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星空這個電影講了個什麼事
《星空》,描述的是一個關於長大的故事:有個不愛說話的少女,認識了一個不愛說話的少年,他們都不是最快樂的孩子。 有一天,他們逃離城市,翻山越嶺,來到少女的爺爺曾經住過的山中小屋。在山裡的夜晚,他們看到了最美麗的星空。後來,少女病了,而少年不知去向……他們究竟經歷了什麼,才能走出心理的陰影呢?《星空》以一種年齡的視角,描繪了一類無法和世界溝通的孩子,從對社會的恐慌、逃避到逐步認識自我的過程。 這個故事既單純卻又復雜。它單純,因為這就是一個描述兩個人相遇之後又分開的故事;它復雜,因為這故事會讓讀者把自己放進某個畫面,在某一句話上徘徊,並且回憶起自己的青春——青春是多麼一言難盡的話題,人們不是說得太多而仍然覺得說不清楚,就是找不到適當的語言來描繪因此只能無言以對。我們,總是要到錯過了之後才發現自己其實曾經擁有。這種復雜的層次,來自於讀者的參與,而這正是幾米作品的魅力之一:他在頁面之間留下了縫隙,讓讀者進入,根據自己的經驗把故事敘述,讓觀眾融入。 小美,孤單的13歲,城市就像怪獸一般讓小美感覺到畏懼的疏離感,尤其那個被稱之為家的地方,都像是神奇屋似地,在小美和父母之間產生著偌大的空間感。父母關系陷入僵局,讓不知所措的小美只能逃入幻想世界中,陪伴著她的,是街頭行走的藍色大象、出現在暗巷裡的噴火龍,以及噗啪地跳躍著的金魚眼。她懷念著小時候和爺爺一起在山上生活的純朴自然,以及闇夜裡的湖面上,那一片閃熠的星空。爺爺常常對小美說:「當你寂寞的時候,只要仰望星空,世界就會變得好大好大…」 直到這一天,小美遇見了小傑,一個身上充滿各種問號的轉學生。小美與小傑之間有股莫名的吸引力,牽引著他們,共享另一個只屬於他們的世界,夕陽下的折紙動物跟著他們一起散步,同學欺負小傑時,小美彷佛化身暗巷裡的噴火龍解救了小傑,生活中的難題並沒有因此而減少,但起碼他們有彼此相互為伴。 小美的父母終於向她說出了長久以來大家小心守護著不說出口的那句話,「我們要離婚了」。世界就像拼圖般一片片崩落,小美的心也快要碎裂,鼓起勇氣,小美選擇和小傑一起出走,她多麼想再看一眼那個曾經屬於爺爺與她共同生活的小木屋、多麼想再看一眼那純然寂靜的星空。 那是一趟沒有結束的旅程。 小美和小]傑搭乘森林小火車直入深山裡,那一刻,小美彷佛看見小火車飛進梵高手繪的《星空》畫作里,繽紛炫目…兩人手牽手,在森林裡一起迷路,一起坐著西瓜車,一起躲進雨後的小教堂,一起在山中湖看著漂亮的星空……小美才剛經歷了初戀似的懵懵懂懂,卻在終於抵達記憶里爺爺山中的小木屋時,突然高燒囈語不斷。當她再次醒來,世界像是一切都沒有改變,圍繞在病床旁的是焦急擔心的父母,而小傑呢?她望瞭望,不見小傑的蹤影,小傑好像從來不曾存在於她的生活中似地消失了,再也不曾被提起。然而,小美卻永遠不會忘記,那年夏天,最燦爛、最寂寞的星空。 「孤單時,仍要守護心中的思念,有陰影的地方,必定有光。」——幾米 「在青春的旅程中,總有關於成長的苦澀與生命的不完美,但緊要的是我們如何擁抱著這樣的遺憾,繼續走向遙遠且未知的未來」。——林書宇望採納
Ⅱ 《讓愛傳出去》電影解析
今天晚上由我給大家解析電影《讓愛傳出去》,大家看完有什麼感受呢?
