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香港電影 » 香港電影里的戲曲是什麼戲曲
擴展閱讀
小新電影解說戰爭 2025-05-25 01:54:15
開心麻花電影最新1y月 2025-05-25 01:53:40

香港電影里的戲曲是什麼戲曲

發布時間: 2024-09-25 20:09:35

『壹』 論戲曲藝術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

將中國傳統戲曲劇目搬上銀幕的香港影片,有多個劇種,如粵劇、潮劇、黃梅調、越劇、漢劇、瓊劇等等。但數量最多,影響最大,且對傳統戲曲藝術保存得最好的,當推在海外最廣的粵劇戲曲片。據香港電影史家余慕雲統計:"50年代香港一共出產過515部"粵劇戲曲片,約占同期生產的粵語片面性1/3。而在60年代前半段,則"出產了193部粵劇戲曲片"。這一類型片種成為這個時期香港電影的主要潮流。這在世界影壇上,是罕見的。
本時期粵劇戲曲片不但產量驚人,且佳作如林,其中一些"戲寶",至今仍能不斷重映,甚受歡迎。如《紫釵記》(1959年)、《蝶影紅梨記》(1959年)、《帝女花》(1959年)、《胡不歸》(1958年)和《九天玄女》(1959年)等等。
在50年代初,粵劇紅伶不大願意把粵劇搬上銀幕,主要怕影響舞台粵劇的票房。但片商卻對粵劇戲曲片充滿信心,原因是紅伶總有觀眾;而拍戲曲片起貨快(十多天可完成一部),獎金回籠也快;場景集中,花費較少;劇目豐富,可保片源充足;加上電影票價為粵劇票價的1/10,很受普通大眾歡迎,因此粵劇戲曲片越拍越多。
粵劇戲曲片的一大功績是保存了許多粵劇藝術精華。正是由於有電影拷貝,我們至今仍能欣賞到當年香港粵劇處於黃金時期的許多"戲寶",以及當年紅伶的精彩表演。如擅於反串生角的任劍輝、有"花旦王"之稱的芳艷芬、粵劇界公認嚴謹的花旦白雪仙、號稱"萬能後旦"還能反串文武生的鄧碧雲、因擅演反派而被稱為"二幫王"(粵劇反派多由二幫花旦飾)的鳳凰女,都用電影保留了他(她)們的藝術精華。
回顧這個時期的粵劇戲曲片,可以發現那些百看不厭的"戲寶",都是出自幾位優秀編劇的大手筆。最為人稱道的,是劇本以文學性強見著的唐滌生,他成就最高的劇作,是在他自1954年起至1959年逝世前,與名伶任劍輝、白雪仙合作期間所作,他的劇本結構嚴謹,唱詞清麗典雅。代表作有被譽為粵劇戲曲片瑰寶的《帝女花》(1959年)、《紫釵記》(1959年)和《九天玄女》(1959年)等,而《蝶影紅梨記》(1959年)則浪漫奇情、結構新穎、唱詞婉約,韻味無窮。
粵劇對香港粵語片的影響很大,主要有三方面:
一、人才的投入,大量粵劇藝人投入粵語片的製作,如芳艷芬、紅線女等粵劇紅花旦成為粵語文藝片明星,而梁醒波、伊秋水、新馬師曾、譚蘭卿等丑生成為粵語喜劇片的諧星;有"粵劇泰斗"之稱的馬師曾主演優秀粵語片《父母心》(1955年)演技精湛;擅演丑生的李海泉主演過近百部粵語片……。幕後工作人員如編劇、導演、美術指導,以至場務,轉投影界者亦甚眾。
二、在劇作及人物塑造方面,直接沿襲粵劇戲曲的套路,如人物忠奸分明臉譜化,善惡報應不爽,教化意識強等。
三、導演多出身自舞台,場面調度舞台化。影劇兩棲紅伶則例必又演又唱,伊秋水更把說白押韻揉入歌唱,變為諧趣歌曲,極富喜感。
戲曲藝術對香港電影的影響僅次於粵劇的,便是黃梅調。50年代中期,大陸拍攝的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評劇《秦香蓮》及黃梅調《天仙配》,先後在港公映,大受歡迎。長城、鳳凰、新聯三大公司便在三年之內,拍攝了18部戲曲藝術片,劇種包括京劇、粵劇、越劇、潮劇、曲劇、瓊劇、漢劇、黃梅調及錫劇等,最受歡迎的是粵劇、越劇和潮劇。潮劇名旦姚璇秋主演的《陳三五娘》、《蘇六娘》等,風靡了港澳及東南亞各地潮籍觀眾,星馬的潮籍商店,更暫停營業放假一天去看姚璇秋。
其時邵氏公司的導演李翰祥見大陸的《天仙配》,在九龍上映一個月天天滿座,便說服一向認為"古裝片不賣錢"的邵邨人投資拍黃梅調古裝片《貂嬋》(1956年),公映時打破歷年香港影片紀錄;於是第二部黃梅調影片《江山美人》(1958年)製作費由30萬增至50萬。及至他導演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則據說"在台灣上映186天,營收800多萬:粉碎了台灣上映西片、國片、日片的所有票房紀?quot;,"售票數約佔台北總人口的九成,而且連看數十遍的影迷比比皆是,街頭巷尾無不哼唱,使香港稱台北為'狂人城',而主角凌波訪台,萬人空巷,風靡的程度更比擬為'強烈台風'",從此,便"掀起來香港電影近二十年的黃梅調熱潮"。

『貳』 電影與龍共舞里,劉德華與午馬對唱的一段戲曲叫什麼名啊!:飄渺間往事如夢情難仍,百劫重逢...

