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搞笑電影 » 兒童電影草船借箭
擴展閱讀
法斯賓德導演是什麼電影 2025-08-06 21:51:20
權力的游戲幾部電影 2025-08-06 21:51:07
電影再見溪谷精彩片段 2025-08-06 21:51:05

兒童電影草船借箭

發布時間: 2022-05-03 05:27:24

① 電影《草船借箭》與歷史不符合的地方

孩子,完全不符合歷史。歷史上諸葛亮沒有草船借箭。從技術上說草船借箭也是基本不可能的,不說別的,萬一敵人放火箭,那就掛了。

② 兒童成語故事 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
【拼音】: cǎo chuǎn jiè jiàn
【解釋】: 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成語故事】:
「草船借箭」這則成語的意思是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個成語來源於《三國演義》,用奇謀孔明借箭。
三國時期,曹操率大軍想要征服東吳,孫權、劉備聯合抗曹。孫權手下有位大將叫周瑜,智勇雙全,可是心胸狹窄,很妒忌諸葛亮(字孔明)的才幹。因水中交戰需要箭,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負責趕造十萬支箭,哪知諸葛亮只要三天,還願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甘受處罰。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萬支箭,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來除掉諸葛亮。於是他一面叫軍匠們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備齊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魯肅去探聽諸葛亮的虛實。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這件事要請你幫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給我20隻船,每隻船上30個軍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兩邊。不過,這事千萬不能讓周瑜知道。」
魯肅答應了,並按諸葛亮的要求把東西准備齊全。兩天過去了,不見一點動靜,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請魯肅一起到船上去,說是一起去取箭。魯肅很納悶。
諸葛亮吩咐把船用繩索連起來向對岸開去。那天江上大霧迷漫,對面都看不見人。當船靠近曹軍水寨時,諸葛亮命船一字兒擺開,叫士兵擂鼓吶喊。曹操以為對方來進攻,又因霧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點般的箭紛紛射在草把子上。過了一會,諸葛亮又命船掉過頭來,讓另一面受箭。
太陽出來了,霧要散了,諸葛亮令船趕緊往回開。這時船的兩邊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箭,每隻船上至少五、六千支,總共超過了十萬支。魯肅把借箭的經過告訴周瑜時,周瑜感嘆地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

③ 簡單介紹一下草船借箭的故事

草船借箭的故事:

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幹。一天周瑜在商議軍事時提出讓諸葛亮趕制10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由此,諸葛亮的膽識才智受到後人的贊美,因而衍生了許多成語趣聞、戲劇表演。

(3)兒童電影草船借箭擴展閱讀:

在《草船借箭》有幾個關鍵要素是諸葛亮取得成功的關鍵:

1、具備對天文地理等的神機妙算並得知具體天象的技能,這是幾乎很少有人能與亮匹敵的個人才識素養,即大智慧思的能力。

2、隻身獨處周營而得到魯蘇的信奈並嚴格按照亮的要求提供幫助(假如魯蘇為亮做的准備工作時間有所拖延也是對借箭之事無補),這是取得成功的物質基礎,俗話說「一個好漢也要三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3、時機,即恰時周瑜欲害諸葛亮而形成可能致亮於死地的軍機任務,亂世才能出英雄否則也是出水的蛟龍不如蛇,有需求才能有市場。

④ 三國演義赤壁之戰、草船借箭的電影觀後感

這部赤壁已經不是《三國演義》里的原汁原味的赤壁之戰了,已在原有名著的基礎上做了很大的改變。其中最大的改變恐怕要數周郎這個人物了吧。

在《赤壁》中,周郎風度翩翩,豁達大度,精通音律。在裡面,周瑜與諸葛亮是音樂上的知音、戰場上的盟友,再不是小說中那個雞腸小肚,嫉賢妒能的周公謹啦!他和諸葛亮一同品茗茶、彈古琴,還為小喬接生過一匹小馬,兩人建立了一段深厚的友誼。

