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一部香港老電影的名字
中文片名 青蛇
英文片名 Green Snake
更多外文片名 Blue Snake Ching Se White Snake, Green Snake Qing she .....(Hong Kong: Mandarin title)
影片類型 奇幻 / 劇情
片長 99 min
國家/地區 香港
對白語言 粵語
色彩 彩色
級別 Singapore:PG Australia:M Singapore:NC-16 Canada:AA Hong Kong:IIA
演職員表
導演 徐克 Hark Tsui
編劇 李碧華 Lillian Lee .....also novel 徐克 Hark Tsui
演員
張曼玉 Maggie Cheung .....Siu Ching (Xiao Qing), Blue Snake
趙文卓 Man Cheuk Chiu .....Monk Fatt Hoi (Fahai)
王祖賢 Joey Wong .....Bak Sei Juen (Bai Suzhen), White Snake
吳興國 Wu Hsing-Kuo .....Hsui Xien (Xu Xian), the scholar
劉江 Kong Lau .....Blind monk
田豐 Feng Tien .....Spider Ma Cheng-miu Chan Dung-Mooi
製作人 徐克 Hark Tsui .....procer
原創音樂 Zhan Huang Songde Lei Tsung-tak Lui 黃沾 James Wong
攝影 Tsiu Ko
剪輯 Tsik Ah
藝術指導 Bill Lui
服裝設計 Po-ling Ng
製作發行
攝影機 Panavision Cameras and Lenses
攝制格式 35 mm
製作處理方法 Spherical
洗印格式 35 mm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出品 上海電影製片廠、香港思遠影業公司 1993年出品
上映日期 香港 Hong Kong 1993年11月4日
劇情介紹
南宋年間,民生苟安,各地迷信盛行,人妖難分,以替天行道為己任的法海和尚降妖除魔,冷峻無情。錯收蜘蛛精一個電閃雷鳴之夜,在西湖底修練百載的青蛇和千年的白蛇受妖精的佛珠靈光之惑,頓時開竅。她們化作倩麗女子徜徉人間。巧遇白面書生許仙,誘得許仙心醉神迷並產生戀情,不料卻遭和尚法海施法破壞。由此演出了一段情慾迷離,愛意纏綿,哀婉百轉的人間悲喜劇…… 電影中,青白蛇一出場,便是搔首弄資風韻綽約,沿途經過,不知道引來多少放浪眼神遊弋摩娑。昆劇念白變成了她們的平素言談,桃花之色難於從她們的面上抹煞。青蛇甚至在煙花閣樓中跟著異域靡靡之音大跳艷舞,眼波流轉,銷魂蝕骨,凡俗男子見了由不得不春心盪漾情難自持。 蛇變美女,游盪紅塵,偶遇許仙,愛意萌生。 於是乎西湖之上天雨陡降,痴傻書生許仙被淋成了落湯雞。殊不知這傾盆大雨並非來自天意,而是拜白蛇娘子千年法力所賜。青白蛇泛舟湖上,煙雨縹緲,霧靄朦朧,宛若人間仙子,裊娜多姿,亭亭玉立。待到那懵懂書生上得船來,推讓之間,春光乍泄,輕而易舉俘獲他心。 白蛇娘子此番化作美艷人形游戲人間,因有千年道行相助,是以喜怒哀樂等諸多凡塵情感皆可生成,歡笑悲泣,隨心而來,無異常人。而小青修煉時日尚淺,雖有凡人皮囊掩護,然而蛇性難改,慵懶滑膩依舊,只知道隨心所欲瘋癲玩樂,不懂得傷春悲秋淚灑西風。小青見那書獃子許仙跟白蛇終日廝混糾纏,歡樂逍遙,不由得心生妒意,暗下決心要跟姐姐鬥法相拚,不相信自己收不了許仙那一顆情慾色心。 與此同時,金山寺年輕有為的法海禪師一路降妖伏魔盪滌人間,其間雖有無盡宵小之徒以色相相誘,無奈均被心有如來靜似如來的法海看破。