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搞笑電影 » 兒子是孩子的父親的電影
擴展閱讀
看電影旁邊有人不好看 2025-05-25 14:09:22

兒子是孩子的父親的電影

發布時間: 2024-09-23 06:05:26

Ⅰ 電影《美麗人生》的故事梗概是什麼

故事梗概: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雲籠罩著整個義大利。圭多是一個外表看似笨拙,但心地善良憨厚而且生性樂觀的猶太青年。他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嚮往。他和好友菲魯喬駕著一輛破車從鄉間來到阿雷佐小鎮,他的願望是在小鎮開一家屬於自己的書店,過上與世無爭的安逸生活。

途經一座谷倉塔樓時,年輕漂亮的姑娘多拉突然從塔樓上跌落到他的懷中,原來塔樓上有個黃蜂窩,黃蜂經常騷擾當地居民。多拉想為民除害,燒掉黃蜂窩,反被黃蜂蜇傷。圭多立刻對她產生了好感,熱情地為她處理傷口,為表示謝意,多拉送了一些雞蛋給圭多,意味深長地目送他遠去。

陰雲密布的義大利,納粹的反動勢力日益強大,墨索里尼推行強硬的種族改良政策,圭多因有猶太血統,他開書店的申請屢遭阻撓,拖了很久才得到。好友菲魯喬的工作也久無著落。

期間由於生活所迫,圭多隻好在一家飯店當服務員,他以真誠、純朴、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贏得了顧客們的喜愛,其中就有一個喜歡猜謎語的李醫生,對圭多聰明的頭腦和真誠的態度表示敬重。

一次圭多在填寫申請時無意中把一盆花砸到了簽字人(魯道夫)頭上,簽字人就去追圭多,圭多在一個拐角撞上了多拉,兩人再次邂逅燃起了圭多心中愛情的火焰。他不失時機地向多拉表白愛慕之情。

多拉是某學校的教師,有一天從羅馬來的督學要到學校視察,圭多得知後,竟冒充督學來到多拉所在學校視察。校長熱情地接待他,為取悅多拉,引起多拉的注意,圭多索性跳上講台施展起喜劇演員的才華,惹得學生開懷大笑,令校長和教師瞠目結舌。

圭多得知多拉和男友魯道夫要去劇院看歌劇,他也買票前往,坐在樓下的圭多始終目不轉睛地盯著樓上包廂里的多拉。起初多拉對圭多的苦苦追求並不在意,但是由於多拉討厭魯道夫,因此常和圭多在一起。

魯道夫一廂情願地舉辦和多拉的訂婚晚會。晚會正巧安排在圭多所在的飯店。圭多巧妙地使多拉擺脫了魯道夫的糾纏,因此贏得了她的芳心。多拉不惜跟父母鬧翻,離家出走,嫁給了圭多。

婚後,好事接踵而來,圭多夢寐以求的書店開業了,他們有了個乖巧可愛的兒子喬舒亞。圭多閑來無事時常和兒子玩游戲,一家人生活的幸福美滿。可好日子沒過上幾年,在約叔華五歲生日這天,納粹分子抓走了圭多的叔叔、圭多和兒子喬舒亞,強行把他們送往猶太人集中營。

當多拉和喬舒亞的外祖母興沖沖地回到家裡,只見人去樓空,家裡被翻得亂七八糟,多拉明白了眼前所發生的一切。她雖沒有猶太血統,但她堅持要求和圭多、兒子一同前往集中營,多拉被關在女牢里,圭多不願意讓兒子幼小的心靈從此蒙上悲慘的陰影。

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圭多一面千方百計找機會和女監里的妻子取得聯系,向多拉報平安,一面要保護和照顧幼小的喬舒亞,他哄騙兒子這是在玩一場游戲,遵守游戲規則的人最終計分1000就能獲得一輛真正的坦克回家。

天真好奇的兒子對圭多的話信以為真,他多麼想要一輛坦克車呀。喬舒亞強忍了飢餓、恐懼、寂寞和一切惡劣的環境。圭多以游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圭多一邊樂觀地干著臟苦的工作,一邊編造游戲的謊言。他還因為李醫生的幫助而倖存下來。本來所有的小孩要在洗澡時被殺死,而喬舒亞不知情地逃掉洗澡,而後,父親圭多讓他混在德國孩子之中,告誡他不要說話,說這是拿分的關鍵。

