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育紀錄片《鏡子》,為什麼父母對孩子的愛變
今天開始正式放暑假,暑假作業里頭有一項「陪同家長一起觀看央視推出的關於家庭的紀律片《鏡子》」
鏡子
鏡子,玻璃鏡子,易碎。「孩子折射家庭形態」,與這個類似想法在我看到這項作業時就忽然劃過腦子。當然也沒過多地去想,畢竟我也是個孩子。
短短三集的紀錄片主要記錄了三個不同形態,而又有共同問題的家庭與它裡面的關系。問題表面的關鍵是孩子。倒敘的手法將孩子們進入特訓營之前的家庭關系梳理了一遍,可以發現問題之嚴重,看得出孩子與父母之間那層無形而又厚的隔膜。彷彿是兩個世界,逾越不過的鴻溝。盡透出悲哀與無奈。
真是,孩子們在父母的關系,父母的教育方式,等等之類一大堆由父母構建出來的家庭環境中成長,有自己的想法的時候,一旦多次遭到父母的拒絕,遭到父母的反對,不耐煩了就會用行動予以反抗。這種「反抗」是大多數的,小部分比如我,是對父母報以理解態度。當然,理解歸理解,我也有自己的想法,當我認為父母的做法不妥時,我也會反對。我想應該以家庭為初衷,結合現實來想問題。但是也終究避免不了對之無奈的情況。家庭需要的是包容,理解,接納,家庭是以情感為基礎的。
片中有個今年估計16、7歲的澤清。他小小年紀卻有著太過於成熟的思想。我應該和他同年吧,我同情他這種成熟,他的成熟是父母之間關系的影響。他說大人們都不懂他的想法,而我有時候又笑他成熟中的幼稚。殊不知,他的內心是多麼的渴望父母對他的愛!我豈不是在笑我自己!?/p>
啃ξ易約旱撓亍N矣滌興賬家瓜氳模椿共幌糜字墒欽媲櫚牧髀丁K改腹叵翟躚諂脅⑽賜竿輳燦∠閱浼!!?/p>
孩子苦惱於父母的不理解,父母也是如此。父母常常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身上。比如在我小學時候,我爸讓我好好學習,將來當工程師,圓了他的夢。但是後來,我發現我的大部分興趣根本不在數理化之類上。就在我上學期分科時,我父母一致是同意我讀理科的,但是我認為我不適合理科,我無法對物理化學產生興趣,雖然理科讀出來好找工作,但是作為讀理科有阻力的我,真的會高中學好嗎?再者說,命運是自己在掌握。
人活在世,我覺得再怎麼樣,也要獨立地掌握一次自己的人生,不然百年臨時,是得有多麼後悔啊!我慶幸我父母支持我的選擇,從小時候對我的包辦一切到現在的尊重我的獨立。雖然我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但我是慶幸的。可能有些時候父母的思想並不和潮流,我媽就這樣,但也很開明。
那麼作為孩子的我們是應該多多理解包容他們,我教我爸使用智能手機和微信,他感慨說用微信真方便
時代的鴻溝或許無法直接越過去,但可以搭一座橋,是我們與父母離更近。也正是因為時代,在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是該考慮多去獲取知識、精神上的財富了。
其實我今天是獨自一人看完這部紀錄片的。我應該與我父母間也有那麼一層薄薄的膜。我想獨立,不想索取。父母就偏偏要為我們付出嗎?不是的。之所以為了我們而努力打拚,是因為父母自從知道了他們有了「爸爸」,「媽媽」,『父親』、「母親』,這短短兩個字的稱謂,便感覺到了自己所承擔的責任,並付諸於實際。這是怎樣一種偉大的思想啊!這就是情親,是愛!