法海心繫天下,堅韌果敢,看見呆傻許仙面露不祥之色,登時知道他被蛇妖所困,於是決心將雙蛇拿下,免得她們添禍於世。 青白蛇尚不知大難將至,照舊和許仙在法力變幻出的亭台樓閣中廝守貪歡,燃燒紅塵色慾,不聞窗外風雨。 端午已到,青蛇貪玩斗氣,不肯離開庭院。當日許仙害怕與他共飲的白蛇現形,遂將酒倒入荷花池內。藏匿其中的青蛇現出原形,乃是一條綠色巨蟒,盤旋糾結,把那許仙相公給生生嚇破了膽。 接下來好似傳說中那般情節,青白蛇共赴昆侖山尋求靈芝仙草以救許仙俗命。所異之是法海中途殺到,白蛇奪草先逃,青蛇攔截禪師。兩人大鬥法力,水波激盪,高潮迭起。法海要青蛇助他修行,功成尚可放她一條生路。於是青蛇色誘法海,在他身旁撫摸呢喃,纏綿連連,將於人間學來的情慾伎倆悉數應用,不想竟大敗法海,害得他情慾勃發不攻自破。 許仙被仙草還魂,得知一切來龍去脈。其實他早清楚娘子小青皆非人類,奈何愛戀大過驚懼,怎捨得那人間仙境溫柔鄉。死裡逃生,一夢醒來,他聽聞法海即將來犯,當下就要帶著娘子和小青逃亡離去。拉拉扯扯,去留成惑,你說這濁世男子到底愛上了哪一個?你說這天仙般的青蛇白蛇到底是愛上了這人間俗子還是戀上了這花花世界浪盪乾坤? 如此這般,豈能逃脫? 犯了色戒的法海內心矛盾重重,將那許仙劫往金山寺,逼其剃度,為其講經,希求佛法施威,令他迷途知返,回頭是岸。 青白蛇雙雙飛來,長袖翻飛,大戰法海。一時之間水漫金山,江河絕堤,將民宅淹沒,生靈塗炭,慘不忍睹。 白蛇早有身孕,跟法海鏖戰之下,動了胎氣,在水中產下一嬰孩。 原本已被人妖孽緣和心內色念困惑不堪的法海禪師驚見白蛇產子,更是心神恍惚,是非難辨。他再難搞清所謂人神妖孽有何不同,而自己苦心修煉驅魔降妖又是為了哪般。 青蛇趁法海迷失心智之際闖入金山寺救出許仙,不曾想相公已被眾僧封了五陰,口不能言,目不能見,成了廢人一個。 青蛇大慟,迷離中感覺這被姐姐和自己所鍾愛的俗世男子已經背叛了她們。她想起昔日和姐姐在山中相伴清修,何等快樂何等無憂,若不是因為什麼色慾歡愛紅塵情緣,又怎會導致今時今日差一點姐妹反目永世不得超生? 那一邊,白蛇將所產嬰孩交予法海手中,旋即被雷鋒塔鎮入湖心。 青蛇帶許仙出了金山寺,發現早不見姐姐蹤影,於是將手中劍刺進許仙胸膛,扔他入水。 法海兀自傷神迷失,喃喃自語。 罷罷罷。青蛇展顏慘笑,縱身躍入水中,隨波逐流,告別紅塵,永不回頭只有江水依舊東流,浩浩盪盪,奔騰向海。 愛戒無休 情慾糾葛,千載不化。 法海終日念頌什麼「大悲天龍般若諸佛世尊地藏般若巴嘛空」,妄稱什麼「心有如來靜似如來」,到頭來還不是被妖嬈嫵媚的青蛇所迷惑,且看他神姿縹緲,情不自禁,怕是已經愛上了這投懷送抱耳鬢廝摩的溫香軟玉。 若是沒有什麼神佛菩薩,若是真的眾生平等,保不準他就跟這妖異女子攜手雙飛,只羨鴛鴦不羨仙去也。 怎奈天上人間,戒律永存,美夢虛幻,想都不能想。 只能戒愛戒情,繼續去做他的伏魔大法師。 而青白二蛇,繞是修煉千年,吸取雨露精華,變做誘人美女,也無力承受人間信條天庭法規,區區硫磺粉雄黃酒便能招來殺身之禍,更何況和尚道士觀音玉帝全都插上一腿,只能負隅頑抗,到最後功虧一簣,灰飛煙滅。 於是青蛇看著白蛇,凄然問道:都說人間有情,可情為何物? 還不如重返那煉法的荒山野嶺,聽風聽雨看雲看天,管什麼滾滾紅塵,怕什麼佛法無邊,且自逍遙沒人管,姐妹相伴,相互溫暖,快樂無邊。 青蛇只留下一抹凄楚薄涼的笑和一個落寞的背影。 誰人言,花彼岸,此生情長意短。 或許很多很多年以後,我會忘記你,忘記你的淺笑凝眸,也忘記我對你的愛。 或許很多很多年以後,你會記起我,記起我的哀怨惆悵,也記起我對你的愛。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該片由徐克導演,徐克、李碧華編劇,張曼玉、吳興國、趙文卓、王祖賢合演。故事取材自中國民間傳說《白蛇傳》,描寫白蛇與青蛇修練成人,巧遇書生許仙並產生戀情,卻遭和尚法海施法破壞。本片與傳統的講述不同,有意從青蛇角度,去探討青蛇、白蛇,法海及許仙之間的感情問題,對人間是否有情及情為何物提出質疑。