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熊孩子的結局是怎麼樣的
熊孩子最終得到了教訓。
電影《來都來了》由劉奮斗執導,廖凡、佟麗婭、喬杉、范偉、杜江、包貝爾、魏大勛、唐鑒軍、黃璐、李蔓瑄、海一天、廖健等主演,盡顯各種「來都來了」式生活場景下的嬉笑鬧劇,2021年4月3日全國上映。
故事剖析
影片中熊孩子的家長由黃璐、廖健主演,黃璐曾提名戛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主角,廖健是知名巴蜀笑星。預告中每個角色都說著一口地道流利的四川話,在火鍋店這樣一個富有煙火氣的場景下,整個故事就像是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邊一樣,讓人更加感同身受。
影片真實演繹底層小人物的生活百態,再現人們用四個字解決矛盾時的種種反應,揭示大眾面對麻煩事兒時,習慣於無條件妥協退讓的生活態度。
㈡ 瘋狂的熊孩子這個電影主要講的是什麼
你好,關於瘋狂的熊孩子,這個電影主要講的是什麼?關於出這個內容,我在網上幫你搜索一下,能不能找到相關的內容和概要?然後再回復你好嗎?還要幫到你的呢
㈢ 看完斗魂之熊孩子的電影寫讀後感怎樣寫
讀後感是談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案例來說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而,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說,又有必要說理。敘說是談論的根底,談論又是敘說的深化,二者有必要聯絡。
讀後感以「感」為主。要適當地引證原文,當然引證不能太多,應以自個的言語為主。在體現辦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談論時應重於剖析說理,案例不宜多,引證原文要簡練。在結構上,通常在最初歸納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側重表達感觸後,結束又回扣「讀」。
㈣ 靈異療養院結局什麼意思
《靈異療養院》是一部由Michael David Pate執導,Nilam Farooq / Farina Flebbe / 桑雅·傑哈特主演的一部驚悚 / 恐怖類型的電影,特精心從網路上整理的一些觀眾的觀後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靈異療養院》精選點評:
●拍的略好過昆池岩 近年來這種小成本的恐怖片愈發流行 自然也不乏優秀之作 例如忌日快樂 可惜本片只算的中規中矩 高潮來得sin ton ni son 但最後的情節線成了鬼嚇人-人嚇人-鬼還是你大哥系列...
●恐怖片開始流行瞎反轉的確是挺恐怖的一件事情。
●不懂對偽紀錄片恐怖片嗤之以鼻的這些人哪裡來的優越感,有市場當然要拍,成本又低又刺激何樂而不為呢?總比大製作空調無比的傻屌大片強吧。
●強行反轉無聊
●太喜歡偽紀錄恐怖片了
●土到掉渣的片子 導演還不停的運用紅外成像顯示自己的特色 真是沒品哦 最終結尾反轉再反轉還湊合吧 總之想看的建議兩倍速
●怎麼最後變成殺人系列了?最後一個鏡頭又.......為反轉而反轉
●加了好幾倍血漿的《昆池岩》,結局上的反轉頗有意思,雖然披著恐怖偽紀錄片的外衣,內核卻旨在勸解青少年遠離手機和那些降智的網路娛樂節目(這一點我無比同意),正如電影里所說,蘋果在聖經里是智慧的象徵,但是如今卻被印在apple手機的背面,這真是莫大的諷刺。
●病院+偽紀錄形式的恐怖片的最高峰看來還是《墓地邂逅1》和《恐嚇運動》這兩部,對於這種類型的電影,重點並不在於全程一驚一乍的JS,而是那種不經意間的詭異一瞥(白石晃士比較擅長),這部的結局是扣分點。
●雖然反轉了幾次,前面大部分鋪墊讓你以為有鬼,尾聲又告訴你人搞鬼,最後還是有鬼。但是總體質量比墓地邂逅和昆池岩差的還是不少。
《靈異療養院》觀後感(一):我竟然是看完了
我的眼,我的腦,都被傷害了。我怎麼也湊不夠那麼多字,只想說真的別看,除非你很無聊…,除非你很無聊…,除非你很無聊…,除非你很無聊…,除非你很無聊…,除非你很無聊…,除非你很無聊…,除非你很無聊…,除非你很無聊…,除非你很無聊…,除非你很無聊…,除非你很無聊…,除非你很無聊…,除非你很無聊…
《靈異療養院》觀後感(二):比昆池岩要好點
裡面那個惡作劇的妹子,和最後那個網襪妹子都可以。
大概劇情是兩個戶外大主播,去比賽誰膽大,然後找一個朋友帶他們來一個早期療養院,然後一個小主播兼職前女友的角色也來了,說是為了前男友,然後也想著靠大主播一起混點流量
幾個人就到了這個療養院,裝備齊全,拍攝恐怖氛圍和昆池岩如出一轍,很多畫面也很類似,最後結局有反轉。
可以看看,最後真的有鬼哦!!