《讓愛傳出去》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老師給一幫初中孩子講社會學,談人與社會的關系,並布置了一個作業:做一件事看能否改變世界。孩子們的答案五花八門,比如讓中國的孩子們一齊起跳,目的是為了落地時引起的震動可以改變地球運行軌道。這個算不算改變世界?當然算。因為孩子們的想像力是無窮無盡的。
然而我們主人公崔佛的方案則非常別致,他的方案是每個人幫助另外三個人做一件好事,解決他們不能解決的問題。然後這三個人再分別傳給其他三個人,於是一傳三,三傳九,依次類推,這樣世界將變得越來越美好。於是這個小孩子就開始了他改變世界的行動,先是一個流浪漢,然後是他的老師,最後是他的同學。
不過令他悲哀的是,他的行動似乎都失敗了,流浪漢沒有改變吸毒的行為。他的老師不能原諒這孩子的母親,用愛將她拯救出來。那個同學呢,當他被幾個壞小子欺負的時候,小主人公退縮了,沒有挺身而出。崔佛陷入了痛苦當中,開始為自己的計劃感到絕望。這時候老師告訴他,他不以結果評分,重要的是過程
不過還好,影片同時開展著兩條線索,當小主人公垂頭喪氣之際,一個遠在洛杉磯的受愛心傳遞受益的作者開始了他追本溯源的行動。愛心的傳遞或許沒有像小主人公預想的路線行進,崔佛幫助了流浪漢戒毒時,但這份愛卻在生命之間流動。流浪漢將這個計劃告訴了崔佛的媽媽艾琳,於是艾琳鼓足勇氣面對了自己酗酒的母親並且原諒了她。
在一次外出過程中,崔佛的外婆幫助了一個被逮捕的搶劫犯,這個搶劫犯深受感動並把這份愛傳遞給了在一位哮喘的女孩子,即使當時的方式很極端,使得律師的女兒得救。後來律師將這份愛傳遞給了車子被摧毀的一名記者......
於是這份愛按照自己的渠道閃爍光亮,讓人感受到愛的溫暖,讓愛在生生不息的流動。
最終這兩條線索同時展開,相逆而行,最終碰撞出炫目的火花,這個孩子交出了一份圓滿的答卷。這部電影給我們最大的啟發是什麼?
只要你播下愛的種子,決定去改變,很多事情會像潤物細無聲,悄悄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就像我們學習本心一樣,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沒有什麼改變,但是自己的生活,事業和家人之間的關系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有改變。
這部電影的片名叫做《讓愛傳出去》,那麼愛究竟是什麼?愛有三個重要的因素:首先,愛是放下執著,放下期待。其次,愛是默默地支持,默默地陪伴。最後,愛的付出需要你自己獨立去面對。
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崔佛對流浪漢的愛是沒有期待沒有執著的,只是無條件的付出,帶領他到家裡做客,洗澡並住在自己家的停車室裡面。影片中,崔佛的母親面對生活的壓力不斷酗酒,盡管崔佛很不喜歡酗酒的母親,還是在默默地陪伴支持母親,並且竭力安排母親與老師的約會。這也說明了愛是默默地支持與陪伴。
影片中崔佛看到同學再一次被同學欺負時,他挺身而出,主動保護被欺負的孩子。這也揭示出了,每個人跟世間萬物的鏈接都需要自己去面對,沒有一個人可以替他去做。比如我們要將愛傳遞給孩子,那麼我們也只能列一個清單,讓他一個一個去面對,不然無論怎麼默默支持都沒有辦法。
愛就像煤一樣,只要被點燃,就會越燒越旺。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一樣,可以從一個點進去,然後慢慢地把自己打開,慢慢地突破。
其實我們對於父母關系都是一種愛的傳遞,這種愛可以慢慢地打開,而且父母之愛給我們的反饋會比較大,會及時給自己支持,所以從家庭關系,親密關系入手的愛,可以很容易拿到反饋。
總結一下,你要將愛傳遞給別人,首先,你自己要獨自去面對,不要逃避,不要用道理,評判去逃避。其次,你要放下執著與期待。最後,你默默地支持,默默地陪伴,默默地關注。
以上是自己跟別人的愛,那麼一個人如何愛自己呢?一個人要真正愛自己,首先要跟自己的身體進行鏈接,其次要學會享受生活,這種享受生活叫做無為而為。你不能陷入到某件事情裡面,被事情推著走,你要積極主動的去面對事情,什麼是無為而為?
