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尋找董黯觀後感作文三年級水品
該片是慈溪創建「中國慈孝文化之鄉」十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慈溪因東漢董黯『母慈子孝』的傳說得名,歷代慈孝人物和慈孝遺址眾多,慈孝民俗綿延不絕,但不少本地市民並不了解慈溪得名的緣由。因此,慈溪各有關部門「新瓶裝舊酒」,將古老的本土慈孝故事「二次創作」後搬上大銀幕。
如何讓慈溪青少年接受本片主旨?「用喜劇包裝展現慈孝主題,讓孩子們在笑聲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總導演咸旭初介紹,「男一號」陳述小朋友因缺乏父母關愛而毫無孝心,他偶然間摸了母親收藏的東漢陶罐,「穿越」到東漢成了金財主的兒子,結識了家中的「小長工」董黯。在幫董黯恢復自由身份的過程中,陳述和他的父母找回了親情,原本貪吃淘氣的金財主幼女金秀秀也感悟到慈孝的意義。
令人驚喜的是,本片不止於做慈孝文章,眼尖的觀眾將在片中發現慈溪多處名勝古跡和有趣的風土人情。白牆黛瓦的鳴鶴古鎮、翠竹環繞的藏雲溪、環湖而建的達蓬山風景區、華燈璀璨的文化商務區……堪稱隱形版的「慈溪旅遊寶典」。
影片還請來慈溪青瓷甌樂團製作原創音樂,清脆古樸的甌樂叮當作響,讓觀眾的耳朵率先穿越到千年之前。據介紹,從本周末起,該片將在慈溪繼續放映17場,寒假期間也將到慈溪各中小學展映。春節後,製片方還將與各大視頻網站合作,把該片推向全國。
B. 尋找董黯觀後感兩百字
作為看農村露天電影長大的一代,對電影有著特殊的感情。但總覺得那時電影里的人、事、景離我們好遠好遠。近年來,電影與我們慈溪越來越近,既有遍布城鄉的影院,更有本地電影《80後的獨立宣言》、《風和日麗》及微電影等。猴年元月七日在歡樂小馬電影城首映的慈溪首部慈孝公益電影《尋找董黯》,把電影與慈溪市民拉得更近。
《尋找董黯》充滿慈溪元素,本地演員、本土題材、本地場景、本地製作人,具有題材好、演員好、取景好、攝技高等優點,而「本土化」成為影片《尋找董黯》的最大特色,充分顯示了慈溪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軟實力。「玩穿越」別出心裁。孝子董黯是東漢人氏,距今近2000年,那時的生活場景到今天已很難復制。導演別出心裁地「玩穿越」,讓不懂孝心的「富二代」穿越到東漢,做董黯的小夥伴,充滿童趣和幽默感,在潛移默化中讓少年兒童知孝盡孝。「海選演員」別具一格。影片《尋找董黯》的演員經海選產生。海選的過程就是教育、擴大影響的過程。天真活潑的小演員們來自我市各小學,得到廣大家長、學校的支持。當他們歷經拍攝艱辛,在熒幕亮相時,觀眾們覺得可親可愛。而小演員們充滿童趣的演出,對廣大中小學生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取景別有洞天。影片景點大多來自慈溪,既有仿古的,也有現代的,具有獨特風味,呈現山清水秀、氣派繁華的新氣象,推介慈溪風土人情,並凸顯「慈孝」主題。在董孝子故事上入史志、下載教材的情況下,影片以主角小小「富二代」的母親在國外高價拍得古籍才完整知道董黯孝母故事拍攝,不免顯得有點牽強。雖過多地注重「穿越」、童趣,沖淡慈孝故事,削弱影片勸人為孝的教育意義。但無損影片作為獻給慈溪成功申報中國慈孝文化之鄉的厚禮和首部慈孝公益電影的光輝。
C. 尋找董黯電影怎麼下載
迅雷里有個嗅探,一搜什麼都有。望採納。
D. 《尋找董黯》觀後感
該片是慈溪創建「中國慈孝文化之鄉」十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慈溪因東漢董黯『母慈子孝』的傳說得名,為推廣慈孝文化,慈溪各有關部門「新瓶裝舊酒」,找來新時代慈溪娃演繹古老的本土慈孝故事。[1]
劇情編輯