尤其值得大書特書的是,電影把計除蔡瑁、草船借箭兩個故事自然地銜接在一起,上演了一出箭鋒上的友誼大戲。在這里,是蔡瑁、張允自己去江上射的箭,而不是曹操下的命令。諸葛亮借夠了十萬只箭之後,卻故意放走了一條插滿箭的船,使曹操疑上加疑,而錯殺了水軍都督蔡瑁、張允。而諸葛亮因此借不夠十萬只箭,本來周瑜可以殺了他,但他卻暗中添了六百隻箭,建立了這段交情。記得福建曾經有一道高考話題作文,是關於「假如諸葛亮借不夠十萬只箭」。我猜大概編劇本的人就是借鑒了這道作文題目了吧。

《赤壁》里少了龐統獻連環計的情節,連鎖戰船是精通水戰的蔡瑁設計出來的;少了周瑜夜探曹軍水寨的情節,卻多了孫權妹妹大膽潛入敵營,刺探軍情,繪制曹營紮寨地形圖;少了周瑜設鴻門宴宴請劉備的情節,卻多了孫權妹妹和劉備的一段難忘的經歷;此外,還多了甘興部下偷牛的事件,周瑜知道後暗中創造機會讓他們改過自新。

除此之外,電影還特別增加了幾個情節。

第一,曹軍瘟疫流行,死了很多人,曹操將得病死的士兵送到江南岸,讓孫劉聯軍染病。此時,周瑜還借機安排了劉備的離去,盟軍的瓦解,令曹操輕敵致敗。

第二,電影中沒有黃蓋詐降的情節,卻有了小喬因為沒有欠東風,單船過江去找曹操,兩人一起閑聊以前舊事,還一同品茶(可惜曹操不懂得品嘗)。小喬之意本來是希望曹操能為她而放棄殺戮,可是,兩人品茶卻因此使東吳得到了一個火攻曹軍水寨的絕好機會。如果東風沒有來,周瑜沒能夠打敗曹操的話,那麼小喬將再也不會回到周郎身邊。這也正好符合杜牧的詩——「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樣安排也符合情節安排。

第三,赤壁之戰的最後結局卻是曹操、孫權、劉備三個,在戰場上相遇,兵戎相見。三國的各位主要人物都在這里碰面了。最後不是關羽在華容道放走了曹操,而是周瑜他們放走的。這果然是一次決定三國鼎立局面的戰役。

《赤壁》雖然有些不合史實,有些誇張,卻也合情合理,十分巧妙。裡面的戰斗場面果然精彩,驚險刺激。《赤壁》比以前《三國》的戰爭場面要來得精彩些。周瑜集中了兵力正面攻擊曹營,先讓黃蓋的草船火燒曹軍戰船,攻入曹營,接下來還要費很大勁攻打曹軍旱寨。另外,劉、關、張和趙雲配合吳軍攻擊曹軍側翼。果真是「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讓我美美地享受了一頓反傳統的影視套餐。

總而言之,這算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

電影《赤壁》觀後感

前天晚上去看了看《赤壁》,基本的感想是很好玩,不管是台詞,還是情節,都有不少有趣之處,下面謹就所記得的部分,列舉一二:

1.影片開頭是曹操南征,趙雲救阿斗,沒有提到這是長阪坡,後面交代說,這是新野撤退。在歷史上,劉備率領的是襄陽十萬多百姓撤退,因為行走緩慢,在當陽被曹操五千騎兵追上,一萬多士卒被騎兵打垮,不得不拋棄十多萬百姓,率領幾十騎向漢津逃竄。幸得關羽船隊在漢水接應,才揀得一條性命。長阪坡一役,劉備損失慘重,不但一萬多步騎血本無歸,連自己的兩個女兒都死在亂軍中,如此慘烈的情節,電影中毫無表現,實在可惜。影片中說劉備竟然率領十多萬百姓安全撤離,讓人大跌眼鏡。

