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搞笑電影 » 孩子的天空電影觀後感800字
擴展閱讀
劉德華電影中環英雄國語 2025-08-12 04:32:46
轟炸機完整版電影 2025-08-12 04:32:04

孩子的天空電影觀後感800字

發布時間: 2022-05-29 04:48:55

㈠ 求一篇電影觀後感 800字左右

《魂斷藍橋》在美國電影史上不算出眾,卻是美國電影在中國成功的典型範例。成功指的不僅僅是票房,更多的是文化上的深遠影響。但凡喜歡看電影的中國人,一提到美國經典電影,很難忽略掉《魂斷藍橋》,而它也是我愛上好萊塢電影的原因。電影以二戰作為序曲,由羅伊的回憶帶我們回到一戰的倫敦。同樣的滑鐵盧橋,伊人已逝,戰爭卻還在繼續,不禁令人唏噓。

那是在空襲時,羅伊偶然幫助了美麗的芭蕾舞演員馬拉,兩人相談甚歡。影片前半部分洋溢著愛情片慣有的浪漫主義傳奇色彩。羅伊看馬拉演出、之後甜蜜約會、次日即在雨中求婚……不知有多少女孩對這一幕印象深刻,即使許多年後,傑克和羅絲在泰坦尼克號上飛翔,也沒有像羅伊的求婚那樣打動我。費雯麗像小貓一樣害羞迷人,好像一點撥就會融化,當她既驚喜又緊張地穿上衣服奔向雨中的羅伊時,又像一隻不知所措的小鹿在亂撞;羅伊像小熊一樣可愛陽光,好像擁著愛人就是擁著全世界,白馬王子既純真又成熟的心靈,既溫柔又霸道的求婚,讓觀眾和馬拉都一起興奮不已。當他們接吻時,那幸福的神情,讓還在童年的我,就似乎明白了,情人的吻應該是很溫暖、很美妙的吧。

可是,當部隊提前開拔,兩人還來不及結婚,甚至來不及告別後,整個故事就倒向了悲劇的一面。先是失業,後是馬拉以為羅伊陣亡,接著是淪為應召女郎。看著一個清純女孩成了妓女,觀眾的心都揪緊了。但最大的悲劇卻在於,陷入骯臟的泥潭後,那個昔日的純潔愛侶,那段純真年代的最佳見證--羅伊回來了!

馬拉和羅伊太相愛了,這是好事,但好事在某些情形下,也會造成悲劇。深愛一個人,會看不見對方的缺點,認為對方是完美的,而自己又恰恰是不足的,需要完善的。所以,許多人在愛人面前會緊張,這很正常。互相深愛,則意味著雙方皆是如此情緒,緊張到箭在弦上,不該說的話會說,不該做的事會做,簡直處處自擺烏龍,所以相愛至深的兩人如果不想最後鬧到互相傷害的地步,就一定需要調節好自己的情緒。見多識廣、經歷生死的羅伊做得很不錯,但溫柔敏感的馬拉在這方面就有明顯欠缺了。

我們設身處地為馬拉想想:如果你深愛一個人,一定希望自己在對方心目中是完美的,但你自己清楚,其實你不完美,而且好像更糟;如果他也深愛你,你看出他也把你看作完美典範,但你自己明了,如果他有一天發現了你的過去,他會失望,甚至可能會輕視你。你能忍受嗎?一個你深愛、曾經也深愛你的人,看到了你最壞的一面。然後,他贊賞的、愛慕的、渴求的目光演變為鄙薄的、後悔的、漠視的……任何人想到這兒,都會寒氣陣陣襲來。

在愛情中,有一種情緒叫「先發制人」--「我知道這人一定看不上我,所以我要先裝出一副也看不上他(她)的樣子。」在馬拉的這種情形中,我想有些自尊心強、好面子的人會採用差不多的方式--「我知道這人遲早看不上我,所以我要更早裝出一副看不上他(她)的樣子。」這是一種以傷害對方為結果,達到保護自己最終不受傷的方式,但馬拉不是這種人,如果她會的話,她就不是她了。

假如馬拉不那麼愛羅伊,只是單純地想自己的生活會由此發生好的轉變,而不去想自己在羅伊心中會是怎樣的形象,她根本不會離開。而離開羅伊的馬拉又能到哪去呢?之前淪為妓女,一是由於生活所迫,二是以為愛人已死,心如死灰,貞潔也毫無意義。而現在,羅伊回來了,自己那顆純潔的心靈也跟著回來了,可不純潔的經歷卻刻在她身上,她自己認為怎樣也抹不去。沒有退路了,只有一死。戰爭造成了悲劇,性格也決定了命運,馬拉是柔弱的,惹人憐愛的,令人同情的,所以她的不幸賺來了無數觀眾的眼淚。