基於這兩點,全片拍得較有現代感受和新意。人物的塑造與傳統角色不同,如趙文卓飾演的法海,不是以往戲劇中滿臉殺氣騰騰的中年僧人,而是年輕俊朗,活力十足的和尚,正處修行階段,六根未盡。他難以抗拒青蛇的誘惑,因而惱羞成怒,作法禍及蒼生。本來,青蛇應為本片的重點人物,但卻不如法海的戲份豐富。至於全片營造的氣氛,有一種超凡脫俗的神話色彩,可說是一部成人看的童話片。 拍《青蛇》是徐克多年的一個心願。藉《白蛇傳》這個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徐克希望道出現代女性愛情的愛恨纏綿和有情有義。《白蛇傳》是以白素貞為主角,但在李碧華的小說《青蛇》中,青蛇反客為主,由白素貞的丫環變成了不惜主動追求白素貞心儀男人許仙的另一種「小青」。到了徐克的電影中,青蛇更變本加厲:除了主動追求許仙外,她還混合了善妒、活潑、調皮、不甘寂寞、打抱不平、反叛、獨立等個性。最後,白素貞死了,小青殺了懦弱無能、出家避世的許仙後帶著白素貞的兒子獨自上路。徐克表示,故事概念與李碧華原著分別不大,只是加強了戲劇性,突出了白蛇與青蛇在情義取捨上的矛盾沖突。他希望給《白蛇傳》注入新元素,以表現現代女性對愛情、友情的看法。所以故事雖以南宋為背景,但情節以愛情發展下去,因而背景根本不重要。《青蛇》這個老掉牙的故事被徐克用現代元素攪和了一番,卻別有一種風情。如夢似幻的媚情妖女、不甘寂寞的「第三者」、情義雙重的錚錚俠女,加上他的強項——眼花繚亂的特技,確實讓人耳目一新。正如徐克自己所說:「電影導演如果有宗教般的狂熱和小說家的想像力,電影就會產生一種魔力」。
[編輯本段]精彩對白
[法]:蛇妖,我要你助我修行。 [青]:助你修行? [法]:如果你可以亂我定力,我就放你走。 [青]:好啊,我試試…不過我定力不夠,我怕你未亂…我自己先亂… [青]:你老是說我沒定力,原來我發覺個個人都沒定力,包括飛不出你掌心的老實人… [青]:…還有終日說要敬而遠之的和尚,你花那麼多時間去做的事,我一下子全部做到了。我以為你道行好高,原來也不外乎如此。 [青]:許仙… [青]:真可憐!你的五陰與識覺都被人封住。 [仙]:小青… [仙]:貪戀紅塵…是不應該的…罪孽…懺悔… [青]:你講不了話,你現在講什麼都沒用… [青]:你出賣了我們。 [青]:我來到世上,被世人所誤,你們說人間有情,但情為何物? [青]:真可笑,你們世人都不知道,等你們弄清楚,也許我會再回來… [法]:小青… 我今年一千三百多歲。 住在西湖一道橋的底下。這橋叫「斷橋」。從前它不叫斷橋,叫段家橋。 冬天。我吃飽了,十分慵懶,百無聊賴,只好倒頭大睡。睡在身畔的是我姊姊。我們盤錯糾纏著,不知人間何世。 雖然這橋身已改建,鋪了鋼筋水泥,可以通行汽車,也有來自各方的遊人,踩著殘雪,在附庸風雅,發出造作的贊嘆感慨,這些都不再那麼容易就把我倆吵醒了。 西湖本身也毫無內涵,既不懂思想,又從不洶涌,簡直是個白痴。竟然贏得騷人墨客的吟詠,說什麼「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泳州「。真是可笑。 我在西湖的歲月,不曾如此詩意過。如果可以挑揀,但願一切都沒發生。 遠處,又傳來清悠輕忽的鍾聲,不知是北山的靈隱寺,抑南山的凈慈寺,響起了晚鍾。把身子轉了一下,繼續我的好夢。 我不願意起來呀。 但春雪初融,春雷乍響,我們便也只好被驚醒。年復一年。 我的喜怒哀樂生老病,都在西格發生,除了死。我的終身職業是」修煉「,誰知道修煉是一種什麼樣的勾當?修煉下去,又有什麼好處?誰?我最大的痛會是不可以評一盤級一千三百多歲了,還得一直修煉下去,伊於胡底?這竟是不可挑揀的。 除了職業,不可挑揀的還有很多。譬如命運。為什麼在我命運中,出了個小岔子?當然,那時比較年輕,才五百多歲,功力不足,故也做了荒唐事兒。 ——我忘了告訴你,我是一條蛇。 我是一條青色的蛇。 並不可以改變自己的顏色,只得喜愛它。一千三百多年來,直到永遠。 姐姐,你千年修行,為了一個許仙值得嗎?
