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搞笑電影 » 小孩子是老大的是什麼電影
擴展閱讀
說人死後的搞笑電影 2025-07-30 13:19:00
日本在書店電影 2025-07-30 13:17:20
大陸搞笑愛情電影 2025-07-30 13:11:54

小孩子是老大的是什麼電影

發布時間: 2025-07-30 00:55:06

㈠ 06年末的一部美國喜劇電影,就是一個黑人演一個身材矮小的老大的電影。知道的請告訴我

小矮人《litter man》喜劇
黑幫的老大裝成小孩讓人領養,偷鑽石的故事。爆笑!

㈡ 印度小孩蛻變成恐怖幫派老大的搞笑電影叫什麼

電影叫火之通途。

故事發生在印度一個名為曼德瓦的小村莊里,維傑(赫里尼克·羅斯漢 Hrithik Roshan 飾)的父親當了一輩子老師,為人忠厚善良,然而,這樣一個好好先生卻被當地最兇殘最邪惡的毒販坎查(桑傑·達特 Sanjay Dutt 飾)栽贓陷害。

憤怒的村民們喪失了理智,他們當著維傑和他母親的面,將維傑的父親弔死了。

就這樣,維傑的人生徹底被改變了。他和母親離開了曼德瓦,來到了孟買,開始了新的生活。憤怒的種子已經種下,維傑加入了孟買當地勢力最龐大的黑幫,無所不用其極,踏著無數的屍體和鮮血一步一步向上攀爬。一轉眼十五年過去,維傑已經成為了最冷酷無情的殺手,他回到了曼德瓦,准備實施自己的復仇大計。

影片評價:

印度電影之中穿插歌舞似乎已經形成了一個慣例,這也和他們的習俗有關系。眾所周之,印度是個佛教大國,對宗教的虔誠到了一定境界,而它們的歌曲起源又同宗教有關,他們政府鼓勵拍歌舞劇的,一為信仰,二為了保護傳統文化。在這點上印度算是做得的很徹底。

看短評之中很多人說這部電影很差,怎麼說呢,應該說他們沒有細心的去品位。大多是因為看見歌舞之後就降低了對這部電影評價,但這是他們政府的要求,就像是在中國的電影之中你永遠看不到不和諧的畫面一樣。

有人說男主角是賽亞人的化身,十幾刀都沒死。我想問的是,他有沒有細看,在後面康納打維傑的時候,只有在開始才使用了刀,並且僅僅只是用刀劃破了他的皮膚,只有在群眾前面的時候才捅過他一刀,並且折刀捅在腰間,只要意志力堅定的話是能挺的住的。