2.曹操和周瑜在赤壁相持,竟然派步騎繞到周瑜後面去跟他打陸地戰,這情節有些不可思議。赤壁兩岸交通應當不便,如果是平原廣隰,能繞過去打陸地戰,曹操早該想到。以曹兵陸地戰軍力之強,周瑜的數萬水兵,轉瞬就會被擊潰,還打什麼水戰?如果曹兵在赤壁和周瑜遭遇,他完全可以派一支船隊上溯,在遠一點的地方渡江,從陸地夾攻周瑜,而歷史上曹操竟然沒這么做,說明陸上攻擊周瑜軍隊後背完全不可能。古代交通不便,很難繞攻,往往一城就可以堵住軍隊去路,要前進,非攻拔此城不可。

3.此場陸戰,在電影中虛構一個八卦陣也不大現實,那種盾牌形成的陣勢,不過一人高,很容易被騎兵馬蹄沖散,又不是土垣石牆,哪有分割包圍敵兵的功效?曹兵的士卒手持圓盾,還搞個魚鱗陣,大概是模仿羅馬步兵,中國歷史上似乎沒有出現過圓盾,況且羅馬魚鱗陣非常堅固,幾匹馬拉起一條繩子,繩子上串幾條狼牙棒似的東西就想摧毀魚鱗陣,似乎也有點小兒科。

4.諸葛亮去東吳勸降,魯肅竟然說周郎此刻就在赤壁練兵。要知道赤壁是當時孫劉聯兵沿長江上溯時,和曹兵偶然相遇的地方,周郎怎麼可能預先在赤壁練兵呢?電影畫面轉瞬又切換到諸葛亮在周瑜兵營的畫面,好像赤壁就在吳都城附近,也有點不大合理。

5.關羽、張飛、趙雲的打法,有點像武俠電影,一個人撞倒幾十個士卒,除非超人。連周瑜在中箭後,也拔掉胸前的羽箭,飛越而起,將箭插入對方大將的脖子,穿頸而過,似乎和歷史戰爭片有點不大諧調。而且,當時騎兵已經很發達,董卓和呂布都以騎射聞名,關羽也是策騎在亂軍之中斬顏良,為什麼電影里的幾個主將都喜歡下馬徒戰呢?況且周瑜以主將之尊,貿然上陣,未免冒險了些罷?

6.諸葛亮給小馬接生,周瑜說要給小馬取個荊楚風格的名字,小喬說,就叫萌萌罷。萌萌和荊楚有什麼關系?小喬寫字平安,說取為周郎兒子的名字,也有點傻,平安這樣的名字也太現代了,漢末的人絕不可能取這種渾名。趙薇被稱為郡主,那時候哪有郡主這種稱呼?郡主的稱呼最早起於唐代,還是用來指皇太子的女兒。

7.趙薇竟然會點穴這種功夫,大大加深了這部電影的武俠片屬性。本來這情節放在一般電影中也似乎無所謂,但在《赤壁》這種雙方甲士弩箭對射如雨的軍事片中,突然蹦出一個會點穴的女人上竄下跳,無論如何不能不讓人覺得滑稽,這使得影片的性質無所歸屬。

8.兩軍對峙的地方,完全不像長江。曹兵的船隊竟然不是沿江岸橫著一條線的排開,而是豎著形成縱深的列隊,列隊後才是陸地,試問哪有這么寬的江面?

9.關羽教孩子念《詩經》,似乎也不可能。漢代儒學發達,《詩經》有專門的博士講授,關羽未必懂。當時蒙童課本主要是《論語》和《孝經》,以及《急就篇》之類,不會用《詩經》講授。漢簡中士兵習字簡多是《急就篇》、詔書和算術書,似乎無五經。

10.張飛在大紙上練字,當時紙張製造並不發達,官府公文也大多用竹簡,電影中曹操給孫權的信都是竹簡(似乎過於節省),而張飛這個窮軍官竟然用紙練字,未免過於奢侈。

11.回光陣完全瞎扯,劉備哪有這么多財力去打制這樣的盾牌;就算有,哪有那麼多時間去把它磨得像銅鏡一樣光;就算能磨光,哪能計算陽光角度計算得那麼好,反射陽光,讓對方騎兵受驚?