看到這兒,我們是不是會幡然大悟,為什麼《魂斷藍橋》在東方受到的追捧遠比它的故鄉美國來得熱烈。因為故事中的貞潔觀念、門第觀念、一見鍾情、一生痴戀,簡直同中國傳統的才子佳人故事毫無二致。《魂斷藍橋》在中國的成功,不是因為它輸出了美國人的價值觀,恰恰相反,是因為它迎合了東方人的價值觀

㈡ 孩子的天空 觀後感

[孩子的天空觀後感]青蔥一片茶園,孩子的天空觀後感。靜靜躺在滿是濃霧的山谷中,哪裡群山環繞,加上濃霧點綴,令它更添幾分幽深。一位年輕的美術老師無意闖入了古啊明的茶園,在哪洋溢著神秘的天色下,他們悄然相遇,共同完成了一幅充滿幻想和童趣的水彩畫。雖然僅僅是開篇的介紹與引子,但我很喜歡那種意境,更使我忘不了那個叫樹人國的那片深綠茶園。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過這種嚮往。曾幻想過自己躺在一片翠綠的小山包上,嘴裡叼著一根不只哪來的稻草,讓威風打在干凈的臉上,頭發上。心也隨著它飄走,只想靜靜地躺著,感受著大地的擁抱,嗅著整個茶園的氣息、追求屬於自己的那份寧靜,那片天空。 盡管那個叫樹人國的村子擁有大自然的恩賜,光景很美,村子的人很純朴,孩子大多活潑天真,阿明更是一個充滿陽光的男孩,他敢愛敢恨,敢喜敢悲,所以苦事,一笑置之。回想起我們以前不大都這樣天真快活的么?但有人說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紛爭。」郭老師無法說服沉溺傳統的師長鄉紳,待世界證明了阿明的才華,無奈為時已晚,一個孩子的可能性,也就因為大人們在觀點上的分歧而被犧牲了,觀後感《孩子的天空觀後感》。在當今社會中,大人們只看孩子的分數,沒分數亦沒商量,分數就真的那麼重要嗎?他能代表一個人的一切嗎?家長們更應該注重孩子的天分,揚長避短,讓孩子們都成為世上獨一無二的千里馬。 你可曾感受到郭老師金子般的心?你可曾感受到那份動人的師生情?你可曾體驗過那傳統呆板、無一生氣的教學方式? 郭老師以他獨特的教學風格奪得了孩子們的喜愛,因為他會說:「蒙娜麗莎」是他的初戀情人、他會給孩子們欣賞藝術上的人體圖,他會用他的親和力與孩子們交朋友。 有時一些幽默性的話語,能讓課堂鮮活起來,它無傷大雅,且激起了我們塵封已久的心情。雖然影片結束令人傷感,但其中泛有許多真得讓我們、家長、老師們的深思。 〔孩子的天空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㈢ 電影觀後感800字

昨日是電影《唐山大地震》全球首映,我與家人朋友有幸觀看了此片,感覺震撼頗大。我是唐山人,經歷過那場地震災難(當時我八周歲,剛上小學二年級)。下面就以唐山一個普通百姓的角度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最讓人感動的是大災大難面前的親情!徐帆飾演的母親和張國強實驗的父親(以下省略簡稱母親、父親)在災難發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無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種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員演繹得絲絲入扣,絲毫看不出他們是在表演!在父親搶救孩子無果遇難後,面對「救姐姐還是救弟弟」,母親最後做出的痛苦抉擇過程,被徐帆演繹得真實、感人!那是多麼痛苦的選擇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為母親,任何一個人都很難抉擇,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擇啊!震後奶奶、姑姑來唐山要帶方達回濟南,面臨骨肉分離,母親的無奈何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對母親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愛之情!

二是真實反映了人民軍隊的抗震救災中的巨大貢獻和犧牲。無論是唐山還是汶川,解放軍永遠沖在救災最前線,從分體現出人民軍隊戰爭時期是人民和平的保護神,災難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護神!

三是養父母給予方凳真實真摯的愛。陳道明、陳瑾飾演的養父、養母給了小方登第二次,應該說是第三次生命,對待方凳視如己出,培養她長大成人考入大學,特別是陳道明將養父對養女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愛同樣很感人!

四是電影中對愛情的表現處理恰到好處,非常到位。父親捨生忘死推開母親闖入搖搖欲墜的樓房,在充分體現父愛的同時也表現出父親對母親的愛;母親三十多年孤守所表達的對父親的摯愛!