除了這些還要給自己最高的目標,比如我們的最高目標是回歸本心,激活愛。當你確定自己的最高目標後,那麼我們每天需要做的方式就是標注,所有一切都是幫助我們回歸本心的。當我們要做練習的時候,就要完全投入,完全付出。
讓愛傳出去裡面講到一個游戲,他幫助一個人後必須讓這個人將這份愛傳遞給其他三個人,這在現實生活中的隱含意思是,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有一個人發自內心,無條件的幫助你,你內在會不自覺的有一個承諾,你想幫助更多的人。這種無條件的愛其實是一種傳承,這種傳承會被人接收到。如果不傳遞出去,內心會比較內疚,看別人幫助自己這么多,想要去幫助更多的人。這就是每個人內心當中都有的一種善良。就如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我們再結婚生子,給了孩子生命一樣,這是一種傳承。
這里關鍵有一點,人們往往喜歡待在自己的舒適區不敢去面對,那麼這個舒適區是什麼?就是一個人長期會忽略掉自己身體上面的感覺,內心會變得僵化,不斷糾結,並產生很多妄念,因此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更不可能好好地愛自己。
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老師因為小時候的創傷,將自己的心封閉起來了。他不願意去原諒崔佛的母親,不願意打破自己固有的生活習慣。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崔佛的母親是不愛自己的,她活在自己的幻想和僥幸心理中, 她一次有一次地原諒崔佛的父親,甚至覺得他已經知道自己的錯誤了,渴望再給他一次機會,我們都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母親並沒有做到尊重事實,母親這樣的心慈只是給自己和崔佛帶去更大的傷害。
於是影片最後,崔佛說到,我想是有些人太害怕了,或者認為事情會有所不同,這世界還不算太遭,習慣原本生活的人,不容易改變,就算情況很遭,也很難改變。於是他們放棄了,他們一放棄,每個人就都是輸家。
聽到這里,我們大家內心都有很大的觸動?尤其是那個老師,作為社會學老師,他覺得有愧於自身的角色,當觀念與行動不能統一的時候,其語言跡近於欺騙,其內心跡近於偽善,其人格跡近於怯懦,還好,在影片中,那個老師醒悟了,開始面對自己的內心重新接納崔佛的母親。
而作為觀眾,我們也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因為自己的恐懼或者舒適區而讓自己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
其次,這部電影還講到一個點,享受生活。享受生活就是說不要被生活所強迫,每天為了生存而去生活。很多東西需要積極主動的去享受它,或者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每天是一個精進的狀態。我們作為一個正常的人,它是充滿了積極主動大方。但是如果他是一個被創傷給禁錮住的人,一般都會感覺不願意付出,很容易算計或者很焦慮。
一個正常的人就會像小朋友一樣活蹦亂跳,懂得自己想要什麼,想要什麼會表達得很清楚,而不是不敢說,比如他餓了,想吃東西,會直接表達。但是我們成年人,如果創傷淤積比較多,不敢說,不敢表達,害怕說一下害怕別人說他不懂事。害怕提出這個要求會被拒絕,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的一個表現。這些都需要慢慢打開自己,慢慢修煉。
因為之前的淤積太多了,我們成長的標準是一個嬰兒的狀態很健康,很快樂,很活潑。想想看,我們自己跟嬰兒的狀態有沒有差距。如果有差距的話,就趕緊調整。你看嬰兒他是不會睡懶覺的,幾點起來就幾點起來。而且他很容易活在當下,很容易滿足,很活潑大方。
這是一個正常人的狀態,我們需要不斷跟正常人的狀態作對比、看看自己還有哪些不夠打開,如果不夠打開,這時候就要認真覺察,當我發現自己不夠積極大方的時候,我要努力去修這一點,這時候我就在生活中認真去看哪些我不夠積極大方,比如別人向我借東西的時候,我第一反應有沒有不想借,或者第一反應有沒有排斥。這些都是要修的關鍵點,這些是屬於我們觀念頭的范圍了。我們中級課程的內容。
一個人真正的改變,是讓我們的念頭發生改變,由內而外的發生改變。
以上使我們如何愛別人以及如何愛自己的內容。愛自己要突破自己的舒適區,不斷地去表達自己,加強跟自己的鏈接,積極主動地探索。
當然在這部影片最後,愛上升到了無條件付出層面,在這部電影中,即使這個男孩子死了,但是這種愛一樣在傳遞,這種愛的傳遞跟這個人是死是活已經沒有關系了,愛可以超越死亡。
就像盧佳老師說的《尋夢環游記》,生命的終結不在於死亡,而在於遺忘。影片中崔佛雖然死亡了,但是他的愛在生命中傳遞,從此生生不息,愛是可以超越死亡的。
同時這部電影也向我們展示了,愛是改變人的最好方式,也是最簡單,最快速的方式。好的,咱們今天的電影解析就到這里。
提問:如何發現別人需要幫助的地方,特別是崔佛發現了他老師需要幫助,還是他真正需要的?
