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禁閉島到底講什麼
《禁閉島》——寫給那些沒看懂的朋友 《禁閉島》3月18號bt資源壓縮出來的時候,很多人就第一時間下載觀看這部由萊昂納多主演的驚悚片,至今在美國排行榜上沒下榜。隨著觀影對劇情的感受,網上的影評朋友們就開始對這部電影暢談了,我本是報著想找一篇對這個事故寫的很有文採的文章,但是卻發現網上盡然還有人對這部電影的劇情有爭論的。 他們爭論什麼呢? 因為有一部份人認為這部電影中的主角泰德不是精神病。 他們認為故事是下面寫的故事一那樣 故事一:是一個充滿了陰謀的驚悚片,Teddy以一個剛強執著的探員的形象,一步步探險。故事的高潮發生在對深刻問題的追問:當所有的理性的分析和證據都導向自己是瘋子時,你是相信自己的記憶還是相信「現實」的證據?記憶是什麼?判斷證據是否應該依靠自己的記憶? 故事二: 是一個充滿悲憫和柔情的故事。對妻子深深的愛,殘酷的殺妻事實,令泰德在幻覺和現實中苦苦的掙扎。 故事二的美在於用精心設計的夢境去深刻分析和表達泰德的內心,去詮釋弗洛伊德關於defense mechanism,dream,hallucination,trauma的理論。 在這里我想對那些認為是故事一的朋友說說,你們或許就是對電影的認識度有些許膚淺。 認為是故事一的朋友,或許你們就是那些只是單純的喜歡看電影的人,或許你不太了解電影的歷史,各國文化,和文化蘊含出來的電影。認為是故事一的朋友總以為自己的推論很強,反襯到自己才能看懂電影一樣,或許你們認為好的懸疑片只有你們那 「聰明的頭腦」才能推理出來,那麼請往下看 下面的細節是寫給那些喜歡拿細節出來出來支持故事一的不懂者的: 主角泰德其實是神經病,他妻子因為抑鬱殺死了孩子,他有殺死了自己的妻子。但是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他一直沉浸在自己虛幻的世界裡。為了讓他接受事實,所有醫生和護士們陪他演了一出戲,充當了他假想世界的角色,這是為了讓他發現自我,接受事實,回到真正的世界中。他的同伴其實就是他的主治醫生。 這9個月來,他一直反復徘徊於現實和幻想之中。每次好了過了一夜又回到他假想的世界中。 我們來重新看一下劇情吧,相信能徹底解決你的疑問了: 1. 主角從船上上岸時,周圍迎接的獄警都荷槍實彈小心戒備,主角還很疑惑的皺起了眉頭——因為獄警都知道這傢伙是個危險的精神病,他的助手是他的主治醫師,獄警只是為了配合他治療才假裝演戲迎接他,但他們內心對他很警惕,所以才用不友善的目光看他。 2. 主角從碼頭走進庄園時,很多在掃地、修剪花園的病人向他打招呼,主角眼神很奇怪為什麼——因為那些人都是他的病友,見過他很多次了,而主角以為是第一次見面。 3. 主角在詢問案情的時候,那些工作人員完全心不在焉,還有一個女的在銼自己的指甲,一個醫生說蕾切爾老師抱怨伙食的時候還有笑場。反而是院長考利在一旁認真地做著關於泰德的病情的記錄。 4. 主角在詢問老太太時,老太太避開他的搭檔,在本上寫著「快跑」——主角因為一直沉迷於自己的幻想而不知道自己是島上的病人,但旁觀者清,老太太知道主角的搭檔是他的主治醫師,所以,希望主角趁機會跑掉,別玩真人cosplay了。 5. 大家注意,電力系統癱瘓的時候,是查克的建議主角去病房C去參觀的。如果查克也想陷害他,那麼他不應該建議主角去病房C,因為這樣主角可能知道更多禁閉島的情報。所以查克建議主角去的原因是要他去見喬治·諾伊斯,幫助他重新認識自我。 6. 病房C冒出來的神經病壯男,應該是一個演技比較好的警察。注意了,是他把主角故意引到一個和喬治·諾伊斯比較近的地方。 7. 考利醫生不主張對病人實施前腦葉白質切除術治療精神病,而是主張對於精神病人的治療要尊重他們,讓他們自己去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所以在經歷了一系列事件主角醒來後,考利醫生、主角搭檔兼主治醫師問他問題時,就是想知道主角是否已從自己的幻想中醒來了,告訴他九個月前他們的治療有過一次突破——意思是主角的病情反復發作,九個月前醒來過一次,但後來又回到幻想中了,醫生們不得不陪著主角再玩一次偵探游戲,讓主角再來一次發現自我之旅。 8. 