除了以上感受以外,也對這部電影的拍攝談點個人觀點。這部電影屬於大製作、大手筆,拍的非常震撼,陳道明、徐帆等演員表演非常真實,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來上這么一部電影,希望能讓同胞們有些心靈上的震撼,也希望對年輕人的觀念有所改變。美中不足的是該部電影有植入廣告的嫌疑,可能是劍南春酒廠和工商銀行贊助的緣故吧!另外在歷史背景細節上把握不太准確,比如字幕提示1986年,陳道明實驗的養父佩戴上校軍銜就不符合實際,我軍是在1988年菜實行軍銜制的。當然這只是這部電影的美玉之瑕,總的來說電影很震撼、真實。

㈣ 求800字觀後感作文!!急啊!

國慶閱兵觀後感 自己刪改一下
又是一個秋高氣爽的秋天,放眼望去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繁華似錦,高樓矗立,煤海流金,長城起舞,人、車輛川流不息。

秋天,總給人們帶來喜慶,帶來豐收,帶來遐想,帶來憧憬,更帶來希望,而今年的秋天,非同一般,更不同尋常!是啊,當2009年的新年終身響起時,也意味著這個不同尋常的2009年的來臨——我們偉大祖國的六十大壽即將到來!60年,這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只是彈指一舜間,然而,在這短暫而又漫長的60年中,我們偉大的祖國卻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剛建國時,人們是什麼都吃的,管他粗糧細糧,管他好吃不好吃,管他有沒有營養,只要能吃的,能咽得下的幾乎都吃!聽姥姥、姥爺說,六七十年代物資極度匱乏,一塊紅糖或豆腐乳,甚至是加了點食鹽的辣椒面都曾經是孩子們分享的零食。而在當時孩子們津津有味的吃相,一點不遜於現在孩子們吃到最新上市的零食時的津津有味,孩子們被辣椒麻木過後的暢快也絕對不亞於現在吃火鍋後的暢快。當時,人們一般都是吃紅薯片、麵糊、麥子皮饃饃、窩窩頭,喝高粱米,棒子麵。這些對於我們來說也許是難以入口,味道難吃,但是告訴你,那時的人們覺得這已經是美味佳餚了。如果,當時能吃上用油炒飯,加點蛋那就非常好了,連紅燒肉都是奢侈極品!現在吃的多了,生活質量提高了,一去超市就買一大堆好吃的,讓我們十分開心!當年的奢侈品白米飯是說吃就吃,是現在極為普通的家常便飯!各種飲料隨意挑選,好不自在!

想當年,許多家庭的住房都只有一兩間,而且還是七八個人擠在一起,以前這房子可不是我們現在的水泥房,只是簡單的用草、竹子、木頭搭起來的,下面也沒有我們現在的瓷磚、大理石,只是普通的泥地,上面可能還長著草呢!這房子很少有窗,夏天又悶又熱!這還算好的,一到多雨季節那才叫慘:俗話說得好,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下面的泥地也會又潮又濕,倒霉的家裡還長滿青苔!走著走著一不小心就會滑一跤!然而,現在條件好了,我們住上了三室一廳的樓房,有獨立衛生間,還帶著大陽台。它不但格局設計好,光照效極佳,而且還有特殊功能——冬暖夏涼,抗地震!媽媽說我真幸福,能有自己的「獨立小王國」,她小時候做夢都想要!

建國六十周年,中國一步步走向繁榮昌盛,使我們的華夏兒女們安居樂業。 建國六十周年,我們的祖國日新月異!建國六十周年,華夏兒女創造了無數奇跡,讓世界人民對我們中國人民刮目相看!我相信,我們中國只是一頭剛剛蘇醒的雄獅,他前程似錦,一定能創造一個又一個輝煌的60年!

