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鞋子》中有哪些隱喻
《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是一部早期的伊朗兒童電影,導演是被譽為伊朗天才導演的馬基·馬吉迪。也是比較經典的一部電影。
它的經典程度,無需多言。伊朗首部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電影,豆瓣10萬+的評價,9.1的高分。一個看似平常的故事,我仍然記得電影落幕時帶給我的感動,回憶如潮水般湧起,內心卻獨得一份寧靜。哪怕最堅硬的心,也能喚起柔軟。
阿里和妹妹雖然只能共同擁有一雙破6舊的鞋子,可是他們一起洗鞋子,吹泡泡時的那份快樂,無可替代。童年的我們也曾一樣歡快過,現在我們渴望這樣快樂,卻不能。 哎
阿里和妹妹的煩惱是想要一雙新鞋而不能。那我們呢?我們想要的是什麼?童年時的我們,只要有好玩的,好吃的,就能快樂。可現在,我們什麼都有了,卻不快樂。阿里和妹妹那天真無邪的笑,多麼讓人懷念我們年幼時的美好和小幸福啊!
盡管出生在貧窮的家庭,但是阿里和妹妹莎拉從不缺乏愛和溫暖。爸爸對媽媽的愛,媽媽對爸爸的尊重,使得兩個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感受到家的溫暖氣息。很溫馨,不會覺得窮就會自卑。
影片中兩個孩子不停奔跑地姿態,不僅充滿著童趣,也感動著我們生生不息的去克服困難,努力前行。
結合整部電影而言,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清新、質朴還有真誠。雖然阿里一家人生活窘迫,但無論是他的爸爸,媽媽,還是妹妹,阿里自己,他們一家人所體現出的人性之美,如春雨般,滋潤著我們的心田。阿里和莎拉對父母順從的心,夫妻間的彼此尊重,爸爸媽媽待人接物的真誠友好,無不讓人感慨人性的真善美。即使生活窘迫,他們從沒想過從他人那裡索取一分一毫。
影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爸爸幫寺廟將糖搗碎,病重的母親叫莎拉給父親倒一杯糖水。
莎拉拿了一杯水遞給爸爸。
爸爸問:「為什麼不加糖?」
妹妹問:「爸爸那裡不是有糖么,幹嘛拿家裡的?」
父親生氣地回答道:「它們是清真寺的,只是暫由我們保管。」
或許年幼的莎拉並沒聽懂爸爸話語里的意思,但是當時,爸爸說了什麼,她願意全都照做。年幼時的我們,其實和莎拉是一樣的,爸媽說什麼,我們便會做什麼。可如今呢?父母的話似乎變成了嘮叨,究竟是他們老糊塗了,還是我們變傻了,大概連我們自己都辨不清了吧。只是後來,我們會常常感慨,當初,還是應該聽爸媽的啊。當時還是不太理解
妹妹鞋子丟了,阿里害怕讓爸爸知道,所以選擇隱瞞。他不是害怕爸爸責備,而是擔心爸爸根本沒有錢給妹妹買鞋子。恰逢學校要選人去縣里參加跑步比賽。看到比賽獎品上有一雙球鞋,阿里選擇再次欺騙老師,對老師承諾一定在跑步比賽中拿第一名。可他內心所想的,是拿第三名,因為只有第三名的獎品是一雙球鞋。
電影的主旨始終是讓人心存希望,讓孩子不斷的奔跑,不斷的超越,雖說最終並沒有達到那個微不足道的心願,但也沒有讓孩子被貧窮擊垮。電影中看到的既不是膚淺的勵志,也不是廉價的同情,而是閃爍著生命最初的光芒、樸素又美好的力量看著是部電影其實告訴人們的是 一種力量
「貧困會讓人陷入困境,但也是一種激勵,為生活打拚的激勵。」電影的主人公都是有信仰的人,貧窮從來不曾改變他們,也從不曾磨滅兒童世界的純真。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可能有很多東西都已經被弄丟了,小姐姐想,不妨來這部電影里找一找。你會收獲很多的。
『貳』 一個小男孩為了一雙運動鞋參加跑步的電影叫什麼
小鞋子/天國的孩子/天堂之子/天堂的孩子
導演馬基德·麥吉迪
主演 Naji, Mohammad Amir, 阿米爾.法羅克.哈什米安, Seddiqi, Bahare, Jafar-Mohammadi, Nafise, Sarabandi, Fereshte, Mirkarimi 類型喜劇/劇情
年代1997
地區伊朗
片長89分鍾
劇情介紹
主角是貧家小孩阿里,因為他把妹妹拿去修理的鞋子弄丟了,為了體諒父親無力添購新鞋,於是央求妹妹跟他輪流穿著他的舊球鞋去上學,後來他發現參加跑步比賽的季軍可以獲得一雙新球鞋作獎品,於是出盡辦法參賽,並且只想得第三名,不料卻跑了個第一。本片藉著一個簡單故事將兒童世界的純真可愛發揮得...
主角是貧家小孩阿里,因為他把妹妹拿去修理的鞋子弄丟了,為了體諒父親無力添購新鞋,於是央求妹妹跟他輪流穿著他的舊球鞋去上學,後來他發現參加跑步比賽的季軍可以獲得一雙新球鞋作獎品,於是出盡辦法參賽,並且只想得第三名,不料卻跑了個第一。本片藉著一個簡單故事將兒童世界的純真可愛發揮得淋漓盡致,導演技法圓熟,細節鋪陳深具趣味性,賽跑高潮尤其令人激賞。
伊朗導演馬吉德·馬吉迪在《天堂的顏色》之前執導的代表作,標志著兒童電影的最高藝術水準,尤其適合父母子女一齊觀賞,因為它可以令人由衷地感受到親情的可貴。
從你剛出生到現在,你曾穿過幾雙鞋子?穿壞過幾雙鞋子?如果沒有了鞋子,你會傷心的找爸爸媽媽要嗎?如果爸爸媽媽根本無法給你買一雙哪怕是最廉價的鞋子呢?