最後,當主角醒來的第二天早晨,主角坐在石階上沉思著,他的主治醫師走過來遞給他煙抽時,主角一聲「查克」,醫生郁悶了,這是主治醫師假扮他搭檔時的名字,醫生意識到主角過了一夜又回到幻想中去了,一切努力又白費了,只好向遠處的考利醫生和監獄長無奈的搖搖頭——考利醫生、監獄長和他們身後的汽車意思是,他們昨天知道主角醒了,看來考利的自我發現療法起作用了,打算帶著主角去島外見董事會成員,向他們展示用發現療法也可以治癒精神病人這個證據,但看到搖頭,他們也郁悶了,知道這個證據展示不成了,因為這個證據又回到精神病狀態了。 9. 這時有幾個穿白衣服的工作人員走過來,鏡頭特寫拿著的白布里有錐子之類的金屬物,這就是說要給主角進行切除手術了,因為自我發現療法失敗了。 10.電影背景里本身禁閉島就當局設立的關押精神病犯者的地方,而禁閉島裡面人也沒必要對所謂的偵探做出讓他失憶的陰謀,這點無疑也可以認定主角泰德的確是精神病。 11.電影中段在主角泰德曾多次回憶自己參加二戰的情形,腦中也不時出現恐怖的二戰集中營屠殺鏡頭,這里可以肯定主角泰德以前的確曾經參加過二戰,並且二戰的陰影對他影響很深,這個和他失憶性精神病的發因是密不可分的。 12. 主角最後那句話:「與其像一個魔鬼的活著,不如像一個好人的死去」對他主治醫師的話告訴我們,主角其實這次是徹底醒了。但無法面對自己老婆殺死三個孩子,自己又殺了深愛著的老婆這個殘酷的現實,與其清醒著每天備受精神折磨,不如進行手術忘記痛苦的現實,於是,主角假裝又回到幻想中了,然後去進行手術破壞相應的神經忘記過去。 這個是關於大家討論最激烈的山洞裡那段的解釋: 山洞裡那段確實有點難以解釋。 但是有兩點可以解釋: 一是: 我認為山洞裡面的那個蕾切爾其實也是主角幻想出來的,因為在主角和查克分手後他就開始出現幻覺,首先是查克的屍體在懸崖下方,當他下去後並沒有發現屍體,其次是大量的老鼠其實這也都是主角產生的幻覺。隨後進到洞里都已經是黑夜了,並且洞里也升起了火。這可是很短的時間啊,這點上這里暗示這個蕾切爾也是的幻想人物。(更何況,山洞裡面的蕾切爾怎麼生活?靠什麼生活) 。 這里是一個細節:1.主角進山洞時蕾切爾並沒有穿鞋,第二天雷切反而穿起了鞋子。 二是:(這個理由要淺薄點,當然也要考慮蕾切爾靠什麼生活)這個蕾切爾不是幻想出來的。是精神病院的那個病人蕾切爾(醫院裡面的那個蕾切爾,是護士扮演),這個真正的蕾切爾由於精神分裂過度無法恢復,所以按造禁閉島精神病院的規定只有去做手術了,蕾切爾害怕只有出逃,醫院也確實在找蕾切爾,這時候醫院也正在治療主角,醫院就隨便利用這個幫助主角治療。 這里也有一個細節:主角問蕾切爾燈塔發生了什麼,蕾切爾當時很慌張,然後說是大腦手術,和什麼納粹的一樣,又說他們製造鬼魂什麼的。暗示了他其實是病人並非常害怕手術,所以才編出醫院很恐怖的說法。 故事其實很簡單: 泰德就是67號,其實(萊昂納多)飾演(泰德·丹尼爾),本生就是那個島上的病人,其實他的真名是那個他說的縱火犯安德魯·萊迪斯(當然沒瘋以前也確實在二戰中當過將軍marshal)。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演的安德魯在經歷過戰爭中的大屠殺之後,對自己所有的長期自責心。回家後,由於二戰過後的社會重建並不是那麼光明,並泰德及其家人出現極大的影響,因為泰德時常在腦中閃現二戰集中營可怕的畫面,就這樣下去,泰德每日借酒消愁。更為不幸的則是這種生活狀態嚴重影響了他和妻子的關系,所以使得自己的妻子出現了仇恨泰德精神問題,結果最終忍受不了現實生活妻子殺了三個孩子,而安德魯則槍殺了妻子,並放火燒了妻子和孩子的遺體加上房子。於是在這種悲情的結果下泰德抑鬱至極,失憶性精神分裂的症狀便產生了(當然就只有送去禁閉島)。這部電影就是圍繞著這個分裂出來的人格展開故事,一步步揭開了事情的真相。 孩子是他老婆殺的,老婆是他殺的,整個過程並不是他進監獄的過程,而是他的主治醫師(也就是他的假搭檔)和另外一個主治醫師布的局,為了讓他認清現實,一開始的主治醫師Cawley其實是個很善良的人,很反對手術和葯物療法來治療精神病人,男主角其實痊癒過一次,後來又復發了,這次治療是他的最後一次機會,如果失敗,他就要進手術室進行腦部手術了。 這部電影中的種種驚悚和懸疑都只是外衣,最終還是反映了人性(主角對戰爭的認識,和他妻子對生活的態度)和戰爭的痛苦(因為Teddy他身上的所有悲劇,基本都是戰爭所留下的後遺症)。
㈡ 郭富城《罪與罰》演的到底是什麼啊看完了,但沒懂.........