㈢ 急求《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600字,其中要有電影片段和對其的感受

印度電影就是橫掃奧斯卡的《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刺痛了我稚嫩的小心靈,當場失態。
刺痛我心靈的場面是黑社會殘害小孩子那一幕,雖然當時讓我驚聲尖叫,後來倒不是印象特別深,真正讓我回味的是電影中展現的人物與時代的宿命,包括他們的人生和愛情,電影把一切歸為宿命(It's written)。
故事用倒序和插敘的手法,講述了貧民窟里走出的三個小孩子的成長和歸宿。他們是哥哥薩利姆,弟弟賈馬爾,還有和他們一起漂泊的小女孩阿緹卡。
手機客服中心的勤雜工小夥子賈馬爾參加電視問答節目,並且一路過關,眼看就要拿到最高獎金--2000萬盧比(大概三百萬人民幣),主持人誣陷他作弊,他被警察逮捕並使用毆打和電刑逼供,他不肯屈服,並且完美地反駁了針對自己的誣陷,最終警察只好讓他繼續參賽並贏得了最終大獎,成為了貧民窟走出的百萬富翁。
事實上,他真的沒有作弊,因為那些題目的答案恰恰都是他慘痛的底層人生經歷教給他的,每一個ABCD的答案背後都是窮人的血淚和艱辛。是生活的磨難讓他無意中得到了通向2000萬盧比的鑰匙。這都是命中註定。
薩利姆和賈馬爾在幼年失去了母親,那是因為一場民間的仇殺,他們的母親如同一片落葉一樣消失了,可能每天這樣的死傷都有無數,不是什麼大事情,警察也不會過問,但是尚在童年的兄弟兩人的命運就從此顛覆了--以前那種雖然貧窮但還安定的貧民窟生活也變成了奢侈,互相都成了對方唯一的親人,唯一的出路就是流浪。流浪中,他們結識了阿緹卡;流浪中,他們險遭黑社會毒手;流浪中,他們學會了生存和欺騙;流浪中,他們分道揚鑣。他們幾經悲歡離合,最後薩利姆投身黑幫,死於非命,阿緹卡被黑幫毀了美麗的面容,賈馬爾和阿緹卡經歷了無數苦難終於重逢,賈馬爾深情地親吻阿緹卡臉上的刀疤,親吻命運賜予他們的苦難和相聚。
這部片子沒有強調對與錯的概念。
如果說薩利姆是走錯了路,他加入黑幫,殺人如麻,為了取悅黑幫老大把弟弟的戀人阿緹卡出賣給他,在阿緹卡逃跑被抓回時還惡狠狠地在她臉上留下了永遠的刀痕...但是他又有什麼錯呢?從小學沒有上完就開始流浪,這樣弱肉強食的邏輯不正是來自於「社會大學」嗎?一定說他有錯,恰恰是他背叛了黑幫,良心發現地放走阿緹卡,讓他失去了年輕的生命。
其他的就更不用說了,把小孩子弄殘廢乞討牟利的黑社會,對於面臨生命危險求救的小孩說「滾」的警察,誤導和誣陷賈馬爾的主持人,還有沒有任何證據就把人抓回去上電刑逼供的警察...他們干這些事情都沒有什麼良心譴責,彷彿就是日常工作一樣。像警察說起賈馬爾被電刑逼供吐血,還調侃道:「聯合國特赦組織要被這里的人權嚇得屁滾尿流了!」完全是一副習以為常的語調。
可見這些是社會的常態--弱肉強食。沒有什麼「惡」的概念。所以賈馬爾對於電視問答中印度國徽下面的文字「唯真理必勝」這樣的簡單常識都無法回答,因為他看到的印度不是這樣「唯真理必勝」的。
相對善良的賈馬爾、阿緹卡不也是從小一路詐騙為生嗎?當然這已經算是可以忽略的小意思了。因為他們的「劣跡」都是為了維持不餓死的最底線。
影片把僅有的人性善良閃光點給了來自於這個世界之外的美國遊客,盡管他們的國家在全世界發動戰爭製造孤兒,但影片中他們會給小孩子美元,會制止警察施暴,哪怕是警察施暴是為了他們效勞。這體現了影片作者幻想有外來的力量來改變這弱肉強食已經變成天經地義的印度社會。賈馬爾能夠說出100美元上的頭像,卻不認識1000盧比上面的甘地頭像,這就是作者對於兩種文化、兩個國家的看法--美國讓人難忘,印度讓人忽略。
作者展現給我們的就是這樣一個印度底層社會:主要場景是貧民窟,那裡有觸目驚心的垃圾,混亂的建築工地,把窮人當成螞蟻的警察,還有幾乎不受任何制約的黑幫。外來的力量只能給它短暫地散播一些清新的氣息,但卻根本無法改變它的現狀。
貧民窟的生存規則就是簡單的叢林法則,強者在吞噬弱者,弱者在互相吞噬,在這個過程中周而復始,維持著一種穩定的狀態。而外界對此並不關心,他們在過著體面的生活,在享受印度的進步,並且盡量不和貧民窟的居民發生任何聯系。
事實上,只有堆滿垃圾,遍地黃白之物才是貧民窟嗎?誰說互相傾軋,爾虞我詐的名利場就不是另一層含義上的貧民窟呢?在整個印度奉行的規則,難道就不是貧民窟的弱肉強食?推而廣之,整個資本主義社會奉行的規則難道和貧民窟有一點點的區別嗎?印度臭名昭著的人分四等的種姓制度不過是把這種規則表達得特別明白罷了。
在這個意義上,哪裡有資本主義,哪裡就是貧民窟,這就是貧民窟的宿命。
看這部電影,如飲苦咖啡,大半杯下肚,感覺難以承受,只好加一點糖喝完最後的部分。
很多人對於加的這一點糖深存疑議。
一是賈馬爾成了富翁,這當然很戲劇性,很不真實。但是作者都說了是註定的,既然註定又何必再追問?成為富翁是註定的,失去哥哥,愛人被毀容不也是被註定的嗎?這本來就是貧民窟的宿命。何況我們同樣也沒必要追究阿甘能否成為富翁,沒必要追究肖申克的秘道能否真的挖通,沒必要追究007的運氣是否真的那麼好。
二是最後那段歌舞,看似八股文一樣生硬,好聽的音樂變成了我的手機鈴聲,對於這樣一部深刻的電影是否累贅?愚以為不然,除了照應賈馬爾曾承諾阿緹卡的「我要和你在月光下跳舞」,這段歌舞至少有三個作用:
1.讓影片顯得和諧一點,為導演洗脫一點憤青的罪名
2.讓被垃圾、糞便、血腥、生離死別折磨了兩個小時的觀眾喘口氣
3.引人思索--以往電影中載歌載舞的印度人真的那麼幸福嗎?
總體來說,這是一部不可不看的電影,雖然它不夠完美,但是它無與倫比。