阿里是一個出生在貧窮的伊斯蘭教家庭里的男孩,妹妹莎拉是他最親密的夥伴。9歲的阿里每天要給家裡做很多很多事情,因為媽媽生病爸爸工作,所以小小的阿里承擔了許多並非這個年齡應該承擔的責任。阿里很懂事,家裡的貧窮讓他很小學會獨立,也學會體貼和關心家人。他用他的方式愛著妹妹莎拉,送給她新的鉛筆,還有老師獎勵的漂亮的圓珠筆。阿里是個善良的孩子,但是他很貧窮。
在一次買菜的時候,阿里無意丟掉了妹妹的皮鞋——一雙極其破爛的剛剛被修理過的淡紫色童鞋。這雙廉價的鞋子早已經破爛不堪了,但是那是整個家中莎拉唯一一雙鞋。沒有了鞋子莎拉無法上學,她只剩下拖鞋能夠穿出去,但是拖鞋並不允許跨入校門。莎拉眼裡有無限的難過和生氣,阿里對她說:不要告訴媽媽不要告訴爸爸。並非是害怕挨打,兩個年幼的孩子知道,家裡實在太過於貧窮,爸爸只能借錢給她買新鞋子,負債累累的他們實在不忍心為父母增添多
一份「災難」。
無奈之餘阿里只得想出辦法:你可以穿我的球鞋上學,你回來的時候我再去學校。於是阿里那雙破了洞的球鞋成了兄妹倆的寶貝。妹妹穿著它上學,放學的時候為了不讓哥哥遲到,她一路急跑著回家。阿里就在巷子口等著等著,急急的換上鞋子再跑去學校。盡管如此兩個孩子還是很開心,他們瞞著爸爸媽媽,這是他們盡自己的能力為家裡做的最最重要的事情。球鞋很破舊,兄妹兩個在陽光下仔細的擦洗它們,放在陽光下涼曬著,像是精心呵護某件珍寶。其實那僅僅只是一雙鞋子呀!一雙對於莎拉來說太大太舊的很寒酸的鞋子!
阿里還是有很多愧疚,因為是他讓妹妹受到委屈,所以他會抓住任何一個希望送給妹妹一雙新鞋子。孩子的心無限單純無私,他會對爸爸說,如果有錢的時候一定要先給妹妹買一雙鞋子。那麼他呢?懂事的阿里一定會放棄自己的鞋子。他是明白的,家裡能夠省就省,自己並不重要。假期的時候,爸爸帶著阿里去城區打工,他們賺到了許多許多錢。阿里的心情就像當天的陽光般明媚。而爸爸騎的自行車撞在樹上,兩個人只得搭汽車回家。看著爸爸身上的傷,阿里心裡僅有的一絲希望還是破滅了。
終於阿里得知學校將派出6名選手參加一次長跑比賽,季軍的獎品是一雙運動鞋。他跑去辦公室乞求老師讓他報名,因為錯過了初賽的時間阿里被拒絕了。他的心裡滿是委屈,站在辦公室苦苦哀求老師給他一次機會,眼睛裡滿是淚水。長時間來兄妹倆跑著換鞋子上學讓阿里的長跑相當出色,於是他自然入選了比賽隊伍參加這次長跑活動。阿里是興高采烈的跑著回家告訴妹妹的,這次比賽是阿里認為送給妹妹新鞋子的唯一機會。可是當阿里依舊沒有得到鞋子。他獲得了第一名,而冠軍的獎勵是一套漂亮的運動衣。
當然故事是有個喜劇的結尾的。在阿里比賽那天爸爸終於賺到了錢為兩個孩子買了嶄新的鞋!
這就是伊朗導演馬芝迪的著名影片《小鞋子》。《小鞋子》雖然是一部講述兒童世界的影片,但是實際上包含了許多意義。整個故事的環境是講述伊斯蘭教徒的生活的,那些純朴善良的人民有著無盡寬廣的心胸,他們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同時也遭受著貧困的折磨。但盡管生活上他們是貧瘠的,精神上卻樂觀開朗。他們堅信著:真神會保佑一切。所以他們會施捨於人,幫助於人。故事中阿里和莎拉找到了被丟棄的鞋子,他們想去索要回來時卻發現那個孩子的父親是個盲人。盡管他們只有一雙些穿,可是孩子們認為那個小女孩更加需要這雙鞋子,他們只能望著女孩開心純真的笑臉默默走回家。直到小女孩買到一雙新鞋子,莎拉也沒有告訴她鞋子的事情。盡管那雙鞋已經被小女孩媽媽當作破爛丟掉了。孩子的心就是這么純潔無私。
導演是善於捕捉兒童的心理活動的。莎拉穿著哥哥的鞋參加體育活動,起初她是害羞憤怒的,她為自己那雙破舊的不合腳的鞋子感到羞恥,她把腳深深躲藏在同學們的後面。而後老師表揚了她,說穿球鞋上運動課才是應該。莎拉臉上立即綻放出微笑,愉快的將腳拿了出來站在一排鞋子的最前面。盡管孩子早熟懂事,但畢竟只是個孩子。馬芝迪沒有過於強調兩個孩子成熟的一面,反而從一些屬於孩子的細節上捕捉鏡頭,於是整部影片顯得童真簡單,觀眾就在平緩的情節中慢慢的體味和感動了。而相對另一些兒童影片,總是過於渲染小主人翁的言談舉止,給他們強加了一種大人化的東西,反而讓看的人覺得不自然。
《小鞋子》其實也是在講一種美好信念。對生活對世界充滿信心和樂觀的態度,那麼一定會有收獲。劇中阿里家一直在為柴米油鹽操心擔憂,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喪失對生活的希望。阿里爸爸總是在期待美好的明天,於是他為自己的希望去努力。終於他賺到了錢,為妻子和孩子買了他們想要的東西。盡管還是廉價的東西,但那卻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阿里一直想送給妹妹一雙新鞋子,他去爭取生活中每一個機會。於是他博得參加長跑比賽的資格,並在最終取得了冠軍。獎品並不是運動鞋,但為阿里開辟了新的空間。而莎拉呢?她失去了唯一一雙鞋子,但她的抱怨僅僅只是哥哥的鞋讓她窘迫不安。她似乎沒有抱怨,滿是信心的認為哥哥一定會送給她新鞋。最後,她還是得到了鞋子,一雙漂亮的鮮紅的新皮鞋。其實這也是導演在整個影片中講述的一種積極生活的態度和方式。
