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搞笑電影 » 電影魯冰花中兒童美術教育觀
擴展閱讀
邵氏電影鬼妻完整版 2025-08-04 07:31:48
18年院線新電影 2025-08-04 07:15:28

電影魯冰花中兒童美術教育觀

發布時間: 2022-06-01 15:40:43

① 《魯冰花》這本書主要講了什麼啊

主要內容:

年輕的美術教師郭雲天(於寒)由大城市調到水城鄉任教,發現班內小學生古阿明(黃坤玄)是個繪畫天才。

古阿明家境貧窮,性好調皮搗蛋,學業是全班包尾,但對色彩和周圍的事物有差極敏銳的感覺和想像力。

但阿明母親早喪,父親是個朴實的茶農,照顧家庭的責任落在姐姐茶妹(李淑楨)的身上。

郭老師受校長委託主持美術選手,選派優勝者代表學校參加比賽,他推薦阿明為代表,但其他老師都反對,說阿明的畫沒有人看得懂,認為應派鄉長(陳松勇)的兒子林志鴻(陳維欣)做代表。

投票結果阿明落選,郭老師帶著阿明的一幅畫離開水城鄉。 阿明由於營養不良,加上落選後傷心失望,得了肝病,父親雖然變賣了飼養的小豬,還是救不了阿明的命。

阿明死後,郭老師把阿明的畫拿去參加世界兒童畫比賽,得了金牌獎,消息傳到了水城鄉,記者爭相采訪,但阿明永遠不能再畫畫了。

(1)電影魯冰花中兒童美術教育觀擴展閱讀:

《魯冰花》代表一種陪伴、溫暖、堅持與夢想。

魯冰花謝了,留下一粒粒種子,明年又會開出一片黃色的花朵點綴人間;在這一開一謝之間,使茶園得到養份。

然而人世間可貴的「天才之花」謝了,到底會留下什麼?

魯冰花的花語是母愛,它開滿鄉間小道,點染農村景緻,而在花葉凋零後被視為花肥,隱喻它的平凡和高貴,美麗與哀愁……

在魯冰花盛開的時節,郭雲天由大城市來到風景秀麗的水城鄉小學擔任美術教師。他發現班上的學生古阿明是個繪畫小天才。

阿明家境貧窮,調皮搗蛋,學業不好,但對色彩和周圍事物有極敏銳的感覺和想像力。少年的繪畫天賦激起了年輕大學生的憐惜之情。

在主持學校美術訓練班期間,郭雲天極力培養古阿明,並與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然而,當學校推選代表參加比賽的時候,學校里的其他老師卻趨炎附勢,推薦毫無靈氣的鄉長兒子參加比賽。