12.周瑜為了訓練孫權膽量,讓孫權一個人打老虎,而且不允許隨從幫助,這無異於謀殺,任何君主都會認為這是謀反,有點胡編亂造。

再就是台詞問題,半文半白,頗為失敗,就不用說了。從此片上集看,整部電影暫時還沒看到有靈魂,它想說什麼呢,歌頌劉關張的兄弟情,抨擊曹操的殘暴,敘述孫權的成長,贊揚周瑜的雄姿英發?似乎都不是,總之有點亂。另外,赤壁之戰發生在冬天,江上寒冷刺骨,這種氣候對戰爭的影響也沒有表現。當然這無關緊要,但至少顯得不夠精緻。

當然,此片也有亮點,比如曹操船隊蔽江而下的時候,雖然做的特技不是很好,但也頗具震撼力。曹操在船上吟誦:「駕九龍九合諸侯」的時候,鏡頭迅速拉遠,俯拍船隊全景,也很不錯。影片中的服飾也還行,前額發兩邊中分,皆是西漢式,士兵紗帽也是西漢式,看陽陵俑便知,惟無赤幘。有的士卒護頸甲胄,一如徐州獅子山漢楚王墓墓出土弩兵,也是西漢式。小喬穿的衣服則為戰國楚式,花紋都是江陵馬山楚墓出土直裾衣的花紋,和東漢末年的服飾只怕有所區別,不過這個關系倒不是很大。東漢陶俑出土不如西漢那麼多,畫像磚發式不清晰,襲用西漢乃至戰國也是可以的。曹操給孫權的信,寫在竹簡上的字體,和出土漢簡很相似;小喬和張飛的字如同東漢碑刻,這些都是不錯的細節。

電影《赤壁》觀後感

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千古絕唱,每每讀起總是沉浸久久回味在歷史的長河中,三國赤壁搬上銀幕一直想看看,吳大導演如何展現那種恢宏與滂沱,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公瑾/小喬的維美愛情,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還有感受詞人那種胸懷大志的淡定,區區幾句竟能將如此浩渺的歷史說盡,讓我感嘆讓我沉醉。

讀蘇大師的詞你感受不到時代的痕跡,所能體會的就是那種如史詩般的故事,永遠那樣吸引不變,看過了吳大師的作品,總的感覺是恢宏尚可,可細節上過於粗糙,曹操的赤壁之戰難道就是為了小喬,一個女人引起的戰爭,讓我無法相信一代梟雄的曹阿瞞竟然如此荒謬,年少的一次謀面竟然刻骨銘心不能忘懷,畫一小喬的像來久思(曹操在史書中的確有戰爭後霸佔敗方美女的情況,如,霸佔張綉之妻,可成王敗寇的過去,這樣的行為是對敵對方的一種羞辱,不能作為戰爭發起的理由),也許導演只是從藝術的角度來簡化戰爭的主題,可背離了歷史的電影藝術能有多大的生命力呢?更尤甚的是吳導竟然用電影中的曹操說出了現代人的觀點「對美色的追求和賞鑒能讓人永葆青春活力」,呵呵,笑笑也罷,可還有更可笑的,一代屠夫張飛竟然也成了書法大師,在那煞有介事的書寫著興復漢室,關二爺也客串了老師,領著一群孩子朗讀「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調皮的孩子對學習能做什麼的發問後,竟然提出了現代的觀點「讀書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我想千年前的孩子們要是真如此,那我們豈不早實現了共產主義了呢。笑笑也罷(電影中的張飛竟然成了步將,甚至為了表現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英雄,連那聞名遐邇的丈八蛇矛都不用了,咳,好差勁),本是電影藝術何必深究呢。

當今越來越多的電影似乎在逃避著什麼,要麼古裝,要麼神話,電影本身也是一個時代的縮影,難道現在的我們更喜歡的是逃避現實嗎,我看過電影《活著》《盲井》這些帶有深刻時代意義的影片往往被鴆殺了,可我更喜歡這種勇敢的自我剖析,敢於面對也許才敢於解決,奧運會也結束了,當我們的新聞媒體大肆宣傳海外如何如何高度贊揚我們的成功,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如同反思電影一樣反思一下我們的不足呢?

