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天才眼鏡狗》影評
篇一:《 天才眼鏡狗》影評
《天才眼鏡狗》像是一本可愛又富有教育意義的童書,故事講述一隻生下來就是天才的神犬皮博迪,同時是成功出色的科學家、發明家、企業家,還領養了一個養子舍曼。為了能用最棒的方式帶舍曼了解歷史,皮巴弟先生打造了一座時光機,讓舍曼不只能「學習」歷史,還能親身體驗。
皮博迪與舍曼就這樣藉由時光機的幫助回到了法國大革命、見證羅柏斯比爾的恐怖統治、回到了古埃及了解法老的陪葬文化、拜訪在文藝復興積極創作發明的達文西、參與驚天動地的特洛伊戰爭……當然,藉由電影中輕松詼諧的劇情表達,這不只是皮博迪為舍曼打造出來的機會去回到過去認識歷史,更是適合家長帶小孩一同觀賞並認識歷史的好方式。
電影中有很多誇張的肢體動作和表情、對白,應該會讓小朋友們覺得相當可愛且富有樂趣。不過如果《天才眼鏡狗》只有這點程度,應該會讓坐在旁邊的大人狂打哈欠吧。所幸,本片還是有一些夢工廠特有的尖酸諷刺幽默。這部份就不爆太多雷了,笑點讓觀眾們在電影院自行欣賞,不過電影中真的有很多點讓我印象深刻又覺得相當聰明,夢工廠在一部整體來說相當富有兒童教育意義的電影中大膽放入一些政治諷刺、黑色幽默,小孩子應該不至於察覺出發生什麼事,但是心領神會的成年觀眾就能會心一笑昌告了。
總結來說,這部《天才眼鏡狗》是一部能融合成年觀眾與兒童娛樂性的動畫電影,相當適合爸爸媽媽帶小朋友進電影院欣賞。當然,如果是特別喜歡夢工廠動畫的朋友,一個人欣賞應該也很有樂趣喔,像我也被電影裡面的笑點戳中好幾次。如果228假期有空的朋友們,可以多多考慮這部寓教於樂的《天才眼鏡狗》。
篇二:《 天才眼鏡狗》影評
狗應該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一路伴隨著人類從原始至文明,將來勢必還要去星空。雖然相比其他早期馴化物種,比如牛、馬、雞來說,似乎狗並未以從事農畜牧的生產為主,但它卻是數萬年來與人類相處最為親近的。雖說後來喵星人的到來,對狗的歷史地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真要論起對人類這萬年史的了解,狗是最感同身受、當仁不讓的。
影片將狗作為穿越歷史的主導者,且本意是以觀察者的姿態來審視歷史、敬畏歷史,雖然被兩個熊孩子鬧騰了一番,不得不幹預、調侃歷史,但也在這有驚無險中感人肺腑一把。創作者想必採用狗的原因是源自原作劇集,且核心在於「狗為人父」這一立意上的,並不一定是有意識地去用狗,而不是火雞來關照人類歷史。就當是歪打正悉沖著吧。
穿越歷史的梗如今的影視作品用得挺多,不過這般較大跨度穿越的作品,對於喜歡歷史的觀眾來說,觀賞起來也還是挺有意思滴。片中較大篇幅的涉及到四段具體的歷史時間,按歷史順序分別是埃及圖坦卡蒙9歲登基時、邁錫尼特洛伊戰爭木馬破城時、義大利文藝復興達芬奇繪制蒙娜麗莎時,以及法國大革命反君主制運動開始。真正的歷史中,這四段歷史背後的動力淺顯點說,分別在於「宗教改革」、「區域霸權」、「資本主義興起」、「君主立憲」。當然,作為一部夢工廠的動畫片,必然不可能去拍這么嚴肅濃厚的學霸味兒,轉而換成了「神讓我娶老婆」、「證明自己是熱血男兒」、「了解孩子很難」、「我們沒有蛋糕」……當然,由於時過多日,情節有些淡忘了,可能概括得不是特別確切,但旨在說明夢工廠是積極地將矛盾沖突轉換成了符合影片中心思想的創作思路。而每一段的主題無疑不是在反復論述「孩子的成長」和「父親的定位」。
不知道編導是以怎樣的標准去選取這四段歷史的。畢竟世界歷史重大時期和事件相當豐富的。當然,文藝復興、法國大革命對歐美文明來說是近代的開端,邁錫尼文明則是希臘的前奏,古埃及更是人類較早的偉大文明。選這幾個看似是一種自覺地文化習慣。就像若讓咱們來拍的話,沒准會是「秦國一挑六」、「皇叔的逆襲」、「蘇學士下廚」、「中山立志傳」等等了。
通常來說,將人和歷史放在一起來寫,如果這個人的命運和歷史的命運並無深層關聯,那這種描寫就成了單純地時空變幻,比如僅僅為了三角戀而穿到某個朝代。人和歷史在片中的一睜迅殲體化,才能讓人物更飽滿、歷史更真實。不過,本片作為動畫片,在這方面的著力並不多,完全不如夢工廠早期在《埃及王子》和《小馬王》中角色命運與時代的那種休戚與共。但它並不是沒有,並沒有淪為拿穿越做噱頭的無腦逗笑片。其關鍵就在於兩個角色的關聯。