《罪與罰》劇情簡介:
警員泰哥(陳觀泰飾)從高處墮下,躺卧在尖沙咀半島大廈的天井,成為近日「連環放血兇案」的第四個受害人。而即將升任警司的重案組總督察凌光(郭富城飾)則昏迷倒卧在半島大廈七樓。
凌光失去了短期記憶,記不起泰哥重傷至死的來龍去脈。凌光升職在望,家中又有一位美麗的妻子希愛(張鈞寧飾)和一名可愛的兒子,現在卻成為被懷疑的對象。凌光與阿鬼(張兆輝飾)十分投契,二人合力查案,為自己和拍擋還一個公道。
但凌光在查案的過程中,發現每一個線索和證據,都接二連三地指向他自己就是冷血殺人兇手。泰哥已死,凌光的短期記憶未能恢復,更經常產生幻覺。及後連阿鬼也認為兇手就是凌光,因為除了泰哥以外,其餘三名被害者,都是凌光童年的鄰居,而且這背後可能還隱藏著更大的陰謀。
角色介紹:
1、凌光
一位年輕有為的重案組總督察,一生光明磊落,入職多年屢破奇案,備受同事們的尊敬,而同時他還擁有一個溫柔美麗的妻子及活潑可愛的兒子。將晉升為警司平步青雲之際,卻遇上史上最殘忍的連環兇殺案,追凶的過程中,凌光卻發現每一項證據均指向自己。
2、程希愛
與凌光是一對恩愛夫妻,在所有人都不相信凌光的時候她仍然相信他,也因此被兇手殺害。
3、阿軌
凌光的助手,兩人是一起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好拍檔,面對好兄弟成嫌疑犯,內心的信任、不信任互相博弈,後因發生爭執被凌光殺死。
㈢ 電影禁閉島影評
心理驚悚片Shutter Island深入解析這是一部讓人看了腦袋直疼的電影;這是一部顛覆了好萊塢模式的電影……這就是美國名導馬丁·西科塞斯掌鏡、《泰坦尼克》男主角萊昂納多主演的心理驚悚片《禁閉島》(ShutterIsland)。只有智商150以上的人才能一口氣將該片看完,而剩下的人會被片中遍布的謎題和懸念繞暈,然後再看第二遍,第三遍,甚至把碟片磨花。這就足以解釋這部晦澀難懂的電影非但沒遭遇滑鐵盧,反而在今年2月底首映後還相繼登頂美國、英國、法國、韓國等國的票房首位,全球票房猛吸2億美元,因為很多人把看懂該片作為證明自己智慧的一個象徵,你需要把思維剖成兩半才能從「禁閉島」走出來,這不是看電影,更像是一個分腦游戲。 分腦故事一部電影兩條線索大家有必要了解下《禁閉島》所設置的時代背景。這部電影設定在冷戰初期,一個充滿猜疑和妄想的年代。二戰陰雲剛剛消散,核戰爭危機籠罩全球。 萊昂納多飾演的警探泰迪被指派到囚禁和醫治有犯罪前科的精神病人的禁閉島調查一樁神秘的女病人失蹤案,泰迪在當警探之前曾參加過二戰的歐洲戰場,並參與解放了納粹的達豪集中營,這為他今後遭遇的一系列噩夢埋下伏筆。言歸正傳,說說《禁閉島》引起影迷的分歧根源。很多人表示,觀影障礙首先在劇情上,網友基本分成兩派,爭得不可開交。其實馬丁·西科塞斯的高明之處就是在同一部電影里講述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 第一個是偵探的故事。泰迪和搭檔一起到孤島精神病院調查女病人瑞秋的越獄案,但他真正目的是借機找一名燒死他妻子的縱火犯萊迪斯,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精神病院對病人實行洗腦和葯物控制,所以他決定找出真相。在鄰近大功告成之時,他險些被博士洗腦。他只能假裝接受「事實」以為韜晦之計。最後他望瞭望醫生手裡裹著的手術刀,對助手說了耐人尋味的那句話:「究竟是變成行屍走肉好,還是堂堂正正地死才好」。之後隨眾人走進燈塔。第二個是縱火犯的故事。泰迪其實就是萊迪斯,由於他患精神病的妻子溺死了自己的三個孩子,他一怒之下槍殺了妻子,面對整個家庭的破裂,他瘋了,從而產生幻覺,並在大腦中產生了偵探故事的版本,他的那個警方搭檔其實是他的主治醫生。最後泰迪清醒過來卻無法面對現實,不願像怪物一樣繼續活下去,而寧願承當起一個正常人的責任而選擇赴死,假裝他沒有清醒。