[編輯本段]電影原聲
《白蛇傳》經由那個為電影而寫小說的李碧華操刀改編,鬼才徐克執導,給這則家喻戶曉的傳奇故事賦予生命後,有了另一番新意,改名為《青蛇》。「天下言情第一人」的李碧華做文字,古裝戲怪才徐克用鏡頭,電影的好自不必再多說。難得的是,徐克的老搭檔黃沾偕同新銳音樂人雷頌德一起來為《青蛇》做電影原聲樂。 主題曲《流光飛舞》是很耐聽的。本來,「耐聽得很」四字是黃沾自己說的,像個獻寶的小孩子,生怕別人忽略了他的得意之作,於是搶著在文案里告訴你——說「耐聽」是不夠的,非得要說出「耐聽得很」心裡才安然。不過,的確是傑作,詞曲俱佳。雷頌德的編曲也好,一段古箏開場,立馬給人光彩流動的感覺,繼而引出陳淑華柔美的聲音:「半冷半暖的秋,靜靜燙貼身邊,默默看著流光飛舞,晚風中幾片紅葉,惹得身心酥軟綿綿……」真是一首讓人骨頭發酥的歌,回頭想著那白衣的白素貞、青衣的小青,顧盼生姿,裙擺撩動,那是只有蛇才會有的蠱惑的美麗。太妖冶過後,反倒覺不出輕佻,就像默默看著流光飛舞。「留人間幾會愛,迎浮生千重變,跟有情人做快樂事,莫問是劫是緣。」白素貞應該是幸福過的,因為她愛許仙可以愛到不捨得承認他的不好,有情若斯,就等於是自己先給了自己幸福的機會。然而,緣或劫,並不是你不問就可以無視,它總會氣勢洶洶的來,於是,「跟有情人做快樂事」也只成了曾短暫實現,其後永遠縹緲的願望。 真正得旨的是《人生如此》,短短三十一個字,卻道盡萬千。雷頌德的這首曲很有些不似他後來的風格,其中的驚艷竟像是他不可泄露的天機,只得一次,往後斷不可再提起。一九九三年的雷頌德,軒昂的緊,灰襯衣白長褲的站在黃沾身旁,直讓人覺得後生可畏。彼時雷氏的生猛之氣真讓人不敢直視,像《人生如此》這樣的樂段,真真是需要點功底的。沾叔叔說,他想這首詞,直想得茶飯不思、食不甘味,一直到錄音間試唱後,還做改動。的確,好的文字是需要時間和功夫去反復推敲的,難得才氣如斯的黃沾也肯如此落力。《人生如此》做了開場曲和終場音樂,首尾相應,與電影的主旨絲絲契合。辛曉琪領唱的版本的確是很有氣氛的,黃沾獨具慧眼,號稱一聽雷頌德的段子寫出來,馬上就想到讓辛曉琪來唱。而影片末尾女聲合唱的版本卻是讓人不勝唏噓:生生世世的輪回里,也不過是「人生如此,浮生如斯」,卻偏偏「情之至」! 黃沾應考的《莫呼洛迦》實是神來之筆。當初在電影里,看見張曼玉在華麗如千顆水晶空降的屋裡,混在一群印度女人中間,跳妖艷舞蹈的時候,隨著她蛇般扭動的腰肢而來的音樂,真是一下就讓我愣住了,當時還以為原味的印度音樂,後來得知竟是黃沾的原創!「中國味道的印度音樂」,怎麼了得?黃沾呀黃沾,叫我如何不愛你?!據說徐克那個老怪物題筆寫下第一句歌詞「莫嘆息,色即空」就跑掉了,考試官一句提示,黃沾善後。於是老黃也只好把看佛經多年的知識也抖了出來——天龍八部的蛇神和樂神,末世的摩登伽女和莫呼洛迦;「揭諦」對「摩訶」,蠻絕的「無情對聯」。辛曉琪醇厚的嗓也變得妖嬈起來,誘惑直搗耳膜。紫醉金迷的濁世,蛇妖舞動;衣衫過處,色相頓生;卻在一瞬之間,一陣金煙背後,遁去無蹤;空變色,色變空! 純音樂的段子亦做得很棒,當中大可分為兩種基調:一個是以《思情》、《初遇》、《流水浮燈》、《柳腰細裙兒盪》、《識情》、《尋夫》構成的美麗而凄慘的情懷。荷花煙雨西湖,狂風卷,急雨下,為系郎心,合什念咒,油傘輕張,一網天地情,一段孽緣就如此鑄下。春日飛花、逝水流紅、雪絮如香,多情的妖,薄情的人,只可惜,學做人,只把至情至性學了個十足,卻學不來木納、委頓,學不來投機和怯懦。美妙的旋律惹得人耳熱,其中的種種清純美麗之氣韻神境都是屬於不染紅塵的真誠之情的,然,既誤墮俗世,情之再難能可貴,情之再與天地自然本性相溶相合,背後卻總有甩不開的禍患。愈是有前面的美麗,愈是嘆謂於後來的悲慘!另一個基調從《人間魔域》開始。雷頌德寫的《人間魔域》詭異得很,連黃沾也贊「極富創意」。《降妖》、《心魔》、《治水》、《水漫金山》、《鬥法》也走上同樣的調子。敲擊樂中混雜的民樂器是很有氣勢的:法海的無情、人間的惡濁、白蛇青蛇的無懼,都隨著越來越強烈的鼓點和越來越尖銳的樂聲變得洶洶。尤其是《鬥法》一段,來得尤其猛烈,直叫人不堪忍受——許仙引路降白蛇,合缽收妖鎮雷鋒。鎮,其實白素貞無懼於死,又何懼於鎮?只是看著許仙後退的身影,看著緩緩落下的缽盂,該是怎樣的心若止水?怎樣無法言喻的絕望和悲戚。這其實是鴆,從相遇的那一刻起,便毫不猶豫地飲下了,再念西湖初遇時,碎裂世間痴纏綿!緊接其後的是《此恨綿綿》,是《流光飛舞》的曲調,彼時曼妙的撩人情懷,到得此時徒留愛戀嗔恨萬千。那把劍,插在了許仙心口,在此後生生世世的輪回里,他的心,會不會痛?再次響起了那首歌:「人生如此,浮生如斯……」《青蛇》是人氣的傳奇,把當代人的心態作為傳說人物的心態,神話與現實囊括在一個個臭皮囊中。妖花怒放的李碧華、古怪刁鑽的徐老克,還有精靈的黃沾與生猛的雷頌德,絲絲相扣、步步為營,合力打造了這個舊中出新的傳奇故事。文字鏡頭也好,音樂人聲也罷,《青蛇》都是一闕人間有情眾生的輓曲。就如同影片的始與終作為象徵的那一滴清淚,無論何時何地,只要看見「青」與「蛇」二字交合一起,都會悄然滴在心尖上。如此的銘心,就連當中的流光也已恆逸……
