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嘉年華》是一部什麼樣的影片,有哪些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嘉年華》很棒,不是像《熔爐》一樣充滿沖突,而就是在隱忍的平靜中撕開一道道裂縫。
這不是一部簡單的講述怎麼將罪犯繩之以法的故事,聚焦的不是性侵本身,甚至不是受害者,這里有性教育的缺失、有面對傷害的選擇、有邊緣人物的掙扎、有集體的冷漠、有女性的物化。
電影里夢露的雕像一次次出現也是電影情節的節點。性感尤物,也許承載的是社會對女性的看法,慾望的象徵。從完好到貼滿小廣告的斑駁再到被移走,影片也從性侵發生到發生後二次傷害再到「正義」復位。在這里還是特別想提到一個細節,就是小米在看到雕像被貼滿小廣告時的舉動,真的特別單純,在她的眼裡這就是美的象徵,也許是心之所向,沒有慾望。
那麼在面對這類案件的時候我們的最終目標到底是什麼?我想正義是要伸張的,但如何幫助受害者走出陰影則是更為重要的事情。
小米和莉莉在電影中是個很別樣的存在,我會恍惚間感覺莉莉就是小米的長大版。小米真切的就是社會邊緣人物,在異鄉漂泊的少女,她是另一個受傷的兒童,在沒有經歷這場事件時就已經是社會的受害者,在她的面前未成年人保護法、社會保障什麼的統統是虛無的存在,一個沒有戶口的十六歲少女,要如何走下去。
我們沒有辦法去譴責,為什麼不肯作證,為什麼不願意拿出證據,你要如何讓一個連自己基本權利都保障不了的人去做別人的救世主呢。
小米拿出莉莉的耳環、莉莉的口紅,坐在床前,聽著電視里的新聞,打開口紅又蓋上,帶上的耳環又摘掉,偷跑出去砸斷電動車的鎖鏈,這一片段大概是整個影片里最讓我緊張的時刻,但是她掙脫了,她穿著白色的裙子,夢露的雕像從她身邊駛過,看著她一路向前的背影,電影結束了。
㈡ 《嘉年華》這樣的兒童性侵題材電影有哪些現實意義
不見喧囂的嘉年華 用內斂觸人心房
文/夢里詩書
對兒童性侵犯罪的聚焦,導演文晏卻並沒有將這一過程作為《嘉年華》的核心,而是透過這一性侵事件後的發酵,用克製冷靜的視角去帶領觀眾真正走進了這個由此引發的漩渦之中,令人所為之一窺的也不僅是一起單獨的個案,在一幅眾生相中其所展露的是中國女性在成長中的社會問題和心靈困境。
關於兒童性侵害這一題材,在國內是鮮少有電影願意去觸碰,文晏的《嘉年華》卻大膽的去展現了這一隱痛,並且在對被害者以關懷的同時,營造了更為豐富的層次感,在手法上,電影對整個性侵事件的起因發生過程只是一筆帶過,而將近乎所有的時間放在了去對犯罪之後這起案件的處理上,第三方視角的展現,也使其從始至終營造了一股尤為克制的情緒,這是因為文晏在這部電影所想要做的並不是去博取觀眾的同情,而是致力於帶來更為廣度關乎女性問題的思考。
伴隨著電影克制的鏡頭,一股源於真實的可怕反而令我不寒而慄,或許不少認為這種事情發生後,嚴懲罪犯,匡扶正義,鼓勵女孩勇敢的去面對生活不就好了嗎?但其實真實永遠沒有那麼的簡單,在性侵害發生之後,電影令我們看到的是種種並不亞於性侵對女孩的二次傷害,這種傷害來自於曝光的媒體,來自於治病的醫生,來自於執法的警察,甚至還來自於至親的父母,而另一面除了傷害之外,能手眼通天,顛倒黑白的劉會長,亦何嘗不是某些地方中國社會的真實寫照,嚴懲罪犯,對於一個還要一再受到傷害,面對重重阻力的女孩來說,又何其輕松?!