㈤ 作文,再見了假期生活.500字

兒子的暑假馬上就要過去了。回想起來,感覺兒子的這個假期的收獲還真不少。我讓兒子自己寫個總結,同時,我也在反思,兒子的這個假期,都做了些什麼?
一是寫作業。兒子假期作業除語文、數學兩本作業題冊外,還有幾篇日記、一幅畫和一個手抄報等。總體感覺,兒子完成的很順利,也很輕松。在質量上主要他媽媽檢查,我基本沒太過問。畢竟是暑假了。
這些作業中,有特色的是幾篇日記,兒子把自己和鄰居同學一起玩卡片的經歷改編成了一個系列故事,叫《三國爭霸戰》,他把自己比喻成曹操,給自己起了個名字叫韓孟德,把他的同學比喻成周瑜,叫他牟公瑾,他們圍繞著荊州、柴桑、襄陽等幾個城池進行爭奪戰,期間還使用了很多計謀。這是因為兒子最近讀《三國演義》和《三十六計》入了謎,過去喜歡在白紙上畫一些戰爭場面,現實是用文字把自己的想像寫下來,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創意,就鼓勵他繼續寫,我也每天都耐心的欣賞。
二是看電影。因為兒子喜歡軍事,我就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和兒子一起看戰爭的電影,比如: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電影《中途島》、《巴頓將軍》和紀錄片《中國遠征軍》等。兒子看的很興奮,看完以後,自己還找來《世界戰爭史》和《世界一百名人傳》等資料查看有關事件和人物的情況。隨後,我們還進行了一些討論,使孩子對世界近代歷史有了更多的認識和理解。最近,我們還看了一部台灣電影《新魯冰花——孩子的天空》,講的是一個台灣小朋友的感人故事,看的全家都直落淚。同時,我還和兒子一起看一些歐美的動畫片,比如:《未來小子》、《堂吉坷德》、《鼠國流浪記》等。這些電影,我也愛看,我發現,國外的一些動畫片內容非常好,寓教於樂,故事生動,不刻板的說教,強調以個人的努力來克服各種困難,對孩子意志的培養很有幫助。看完這些電影之後,我讓兒子寫觀後感,兒子的觀後感寫的也很生動活潑。
三是體育鍛煉。因為這個假期沒參加什麼培訓班,兒子多數的時間是自己待在家裡,為了增加孩子的運動量,我們就鼓勵孩子自己出去運動。兒子經常自己去媽媽的學校打籃球,因為兒子過去和他媽媽學校的體育老師專門學過籃球,所以,有一定的基礎,他能很快和一些大孩子玩到一起。每次回家,都是汗流浹背。趕上星期天,我就陪孩子去滑輪滑,或者和兒子一起去散步,去江邊、去公園、逛書攤,好象叢林探險一樣。前天我們一起去了柳樹島,租了一台簡易跑車,兩個人開車在島上轉了一個半小時,多數時候是孩子在開,有時候直接開到田野邊上的泥濘道路上,直到被一些水溝攔住去路,才不得不下來推著調轉方向(因為這個車沒有倒檔),我們玩的非常開心,也特別瘋狂,我自己彷彿也回到了童年。
四是出門旅行。這個假期,我的工作比較忙,沒能抽出時間陪家人一起去旅行,他媽媽領他去了一趟北京,順便去協和醫院檢查了孩子的鼻炎,醫院證明前段時間對孩子的吃葯治療是很有效果的,決定繼續治療。另外,他媽媽還領他在北京玩了好幾天,去了很多地方,僅歡樂谷就去了兩天,所有的大型游戲基本都玩了,玩的非常開心。據說,在整個旅行中,兒子幫了他媽不少忙,尤其在看地圖認路方面,比他媽媽還優秀。
五是社會考察。我和幾個朋友家組成了一個以孩子為主的小團隊,幾家的孩子都在一個學校、一個年級,我們經常組織孩子們去周邊地區進行社會考察和體驗。這次暑假去了祖國的最東邊——黑瞎子島,還參觀了鱘魚養殖基地、街津口赫哲族住居地、三江濕地、農業示範園、風車發電站等。後來,又專門利用一天時間參觀了駐軍某部高炮團,觀看了部隊戰士的訓練演習,孩子們還分別到各種大炮上進行了親身操作體驗。部隊組織孩子們觀看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全軍模範士兵向南林同志的事跡宣傳片,並參觀了他生活和學習的地方。孩子們還向部隊首長提出了很多尖銳的戰爭難題,部隊首長熱情的一一解答,並對孩子們的思考給予了積極的鼓勵。通過這些社會考察,孩子們不僅認識了社會,了解了家鄉,還獲得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寶貴體驗。
六是博覽群書。這個假期,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孩子對讀書的痴迷。兒子非常愛讀書,每次進書店,都像一隻飢餓的狼進入羊群一樣,抓住喜歡的書就不放手,喊好幾次才離開。兒子最近讀的書主要有以下幾種。
