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搞笑電影 » 一個關於孩子上學的印度電影
擴展閱讀
歐美勵志的電影片段 2025-08-13 10:15:50
有什麼好看福利電影 2025-08-13 10:07:08

一個關於孩子上學的印度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5-26 12:34:26

㈠ 如何通過電影《起跑線》看印度的「學區房」

認識印度電影是從《三傻大鬧寶萊塢》、《我的個神啊》,《摔跤吧!爸爸》開始,近年來在中國市場中可謂是風生水起,不同凡響。印度電影沒這么多高大上和假大空,但總能以輕松幽默的風格去諷刺沉重黑暗的現實。而且還特別接地氣。

近來又一部具備印度特質的神作誕生了!--《起跑線》

海報中,一個人的兩只腳,兩種不同的風格。右腳破爛不堪,而左腳卻是皮鞋西褲。這也是整部電影的主線,以窮人和富人為核心,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影片講述的是一對印度中產階級的夫婦為了讓自己的女兒接受更好的教育,挖空心思要進當地名校的故事。算是印度版的「中產階級焦慮吧」.

(印度的中產階級願景)

從這個意義上講,印度的《起跑線》拍出來是一出喜劇。他反映的是中產階級衣食無憂想提升空間,爬高一層卻又被人輕蔑地甩下來。而中國的中產階級焦慮,則是負能量滿滿,是擔心從來之不易的地位隨時跌落下來。和我們比印度的中產階級焦慮毫無壓力,也許叫做中產階級願景更恰當吧。

悲劇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是將無價值的東西撕碎給人看。

代表印度中產階級焦慮的《學區房》是一出輕喜劇,那麼我們中國的中產階級焦慮拍出來會是什麼呢?也許法國作家莫泊桑的《項鏈》更合適吧。

㈡ 求電影名,一個印度或者泰國的電影,講學區房的事

印度電影《起跑線》

劇情介紹:
印度德里一年一度的最盛大比賽即將開始——幼兒園招生,1400所將要發放報名表的學校當中,排名前五的名校入學名額相當緊俏,很多父母從懷孕時就做准備,卻也有服裝店老闆拉吉(伊爾凡·可汗飾)和妻子米塔(薩巴·卡瑪爾飾)這樣臨時抱佛腳的父母。米塔堅持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夫妻倆試圖躋身上流社會、試圖托關系走後門、試圖獲得神明保佑,甚至不惜鋌而走險使用非常手段,想盡辦法追逐高聳的入學門檻。而當他們費勁心思終於要將女兒送進名校時,事情卻又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㈢ 印度教育類電影《起跑線》,什麼才是真正的起跑線

當年給真正的起跑線的那位偉人和他的派系已經被打壓殆盡了。
現在說給小孩聽小孩都不相信,一個大員的孩子還得去農村插隊,農村的孩子竟然可以去做公物猿,可以做演員,甚至可以做大兩個口!
現在呢?還有智障磚家出來說要取消高考!!!不是放狗屁是什麼?
印度電影真心不錯,國產的就別提了,導演就一個賈樟柯,一個寧浩,一個姜文。
對了現在從事電影除了群眾演員外有平民嗎?我們的公立學校老師收紅包沒人管嗎?我們東北小縣城的公立小學生費用每年要3W,中學要4W,高中要7萬,沒人管嗎?義務教育在哪?不是不讓補課嗎?現在的老師為什麼上課不教透?
當學校當老師都如此惡心,能教給孩子什麼?當起跑線不同的時候這個國家還有個屁凝聚力!我希望賈樟柯能拍一部教育類的電影。

㈣ 印度教育電影有哪些好看的

十部 印度 好電影
印度 寶萊塢電影中的歌舞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除了歌舞,我們透過 印度 電影的投射,可以了解 印度 的社會、生活、歷史、宗教、價值觀等等。
1. 《三傻大鬧寶萊塢》:本劇可說是近年來在 中國 最火的 印度 影片之一了。以著名的 印度 理工為背景,講述三個主人公的大學生活,實際上抨擊 印度 高等教育中墨守成規的傳統觀念。其間,米叔扮演的蘭徹和院長的較量具有強烈的喜劇色彩,而蘭徹畢業後隱姓埋名卻被好友們千方百計發現了悲慘的身世令人唏噓。影片中的舞蹈和音樂自帶寶萊塢套路,不必多說,這是一部不會被淡忘的好片。