電影《赤壁》觀後感

今天去看了吳宇森的最新作品--赤壁,本不喜歡什麼所謂的國產大片,大概是讓黃金甲之流害的吧,今天也是沒抱什麼希望,可能同去的人比影片對我來說更有吸引力吧,開玩笑啦,看到這都不許吃醋。

就和事先宣傳的一樣,這是一部十足的男人戲。

先拿它的演員來說,張豐毅的曹操最先登場,拉開了三國鼎立的序幕。張的眼神兇狠狡詐,很符合大眾心目中一貫的梟雄形象,還算出色的扮演了這個角色,不愧一個老牌演技派。接下來出場的是金城武演的諸葛亮,本來就很喜歡粱朝偉和金城武,喜歡他們的眼神,喜歡他們深沉的男人魅力,可說句實話開頭金城武的演技實在差強人意,讓我真是為他捏了一把汗,生怕他和林志玲小姐做伴,成為赤壁中的男花瓶,直到故事發展到後來,劉備孫權聯手後,他和梁朝偉一段又一段的對手戲時,一個運籌帷幄絕頂聰明的諸葛孔明才映入我的眼簾。我覺得金城武早晚有一天會和梁朝偉一樣,成為名副其實的影帝。接下來的劉備讓嚴重過氣的尤勇來演,其實是一招很高的棋,尤勇想當初也曾很輝煌過,扮演過很大氣的角色,但現在實在是嚴重的過氣,猛一看他出場,還真是象劉備,本應是個大氣的人物,但實則沒什麼真本事,一副窩窩囊囊的樣子。再說胡軍扮演的趙雲,一副鐵錚錚的硬漢形象還是很討巧,雖然少了想像中的騎著白馬的飄逸英俊,但還是很讓人喜歡的。當時就在想,如果李亞鵬先生肯掏錢贊助赤壁以換來扮演這個角色,是不是又會招來罵聲一片呢?胡軍能演好這個角色還是有自己獨特的氣質和演技的。接下來的粱朝偉扮演的周喻就無須多講了,因為說了也是廢話白說,因為粱朝偉就是一個演什麼成什麼的人。後面的關羽張飛魯肅孫權等就是一個個臉譜似的人物了,關羽耍的大刀,張飛的暴脾氣和震天的吼聲等等。

再來說說赤壁中的女人角色的扮演者,都是一個以前風格的延續。趙薇的孫尚香延續了她的小燕子風格,一個調皮的假小子。林志玲延續了她的廣告風格,我的腦海一會兒蹦出的是潘婷洗發水,一會兒又是玉蘭油沐浴乳,因為都是頭發臉蛋和身體的展示,毫無演技可言。

赤壁電影中的大場面戲的確挺好看的,一些排兵布陣的場面和打鬥場面很吸引人,很有看頭。不過有些電腦特技的畫面難免製作的太過粗糙。

在看赤壁過程中,有些台詞難免使人笑場,比如多吃一點吧,此次東吳之行,路途遙遠(劉備舉著碗米飯遞給諸葛亮)。這匹馬出生在荊楚,就該有個荊楚的名字,我們叫它萌萌好么(周瑜摟著小喬溫柔的說)?編了(草鞋)很多年,習慣了(劉備一副業務熟練的樣子)。現在好好讀書,以後就有飯吃(關羽教小孩子讀詩經時說的)。慾望使人年輕(曹操)。還有什麼平安是福之類的軟廣告語,真是讓人哭笑不得,我當時真擔心孫權嘴裡會蹦出一句我的地盤我做主。