其一,正如前文所說,主人公皮博迪先生是一隻智慧過人、充滿關愛的狗。由它來引導我們進行這次穿越之旅,表面是在游歷這幾個歷史時期,其實質是在了解皮博迪的「人生」。我們看到了它這一生的各個時期,看到了它如何積極地奮斗,為了自己的權利和價值,為了被人類認可,並感受到它人性的正能量。但更重要的人生階段,它奉獻給了「父親」這個角色。通過將大的歷史和個人的歷史穿插融合,通過借著歷史沖突來襯托父子的沖突,皮博迪的內在形象變得飽滿起來。
其二,男孩舍曼在各歷史時期的行動是在逐步自主的。由大革命、埃及時跟著皮博迪先生的指導,到文藝復興時變得主動,再到特洛伊時對皮博迪先生的反對。舍曼在一步步轉變自己被動的性格,同時也將與皮博迪先生不同的成長觀念矛盾激化,為後來的高潮段落自己的一系列行動提供了力量和情緒的積蓄。在這數次穿越中,各時期的人物和事件也成為了推動這一轉變的因素之一。因此,舍曼,當然還有那個丫頭,在片中並不是歷史的旁觀者,而是在通過自己的主觀意願和行動去參與歷史,推動了歷史。
不過,以上兩點在片中並不一定是站在歷史與人的角度來創作構思的。只能說編導等創作人員在進行故事創意的討論時,著力的父子情感部分是由歷史穿越的劇情來承載的,也就自然而然地就產生了這一層含義。
片子的主題是父子情,切入點關乎父子彼此間該如何認可。英文片名歷來都很直白,不過一個「Mr」也足夠傳達出主人公是一位成年人的含義。而中文譯名,除了強調這是只戴眼鏡的聰明狗外,並不能很好的告訴觀眾這只狗的身份,但它的身份卻是本片的關鍵。試想如果換成《超時空歷險之狗爹救兒》這類比較港味的譯名,雖然比較搞,但意思傳達倒還一點兒都不落了。本片大部分時間其實都是在講述狗爹皮博迪如何去養育人子舍曼,歷史參與的重點不是時代歷史,而是在這一次次經歷中如何完成這對父子的情感歷史。大部分時間片子都完成的不錯,尤其是「狗撫養人」的這條線上,皮博迪的態度和舍曼態度的前後轉變,是緊密圍繞父子情感來描寫的。雖然概念比較奇趣,但其實質仍舊是父親如何處理兒子的成長,以及兒子如何由崇拜父親到懷疑父親的轉變。這是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的,小時候覺著父親無所不能,成年後覺著父親不過如此,直到自己生為人父了才知道實屬不易。而作為父親這邊亦是如此,孩子小時可愛聽話,為他制定了一個理想的未來,但隨著孩子的長大,漸漸發現他的成長不是自己可控制的。孩子越是認為父親不行不懂,父親越是想控制孩子的行為思想,歸根結底是個人獨立與父權的此消彼長。
本片沒有去強化這種爭斗,畢竟它是溫情的,它主要描述的還是父子間的絕對真愛。最後高潮段落時,舍曼認可自己是狗,並不是在父權抗爭中失敗而妥協,片子絲毫沒這層意思,而是在用這樣的方式表達舍曼長大了,由一個完全依靠皮博迪的'孩子,成長為一個有著自己追求和價值觀的大人。懂得了什麼是愛,什麼是責任。因而,編導們將此段落放在了一個比較有趣味的場景之中。這里有著眾多的歷史人物,很多人物的歷史功績在於定義和推動了人類的文明。從這些人物口中重復著舍曼的觀點,強化了父子間的理解和認同的同時,似乎是有意地將這一刻歷史化,作為一個歷史的見證。因為,這一刻也是父子情感歷史中新階段的轉折。
如果編導能在皮博迪身上挖掘出更多得深意,比如帶著狗與人幾萬年相伴而行的歷史感,那麼皮博迪先生對舍曼的愛就不僅僅只是他們一家子的小愛,而是能夠延伸到對這段歷史的反思與關切上了。就像片中的一個小情節一樣,老師教學生美國總統華盛頓的歷史,舍曼指出這裡面有杜撰的成分。顯然,他的歷史觀已然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他是在主動地認識歷史,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歷史。而帶給他這一切的,是皮博迪先生。
當然,不管是怎樣的影視作品,要傳達給觀眾的主題思想都要簡練、明確,說得太多,只會明白的越少。重點不在於表達多少,而是如何將某一觀點表達得更確切、更到位、更通俗。作為動畫片,尤其是兒童觀眾作為主力的動畫作品,此片的主題表達是凝練的,舍棄掉了更多得能夠豐滿故事和人物的內容和技巧,全力傳達父子真情、兒子長大這樣的普世觀點。孩子們能看明白,家長們也理解個中滋味。
篇三:《 天才眼鏡狗》影評