飾演陳述的李嘉誠,飾演少年董黯的王顥程,飾演金財主七閨女的岑思蕊,三個年幼的慈溪娃當起了「台柱子」。當被問及為何能在3000多人的「海選」中脫穎而出時,王顥程一板一眼地說:「我平時常給外公外婆洗腳,動作非常熟練。來學校『海選』那天,導演就叫我們表演這個動作,我當然有優勢。」
「這樣的孝心孝舉正是影片要推廣的,」製片人羅陽介紹,該片將於10月中旬完成後期製作,屆時將組織慈溪市民與學生免費觀看,「如果反響好,還會通過網路向全國傳播。」[1]
E. 不是很好的《尋找董黯》觀後感的1000個字的作文
子曰:「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 沒有陽光,就沒有日子的溫暖;沒有雨露,就沒有五穀的豐登;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自己;沒有親情和友情,世界就會是一片孤獨和黑暗。一個幸福和諧的社會不僅是物質繁榮的社會,也必須是真情洋溢的溫馨社會。德乃人之本;孝為德之先。孝親敬老作為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文化之精華源遠流長。如今,隨著我們物質生活的豐富,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更要維護好我們的精神家園,秉承起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了解愛的內涵,體驗愛的情感,懂得愛的責任,增加愛的智慧,學會愛的奉獻,攜起手來,為和諧中國奏出最強音。
「慈孝文化」歷來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首創私學,就把「孝」放在教學首位。之後,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提出國家要「申之以孝悌之義」。他們都把慈孝作為倫理道德的基本規范。漢文帝劉恆身體力行,仁孝聞天下;西漢小黃香身暖其親之衾,號曰「天下無雙」;當今好兒郎張輝捐肝救母,入選全國好人榜……他們都在詮釋慈孝這兩字的深刻含義。「慈孝文化」在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繁衍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如今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社會利益關系凸顯,各種文化思潮紛紛涌現,傳統文化價值觀日益受到挑戰和沖擊,使得我們學校、家庭、社會輿論導向在青少年的教育中片面地強調了知識和能力而忽視了傳統道德教育,造成了青少年群體的道德滑坡。慈孝——這生生不息、綿延千年的人類傳統美德出現了嚴重的缺失與危機。
在此背景下,我們亟待提高當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弘揚慈孝文化,傳承中華美德,這有利於提升他們的精神素養,有利於促進學校的發展,有利於祖國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有利於社會各方面的和諧發展。而把慈孝教育融入綜合實踐活動更是如魚得水,因為慈孝教育不僅涉及到認知,還涉及到情感、行為,它單靠講與聽是不夠的,還必須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誠然,「弘揚慈孝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教育實踐活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慈溪有悠久深厚的慈孝傳統,歷代孝子、孝女層出不窮。慈溪的慈孝文化內涵由本能流露的孝親之情擴展至睦鄰、助人、惠眾的層面,是四海之內皆兄弟直至民胞物與的博大之愛。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政府相關部門積極倡導,慈孝文化進一步生發展繹。弘揚慈孝文化有利於家庭關系的和睦、社會的安定發展、人際關系的融洽、和諧社會的構建、時代精神的培育和城市品位的提升。