電影《赤壁》觀後感

諸葛亮要去東吳,講了一大通理由後,劉備問他什麼時候動身,他說就今晚,劉備端起一碗飯說「那你多吃點吧」。

諸葛亮見孫權,當時想著該舌戰群儒了,應該很精彩,結果呢?短短幾句不輕不重的話就把這段經典一筆帶過了。同事說金城武第一眼看上孫權那個鏡頭,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忽然慢鏡頭拉過就瞟上了孫權了,然後倆眼就扎人家身上拔不出來了,當時她就覺著這諸葛亮看著勢頭是對孫權一見鍾情了,典型的瓊瑤劇里女主角一眼就相上男主角時的場景鏡頭運用嘛,而且表情動作和神態也一樣。

周瑜問諸葛亮「這么冷的天你還拿著扇子,不冷嗎」,諸葛亮回答「我要隨時保持冷靜」諸葛亮給周瑜的馬接生,周瑜問「這個你也懂」,答曰「略懂」,然後就是小喬要周瑜給剛出生的小馬起名字,周瑜說「就叫萌萌吧」,全場樂翻。晚上魯肅說起抗曹的事情,周瑜說「大喜的日子不談公事」。

有個鏡頭是演周瑜為小孩挖笛子眼,哈哈,同事可是吹笛高手,一看這鏡頭就找到了嚴重問題,當時就發表了她的專業演講:笛子音歪了,哪個音歪了你挖哪個孔就是了,而周瑜卻去挖氣孔管!不是沒事兒胡勒勒嘛!氣孔又不發音,就是個棒墜子穗子的地方。再有古時候的笛子哪兒還有笛頭啊,又沒裝飾牛角,何況那麼短的能不跑調嘛,就算是小G調的也不能那麼短啊,再說那裡是南方,都是曲笛,哪有那麼小個的笛子阿!又不是吹河北梆子呢!哈哈,看來我們的大導演真是該好好補補課。

有場張飛在八卦陣里跟敵人廝殺的場面,張飛一出場大家就鬨笑,整個一個金剛呀,赤手空拳,吼叫著就沖上來了。書中稱張飛是猛張飛,人家是粗中有細,可是這個張飛整個一個傻張飛。而且那個八卦陣也拍的有問題,雖然我不懂古時的陣法,但是怎麼也感覺那幫草兵太傻了,怎麼就沒頭沒腦的在場子里亂跑,旁邊就是敵人要不殺,就在那裡亂跑,跟走迷宮似的。

當諸葛亮請周瑜來他們安的營扎的寨里來引薦劉備,先是見子龍在跟戰士們練摔跤,然後看關羽在教小孩子們念:「關關雎鳩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剛念完一小孩站起來問:我們連飯都吃不飽為什麼還讀書啊?關羽回答:你現在讀書,將來你才有飯吃!這話怎麼聽著怎麼耳熟。然後鏡頭一轉,張飛在寫毛筆字,周瑜拿起來看後竟然說「好字!」天啊,全場又笑場。然後當周瑜終於看到劉備的時候,劉備在忙著編草鞋。劉備說自己習慣編草鞋,關羽說大哥編的鞋很結實,我們的鞋破了都是大哥給我們編草鞋,穿他的草鞋能走很遠的路,鏡頭一轉,地上一堆草鞋……全場幾度笑場。

華佗在給曹操扎針,曹操看著自己畫的小喬的畫像,用同事的話說是淫笑著看著畫像,華佗提醒曹操不可慾望太多,否則會加重頭痛風,結果曹操猥瑣一笑,說到:難道你不知道慾望可以使人年輕嗎……。同事說看到華佗趴在曹操背上給他一邊看頭疼一邊說話的樣子,讓她就想到了那首「最浪漫的事」,倆人一起慢慢變老的感覺不過如此阿,感嘆,老夫老妻的神聖場景啊。

曹操發現一舞女長的很像小喬,寵幸三天,早上正趕華佗來給他治病,結果華佗面色凝重的站在門外偷窺,夏侯淳來了,偷窺後痛心疾首的感嘆「原來大哥打這場仗都是為了一個女人」,全場又爆笑,說「一個女人引發的戰爭」