漫畫書。我給兒子買了許多漫畫書,有些是我小時候愛看的書。比如:《丁丁歷險記》全集,我小的時候只看過其中一、兩冊,現在買了全集,我自己也可以彌補一下童年的損失。另外,我還買了幾個系列的韓國科普漫畫書,大約有30多本,有科學的,有自然的,有歷史的,有人物的,有數學的,有學習方法的,內容很豐富。兒子最喜歡看的是國內出版的《漫畫史記》和《漫畫三十六計》,其中,《漫畫史記》我已陸續買了12冊。他非常喜歡看,有的看了好幾遍,還經常和我討論其中的人物和事件,我就抓住機會,引導孩子讀《史記》,給他介紹《史記》的內容,讓他有時間可以先讀全本的《白話史記》,兒子就經常自己翻看。
彩色圖片書籍。有英國少兒網路系列4本(DK出版社的「目擊者」系列)、德國的少兒網路系列4本(德國「WAS IST WAS」系列)、法國的科普網路4本。這種書的圖片特別多,直觀生動,不只孩子愛讀,大人也愛讀。
有少量插圖的古典小說。如《岳飛傳》、《水滸傳》、《楊家將》、《隋唐演義》、《封神演義》、《東周列國志》、《三國演義》等。我選擇的都是青少版,因為原版小說雖然是白話,但時代太久遠,大人讀起來都費勁,如果直接讓孩子讀原文,很容易影響孩子的讀書興趣。兒子對《三國演義》最喜歡,自己就看了好幾遍,因為是青少版,內容不夠豐滿,兒子看著不過癮,就向我提出要看原版的《三國演義》,我就給選了一本有注釋和部分拼音的完整版《三國演義》和一本專門分析三國智慧的《圖解三國演義》,另外,還把家裡的《白話三國志》拿出來讓兒子把演義和歷史進行比較,兒子如獲至寶,一有時間就翻開研究,還時常和我分享讀書的喜悅。
七是背誦國學。兒子背誦國學已經堅持5年多了。去年一個暑假,兒子背誦了《增廣賢文》的全部,前幾天,兒子剛剛把《論語》復習完畢,我就計劃利用這個假期把《老子》全背誦下來,規定是每天必須讀20到30分鍾。但是,由於去北京和出門旅行佔用了一些時間,背誦就沒有完全按計劃進行。到目前兒子只背誦到六十章。其實,這已經是不小的收獲了。他媽媽還經常和他一起讀《老子》的不同解釋版本,兒子有時候也喜歡和我討論老子的一些古怪思想。我就為兒子講解了老子和孔子的差別,把老子、孔子和釋迦牟尼進行了比較,讓他看到這三種思想對中國人的影響。兒子也經常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兒子認為老子和孔子所處的地位相似,他們都不太得志,但態度卻完全不同。孔子是積極的奔走,總希望有一天能再次當官;而老子卻和孔子不一樣,只是順其自然,強調無為而治,甚至對孔子的做法進行諷刺。我就對兒子講,孔子看上去好象是個官迷,但實際上不是,孔子是不忍天下百姓生活在無能政府的統治之下受苦,因而希望通過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讓更多的百姓都過上好日子,以達到周公統治時期的效果,如孔子所說:「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昨天和兒子還在探討孔子「克己復禮」的真正意義,兒子基本都能聽的懂,還經常在討論中用自己的語言再次表達出來。
八是哲學啟蒙。因為兒子讀書很累眼睛,所以,晚上的時候,我和他媽媽就給孩子讀一些書。他媽媽多數選擇的是韓國人寫的《我是學習高手》,我給兒子讀的是《寫給孩子的哲學啟蒙書》,這套書是法國一個哲學教師和一個記者一起編寫的,目前國內已經出版了6冊,內容涉及很多哲學問題:如生與死、戰爭與和平、宗教與信仰、暴力和懲罰、工作與金錢等等。這本書的講解很生動,故事很多,有哲理也有趣味,在讀書的過程中,我並不完全拘泥於書中的故事,還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一些發揮,每次兒子聽的都很入迷,有時樂的合不上嘴。這些哲學啟蒙思想不僅對開拓孩子的思想有幫助,就是對大人也經常有很大的啟發。目前,我已經給兒子講完了一本,正在講第二本。在昨天晚飯的交談中,談到上帝和神,我發現兒子已經能運用書中的思想來解釋問題,這讓我非常欣慰。
兩個月的假期,使家長和孩子不再受學校的控制,並按照自己的想法給孩子安排一些學習和生活的內容,使孩子眼中的世界更加豐富多彩,也使我們家長看到了許多孩子內在的潛能和側面。回想起來,這真是一個難忘的有意義的假期!
又開學了。昨天,看兒子已經開始寫新學期的學習計劃,兒子在計劃的最後說——我信心百倍!
面對新學期,我對兒子也信心百倍!