影片中最另人感動的是長跑比賽那段,阿里拚命向前跑著,腦子里浮現的全是妹妹穿著舊鞋子的模樣。他報著一定要拿到季軍的信念超過一個一個選手,他跑到了第一位並將後面的人長長拉下。但是他只想得到季軍,因為季軍的獎品是一雙新的運動鞋,於是他放慢腳步,回到第三。阿里被別的孩子拽倒摔在地上,他爬起來繼續向前沖。他閉上眼睛沖向終點,他是第一名。阿里倒在地上,老師扶起他時問的第一句話卻是:我拿到季軍了嗎?阿里站在領獎台望著那雙嶄新的鞋眼裡滿是淚水和失望……還有馬芝迪給那雙爛了底的球鞋特寫的鏡頭。
迅雷下載地址:http://www.kyaz.com/vcd/小鞋子.rmvb
『叄』 《小鞋子》是哪個國家的電影
《小鞋子》是伊朗的電影。是馬基德·馬基迪執導的伊朗劇情電影,又名《天堂的孩子》。電影《小鞋子》講述了一對兄妹的故事,哥哥阿里在去買菜的路上丟掉了貧寒家庭里妹妹唯一的一雙鞋子,為了不讓父母發現,兄妹倆定下了不告訴父母的約定,他們每天只能靠輪換著穿哥哥阿里的球鞋去上課。
妹妹每天都沉浸在對別人的鞋子的羨慕中,她心中只渴望擁有一雙屬於自己的小鞋子,但她仍然信守著和哥哥之間的約定,從未把哥哥弄丟鞋的事實告訴過媽媽爸爸。
妹妹的心願哥哥阿里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年幼的他拼盡自己的全力,想要給妹妹一雙新鞋,他和爸爸一起去打工,去參加跑步比賽,只因那個比賽的季軍可以得到一標簽:單純美好夢想信念雙新鞋,然而事與願違,阿里拚命的奔跑最終得到了冠軍,與季軍的獎品小鞋子擦肩而過,在他的淚水中,爸爸正帶著給妹妹買的新鞋走在回家的路上。
《小鞋子》的情感表達
整部電影充斥著濃郁的兄妹之情,孩子眼中單純美麗的世界和現實的貧窮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阿里生活在貧窮的家庭里,有著體弱多病的母親和固執的父親,但兒童眼中的世界永遠充斥著美好,兄妹兩人之間純粹而美好的感情和甜美的微笑感染著人們。
影片採用兒童的視角,向人們呈現出人生中最純真最執著的一段光陰,妹妹對於鞋子的熱愛和執著,哥哥為了實現給妹妹一雙新鞋的付出與努力,在大人看來都是幼稚而簡單的行動,然而正是這樣幼稚簡單的行為,體現出了一種兒童對夢想無知無畏的追尋。
『肆』 電影《小鞋子》觀後感
《小鞋子》令人感動,雖然這里貧困落後,但更多的感受還是溫暖和真誠、力量和希望。貧困會讓人陷入困境,但也是一種激勵,為生活打拚的激勵。而這種堅韌和倔強表現在一個純真樂觀的孩子身上,更讓人感慨和震撼。這部電影是感人的,但不是令人因同情憐憫而流淚的。他們不需這些,他們的精神飽滿富足的讓每一位觀眾汗顏。以前對伊朗知道它更多的是戰爭、石油、沙漠、宗教等,給人災難令人困苦的事情,覺得它是冰冷的灰暗的一角。看完《小鞋子》,對伊朗的印象大為改觀,它讓我感受到一個民族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以及面臨貧困的堅韌和力量。希望,是的,它給人的是希望。看到一個民族不屈抗掙的現在和朝氣蓬勃的未來。
《小鞋子》的故事很簡單:小阿里取回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時,不慎把這雙妹妹僅有的鞋子丟失了,為了免除父母的懲罰,他央求妹妹與他達成協議:每天妹妹上學時穿他的鞋子,然後下學後再換給他去上學。於是兄妹僅有的這雙鞋子每天就在兩個人的腳上交換著,能夠找回丟失的鞋子或者再擁有一雙鞋子的渴望在兩個稚嫩的心中與日俱增地堆積著,因為他們既要逃避父母以及遲到可能帶來的懲罰,又要承受換鞋帶來的種種不便,還要躲避對於他人鞋子的羨慕所帶來的折磨。阿里試圖和父親去城裡打工掙錢,父親卻意外受傷,花去了本來答應給妹妹買鞋的錢治病。後來,阿里看到全市長跑比賽的通知時,終於哀求老師批准他參加比賽,因為比賽季軍的獎品中有一雙鞋子。在比賽中,阿里奔跑著,他的眼前晃動著妹妹放學後奔回來與他換鞋以及他換好鞋後奔向學校的腳步,他要取勝,他要獲得那雙鞋子,他在奔跑,在極度疲勞中奔跑,後來他跌倒了,為了勝利,他又不顧一切地爬起跑向終點並在混亂中率先撞線。當人們向小冠軍表示祝賀時,阿里抬起的卻是一雙充滿失望的淚眼。回到家中,妹妹難過地走開了,阿里脫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經徹底地磨了,阿里把打滿水皰的腳泡在院內的池中,一群魚向他游來。而此時,他的父親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車上,放著買給哈里和妹妹的新鞋子……
這部電影在講述窮人的故事,但決不是窮困的展覽。而是表現孩子們是怎樣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來走出困境,如何獨自度過難關而不願給操勞的父母增添一絲的負荷。阿里和莎拉的做法或許是幼稚的,但他們的純真和懂事不得不讓人心動。一雙鞋子,對大人來說或許很容易得到,但對於孩子,卻是要付出許多才能實現夢想。阿里與莎拉每天奔跑著換唯一的一雙球鞋。莎拉承諾哥哥
『伍』 低成本高評分!伊朗著名電影《小鞋子》的劇情是什麼呢