該部影片中角色取自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動畫劇集《The Rocky and Bullwinkle Show》,全新的故事配以動畫特效,科幻糅合返古特色,影片充滿風趣幽默和溫情正能量,是一部寓教於樂的好萊塢夢工廠風格作品。好萊塢製作的動畫作品一直獨領風騷,最近的《神偷奶爸2》、《冰雪奇緣》以炫美奇特的動畫特效和幽默搞笑的風格贏得不少觀眾的喜愛,而《天才眼鏡狗》以全新的視角,特效的添彩,角色高度的擬人化同樣奉獻了不一樣的觀影體驗。
眼鏡狗的塑造完勝了寵物給人慣常思維印象,而這個名叫皮博迪的天才型眼鏡狗,是高智商的奇葩,同時又是一個具有人性溫情的好父親形象,通過其研製的時空機,展現了皮博迪和養子舍曼以及小女孩佩妮對古代歷史故事的嶄新詮釋,同時傳達了人與動物高度的和諧精神。
影片最為逗趣的就是再現了一系列歷史畫卷中的人物形象,比如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萬有引力的牛頓、多才多藝的著名畫家達。()芬奇、古埃及法老神秘的世界以及古羅馬特洛伊戰爭的場面,這些歷史著名人物不是以非常正統的形象出現,而他們都是以詼諧幽默的形象出現,這對求知慾狂熱的孩子們來說是不小的誘惑,影片目的就是讓孩子們在滑稽搞笑的氛圍中對著名的歷史人物和事件有個生動活潑的認識,同時通過皮博迪和舍曼怪異父子檔時空穿梭的奇遇來珍惜和審視親子之間互動的重要性,讓家庭充滿溫馨和關愛。
當然影片也注入現代思維特色,那就是一隻狗為什麼不能收養一個小孩,而天才眼鏡狗皮博迪也努力的履行一個負責任和有愛心的父親義務,其竭力的表現就是企圖通過自己的才能化解舍曼對佩妮的傷害帶給其父母的不良印象,同時也是極力的表現自己有收養一個小孩的能力,而佩妮和舍曼也在時空穿梭奇遇中互相幫助冰釋前嫌。舍曼從對皮博迪的不屑一顧到最終認識真愛的重要性,自己不在乎是一個人還是一隻狗,最為重要的是他們在一起是快樂、健康和幸福的。
正能量同樣是動畫片的價值觀所在,《瘋狂原始人》、《神偷奶爸2》、《冰雪奇緣》等著名動畫片都有正義戰勝邪惡的橋段,而《天才眼鏡狗》雖然沒有這種純粹的正能量散發,但如何說服歧視的眼光讓一隻狗也能具備收養人的權力,影片通過皮博迪的勇敢智慧表現足以打敗所有世俗的眼光,當然這只是一種預想,但同樣表達了人與動物如何和諧相處的可貴所在。
影片雖然是動畫影片,但和許多的好萊塢動畫電影一樣,都是努力的把故事做到老少咸宜,沒有任何的不違和感。影片想像綺麗,有溫情的律動,有特效的加分,當然還有那種科幻片的神韻以及一直都存在的美式幽默。特別那些著名歷史人物都是那麼大智如愚,沒有神樣的高大上,而是充滿著誇張搞笑的神經風格。以上這些優點應該是該片吸引不同年齡層觀眾的核心焦點。
❷ 電影《三毛流浪記》故事,為什麼說是起源於人間悲劇,結束於明星盛宴
著名女作家陳懋平,為何筆名叫三毛?對此曾有多種版本的解釋,其中有一個版本是她從小喜歡看漫畫家張樂平的作品,後來還曾特意拜訪過晚年的張樂平並認其為義父。
七、三毛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王龍基說,他拍完《三毛流浪記》之後整個人都不一樣了,他從三毛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
導演嚴恭說,他和王龍基去流浪兒童聚集的大橋下觀察他們的生活,王龍基和這些孩子還交上了朋友,他們發現很多流浪兒童都有自食其力的想法和能力,雖然有人誘惑他們去小偷小摸,但很多孩子自覺抵制這種誘惑。
三毛身上有很多人性的光輝,他善良,拾金不昧。他勇敢,面對欺侮他敢於反抗。他有骨氣,不願為了物質生活放棄做人的尊嚴和朋友。
總之,三毛是一個有獨立性格的孩子,他的身上有稀缺的優秀品質,他應該擁有也值得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他的未來也是我們的未來。
❸ 兒童題材電影《魯冰花》,每次看都流淚,農村孩子都愛看嗎
導讀:90後的不知道能不能看懂,80後的孩子看了一定會說很不錯,電影“魯冰花”是一篇哀傷的故事改編來的,講述了一個凄美的鄉村故事。小主人公阿明是一個小學三年級的懵懂學童,自幼喪母,和只比大自己2歲的姐姐以及老實巴交的茶農父親相依為命。由於一次重病,再加上鄉長的見死不救,靈氣活潑富有繪畫天才的阿明已於一個月前夭折了。