F. 尋找董黯作文
尋找幸福
我悠閑的漫步於學校小路上,思索著:幸福是什麼?幸福又在哪裡?絞盡腦汁後,依舊沒有答案。漸漸地,我開始去尋找答案——
回到家中,疲憊的我隨意地倒在床上,凝視著天花板,感到疲憊不已。忽然,媽媽從外面遞進一杯清茶,這茶散發出無盡的芬香,彌漫了我的房間。這是讓人感到十分舒適的味道。我小心翼翼地端過這杯清爽的茶,舔了一小口,嘴裡立刻彌漫出那種甘甜的味道,頓時神清氣爽。原先懵懵懂懂的我剎那間恍然大悟,原先幸福就是父母給我的一杯清茶,是甘甜的。
休息了一陣後,我又回到了學校。在課堂上,我回憶著那段甘甜,思索著:幸福就只是這樣嗎?突然,老師點名要我做題,我從回憶中醒來,邁著沉重的腳步來到講台,我一步一步慢慢地解開這道所謂的「謎」。到老師評講的時候了,老師爽快地打了一個「勾」,朝我投來一縷贊許的目光,濕潤了我的心田,甜滋滋的。這也是幸福,甜蜜的幸福。
放學後的我,又來到了小路。小路還是小路。不同的是此時小路兩旁的樹上停棲了許許多多的小鳥,路旁不起眼的花兒在快樂地搖擺,鳥兒哼唱著七個音符,為花兒的跳舞伴奏。我聆聽著這大自然的歌唱,注視著花兒美麗的舞姿。多麼的令人陶醉啊!漸漸地,彷彿我也成為它們中的一員,加入這讓人拭目以待的舞會。朋友的呼喚讓我醒來,此時此刻我又找到了一個答案:幸福就是親近大自然的經歷,是快樂的。
如今的我茅塞頓開,幸福不只是芳香的清茶、贊許的目光,還是陶醉於大自然的欣慰。但我相信,幸福不止這些,還有很多很多,它是空氣,無處不在;它是百味草,味道各異;它是變色龍,形態各異。
總之,幸福很簡單,只要你去尋找,幸福就無處不在。
G. 尋找董黯的觀後感
最近,我觀看了《尋找董黯》,腦海中印象深刻,這些故事也讓我對「孝」字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還使我想起了古代的兩個至孝的人。例如人們耳熟能詳的《三字經》里有一句「香九齡,能溫席」。說的是漢代,因孝敬長輩而流傳千古的九歲時的小黃香。夏天的時候,她幫父親把床席扇涼,並趕走蚊子;冬季,她用自己的身體溫暖床席,讓父親安心入睡。無獨有偶在漢代,有一個叫郭巨的人,家有一母一嬰。母親已年過九十,嬰兒也剛出生不。家貧如洗的他擔心撫養孩子會影響贍養母親,所以就和妻子商議:「孩子死了還可以再生一次,母親死了卻不可以再復活。」一天半夜與妻子將孩子抱到山中,埋葬起來。但是現在,我們不需像小黃香如此孝敬長輩,也無需像郭巨那樣為自己的母親埋葬親生兒子。我們只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聽父母的話,讓他們少操心;不讓父母在工作之餘還要擔心我們的作業有沒有做完;在空餘的時間里我們還可以做一些家務,給予父母多一些休息的時間;爸爸媽媽下班回家,幫他們沏杯熱茶,捶捶背,讓他們休息休息;好好學習,不辜負父母對我們的期望……一個人如果不孝順父母,不熱愛自己的家人,不樂於幫助他人,長大以後就談不上熱愛故鄉、熱愛祖國了。孝就是做人的根本啊!「孝」在中華大地上傳揚了五千年,「孝」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深深地影響著每一位炎黃子孫,就像長江、黃河經久不衰地滋養著我們一樣,難道我們不應該將其發揚和傳承下去嗎?難道能讓「孝」消失在21世紀中嗎?孝心無價,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一定要時刻謹記:「百善孝為先」,做人要先做到孝。讓慈孝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並發揚光大!