2.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2009年在 中國上映的這部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 印度 影片之後,一部部 印度 電影不斷進入 中國 電影院的。一部城市童話,展開在 印度 特有的貧民窟背景下。被拐賣的兒童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誰能是他們獲得救贖?

3.《摔跤吧!爸爸》:呼喚女權的一部影片,在 印度 有現實意義。女孩在 印度 從出生開始就被以不同於男孩的方式撫養和教育,被告知遵從和天職。如同 中國 封建社會的「三從四德」。剪頭發更是一種羞辱,是失去社會活動權力的女性所受的一種懲罰。本片,挑戰 印度 傳統男尊女卑的觀念,告訴所有的女性活出另一種精彩的可能性。

4.《榮耀之役》:故事發生在 英國 殖民統治時期的 印度 。這部影片以一群完全不懂板球運動的農村人組織起隊伍在體育上對抗統治者的故事,體現的是 印度 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幫我們了解 印度 被奴役的歷史和 印度 農村的風土人情。

5.《我的名字叫可汗》:雖是 印度 電影,故事卻不是發生在 印度 ,而是映射 印度移民在 美國 遭受的待遇和生活的掙扎。可汗這個姓氏是一個穆斯林姓氏,在 印度 本土穆斯林的地位比較低。在國際上,又常常把他們和恐怖分子劃等號,故而,這個影片與其說是體現 印度 現狀,不如說體現印度 穆斯林這個群體的掙扎現狀和骨氣。

6.《地球上的星星》:這部影片看哭了多少人?(我舉手)。一名9歲的有學習障礙的男孩賺足了大家的眼淚。這是一部體現印度 教育的影片,私立學校,寄宿學校和鬱金香學校(影片中殘疾孩子的學校),最後落到「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角度,體現了教育只看成績而扼殺孩子自信和創造力的殘酷。

7.《凱撒里》:一場20個人對一萬人的戰爭,誰有勇氣去戰?錫克族是 印度

㈤ 印度電影《起跑線》:什麼是公平的教育

什麼才是真正的起跑線
文/夢里詩書
《起跑線》以一對印度中產階級夫妻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費盡心力想將自已的孩子送進重點學校讀書為引,妙趣橫生的戲謔間,對印度社會現存的詬病做出了極盡能事的譏諷,而電影最終雖然無法去改變現實,卻用人性真善的回歸,一展於什麼才是真正的起跑線。
相信對於不少中國家長而言,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僅是一種責任,更成為了一種信仰。而《起跑線》則正是戳中了這一痛點,且電影並沒有將格局僅只是局限於單一的教育上,導演喜劇化的手法,所講的故事卻尤為艱辛,為了送孩子能進重點學校讀書,白手起家的父母拉吉與米塔,用盡了所有能想到的辦法,從買學區房到托關系走後門,再帶無計可施下不惜搬入貧民窟裝窮,看似荒誕不禁的故事,所著墨的是印度社會自身所存在的種種問題。
在教育不公的大環境下,電影所切入的視角其實非常巧妙,既不是大富大貴的頂層階級,也不是窮苦潦倒的貧苦人家,而是有著一定財富和社會關系的中產階級。他們一面渴望孩子能邁入更高層次的階級,一面也懼怕孩子走入歧途,他們面對下一代人成長的焦慮成為了電影營造戲劇沖突的絕佳賣點,導演也正是透過他們,將印度社會所普遍存在的階級固化,貧富懸殊,腐敗等一系列問題得以了生動的體現。
一部電影的力量是有限的,《起跑線》所做的只能是呈現問題,卻不可能去解決這一系列的社會矛盾。但這部電影的深度卻並非僅僅是對印度現實社會問題的侃侃而談,隨著最後拉吉與米塔放棄了憑借欺騙所獲得的學位,電影也發出了最為鏗鏘有力的聲音!用不正當手段所獲得的一切,最終也會影響孩子的行為,一流學府並不見得能教育出一流的人。對人性真善之美的回歸,使電影營造了屬於自己的內在縱深。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有一條自己人生的起跑線,但這條起跑線卻並絕不該是成人用功利之筆所劃下的,這條線的原點是每個孩子心中那彌足珍貴的真善,而作為大人所真正應該去做的,便是用自己的力量守護住這條真正的「起跑線」。