5.其實台灣的農村和大陸的沒有任何區別,這次翻查資料的時候,我才意識到這部電影的出處並不是大陸;並且同時意識到,在電影中我反復看到的河水,雨下過的泥濘地,還有瘋狂長個兒的野草,其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所有的農村,以及農家人的淳樸,執拗和與生俱來的悲情。古阿明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高山族的農村孩子,擁有大部分孩子的頑劣,不上進和突兀的天才;而郭雲天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城裡來的美術老師,和所有半吊子藝術家一樣沒有權,但理想主義。阿明爸爸的頑固內斂,阿明姐姐的隱忍堅強,很自然又很頑強地紮根在他們的個性中。善解人意的老師看上了這個窮苦孩子耀眼的才華,卻得不到任何人,包括孩子家長的支持,他只能遠走他鄉。最後,當郭老師拿著阿明的畫在國際比賽中得獎後回到村裡,阿明已經去世,電影的最後是村裡的青山綠水,和依舊瘋長著的野草。
❹ 那些年,我們一起看過的7部「兒童不宜」的電影
上世紀80、90年代,是一個硬核的年代,
那時候正值「改革春風吹滿地」的大好時代,不僅泊來的 時尚 事物層出不窮,本土的新鮮事物也是推陳出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就拿電影來說,那時候電影院上映的,電視台播出的,都是熱衷於嘗試各種商業題材,極富生命力的轉型期電影,而隨著畫像製品的流入,又讓我們看到了港台地區的優秀作品。
這些形形色色的好片都是我們童年的電影啟蒙,也多少影響了我們三觀的構建。
但也由於當時對青少年的保護意識沒有像現在這么嚴肅科學,令其中也有一些尺度極大的電影也被我們過早的接觸,導致這些電影在我們幼小的心靈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
我們現在稱這些作品為「童年陰影」電影,雖然每個人的經歷不同,看過的電影也不完全相同,但其中也有一些大家經常提到的電影,下面就來逐一盤點。
一、1966年由鮑方編導、朱虹主演的《畫皮》
《畫皮》是1966年出品的電影,但直到1979年才在我們內地上映。
這也是在我們內地上映的第一部恐怖電影,那時候的人都單純,沒見過這種會嚇人的片,據說就嚇死了一個農村老太太,結果電影就隨著一片非議被禁映了。
直到後來大家都被香港那些鬼片、僵屍片熏陶得差不多了,再重新看到它時,才發現那些鏡頭也實在挺普通的。
因此就有人認為以前看的並不是這部電影,而是另一版也叫《畫皮》的更為恐怖的片,儼然一個「曼德拉效應」個案。
但經過皮哥認真核實,那部「嚇死人」的電影的確就是1966年出品,於1979年1月引進內地的《畫皮》。而有些人之所以會有不一樣的記憶,都是和1969年的《雪娘》或1991年的《古墓荒齋》搞混了。
《聊齋志異》中的《畫皮》一篇就特別重口味,電影刪掉了陳氏救夫的一大段令人不適的情節,但仍然保留了畫皮鬼挖取王崇文心肝的一段。
那血淋淋的鏡頭就算現在看也很滲人,也難怪當年在電影院嚇壞了很多人,至於「嚇死人」的傳聞,皮哥是偏向於不信的。
鮑方改編後的《畫皮》故事情節比原著要更緊湊和合理一些,是一部很難得經典恐怖片。能成為內地的第一部恐怖電影本身就很難得,那些恐怖情節和血腥鏡頭現在也很難看到了,因此這第一個位置一定要留給它。
二、1982年由張旗執導的《人蛇大戰》
台灣商業電影的製作一般都比香港電影要粗糙,也更加「不依章法」,暴力和血腥程度更高。蛇蟲鼠蟻都是能令我們害怕的動物,而將這些動物對人類造成的威脅無限誇張化而創作出來的恐怖電影,無論放在哪個時代都不會過時。
80年代沒有電腦特效,表現蛇患也不能像《狂蟒之災》那樣用CG特效打造一條大蛇出來,就只能在數量上下功夫。
《人蛇大戰》就是那種令人十分震驚的影片,片中出現的滿屏密集的蛇群絕對能引起觀眾的不適,雖然其中多數都是無毒的蛇種,也令人毛骨悚然。
電影其實也是在講一個人類與大自然需要和諧共處的主題。
一幢大樓在挖地基時,施工方挖到了一個巨大的蛇巢,但老闆為了趕工期,用鏟車把其中數百條小蛇都鏟死了。當大樓竣工之後,難以計數的瘋狂蛇群便來到大樓中展開復仇,
最後政府出動了帶著噴火槍的部隊將蛇燒死,但包括大樓老闆在內的大樓中的人都死於非命。