憤慨之下,郭雲天辭去教職,自己把阿明的作品寄給國際兒童畫展。數月之後,阿明的繪畫獲得了國際大獎,當郭老師興沖沖地回到鄉村告訴阿明一家喜訊時,卻發現……

該部作品流傳台灣社會半個多世紀,書中表現的兒童觀和教育觀,至今值得人們深思。根據原著改編的同名電影令人難忘,同名歌曲《魯冰花》更是成為世人傳唱的經典。

② 孩子的天空-新魯冰花的簡介

偏遠的茶鄉小鎮,從城市來了一位美術老師郭雲天,他帶來全新的美術觀點,發現具繪畫天份的古阿明,美術成績超爛,卻比誰都愛畫畫的古阿明,終於碰到看得懂他的畫的老師了,老師說他畫得好,其他人卻不認同。郭雲天無法說服沉溺傳統的師長鄉紳,待世界證明了古阿明的才華,無奈為時已晚。一個孩子的可能性,也就因為大人們在觀點上的分歧而被犧牲了……。
20年前一部電影「魯冰花」讓剛從師專畢業的美術老師吳鴻滄深受感動,立志赴偏遠地區教兒童繪畫。20年後電影「孩子的天空」(新魯冰花)開拍,吳鴻滄竟成新版故事主角的原型,將他從事兒童美術教育20年的心得全盤托出,不但讓導演陳坤厚找到新的施力點,也讓片中演老師的新演員陳至愷深受感動。42歲的吳鴻滄當年從新竹師專畢業時,因為看了電影「魯冰花」決定效法片中的美術老師郭雲天的精神到偏遠地區指導兒童繪畫,於是到南投信義鄉任教,但教了一年後,為了進修,請調到台北縣新莊民安國小,一教就是15年。吳鴻滄始終遺憾未能實踐昔日的夢想,於是和妻子來到台南後壁烏樹林的樹人國小任教。
從以往約6000人的大學校,到現在只有60人左右的小學校,人數與資源落差雖大,但在校長張溪南的大力支持下,吳鴻滄不但有了原先廢棄的光復初期舊校舍整修好的典雅美術教室,讓小朋友有揮灑創作繪畫空間,更讓全校65位學生里有一半左右都得過全縣美術獎。
原本因人數不足瀕臨廢校邊緣的鄉下迷你小學,因吳鴻滄的努力逃過廢校的命運,這個故事後來輾轉讓導演陳坤厚得知,因想重拍「新魯冰花」,在他們的身上找到新的施力點,去年9月親自到台南拜訪吳鴻滄。
新版以1970年代的台灣為背景,描述年輕美術老師郭雲天(陳至愷飾演)到偏遠茶鄉小學教書,與具繪畫天分的男孩古阿明(吳浚愷飾演)產生感人的師生情,但因吳鴻滄的親身經歷,讓影片的美術老師角色更立體,有更深刻的美學教育理念。為了讓陳至愷更了解美術教育和他的心路歷程,吳鴻滄特別送他十幾本書。導演陳坤厚說,有了樹人國小這所以美術出名的學校當後盾,兒童畫要幾幅、有幾幅,而且每幅都有特色。