他清醒、冷靜地走向結局,主動去完成這個壯烈的悲劇。從某種程度講,第二個故事更應該是電影本身想表達的,你看,萊昂納多不是在海報中劃燃了一根火柴,這不是就在隱喻他是縱火犯嗎? 心理游戲一場弗洛伊德的勝利很多喜歡追逐另類、陰暗、懸疑的看片達人都栽到了《禁閉島》手中,絕非此片很爛,相反是很贊。你要徹底消化該片帶給你的隱秘訊息,需絞盡腦汁,這比之前講述精神分裂病人的電影《搏擊俱樂部》或《致命ID》更讓人感到頭大。 嚴格說來,《禁閉島》的突破應該要感謝一個人——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這部電影從頭到尾都被弗式的精神病理論所引導和左右,堪稱是他名著《精神分析引論》的電影版。電影中有個長得很像弗洛伊德的配角——禁閉島上的納爾仁博士,一開始泰迪和他的相遇就是病人和醫生般的對話,納爾仁博士暗示泰迪有很強的「防禦功能」,這正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中的一個關鍵術語,指病人潛意識里抗拒承認自己最真實的想法。此後,泰迪不斷地做夢,夢到他被燒死的妻子在自己手中變成灰燼,但觀眾看到的是他妻子肚子上有個明顯槍傷,這就再度印證了弗洛伊德《夢的釋義》里對焦慮、閹割情緒、抑制和升華等理論的闡述,泰迪之妻就是被他本人開槍打死的,而非燒死。 Shutter Island影評不管怎樣,馬丁·西科塞斯都是值得尊敬的——雖然有些國人影迷對於他依靠翻拍港片《無間道》而獲得奧斯卡獎頗有些不以為然,但不可忽視的是,這位從影四十餘年的老導演一直在堅持為觀眾奉獻一部又一部好電影,尤其是在黑幫電影領域,他幾乎可以說是除了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之外最出色的導演了。不過,這次在2010年初,他卻帶來了一部與其喜愛和擅長的黑幫電影風格完全不同的影片——《禁閉島》。 雖然影片的風格完全發生了變化,不變的倒是仍然啟用了業已儼然成為老馬「御用演員」的Leonardo DiCaprio的主演。他所飾演的聯邦執法官和助手來到一座專門收治重症精神病患者的醫院的荒島上,調查一名女患者逃離的案件,誰知道隨著調查的進展,他發現了太多的疑點在內,案情變得撲朔迷離;但是,更為讓觀眾迷惑和驚訝的是,這位聯邦執法官來到這座荒島的目的也不是破案那麼簡單,他竟然也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目的和秘密……從影片的內容來看,這是一部典型的懸疑驚悚片,按照以往這種類型片的套路,最終觀眾也會獲得真相,可是這一部影片卻出乎了觀眾的預料:因為最終的真相竟然還是難以發現…… 先拋開令人掃興的劇透不說,這部影片是老馬在拍攝了多年的黑幫片後的一個開拓新類型的嘗試。從整部影片的品質來看,這種嘗試是非常成功的。當然最為驚悚片,場景的設置是一個重要的部分。這一點,對於作為老導演的馬丁,當然不是問題。影片很好的製造了懸疑和驚悚的氛圍,無論是在畫面的處理和配樂方面,都很好的完成了任務。影片一開始就是以Leonardo DiCaprio奧飾演的執法官泰迪在海上的痛苦暈船作為開端,一開始創造的就是一種極度不穩定的氛圍,之後的荒島上的精神病院的場景無論在荒涼而混亂的布景還是在展示精神病人的受摧殘後的可怖性上,著墨雖不多,渲染卻足夠。之後在情節的推動之下,隨著故事的驚心動魄的展開,導演更多的選取了暴風驟雨的天氣和海邊懸崖峭壁的場景,來增強影片本身的緊張感和驚悚感覺,而影片大部分時間里的灰色色調的選取也增強了影片的壓抑感和懸疑效果,加上黑暗囚室里的絕望情緒的營造和劇中人物身份難以確定的詭異的眼神和對話,配以適時出現的緊張感十足的音樂,影片始終讓觀眾在一種緊張和疑問的氛圍中度過每一分鍾,甚至一直到影片的最後一秒。