這些簡單的故事情節相信很多看過的80後現在回憶依然記憶猶新,因為在那個特效水平低下的年代,電影帶給我們的視覺沖擊和震撼效果實在非常大。
雖然《人蛇大戰》在香港只拿到64萬港元票房,在台灣卻很賣座,也刺激了台灣的電影市場。
此後不久就拍了一部續集《人蛇大戰之蛇魔轉世》,還有很多跟風作品如《勾魂蛇魔女》、《蛇魔轉世》、《蛇魔追魂降》等,但都沒有這一部好看。
三、1986年由阮繼志和王晶編劇、藍乃才執導的《原振俠與衛斯理》
王晶是倪匡小說的忠實粉絲,他自曝在讀書時期就熱衷於追更報紙上連載的《衛斯理》系列小說。
在進入電影圈之後,他也迫不及待想將倪匡小說搬上銀幕,而且把原振俠和衛斯理都放在一塊,但他選擇的卻是全港最Cult的導演藍乃才。
藍乃才是香港電影新浪潮時期的猛將,他的《城寨出來者》完整版本因為受到香港電檢處的「特別照顧」,直到今天仍然難見天日。
接手《原振俠與衛斯理》之後,他也沒想要走科幻路線,而是把電影拍攝成怪物與血腥並存的重口味猛片。
南洋的蠱術和降頭術向來令人談之色變,而降頭術就是片中的一大賣點。先後出現了黑心降、小鬼降、鬼面降、血咒等五花八門的邪術,令人感覺似假還真。
施術時往往伴隨著血漿橫流,又顯得詭異滲人,這些都是片中的獵奇與恐怖元素。
片尾的重頭戲是反派大巫師阿古拉召喚出蠱族「老祖宗」,是一具會變異的僵屍。
其形象設計明顯借鑒了《異形》中的外星怪物異形,但變異之後還按上了一對翅膀,變成了一隻會飛的異形。
這只僵屍製造的驚悚效果令多少80後小孩至今都難忘。
四、1989年由梁明、穆德遠執導的《黑樓孤魂》
這是另一部傳言在放映時「嚇死過人」的電影,而且還是我們內地深圳影業出品。
片中出現的「鬼」其實就是個用魚線吊著的布娃娃,長相還有點萌,但那時候就是嚇到了很多人,這得歸功於電影採用的立體聲音效。
作為內地第一部採用立體聲音效的電影,在電影院中產生的驚艷效果可以想像。加上德式舊孤樓的內景怎麼看怎麼嚇人,營造出來的驚嚇效果特別好。小孩看是肯定不行的,就算是膽子小點的成年人估計都接受不了,因此電影海報上就被打上「兒童不宜」的標簽。
在此之後的很多電影為了吸睛,也紛紛效仿本片,在海報上打著「兒童不宜」的字樣。
但《黑樓孤魂》在影迷心目中的地位不可撼動,它代表了我們內地恐怖電影的底氣,就像一顆璀璨的流星劃過天際,向世人證明內地也能拍出高質量的恐怖片。
據說原版片長是100分鍾,在「嚇死人」事件之後就被回爐,將很多嚇人的鏡頭都刪了,剪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88分鍾版本。
皮哥也和廣大網友們一樣,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完整的100分鍾版本,但在目前的環境下,這也只是一個不容易實現的奢望。
為了能夠通過審查,電影還特地配上了一個和諧的結局,故事中出現的人物都成了精神病院中的病人,最後護士推著一輛車走進門,跟大家說:「該吃葯了。」這個結局意味深長,30多年來,我們的電影一直都在「被喂葯」中艱難前行。
五、1988年由牟敦芾執導的《黑太陽731》
731部隊,全名叫「日本關東軍駐滿洲第731防疫給水部隊」,是抗日戰爭時期侵華日軍假借研究防治疾病和飲水凈化為名,用中國人、朝鮮人和戰俘來做實驗,以製造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的實驗場。
在哈爾濱市的平房區新疆大街上,至今還屹立著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的遺址,為世人訴說而那段不容掩蓋的 歷史 。
1988年,銀都機構決定用一部接近紀錄片的電影來揭露侵華日軍的暴行,他們找到了曾拍攝過《奸魔》、《碟仙》、《打蛇》等片的邪典導演牟敦芾。
這部戰爭題材作品的製作非常精良,表現也相當克制,與牟敦芾之前的電影相比顯得內斂了許多。
但為了使電影中的鏡頭顯得更加的真實,導演花了很多心血。其中一些焚燒屍體的鏡頭甚至用了真屍體,這種操作放在現在實在是難以想像。
皮哥小時候也和同學們一樣在電視上不小心看了這部電影,除去那義憤填膺的反戰情緒,便是深入骨髓的驚悚。
而當時在夥伴們中間就開始流傳著這部電影中出現的屍體都是真屍體的傳聞,聽起來更加令人害怕。
直到網路時代在網上看了一些文章,才非常吃驚的被證實了這個當年令人不敢相信的傳聞竟然是真的!