③ 魯冰花讀後感600-750

魯冰花的隱喻
——電
影《魯冰花》讀後感
《魯冰花》 這首主題曲,在當今年代也是朗朗上口。每每聽到那段動人的旋律,心底都不禁涌動淡淡的憂傷。這部電影以1970年代的台灣為背景,講述了年輕的美術老師郭雲天來到偏遠茶鄉小學教書,與極具繪畫天分的小男孩古阿明產生了一段感人肺腑、催人眼淚的濃濃師生情。
觀看完整部電影之後,我發現,除了有幾個魯冰花的鏡頭和歌曲之外,並沒有太多關於魯冰花的情節。於是,我對魯冰花和《魯冰花》的關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魯冰花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經過查找資料,我知道了魯冰花是一種花色豐富、花型如尖塔的植物,也叫做羽扇豆。魯冰花和高山茶共生固氮,並且兼有除蟲的「植保」作用。所以台灣山地的茶農在種植茶葉,特別是台灣特有的高山雲霧茶的時候,會在茶山周邊,甚至是茶葉植株的附近附帶種上魯冰花這種植物。
知道這些之後,心中的一些迷惑就豁然開朗了。因為古阿明家是種植山茶的,所以他們家附近有很多的魯冰花。《魯冰花》借用魯冰花這種植物作為片名,除了指示出台南山地熱帶地理環境外,也應該還具有著文化寓意。與大陸拍攝的《相思豆》有異曲同工之妙。相思豆寄託了有情人不能相見之愛戀,而茶山的魯冰花也有如同相思豆一樣的文化生態寓意。魯冰花於春天開花,卻不知道何時結果?它芬芳滿株,等到花已繽紛凋謝之時,散落的花葉雖然混入塵泥,卻於悄無聲息中呵護和滋養著茶樹。阿明雖早夭,這無果的啟示刺痛了人們的心。基於「魯冰花」之開謝是給予茶園肥料的意義,在作品裡隱喻的是兒童成長的肥料和環境,它不是物質的肥料,而是兒童心靈和精神的「肥料」。第三,影片主題曲的詞作者將歌曲名稱亦取作「新」《魯冰花》,極具藝術性。該名稱的花語有「苦澀」之古意,故而片中「魯冰花」的隱喻之一,也系指兒童成長的冷冰冰的艱難與苦澀。這是何等的沉重和苦澀?其結局一定是一個悲慘的故事。
我認為,「魯冰花」的隱喻之一,是不幸早夭的美術天才兒童古阿明。
古阿明以兒童純真無邪的眼光打量他周邊的生活世界,他總是坐在河邊看著富有詩情畫意的故鄉山水。美麗的故鄉襯托出古阿明內心純凈美好的心靈世界。活潑、詼諧,充滿戲劇性的學校生活使古阿明快意無窮 。純朴的環境而多彩的社會景象和風土人情,裡面閃耀著純真的人性之愛。
他家境貧困,但他卻天生快樂。在逝去的那一 刻,他淚水清瑩。但我相信,他的內心是滿足的,他是幸福的。因為他曾經擁有過來自世界的愛,特別是來自一個懂他、知他、教他老師的愛。他曾經在短暫的生活中擁有過茶山手工找蟲的快樂汗水,他曾經獲得過老師教畫的無限啟迪和不斷鼓勵。