《靈異療養院》觀後感(三):爛片中的爛片
首先我要聲明 我注冊豆瓣就是為了罵這部電影 看了這部電影首先我更討厭熊孩子 第二我開始討厭死核搖滾 !
電影的反派就貌似 隨便一個 歐洲重金屬 死亡金屬 或者什麼死核 搖滾樂隊的主唱
傻B一樣的劇情 傻B 一樣的編劇導演
真的除非你想找個理由然後去揍隨便一個看著不順眼的熊孩子 不然 你沒必要看這種爛片 爛到家!
整部片子和療養院沒有一分錢關系 我也不知道 原名有療養院 還是翻譯的原因 我也沒必要去查
到結尾很傻B的嚇唬你一下 只有爛片恐怖片才會有的套路
垃圾中的垃圾 這部片子 比國產的鬼片 還要 垃圾
《靈異療養院》觀後感(四):劇情反轉的反面教材。
2018年,驚悚恐怖電影《靈異療養院 | Heilstätten》
這個海報還可以,就是有種和電影沒有關系的感覺。
用比較現代的開頭,網路直播,探險鬼屋。。當然這個題材確實非常老了,如果說比較類似的電影,可以算是 韓國的《昆池岩》了,不過確實還不如韓國的電影呢。
這個療養院似乎挺有名的,似乎。我也不確定,不過這個電影的劇情除了血漿和尺度有點大以外,還真的挺一般的,氣氛還可以,就是最後的瞎反轉一下就坑了。
前面鋪墊的故事全完,漏洞百出了,這一轉,一下子就不恐怖了,反倒輕松很多。
有的圖不能放啊~對於臉盲的我,亂起來以後就分不清誰是誰了。。這個熱感,更像鬼~迷路了? 你逗我?這胸前貼的假肉吧~
放一些沒用的圖,太帶勁的圖又不敢放上來。。尺度還是有些的,不過故事差了一些。
最後的最後又一次瞎反轉。。我也是服氣了這樣的編劇。。
有點給德國民族的恐怖電影丟人了~
還真的是,有時候惡作劇比鬼更可怕。
㈤ 失去聲音的熊孩子讀後感
文科工具
瘋狂熊孩子電影觀後感大全是專為同學們准備的一篇網路上非常優秀的觀後感作文。《瘋狂熊孩子》是由李振執導,王一鳴、吳軍、李屹倫、張博、周顯欣、陽蕾、句號、董立範主演的兒童喜劇片。該電影講述了楊豆豆因不滿爸爸的態度離家出走後被笨賊盯上,以自己與小夥伴們的智慧戰勝了人販子的喜劇故事。小編整理了一些素材分享給大家,這個電影是關於孩子教育的,內容十分精彩,有喜劇元素哦!需要的歡迎來下載。
瘋狂熊孩子電影觀後感預覽
片方所塑造的熊孩子小猿的有勇有謀,顯然與片方自身在這個檔期上映本片的有勇無謀形成鮮明對比。
影片中小猿用螢火蟲的光輝在雲朵上射出了一輪明月的創意,就像照亮了女孩鈴鐺的心一樣,照亮了整部影片,使觀眾不再追究影片本身對《瘋狂原始人》的臨摹。這是整部影片的點睛之筆,只是可惜它不是像瘋狂原始人那樣發生在成年男女主人公之間,於是讓兩個人的畫面更加楚楚動人。清純的友情讓月亮的光輝中少了點浪漫的情愫。
如果不是我孤陋寡聞,這應該是一部沒有先期品牌積累的作品,這樣的作品中主人公與寵物的關系是需要重新講述或者重點講述的。比如《長江7號》中你需要重點講講那個外星小生物是怎麼和主人公結為好朋友的,再比如《瘋狂外星人》中你需要花不少筆墨講一講外星人是怎麼來到地球並和主人公相識的。只有《洛克王國》、《口袋妖怪》、《哆啦A夢》這些有游戲、電視動畫或者漫畫作為先驗知識基礎的影片才不用費力描述寵物本身。