2. 你心中最好看的台灣推理片是哪部為什麼
血觀音 血觀音(2017)
豆瓣評分 8.2
3. 一部香港電影的名字
樓主您情節記得不錯,只是不是電影而是電視劇
奇幻人世間(TVB版白蛇傳)。90年12月翡翠台首播。 合作:吳岱融(寧丹),邵美琪(青蛇-青青) 1990年 20集
奇幻人世間劇情介紹
青白二蛇情同姊妹,本在靈雨山莊中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後兩蛇巧遇窮書生寧丹,得知其奉母命前往鎮中尋覓未曾謀面的指腹為婚妻子;於是青青喬裝小姐,素素扮演侍婢戲弄寧丹。誰知素素竟對寧丹一見鍾情,要求青青調回主僕身份,此時青青已被寧丹的孝心和細心所吸引,但礙於姊妹情份而疏遠寧丹,無奈寧丹對青青已漸有好感,卻須負起迎娶素素的責任。在山莊鄰近的一個山洞內住有修煉數百年的黑蝙蝠,對素素抱有非份之想,惜功力不及她而伺機窺視。在一次黑蝙蝠的偷襲中,青青與寧丹臨絕境,以為離死期不逞而發生關系,後二人雖逃離險境,卻又被迫分開。素素得知二人關系,且受黑蝙蝠煽動而合謀讓青青在寧丹面前現身;於是在素素的離間下,青青黯然懷著寧丹的骨肉遠去。十六年後,寧丹得素素幫助下成為葯坊東主,外號葯仙,與素素育一子寧葉及一女寧靜,並住在仙霞鎮中。仙霞山上,青青與子明聲居此,以采葯為生,她在清心寡慾下道行更深,美貌如惜。素素當年被黑蝙蝠姦汙而生下寧葉,因寧葉系兩妖所生,天生魔性,素性唯有常用法力將其魔力封閉再加上人間十凡生活,道行漸消退。石頭道以捉妖魔為職,初誤會青青乃同道修之人。寧丹在遇險時得青青所救,而青青此時以明聲之母為,不肯相認,但素素猜到其身份,恐她與寧丹破鏡重圓,然青青表示一切如流水逝去。此際,黑蝙蝠再現,看中寧葉魔性且造就他以便將來吃之,一次寧葉狂性大發傷寧丹,以致青青為救而迫於相認。明聲知己倪小雪誤會被寧葉所污辱而輕生,石頭道人之徒弟蚱蜢本是喜歡她,遂與之鬼魂交往,石頭知此事斥責之,反被他點醒,覺悟正邪非兩立,接受青青之身份,更發現愛上她。寧葉妖性盡現,令寧丹明了他非親子,且青青乃素素所害而離開她,素素為此與青青等人對抗。
4. 很老的一部連續劇,有陳芷青,劉嘉玲,好象叫銀海什麼關於電影的
如果是講有關電影的應該是《銀海爭霸》,但是裡面好像沒有陳芷青,女主角是劉嘉玲和周海媚 男主角是:陶大宇、方中信
簡介: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年輕的溫月庭(陶大宇飾)與好友仇文傑(方中信飾)和賀志祥(黎耀祥飾)合作做生意,可惜被人騙財弄得血本無歸,三人遂決定到香港發展電影事業。溫月庭認識了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黃盈(張慧儀飾)。溫月庭對黃盈一見鍾情,可惜黃盈早已為人妻,但兩人兩情相悅,故決定私奔。
憑著三人的魄力及頭腦,溫月庭的事業發展迅速,溫氏電影王國已漸見規模。溫氏旗下的電影明星得罪了探長顏坤,溫月庭向顏坤的女兒雷夢華(劉嘉玲飾)求救。窕窈淑女,君子好逑,雷夢華吸引了剛學成歸來的溫月庭的兒子溫偉中(林偉飾)。雷夢華拒絕了溫偉中。雷夢華後來被溫月庭網羅至旗下,成為得力助手。溫月庭的電影業如日中天之際,富商洛濤(龍方飾)成立了影業公司,與溫月庭抗衡。利字當頭,仇文傑在洛濤的利誘下,暗地與溫月庭倒戈相向。在洛濤和仇文傑的暗中作祟下,溫月庭的事業遇上難關。這個時候,曾在溫氏旗下而後轉投洛濤的明星童恩(周海媚飾)願意出手相助溫月庭,為溫月庭下嫁不愛的男人……
5. 電影《龍貓》好看在哪裡這部電影的成功有什麼非電影的因素
畫風溫暖,講的故事簡單又奇幻,相比千與千尋和哈爾的話劇情會比較簡單,但是卻直擊人心吧,像開頭第一幕就很暖充滿正能量。
《龍貓》里有溫馨的親情與鄰里之間的友善,也點綴了一些同學之間的友好與朦朧的愛情。愛情從來就不是宮崎駿動漫的主題,正如這個世界的美好從來就不是以愛情為主要來源的,即使是《千與千尋》、《天空之城》和《起風了》中那麼明顯的愛情,都只是輔助,《龍貓》勘太對皋月的好感表現的十分巧妙,雖然最終也沒有結果,卻是一條增添了趣味的線索。勘太對皋月一開始很無禮,這自然是一個小男孩面對女生時慣有的調皮,後來把自己的傘送給在路邊土地廟躲雨的皋月,二人關系慢慢熟絡,他心裡對皋月升起別樣的情意,送完傘走遠後高興地跳了起來,這種表現方式淡而有味,維持著這個世界的小溫馨,也與整體平淡溫馨的氛圍相協調。
至於非電影因素,就是看個人吧。能引起共鳴點比較多吧。
在隔夜君看來,《龍貓》之所以好看的地方就在於讓人崇敬的自然觀,而這一因素能夠出現的原因也是和日本文化的造詣緊密關聯!