然後,我想搬出片里的這段話:
「老實說我們接受的教育,知識並不欠缺,而我們欠缺的是對一份愛的認知的教育。基本上對愛的認知的教育,還是一個很大的空白領域。
『愛就是控制』、『我是為你好』,那麼多人我不控制,為什麼要偏偏控制你,『是因為我愛你』。這就是一個對愛的認知的扭曲。第二,『你是我的孩子』這也是一個扭曲的認識。我們會把人物化,類似於你是我的一個物品一樣。『你是我的某某某』,在某種程度上,把那些角色變成『你是我的杯子』,是我的私人物品。
我們把愛物化了。家長愛不愛孩子?是愛的。愛始終都在那裡、愛的能力也是。沒有不愛的。
因著對愛的認知的扭曲,愛出不來,被憋進去了。出來的全是改造孩子教育孩子,改變對方的想法。慢慢的愛往往變成滿滿的傷害。」。
㈡ 如何評價紀錄片《鏡子》
有些事情需要耐心等待,我們要慢慢地等待孩子的成長,靜靜地陪著他長大,別怕枝枝蔓蔓,枝枝蔓蔓長大了就美了,要像靜待花開一樣有耐心。
有些事情不能等,改變自己要趁早,反思反省,面對問題和矛盾,我們不能試圖先去改變別人,而是要從自己做起,自己的改變讓別人看到了,才有可能帶動別人的改變。
㈢ 家庭教育紀錄片鏡子在哪期節目播放
4月19日晚,央視紀錄片《鏡子》首播,給了中國家庭教育當頭一棒,這部紀錄片讓問題少年說出心聲:父母更需要改造。看完這部片子,有些家長沒有資格當家長。這些家長的愛,最終都變成了傷害。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世上唯一不變的事情就是改變。思則變,變則通,通則達。父母改變,孩子可能因之改變,而後者影響深遠。不僅僅是對一個人的影響,對一個家庭的影響,它也關系著民族的明天。
㈣ 有哪些關於兒童教育觀念的電影推薦
1.《三傻大鬧寶萊塢》
宮崎駿的動畫也適合孩子們看,當然成年人看也是很好的,唯美的故事背後總有深刻的道理。宮崎駿對於電影的製作頗有一番獨到的看法:「我們生活在一個娛樂泛濫的社會。過剩的娛樂,使孩子們的知覺淡化了,天賦的創造力減退了。我們的電影創作,就是要刺激那麻木了的知覺,喚醒那沉睡了的創造力。我相信一出用心製作的電影將是孩子學習的好對象。」宮崎駿並沒有乾枯地說教,在一個個感人至深、發人深省的故事裡,孩子們漸漸成長,了解其中深奧的人生哲理,這是宮崎駿作品最高明的地方,《千與千尋》就是最好的例證。
《千與千尋》講述了一個毫不起眼的十歲日本女孩的一段離奇經歷。故事情節天馬行空,但是宮崎駿想要通過電影表達的涵義卻是復雜深刻,他說:「我刻意將千尋塑造成一個平凡的人物,我要讓每個十歲女孩,都從千尋那兒看到自己。她不是一個漂亮的可人兒,也沒有特別吸引之處,而她那怯懦的性格,沒精打採的神態,更是惹人生厭。但是她在面對困難時,能夠逐漸釋放自己的潛能,克服困境。這故事也令人聯想到現實社會中,一個初出茅廬的女孩進入一間大機構做事的情形。面對陌生的環境,冷漠的人事,這女孩要付出相當的努力,發掘內在的潛能,克服種種挑戰,方可建立一片立足之地。」這樣勵志上進的主題,對於還在成長中的孩子們來說,實在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4.《放牛班的春天》
「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凈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
只看標題,讓人「浮想聯翩」,以為是講一群小孩放牛的電影。「放牛班」其實指的是一幫「問題」少年,他們所待的學校也被稱為「池塘之底」。
這里的學生大都是頑皮少年,到處充斥著烏煙瘴氣的不屬於學校的戾氣。謾罵和體罰是老師和學生交流的一種常見手段。
但教師克萊門特的到來,給「池塘之底」的孩子們帶來了希望。他創作音樂作品,組織合唱團,用音樂的方法打開了學生們封閉的心靈。解放學生們的思想,重塑孩子們的靈魂。所以放牛班的春天,看完電影,你會覺得名字取得確實有味道。
影片中馬修老師總是很和藹地與同學們對視,用眼神,用音樂教導這群「問題少年」。鼓勵、尊重、認同、理解、發掘、引導、他的教育方式是教師裡面的楷模。電影告訴了我們,只要有愛包圍,放牛班也有春天!