根據片中一位扮演副官的演員描述,片中所用的屍體來自長春白求恩醫科大學,以每具3000的價格入手,假如保存完好無損歸還,則能夠退還2000元。
劇組等於用「租」的方式挑選了12具屍體,其中一部分被演員肢解後燒掉,剩下的後來都還給了大學。另外他們還找到了12個群演來扮演那些遠鏡頭中躺著的屍體,就留下了那些令人害怕的畫面。
六、1992年由藍乃才編導、樊少皇主演的《力王》
在那個錄像帶時代,《力王》絕對是第一禁片。
雖然那時候小夥伴們中間一直流傳著關於這部電影的傳說,看到的人卻很少,原因是家長們之間早有「默契」,不能給小孩看《力王》。而那些不小心看過的夥伴,也都甘願「認慫」,承認自己看完之後當晚做了惡夢。
90年代初,蔡瀾在嘉禾的支持下組建了大路公司,由於製作資金有限,他便將目光投向了日本那些風格漫畫。
《力王》是猿渡哲也的代表作,走的是暴力血腥路線,因此蔡瀾選擇了讓香港最Cult的導演藍乃才來執導,主演則是樊梅生的兒子樊少皇。
片中的那些「肉體」道具其實做得很假,也是導演有意為之,不做得太逼真,讓人一眼就看出是假的,減少一些視覺沖擊力。
但10歲左右的小孩子哪裡分辨得了那麼多,就算是假的看了也會害怕,亦難免在心裡留下陰影,會做惡夢也是必然的事。
樊少皇當時正值壯年,他是童年出道,13歲習武,看那一身肌肉就知道他有多努力。《力王》是樊少皇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有不認識樊少皇的,但不知道《力王》的就很少。可惜在此之後他就沒有太多能拿得出手的作品了,現在依然留在電影圈打拚。
七、1997年由崔小芹、孟衛兵執導的《瘋狂的兔子》
最後列舉的這部《瘋狂的兔子》,是90後們經常提起的「童年陰影」,甚至有人稱它為「兒童科幻邪典片」。
片中講述外星人通過一張「瘋狂的兔子 游戲 光碟」,控制玩過那款 游戲 的小孩們的思想,讓小孩們都變成了大腦被控制了的行屍走肉。
雖然結局是小夥伴們之間的友誼最終戰勝了外星人,但是全片都籠罩在一種詭異陰冷的氛圍當中。特別是被感染了的小孩們在大街上跳著機械的舞蹈,令人感覺毛骨悚然,比一些故意嚇人的恐怖片還要恐怖幾分,說它是「童年陰影」一點都不為過。
故事的編劇是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張之路,他的很多作品很多都在80到90年代被改編成電影,其中不乏像《霹靂貝貝》這樣的經典作品。
本片的主題目其實是希望能夠教育青少年不要沉迷於網路 游戲 ,別受到那些 游戲 的「控制」,變成行屍走肉。
但這個故事也明顯夾帶私貨,它用一種詭異的手法展現了一個集體被洗腦的整個過程。集體產生的瘋狂就如同洪水猛獸一般,會欺壓那些保持頭腦清醒的人,強迫他們接受並順從被同化,身為異類註定要遭受集體的排斥。
90後的小孩們不能理解這么深層次的事物,但通過電影中的影像語言,同樣能夠感受到這個問題的可怕。
因此才會有那麼多人聲稱小時候被這部電影嚇到了,並且產生了陰影。這無疑是張之路和電影導演希望做到的,就是用這種簡單的道理來教育下一代。
其實80到90年代有很多看起來挺嚇人的電影,但即使是很膽小的小孩,看得多了自然就免疫了。
皮哥還記得生平第一次看鬼片,是在同學的家裡看鄭則仕的《捉鬼大師》,晚上睡覺還算做了惡夢,但二刷的時候就只是當做一部 搞笑 片而已。
這些曾經留下「童年陰影」的電影,也帶著我們孩提時候的美好記憶。
每當重溫這些老片,就會想起那些曾經跟我們一起看電影的夥伴們,這也是我們至今還對這些電影有情懷的原因。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❺ 戲台電影適合孩子看嗎
《戲台》是否適合孩子看需要謹慎考量。
不建議攜帶低齡兒童觀看《戲台》。影片部分場景包含隱晦內容,例如六姨太角色的逢迎表現以及軍閥暴力片段。而且影片存在“少兒不宜”的爭議,原因在於其密集呈現了成人化議題,像權力壓迫、藝術與生存的掙扎等,這些內容可能超出孩童的理解范圍。
對於適齡觀眾,13歲以上的青少年若對歷史背景有基礎認知,可以選擇性觀看。他們能夠通過影片荒誕的劇情感受戲劇沖突與諷刺意味,比如真假霸王的錯位、權力對藝術的干涉等。不過在觀看過程中,需要家長引導解讀角色的復雜性,例如六姨太的抗爭與時代悲劇等。
如果有觀看影片的需求,在暑期檔有更適合兒童的影片,像《喜羊羊與灰太狼》《小妖怪的夏天》等動畫作品,可優先選擇這些影片。
總體而言,《戲台》更適合成年觀眾,兒童觀看需要結合年齡與認知能力,謹慎做出決定。
❻ 那些年,我們一起看過的7部「兒童不宜」的電影