㈥ 電影新魯冰花孩子的天空怎麼寫讀後感

《魯冰花》是改編自鍾肇政的社會寫實小說,在導演的\鏡下,我們看到了台灣的故事。一出美好而又令人心酸的故事。夾雜著許多美麗與幾乎所有的早期台灣故事,總會給我們悲哀的淡淡情懷。電影《魯冰花》像一首凄美傷感而深沉的詩。這是一部80年代末
魯冰花\讀後感\電影
《魯冰花》是改編自鍾肇政的社會寫實小說,在導演的\鏡下,我們看到了台灣的故事。一出美好而又令人心酸的故事。夾雜著許多美麗與幾乎所有的早期台灣故事,總會給我們悲哀的淡淡情懷。電影《魯冰花》像一首凄美傷感而深沉的詩。這是一部80年代末

㈦ 求電影《壞孩子的天空》影評

實在不忍心讓這樣一個清秀瘦削的孩子去打拳擊,但是北野武選擇了他。這個看起來內心明凈單純的孩子常常讓人覺得心疼,想來他在拍攝的時候一定吃了不少苦。他眼睛裡出現的迷茫和困惑是否就是北野武自身痛苦的寫照?
音樂和畫面沉靜而令人難過,他們的路和生活常常讓我覺得喘不過氣,那不是我所熟悉的生活,盡管我非常明白是我自己失去對外部真實世界的關注。
他們是壞孩子?
我感受到的,是綿延在他們一生里的被動和無奈。像所有在成長岔口的孩子們一樣,他們遇到的人,事,物,桎梏的教育制度,沉悶而階級強化的社會已經在客觀上為他們選擇了生活的路。他們甚至還沒有判別好與壞的能力,上帝已經無情的為他們開啟了一條路,這條路沒有通向光明美好的前途,他們的人生從成長的那天起就已經浸潤在無窮無盡的悲哀里,蔓延到每一個觀賞者的心裡。
我害怕這樣的人生。Which is more difficult? To die or to go on living?
但我又相信,經歷這樣成長和人生的孩子,內心仍然善良。他們甚至不懂得傷害任何人,卻只能夠掙扎在自我認同感和他人認同感之間,苦悶於該如何走下去的現實和答案中,他們因為一開始就註定的友情而相互牽絆,難道選擇暴力是唯一的出口?
明快而跳躍的音樂讓通往回憶的路聽起來美好而欣喜,但回憶里充滿的卻是漫無邊際的困惑。那個為了見到自己喜歡的女孩而每天到咖啡館的男孩,兩個把未來投諸於相聲的男孩,一群被勒索而毫無辦法的男孩,因為受欺而選擇用暴力反抗的男孩,這是每一個男孩都可能經歷過的事情?那些被現實禁錮的無奈的老師,那些在生計和職位里掙扎的職員,那些強於把自己的「壞影響」加諸他們身上的前輩,人生看起來就是一出沒完沒了的悲劇,最可怕的悲哀在於沒有人去面對自己的信仰去關照自己的內心世界,當世界和現實向他們洶涌而來的時候,他們手無寸鐵也沒有城牆抵抗,只能夠被動的完全被同化,一點一點瓦解最初懷有的美好幻想。
生活在交疊的痛苦之後歸於平淡,不,是麻木。即使可以重新找到一條走下去的路,他們的心也再沒有激情和夢想。他們是這樣被毀掉的?或者是我嚴重了,這才是真正的人生?

㈧ 魯冰花讀後感600以上

「天上的星星不說話
地上的娃娃想媽媽
天上的眼睛眨呀眨
媽媽的心呀魯冰花
家鄉的茶園開滿花
媽媽的心肝在天涯
夜夜想起媽媽的話
閃閃的淚光魯冰花
啊... 啊...
夜夜想起媽媽的話
閃閃的淚光魯冰花。」

很熟悉吧,對了,這就是魯冰花的歌詞,小時候,媽媽帶我去看過魯冰花這個電影,那時我是什麼也不懂,可是,看到媽媽哭了,我就在那幫忙擦眼淚,心裡卻在一個勁的疑惑媽媽為什麼哭……

後來啊,媽媽買了盤磁帶回去,裡面就有了這首魯冰花,很好聽,我也漸漸的能在媽媽面前演唱這首歌。每次我表演完後,我的媽媽總會給我一個擁抱,贊揚我唱的好……(同時還有媽媽再愛我一次里的世上只有媽媽好)。

時間過的很快,如今,我已經是20來歲的人了,那天,在哥哥電腦房裡百般無聊的我,打開了電影網站,發現了一個新的電影,題目就叫新魯冰花,趕緊打開來看了,看了之後,卻是非常的感動,有句話說:天才容易夭折,可是,正是花紀年華的古阿明,卻因為發燒間接感染肺炎而去世,尤其看到最後的時候,我偷偷的在抹著眼淚,不想讓別人看到我流淚的樣子,我外甥和外甥女還在旁邊玩著游戲呢,細心的外甥發現了之後,我只能推說眼睛不舒服,進東西了,掩蓋過去……