影片中的寵物小可看似是一個亮點設計,實際上因為缺乏基礎交代,看得觀眾一頭霧水。它和小猿怎麼認識並結為寵物與主人關系的,它為什麼能突然變大呈現出嚇人模樣,它究竟是一種什麼生物,甚至它為什麼叫小可這些都不明確。所以觀眾是帶著滿滿的疑問看完的整部影片,帶著潛意識中淺淺的質疑去生硬地接受影片所設計的關於小可的情節,比如它可以裝上翅膀飛等等。
影片大部分時間劇情的平淡如水和總體偏暗的色調,讓觀眾很難集中精力去觀看,更別提去仔細體味影片中人物的情緒。哪怕是開頭抓野豬這樣的動作場面也被描述得充滿靜態,更別提小猿和鈴鐺一段超長時間卻超常無聊的夜間行路劇情了。
蠻力和智慧被影片描繪成兩種非此即彼的事物。原始人的蠻力時代彷彿一定會被智慧所取代。就像《瘋狂原始人》中守舊的思想一定會被創新的思想所顛覆一樣。影片結尾作為照應片頭的又一段抓野豬場面,力圖在描述智慧帶給原始人的轉變。
故事雖然是這么講,但
㈥ 如何評價《熊孩子》這部電影的主角的形象
《熊孩子》是由著名導演導演趙聰的嘔血之作,而且是由網路紅人王小源主演。整部片子詼諧搞笑,並且還有很大的教育意義。所以這部電影還沒出來的時候,就引起很多的人關注,剛上映的時候,整個網站爆滿,這部電影非常值得看。
㈦ 斗魂熊孩子的讀後感應怎樣寫
從結構上看,一篇讀後感至少要有三個部分的內容組成:一是要介紹原作的篇名內容和特點;二是根據自己的認識對原作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也就是概括地談談對作品的總體印象;三是讀後的感想和體會.即一是說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據評價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發,重點在「感」字上.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㈧ 看電影捉妖記作文800字
懷孕的井柏然、愛唱歌的姜武、愛打麻將的湯唯、鬼馬夫妻曾志偉吳君如、正經搞笑的姚晨閆妮、可以煮著吃的天天森碟…太多驚喜和亮點,讓這么一部古裝奇幻片徹底淪為2015的《武林外傳》&《盒子怪》。新生代國產萌物胡巴加分,也為結尾理解父親拋棄自己原因的體會、「人間還不能接受你」點贊。驚喜之作
果然是「誠意」之作,開篇就是一個妖的世界,緊張地拉開一場捉妖大戲的帷幕,法術、咒語、紙人、換皮,就像打開了一個充滿寶藏的盒子,連連地驚奇之間還藏著各種捧腹的大笑,人、妖怪、天師相互穿插的多線並行,最後又繞回到父子的親情主題,是難得的一部合家歡佳作!ps,小哇更是神演技,點一千個贊!