劇中主要講述了一位哥哥去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時,不慎把這雙鞋子丟失,為了避免父母懲罰他。和妹妹達成協議,每天妹妹上學的時候穿他的鞋子,放學後再換給他去上學。
『陸』 關於電影小鞋子的觀後感
溫暖的《小鞋子》
9歲的阿里不慎把妹妹莎拉的一雙鞋弄丟了,對於孩子和這個貧困的家庭來說,可是一件很嚴重的事。為了避免父母發現和責備,兄妹倆達成了一項協議:每天早晨莎拉先穿著阿里的球鞋去上課,放學後跑回來與阿里換鞋,再讓哥哥趕去上學。於是在接力賽般的一跑再跑中便衍生出許多故事,雖然細小,卻清晰的折射出人生百態和生命中酸、甜、苦、辣的滋味。
這就是伊朗電影「小鞋子」向我們敘述的故事。雖然它是一部兒童題材的影片,卻適合各個年齡層人士觀看。主要原因還是整部作品情節飽滿、畫面干凈、演技自然,讓人不知不覺被其吸引,不知不覺與劇中人物同悲共喜。還有片中隨處洋溢著的濃濃的異域風情也讓我們備感新鮮,彷彿眼睛的盛宴,跟隨攝影機盡情領略西亞這個古老又陌生國度的民俗風情。長長窄窄曲折迂迴的石頭巷子,中間略微凹陷的排水溝;圍繞圓形水池而建,有著高高台階的伊朗民居;彩色地毯;沿街的店鋪;高鼻深目、膚色微黑的波斯人種,身披頭巾,黑衣黑褲的婦女和女孩…這些主要場景和人物可能概括了伊朗社會的現世生存狀態,真實自然不造作。
導演馬基.麥基迪懷著濃厚的人文關懷氣息成功的運用兒童的視角為我們展現了兄妹倆夢想找回鞋子或重新獲得一雙鞋子的全過程。影片風格平實樸素,極少煽情場面,卻又讓人無處不再的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和不同人物碰撞產生的不同效應和奇妙的關系,所有這些形成一個神奇的生命鏈,每一環都獨立存在又緊緊相扣,使全片充滿著飽滿的張力。尤如春天細細的夜雨,輕輕的滋潤著每一顆漸趨乾涸的心靈。飾演阿里和莎拉的小演員也不由讓人擊節稱贊,他們的語言或許是幼稚的,但他們卻游刃有餘的運用著平靜外表下實際暗涌著豐富內涵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清晰的告訴著我們屬於他們的喜、怒、哀、樂。除了兄妹倆,嚴厲又不失人情的父親、善良的母親、和睦的鄰居、愛護學生的老師,還有不知怎麼回事,莎拉的鞋子後來被穿到另一雙腳上的小女孩,影片的處理都是輕描淡寫,但卻硬是在淡中凸顯真情,而人與人之間多角關聯也在淡中迸發中最溫情自然的火花。
雖然兄妹倆克服了僅有一雙鞋子帶來的種種困難,但是隨著時間推移,莎拉渴望得到一雙鞋子和阿里渴望送給莎拉一雙鞋子的慾望越來越強烈,而影片的啟承轉合也彷彿水到渠成般自然。莎拉意外的發現自己的鞋子被穿在另一個小女孩腳上,一再確認後終於拉著阿里跟蹤小女孩回家,卻赫然發現小女孩的父親是一個盲人,而他們家也異常窮困,阿里和莎拉不忍心再打擾他們,即將找回的鞋子擦肩而過。接著阿里跟隨父親做為花匠到城裡的富人區,企圖找一倆份工賺錢,這一段是全片的靚點,窮人與富人、成人與兒童、父與子,來了一次精彩大碰撞,富人的無聊、窮人的渴望、成人的復雜、兒童的單純,在這個濃縮的小環境中異常顯眼。而父親終於憑勞動換回了一份豐厚的報酬,莎拉的新鞋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而影片在此又急轉而下,父親的意外受傷又讓希望化為泡影。最後,阿里懷著強烈的渴望參加了長跑比賽,因為他看到季軍的獎品里有一雙球鞋,那正是他夢寐以求的東西。但可笑的是,他沒拿到季軍,而是得了冠軍,那一刻,傷心的淚水滑落面頰,他只是想得到一雙球鞋,如此簡單的願望卻如天邊的星遙不可及。他不敢面對妹妹的眼睛,而此時父親的自行車後卻載著為莎拉新買的一雙皮鞋:鮮紅的閃著光澤的亮面,上面還綴著可愛的蝴蝶結,它們正朝回家的路上走來…
畫面漸漸淡出,留給兄妹倆和我們的將是一個大大的驚喜,而一切又都將盡在不言中。
『柒』 小鞋子觀後感800字
寫作思路:電影中反復出現的道具是有作用的,思考這些道具的含義,記下自己的感悟,能給出自己的分析。比如門,一般用於切換電影場景用的。反復出現的東西,重復的話都該引起注意,這是為你分析電影主題,導演意圖的材料來源。
正文:
影片的開頭給我的感覺特別大。一位鞋匠的手的特寫鏡頭,這個鏡頭直到字幕放完才結束。當時周圍很多同學都在笑,有的不耐煩,有的是看的一頭霧水。
我一直盯著屏幕,一雙已經破得不堪入目的粉紅色的小鞋子,在一雙粗糙的手中,一針一線的縫補著。開頭的這一系列動作干凈利落卻給人以壓迫的冗長。後來我知道,阿里替妹妹來補那雙破舊的已經補過不知道多少次的小鞋子,他跟鞋匠已經非常熟了。
很顯然,阿里的家裡非常貧困,再加上母親生病,一家四口的收入只有父親那份微薄的工資,支撐著這個看似破敗的家庭。
最令我深刻的一幕,是長跑比賽,其他的孩子都被父母照顧得很好,只有阿里一個顯得貧寒。快到終點的時候,他腦子里浮現的都是自己和妹妹的對話,自己許下的承諾。一切為的就是一雙鞋子!這就是他的原動力!阿里故意放慢腳步,卻被人推倒了,忍疼痛爬起來站起來繼續跑。我佩服阿里!我的呼吸跟隨他腳步進行著,同學們都為他加油打氣!太讓人揪心了!
一切為的就是一雙鞋子!這就是他的原動力!阿里故意放慢腳步,卻被人推倒了,忍疼痛爬起來站起來繼續跑。我佩服阿里!我的呼吸跟隨他腳步進行著,同學們都為他加油打氣!太讓人揪心了!