在下面的內容當中隔夜君就給大夥詳細的解讀一下---
「為何《龍貓》能夠擁有讓人崇敬的自然觀?」
在昨天的首映解讀中,隔夜君曾經對《龍貓》做出了這樣一句評價:
這明明就是一部節奏明快,劇情基調愉悅的動畫作品,觀影者能夠從中感受到的大抵也只會是溫馨幸福,以及洋溢出歡快的笑意。
然而就昨天復看這部動畫的時候,當隔夜君看到小梅毫無警惕的趴伏在大龍貓肚子上安詳入睡的畫面,我的眼淚就不自覺的滑落下來了。
事後思忖,隔夜君發現這更多的是一種嫉羨---一種期盼良久卻依舊求而不得,眼見他人卻早已身處高地的嫉妒和羨慕,饒有著一絲悲涼底色的。
其實縱觀整部動畫,宮老都未有嘗試強調一絲一毫的「深刻命題」。
類似於《幽靈公主》里人類囿於自身的生存繁衍而不得不與大自然進行對抗,從而讓觀影者感知到現實世界的殘酷和無奈,這樣的深邃理念就不說了。
但仿若《千與千尋》對於人類好吃懶做將會被變成肥豬,這樣的教育意義設定,宮老也並未在《龍貓》電影里設置分毫。
有的,也只是無處不在,描繪人類和大自然生靈打成一片的劇情。
然而就在這樣的故事劇情里,觀影者卻又能夠不自覺的感受到宮崎駿式電影內核存有的「環保」「生命」等等的共性。
隔夜君曾說過N多次了, 能夠用平實無華的創作手法帶來深刻旨意的大師,這個星球或許也就只有宮崎駿能夠做到了。
好吧,大致了解了《龍貓》存有的亮點內容了(人與大自然深度嵌合,你中有他,他中有我),那接下來就來給你們說說這種狀況之所以會出現的原因所在吧。
其實只要你們足夠留心去觀看《龍貓》的話,那也是甚為容易就能發現其中的原由---日本民眾對於神靈的敬畏。
具體到影片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主角一家的住所旁邊小山丘上,就築建著一座小小的神廟,草壁達郎還曾攜帶兩位女兒前去參拜參拜呢。
另外,就在小月和小梅於雨天晚上給爸爸送傘的時候,他倆等候爸爸回來的車站傍邊也同樣修建了一座小小的神像。
再來,就是某一天放學回家路上,天空下起了傾盤大雨,而忘記拿雨傘的兩姐妹也就不得不在田間小路上的小神像屋檐下暫躲雨勢。
值得注意,這兩姐妹可沒忘記給神靈參拜,祈求暫留的許可哦。
還有,就在劇情的最後,當小梅聽聞媽媽可能病情轉重故而做出獨自一人趕赴醫院探望的行動時,她迷路了。
不過最後姐姐小月在龍貓的幫助下覓尋回了這位莽撞的妹妹,而她們相遇的田野旁也同樣佇立著幾座大大的神像。
在這一片小小的田園地域里,就已然存在如此之多的神明塑像,足以說明當地人對於神靈的崇敬程度了。
而我們都知道,神靈存在的最大功用之一就是讓人類清楚的意識到這個世界並非為我們所主宰的。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一舉一動都會受到神靈的監測,善惡也總會得到對應應得的對待。所以崇敬大自然,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對神靈帶有尊崇感的人類必須有的行為舉措咯。
此外,我們同時也知道一切的影視作品都是脫胎於現實生活的,那麼《龍貓》所呈現的精神狀態,也定然能夠在日本民眾的身上尋找到相對應的參照物。
作為一個島國,日本的國土面積可能較比起中國的某些省份還是小上不少,但在這片小小的土地上方,就共計有超過8萬所備案登記著的神社(截止2016年3月的統計數據),忠實的信徒人數也達到了9000+萬之多。
這對於本身就僅有1.2億+人口的國家來說,可是甚為駭人的比例數據啊。攤分下來,大概就是每1000來人就有一所神社的規模吧。
當然,上述數據也僅僅是對稍有規模的備案神社的數據統計,而對於類似於《龍貓》築建在荒野小道上的「小神像」,那數目就絕對會是駭俗驚人的。
所以對神靈的崇敬也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日本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咯。
好了,對於《龍貓》這部動畫的亮點解讀,以及其背後之所以能夠存在的原因,大致就是上面這些了。
希望你們能夠喜歡上《龍貓》這部宮崎駿動畫吧。