當解放來臨之際,一天深夜納粹准備逃走,圭多將兒子藏在一個鐵櫃里,千叮萬囑叫喬舒亞不要出來,否則得不到坦克。

他打算趁亂到女牢去找妻子多拉,但不幸的是他被納粹發現,當納粹押著圭多經過喬舒亞的鐵櫃時,他還樂觀地、大步地走去,暗示兒子不要出來,但不久,就聽見一聲槍響, 歷經磨難的圭多慘死在德國納粹的槍口下。

天亮了,喬舒亞從鐵櫃里爬出來,站在院子里,這時一輛真的坦克車隆隆地開到他的面前,上面下來一個美軍士兵,將他抱上坦克。最後,喬舒亞母子團聚。

看後感想:

《美麗人生》 用黑色幽默的手法描述了圭多一家在納粹集中營中的悲歡離合,展示了圭多對美麗人生的憧憬和在殘酷環境中特有的樂觀(新浪網評)。

這部電影完全不同於以往任何一部反映二戰題材的影片,它是一幕黑色的喜劇,它以一種超越常規的新鮮的角度,通過另一個側面來面對二戰這段歷史。羅貝托·貝尼尼以自己獨特的視角為在二戰中所有受傷的人們注射了一針止痛劑(魏楚豫評)。

(1)兒子是孩子的父親的電影擴展閱讀:

該片講述了一對猶太父子被送進了納粹集中營,父親利用自己的想像力扯謊說他們正身處一個游戲當中,最後父親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傷害,而自己卻慘死的故事。1999年,該片在第71屆奧斯卡獎獲得了最佳外語片、最佳男主角、最佳配樂三項獎項。

影片花絮

1、在片中扮演羅伯托·貝尼尼妻子的尼可萊塔·布拉斯基在生活中也是他的妻子。

2、貝尼尼在獄中穿的衣服的號碼跟卓別林在《大獨裁者》中的一樣。

3、貝尼尼表示片名來自利昂·托洛茨基說所的話。托洛茨基在墨西哥流放時期,得知他要被斯大林暗殺時,他看著花園中的妻子寫出了這樣的話:無論如何,人生是美麗的。

穿幫鏡頭

1、Guido在集中營跟兒子說話的戲,小演員說台詞時,貝尼尼也同時做口型。

2、軍營中,Dora從床上站起來,去窗邊聽她丈夫放的音樂時,在屏幕左邊可以看見電纜和工作人員的影子。

3、Guido的兒子從藏身之處走出時,他徑直超一個道具走去,那顯然是給小演員表演設置的「記號」。

4、Guido通過喇叭放奧芬巴赫的歌劇《霍夫曼故事》中的《威尼斯船歌》,而事實上因為奧芬巴赫是猶太人,所以在納粹集中營很難找到他的音樂。

參考資料:

網路-美麗人生

Ⅱ 必看的十部父愛電影

必看的十部父愛電影:《摔跤吧!爸爸》、《海洋之旅》、《新不了情》、《小鞋子》、《賽博朋克英雄》、《天堂的孩子》、《護送錢斯帕爾女士》、《秋天的詩篇》、《皇冠庄園的夢想者》、《一觸即發》。這些影片都是有關父愛題材的經典作品。每一部都值得我們去認真觀看和學習其中深沉的父愛情感。以下對這些電影的


一、《摔跤吧!爸爸》:一部印度電影,講述了一位為了女兒摔跤夢想付出艱辛努力的父親的故事,展現了深厚的父愛。


二、《海洋之旅》:一部充滿冒險和親情元素的作品,講述一位父親與兒子的成長之旅,通過旅程中的種種經歷,展現了父愛的偉大和深沉。


三、《新不了情》:一部關於家庭、愛情和夢想的電影,描繪了一個身患絕症的父親的奮斗和對家庭的深沉的愛。


四、《小鞋子》:一部伊朗電影,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因家庭貧困而丟失了妹妹的鞋子,為了找回鞋子而展開的故事,其中展現了父親對孩子的理解和關愛。


五、《賽博朋克英雄》:這部科幻電影展現了一位父親為了保護兒子而勇敢對抗惡勢力的故事,凸顯了父愛的偉大和犧牲精神。


六、《天堂的孩子》:影片中的父愛細膩且感人,展示了孩子眼中對父親的信任和依賴。這位父親克服困難努力給孩子創造了一個溫暖的避風港。另外幾部《護送錢斯帕爾女士》、《秋天的詩篇》、《皇冠庄園的夢想者》以及《一觸即發》也都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父愛的偉大和深沉,非常值得觀看。這些電影中不僅有感人至深的情感表達,還有對家庭、責任和愛的深刻思考。