H. 東漢董黯 母慈子孝 的故事
一、汲水奉母
董黯,字叔達,一字孝治,後漢時,句章縣石台鄉人(今浙江省餘姚市大隱鎮),為漢江都相董仲舒六世孫,幼年喪父,家境貧寒而事母至孝。董黯終年打柴換錢,侍奉母親。
母疾,思飲故里之水(因大隱頻監姚江,古時遭咸潮入浸,其水味苦澀,不適於飲用),他竟然每次來回二十餘華里到大隱溪上游永昌潭擔水奉母,據傳在途中絕不轉換肩胛,為的是把肩前的純凈水供母飲用。然故里之水離家甚遠,不能常致,董黯即在外婆家(今章山村永昌潭)旁築一陋室,汲水供母,母病得以好轉。
二、殺鄰報仇
董黯家的東鄰王寄,雖家道殷富但秉性頑劣,事親不孝。有一天,董母與王母拉家常,各自談及兒子孝與不孝之言,恰好被王寄聽到。王寄嫉恨董母,待董黯離家外出時,王寄去董家辱罵毆打董母。董母由此卧病不起,不久而逝。董黯憤極,思及王母年老,便枕戈不言。
幾年之後,王母亦因病而卒,畢葬事,董黯乃斬王寄之首,以報母仇,祭奠母親亡靈,然後自縛向官府自首。漢和帝聞其孝心,寬宥其擅殺之罪,並詔他為郎中,被董黯所拒絕。後受皇恩俸祿,隱居終老於大隱。其墳墓建造在溪南劉家塔村外森林嶴北首老鼠窩山山腰。
慈母孝子的故事很快傳遍了神州大地,後來人們就把大隱溪叫作慈溪,後來又用慈溪來命名縣名,這就是慈溪的來由。
(8)尋找董黯電影兒童版擴展閱讀:
中國將舉辦慈孝節 表彰感人的十大慈孝故事
旨在弘揚中華慈孝文化,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中國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倫理學會和寧波市江北區人民政府今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首屆中華慈孝節將於今年10月在寧波舉行,屆時將揭曉感人的十大慈孝故事,舉辦中華慈孝論壇等系列活動。
同時,中國倫理學會今天向社會發出將每年「九九」重陽節設定為中華慈孝日的倡議。
據了解,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寧波江北區,慈孝文化源遠流長,漢代大儒董仲舒六世孫董黯為母治病的孝道故事流傳久遠,「慈城」、「慈江」、「慈湖」等地名美稱世人傳頌。
目前,這里保留著完整的如張孝子祠、慈湖董孝子溪等文化遺址。近年來,該區少年陳吉五年如一日背同學上學,使陳吉入選「浙江驕傲2007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居民勵雪君「臍血救兒」,感人故事傳為美談。去年1月,江北區被中國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中國慈孝文化之鄉」稱號。
慈孝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舉辦尋找感人的十大慈孝故事活動就是傳承和弘揚慈孝文化的一項有力舉措,主辦方希望通過榜樣的力量,引起全社會的共鳴,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孝親的現代文明孝道觀和良好社會風尚,為促進家庭和睦和社會和諧貢獻力量。
該活動將廣泛徵集慈孝故事,通過新聞媒體發布信息,組織專家篩選確定20個感人慈孝故事並錄製成為短片進行公示,通過公眾投票選出十大慈孝故事,並今年重陽節期間舉辦首屆中華慈孝節開幕式及晚會,揭曉十大慈孝故事,並對故事主人公進行表彰。
浙江省第一個GDP超過千億的縣,因「母慈子孝」而出名
浙江是中國第三批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省份之一,而在浙江56個縣城市中,這個城市是目前浙江縣級城市中發展最好的,第一個GDP超過千億的縣,知道它誰嗎?