電影另一個主人公是小米,她雖然沒有與被害者直接接觸過,但是這個通過監控錄像看到了案發經過,在電影中她一直都是作為旁觀者的角度去出現,這個沒有身份證。為了守住600元工資的服務員工作選擇沉默,但同時也身負著同齡人本不該有的經歷的她,不僅擴寬了電影的視角,給人帶來了更多的社會思考,她也承載了電影的結局,給《嘉年華》在最後帶來了一份源於美好的希翼。
何以這樣說呢?文晏在力求客觀的敘事中,其實也為電影增添了一份藝術化的精神象徵,它就是《嘉年華》中貫穿始終的夢露雕像,夢露雕像在伊始小米的視野中無疑是美好的象徵,在兩個少女面對事件纏生,來到夢露雕像下時,這時的夢露其實又代表了女性性意識的覺醒,而在最後沒有墮落,選擇離開的小米與被拆卸夢露雕像的再次相遇,其實正是電影對女性重拾生活信心,勇敢面對生活的寄望,這也令電影雖然克制卻並不冰冷。
《嘉年華》用一起性侵事件所展露的女性群像,不僅在鞭撻著丑惡,更展露著當下女性在現實中的生存困境,兼具藝術性與社會性,不見喧囂的嘉年華,內斂中觸人心房。
㈢ 嘉年華電影劇情分析
嘉年華電影劇情是講述了未成年人小米在替前台替班的一個晚上,看到了一位當地高官帶著兩位小學生入住,雖然是開兩間房間,但還是產生了懷疑。
之後果不其然,看到這位高管從自己房間出來後強行進入了兩位女學生所在的房間,而這個過程被小米在監控中發現,並且拿手機露了下來。而兩位學生回校後神色不對,老師叫來家長去醫院檢查,才發現兩人都被性侵了。
從北方流浪到這里的「黑戶」小米在一家旅館做工,目睹了一場性侵害的發生,小米作為目擊者牽連其中,從最初的隱瞞事實到後來吐露真相,牽扯出了許多世間百態:有拜金的社會風氣,有濫用職權的警察,有喪盡天良的高官,有愚昧世故的家長,有出賣良心做假證的醫生……
而這樣一部讓人看著痛心的電影,卻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的原型是「海南小學校長帶小學生開房案」,而校長當晚帶六名小學生前往的就是「嘉年華KTV」。
根據相關報道,當晚校長喝了很多酒,依次抱著六名小女孩跳舞,之後把喝得迷迷糊糊的小女生們帶到綠春園進行了性侵。在這個案子里,前後兩份不同的醫療檢查報告,警方的瀆職犯罪,以及因為輿論抗議帶來的神轉折,最後罪犯被繩之以法,都跟電影情節很相似。
㈣ 《嘉年華》評價和口碑怎麼樣
嘉年華,它是一部評分非常高的影片,在豆瓣上,大家打的分數達到了8.7。在業內,它的口碑一直都是很好的;它是一部現實題材的影片,當初剛上映的時候,在電影院的排片量非常少,但依然妨礙不了大家對他的喜歡和高評價。大家看完之後都說,這是一部不該被忽視的電影。
很多人看完這部電影後,都覺得它是這幾年非常少的一部很出色的影片。裡面很多配角都演得很好,對角色的情緒把握得非常精準,詮釋得很到位;雖然有些人物很簡單,但也不會搶了主角的風頭;大家對他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這部影片以兒童性侵為出發點,給了大家很多的思考。裡面有非常冷漠的小米,還有一直積極尋找真相的律師,還有婚姻失敗的母親,每個人,他們身上都有不同的性格。
㈤ 以前的一部外國電影,有個小孩在嘉年華上許願想變成大人,結果第二天醒來後還真的變成了大人
飛越未來 講述的是一個十二歲男孩在許願機前許下願望,翌日清早,竟驚奇地發現自己變成一名三十五歲漢子,由於童心未泯,成功被著名玩具廠垂青,在毫無心理准備下,被僱用為玩具市場研究及發展的職務。他漸漸領略到當成年人的好處---自由自在,有很多錢花,更有無數玩具。而他的天真舉止,以及孩子般的純潔心靈感染了身邊許多人,讓他們尋回失落的童真
㈥ 現實主義題材影片《嘉年華》,《嘉年華》評價和口碑如何
《嘉年華》的導演文晏,是中國內地新生代優秀導演和製片人中為數不多的女性。曾擔任64屆柏林金熊獎的影片《白日焰火》的製片人。
2013年個人處女作《水印街》成為中國內地唯一一部入圍70屆威尼斯電影節「影評人周單元」的劇情長片。
而文晏的這部新片——《嘉年華》也入圍了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獲得2017年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影片的原名是《水上嘉年華》只得是片中孟小文的父親所管理的游樂園。影片講述了,兩個小學生孟小文和張新新,因為父母疏於照顧,被她們的「乾爹」——當地的一位大老闆帶到旅館進行了性侵。