㈤ 中國十部教育孩子的電影
中國十部教育孩子的電影:
1、一個都不能少
導演:張藝謀
《奔跑的少年》是我國一部由伊利多斯·帕如克、努爾曼姑·吐爾地玉素甫和阿依古麗·阿不都拉等人主演的教育電影。
故事發生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一個新疆村莊里,主人公帕爾哈提是一所小學的教師,幼年時候的足球夢想被父親扼殺。沙丘上,一顆足球被風吹到帕爾哈提的腳下,喚起了他對足球的回憶和熱情。他將足球帶回家縫好,由此一顆「天賜」的足球便改變了帕爾哈提和他班上十幾個孩子的命運並組建了一個傳奇的球隊。
㈥ 家庭教育紀錄片《鏡子》講的什麼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由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出品的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紀錄片《鏡子》,通過客觀冷靜的真實紀錄,呈現3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讓人重新審視當今中國家庭面臨的親子關系等情感問題,給觀眾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間。
北京國際電影節紀錄單元評委張同道說,「現在我們的很多紀錄片提供的是巧克力,而《鏡子》是一味葯,給人們提供鏡鑒、給生命提供力量,讓社會更加和諧,這是紀錄片本身的責任。」
㈦ 小學生教育片有哪些經典的電影
1小學生感人教育電影推薦
1.《獅子王》
迪士尼黃金十年的巔峰之作,教會孩子勇敢向上!
小獅子辛巴在朋友的陪伴下,經歷了光榮時刻,也遇到了艱難的挑戰,最後終於成為了森林之王。
故事的情節簡潔,角色設定清晰,孩子能夠很容易地理解,在後來的人生體驗中慢慢領會這部電影所傳達的關於生命與責任的主題。
2.《玩具總動員》
電影講述了兩個玩具主角胡迪和巴斯光年的故事,小主人把太空戰警巴斯光年帶回家之後,牛仔玩偶胡迪原來的「老大」地位受到了威脅,胡迪開始處處針對巴斯光年,一起掉出了房間之後它們意外地開始了歷險,在歷險中化敵為友。
電影圍繞著親情、友情、夢想的經典主題,一定能觸動到孩子的內心!
3.《海底總動員》
故事主要敘述一隻過度保護兒子的小丑魚馬林和它在路上碰到的藍唐王魚多莉兩人一同在汪洋大海中尋找瑪林失去的兒子尼莫的奇幻經歷。膽小的魚爸爸在尋找兒子的過程中逐漸地用勇氣與愛戰勝了恐懼。
同伴多莉是一條有健忘症的藍唐王魚,為電影製造了一系列的笑料!
4.《木偶奇遇記》
影片講述了木匠蓋比特偶然地夢見了仙女,這位仙女讓他最心愛的木偶——匹諾曹擁有了生命。但是,匹諾曹想要變成真正的男孩,還需要通過勇氣、忠心以及誠實的考驗。
動畫細節極其考究,角色動作也很細膩,畫面生動優美,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5.《怪獸公司》
在怪獸的世界,有一家最大的電力公司,依靠嚇唬甜睡的寶寶,取得孩子的驚叫聲做成發電的能量。影片主要圍繞怪物公司旗下僱傭的兩個怪物展開,一個是頭號嚇人專家薩利文,另一位則是它的助手兼最好的朋友麥克。
但是,孩子的笑聲的能量更加強大!奇怪又可愛的怪獸們能夠讓孩子們笑得愉快!
2適合小學生看的感人勵志電影
推薦第一部:《阿甘正傳》
適合青少年:缺乏自信、對自身潛能認識不足的青少年。缺乏對英語學科興趣的青少年。
基本劇情:劇中,阿甘是一位先天智障的孩子,其學校里為了躲避別的孩子的欺侮,聽從一個朋友珍妮的話而開始"跑"。結果發現自己有跑的優勢,於是把這點唯一的優點堅持下來,於是自己通過堅持成為了橄欖球巨星、越戰英雄等,受到了肯尼迪總統的接見!