蔡康永那句「我們不是妖怪」,就是對本片最好的解讀。這其實是一部「撐同志反歧視」的電影,講的是披著直人外衣的同志們,以及直人與同志從隔絕到理解的過程,井柏然和白百合分別飾演對同志子女寬容與不理解的父母,鍾漢良演的則是一個恐同深櫃偽直男。
幾乎是一部完美的娛樂片!故事整體偏於西式奇幻,雖老套但一氣呵成,情節跌宕起伏,充滿娛樂元素,超像夢工廠的動畫。特效逼真度國內最強,場面雖不大但細節入神,胡巴超級萌,角色生動,幾位大牌客串部分非常出彩,生妖那段多人互動情節笑掉大牙。有瑕疵但確是一部誠意作品,在如今影市實為可貴
「拋妻棄子算什麼英雄好漢」、「我舌頭乾巴巴」、「男子漢大丈夫,寧死不生小孩」、「不當大丈夫了?生完再當」、「他是個妖精,有什麼感情啊」、「我打不過他」、「哎媽呀」……哈哈哈,笑中帶淚。有彩蛋。
很棒的中西合璧作品,好萊塢動畫式的笑料搭上中式的奇幻古裝,一出合家歡的喜劇。贊贊的動畫效果造就又新一代國民萌寵,胡巴胡巴~
CG製作雖精良,類型方面也有突破,可電影當成了動畫拍,情節很是低幼。真人與卡通都在賣萌,只有胡巴和姚晨是天然萌。屠龍、卡通歌舞、小黃人的一些特點都有被拿來西學中用,混搭東方武俠與無厘頭。中葯好西葯快,中西結合療效好,常備中西混搭片,保護月里不感冒。
《捉妖記》上映揭爆點 井柏然飆演技歷盡苦難
由「怪物史瑞克之父」好萊塢著名導演許誠毅執導,白百何、井柏然領銜主演,姜武、鍾漢良、湯唯 、姚晨、閆妮等明星加盟的IMAX 3D奇幻爆笑巨制《捉妖記》將在今日全國公映,電影講述了由井柏然飾演的「宋天蔭」在陰差陽錯意外懷孕並生下小妖王「胡巴」後,為了保護兒子,與白百合飾演天師小嵐一起對抗妖界的故事。
飆演技!導演力贊:處處展細膩
電影《捉妖記》採用的是真人+特效的形式,片中所有妖形象均採用CG特效製作,而負責電影特效的則是真正的好萊塢特效大師,包括《侏羅紀公園》、 《冰雪奇緣》的製作人Ellen Poon和《哈利波特》、《加勒比海盜》系列的製作人Jason H. Snell。IMAX對於優秀動畫技術的展現功力一向令人稱道,此次與《捉妖記》的合作,也是難得以IMAX格式來展現具有頂級動畫CG視效的國產影片。由於很多事後期加上的特效,拍攝中演員很多時候將直接對著空氣和綠幕表演,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更別說是對於途中加入並首次接觸3D的井柏然了。井柏然不僅要面對空氣進行表演,為了配合第一次拍完已經做好的特效,有時還需要動作的快慢、手的高低等控制到和先前版本的一模一樣,這考驗的不止是演員的演技,更是考驗演員自身的應變能力和細節細膩的處理能力。因為每次在這類鏡頭拍攝時,井柏然必須要在保持清醒確定位置沒有偏差的同時還需要將自己完全代入角色,去詮釋主人公的感情。導演許誠毅也多次表示,井柏然在電影中的表現非常棒,各種細節處理的很好,為「宋天蔭」這個角色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寶」非彼「寶」 頭腦風暴貢獻好橋段
不管是粉絲還是身邊的朋友,很多人喜歡稱井柏然為「井寶」,是來源於節目選秀時年齡最小,很受大家寵愛,就叫井柏然為「井寶」。但現在大家再叫起「井寶」這個名字更多的是一種肯定。井柏然在拍《捉妖記》剛進組時,由於是中途加入,和大家都還不熟,再加上是影片類型是一種新的嘗試和挑戰,所以在前期有一些迷茫,但井柏然不但很快的找到了狀態,還經常開啟頭腦風暴,提出一些有創意的新想法,讓導演驚奇不已。觀眾所不知道的是,整部電影的近三分之一內容都是和第一版完全不同的。其中在觀眾記憶最深刻的產子鏡頭其實是在拍過一遍後,井柏然自己覺得不合適,既然是生妖,怎麼能和平常產子一樣呢?在井柏然的提議下導演重新拍攝了第二版,讓井柏然沒有劇本的臨場發揮。最終,第二版被剪入影片。除此之外,井柏然在片場更是一個活寶,經常說一些笑話或者搞怪來逗大家開心,工作人員一提起井柏然就會說,既是開朗的活寶,又是學習力強的學習寶,還是思維敏捷的創意寶,不虧名字叫「井寶」!