趙薇扮演的孫尚香一出場大家就樂,整個一個小燕子。她讓孫權對著祖宗牌位笑一個,場內有觀眾配音說「來,給大爺笑一個」,哈哈。當她哥哥孫權為她和劉備說媒的時候她竟然說她哥哥「你從來都沒有尊重過我!」之後氣呼呼的走了,然後就是諸葛亮去安慰她,對她說你很有個性,又是爆笑,當兩個人站在那裡看著對面的曹營時,觀眾感嘆,看人倆多班配,怎麼沒讓孫尚香嫁給諸葛亮呀。

電影中那些女人的化妝都好難看,不論男女個個臉色黑黃,梁朝偉已經好老了,結果還老給特寫,有男士感嘆「他的臉上也不平呀」。林志玲是台灣公認的大美人,可是在片中沒覺得好看,鏡頭下給人的感覺就是骨瘦如柴,之記得高高的顴骨。最主要的是,怎麼都感覺吳宇森根本沒讀過三國似的。那些耳熟能詳的經典事件沒一個演的,不知道從哪裡挖掘出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來戲說了一把。最主要的是戲說的曹操發動這場戰爭是為了小喬,曹操要是知道了估計得氣活了。

------------紫霞游戲贈送該游戲首充,返利

⑤ 《草船借箭》用什麼片頭曲、片尾曲

在這個草創借鑒當中,他們使用的片頭曲和片尾曲的話都應該是這個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

⑥ 《草船借箭》中的人物性格特點

1、諸葛亮:神機妙算,有勇有謀,胸有成竹,從容鎮定,以大局為重。

2、周瑜:陰險狡猾,妒賢嫉能,心胸狹窄。

3、曹操:謹慎多疑。

4、《草船借箭》中沒有黃蓋,除以上三人外只有魯肅,魯肅:忠厚守信,顧全大局。

《草船借箭》選自明初小說家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故事中諸葛亮的膽識才智受到後人的贊美,因而衍生了許多成語趣聞、戲劇表演。

成語草船借箭:比喻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6)兒童電影草船借箭擴展閱讀:

《草船借箭》典故:

諸葛亮聰明能幹,周瑜十分嫉妒,想除之。一天,周瑜借議事之名請諸葛亮,動之以理要求諸葛亮10天內造箭10萬支,違期斬之。不料諸葛亮當即立下軍令狀,承諾三天內交箭。周瑜恐計失策,令工匠延遲交造箭材料,以便處斬諸葛亮。

魯肅受令去諸葛亮那探聽虛實,諸葛亮一見就便請他相助,要魯肅為他備20隻船,每船配軍士30名,船上青布為幔,束草人千個,並承諾三日後必有10萬支箭,要求他不能將此事告訴周瑜,魯肅由於好奇於是答應。

三天後,魯肅把船借與諸葛亮,並隨船去取箭。諸葛亮下令把船連在一起,向北岸出發,江上起大霧。船靠近曹操水寨,便下令船上的軍士打鼓。

這時曹寨將士以為敵人來襲,可不熟水性的曹軍不敢下水作戰,只能慌亂無目的地放箭,頓時箭如雨下,諸葛亮讓船兩面受箭,箭滿,諸葛亮令船上軍士高聲喊:「謝曹丞相的箭,謝曹丞相的箭……」

曹軍這才恍然大悟,可諸葛亮順風順水一下開出20多里,再追也來不及了。

⑦ 《草船借箭》中心思想

表達了諸葛亮機智勇敢,周愉陰險狡詐,曹操生信多疑的品質。另外諸葛亮還知天時,懂地利,識人心。

文章講的是心胸狹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處處比自己高出一籌,便心懷嫉妒,甚至一心想將諸葛亮置於死地而後快。他以軍中缺箭為名,心生一計,讓諸葛亮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由此看來周瑜不僅忌妒心強,而且又十分陰險狡猾。然而,獨具慧眼的諸葛亮卻滿口答應下來,趁著大霧漫天,用草船向曹營「借」了十萬支箭,提前七天順利地完成了任務,使周瑜的陰謀徹底失敗。