但家庭出身低微也給這個孩子帶來了不公平的待遇和壓力。這其實代表一種底層人民的悲情,這種敘事是在無言控告社會的不公。夜幕低垂,山色湖光一片迷濛,阿明獨坐山坡,淚珠滾滾,書包的畫筆一支支落入湖中。這個微小而精彩的細節展示了阿明凄惋、悲涼的心態和復雜的內心沖突。阿明的母親就是因為沒錢徹底治療肝病而過早離開了她的孩子們。但鄉長可以過花天酒地、燈紅酒綠的奢華生活。這部影片中講述的只是發生在台灣的一個偏遠茶鄉里的小故事,但它折射出的卻是整個社會貧富差距大、社會矛盾加劇的現狀。
古阿明的的悲劇是因為教育的不平等,而教育的不平等源於經濟的不平等。古阿明生在一個貧苦茶農家庭,卻擁有驚人的才華。與林志鴻相比,無論在政治上、還是經濟上,古阿明都處於弱勢,雖然他在教育的起點上享有了接收教育的權利,但在教育的過程和結果方面卻受到不公正地對待,繪畫的潛能也受到壓抑。這一對比,似乎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他的悲劇性。面對這種不公平,留給阿明的選擇只有兩個:要麼向現實妥協,最後天才歸於平庸;

暑期讀書筆記&影視劇點評精選 讀書筆記 影視劇點評 書評 舞台藝術點評 讀後感

要麼與現實抗爭,哪怕玉石俱焚。不肯甘心的古阿明在郭雲天的鼓勵下,勇敢地選擇了後者,於是我們知道了他是一個美術天才時,為時已晚。
我認為,「魯冰花」的隱喻之二,是保護孩子心靈成長的郭雲天老師。
茶花就是孩子,茶蟲就像是社會的不公和命運的不幸,而郭老師總是堅持自己的想法,為孩子們著想,為孩子們的教育和心靈成長保駕護航。郭雲天用自己的前衛畫風與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認識美、理解美、欣賞美,而不是機械的知識灌輸。訓導主任不明所以的粗暴干預,會使孩子們原本純潔的心靈中留下陰影。心裡想什麼,眼睛就會看到什麼。訓導主任代表的是刻板古怪的教育家長形象。
正是因為有了許多像郭雲天這樣,把孩子們從一遍遍臨摹石膏模型的角落帶出來的教師,,我們的教育才能免於過分的教條和死板。正是因為有了他們這樣平等對待每個孩子,關注孩子本身的才華,而不是家世背景的人,我們的教育才能變得不那麼勢利,才能真正培養出人才來。正如影片中班主任老師和郭雲天推著自行車散步時的對白:「其實我們做老師的除了教他們國語和算術外,還要常常提醒自己,身上背負著每個家庭的希望和未來......」
《魯冰花》以一種植物意象,隱喻著兩個人物,傳達給觀眾一種心靈的美好。風淡雲清,草長鶯飛,梯形的茶園,矮矮的石牆,青磚黑瓦的房屋。農田巷陌,小溪潺潺,偶爾幾聲雞鳴狗叫,每天一放學就背著書包順著山間小道快樂地跑回家的孩子們。這儼然一幅如詩如夢的記憶中的畫卷,一切都是那麼自然。潔凈翠綠的茶園,簡單的故事,卻擁有我們無法表達的震撼力和想像力。希望我們的心靈世界也是如此美好,有著魯冰花,有著孩童般的天真純朴,有著恩師般的無私奉獻。

