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一部老電影,大概的劇情是母親照料一個從小就癱瘓的兒子!聽老中醫的話每天給兒子擦腳按摩,
影片名稱: 孤兒淚
電影劇情
1975年春節對於煤礦工人任建國來說是個難過的年,妻子丟給他四個幼小的孩子去世了。面對家徒四壁,他不得已把患有先天性足內翻的小四拋棄在大同福利院門口。 福利院收留了這個男嬰,取名黨生53。 任建國割捨不下小兒子,又跑回福利院。想確切知道兒子的下落。正趕上保育員大花要帶黨生53到鄉下去,他一直跟到駱駝房村,親眼看見兒子到了村搏氏御婦耿二女手裡。 耿二女家境貧窮。丈夫趙老實患有嚴重的哮喘病,他們已有了一個兒子,可善良的耿二女還是收養了黨生53。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小黨生53六歲了,長得活潑可愛,可看到他那殘疾的腳,二女就心疼。一家人省吃儉用決心為黨生53治病。 耿二女帶著黨生53來到大同,醫院的大夫說大同醫療條件較差,應盡早到北京去作手術。可這要花好幾千元,哪有這么多錢啊!這愁壞了耿二女一家。 他們回到村裡,村裡來了個雲游的老道士。老道士告訴他們一個秘方:媽媽每天晚上用溫水給孩子揉腳,直到天亮孩子的腳發紅發漲發麻為止。要堅持下去。耿二女每天讓親生核亂兒子挑水、燒水,自己給黨生53揉腳。幾個月下來,她病倒了。 福利院長大花知道了,深受感動。她組織了社會募捐,把募捐的錢交給二女,基岩讓她帶孩子去北京治病。 在大同,耿二女將黨生53一人暫放在一家飯店門口,去追一個丟錢的女孩,回來後看到飯店的老闆的兒子和伙計欺負黨生53,又心疼又氣憤。找老闆講理,卻認出老闆就是發了財的任建國。任建國也認出了受欺凌的正是自己幾年前拋棄的兒子。忙拿些食物追出去,可耿二女已帶黨生53上車走了。
北京醫院的醫生說即使做了手術也難免是瘸子。耿二女絕望了。帶著孩子又回到村裡。她繼續用老道士的方法給孩子揉腳。 任建國自從見了孩子,就到福利院懇切要求領回自己的兒子,福利院長同意了。在外賣糧食的耿二女聽說了,急忙趕來截住任建國的車,黨生53與她抱頭痛哭,難舍難分的樣子使任建國黯然離去。12年的光陰過去了,又是一個大年夜,任建國給趙老實他們一家送來的禮物是黨生53的領養證,他說:「孩子是你們的了。」耿二女聽了失聲痛哭,懸了十幾年的心終於放下了。
影片製作
出品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廠,峨眉電影製片廠
錄音製作:北影影視製作公司錄音部
底片拷貝加工:北影影視製作公司洗印部
B. 韓國的一步電影講述的是一位母親帶著她的一個自閉症的兒子參加馬拉松比賽的故事。
馬拉松 말아톤 (2005)
導演: 鄭允哲
編劇: 鄭允哲
主演: 曹承佑 / 李基英 / 金美淑 / 安乃尚 / 李成民 / 白成鉉
類型: 劇情
又名: 我的馬拉松 / 馬拉松小子 / Marathon
從外表上看起來,喜歡斑馬和巧克力的楚元和同齡孩子沒什麼兩樣,一樣的活潑可愛,招人喜歡。但他卻被診斷出患有自閉症,媽媽慶淑(金美淑飾)聽到消息後絕望地暈了過去。
之後,媽媽為了減少病症對孩子的影響,投入大量心血,請了教練(李基英飾)訓練兒子跑步,希望他能在真正的馬拉松賽比賽中跑玩全程。
隨著時光的推移,楚元(曹承佑飾)長成了20歲的小夥子,但是智力仍停留在5歲孩子的水平上。他會把弟弟當成老師般尊敬,一聽見音樂就不分場合、地點的手舞足蹈,但這一切並沒有影響他的目標,在良母恩師的支持鼓勵下,他朝著馬拉松比賽的冠軍不斷奔跑
C. 有一部日本電影講述了一個生病的殘疾男孩和他媽媽相依為命他受盡了各種歧視找不到工作 他媽媽為了讓
永不放棄 改編自美國真實的故事
自己搜不到就說我不對。。。。。。
二宮和也主演,永不放棄,英文名叫door to door,網路能找到片源。。。
D. 記得看過一個電影,美國的,一個單身媽媽帶著孩子住進了新房子,小孩好像還有病要定期吃葯,房子了有一個
戰栗空間 外文名 Panic Room 其它譯名 房不勝防 顫栗空間 出品時間 2002 製片地區 美國 製片成本 $48,000,000 (estimated) 拍攝日期 2001年1月8日 - 導 演 大衛·芬奇 編 劇 大衛·凱普 主 演 朱迪·福斯特,克里斯汀·斯圖爾特 片 長 112 min / Spain:113 min 上映時間 2002年3月29日 對白語言 英語 色 彩 彩色
E. 小的時候看過的一部電影 母親帶著孩子生活後來媽媽注射嗎啡成癮被一個男大夫欺負那個母親應給是個護士
片名叫台北女人。
安娜在台北一家醫院當護士。丈夫拋棄了她和腿有殘疾的女兒。為了生活,為了治好女兒的腿疾,安娜白天在醫院上班,晚上和假日給人當護理,累得精神恍惚。林醫生為她注射毒品,使她忘了疲勞和痛苦,也使她染上了毒癮,不斷去葯房偷麻醉葯品。林以此要挾安娜做他的情人。為了女兒的健康成長,安娜決心戒毒。但她始終無法戒掉,偷葯也被發現,被辭退,找不到工作,林醫生也對她避而不見。絕望的安娜決心帶著女兒離開這個世界,女兒蘇醒後,看到媽媽流血的手,痛苦地呼喊:「媽媽的手!」女兒的老師去悼念安娜,並從她的一生中悟出了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