最終他得了冠軍!同學們都在歡呼!可是,這樣的結果,真的讓人開心嗎?「我拿到季軍了嗎?」阿里站在領獎台望著那雙鞋子,眼裡滿是淚水和失望。他沒有得到一雙鞋子,那份屬於季軍的獎品。
影片裡面有一個劇情,那不能說是一幕,因為它貫穿整部電影。就是那雙舊球鞋,被兄妹倆輪換穿著,奔跑在上學放學的路上。兄妹倆飛快奔跑的情景,那啪啪響的跑步聲,有好幾次,讓我突然有種想哭的感覺。
那狹長的多拐角的縱貫著下水道的街道,街道上來往的人,兩個孩子在不同的時間在同一條街道上反方向奔跑如飛!哥哥的內疚,妹妹的埋怨;妹妹的急切,哥哥的焦急。「不能告訴家裡,不能遲到,不能買一雙夢想中的新鞋子。」沉重的語言,是如此無須多說,一切盡在細節里,眼神中。兩個孩子那早熟的神情,無奈的淚滴,不能不令人動容。
我非常肯定這部電影,我很喜歡這樣子的結局,讓我產生無數的遐想,也讓我們發出「阿?已經看完了嗎?」的聲音。但我認為結局不是悲哀的。我認為影片的結局是美好的,這絕對是一個喜劇的結局!阿里甩掉那雙已經徹底磨爛的球鞋,絕望地把打滿水泡的雙腳伸進水池時,一群紅色金魚歡快地遊了過來。
這個鏡頭非常溫暖而且很有詩意,金魚們在撫慰著阿里那受傷的心。與此同時,阿里的父親正在回家的路上,而他那輛破舊的自行車後架上,則有兩雙新的小鞋子。
這部伊朗影片《小鞋子》其實傳達了一種美好的信念,看完整部片子之後我有很大的啟發,人生就是要不斷地去追求理想,不斷的爭取。
阿里一直爭取每一個能獲得一雙鞋子的機會,最終他獲得了參加長跑比賽的酒會。而父親也在一直在爭取著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通過自己的努力賺到了錢,為妻子和孩子買了他們想要的東西。
阿里一直爭取每一個能獲得一雙鞋子的機會,最終他獲得了參加長跑比賽的酒會。而父親也在一直在爭取著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通過自己的努力賺到了錢,為妻子和孩子買了他們想要的東西。
『捌』 依朗電影《小鞋子》簡介
依朗電影《小鞋子》的簡介是:
《小鞋子》講述了小阿里取回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時,不慎把這雙妹妹僅有的鞋子丟失了,為了免除父母的懲罰,他央求妹妹與他達成協議:每天妹妹上學時穿他的鞋子,然後下學後再換給他去上學。
於是兄妹僅有的這雙鞋子每天就在兩個人的腳上交換著,能夠找回丟失的鞋子或者再擁有一雙鞋子的渴望在兩個稚嫩的心中與日俱增地堆積著,因為他們既要逃避父母以及遲到可能帶來的懲罰,又要承受換鞋帶來的種種不便,還要躲避對於他人鞋子的羨慕所帶來的折磨。
阿里試圖和父親去城裡打工掙錢,父親卻意外受傷,治病花去了本來 答應給妹妹買鞋的錢。後來,阿里看到全市長跑比賽的通知時,苦苦哀求老師批准他參加比賽,因為比賽季軍的獎品中有一雙鞋子。
在比賽中,阿里奔跑著,他的眼前晃動著妹妹放學後奔回來與他換鞋以及他換好鞋後奔向學校的腳步,他要取勝,他要獲得那雙鞋子,他在奔跑,在極度疲勞中奔跑,後來他跌倒了,為了勝利,他又不顧一切地爬起跑向終點並在混亂中率先撞線。
當人們向小冠軍表示祝賀時,阿里抬起的卻是一雙充滿失望的淚眼。他的父親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車上,放著買給阿里和妹妹的新鞋子。
而此時,阿里回到家中,妹妹難過地走開了,阿里脫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經徹底地磨爛了,阿里把滿是水皰的腳泡在院內的池中,散出一陣陣淡紅色,一群魚向他游來,圍繞在他腳邊。
《小鞋子》的賞析:
《小鞋子》的導演以一種極其溫情的目光關注了一個普通兒童去以自己的方式去實現一個夢想的全過程。關懷和溫情的氣息貫穿於影片的始終。
影片中的兩個孩子,看起來全無表演的痕跡。哥哥是個總有些憂郁神情的孩子,漆黑的眸子里除了天真靈動以外,好像還有一些小小的心思隱逸其間。
妹妹是個可愛懂事的小女孩,美麗的大眼睛,快樂的時候會有極為純真可愛的笑容。孩子的世界也許是一生中最美好的,純真、善良、友愛、積極等在影片里通過丟掉一雙縫補好的鞋子為主線平實展現。
帶給觀眾的沒有絲毫對兩小主人公的憐憫與同情,有的只是感動、贊揚和鼓勵。一部好的故事片就是要能講好一個簡單的故事。
『玖』 《小鞋子》的結尾是什麼意思
《小鞋子》的結尾就是表達一種安慰吧。其實結局還是美好的,因為爸爸在最後還是給兄妹倆各買了一雙鞋。魚在小男孩腳邊游來游去,體現一種和諧與寧靜,與小男孩生活的貧窮困窘呈反差。
(9)孩子你要努力奔跑電影小鞋子擴展閱讀:
伊朗電影《天堂的小孩》又名《小鞋子》,
它是伊朗電影史上第一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影片,講述一對兄妹與一雙小鞋子的故事,是獻給成人的童話,喚醒人們對童年遙遠的記憶,進而想到貧窮生活與單純、天真、善良、快樂之間的關系。
劇情梗概
小阿里取回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時,不慎把這雙妹妹僅有的鞋子丟失了,為了免除父母的懲罰,他央求妹妹與他達成協議:每天妹妹上學時穿他的鞋子,然後下學後再換給他去上學。於是
《天堂的孩子》(11張)兄妹僅有的這雙鞋子每天就在兩個人的腳上交換著,能夠找回丟失的鞋子或者再擁有一雙鞋子的渴望在兩個稚嫩的心中與日俱增地堆積著,因為他們既要逃避父母以及遲到可能帶來的懲罰,又要承受換鞋帶來的種種不便,還要躲避對於他人鞋子的羨慕所帶來的折磨。