④ 新魯冰花與兒童藝術教育

為您奉上,有關資料,請參考:

那一片的天空,好似無憂無慮的生活,一群孩子,一個來自城裡的老師,發生的一個有點凄冷卻感人至深的故事。這是勵志電影《魯冰花》的重拍版,是以70年代的台灣為背景,以兒童繪畫教育為主題的電影《孩子的天空》,描述年輕美術老師來到偏遠茶鄉小學教書,與具繪畫天分的男孩產生一段感人師生情。
電影的開場白,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郭老師的第一堂課,一塊畫板,一張白紙,畫了一口鍋和白雲、藍天,是什麼意思呢?郭老師神秘介紹著:「這里畫著老師的名字,請小朋友猜一猜?」。教室里,孩子們七嘴八舌地猜出了老師的名字:郭雲天。接著,郭老師請孩子們把自己的名字也畫出來,老師來猜,如果猜對了,就可以得到滿分。在幽默的「打賭」中,孩子們用心地畫起來。其中一個孩子的畫引起了老師的注意,畫分成了三個部分,左邊畫了一根骨頭,中間畫了一張張大的嘴巴,右邊是日和月,郭老師琢磨了一會,馬上猜出了名字:古阿明。阿明笑了,笑得無比燦爛!
郭老師的教學方法非常新穎、獨特,他融入了平等、開放、民主的教學思想,敢於與傳統教法抗衡,所以特別受到孩子們的歡迎,他讓孩子感受到畫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可以無拘無束,沒有固定格式,只要你有創意,你有想法,每個人都可以得到100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郭老師用心、用情的指導下,阿明,這個家境貧困的孩子開始嶄露頭角,他的畫充滿豐富的想像力,內容誇張、構圖大膽……郭老師給阿明爭取參加全國繪畫比賽的機會,卻被校方無情地拒絕了,阿明脆弱的心被傷痛了,郭老師也被誤解了,倔強的他好幾天沒有來上學……
看到這里,讓人覺得悲哀的就是選舉班代表參加比賽了吧。選舉的條件不是誰的作品好,有創意,而是誰的出生好,這是教育最可悲的地方吧。教育應該是公平公正,誰行就誰上,不應該摻雜社會上的腐敗之風,講家庭背景講關系講金錢地位,應該還教育一片純凈土壤,這樣才能養育出真正的人才。
茶園里,郭老師看著阿明的眼睛,向他道歉,並鼓勵他振作起來,繼續創作優秀的作品,並承諾把他的畫寄到全國繪畫比賽中參賽。就這樣,阿明的臉上又重新綻放出微笑。上帝給了阿明優秀的繪畫天賦,卻沒能留住阿明年少的生命。當阿明的畫在全國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的時候,他卻被病魔無情地奪走了生命,蒼天為之哭泣。證明他的才華時,一切都已為時晚矣,特別是那些當初對古阿明棄如敝履的人紛紛改口稱贊古阿明是樹人國小的繪畫天才,一切都顯得那麼虛偽做作,只能感嘆這個社會的冷漠和勢力。
十多年後,在城市的某個私人美術教室,再度發現了郭雲天的身影,他仍舊致力於兒童美術教育的推廣,更難得的是,美術教室的老闆正是當年古阿明的同班同學林志鴻,兩人的人生都因為與古阿明的結識而有所領悟。林志鴻找來郭雲天一起開設美術教室,並將古阿明的作品設計為教室的招牌,當作是一種精神的延伸,也提醒著自己,一定要製造一個讓每個小朋友都能快樂作畫,充分發揮自我的環境。
看完《孩子的天空》,我遐想連連,為阿明的死而惋惜,更為蒼天的不公而痛心。同時,我也感動於郭老師的平等教育,他重視孩子的全方面發展,發掘孩子創新意識,古阿明充滿幻想的創新的作品得到了郭老師的高度評價,卻沒有得到其他老師的認可。感動於郭老師的幽默,他會說「蒙娜麗紗」是自己的初戀情人,他會給同學們欣賞那些代表藝術的人體圖畫,而這正也是學校其他老師無法接受的;感動於郭老師的平易近人,他愛孩子,能體會學生的苦與樂,與孩子們更是朋友,他會高興地抱起學生,他會幫助阿明捉茶蟲……
藍藍的天,藍藍的水,還有茶樹的綠,一切的一切似乎都那麼干凈,襯託了善良的人們,更襯託了一位令人尊敬的好老師。阿明是不幸的,同時也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郭老師這樣的好老師,給了他生命中最燦爛的陽光,讓他在溫暖中步入天國。天國里沒有車來車往,天國里沒有疾病痛苦,願可愛、善良的阿明安息……