Ⅲ 誰知道電影《父與子》

片名:父與子
導演:亞歷山大•蘇可洛夫
主演:安德烈•舍蒂尼
亞力克斯•尼米舍夫
亞歷山大•拉斯巴什
地區:俄羅斯/法國/德國
類型:劇情
片長:83分鍾
年份:2003年
音效:俄語5.1 俄語2.0
字幕:英、中1、中2[/b]

[b]劇情簡介:[/b]
父親與兒子長年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彷彿與世隔絕般沉浸在他們自己的世界中,被回憶和日常儀式所甜蜜,有時他們看起來就像兄弟,有時甚至像一對戀人。兒子亞力克斯走上了一條和父親一樣的道路,進入了軍校。他喜歡體育運動,還有了女朋友。但是情人之間卻總有點隔閡,女友似乎在暗暗嫉妒亞力克斯與父親的親密關系。盡管亞力克斯心裡明白所有的兒子總有一天終將離開父親,開始自己的生活,他的內心仍然充滿矛盾。亞力克斯的父親也清楚他或許應該去另一座城市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或者娶一位新太太。但是,誰又能減輕亞力克斯夢魘中的痛苦呢?從來沒有哪對父與子之間的愛如同他們這般深厚。
是不是你要的,到迅雷上去搜索!

Ⅳ 【專題一】電影中的父與子之《我是你爸爸(冤家父子)》

   1996年,王朔和馮小剛拍了一部電影:《我是你爸爸》,2000年得以公映,名字改為《冤家父子》。這部描寫老北京父子之間故事的電影,將父子之間時而劍拔弩張時而稱兄道弟時而勢不兩立的關系,通過一個個片段展現在我們面前。主演馮小剛自帶的市井氣息配合他自然純熟的表演,將一個既懦弱又想在兒子面前掙足面子的父親形象演繹得入木三分。因《老炮》而拿到最佳男主角的馮小剛,早在二十年前,就在演員這個職業上初露端倪了,有著精瘦的身材和不出彩長相的父親,在人群中是如此普通,而這個普通的父親,在北京的大雜院里,和自己的兒子一起,品嘗著普通小人物的酸甜苦辣。

   父親不是一個輕松的角色,在經歷了初為人父的喜悅之後,接下來將要面臨的是漫長的和孩子相處的過程,很顯然,馬林生在教育兒子這方面,向來是口頭教育和棍棒教育並施的。兒子在學校里頂撞老師,他回來要求兒子按照他寫的檢討書來念,當著全校師生的面認錯,兒子一開始不同意,他對兒子又打又踹,隔壁鄰居老夏看不下去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把老馬教訓了一頓。最後老馬保持著被打後的跪姿跪在兒子面前,不知兒子是何表情。中國式父親和中國式教育在很多子女身上都應證著,對於人和人交流這件事,父子之間也許要困難很多,父親所認定的事實不僅僅是兒子馬車的所作所為,更認定了他在老師面前丟了面子。馬車的不懂事是一方面;他想用檢討書來挽回馬車甚至他自己的形象,則是另一方面。所以無論如何,這封檢討書都要當眾念出來,而且是原封不動地照著念。馬車心想他沒有父親檢討書里說的那麼嚴重,但他的辯解和抵抗換來的只是一頓打,馬林生在維護父親的威嚴,沒想到老夏出手相救,讓馬林生在自己兒子面前出了丑,他對著馬車哭的很傷心,不是哭自己被教訓了,是哭自己管不了兒子還落得如此窩囊的情境。本來想挽回顏面的事情,這回里里外外丟個干凈。馬車也是心疼他爸,最後還是念了。如果不是馬林生這么一哭,馬車還不一定會念,做父母的,把傷疤給孩子看了,孩子再不懂事,也不會胡來。願這都是情之所至,不是愛之綁架。

   18分11秒到18分43秒,馮小剛獻出了在我看來整部電影最為精彩的單人演出,月光下的她在啃著兩只梨,接著上一幕,他把自己的憤懣和無奈以及極力想釋懷的心理活動都集中在那一口又一口啃梨上面了。吃一口,就像是嘆了一口氣。