阿里試圖和父親去城裡打工掙錢,父親卻意外受傷,治病花去了本來答應給妹妹買鞋的錢。後來,阿里看到全市長跑比賽的通知時,苦苦哀求老師批准他參加比賽,因為比賽季軍的獎品中有一雙鞋子。
在比賽中,阿里奔跑著,他的眼前晃動著妹妹放學後奔回來與他換鞋以及他換好鞋後奔向學校的腳步,他要取勝,他要獲得那雙鞋子,他在奔跑,在極度疲勞中奔跑,後來他跌倒了,為了勝利,他又不顧一切地爬起跑向終點並在混亂中率先撞線。
當人們向小冠軍表示祝賀時,阿里抬起的卻是一雙充滿失望的淚眼。他的父親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車上,放著買給阿里和妹妹的新鞋子……,而此時,阿里回到家中,妹妹難過地走開了,阿里脫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經徹底地磨爛了,阿里把打滿水皰的腳泡在院內的池中,散出一陣陣淡紅色,一群魚向他游來。
『拾』 《小鞋子》觀後感
《小鞋子》令人感動,雖然這里貧困落後,但更多的感受還是溫暖和真誠、力量和希望。貧困會讓人陷入困境,但也是一種激勵,為生活打拚的激勵。而這種堅韌和倔強表現在一個純真樂觀的孩子身上,更讓人感慨和震撼。這部電影是感人的,但不是令人因同情憐憫而流淚的。他們不需這些,他們的精神飽滿富足的讓每一位觀眾汗顏。以前對伊朗知道它更多的是戰爭、石油、沙漠、宗教等,給人災難令人困苦的事情,覺得它是冰冷的灰暗的一角。看完《小鞋子》,對伊朗的印象大為改觀,它讓我感受到一個民族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以及面臨貧困的堅韌和力量。希望,是的,它給人的是希望。看到一個民族不屈抗掙的現在和朝氣蓬勃的未來。
《小鞋子》的故事很簡單:小阿里取回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時,不慎把這雙妹妹僅有的鞋子丟失了,為了免除父母的懲罰,他央求妹妹與他達成協議:每天妹妹上學時穿他的鞋子,然後下學後再換給他去上學。於是兄妹僅有的這雙鞋子每天就在兩個人的腳上交換著,能夠找回丟失的鞋子或者再擁有一雙鞋子的渴望在兩個稚嫩的心中與日俱增地堆積著,因為他們既要逃避父母以及遲到可能帶來的懲罰,又要承受換鞋帶來的種種不便,還要躲避對於他人鞋子的羨慕所帶來的折磨。阿里試圖和父親去城裡打工掙錢,父親卻意外受傷,花去了本來答應給妹妹買鞋的錢治病。後來,阿里看到全市長跑比賽的通知時,終於哀求老師批准他參加比賽,因為比賽季軍的獎品中有一雙鞋子。在比賽中,阿里奔跑著,他的眼前晃動著妹妹放學後奔回來與他換鞋以及他換好鞋後奔向學校的腳步,他要取勝,他要獲得那雙鞋子,他在奔跑,在極度疲勞中奔跑,後來他跌倒了,為了勝利,他又不顧一切地爬起跑向終點並在混亂中率先撞線。當人們向小冠軍表示祝賀時,阿里抬起的卻是一雙充滿失望的淚眼。回到家中,妹妹難過地走開了,阿里脫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經徹底地磨了,阿里把打滿水皰的腳泡在院內的池中,一群魚向他游來。而此時,他的父親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車上,放著買給哈里和妹妹的新鞋子……
這部電影在講述窮人的故事,但決不是窮困的展覽。而是表現孩子們是怎樣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來走出困境,如何獨自度過難關而不願給操勞的父母增添一絲的負荷。阿里和莎拉的做法或許是幼稚的,但他們的純真和懂事不得不讓人心動。一雙鞋子,對大人來說或許很容易得到,但對於孩子,卻是要付出許多才能實現夢想。阿里與莎拉每天奔跑著換唯一的一雙球鞋。莎拉承諾哥哥不告訴父母他的失誤,穿著哥哥的臭球鞋在同學們那些華麗的鞋子中間是多麼的羞怯和自卑。妹妹放學急急回家,匆忙間鞋子落如水溝,想著哥哥在巷口已是心急如焚,追著鞋子拚命的奔跑,幾乎聽得到她的心臟焦灼的跳動聲。看她幾次探身去抓隨流水飄飛的鞋子,恨不能跳下水去。她想撈撈不到鞋子時,頹然倒地深深的絕望和悲痛壓迫著孩子稚嫩的心靈。考試時,莎拉一邊答著題一邊偷偷望著老師手腕的手錶,這時鏡頭沒有給出老師的全身,而只有那種讓人略感不安和焦躁的在手腕上移回,讓我剎那間觸到了妹妹同樣焦急心情:哥哥再等她回去送鞋子呢,現在還有時間嗎?阿里因時間緊迫拚命跑向學校還是遲到,受到校長嚴厲訓斥,委屈的淚水溢滿眼眶,可是一個孩子最終也只能用眼淚流露自己的無辜和委屈,卻不被理解。阿里和父親進城工作,父親賺到錢後,阿里一再暗示爸爸給妹妹買雙鞋子,爸爸也欣然承諾。可是美夢又在瞬間破滅,父親帶著阿里的自行車失去控制撞到了樹上。當阿里得知運動會季軍獎品是一雙球鞋,他苦苦哀求老師參加比賽,流淚的眼睛、沙啞的聲音,讓老師也為之心痛。阿里想著妹妹因自己的失誤而天天焦急奔跑,想著妹妹的善解人意和自己的承諾,拚命的奔跑著。可是他只想要季軍,因為他需要一雙鞋子,所以他跑道了第一後又放慢腳步,回到第三。可是不幸阿里被別人拽倒摔在地上,他爬起來繼續向前沖,他閉上眼睛拚命沖向終點,他得了第一名。阿里倒在地上,老師扶起他時問的第一句話卻是:我拿到季軍了嗎?阿里站在領獎台望著那雙嶄新的鞋眼裡滿是淚水和失望。
為了一雙鞋子,他們如此認真的努力著,不放棄一絲機會,沒有一絲的懈怠。盡管無奈、委屈、辛苦,可是他們都一一忍下,為了心中的夢想。孩子對夢想的堅持,堅定的信念。他們那純真的堅持,就為了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心中的希望,不管怎樣就算是爬下也要堅持的向它靠近。這分堅持,是那麼強烈那麼無畏那麼不可抗拒!在這樣純真無畏的孩子面前,貧窮又何妨!