其實你這個問題他在最後最采訪的時候也談到了這個點,他在最後的時候談到,要幫助別人,就要仔細觀察,了解他們需要什麼幫助,因為許多人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老師因為小時候的創傷將心關閉了。孩子感受到了,其實在跟他交流過程中發現了。
放下期待的做事,放下對結果的執著。
感悟
1、愛別人要學會觀察,給予他需要的東西。也許有些問題他自己都覺察不到需要去解決。就像我們之前沒學本心課程一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救贖和治癒。這個需要我們有很強的感受力和覺察力
2、愛的發心很重要,要想把愛傳出去,要放下期待,放下對結果的執著。讓自己回歸空性。有時候我幫助了別人,特別想要得到感謝,如果他不感謝我,那麼下一次有好的機會,我的小我會跳出來,不是那麼心甘情願情願的幫助。而這些人的出現,就是來讓我一次又一次的面對自己,讓自己放下這些外在的贊美,讓自己有一個純真的心,身輕如燕的前進,走的更遠。
3、愛自己,要多跟自己的身體產生鏈接,好好享受當下。很多時候我無名,就是沒有感受到了自己的身體,被大腦的思維帶走了。現在我感受到自己的身體,就能從虛妄的世界裡掙脫出來,很快的讓自己靜下來。
特別是最近背疼的時候,更加要好好感受,不要逃避,好好享受現在當下的時光。以後要時常提醒自己鏈接身體。
Ⅲ 大家記不記得一部電影國外的,好幾年前的,講媽媽帶孩子偷偷住進商場的
在2000年上映的一部電影《在商場中生產然後寄住》(Where the Heart Is)中,講述了一個令人動容的故事。故事發生在遙遠的過去,主人公是一位單身母親,她帶著孩子偷偷住進了商場,以逃避無盡的債務和困境。這部影片深刻描繪了母愛的堅韌與偉大,以及一個家庭在逆境中相互扶持的感人瞬間。
這部電影通過細膩的情感描繪和真實的生活場景,讓觀眾感同身受。母親為了孩子不惜一切,甚至在寒冷的夜晚蜷縮在商場的角落,只為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孩子也在母親的愛中成長,學會了勇敢和堅韌。影片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充滿了溫情,讓人在感動之餘也思考生活的真諦。
電影中的商場不僅是故事發生的背景,更是母子情感得以升華的地方。商場里的燈光、商品、顧客,每一處都成為了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見證了母子之間深厚的情感紐帶。影片通過這些場景,展現了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愛與希望依然能夠照亮前行的道路。
《在商場中生產然後寄住》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它更像是一首贊歌,贊美母愛的偉大與不朽。它提醒我們,在生活的風雨中,愛是最強大的力量。這部電影的成功在於它不僅觸動了觀眾的情感,也激發了人們對生活的深刻反思。
影片中的母子關系充滿了挑戰,但正是這些挑戰讓他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母親的無私奉獻和孩子的成長故事,成為了電影中最動人的部分。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了在最黑暗的時刻,愛和希望如何照亮彼此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