那是粵曲-《帝女花》 中的一段...

飄渺間往事如夢情難認。百劫重逢緣何埋舊姓,夫妻斷了情,唉鴛鴦已定,唉烽煙已靖,我偷偷相試佢未吐真情令我驚。

要了解更多:http://cache..com/c?word=%C6%AE%C3%EC%3B%BC%E4%3B%CD%F9%CA%C2%3B%C8%E7%C3%CE%3B%C7%E9%3B%C4%D1&url=http%3A//post%2E%2Ecom/f%3Fkz%3D100252873&b=0&a=92&user=#0

『叄』 戲曲電影《貂蟬》是什麼劇種

1958年香港電影《貂蟬》,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出品,李翰祥執導,由林黛、趙雷、羅維等主演。


該片是黃梅調電影,黃梅調是「黃梅戲」的舊名。1958年,初與邵氏公司簽約的導演李翰祥受到中國大陸攝制的黃梅戲曲電影《天仙配》「啟發」,說服公司出資拍攝黃梅調歌唱片《貂蟬》,《貂》片不僅一圓李導演多年來拍攝古裝鉅片的夢想,也掀起香港電影近二十年的黃梅浪潮。

『肆』 戲曲電影花木蘭是什麼劇種

1956年的大陸版是豫劇,1964年的香港版是黃梅調

『伍』 戲曲電影雙鳳奇緣是什麼改編的

戲曲電影《雙鳳奇緣》改編自黃梅戲《女駙馬》。
本片上映於1964年,導演周詩祿、編劇張徹,製片人是邵逸夫,主演凌波、方盈、金峰、李菁、金漢等。該片劇情與女駙馬橋段基本一致,只不過主演名字與原著不同。

該戲曲電影講述了鳳簫自幼許與李如龍為妻,繼母夏氏貪圖富貴,強逼如龍退婚;如龍不肯,夏氏再施毒計誣告如龍偷盜,將其收在獄中。鳳簫為救如龍,喬扮男裝上京,以如龍之名赴考,一舉而中恩科狀元,更被皇帝招為駙馬。

凌波(1940—)中國台灣電影演員,出生於廣東汕頭,現定居加拿大。凌波是邵氏黃梅調電影興盛至白熱化的功臣之一,開創了黃梅調歌舞片熱潮。代表作品《安安尋母》、《花木蘭》、《梁山伯與祝英台》等。
金漢,原名畢仁序,籍貫山東,香港知名電影演員,畢業於香港新法書院。和凌波因合演《花木蘭》結婚,後結成夫妻。代表作品《花木蘭》、《原野奇俠傳》、《雙鳳奇緣》、《相思河畔》、《十三太保》等。

『陸』 請問在電影《五億探長雷洛傳2》中,劉德華與邱淑貞唱的粵劇叫什麼

《帝女花》。

《帝女花》是1957年首演的一場粵劇的名稱。作者是唐滌生。本劇背景是明末崇禎六年,國勢積弱多年,崇禎帝雖欲勵精圖治,但因飽受沉重壓力,用人不當,國勢日益衰弱。戲曲講述長平公主與周世顯的悲情愛情故事。

《帝女花》於1957年首演,是香港著名粵劇編劇家唐滌生在1957年6月的作品,也是任劍輝和白雪仙的粵劇戲寶,更是仙鳳鳴粵劇團最為人傳頌的粵劇。


(6)香港電影里的戲曲是什麼戲曲擴展閱讀:

故事劇情

故事講述明末思宗長女長平公主年方十五,因奉帝命選婿,下嫁太僕之子周世顯,無奈闖王李自成攻入京城,皇城遂破,崇禎手刃眾皇女後自縊。長平公主未至氣絕,被周鍾救返藏於家中。

後來清軍滅了闖軍,於北京立國。長平公主知悉周鍾欲向清朝投降,幸得周鍾之女瑞蘭及老尼姑之助,冒替已故女尼慧清,避居庵中。

世顯偶至,遇上扮作女尼的長平公主,大為驚愕,幾番試探下,長平重認世顯。然而此事為清帝知悉,勒令周鍾威迫利誘他們一同返宮。夫妻二人為求清帝善葬崇禎,釋放皇弟,遂佯裝返宮,並在乾清宮前連理樹下交拜,然後雙雙飲砒霜自殺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