唉,可是不知道怎麼搞的,心裡好難受好難受,所以趕緊把心裡的話寫出來些,或許會好過些吧。

知道魯冰花是什麼東東嗎?聽著這首歌,我會淚流不止,《新魯冰花:孩子的天空》這部電影居然有如此的情感魅力。
記得童年時代看過《魯冰花》,但是那時的思想很單純,領悟不到其中那麼多的情感魅力,前天在上海見一個朋友在看《新魯冰花:孩子的天空》,我也對這部影片產生了興趣。剛剛上土豆網看了一遍,心中與它產生許多的共鳴,以至於我淚流不止,回味無窮,也產生許多的感慨。
雖然劇情有所改編,加上現在的科技成分,它的情節似乎跟20年前拍的一樣讓人為之動容,盡管20年前的劇情屬於悲劇,現代的屬於正劇。古阿明的家境貧寒只能憧憬藝術道路的開拓——棍棒式家庭教育阻礙兒童的能動性發揮——郭雲天的憤世嫉俗與不平等社會的對抗——政治家族下的雪芬與郭雲天志同道合的戀情在萌芽中就被扼殺——鄉村教育的落後出不了所謂的天才,除了古阿明例外……
由古阿明藝術天賦的被發現——父親茶園的經營不慎——弟弟的死亡——貓咪的死亡——古阿明的死亡,中間維系著太多有關愛的情節,魯冰花——象徵著偉大的愛。《新魯冰花:孩子的天空》,結局不是那麼的悲哀,它還給了人們很多的希望:古阿明生前知道了自己畫的《茶蟲》獲得了世界冠軍,郭雲天依然做著自己喜歡的教育事業——一號畫工場,全心培養像古阿明一樣的藝術「天才」,同時所做之事倍受社會認可,古阿明生前的願望也實現,古茶妹出生並健康成長,遺憾的是在他健康存在的時候沒人相信他是天才。
直到今天,我才發現自己平時教侄子唱的《魯冰花》是那麼的蒼白無感情。而現在我再聽到這首《魯冰花》卻被催然淚下。因為知道了生長在春天裡的魯冰花這種植物,更多的是我知道了它的象徵意義。
請採納。

㈨ 新魯冰花觀後感。。600字以上,

「天上的星星不說話
地上的娃娃想媽媽
天上的眼睛眨呀眨
媽媽的心呀魯冰花
家鄉的茶園開滿花
媽媽的心肝在天涯
夜夜想起媽媽的話
閃閃的淚光魯冰花
啊... 啊...
夜夜想起媽媽的話
閃閃的淚光魯冰花。」

很熟悉吧,對了,這就是魯冰花的歌詞,小時候,媽媽帶我去看過魯冰花這個電影,那時我是什麼也不懂,可是,看到媽媽哭了,我就在那幫忙擦眼淚,心裡卻在一個勁的疑惑媽媽為什麼哭……

後來啊,媽媽買了盤磁帶回去,裡面就有了這首魯冰花,很好聽,我也漸漸的能在媽媽面前演唱這首歌。每次我表演完後,我的媽媽總會給我一個擁抱,贊揚我唱的好……(同時還有媽媽再愛我一次里的世上只有媽媽好)。

時間過的很快,如今,我已經是20來歲的人了,那天,在哥哥電腦房裡百般無聊的我,打開了電影網站,發現了一個新的電影,題目就叫新魯冰花,趕緊打開來看了,看了之後,卻是非常的感動,有句話說:天才容易夭折,可是,正是花紀年華的古阿明,卻因為發燒間接感染肺炎而去世,尤其看到最後的時候,我偷偷的在抹著眼淚,不想讓別人看到我流淚的樣子,我外甥和外甥女還在旁邊玩著游戲呢,細心的外甥發現了之後,我只能推說眼睛不舒服,進東西了,掩蓋過去……