   父親喝醉了,想往後和馬車以兄弟相待。馬林生也許是覺得上下級般的關系換來的只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完全不是真心實意。馬車過了幾天和父親平起平坐的日子,帶同學來家裡玩,表面上和父親相處得輕松愉快,連父親的抽屜他也分走了一個。馬林生認識了馬車同學的媽媽,兩個單親家庭的家長,相處還算愉快。多疑的馬林生覺得這是馬車想撮合他們好把他攆出這個家,父子間平等的關系也隨之被打破,馬林生當著馬車的面砸碎了馬車的抽屜鎖,也意味著父子間的信任和尊重被打碎。這個膽小的父親,在兒子被小混混打得頭破血流以後,拿著煤球想和混混拚命,最後卻不敢應戰。對自己的兒子,卻將父親的威嚴看得如此重要,身體力行地告訴兒子,「我是你爸爸」。父子間脆弱的平衡往往會被一方的猜疑和曲解而打破,前期建立起來的友好關系也如同鏡花水月只是浮於表面,那些形式上的稱兄道弟說到底,還是用表面的愉快來化解深層次的溝通障礙。少言寡語的父親和貪玩的兒子,用口頭協議的方式來定義彼此的關系,本身便是一時之舉,隱藏在深處的父權的火苗依舊閃閃發光,任何疑似越權的行為或疑似挑釁的舉動都會將建立好的良好關系摧毀。親情是無法割裂的,這既是感情的溫情備注,也是肆無忌憚彼此傷害的護身符。

   馬車因為報復混混,混混帶著大哥來找馬林生了,彼時的馬林生剛剛二婚,娶的就是馬車同學的母親,父子也不住一起,各過各的。當混混問馬林生是不是馬車爸爸時,他猶豫了,因為他知道他承認便會挨一頓揍。懦弱了無數次的父親這回不再懦弱了,這回他也沒打別人,而是挨了一頓打。父親還是那個父親,兒子似乎也還是那個兒子,只是當真正不在同一個屋檐下生活後,對孩子的感情反而愈來愈濃,病床上的父親摟著哭泣的孩子,馬車掉了多少次眼淚,沒有一次是像這次一般痛哭流涕。

   電影最後,馬林生的父親坐火車來北京。車站上,老馬大馬和小馬,並排走著。馬車從兜里拿出眼葯水,遞給馬林生,馬林生給他爸滴眼葯水,就像電影開頭那樣,一滴眼葯水流了下來。

   這滴眼葯水,也許意味著父子之間,那永遠流動難以割捨、如眼淚般充滿愛與哀愁的關系。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光影之味》

Ⅳ 有一部關於黑奴的電影叫什麼

「根」

根Roots(1977)
導演:
Marvin J. Chomsky
約翰·爾曼 John Erman
演員:
Maya Angelou .....Nyo Boto
Ji-Tu Cumbuka .....Wrestler
Moses Gunn .....Kintango
Thalmus Rasulala .....Omoro (Kunta's father)
Hari Rhodes .....Brima Cesay (as Harry Rhodes)
William Watson .....Gardner
Ren Woods .....Fanta
LeVar Burton .....Kunta Kinte/Toby Reynolds
愛德華·阿斯納 Edward Asner .....Capt. Thomas Davies
OJ·辛普森 O.J. Simpson .....Kadi Touray

根 "Roots"劇情簡介:

1 噩運當頭
1750年,在西非甘比亞,一黑人男嬰呱呱落地,奧摩羅驕傲地為兒子取名為昆塔·肯特。賓娜和奧摩羅看著他們的兒子一天天長大,心中無比欣慰。16歲的 肯特和其他男孩一起,離開家人,跟隨部落中德高望重的前輩在森林中學習生存技藝。然而,不幸的肯特在一次獨自外出時,被白人奴隸販子抓住。
17歲的肯特就這樣被一根索鏈剝奪了他作為人的自由、權利與尊嚴,像牲口一樣被野蠻地帶上了去美洲大陸的輪船。他離開了熟悉的鼓聲、熟悉的黑非洲。離開了父母、親人,和周圍同他一樣命運的人們,開始了屈辱而悲慘的奴隸生涯。然而,從這一刻起,爭取自由的火焰在昆塔·肯特心中如此強烈而執著地燃起。