《捉妖記》觀後感影評:說句實話,我看到的全是心酸
最近看了三部電影,《道士下山》《路人甲》《捉妖記》,走出影院,都是相同的感受——心酸。
《道士下山》,不必多說,看到陳凱歌導演一把年紀拍成那個樣子,拿腔拿調的光怪陸離,高高在上大師姿態,赤裸裸的賣腐,全是不忍直視,全是江郎才盡的尷尬。有一年,流言四起,說《霸王別姬》其實是陳凱歌父親所拍攝的,幾天之後,娛樂網站焦點圖推了一組公關稿,發布了當年《霸王》的片場照,陳凱歌親自執掌導筒,揮斥方遒,以期用圖片事實來攻克謠言。這件事情,細想起來特別心酸:一個中國大師級導演用十幾年前的片場照片,來證明自己最牛逼的作品真的是自己拍攝的,而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他再也沒有拍出過好作品。而陳導演,其實,您不應該用一組片場照來攻克謠言,而是應該用一部了不起的作品讓眾人閉嘴啊。
《路人甲》的心酸則來自題材本身,雖是一鍋味精過量的雞湯,但看到那些生澀的少年少女聲嘶力吼喊夢想,還是有些動容。
昨晚去看《捉妖記》的首映典禮,看到巨大的胡巴玩偶賣力得在台上蹦蹦跳跳,看到導演許誠毅一遍遍感謝眾人感謝白百合感謝江老闆幾乎要落淚,聽主持人說著兩次拍攝的艱難不易,說到齊心協力眾志成城。
最後,觀影結束,看台上的人走的稀稀拉拉,片尾字幕很長,終於走到特效公司那個部分,內場特效工作人員還留在那裡,他們大聲歡呼拚命鼓掌,隔著遙遠的距離,我不懷疑,他們中的一些人在流淚。
想想這部電影所走過的路,荒誕而心酸,一部電影拍完了,殺青了,就要後期製作了,廣告都投放了,卻因為一個演員的問題,就要讓幾百幾千號人的努力陪著他付諸東流,於是,江老闆咬著牙,又花了大價錢,再拍一次,再經歷一次不知未來的波折。而就在這幾天,《道士下山》的公映讓《捉妖》又陷入尷尬境地,房祖名的戲份大多保留,由此反觀《捉妖記》的重拍行為,是否有些可笑而多餘?在即將到來群魔亂舞的暑期檔,據說《捉妖記》要過10億才能收回成本,其要正面搏擊的,則是口碑好到爆的《煎餅俠》,胡巴是否能在混戰中突圍?沒有人知道他們將要面對什麼。
就像是看一個悲劇英雄的華麗舞蹈,帶著難以名狀的心情看這部電影。
單純從電影的角度,我給這部電影打7分。很久沒有見過的華麗特效,很久沒有見過的華語電影里表現正常的中國演員們,很久沒有見過的正常講故事的導演,有笑點,有萌點,有大場面,有動作戲,有愛情,酣暢淋漓,怎麼說也是值得起票價。中國觀眾上半年經歷了《何以笙簫默》這種純爛片的洗禮之後,《捉妖記》這種良心電影是可以救命的。
當然,這部電影也有一些不可迴避的缺陷,除了部分劇情牽強之外,就是有些低幼,我時常覺得自己在看一部兒童卡通片,覺得四下應該都是小朋友。其影片主題並不宏大,似乎沒有沒有一個核心命題和價值觀,沒有建立一個清晰的新世界,也沒有把那個「妖與人共生」的主題講透做實,更有不少戲份只是為了大場面而大場面。但瑕不掩瑜,或者是我對這部電影更寬容,這些瑕疵都不影響整體的觀感。
如果從情感角度,我給這部電影打8分,加了1分的同情分,為了那些在場內大聲歡呼拚命鼓掌的特效工作人員,他們的努力的成果,終於能見天日了。
《捉妖記》觀後感影評:笑淚齊飛:熊孩子胡巴,你玩兒的可還開心?