⑤ 魯冰花電影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急

看完電影 《魯冰花》 後, 留給大家的不單單是對古阿明的離去的悲傷, 更多 的是對於導致出現這種境況的主要原因。 鄉村貧困導致教育的落後 在電影 《魯冰花》 中古阿明和古茶妹的家裡都十分貧困, 特別電影中有一幕 古阿明家裡因為沒錢買農葯, 可憐的兩個孩子只好在山上幫爸爸捉茶蟲。 還有一 幕是因為家裡實在沒錢了, 古茶妹也只好聽從父親, 讓位於古阿明上學而自己在 家幫助父親干農活。這都反映著由於家庭困難導致小孩輟學的問題。 在電影中的訓導主任有一幕是當決定是古阿明還是林志鴻參加縣美術作品 比賽資格時, 他的最為重要的理由就是, 古阿明的畫看不懂, 所以不是好畫; 而 林志鴻的畫看的懂, 所以就是好畫。 由此可見教師的專業素養和人文素養的低下。 另外由於教師素質的不高, 在鄉長選舉中, 有些老師就因為一套西裝一件外 套就選擇為校長的選舉而效力,著就反映了教師道德水平的低下。 二· 在電影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郭雲天和古阿明了, 作為一個美術老師, 郭 雲天是一個追求完美的理想主義者, 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 一個熱愛藝術並懂得 尊重藝術創作規律的人, 作為老師, 他仍然帶有這種藝術家的氣質, 而這卻讓他 與世俗顯得格格不入, 在我看來, 這樣的追求完美不與世俗妥協的老師永遠只能 是少數,這樣的老師永遠值得我們尊敬。 電影開頭,郭雲天從大城市台北調任到這樣一個落後的鄉村擔任美術老師, 至於從大城市調任到這樣一個偏僻鄉村的原因, 這應該和電影後來郭雲天離開水 城小學是一樣的——無法容忍世俗對於藝術的曲解, 對於古阿明的作品得不到大 多人認同的無奈之舉。 我個人認為, 我們的一生, 尤其是小時候, 能夠遇到郭雲天這樣一個理解孩 子、理解藝術,並懂得尊重孩子天分和藝術創作規律的老師實在是一件幸事。 古阿明是幸運的,又是悲慘的。 他是幸運的, 因為他終於遇到了一位理解孩子、 理解藝術的老師, 他終於能 夠不用重復去年的悲劇, 在郭雲天的支持下, 他終於可以進入美術班。 在美術班 里, 他就像一條魚重新游回水裡一樣自在, 在這里, 古阿明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天 賦和屬於孩子的想像力, 在這里, 古阿明得到了認同和鼓勵, 可這一切的前提是 因為有郭雲天這樣一個理解藝術的老師在這里。 如果, 郭雲天不來水城小學, 那麼古阿明是不是依然會被人忽視?從這里看, 古阿明是悲慘的, 一旦郭雲天不在或者不能給他應有的庇護, 那麼還會有誰去關 注他呢? 郭雲天是一位好老師, 這在於他能夠真正尊重孩子, 理解並挖掘屬於他們身 上的天性和想像力, 而不像其他老師那樣只重視教學和灌輸, 而不懂開發孩子們 的天性和創造力。 所以, 在美術班裡, 古阿明和林志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當古 阿明很快完成一副天狗吐月亮的繪畫時, 林志鴻卻趴在桌子上發呆, 不知道如何 開始繪畫, 而這僅僅是因為郭雲天沒有提出題目, 林志鴻就不知道如何繪畫, 由 此可見, 電影在此是想藉此對比, 鞭打傳統灌輸教育對孩子們天性和想像力的扼 殺, 而幸運的是此時還有郭雲天這樣一位理解孩子的老師, 不幸的是郭雲天這樣 的老師在這里只有一位,而且還得不到周圍人的理解。 從教育學的角度看, 為了教育孩子, 作為老師, 我們必然要與學生的家長交 流溝通。 而在這一方面, 郭雲天無疑也是一位優秀的老師, 在郭雲天去古阿明家 家訪的時候, 古阿明正和姐姐、 爸爸給茶樹捉蟲, 當古阿明父親拿起一個碗給郭 雲天倒了一碗茶時, 郭雲天接過這碗茶, 沒有猶豫, 端起就大喝起來, 沒有一絲 嫌棄這茶這碗會不會臟的問題, 作為一個從台北來的年輕人, 郭雲天身上這種對 人尊重的品質無疑會拉近自己和家長的距離, 當他知道古阿明有一個理想, 要畫 出自己家鄉的美景讓全世界都知道, 卻沒錢買八色畫筆和足夠大的紙張時, 郭雲 天就自己為他購買了八色畫筆和紙張,可見,郭雲天作為一個老師是多麼尊重、 理解和愛護自己的學生。 作為一個優秀的卻得不到大環境認同的老師, 郭雲天時時都在和那些扼殺孩 子天性的所謂 「教育」 作斗爭, 他為古阿明不能代表四年級去參加比賽而和學校 老師們爭吵甚至打起架,當他看到學生演講時那做作的手勢和假大空的腔調時, 他憤然離場, 他反對教育里對於孩子天性的束縛的東西, 不能容忍教育里那些扼 殺孩子天性和想像力的成分, 作為這樣一個充滿理想主義的藝術家老師, 郭雲天 註定是要孤獨的, 是得不到大多人理解的, 這也正是他最後出走水城小學的一個 原因。 古阿明是悲慘的, 沒錢治病, 少年夭折, 他都還來不及再看一眼自己獲得世 界大獎的作品,就這樣凄慘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而郭雲天也是悲劇的, 作為一個充滿理想主義的老師, 卻處處得不到周圍的 認同,一如既往的孤獨不得志。 在此, 我不想談那些勢力者在古阿明獲獎後是如何地贊揚古阿明, 我只想說: 如果我們周圍有一位郭雲天, 請我們多給他一些理解和支持, 不要再讓他感到孤 獨! 如果我們周圍有一個古阿明, 請我們多給他一些幫助和鼓勵, 不要再讓他這 么年少就夭折! 總之,我們不想再看到郭雲天和古阿明這樣的悲劇發生。

