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部老電影,講的是一個孩子,有一個鼓,他許下願望使自己長不大
《鐵皮鼓》 奧斯卡(大衛•本奈特 David Bennent 飾)的家庭有些荒誕。他的母親和自己的表弟相戀,由於近親不能結婚,所以被迫嫁給了一位商人。奧斯卡是誰的孩子只有他母親知道。在他三歲生日那天,母親送了他一面鐵皮鼓。奧斯卡十分喜歡,整體掛在脖子上敲。 一天,奧斯卡躲到桌子底下玩的時候發現了母親與舅舅的秘密,他認為成人世界充滿了欺騙,於是決定不再長大。當奧斯卡從樓上跳下時,奇跡發生了,他從此不再長高,身高永遠只有三歲的水平! 奧斯卡還意外獲得了一種神秘的能力――高分貝的尖叫。當看到母親與舅舅幽會時,他會爬上鍾樓,用尖叫震碎所有玻璃;當老師責罵他時,他的尖叫震壞了老師的眼珠。奧斯卡維持著三歲的身高水平慢慢長大
⑵ 求一個電影,男主是侏儒人,本來是正常人,自己喜歡的女人和爸爸在一起了,生了一個孩子是男主的
《鐵皮鼓》是由格拉斯的同名小說《但澤三部曲》的第一部改編成,由德國導演沃爾克·施隆多夫指導。
該片獲得第5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第32屆國際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中文名
鐵皮鼓
外文名
Blechtrommel, Die
其它譯名
拒絕長大的男孩,錫鼓
出品時間
1979年
導演
沃爾克·施隆多夫
主演
馬里奧·阿多夫,大衛·本奈特
片長
142 min
上映時間
1979年5月3日(西德)
主要獎項
第5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第32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第5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
⑶ 德國戰爭 電影 一部講法西斯 那時期 一個不會長大孩子的故事 片名叫什麼
中文片名
鐵皮鼓
原片名
Blechtrommel, Die
更多中文片名
錫鼓
拒絕長大的男孩
更多外文片名
Blechtrommel, Die
Blaszany bebenek .....(Poland)
Tambour, Le .....(France)
The Tin Drum
影片類型
劇情
片長
142 min
國家/地區
法國 波蘭 南斯拉夫 西德
對白語言
德語 波蘭語 俄語
《鐵皮鼓》是倫勃朗式的田野風景、以及典型的德國街道、人員吵鬧的家庭背景下構建的個人反抗史。
外祖母安娜還未婚的時候,一個叫約瑟夫的年輕人為了逃避追捕鑽進她的大裙子下,而成為了奧斯卡的外祖父。母親阿格內斯和她的表弟布朗斯基深深相愛,但由於近親不能結婚,出於生計,她只好嫁給商人阿爾弗萊德。奧斯卡從出生就是一個有著與尋常人不同思想的異常孩子,出生時他並不願意離開娘胎,並且計劃著重反娘胎.然而這時母親給了他一個許諾,等他三歲生日時將給他一個鐵皮鼓,他這才決定來到這個世界上,但誰是他真正的父親也許只有母親阿格內斯知道。
奧斯卡三歲生日那天,母親送了"鐵皮鼓"作為禮物,他高興的整天掛著它。他在桌子底下玩,發現了布朗斯基舅舅和媽媽的私情,他覺得成人的世界裡充滿著邪惡和虛偽,他決定不再長大。他故意從樓上跳了下來,結果他真的就不再長高,停留在三歲的高度。一次,爸爸搶他的鼓,他大聲的尖叫,結果發現,他的尖叫可以震碎玻璃,從此沒有敢再搶他的鼓。
希特勒上台後,父親加入了納粹黨。母親還是頻頻和舅舅幽會,母親發現自己懷孕了,沒完沒了的吃起了魚,結果由於過量而死去。母親死後不久,舅舅也被納粹殺害了。外祖母帶了一個女僕瑪利亞回來,奧斯卡和父親都佔有了她的身體,並且生了一個孩子。奧斯卡認為孩子是他的,但瑪利亞成為了自己的"母親",孩子成為了自己的"弟弟"。1945年,蘇軍攻佔了但澤,父親被殺,他埋葬了父親,也埋了伴隨他20年的鼓。他的「孩子"不小心用石頭砸了他腦袋,這時候發現,奧斯卡恢復了生長。
⑷ 16歲侏儒男孩奧斯卡是什麼電影
《鐵皮鼓》。
《鐵皮鼓》是由格拉斯的同名小說《但澤三部曲》的第一部改編成,由德國導演沃爾克·施隆多夫指導,講述了奧斯卡三歲時目睹成年人世界的丑惡,決心拒絕長大,反抗他的父母、舅舅、情人、以及納粹的個人反抗史。
該片因主人公奧斯卡3歲生日得到了一隻鐵皮鼓,此後一直隨身攜帶,得名《鐵皮鼓》,又名《拒絕長大的男孩》,獲得第5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第32屆國際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對這部電影,評論一致稱贊,被認為是一部擊中納粹德國要害的政治電影,是「當代德國電影的突破」,也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反納粹主義電影之一, 以史詩般的恢弘格局展現了德國戰時小市民的眾生相,是一部以小見大的影片。
它不是一部情節電影,具有強烈的批判和反思傾向,利用荒誕而非理性的手法,使觀眾感受導演對命運所作的深層次思考,從中感悟出生活的某種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