作為一部懸疑驚悚片,馬丁成功的向世人表現了他的功力絕對不僅僅是限於黑幫片而已。 當然,作為一部懸疑色彩濃厚的片子,故事才是最吸引觀眾的。本片在這一方面也很出色的完成了任務,甚至說還有很多的創新。本來這影片在一些細節上可以延伸出更為深刻的話題,比如主角泰迪作為一名在二戰中目睹許多無辜平民的死亡深受創傷的士兵,自己甚至還扮演過槍殺投降德兵殺人者角色,這是對於戰爭創傷進行控訴的一個良好題材;還有一個就是影片中所提到的泰迪來這所醫院的一個目的是探求醫院利用無辜病人進行試驗的真相,恰恰是與戰後「冷戰」開始以後麥卡錫主義盛行盲目消滅「共產主義者」帶來的罪惡有關,也具有一定的社會批判性。可是這一次老馬鐵了心就是想講一個精彩的故事,其他的都忽略不計。影片在執法官泰迪貌似經歷千辛萬苦的經歷中慢慢尋找真相,就在觀眾以為他已經找的醫院「罪惡」的證據的時候,事情卻急轉直下,泰迪本身就是這座島上精神病院的一名患者!本來以為影片到此就有一個結局,可是影片最後泰迪卻以一句無比清醒的「野獸般活下去,還是像好人般死去」讓故事再次陷入了一個未知的結局中去了。到底是泰迪真的是精神病患者,因為自己的妻兒的慘死而嚴重精神分裂,製造幻覺,還是這座荒島上的醫院真的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害怕泰迪揭露而逼迫他承認自己是精神病患者?如果再從影片的開頭一點點尋找,這兩種可能性竟然是都是存在的!影片最終在一個燈塔處結尾,而這一個燈塔卻恰恰是影片中最為關鍵、卻從未真正展示其內貌一個地方,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著真相的未曾揭示。在茫茫的大海上,在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荒島上,真相被掩蓋了…… 當然,觀影有很強的主觀性,可能不同的觀眾,可以從影片的細節中發現很多東西,進而找到真相。不過,對於這種結局非常隱晦的影片,單純的以「沒有明確結局」來指責是短視的。影片追求的就是一種在緊張驚悚氛圍內的懸疑,如果觀眾真的被真相所困擾,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看作是編導的精心刻意之舉,將影片中的懸疑色彩進一步延伸到了戲外,使得觀眾回味無窮。如果真的有人認為自己的找得到真相,那也是一種成就感的體現吧,不過也恰恰表示編導的苦心已經起到了應有的效果。幾年前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肯定的科恩兄弟的《老無所依》也選擇了一個沒有直接表達的結局,引起整部故事發展的那一袋錢到底是落在誰手上?這種謎底,其實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導演想要表達的是一個過程,和過程中人的本性。而對於老馬的這部《禁閉島》而言,真相也許是同樣服務於這部影片的懸疑驚悚的特質吧。 最後再贊一句Leonardo DiCaprio的演出,這是他和老馬大師的第四次合作了。這位昔日的帥哥已然完全脫去「偶像」的外表,在演技上愈發成熟,尤其是對於飾演這種精神分裂的角色而言,要求極高,不過他的演出還是極為出彩,是這部影片獲得肯定的一個重要原因。影片選在奧斯卡頒獎典禮剛剛結束上映,對於Leonardo DiCaprio而言可能是個遺憾,因為距離下次頒獎又要近一年時間,誰也難以保證這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在一年後還會不會被那些評委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