2 逃離雷諾茲
在輪船上,昆塔·肯特和其他黑人遭到殘酷的虐待。到達目的地安那波利斯,昆塔被賣給了弗吉尼亞的姻草庄園主雷諾茲。雷諾茲規定黑人奴隸不能用原來的姓名,昆塔被改名叫做托比。昆塔在這兒遇到了他一生中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朋友,弗德拉。當昆塔了解到心愛的女伴芬塔被賣到了離他不到20英里的另一個庄園時,他決定出逃,去找芬塔,一起回非洲。然而在出逃途中他被艾密司抓喊慎了回來,在烈日下遭到嚴刑拷打。艾密司還強迫昆塔承認自己的名字叫托比。

3 破滅的掙扎
1776年,26歲的昆塔·肯特爭取自由的夢想依然那麼強烈。然而這次的出逃使他付出的代價是被砍去了右腳的五個腳趾,使得他再也無法逃跑。黑人女奴貝拉精心照料他,並鼓勵他站起來,邁姿敏動雙腳。時光過去兩年,昆塔成了庄園主的車夫,還知道了一些庄園主的秘密,例如,庄園主和他兄弟的妻子在郊外偷情。在費德拉的撮合下,昆塔和貝拉結為夫妻。而昆塔為了爭取自由仍然計劃出逃,但是因為貝拉懷有身孕,昆塔只能痛苦地放棄了他一生中最後的機會。

4 歲月依舊
1806年,昆塔和貝拉的女兒凱絲已經是一個16歲的少女。凱絲和黑人奴隸諾阿相愛。而諾阿不甘自己奴隸的命運,決定逃走。正當凱絲一家為逃走的諾阿暗暗高興時,諾阿卻被抓回了庄園。原來要給安妮小姐作貼身女僕的凱絲,因幫助諾阿逃跑,被賣給了另一個庄園主馬薩·摩拉。當晚,馬薩·摩拉強暴了凱絲。
二十多年後,凱絲的兒子切金·喬治成為了兩個孩子的父親,他們依然住在馬薩·摩拉庄園。切金·喬治一直不明白自己的身世,覺得馬薩·摩拉對自己就像父親一樣好,而母親凱絲警告兒子不要相信馬薩·摩拉的鬼話和諾言。凱絲終於在不得以的情況下,痛苦地告訴兒子馬薩·摩拉是他的父親。切金·喬治這才認清了這個老惡棍的嘴臉。

5 重返家園
為了抵馬薩·摩拉的欠債,切金·喬治被送去英格蘭服役,條件是他回來後,成為一個自由人。十七年後,喬治回到了妻子的身邊,兒子和女兒都已長在成人,親人相見百感交集。兒子湯姆是個鐵匠,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鄭冊敬親。然而,喬治獲得自由的證書,被鎮上兩個種族歧視的白人視為是一名不文的東西,深深刺傷了父子二人。喬治再次告別妻子和孩子們,要為他們找回真正的自由。此時美國內戰爆發。

6 告別苦難
美國內戰結束,南方失敗,奴隸制廢除,黑人奴隸在法律上真正獲得了自由。庄園主馬薩·哈威要離開庄園,他告訴黑人們可以留在庄園,或者跟他走。湯姆一家為了等候父親喬治歸來,決定留在庄園。一天夜間,幾個蒙面人放火要加害湯姆一家。湯姆和幾個小伙計一起查找這伙蒙面人,卻慘遭毒打。父親喬治突然出現在家人的面前,他們懲罰了作惡多端的埃文·布倫。全家起程去新的地方開辟自己的家園,喬治將這個家族黑非洲的歷史一一告訴他的後代,並讓他們要永遠牢記一個名字—昆塔·肯特!
——————————————————————————————

斷鎖怒潮 Amistad

導 演: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

主 演: 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 奈傑爾·霍桑Nigel Hawthorn 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

首映日期: 1997

影片類型: 動作 /

影片時長: 2:34:43
1839年夏,關著53名非洲黑人的西班牙運奴船「阿米斯塔德號」行駛到距古巴海岸不遠處,遇上狂風暴雨。黑奴首領辛克帶頭造反,以武力控制了全船。他們只有一個目的:返回家園。「阿米斯塔德號」在美洲東海岸漂流兩個月,在美國康涅狄格州海岸被美國海軍攔截。53名非洲人以謀殺船員的罪名被起訴。一開始,廢奴運動的積極分子請來伶牙利齒的青年律師羅傑.鮑德溫,證明這些黑人來自非洲,而在當時contraband黑奴已是非法行為,於是在法院獲判無罪。但後來,代表南方保守勢力的人又將此案上訴至最高法院,對立的兩股政治勢力要借這個案件一爭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