㈥ 有一部電影,好像印度的,講的是一個男孩,去一所大學裡面上學的,然後在學校裡面發生的一些搞笑的是。

<三傻大鬧寶萊塢>主演: 阿米爾·汗 / 卡琳娜·卡普 / 馬德哈萬 / 沙爾曼·喬什 / 歐米·維迪亞 / 波曼·伊拉妮 / Mona Singh / Rajeev Ravindranathan
本片根據印度暢銷書作家奇坦·巴哈特(Chetan Bhagat)的處女作小說《五點人》(Five Point Someone)改編而成。法蘭(馬德哈萬 R Madhavan 飾)、拉杜(沙曼·喬希 Sharman Joshi 飾)與蘭喬(阿米爾·汗 Aamir Khan 飾)是皇家工程學院的學生,三人共居一室,結為好友。在以嚴格著稱的學院里,蘭喬是個非常與眾不同的學生,他不死記硬背,甚至還公然頂撞校長「病毒」(波曼·伊拉尼 Boman Irani 飾),質疑他的教學方法。他不僅鼓動法蘭與拉杜去勇敢追尋理想,還勸說校長的二女兒碧雅(卡琳娜·卡普 Kareena Kapoor 飾)離開滿眼銅臭的未婚夫。蘭喬的特立獨行引起了模範學生「消音器」(奧米·維嘉 Omi Vaidya 飾)的不滿,他約定十年後再與蘭喬一決高下,看哪種生活方式更能取得成功。

㈦ 有一部印度電影講的一個小男孩和妹妹穿一雙鞋上學的故事,有誰知道那電影的名字嗎賜教!

不是印度的,是上個世紀末伊朗的一部電影,《小鞋子》

㈧ 一個印度小孩子成長大概意思講小時候很調皮,上課經常打野,成績不怎麼樣,但是後來卻很成功求電影片名

是不是阿米爾 汗導演的地球上的星星?

㈨ 《摔跤吧!爸爸》主要講了什麼

4 月 14 日,印度男演員阿米爾·汗開通新浪微博,宣布由自己投資並主演的新電影《摔跤吧!爸爸》將於5月5日在中國上映。

這是一部摔跤題材的勵志電影,改編自印度女摔跤選手 Geeta 與 Babita 姐妹的真實故事,講述了阿米爾·汗扮演的父親 Mahavir Singh Phogat 為了完成自己的摔跤夢想,不顧外界眼光,訓練兩個女兒與男人們練習搏鬥,進而一步步成為世界冠軍的故事。

好奇心日報》表示,他第一次接觸到劇本的時候就非常喜歡。「他是根據 Mahavir Singh Phogat 的真實故事改編……幽默是一個非常吸引我的地方。」

為了了解現實人物的特點,阿米爾·汗和Mahavir Singh Phogat共處了很長一段時間去更好地理解他的生活和社會價值觀。

「在印度小村莊里,女孩一般都不被允許拋頭露面。然而他卻訓練女兒成為摔跤手,帶著她們和當地的男孩子們摔跤比賽。印度古老的泥地摔跤運動(mud wrestling)流行在各個村莊里。他會帶著女兒們參加本地的比賽,從而讓她們學習摔跤。」

「印度存在對婦女和女孩嚴重的歧視。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是實現夢想和你是男是女無關,電影想要表達的是一種男女平等的觀念。這是電影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