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阿拉伯和以色列的世仇
>> 至此,這場在中國被稱為「第一次中東戰爭」、在以色列被稱為「獨立戰爭」、在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口中被稱為「大災難」的戰爭正式結束了。
>> 1951年7月20日,約旦國王阿卜杜拉在耶路撒冷被一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刺殺身亡。國王的孫子也被子彈擊中,但他爺爺別在他胸口的一枚勛章彈開了子彈。他奇跡般地活了下來,並成為了約旦新的統治者。
1952年7月22日,以納賽爾為首的一群埃及軍官發動了政變,廢黜了埃及國王法魯克。在四年後,納賽爾正式成為埃及總統,開始了他對埃及長達14年的統治。
>> 這場戰爭中,最大的輸家無疑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戰爭結束時,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有70多萬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成為難民,佔到了巴勒斯坦阿拉伯總人口的70%。這些難民們痛苦地發現,那個原先叫做巴勒斯坦的地方已經在地圖消失了。他們的家園現在被分割成了三部分,分別是以色列、加沙地帶和約旦河
西岸,統治這三片土地的分別是猶太人、埃及人和約旦人。
周邊的阿拉伯國家並不歡迎這些難民。
>> 在猶太裔導演斯皮爾伯格拍攝的影片《慕尼黑》中,主人公與一名年輕的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有過一段對話。他不理解為什麼對方會甘願把年輕的生命浪費在從猶太人手中奪回巴勒斯坦這種毫無希望的事業上。
在電影中,主人公不解地質問這名巴勒斯坦恐怖分子:「你真心覺得你們一定回到那片不毛之地上去嗎?一塊貧瘠的土地、幾間簡陋的小石屋,這就是你想要留給你孩子的東西嗎?(Do you honestly think you have to get back all that…that nothing? That chalky soil and stone huts, is that what you really want for your children?)」
想起自己民族的故土,年輕的恐怖分子眼眶濕潤了。他哽咽著,一字一頓地回答說:「絕對是。(It absolutely is.)」
B. 豆瓣戰爭電影排行榜好看的有那幾部
優秀的戰爭電影,絕不只是表現出戰爭場面的恢弘,而是以戰爭為題材,試圖找到新的表達方式,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戰爭層面。
這里便推薦一部非常優秀的戰爭片,但是絕不只是讓觀眾感受到轟炸的視覺效果。
1.《你逃我也逃》
這是一部1942年的美國黑白老片,拍攝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影片講述的故事也發生在波蘭的戰前和戰後,不過導演劉別謙卻是一位德國人,而且影片同樣是對德國納粹以及希特勒的無情嘲諷。
看完此片,你會感嘆賽德克民族神聖的信仰,會為這樣一種遺民而稱贊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