《捉妖記》的宣傳陣仗很大,又是跑男助陣,又是大牌加盟,又是滿商場的玩偶立柱,這個夏天幾乎隨處可見這個萌萌的蘿卜精胡巴,不去看似乎都不那麼可能。712的全國首映事實上已經是我的二刷了,早在之前點映的時候就有幸一睹胡巴,感覺實在不錯,於是二刷又來,聊聊這部絕對稱得上國產真人動漫CG結合完美的良心電影。
如果給這部電影框定一個主題:那就是一群人人妖妖圍繞著熊孩子胡巴的成長故事。
無論是男主角天蔭,女主角小嵐,還是一眾大小妖精官宦名流,所有的角色無一不是在陪伴這個小妖王長大。它呆萌可愛,通曉人情,本性調皮,而且似乎味道十分美味。女主想著拿它賣錢,傻白甜男主卻一直護著它,葛老闆心心念念想把小妖王烹煮,一則享饕餮美味,二則鏟除妖王,心有千千結,欲下一盤很大的棋,然而終究事與願違。當然了,小妖王胡巴不管怎麼折騰,最後總能安然脫險。善良總歸是要戰勝邪惡的,故事大都如此。
事實上,《捉妖記》的故事情節相當簡單,但讓我想要二刷甚至三刷的沖動來源於裡面出色的歌舞配樂和激萌的群妖亂舞。我在走進電影院之前有預料到這會是一部喜劇,卻怎麼也未曾想過這竟然是一部歌舞片!小妖的舞蹈配上極其恰如其分的歌詞描繪心境,實在是引人捧腹大笑,然而細細琢磨歌詞,還有種說不明道不盡的辛酸。捉妖天師再努力也只是為了生存奔波,妖精們選擇吃素也不能擺脫被追殺的命運,人妖皆有無奈,世事總有兩邊,羅剛能和竹高胖瑩和睦相處,但世界上依然有無數的天師和小妖勢不兩立。男女主共同飼養胡巴的那段歌舞也相當出彩,搞笑中不乏滿滿溫情,是《捉妖記》的最大特點。胡巴一直哭鬧如同不諳世事的頑童,然而誰都未曾料到它居然用牙齒咬了一家三口的圖畫,女主就此崩盤,以心換心,再也狠不下心賣掉這個小東西。
聊完歌舞秀,再聊聊一眾的大咖演員。一刷的時候我在短評里提到了鍾漢良飾演的葛老闆,甫一出場,便激起無數少女心盪漾,極致完美的畫皮技術,自戀狂狷霸道,拽的不可一世,光顧著看顏值擔當了,反倒忽略了葛老闆這個真正意義上的反派角色。二刷細看,發現演技也著實夠的上女孩子們的嘖嘖贊嘆,告別了痴情男神的形象,這個葛老闆壞的實在是很有魅力,無論是對鏡自照還是白馬入村,眉眼間有自信有戲謔有諷刺有不羈,直到宴席最後層層脫皮方顯出一絲絲慌亂恐懼。葛老闆這個角色貫穿頭尾,為妖為人都多年,若是再多鋪墊一些,應是會更豐富些,在僅有的時間里,鍾漢良的表演稱得上驚艷,讓人有眼前一亮的記憶度。姚晨的搞笑大廚更是《捉妖記》中的一大亮點,提著菜刀一出場的大嘴,彷彿《武林外傳》的郭芙蓉附身,分分鍾在給某些電影里的小鮮肉做表演教程,你瞧,喜劇就該這么演!姜武也塑造了與以往稍顯不同的大叔形象,看似威嚴端莊,實則連半個燒餅都啃不起,小人物的前後反差躍然紙上,要的就是一個萌!
最後講講結局,奶奶追隨著竹蜻蜓的離開必然是導演埋下的伏筆,期待續集,更想知道熊孩子胡巴長大後會是什麼樣子。同時也喜歡最後的主題曲,配上天蔭一步步離開的身影和胡巴抽泣的惹人心疼的小表情,格外升華。「失去了保護,才可以邁向成熟。離開曾經靠倚過的大樹,放開一切包袱,要義無反顧。」或許這就是《捉妖記》想講的成長,離開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只有獨立才能真正成熟。有點淚目,有點感動,有點難過,然而也是欣慰的。我很喜歡《捉妖記》這個立意。
最後的最後,還有一個吳莫愁的《舞底線》MV,第一次聽的時候還不大能接受,配上萌萌的小妖和胡巴倒是可愛的不要不要。很有誠意的一部片子,祝福大賣!