它就是浙江慈溪,因治南有溪,東漢董黯「母慈子孝」而出名,地處東海之濱,杭州灣南岸。是長江三角洲南翼環杭州灣地區滬、杭、甬三大都市經濟金三角的中心。
2016年已有21個縣(縣級市)的GDP突破了千億大關,在數量上比去年增加了2個,分布在江蘇、山東、浙江、福建、湖南、內蒙古六個省份,其中慈溪上榜。
I. 尋找董黯 讀後感1000字的
追答: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雲:「百善孝為先。」這句話告訴我們,孝是第一位的,我們想要得到別人尊重,首先就要尊敬父母。古往今來,歷史上出現了許多孝子,他們恪守孝道回報父母。董永傳說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他賣身葬父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相傳,董永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到一個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這件事感動了天上的七仙女並與他結為夫婦。因此被世人廣為傳頌,董永盡了孝道,盡了孝心,才會被世人贊美,這也更加說明了一件事,孝是傳統美德。我們人生最大的事情,不是功成名就,而是回報父母。父母的養育之恩天高地厚,如果我們沒有孝心,沒有良心,怎麼能夠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呢?因此,照顧父母是我們應該做的,對父母盡孝心是對父母回報的最好方式。盡管歷史上有不少的孝子,而在今天,很多家庭里的孩子卻是小皇上。他們從小沒有受到正確引導,躺在父母築成的溺愛的長河裡,用著父母有限的資源,還反過來教訓父母,孝心何在?他們卻不以為然,反到變本加厲,把父母當做僕人,完全沒有受到愛的正確教育,一直在以自己為中心的天地里獨大。他們長大後或許沒有自立能力,那誰去幫助他們,父母已老,哪有能力照顧孩子,甚至有些孩子走向了歧途。因此,作為父母要正確引導自己的孩子。任何一個人首先要有孝心,這才是最重要的,所謂的孝就是照顧老人、長輩和父母,如果做不到,那就不算一個完美的人。父母給了你生命:一雙明亮的眼睛讓你觀望世界的美麗;一對耳朵,讓你聆聽世界上最動聽的旋律;一顆心,讓你學會感恩與回報。更重要的是教你做人的道理,你的成長,來緣於你的父母對你的愛,怎麼能不回報呢?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讓父母感受到你的愛陪伴他們慢慢變老……。在一些貧困的家庭中,有這樣一群少年,他們孝敬父母,孝敬長輩,為父母排憂解難,照顧弟弟、妹妹,承擔家務勞動,他們堅強,永不放棄,就是最美孝心少年。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吳林香,她6歲時,父母離異,又重組家庭,生下了弟弟,她的外公摔倒,使右手殘疾,外婆也患腦溢血半身不遂,媽媽也得了肺癌,但她堅持著用微笑來面對生活。她的故事令我熱淚盈眶,這樣一軟弱的女孩,在我看來是那麼堅強,她那永不為命運所安排的執著令我嘆服,本是應該讀書的時候,卻毅然放棄學業,照顧家庭,她是多麼有孝心啊!她是最堅強的,沒有什麼能夠打倒她。她的故事讓我體會到親人是多麼重要!更詮釋了孝的含義。同學們,承受著父母的愛,我們何以為報呢?幼小的我們只有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愛,求知的我們只有更加地努力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回報他們,這就是我們的愛,我們的孝心。
追答:整理了一千多字
追問:是自己寫的嗎
追答:差不多吧,整理的資料
J. 尋找董黯讀後感
蘇轍曾說:慈孝之心,人皆有之。還記得2004年感動中國人物田世國嗎?田世國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但他把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母親的生命也許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愛已經堅如磐石。
古語道:百善孝為先,孝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品質。只不過,有些人的孝心被生活的飛塵所掩蓋了。可是在我們同學中,不孝敬父母之事時常發生,有些同學厭煩父母的嘮叨,常常與父母頂嘴,殊不知,那些嘮叨滿載著父母的愛;有些同學從未關懷過父母,把父母當成自己的金庫,殊不知,愛不是無底洞;有些同學視父母的愛為理所當然,殊不知,父母也需要愛……這樣的事時常發生,不由得令人心憂。烏鴉能反哺,羔羊會跪乳,而我們,新時代的中學生,難道真的不如烏鴉,不如羔羊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卻能引發我們的深思。孝心,並非是長大後才有的責任,也並非是用金錢就能彌補。孝心的終極奧義,就是愛。孝心其實很簡單,比如,為家裡清掃一次房間;為母親倒一杯水;為父親捶一次背……這是多麼簡單,可是同樣是這些小事,卻能讓父母感動很久很久。孝不需要山珍海味,同樣也不需要千萬豪宅,也許你的孝心不豪華,只是一次5分的作業,一張100分的試卷。但是,我相信,父母一定會接受它,因為,這里滿載著真誠的愛!這才是給予父母最好的禮物!
當然,我們要孝敬的不僅僅是父母,還有關心、疼愛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人。對於他們我們同樣也要敬孝心,講孝道。
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吧!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建築心中永恆的愛的神殿,共同在繁忙的學習中,抽出一點時間,把孝心帶回家,讓父母,長輩們沐浴最溫暖的愛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