推薦第二部:《小孩不笨2》
適合青少年:親子溝通障礙,對父母缺乏理解的群體,最好能夠父母親和孩子一起看。
基本劇情:孩子踏入青春叛逆期,父母們通常會投訴孩子很壞不聽話,很難與孩子溝通,其實孩子真的壞嗎?真的完全無法和孩子溝通嗎?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叛逆期,如果這個時候,家長和老師們沒給予適當的教導,反而一味地譴責他們,認定他們是朽木不可雕,或許,社會真的會多一個敗類。別因為大人的無知,而害了孩子。其實,只要大人們和孩子有健康的溝通方式,多賞識他們,包容他們,給予他們肯定,降下身份做他們的朋友,將不難發現,其實孩子並不那麼壞。
推薦第三部:《一球成名》
適合青少年:缺乏自信、好運動的青少年。
基本劇情:該片主要講述的是出生在洛杉磯的墨西哥男孩迭戈夢想成為一名偉大的足球運動員。在自己的努力和球探的發掘下,終於為自己贏得了一份簽約英超著名俱樂部紐卡斯爾聯隊的合同,從此要面對完全不同的歐洲聯賽舞台……
推薦第四部:《少年特工》
適合青少年:對軍事感興趣的青少年。
基本劇情:一群12到18歲的青少年在濟南少年軍校學習,後參加了大規模演習,他們克服困難、積極探索,最終出色的完成了其偵察任務。每集結束後的片尾曲也比較感人。是一部在青少年心中可以與《士兵突擊》相媲美的片子。
推薦第五部:《集結號》
適合青少年:待於責任感培養、團隊意識培養的青少年。
基本劇情:不用多說了吧。基本打開電視就能看到。
3小學生必看的經典電影
1、《木偶奇遇記》(美國)
評價:通過皮諾曹的種種曲折、離奇的經歷,表現小木偶熱愛正義、痛恨邪惡、天真純潔的品質,教育兒童要抵禦種種誘惑,做一個誠實、聽話、愛學習、愛勞動,並能幫助父母的好孩子。
2、《雪人》(英國)
評價:作者故意採用彩色鉛筆,造成畫面朦朦朧朧的效果,令人有一種如真似幻的感覺,不知小男孩是在夢里,還是雪認真地從靜謐的冰雪世界中走出來了?傳奇的故事為孩子延伸了豐富的想像空間。
3、《丁丁歷險記》(美國)
評價:以冒險為主,輔以科學幻想的內容,內容幽默,同時倡導反戰、和平和人道主義思想,在西方國家非常著名。
4、《小美人魚》(美國)
評價:本片是迪斯尼動畫再造巔峰之作,開創了迪斯尼動畫的第二黃金時代。
5、《沒頭腦和不高興》(中國)
評價:「沒頭腦」記什麼都打個折扣,糊里糊塗的造了三百層的少年宮,卻把電梯給忘了;「不高興」任著自己的性子來,上台演《武松打虎》里的老虎,他不高興了,武松怎麼也「打不死」老虎。這兩個形象生動的角色和裡面生動的笑話讓幾代讀者笑破了肚皮。
㈧ 央視家庭教育題材《鏡子》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
《鏡子》是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實電影。影片講述了一個關於心靈回家的故事。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
首都文明辦未成年人工作處處長常建軍在《鏡子》走進首都師范大學活動中評價認為,《鏡子》這部片子反映出真實的社會現實問題,是關乎孩子成長、家庭和諧、社會穩定的大問題。這個片子播出,必將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讓全社會更加重視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應做好發行宣傳活動,在學校、婦聯、家長中廣泛播出,擴大影響。
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CCTV-12)將於2017年4月19日至21日每晚20:07播出紀錄片《鏡子》的三集電視版。同時,紀錄片《鏡子》將於2017年4月19日中午12點通過央視網進行網路首映,在19日至21日期間分段播完。
㈨ 兒童必看的教育電影有哪些
1、《看上去很美》(中國)
簡介:方槍槍是個一直由奶奶帶著的3歲男孩兒,一下子被當軍人的爸爸丟進了幼兒園這個集體的環境里。生存的本能使他仔細地觀察這一新環境並盡可能迅速地融入這個新的社會里。
慈眉善目的唐老師讓他感到親近,而不苟言笑的李老師則讓他感到恐懼。小朋友們一個人一個性格,方槍槍試圖接近他們、了解他們,本能地尋找著自己的盟友。他很快就和陳南燕陳北燕兩姐妹成了朋友。
推薦理由:影片看起來就是一般的喜劇片,可笑聲中一定少不了溫情,兒子的單純與親情搭起了小志爸爸與父親溝通的橋梁,從而化解了兩代人之間的隔閡。這是大多數家庭都存在的問題,也許看了影片對大家能有所啟發。
㈩ 蘇聯老電影「鏡子」到底在講什麼就是一開始催眠治結巴的,越看越難受
伊萬的童年you的呢,幫你找到了,你想要的電影,看看我ོ簡ོ戒ོ。~!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