唉,可是不知道怎麼搞的,心裡好難受好難受,所以趕緊把心裡的話寫出來些,或許會好過些吧。

知道魯冰花是什麼東東嗎?聽著這首歌,我會淚流不止,《新魯冰花:孩子的天空》這部電影居然有如此的情感魅力。
記得童年時代看過《魯冰花》,但是那時的思想很單純,領悟不到其中那麼多的情感魅力,前天在上海見一個朋友在看《新魯冰花:孩子的天空》,我也對這部影片產生了興趣。剛剛上土豆網看了一遍,心中與它產生許多的共鳴,以至於我淚流不止,回味無窮,也產生許多的感慨。
雖然劇情有所改編,加上現在的科技成分,它的情節似乎跟20年前拍的一樣讓人為之動容,盡管20年前的劇情屬於悲劇,現代的屬於正劇。古阿明的家境貧寒只能憧憬藝術道路的開拓——棍棒式家庭教育阻礙兒童的能動性發揮——郭雲天的憤世嫉俗與不平等社會的對抗——政治家族下的雪芬與郭雲天志同道合的戀情在萌芽中就被扼殺——鄉村教育的落後出不了所謂的天才,除了古阿明例外……
由古阿明藝術天賦的被發現——父親茶園的經營不慎——弟弟的死亡——貓咪的死亡——古阿明的死亡,中間維系著太多有關愛的情節,魯冰花——象徵著偉大的愛。《新魯冰花:孩子的天空》,結局不是那麼的悲哀,它還給了人們很多的希望:古阿明生前知道了自己畫的《茶蟲》獲得了世界冠軍,郭雲天依然做著自己喜歡的教育事業——一號畫工場,全心培養像古阿明一樣的藝術「天才」,同時所做之事倍受社會認可,古阿明生前的願望也實現,古茶妹出生並健康成長,遺憾的是在他健康存在的時候沒人相信他是天才。
直到今天,我才發現自己平時教侄子唱的《魯冰花》是那麼的蒼白無感情。而現在我再聽到這首《魯冰花》卻被催然淚下。因為知道了生長在春天裡的魯冰花這種植物,更多的是我知道了它的象徵意義。

㈩ 求一篇電影觀後感800字左右,原創,簡單就好,不要太高深,最好是勵志的電影

《阿甘正傳》觀後感

「人生就像各種各樣的朱古力,你永遠不會知道那一塊屬於你。」阿甘母親的這一句話,向我們闡明了:每一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是存在,而且是獨一無二的。阿甘,就正是聽著這樣的教誨,一步一個腳印地踩出了屬於自己生活的奇跡。
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會看到:在廣闊的藍天下,一根輕盈而潔白的羽毛從天而降,緩緩地降落在阿甘的腳下。我想,這其實正是影片在暗示我們:這個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純潔、平淡而美麗,那麼,這個人,一定是阿甘。
幼年的阿甘曾經腿有殘疾,於是,阿甘的母親就不得不為她心愛的兒子套上一個笨重的鐵架,以輔助其行走。於是,每每放學後,同伴們就會在路上譏笑阿甘、玩弄阿甘,甚至追趕著阿甘扔石頭。往往這時,那位女同學珍妮喊道:「阿甘,快跑。」然後,阿甘驚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掙扎著爬起……漸漸地,鐵架子便不在束縛著他,最後他奔跑如飛了。同伴們追不上他,只能眼睜睜的巴望著而束手無策。這,應該說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個奇跡。
憑著驚人的奔跑速度,阿甘進了橄欖球隊,以後又進了大學並最終順利畢業。不久,他參加了越戰。在越南戰場上,阿甘的部隊中了埋伏,一聲撤退令下,阿甘記起珍妮的囑咐:「打不過,就跑。」阿甘於是轉頭就跑。他成了唯一倖免的人。看到這里,觀眾大概都會發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後來返回去救出負傷的戰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戰友,那麼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也許,曾經,有的人常常會感覺到生活的負擔過重,就因為面前的困難重重,而整天垂頭喪氣、鬱郁寡歡。阿甘呢,信念是這樣的單純,目標又是這樣的清晰,即使先天不足,甚至是面前有窮山惡水,可愛的阿甘也絕對能夠以一顆絕對平常的心視之,並最終一一跨過。從而達到生命之巔、獲得自己最終的輝煌。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種愛支撐人生,那就是母愛;阿甘一生只愛一個女孩珍妮,除此他永遠心如止水;他可以為了紀念死去的戰友巴布,而干起自己並不熟悉的捕蝦業(僅僅是由於巴布的一句話)……
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在指引著他,他也只為此而踏實地、不懈地、堅定地奮斗,直到這一目標的完成,又或是新的目標的出現。沒有單純的抉擇就不會沒有心靈的雜念;而沒有心靈雜念的人,大概才能夠在人生中舉重苦輕。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對人只懂付出不求回報,也從不介意別人拒絕,他只是豁達、坦盪地面對生活。他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在一點,他什麼都不顧,只知道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過了兒時同學的歧視、跑過了大學的足球場、跑過了炮火紛飛的越戰泥潭、跑過了乒乓外交的戰場、跑遍了全美國,並且最終跑到了他的終點。
每個看過《阿甘正傳》的人都會從中得到些許感悟: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風搏擊,或隨風飄盪,或翱翔藍天,或墮入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