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搞笑電影 » 真人改編電影把孩子打死的電影
擴展閱讀
細思極恐的日本電影劇 2025-07-30 07:17:04

真人改編電影把孩子打死的電影

發布時間: 2025-07-29 20:25:32

㈠ 請問有人看過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三五成群》

中文片名:三五成群
英文片名:Street Kids Violence
電影類型:驚悚/恐怖
電影片長:92分鍾
公映時間:1999年06月11日-06月17日(香港)
電影票房:HK$ 191,415.00(香港)
出品公司:演峰娛樂製作有限公司(香港)
攝制公司:寶耀製作有限公司(香港)

劇情,演員介紹
http://hi..com/chinagcw/blog/item/a5321bf77e6dfc2a720eec3e.html

㈡ 有哪些韓國電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

NO.1《熔爐》

這部電影是以2005年3月14日19:20左右發生於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中性暴力事件為藍本所描述的真實故事。

由於這部電影使得韓國國會以207票通過,1票棄權通過壓倒性通過「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又名「熔爐法」。要點:性侵女身障者、不滿13歲幼童,最重可處無期徒刑;廢除公訴期。加害者如任職於社會福利機構或特殊教育單位可加重處罰,新法於2012年7月實施。可以說這是一部改變了韓國法律的電影!

NO.2《那傢伙的聲音》

故事的原型「李亨浩」1991年1月29日在家附近的公園內被拐,父母在被電話恐嚇勒索44天後,歹徒也拿到了2億贖金的情況下,李亨浩的屍體卻在漢江的某下水道被發現,警方的調查結果表明,李亨浩在被誘拐的第2天就已經死亡,當時只有9歲.這就是1991年震驚全韓國的李炯浩被誘拐事件。

電影中綁匪的台詞與原案中綁匪的話幾乎無差別,其扮演者姜東元根本沒露臉,但他把綁匪的語氣模仿到極致。男主角薛景求與宋康昊(《殺人回憶》主演)以及崔岷植(《老男孩》主演)並稱為韓國演技派「三駕馬車」,演技驚人。想看的童鞋一定不要錯過,薛演的棒的沒話說。

NO.3《殺人回憶》

這部電影是取材20世紀於80年代中後期令韓國社會陷入一片恐慌的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講述了韓國的一個小鎮上,出現了一系列的連環殺人案,小鎮警察和從漢城調來的蘇警察共同辦案的故事。

NO.4《追擊者》

這部電影中男主角池英民的原型即為柳永哲。柳永哲來自韓國漢城貧困地區的男子,在一年內接連獵殺了至少19人,多為漢城地區富裕階層老人、電話應召女郎和上門按摩女性,創下了韓國犯罪分子一人殺害人命的「最高記錄」,成為韓國史上頭號連環殺人兇手。

㈢ 16年美國大片里有冰雪女王的叫什麼電影真人版,她姐姐把她孩子殺了

初三大四我愛你!!!!灰常好看!!

㈣ 如何評價真人真事改編電影《無人知曉》

電影《無人知曉》是由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拍攝指導的一部真人真事改編電影。故事原型是‍‍1988年1月東京西巢鴨地區發生的一樁慘劇,一名母親為了與新男友同居,拋棄了四名子女在一所公寓內,‍‍14歲的長子獨自撫養分別7歲、3歲及2歲的妹妹。由於無人照顧又是黑戶,3歲的妹妹被發現偷吃了長子朋友的泡麵後被毒打致死,屍體被裝進行李箱埋於公園內。鄰居發現公寓內只有小孩,報警後事件才得以曝光。‍

電影最後如是枝裕和想表達的一樣,生活還在繼續,即使再艱難也要向著陽光走下去。

㈤ 《殺人回憶》是由真實改編,你印象中哪些電影是真實改編的

這就不得不提到讓許多人觸目驚心的《素媛》。

就在前段時間,素媛案的罪犯出獄了,而且住址離著受害者的家非常近,每每想到這個案子,我都會嘆氣。

㈥ 根據事實改編的電影都有哪些

《熔爐》來自首爾的啞語美術老師仁浩(孔宥 飾)來到霧津,應聘慈愛聾啞人學校。天降大霧,他意外撞車,維修時邂逅了人權組織成員柔珍(鄭有美 飾)。仁浩妻子早亡,8歲女兒天生哮喘由祖母照看,所以他不辭辛苦謀職養家。然而,雙胞胎的校長與教導主任竟逼仁浩索賄5千萬韓元。同時,仁浩逐漸發現學 校籠罩著一種緊張壓抑的氣氛,令人窒息。

《127小時》英國導演丹尼·鮑耶(Danny Boyle)將為福克斯探照燈公司拍攝《127小時》(127 Hours),該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美國登山青年阿倫·拉斯頓(Aron Ralston)斷臂自救的故事。

㈦ 《無人知曉》:電影不可怕,可怕的是由真實事件改編

1988年日本西巢鴨棄嬰事件震驚全國。

2003年,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把這個故事搬上銀幕。

此片入圍2004年戛納電影競選單元,片中長子扮演者憑藉此片擊敗梁朝偉,成為戛納電影史上年齡最小的影帝。(摘自網路)

這部影片即《無人知曉》。

影片講述的是四個被拋棄的孩子自力更生的故事。

看過電影的人都表示太壓抑了,很久都不能緩過來。

壓抑的不僅僅是電影畫面----拍的不像是電影,而像是一部紀錄片,畫麵灰暗粗糙,沒有精良的製作,沒有花哨的藝術渲染,沒有撕心裂肺豎猛脊的情感宣洩,用鏡頭直白地記錄著一幕幕真實發生著的事情,壓抑的還有故知胡事的殘酷、人性的自私卑劣、生活的無奈、孩子們可憐悲慘的遭遇......