上世紀80、90年代,電影界迎來了一波嘗試新商業題材、充滿生命力的轉型期。隨著影像製品的引入,我們得以觀賞到港台地區的佳作。這些影片不僅是我們童年的電影啟蒙,也深深影響了我們的世界觀。然而,當時的保護意識並不如今日嚴格,一些尺度較大的電影在我們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如今,我們稱這些作品為「童年陰影」電影。讓我們來逐一盤點幾部具有代表性的電影。
首先,我們不能不提的是1966年由鮑方編導、朱虹主演的《畫皮》。這部在內地上映的第一部恐怖電影,以其驚悚的鏡頭和故事情節,震驚了當時的觀眾。盡管電影在1979年上映時引起了廣泛的非議,並最終遭到禁映,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觀眾們發現那些鏡頭其實並不那麼嚇人。許多人認為自己看的並非是真正的《畫皮》,而是被混淆的其他恐怖片,彷彿經歷了一個「曼德拉效應」的案例。盡管如此,鮑方改編的《畫皮》以其緊湊和合理的情節,成為難得的經典恐怖片。
接著,1982年由張旗執導的《人蛇大戰》同樣令人矚目。作為台灣商業電影的代表作品,其在製作上雖然不如香港電影精緻,但在恐怖元素的營造上卻不輸一籌。影片中密集的蛇群場面令人不寒而慄,盡管其中的蛇類多為無毒品種,但其數量之多足以讓觀眾感到毛骨悚然。《人蛇大戰》不僅在視覺上帶來巨大沖擊,同時也傳達了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的主題。電影的高潮部分,瘋狂的蛇群對人類的復仇,加上政府部隊使用火焰噴射器的場景,使得劇情緊張刺激,成為許多80後的難忘回憶。
1986年由阮繼志和王晶編劇、藍乃才執導的《原振俠與衛斯理》同樣具有爭議性。作為王晶對倪匡小說的忠實改編,影片融合了科幻元素和恐怖氛圍,將原振俠和衛斯理的故事混搭在一起,展現出怪物與血腥並存的刺激場景。電影中,南洋的蠱術和降頭術令人談虎色變,各種邪術的施用伴隨著血漿橫流,營造出詭異且令人不安的氛圍。片尾,反派大巫師阿古拉召喚出變異僵屍,形象設計借鑒了《異形》中的元素,成為許多80後心中難以忘懷的恐怖時刻。
1989年由梁明、穆德遠執導的《黑樓孤魂》以其獨特的立體聲音效和陰森的氛圍,成為內地恐怖電影的標志性作品。影片中的「鬼」形象雖然萌態可掬,但在電影院的立體聲音效下,卻能產生令人毛骨悚然的震撼效果。《黑樓孤魂》因其驚悚的氛圍和對內地恐怖電影的貢獻,至今仍被影迷們津津樂道。在電影被改編後,許多影片為了吸引眼球,紛紛在海報上打上了「兒童不宜」的標簽,這使得《黑樓孤魂》的地位更加不可動搖。
1988年由牟敦芾執導的《黑太陽731》則揭露了侵華日軍的暴行。影片通過精良的製作和剋制的表現手法,揭示了日本在戰爭期間進行的不人道實驗。盡管電影中使用了真實的屍體進行拍攝,這種操作在當前環境下難以想像,但其對歷史的揭露和對人性的反思,使它成為一部具有重要意義的作品。皮哥在年輕時有幸觀看了這部電影,其義憤填膺的反戰情緒與深入骨髓的驚悚感至今仍歷歷在目。
1992年由藍乃才編導、樊少皇主演的《力王》在錄像帶時代被譽為第一禁片。影片講述了一個暴力血腥的故事,盡管許多家長深知其中的危險,仍會避免讓小孩接觸。《力王》通過其誇張的特效和真實的氛圍,給觀看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是在多年後,樊少皇的表演和電影中的場景仍然能夠引發觀眾的共鳴。
最後,1997年由崔小芹、孟衛兵執導的《瘋狂的兔子》以其獨特的科幻元素和恐怖氛圍,成為了90後的「童年陰影」。影片通過外星人的控制手段,展示了被感染的孩子們在大街上跳著機械的舞蹈,營造出一種詭異且令人不安的氛圍。這部作品不僅探討了集體意識的控制問題,同時也提醒人們警惕網路游戲對青少年的影響。《瘋狂的兔子》以其深層次的主題和引人深思的影像語言,成為了一部在當時引起廣泛討論的電影。
這些曾經留下「童年陰影」的電影,雖然在當時可能會給觀眾帶來恐懼和不安,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們成為了我們孩提時代美好記憶的一部分。每當重溫這些老片,我們不僅能夠回憶起與夥伴們一起看電影的時光,也能感受到電影所帶來的教育意義和對未來的啟示。這些電影,以其獨特的魅力,與我們共同成長,成為了一代人的共同回憶。
❼ 小孩不笨電影簡介
《小孩不笨》講述了國賓、文福、泰瑞三個就讀EM3課程的小孩子,如何應付學業以及三個家庭的互動和沖突的故事。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小孩不笨電影簡介,供大家參閱!