⑥ 電影,小男孩的畫被老師拿去參加國際比賽了,並獲得了大獎,可惜男孩因病死了,他的姐姐拿著他的畫坐在河邊

這是部很經典的電影
台灣電影《魯冰花》

春天,魯冰花盛開的時候,郭雲天由 大城市調到水城鄉小學擔任美術教師 。水城鄉山水秀麗但貧富懸殊。雲天發現班上的學生古阿明是個繪畫小天 才。阿明家境貧窮,調皮搗蛋,學業 不好,但對色彩和周圍事物有極敏銳的感覺和想像力。雲天走訪了阿明的 家庭,知道他自幼喪母,父親是個朴 實的茶農,姐姐茶妹身肩母職,善體人意。雲天關懷他們,並與他們建立 了深厚的感情。雲天獨特的作風和氣 質也在學校兩位女老師心中盪起漣漪 。雲天受校長之託,主持美術選手訓練班,准備選出優秀者代表學校外出比賽。他極力培養阿明,阿明也是表現最傑出的選手。其他老師卻認為鄉長的兒子林志鴻才是最有資格的代表 ,他們抵制雲天的做法。經過投票, 阿明落選了。雲天被迫悄然離開水城鄉,帶走了阿明畫的茶蟲。阿明因老師離去而傷心,後因營養不良,感染 上肝病而夭折。葬後不久,傳來阿明畫的茶蟲獲世界兒童畫的金牌首獎。記者爭相來水城鄉采訪,大家都說阿明是天才早逝。茶妹心想,在阿明生前,只有郭雲天老師說他是天才,現在都說他是天才也沒用了,因為阿明永遠不能作畫了。

⑦ 請分析《魯冰花》中的兒童觀和兒童教育觀

天才往往不被常人所發覺。社會使天才過早地毀滅和扼殺

⑧ 從電影《魯冰花》中看兒童觀和兒童教育觀

我幾天前才看完《魯冰花》這部電影,作為80後我才第一次看,不光是被茶妹和阿明姐弟倆懂事、辛勤努力而感動,還有那時的黑暗,對天才的忽視,直到天才隕落我留下了眼淚。對孩子特長的觀察和教育要從生活中發現,要給孩子更多的發揮特長的空間。《魯冰花》很感人,給了我們一個思考,要重視孩子的天空,重視孩子的未來!

⑨ 魯冰花體現了哪種教育模式

你了解了電影所反映的背景就能知道。電影「魯冰花」是一篇哀傷的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凄美的鄉村故事。小主人公阿明是一個小學三年級的懵懂學童,自幼喪母,和只比大自己2歲的姐姐以及老實巴交的茶農父親相依為命。阿明雖然調皮,但是卻非常有繪畫天分。然而他的出眾才能只有從城裡來的美術老師郭老師賞識,其他的學校老師都趨炎附勢,為了討好鄉長,不給優秀的阿明參加全國兒童畫展的機會,反而推薦毫無靈氣的鄉長兒子參加畫展。郭老師憤概之下,一怒辭職,自己把阿明的作品寄給國際兒童畫展。數月之後,阿明的繪畫獲得了國際大獎,當郭老師興沖沖地回到鄉村告訴阿明一家這喜訊的時候,看到的卻只是山坡上一座凄冷的小小墳塋:由於一次重病,再加上鄉長的見死不救,靈氣活潑富有繪畫天才的阿明已於一個月前夭折了。

⑩ 兒童題材電影《魯冰花》,每次看都流淚,農村孩子都愛看嗎

導讀:90後的不知道能不能看懂,80後的孩子看了一定會說很不錯,電影“魯冰花”是一篇哀傷的故事改編來的,講述了一個凄美的鄉村故事。小主人公阿明是一個小學三年級的懵懂學童,自幼喪母,和只比大自己2歲的姐姐以及老實巴交的茶農父親相依為命。由於一次重病,再加上鄉長的見死不救,靈氣活潑富有繪畫天才的阿明已於一個月前夭折了。

5.其實台灣的農村和大陸的沒有任何區別,這次翻查資料的時候,我才意識到這部電影的出處並不是大陸;並且同時意識到,在電影中我反復看到的河水,雨下過的泥濘地,還有瘋狂長個兒的野草,其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所有的農村,以及農家人的淳樸,執拗和與生俱來的悲情。古阿明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高山族的農村孩子,擁有大部分孩子的頑劣,不上進和突兀的天才;而郭雲天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城裡來的美術老師,和所有半吊子藝術家一樣沒有權,但理想主義。阿明爸爸的頑固內斂,阿明姐姐的隱忍堅強,很自然又很頑強地紮根在他們的個性中。善解人意的老師看上了這個窮苦孩子耀眼的才華,卻得不到任何人,包括孩子家長的支持,他只能遠走他鄉。最後,當郭老師拿著阿明的畫在國際比賽中得獎後回到村裡,阿明已經去世,電影的最後是村裡的青山綠水,和依舊瘋長著的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