㈣ 兩個長的很像的小孩,其中一個是一群孩子的老大電影

你這個范圍太廣了吧 起碼說說劇情 國家之類的

㈤ 小男孩是黑社會老大的電影

應該是《布朗克斯的故事》
劇情梗概:
安奴是一個住在義大利人集結的布朗斯區九歲孩子,對周圍的黑幫生活十分嚮往,但他的父親羅蘭遜為人富有正義感,竭力幫助兒子不受區內的壞風氣污染。安奴目擊一宗兇殺案的發生,但拒絕供出兇手就是區內幫會人物辛尼,此事促使他倆展開一段儼如父子般的忘年友情。其後八年間,辛尼的勢力逐漸擴大,羅蘭遜深恐兒子會誤入歧途的憂慮更為凝重,少年的安奴於是成為兩位「父親」的共同核心。 本片是羅伯特·德·尼羅執導的處女作,對查茲·帕敏特里的獨角劇作進行了大膽的改編。德·尼羅在片中扮演美籍義大利人——公交車司機羅蘭茲·阿內羅。主角是阿內羅的兒子卡洛格羅,由年輕的弗朗西絲·卡普拉扮演。在布魯克斯,卡洛格羅家附近最有名的混混是浮華的「機靈小子」索尼。卡洛格羅目擊了索尼殺人的經過,但為了街區的名譽,他拒絕向警方透露情況。索尼認為他夠朋友,於是將黑道上的一些事情都教給這個敏感的小夥子。卡洛格羅雖然極為崇拜索尼,但也熱愛和尊敬自己誠實正直的父親。對這個十七歲的小夥子來說,如何決定生活的方向成了一種悲劇。

㈥ 80厘米的黑幫老大是什麼電影

80厘米的黑幫老大是電影《小孩好黑》。

《小孩好黑》是一部喜劇片,在2006年就上映播出了,主要的演員有凱南·伊沃里·韋恩斯、馬龍·韋恩斯和肖恩·韋恩斯等等,韋恩斯三兄弟非常擅長出演喜劇片。

電影主要講述的是由一對夫妻因為自己無法生育孩子,就決定去領養一個小孩,但是她們領養的這個孩子卻是一個黑幫大哥,因為剛剛偷了珠寶,為了躲避警察的就裝成是棄嬰。但是他還有兩個同夥,想要去偷盜珠寶,於是就想了各種各樣的辦法想把他們的大哥從這個家裡帶出來,以至於發生的搞笑的事情。

馬龍·韋恩斯飾演的就是開爾文,那個剛剛出獄又犯事的黑幫老大,看著外表小小的,其實在監獄里時卻是無人敢惹的,但他就是長了一張娃娃臉,也難怪在劇中會被那對夫婦當成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