《龍貓》作為宮崎駿的代表作之一,同時拿獎無數,而且還成為吉卜力工作室的徽號和吉祥物,肯定是一部必看的佳作,個人分享幾個觀點吧:
1、描繪了孩子不可思議的世界,無與倫比的想像力。
在劇中,龍貓本是形態從白色到灰色,越小越容易呈現透明狀態,小梅能發現實屬不易,其實龍貓本身也被小梅的注視驚到了,當然也才有了小梅跑進大龍貓睡覺的森林中,結下的「奇妙良緣」。從電影設定上來說,如果你不是跟孩童一樣保有一顆純真、好奇的心,你根本注意不到那些若有似無的小事情。
2、現實的傷痛,可以「幻象」來療傷。
電影講述小月小梅在母親生病住院後,父親帶著她們到鄉間居住,電影中姐妹兩其實對於母親生病的事,是很難過,只是太小,不懂得如何表達,或許連那種難過是什麼都不清楚吧。也是因為遇到龍貓,面對一系列神奇的事件,比如小樹苗瞬間長成參天大樹,比如貓巴士,這一切都讓她們暫時忘卻現實中的似懂非懂的煩惱和哀傷。
3、暗示大自然的親和力。
宮崎駿里的龍貓世界,有很神奇的魔法,各種稀奇古怪卻又讓人驚嘆的事物,如果把那一切稱為「大自然」應該更加貼切,大自然有太多我們所不知曉的神奇事物,而故事中,大自然不僅無害,甚至是具有療愈作用的。
4、龍貓背後的故事
①[龍貓的日文名字トトロ(Totoro)源自梅對troll(山精)一詞的誤讀。
②貓巴士的設定源自日本人的古老傳說。傳說當貓足夠老後,會獲得變形的能力,貓巴士就是一部變成巴士形狀的貓。
③小月和小梅媽媽患上結核病,宮崎駿本人的媽媽也曾患上同樣的病症。
宮崎駿動畫作品大多涉及人類與自然界之間的關系、和平主義及女權運動,出品的動漫電影以精湛的技術、動人的故事和溫暖的風格在世界動漫界獨樹一幟,人們腦子里總會想起蔚藍的天空和大海、心地善良的主人公,以及故事帶來的感動和笑容,還有那直擊心靈的音樂。
《龍貓》這一步電影講述了主人公小月在母親生病住院後,父親帶著她與四歲的妹妹小梅到鄉間居住。她們覺得那裡的環境十分新奇,也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她們遇到了很多隻有孩子才能看見的小精靈,她們來到屬於它們的環境中,看到了它們世界中很多奇怪的事物,更與一隻大大胖胖的龍貓成了朋友。龍貓陪姐妹倆在雨中等待父親回家;妹妹小梅因為獨自去看母親而在途中迷路了,龍貓及小精靈朋友們幫助小月尋找妹妹。龍貓與小精靈們利用它們的神奇力量,為小月與妹妹帶來了很多神奇的景觀,令她們大開眼界。
宮崎駿成功的秘籍:絕不抄襲
自1984年《風之谷》在日本影壇聲名鵬起之後,宮簡驗一直胃腺於奇幻題材的作品創作,先後創作了《天空之城》《龍貓》等經典作品。宮崎駿的作品,有很多關鍵詞:反戰、飛翔、環保、少女、親情、神隱、物哀、夢想……的作品走上流水線,他的每部電影都經歷了漫長的籌備期,他也從不會依照市場需求來創作。最典型的例子是,1988年《龍貓》上映後,許多觀眾一直期待著續集,但這種潛在的商機絲毫不能激發宮崎駿的創作慾望。他也說過:「當我決定成為一個動畫師時,我決心絕對不抄襲任何人。」「不抄襲」三個字,看似簡單,卻表明了宮崎駿對藝術和自身創作藝術的態度。在50年的創作生涯中,宮崎駿憑借對藝術近乎偏執的堅持和極具個人色彩的風格,完成了對這三個字的最好註解。
只有對藝術有著執著的追求,才能創造出精品。宮咐腹能夠浪然面對紛帶光雜的商業 社會 ,從容地對利益說「不」,源於他對藝術的執著追求。「陪著小朋友歡度童年,同時解簽他們對這個混亂世界的種種展感」,這樣的製作理念,早已超越生活,回歸到了藝術本身。
心動語錄
看著宮崎駿的電影,總是莫名的心暖暖的。
感覺他的電影里都是愛,那些景,物,人,都是美好的。就像是童話故事一樣,但是又比童話故事美麗。
《龍貓》里女兒與母親的愛,龍貓與兩個姑娘的感情,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淳樸,都是美好的構圖。這是一個愛的世界。
豆瓣9.2分的《龍貓》贏得了較強的口碑,也是宮崎駿的代表的不朽之作之一,隨著現在已經過去了32年整了,於1988年推出的動畫電影。
宮崎駿給孩子塑造了理想型的 『兒童世界』 ,在繁華街角總能找到龍貓相關的周邊,龍貓給人感覺是憨態可掬,就連主題曲豆豆龍也是如此,深受大眾歡迎(不分年長老幼)。