看《小鞋子》是心靈逐漸感慨而溫暖的過程,是靈魂得到洗禮的過程。他們即使在困境中還保持著自尊、淳樸、善良。兄妹本想要回他們的鞋子,可是看到女孩的父親是個盲人,他們就想女孩家境更差,更需要這雙鞋子。窮人間的關愛體恤。阿里得了獎品送給妹妹,濃濃的兄妹情義。家境貧困,父親對教會的糖果毫無私心,純潔的信仰。電影很單純很乾凈很溫暖,明亮的陽光,柔緩的音樂。孩子的臉上沒有對貧窮的抱怨自卑,也沒有浮躁無助,沒有慌惶逃避,更沒有窮苦人間互相敵視,而是互相幫助,互相同情。這是一個純凈溫暖的世界,宛如天堂!
就會有希望和幸福。阿里的童年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生活給了他貧窮,可也給了他為人生打拚的激勵。貧窮或者就是一堂課,教會他如何真誠的面對生活!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也曾窘迫苦澀,曾無數次被現實打擊,曾懷疑堅持是否應該繼續。這部電影告訴我不要說放棄,無論社會如何物慾橫流、燈紅酒綠,人生如何坎坷多舛、風雨如晦,都要緊緊守護心中的一片純凈。
觀電影《天堂的孩子》有感
電影《天堂的孩子》又名《小鞋子》,整部影片圍繞「鞋子」展開。講的是窮人家小孩阿里在買土豆時不小心把剛從補鞋店裡修好取回的鞋子(妹妹莎拉的鞋子)弄丟了,為了體諒家裡貧窮無力添購新鞋的困難處境,於是央求妹妹和他輪流穿自己的舊球鞋去上學,就這樣,阿里和莎拉每天都奔跑在小巷裡……後來阿里發現參加長跑比賽的季軍可以獲得一雙新球鞋作為獎勵,於是流著淚央求老師讓自己參加長跑比賽。為了獲得季軍的球鞋,給妹妹一雙漂亮的鞋子,阿里他每天努力訓練,不停地奔跑、奔跑……比賽那天,阿里想著妹妹因自己的失誤而天天穿著自己的大球鞋焦急地奔跑,想著妹妹的善解人意和自己的承諾,他就充滿了奔跑的動力。阿里只想獲得季軍,因為他需要那雙鞋子,所以當他跑到了第一後就立刻放慢腳步,回到第三,可是不幸阿里被別人拽倒在地,落後於第三,為了再次回到第三的名次,他爬起來閉上眼睛拚命的向前跑,又一個不小心,他成了長跑冠軍。終點線上的阿里倒在了地上,當老師扶起他時,阿里問的第一句話卻是:我拿到季軍了嗎?阿里站在領獎台上,望著那雙嶄新的球鞋,那一刻,傷心的淚水滑落面頰,因為他只是想得到那雙球鞋,如此簡單的願望在現實面前卻如天邊的星星遙不可及。回家後的阿里不敢面對妹妹莎拉的眼睛,因為妹妹滿懷期待地等著自己的好消息。一直堅信自己會得季軍的阿里怎麼也沒想到現在連自己的球鞋都變得如此的破爛不堪了。這時父親的自行車後載著給阿里和莎拉買的新鞋子,而此時他們兩人還都不知道,妹妹失望地進了屋,留下阿里獨自一人在院子里,他脫下了破爛的球鞋,把磨出水泡的腳伸進了水池,幾尾鮮紅的金魚調皮地圍繞著他的雙腳嬉戲,似乎在安慰著這個不斷遭受困境卻始終堅持不懈的小男孩……
《天堂的孩子》這部影片是我有史以來觀看的第一部伊朗電影,但是這部電影我卻自始自終的看了兩遍。當我第二次看時,才深深的體會到了電影里有關疾病和貧窮是兒童所不能承受的,無論是年僅九歲的阿里在菜攤旁找妹妹的鞋子被賣蔬菜的老闆呵斥,或是阿里和妹妹莎拉這兩個孩子小心翼翼的在本子上達成不告訴父母鞋子丟了的一致協議,還是阿里與父親去城裡給人修整花園時兩個貧富差距懸殊的孩子一起玩耍,甚至是為了得到第三名的球鞋獎品去參加長跑比賽的情節畫面,無不體現著這個社會最底層人民無法掌控命運的辛酸與悲苦,與此同時也反映出了一個國家不屈奮斗的決心和朝氣蓬勃的未來!