而旅館的服務人員小米成為了整起事件唯一的見證人,並且保存下了視頻資料。而這也使她成為了警方、旅店老闆、律師,以及閑雜社會人員,多方勢力爭相拉攏的目標。
而年僅15歲的小文正處於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階段。個人情感世界的敏感纖細與外部社會力量的糾葛沖突相互交織。如何展外部社會矛盾的激烈和少女內心世界的細膩,對於導演文晏和飾演小文的米琪來說都是個巨大挑戰。最終的成片證明,她們不負眾望為觀眾呈現了一個引人入勝、震撼人心的故事。
片中的重要意象——夢露雕像,高達數十米的「夢露」擺出了她最經典的「撫裙」動作。所以每當人們抬頭仰望,總能夠看到她若隱若現的「裙底」。但是沒過多久雕像的小腿就貼滿了各種廣告,原本鮮紅的腳趾甲也被人刮花。
這個在海灘邊搔首弄姿的美國性感女星雕像,柔弱、魅惑、令人浮想聯翩,卻更容易招來非議。其現實原型來自「廣西貴港建立全球最大夢露雕像,後因有傷風化被拆除」的事件。導演將其移用到影片中,使其具有了多重象徵意味。
這座雕像和影片的英文名字「Angels Wear White」相呼應,無疑成為了當代女性社會地位的象徵。與男人相比她們是弱者,但雌性的誘惑卻一再讓她們成為男性暴力和強權的受害者,而作為旁觀者她們既不敢也沒有能力發聲。「夢露」就是片中孟小文、張新新和小米的代表,更是全社會女性形象的集合體。
另外片名「嘉年華」來自歐洲中世紀時期的「狂歡節」,所有人在固定的幾天內忘記身為地位差別,為所欲為盡情釋放自己的原欲。其象徵著當前以金錢為核心的現代社會,每個個體的價值和尊嚴都不再被重視。每個在金錢大潮中「弄潮」的投機者,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刻被潮水裹挾、吞沒的對象。而《嘉年華》則導演文晏對當代社會現實,女性身份、兒童侵害等問題的全面反思。
㈦ 電影《嘉年華》主要講了什麼
電影《嘉年華》聚焦在兩個少女的身上,講述了在一家旅店打工的小米,碰巧成為在旅店發生的一起案件的唯一知情者,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決定保持沉默,一番掙扎與挫折之後,她終於醒悟,說出事情的真相。
小米,15歲,一家旅館服務員,一天,一位大叔帶著兩個小學生模樣的女孩來住宿,小米好奇地盯著監控視頻看得出神,但是為了自己的工作,她選擇了緘默,她並沒有預知到自己將捲入一宗刑事案件。
孟小文,12歲女孩,6年級學生,遭遇中年男子的侵犯,在律師幫助下,案件雖然已經取得決定性證據,但卻以警察和性侵者的勾結不了了之,這讓小文留下了絕望的淚水。
郝潔,一名律師,是位知識分子,她是有很深厚的閱歷,同時她也是一個有愛心,願意去幫助弱勢群體。她是小文案件的關鍵人物,能找到幫助案件的途徑,也很努力去做這個事情。
孟濤,小文的父親,跟妻子也離婚,是一個不像父親的父親,沒有參與過孩子的成長,也沒有陪伴過孩子的成長,使女兒承受同齡無法承受的痛苦。
(7)嘉年華電影適合孩子擴展閱讀
電影《嘉年華》是由喀什嘉映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文晏執導,文淇、周美君、史可、耿樂聯合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2017年11月2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獲獎記錄:
2017年10月27日,第54屆安塔利亞金橘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嘉年華》,獲獎 。
2017年11月,第39屆南特三大洲電影節,銀氣球獎 ,《嘉年華》,獲獎 。
2017年12月14日,第二屆澳門國際影展,亞洲電影奈派克獎,《嘉年華》,獲獎 。
2018年3月26日,《青年電影手冊》2017年度華語十佳,年度十佳影片,《嘉年華》,獲獎 。
2018年5月6日,第25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嘉年華》,獲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