小孩不笨電影基本信息
《小孩不笨》是由星霖電影私人有限公司出品的105分鍾新加坡兒童喜劇電影,由梁智強執導,黃柏儒、洪賜健、李創銳等主演,於2002年2月9日在新加坡上映。
該片講述了國賓、文福、泰瑞三個就讀EM3課程的小孩子,如何應付學業以及三個家庭的互動和沖突的故事。
小孩不笨電影劇情簡介
三個讀書成績都不好的小孩國賓(李創銳飾)、文福(洪賜健飾)、泰瑞(黃柏儒飾)在進入EM3這種班級後,小小的心靈才逐漸的感受到殘酷的現實社會對小孩也沒有優待。老師的看不起,同學們的輕視以及父母們的期待都使得他們三個非常苦悶,他們三個也在一起成了最好的朋友。
國賓的媽媽(向雲飾)給他的壓力最大,因為陳媽媽深受沒有文憑之害不希望兒子步她後塵,因此國賓的媽媽經常奉行的事嚴加管教,對於國賓的繪畫愛好卻一點都不重視。文福的母親忙於生意而無暇管他,採取的是放任自流的態度。但是好強的文福從被就讀EM1的表哥刺激之後激起了自尊心,發誓一定要證明自己的能力。泰瑞是生在有錢人家裡的小孩,做事沒有主見,什麼都聽母親的,過的也是一團糟。
孩子們的父母也是一堆事情,國賓的爸爸(梁智強飾)在廣告公司一直得不到認可,因為老闆和客戶都相信外聘人才,不信本土人;泰瑞的父親(劉謙益飾)也在為競爭對手的緊逼而生意日漸下滑,找了廣告公司的創意卻沒奏效;文福的媽媽因為丈夫坐牢,一個人能刻苦苦支撐,也沒精力去管孩子。
新來的女老師卻對EM3的同學們不歧視,鼓勵他們要努力,發揮特長。在老師的鼓勵下,三個孩子都有了不同的提高。可是國賓的成績依然沒有大的起色,在看到電視上有兒童因為成績不好自殺的消息,准備自殺的國賓被警察攔住了,父母也覺得造成這一切特別無奈。
泰瑞被父親以前的員工綁架,文福為了救他也被歹徒一起綁走了。逃脫的國賓依靠自己的繪畫特長將犯罪分子的容貌逼真的畫了出來,對於營救他們起了關鍵作用。在文福的幫助下,泰瑞和文福一起逃了出來。
國賓的母親由於患病需要換骨髓,在老師的號召下,同學們和父母都來驗血看能否挽救國賓的母親。最終泰瑞的骨髓符合要求,可父母卻不同意,但在泰瑞的堅持下終於做了骨髓移植的手術。而國賓的父親為了感謝他們,專門為泰瑞父親生產的牛肉乾做了全新的創意,也使得他們的生意渡過了難關。
經過一系列的事情,文福的成績有了顯著的提高,泰瑞也終於學會了自己獨立思考,而國賓由於繪畫方面的天賦將到美國深造。
小孩不笨電影影片評價
該片探討家庭關系、小孩自殺、教育制度以及父母與子女溝通的問題,既溫情洋溢又笑中有淚;更用小孩和成人的關系比喻新加坡人和政府之間的關系。(新浪網評)
該片是一部社會諷刺喜劇片,在影片中探討了家庭關系、教育制度以及父母與子女溝通的問題,深入淺出,嘻笑怒罵,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電影。三位男孩父母各自用不同的棍棒教育、家長式說教、放任自流,加之一連串突如其來的意外,令三個孩子的成長都產生了變化。每個人的變化都出人意料,但卻都合乎情理。一個有關教育、成材的感人故事躍然銀幕之上,其中有悲有喜,有愛有恨,令人動容。(新浪影音娛樂評)
在所有的有關教育的影片中,《小孩不笨》對畸形教育制度的揭露顯得最為直接。雖然它不停使用一些暗喻來表露真實想法,但這些暗喻因為太過形象貼切,反而給人以直截了當的感覺。(新華網評)
該片的拍法簡單,沒有大場面大特技與聲色花巧,編導梁智強勝在聰明靈活地捕捉了現實中相當典型的家庭、學校、社會狀況,加以抵死而善意的諷刺,構成通俗效力。(網易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