01 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這件事太可怕了

戀愛腦的女人一次次受騙,相信男人的鬼話,相信他們會娶自己,結果一次次的慘遭拋棄,日本當時的法律是不允許墮胎,所以她接二連三的和不同的男人生下了四個孩子:長子阿明,長女京子,次子小茂,幺女小雪。

當阿明沒有錢而去找他們的父親時,那幾個男人冷漠的像是對待一個陌生人,喋喋不休的述說自己的不易,拒絕資助自己的親生骨肉。

不負責任、沒有擔當的男人們,不懂得做安全措施、輕易相信諾言的戀愛腦女人,造成了孩子們的悲劇。

即使是一次次上男人的當,這位媽媽依然像沒長大的孩子,還是一頭扎進愛情里,對男人心存幻想,最終只留下很少的錢,離家和新歡同居,拋棄孩子們,任由他們自生自滅。

阿明終於忍不住,第一次對母親說了狠話:

你真自私!

一心沉浸在新戀情里的媽媽還是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理直氣壯的辯解:

父親們固然是悲劇的始作俑者,他們自私齷齪可恨可惡,應該千刀萬剮,但是你自己,就沒有錯嗎?

說完這些話,她帶著行李,離開了家,再也沒有回去過。

任由四個年幼的孩子自食其力、自生自滅。

阿明目送母親離去,以為母親和以前一樣,只是短暫的出差,她會在聖誕節的時候回來。

成為父母這件事不需要考試,所以,大人的過錯,無辜的孩子們來買單。不管以後他們的命運如何,這樣破碎、東躲西藏,挨餓受苦,缺愛沒有安全感的童年,註定要用他們的一生來治癒。

大人不負責任,卻叫十二歲的孩子要負起責任。

大余滲人不懂事,卻教幾歲的孩子要懂事:

盧梭說過:

幸福家庭是培育孩子成人的溫床,家庭生活的樂趣是抵抗壞風氣毒害的最好良劑。

不幸的家庭,糟糕的父母,本該是溫床是避風港的家,給他們帶來的是一生都沒法治癒的傷害。

最大的阿明不過才十二歲,父親拋棄,母親離開,他帶著三個更年幼的弟弟妹妹,連吃飽飯都成問題,又如何抵禦風雨,平安長大?

絕望無助孤獨的少年阿明又如何抵抗風氣的毒害呢?以至後來被不良少年帶壞......

02 本該是忙於學業和課外活動的童年,他們卻在為活著用盡全力

四個孩子只有長子阿明有戶口,其他四個孩子皆是黑戶,所以除了阿明,其餘的孩子只能長年藏在家中,不得示人,他們就像老鼠一樣,躲在暗無天日的地下道里,無人知曉他們的存在。

他們憧憬著外面的世界,嚮往自由,渴望讀書,卻只能妥協於母親的「規矩」。

母親離開以後,阿明擔負起重擔,精打細算地計劃著開支,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

漸漸的,母親留下的錢所剩無幾,聖誕節過去了,一年過去了,母親依舊沒有出現,也再也沒有寄過錢回去。

出租房斷水斷電,幾個孩子艱難度日。

母親也許再也不會回來了,賭氣一般,阿明把母親的「規矩」拋諸腦後,帶著弟弟妹妹們走出家門,讓他們在嚮往許久的外面世界裡自由嬉戲。

孩子們暢快地笑,隨心所欲地購物,肆意奔跑玩耍。

這一切在同齡人眼裡,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可是對於他們來說,是巨大的奢望。

如果他們出生在父慈母愛的普通家庭,他們會和大多數孩子一樣,上學識字、交朋友、參加課外活動,被父母培養興趣愛好。

喜歡棒球的阿明可以擁有夢想的棒球手套,穿著帥氣的棒球制服,參加棒球比賽;喜歡鋼琴的京子可以學鋼琴學音樂,用她那漂亮修長的手指在鋼琴上彈出最美的曲子;喜歡種植的小茂,可以安心培育草木花草,在爸爸媽媽的指導下學習更多的植物知識;喜歡畫畫的小雪會被爸媽送去學美術,長大後說不定能成為畫家或者設計師......

可是現實是殘忍的,他們的夢想註定夭折,阿明買不起喜歡的棒球手套,進不了棒球隊,京子只能每天抱著玩具鋼琴一遍遍彈奏簡單的小調,小茂只能去外面挖些野草野花,把它們種在空間狹小的陽台上,小雪連最後一盒蠟筆也用光了......