⑧ 電影草船借箭的主要內容

謀略很重要

⑨ 電影《草船借箭》和歷史不符合的地方

三國時期,草船借箭的故事一直受到後人的傳頌,近年來,關於草船借箭的題材電影和電視劇也層出不窮。然而真實的情況並不是我們所熟知的,草船借箭的主角並非諸葛亮,而是羅貫中根據曹操伐吳的事跡加以加工而成,這次,孫權才是主角。
公元211年到公元219年,建業成為東吳的行政中心有9年,因為孫權還沒有稱帝,所以「六朝古都」並不是從這年算起。但對建業的影響是深遠 的,孫權在楚國金陵邑的故址石頭山上築城,名叫石頭城,作為軍事要塞,也就是現在清涼山一帶。南京的政治、經濟中心以前一直在秣陵,此後漸漸移到了現在市 區位置。這9年相當於正式成為都城前的試用期,時間不算短,建業的表現又怎麼樣呢?
孫權在這里完成的大事件,概括起來講就是:與曹操如談戀愛,關系時好時壞;與劉備如離婚,漸行漸遠,直至徹底交惡。當然其中有交錯,與曹操翻臉的時候必定與劉備笑容迎臉,與曹操消停一會必定和劉備大打出手。就像「鬥地主」一樣,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與曹操的摩擦斷斷續續,說兩次比較大的戰役。這在《三國演義》中有相似的情節,只是主角都換人了。《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的故事主角是諸葛亮,但這是作者羅貫中虛構的,故事的原型其實是孫權。
公元213年,曹操為了復仇,經過幾年的休整,進軍濡須口(今安徽含山縣內)。這在長江以西,孫權為了防守曹軍建立的軍事據點。曹操以張遼、臧 霸為先鋒,號稱有40萬人。但他們有心理陰影,上次赤壁之戰吃的苦頭大了,害怕悲劇再次上演。張遼越走腿越軟,到了半途還想撤兵回去。臧霸心裡也抖豁,壯 著膽子給張遼打氣:曹公會安排好一切的,怎麼會扔下我們不管呢?千萬不要怕。第一戰,曹軍得勝,還攻破了孫權的江西大營,俘獲了都督公孫陽。孫權得到消息 後,迅速帶了7萬人抵抗,派甘寧成功地夜襲了曹操大營。
此後曹操大軍不知道中了什麼邪染上了恐懼症,如同驚弓之鳥。孫權連連挑戰,曹軍像是為逃避挨打躲到床下的小孩,死活不出來。孫權大搖大擺地坐著 大船觀看曹操的水軍,曹軍不敢出擊,只能遠遠地亂箭齊發。孫權的船因為一面全被射中,船身傾斜,孫權命令手下很從容地把船轉個方向,曹軍也很配合地再次發 箭,直到另一面也射滿了箭,船身得以平衡,孫權才坐著船不緊不慢地離去。史書上還有另一種說法,就是孫權坐著小船看曹軍,曹操沒有派人放箭。孫權為了顯擺 示威,一路敲著喧天的鑼鼓經過,曹軍眼睜睜地看著他揚長而去。不管哪種說法,都說明孫權不僅不懼怕曹操,還佔了一定的主動權。
雙方相持了一個多月,曹操看到孫權的舟船器仗軍伍整肅,長嘆了一口氣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如劉景升(死去的荊州刺史劉表)兒子,豚犬耳!」豚 是豬的意思。當時正是綿綿春雨,孫權知道曹操的北方軍隊不適合作戰,寫了一封信給曹操「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完全是嘲諷的口氣,還夾了一張紙條,另寫了 八個字「足下不死,孤不得安」,帶著輕蔑和詛咒。 但曹操看了卻很高興,因為他一直想退軍,就是找不到借口,這次終於找到光明正大的理由了,所以他對部下說:「孫權不欺孤。」隨後看著無邊的江水,帶著無奈 和嘆息撤兵北返,留下一個傷感的背影。這一戰,長江以西有10多萬戶看到東吳勢強,搬遷到長江以東。此後曹操不服氣,又發瘋似地組織了幾次進攻,但都無功 而返。孫權基本控制了合肥以南、長江以北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