是李連傑那一段獨白,將自己的心聲完完全全表達出來,他也憑借精彩的演出獲得了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可以說, 《投名狀》是李連傑一生演技之巔峰。

趙二虎不適合官場,他只是一個草莽英雄,對他來說山賊是最合適的,至於姜午陽,他也沒有真正理解大哥龐青雲,他天真的以為只要殺了女人,大哥二哥就能回到以前,只可惜他不明白,他們都是棋子罷了。

龐青雲心懷家國,趙二虎草莽英雄,姜午陽情義第一,三人都可稱之為「俠」。

只可惜晚清時局與朝堂政治容不下俠義之心——這都是命啊。

02、李連傑的「床戲」,金城武為陳可辛破戒接戲的三大忌,劉德華竟想起兄弟反目往事

李連傑在傳統認知中是一個典型的「打星」,但在本片中,李連傑反而是三兄弟中「文戲」最多的一個。

陳可辛的印象是,他除了徐克的黃飛鴻系列,與關之琳「十三姨」有過清純無比的吻戲外,就再也沒有拍過令人印象深刻的愛情戲。

在影片中,陳可辛把趙二虎的媳婦,徐靜蕾飾演的蓮生安排給他,讓他終於出現在大銀幕上的床上。

如果把這當作「床戲」來宣傳,觀眾們一定會大呼上當,因為鏡頭里李連傑穿戴整齊,真的就是直挺挺地過了一夜。後面也有一段,但烏漆墨黑根本看不清楚。

李連傑在訪談中提到自己不拍床戲的原因,他認為這是一個焦點話題,永遠不拍,就永遠有話題。姜還是老的辣啊……

順便還要吐槽一下三弟金城武的戲路……

《投名狀》中打得最多的,反而是三弟金城武。一改文藝帥哥形象,狠到令人害怕。影片中的名場面就是金城武割掉敵將頭提在手上的畫面。

殺嫂。外人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

殺大哥。兄弟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

當初勸金城武出演《投名狀》,陳可辛勸了兩個月,因為《投名狀》犯了金城武不接戲的三大忌。

第一,不接和別的男主角軋戲的戲;第二,不接古裝;第三,不接在太辛苦地方拍的戲。

本片三個男主,與金城武自從《如果·愛》後就建立友誼的陳可辛的理解是:「金城武是個與世無爭的人,其實,這個世界沒有真的與世無爭,只是表面與世無爭。做演員怎麼能不爭?所以到男主角一多,大家都爭的時候,他一定吃虧。」

《投名狀》又是一部異常艱苦的古裝戲,陳可辛已經准備換角,金城武打來電話,決定出演。

而劉德華決定的接演原因,多年後他在央視采訪中提到了大概:多年前被朋友出賣,看到劇本初版時候,哭到沒氣。

這一段往事沒有在央視多說,後來在《康熙來了》中曾對小S透露,1991年,30歲的他和朋友自組天幕電影公司,但好景不長,天幕電影公司的影片後來多次虧損,劉德華欠下4000萬港幣的外債。

劉德華本以為,他有位媒體的朋友會幫他保密——因為欠債一旦被公開,所有的債主都會第一時間來擠兌,公司就會頃刻破產。

但這位朋友卻為了自己的前途,將劉德華欠4000萬一事如實報道了出來。劉德華一夜赤貧,甚至被合夥人告上法庭。劉德華只得簽了三年合約,每月領薪水40萬還錢。

03、陳可辛生涯第一次拍大場面,逼瘋程小東,李連傑做「翻譯」

《投名狀》是陳可辛第一次執導大場面動作片,但開始時他仍然按照他所習慣的文藝片的工作習慣來。

影片花絮中,陳可辛在北京門頭溝取景後,開拍正值冬季,天寒地凍,能見度差,開拍的那幾天還屢屢遇到車禍封路,導致拍劫軍糧的那場戲,原預算7天拍完,結果超出4倍,拍了一個月。

陳可辛幾乎想要放棄了:「第一場戲就拖成這樣,後面別想拍了。沮喪時甚至自我否定到想主動請退,讓投資方換導演。」

《投名狀》劇組的副導演達到了驚人的15位。攝影機就需要6台,戰爭場面宏大且時長驚人,被導演戲稱為「兩個人談情說愛都要有300人做背景」。

關於影片的動作設計,又是一筆爛賬。因為陳可辛不知為何,居然請了程小東來做動作指導——陳可辛的需求是戰爭的真實感,手起刀落,兩軍肉搏。例如舒城之戰,劉德華敵軍將領,兩軍頃刻開戰的場景。

但程小東擅長的卻是徐克式的飄逸新武俠。程小東人稱「威亞王」,最擅長多個威亞,漫天飛舞。陳可辛讓他一個威亞都不要用,一個花哨的招式都不要設計,全部都要『實』。」

這種分歧貫穿在影片拍攝的四個月之中,程小東也是位大前輩,自然不滿於陳可辛外行指導內行。多虧劇組的第一男主角,是最為熟悉武術,熟悉新武俠的李連傑。

陳可辛有需求,就去告訴李連傑,讓李連傑去和程小東吵架。李連傑自然樂意效勞:「我和小東是20多年的哥們兒,我可以和他關起門來,拍桌子打板凳,你那樣做,不行!你聽我的!」

動作的問題解決了,但《投名狀》本質上還是一部文藝片,一部有大場面的文藝戰爭片,13年後,再看《投名狀》,不得不感嘆這是一部國產遺珠! (撰文:Mankei 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