四個本該忙於學業和追求夢想的孩子,卻連吃飽飯都是奢侈的願望,活著已經拼盡全力。

03 生活很絕望,依然有些許溫情

整部影片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幾個小主人公也沒有大的情緒起伏,他們沒有哭過喊過,永遠是淡淡的憂郁的模樣,麻木的神情,好像一個沒有感情的生存機器,總是一言不發地承擔著生活的重擔,沉默而淡然地操持這個沒有大人的家,承受著生活帶給他們的苦難,好像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一樣。

甚至在最小的小雪妹妹意外死亡後,幾個孩子也是一副冷漠麻木的神情。

他們當然哀傷,阿明撫摸妹妹屍體時不禁顫抖的手,向紗希借錢為死去的妹妹買最愛的巧克力,穿越大半個城市,把她埋葬在可以看見飛機的地方----小雪生前最愛看飛機。

但是他們知道哭沒有用,傷心也無濟於事,生活早就奪去了他們的喜怒哀樂,打碎了他們所有的期待和希望,沒有人會幫他們,無人知曉他們的存在。

電影的氛圍壓抑得令人窒息:為人父母的殘忍自私,人性的悲涼,孩子們如螻蟻一般在底層苦苦掙扎求生......讓觀影之人無不為之感到徹骨的絕望。

這樣絕望無助的他們還是遇到了些許人間溫情。

幫助阿明澄清真相的店員,偷偷把便利店過期食物送給阿明的便利店打工人,讓阿明頂替隊員上場比賽的棒球教練......

還有在學校遭受排擠,臉上永遠帶著哀傷的女孩紗希。

這個叫紗希的女孩成了四個孤獨孩子的好朋友,她漸漸地也成了這個無人知曉的家庭中的一員,是這個家裡的第五個孩子。

他們惺惺相惜,在這個炎涼的社會里彼此取暖,相互扶持。

在小雪死後,是紗希抓住阿明顫抖的手,和無助的阿明一起穿越大半個城市運送裝著小雪屍體的行李箱。

他們徒手挖出墓坑,掩埋屍體,在黑暗中對著小雪小小的墳墓,相顧無言。

隨著一首哀傷的歌曲響起,阿明和紗希面無表情地坐在地鐵上,踏上回家的路。

「午夜的天空,

只有星星在眨眼,

我心中的一片湖水。

我只能飛翔,

天使能回眸嗎?

讓我的心能撥開雲霧,

冬日的風,吹過湖面,

讓我陷入寂寞,

淚光冰冷如霜。

我長大了。

一股難過的感覺

讓人無法靠近。」

                -------歌詞

活著很難,可是世界上自有點點溫情在,那些好心人也許不能徹底幫他們解決問題,改變人生,可是他們的那點善意足以溫暖黑暗中艱難生存的孩子們,在他們今後的人生里,或許會想起曾經的那些光,這點光足以支撐他們,活下去。

04 現實更殘酷

阿明被教練喊到棒球比賽場上參加比賽,他戴上了夢寐以求的棒球手套,完成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比賽,他迫不及待的跑回去要和弟弟妹妹們分享喜悅,可是回到家,最小的妹妹小雪意外死亡。

孩子們終於等到媽媽寄來的錢,可是小雪再也醒不來了。

生活永遠喜憂參半,喜之後還有更大的不幸在等著他們,好像怎麼也長不大,好像好的生活永遠也不會來似的。

電影沒有結局,媽媽最終沒有出現,以幾個孩子的背影結束。

電影已經很可怕了,更可怕的是,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真實的事件中,這個媽媽和不同的男人生了六個孩子,第一個送人,第三個死亡,剩下四個為一男三女。死去孩子的屍體就藏匿在家裡。

媽媽離開後,最小的妹妹被阿明的朋友虐待毆打,阿明試圖阻止,但是最後還是眼睜睜的看著妹妹被打死,甚至還參與了毆打妹妹。

妹妹死後,阿明和混混朋友把妹妹的屍體掩埋在公園的樹林里。

因為交不起房租,房東報警,警察找到家裡的時候,兩個女孩瘦的皮包骨頭,餓的奄奄一息,滿屋子的垃圾,散發著惡臭。

最後,媽媽因為遺棄罪被逮捕,被判處刑期三年,但是因為在法庭上保證會撫養孩子,所以判了緩刑。阿明則被送到兒童福利機構。

如今三十年過去了,網上的公開資料只能查到,這個母親領回了倖存的兩個女兒與自己一起生活。而長子阿明,在兒童福利機構觀察結束後,下落不明。

影片給了阿明從頭到尾正面形象,美化了部分現實。

雖然阿明間接害死了妹妹,但是他只不過是個孩子,沒有大人管教,還要撫養弟弟妹妹,他一時走了歪路,交了壞朋友,他的錯,是生而不養的大人造成的,是這個冷漠的社會造成的。

無人知曉,真的無人知曉嗎?

不!是知曉的人視而不見,冷眼旁觀。

無人知曉,是無人願意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