其實,當我第一次看《天堂的孩子》這部電影時,我的的確確是什麼也沒看懂,所以打心底里覺得這不是什麼好電影,但是對於《天堂的孩子》這部電影獲得1998年蒙特利爾電影節最佳影片和2000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創下美國放映伊朗電影100萬美元的票房記錄,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兒童電影的鐵證事實,我開始懷疑了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於是我上網查閱了伊朗國家的相關資料,對伊朗的歷史和發展有了一定的了解。伊朗地處中東中部,自古是東西方之間海陸交通的橋梁,也是各民族的遷徒通道,由於歷史上伊朗多次受到外族的入侵,所以在長期的歷史演變過程中,伊朗形成了極其復雜的民族關系。正是復雜的名族關系與宗教對立交錯的現實被外國侵略勢力所利用,從而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伊朗的政治、經濟、文化水平的發展,造成了伊朗戰亂頻繁,導致其部分地區的嚴重貧困現象。伊朗是一個極具伊斯蘭教文化特色的國家,全國98.8%的人信奉伊斯蘭教。在伊朗,「伊斯蘭」的字面意義即無條件和心甘情願地順從安拉的權威法律。
當我在了解了伊朗的相關資料後,再次觀看《天堂的孩子》時,這才恍然大悟為什麼一部主角全是兒童,講的也是兩個小孩子之間的心事與約定的兒童電影卻能夠適合各個年齡階段的人士觀看,並且深受電影界和各觀眾的好評。因為雖然電影反映的是伊朗貧窮落後的地區,但是從這貧困的地區里反映出來的感受更多的是友善和關懷、溫暖和真誠、力量和希望。現實中,人們對待貧困的態度因人而異,有些人會因貧困陷入困境,一蹶不振;有些人會因貧困看見希望,奮發圖強。然而在影片中,兩個純真樂觀的孩子在貧困面前表現出來的堅韌和倔強,友善和真誠,更讓人感慨和震撼。是的,這部電影是感人的,但它不是令人因同情憐憫而落淚的感人,而是因為影片中阿里和莎拉這兩個本該有快樂童年的孩子過早為家庭經濟著想的畫面感人,在感人中帶有強烈的揪心之痛!《天堂的孩子》這部影片不需要以收集觀眾的眼淚來達到感人的效果,因為這部影片里無時無刻反映出來的「真」「善」「美」足以讓每個觀眾汗顏。
《天堂的孩子》這部影片看似在講述窮人的故事,但卻決不是窮困的展覽,而是展現孩子們是怎樣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來走出困境,如何獨自度過難關,不給為家庭生計而憂慮無比的父母增添負擔。阿里和莎拉的做法或許是幼稚的,但他們的純真和懂事不得不讓人心動,甚至讓人心疼。一雙鞋子,對大人來說或許很容易得到,但對於孩子,卻是要付出許多努力才能擁有,並且有時甚至付出了也未能實現自己那小小的願望。看著阿里與莎拉為了上課不遲到,每天都奔跑在狹窄的巷子里。妹妹莎拉穿著哥哥的大球鞋站在那些穿著漂亮的鞋子的同學中間,顯得是多麼的羞怯和自卑。一次,妹妹為了盡快把球鞋給哥哥,匆忙奔跑間一不小心鞋子落入了水溝,想著哥哥在巷子里心急如焚等待鞋子的場景,莎拉就更加焦急,她追著水溝里的鞋子拚命奔跑,幾乎聽得到她心臟焦灼的跳動聲。看她幾次探身去抓隨流水移動的鞋子,但每次都是想撈卻又撈不到鞋子,考試時,莎拉一邊答題一邊偷望老師手腕上戴著的手錶,這一幕讓我剎那間感觸到了妹妹焦急如焚的心情,因為哥哥還在巷子等她回去換鞋子去上學呢。盡管莎拉交卷後用飛一般的的速度跑到了巷子里,並迅速的和哥哥阿里換了鞋子,但是哥哥阿里還是因遲到受到校長嚴厲訓斥,此時的阿里備感委屈,淚水溢滿眼眶,沒有說話,有的只是沉默、沉默、在沉默……這使我們體會到一個孩子不被理解事多隻能用眼淚流露自己的無辜和委屈。當阿里和父親進城為富人家修整花園賺到錢後,阿里一再暗示爸爸給妹妹買雙鞋子,爸爸也欣然承諾。可是就在此時,坐著父親和阿里的自行車突然失去了控制,兩人連車一起撞到了一棵大樹上,於是阿里的美夢又在瞬間破滅……
為了一雙鞋子,阿里和莎拉兩個孩子如此認真地努力著,不放棄一絲機會,不拋棄一線希望。盡管無奈、委屈、辛苦,但是為了他們心中的夢想,再多的心酸與委屈,他們都一一忍下。為了心中的希望,阿里和莎拉用他們的行動堅持地向心中的希望靠近。這份堅持、這份執著,是那麼強烈,是那麼無所無懼!在這樣純真無畏的孩子面前,試問:貧窮又何妨?
看《天堂的孩子》是心靈逐漸感受溫暖的過程,是靈魂得到洗禮的過程。因為影片中不管是阿里、莎拉,還是他們的父母,在貧窮的家庭條件下還保持著自尊、淳樸、善良的品性,這是何等的可貴啊!當莎拉知道自己的鞋子在哪裡時,本想和哥哥一起去要回她的鞋子,可是當兄妹倆看到女孩的父親是個盲人時,她們猶豫了,因為她們想到或許那位小女孩比自己更需要那雙補過的舊鞋子。雖然影片里將阿里和莎拉的家庭情況描繪得特別貧寒,但是在如此拮據的現實面前,他們的父親對教會的糖果也毫無私心,這充分反映出了他們純潔的宗教信仰。電影很單純、很乾凈也很溫暖,柔緩的音樂伴著明亮的陽光照在孩子們純真的臉上,顯得那樣動人溫馨。從阿里和莎拉的小臉上,我們絲毫也看不出他們對貧窮的抱怨和自卑,讓我們心靈為之震撼的是他們在自身處境貧困的情況下還體諒關心他人。這就是這部影片的亮點之一。《天堂的孩子》描繪得是一個純凈溫暖的世界,淳樸善良的人性,宛如天堂……
是的,在許多人面前貧困是可怕的,可怕得就像浩瀚的海洋,無法跨越。當然,有些人在貧困面前卻充滿了雄心壯志,因為他們堅信只要有信念、有夢想,真誠的對待生活,希望和幸福就會敲響你的大門,使我們生活在陽光之下。阿里和莎拉的童年是不幸的,但他們同時也是幸運的,因為現實給了他們貧窮的生活,可這也給了他們為人生打拚的動力。對阿里和莎拉而言,貧窮或許就是一堂課,教會他們如何真誠的面對生活,迎接希望!一位偉人曾說過「一門藝術只有在保持它的純潔的時候,才具有真正的力量」,影片中正是阿里和莎拉的純真和善良才讓這個略嫌沉重的電影變得溫馨和動人。《天堂的孩子》它是一部民族電影,因為它始終深情的傳達著伊朗文化價值的魅力;它也是一部人文電影,因為它強烈的注入了人性價值的關懷……
《天堂的孩子》不禁使我聯想到了自己。現實中的我曾無數次被困難挫折打擊,曾無數次懷疑堅持是否應該繼續,今天這部電影回答了我的疑惑。它告訴我不要輕易說放棄,無論社會如何物慾橫流、燈紅酒綠,人生如何坎坷多舛、風雨如晦,都要緊緊守護心中的一片純凈,追尋心中的天堂……
http://..com/question/354187584.html?oldq=1
http://..com/question/323128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