《捉妖記》觀後感影評:一個萌妖、萌神、萌萌噠的良善世界#
曾經持續關注了此片的拍攝過程,可謂大起大落,一波三折,死而復生。終於看了《捉妖記》點映場,等待沒有讓人失望,最大的感覺就是萌萌的、暖暖的。這是一部誠意滿滿,爆相十足的影片。
這是一部國內少見的動畫與真人結合,3D特效,投資巨大,好萊塢大片製作水準的影片。故事情節簡單流暢、節奏緊湊;導演把控到位,細節處理細致;選擇演員多演技派、整體實力強勁。全程有笑點、有淚點、有炫目打鬥、有甜蜜愛情;淚光中帶著歡笑,情意動人。
電影的主角是原創動畫人物:小妖王——胡巴。他是一個外形好似白蘿卜,頭發是綠蘿卜纓,矮矮胖胖、乖乖萌萌的動畫形象,是個天真爛漫、心無城府、良善可愛、淘氣頑皮的萌寶寶設定。
導演對他的動作設計細致入微,每一個表情刻畫特別到位。他的哭,他的笑,他的調皮,他的嬉鬧,總是惹人憐愛,讓你忍不住想去關心他、寵溺他。他歡笑,觀眾不自覺的跟著莞爾;他掉淚,大家眼眶也濕潤;他生病,觀眾們忍不住焦急;甚至他拉臭臭時,憋氣使勁、眼珠翻白的表情,都惹得觀眾們哈哈大笑,寵愛之心滿盈。男女老少通吃,都非常喜愛他,胡巴估計能成為現象級的超級萌物。這大概是人們內心對於真善美自然而然的喜愛吧,美好純凈善良的東西總會被人們輕而易舉的接受。
主演和客串的表現都很精彩,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鍾漢良,演技細膩傳神,堪稱影片一大亮點。這部影片里他飾演的是反派第一大boss葛千戶,是披著人皮,隱藏最深,捉妖烹妖食妖的最大妖。第一個鏡頭、第一次亮相就驚艷全場,惹得觀眾們驚呼連連。舉手投足帶著幾分貴氣的威儀,眼神帶著幾分壞壞的狡黠,小鬍子造型更增加了幾分邪魅之氣,最絕的是隱隱帶著幾分萌萌噠屬性。整個表演真的很顛覆之前對他的印象。記得有人問導演,當初為什麼找鍾漢良來演大反派?導演回答:這類角色一定要找這樣帥氣有型的大演員才能駕馭。果然沒有說錯。
可以說這部電影無處不萌,無角色不萌,而且還都是那種暖萌暖萌的。就連醜醜的血妖也帶著萌屬性,和天師羅鋼大戰後,牙齒被打落一地,萌萌噠癟嘴委屈跑走的樣子,引得場內一陣歡笑,剛剛滿滿硝煙立刻消散,有化戾氣為和氣的神奇。影片裡面所有的萌都帶著良善的內核,讓人在或哭、或笑、或感動之餘,留於心底的是暖暖的愛!
電影結尾的音樂非常契合主題,淡淡的離別愁緒,遠遠的旅程,音樂響起,鍾漢良深情唱出:生命就是一本奇書,期待你細心的讀,迷亂時起步,勇敢的向前追逐。。。小妖王胡巴在努力壓抑自己嗜血的本性,放下萌萌噠小白兔,皺著眉頭拿起了紅紅的棗子塞進了嘴裡。。。。。。
整部劇又留了太多的懸念和伏線:終極大boss留下的預言;小妖王的獨自遠走;奶奶的神奇離去;天蔭父親的謎團。。。。。。那江老闆所說的第二部、第三部《捉妖記》會有怎樣新奇的情節與人物設定呢?鍾漢良所飾演的霸道總裁千戶大人又會以怎樣耳目一新的形象來到人間呢?嚴重期待!!!
㈨ 看瘋狂熊孩子電影觀後感
2018年2月9日上映。影片是由李振執導,王一鳴、吳軍、李屹倫、張博、周顯欣、陽蕾、句號、董立範主演的兒童喜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