故事背景:源自昭和60年代一起發生在日本所澤的峽山虐殺事件,一個小妹妹出去找媽媽結果失蹤了,數日發現被碎屍林中,後來出去尋找妹妹的姐姐也失蹤了。而我們看到的卻是萌萌的龍貓,往往卻忽略了背後的故事,看到故事背景,不僅發出冷顫。
1. 承包了整個童年的記憶,燃爆整個夏天的必選清單
有網友曾談到: 「又是一個心態崩了夜晚,成年人的世界真的到處都是心酸。而在這樣的心境下,我找到並完全看完了這部電影,感覺有被小小的感動盒治癒。龍貓這部電影並不合邏輯,或者說,合我們成年人的邏輯。但我有這樣一種感覺,如果是10歲的我看這部電影,一定會很卡辛,可愛的……」
童年都是那麼美好,不管是影視劇還是小說,都嚮往著每一份純甄的童年,曾經大學里,老師讓我們分析龍貓的分鏡,在86分鍾的鏡頭里,每一幀都是精美的壁紙,到人物的構圖,雖然是鄉村生活,給了愜意感。
在最初的動畫,都是2D版,常見的都是手繪版,算是一代匠人的體現,相對來說是傳統的動畫的基礎,而且是獨樹一幟的存在。而吉卜力的動畫從分鏡、劇本、角色設定、音樂都更加考究,也可以說是久石讓成就宮崎駿,宮崎駿成就久石讓。
而宮崎駿和久石讓的友誼可以在紀錄片《 久石讓在武道館:與宮崎駿動畫一同走過的25年 》中得到更好的詮釋,視覺與聽覺的盛宴,在演唱會結束後,宮崎駿為久石讓獻花,彼此都濕潤了眼淚。
對於童年,我們是美好的,2018年《龍貓》上映的30周年裡,許多網友紛紛說到: 「為童年買一張門票」 。
2.「物哀美」的極致感,尋找歸園田居
在日本有許多對於生靈的圖譜,出名的就有《百鬼夜行》,關於日本鬼怪的傳說,而日本對於神道教是很重要的部分,80%的人都會參與傳統的神道教的活動中。
「神道」二字雖源於漢字,漢字傳入日本後,神」字被用來表示日語中的「かみ」(kami)。日本人稱已逝的人之靈魂為「かみ」,亦將認為值得敬拜的山嶽及樹木、狐狸等動植物的靈稱為「かみ」,而逐漸演變為 「萬物皆有靈」 。
片段中,有姐妹倆偶遇到龍貓、晚上為了等爸爸遇到貓巴士、跟著龍貓一飛升天的刺激感……雖然在農村,卻能感受到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淳樸的民風,也是我們最終想尋找的歸園田居。
「物哀之美」也許能代表一個民族對於審美上的影響,不得不提到千利休,一張紙,一個蠟燭,簡單的實物,在千利休手上都變成了美的象徵,而他痴迷於茶,一杯簡單的茶足以攝入心魄,《龍貓》中的鮮活場景,小人物也變得熠熠生輝,也許這就是極致的境界,宮崎駿對於作品的精細製作, 『每一個作品都是我的孩子』 !
童年不懂《龍貓》,長大後才懂,已不是少年,成為一個不想長大的「大小孩」。致每一位喜歡《龍貓》的人,致敬動畫大師宮崎駿!!!
對於這部30年前老電影,我相信它依然可以讓今天的觀眾為之陶醉。在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所有作品裡面,《龍貓》有著非同尋常的地位,當年這部作品幾乎囊括了所有電影獎項。
這部電影的節奏也不快,有些場面也未必可以完全看懂,對於成年人來說,這部電影表達的思想感情很模糊,龍貓是怎麼來的?龍貓巴士代表了什麼?這些都沒有邏輯化的解釋,但是這些正是這部作品的妙處,對於孩子們來說,他們認知的世界就是模糊的,有很多未解之謎,或許龍貓隱喻著人類回歸自然,尋找本真的願望。與其說龍貓說了一個故事,還不如說龍貓講述了所有人的童年。
這或許就是它能成功的關鍵因素。
硬要我說出為什麼好看來,我還真找不出來一個非常具體的解釋。
可能就是,真正重要的東西不是用眼睛看到的,是用心才能感受到的。
小時候看這部影片,只覺得歡樂。反而長大之後再看,卻會被感動而後熱淚盈眶。
說不出差在哪一點,可能是長大後的我,很難再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了吧。
再次看《龍貓》,影片放映中我竟三次淚濕眼眶,甚至說不出具體為什麼而感動。那種過於溫暖和柔軟的感覺,就好像能讓我在90分鍾的時間里重新做回一個孩子,赤著腳在地上跑來跑去(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