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搞笑電影 » 德國電影講述兒童心理
擴展閱讀
賭神劉德華電影 2025-08-16 21:32:18
幽靈宿舍之人偶老師電影 2025-08-16 21:29:00

德國電影講述兒童心理

發布時間: 2022-04-24 17:23:44

⑴ 德意志零年的影片評價

影片主要講述戰爭給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戰爭不僅使人民陷入飢餓貧困,還是兒童的心理產生畸形。影片表面上把這個兒童產生殺父和自殺的心理歸咎於一個老師的教育錯誤,實際上則是在揭露德國的納粹主義,認為他們才是這一切罪惡的根源。
《德意志零年》與《羅馬不設防的城市》、《戰火》並稱為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名導演羅塞里尼的「戰後三部曲」。影片誕生於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全盛時代,並曾引起廣泛而激烈的討論,它在義大利影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德意志零年:自古殺手出少年
縈繞心頭的畫面以及普通市民(非職業演員)難以忘懷的表演,導演羅西里尼通過這部電影展示了法西斯主義對整整一代人進行洗腦而造成的危害。
就如照片所展示,這就是德國,二戰結束後的柏林。
所有一切都要重新開始,所以,這是德意志的零年。
零年是新紀元的起點,應該充滿希望。但埃德蒙多肯定持反對意見。他看到的殘垣斷壁都是搖搖欲墜的,雜亂無章。通常建築工地也會那樣,但還會有腳手架搭在上面。沒有腳手架的窗洞只能用來勾畫廢墟的輪廓。
廢墟里沒有人,埃德蒙多走進去,覺得成為了它的一部分。那些大牆,立在那裡普普通通,倒下時卻都驚心動魄。所以,作為牆,倒塌是它最輝煌的時刻。
有很多孩子都像埃德蒙多。看到這個場面時,我立刻想到了穆謝特(Mouchette),布萊松(Robert Bresson)的穆謝特,只因為那是個女孩。那時的兒童,懂得最多的就是動盪和暴力。他們甚至都不明白是誰遺棄了自己。這個問題大人也不清楚。埃德蒙多的父親患病在床,認為自己是累贅,盼望著世界拋棄他。埃德蒙多的哥哥並不總是這樣躺在地上,不過一旦他那樣做,我就想起中國的舊社會。本來義大利的新現實主義就和中國人的異曲同工。
埃德蒙多的哥哥成了一個標本。他躺在地上,那裡是房間的最低處,他也是家庭里地位最低的,低到連身份都沒有。戰敗前他是納粹士兵,現在只能藏在家裡。
貼地生存就是哥哥求生的方式,不能再低了,因為地面以下就是墳墓。
家裡人都不知道埃德蒙多在做些什麼。其實他在跟著以前的老師做非法生意。希特勒的演講在廢墟里回盪,反動的激情就是交易的基礎。賣這些東西當然是被禁止的。更不幸的是,老師還和他一起從納粹振奮的宣傳中獲得生的力量。
12歲的少年變得穩重堅忍。他已經可以從容地向爸爸的茶葉里下毒,讓他遂了心願。除了這件事外,埃德蒙多還是很本分的,甚至大街上的孩子不和他玩他都不惱怒。
來到這座廢棄的大樓里,埃德蒙多從各個窗口望出去,欣賞著形形色色的行人和街景。他也投石,看它撞在對面牆上墜落下去,清脆的回響。穆謝特就比他兇狠,因為她是把石頭扔向小夥伴。
像那塊石頭一樣伴隨脆響而墜落是不錯的,就像牆的倒塌一樣輝煌。墜落並供人觀賞,那是完美的結束,但要注重些細節,不能太狼狽。1967年時,布萊松就讓穆謝特從草坡上滾到水裡,開創了投河自盡的新模式。而1947年,羅西里尼也支使他的埃德蒙多東挑西選,找好一個最恰當的位置,然後冷酷墜落。
落水和墜樓,穆謝特的自殺和埃德蒙多的自殺,竟都那麼出人意料地寂靜無聲。

⑵ 德國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兒童片

推薦5部值得一看的德國兒童片,如果你也喜歡的話,歡迎採納喲

《動物總動員》

經典就是經典,它永遠不會褪色!歌曲是童年記憶,故事性也強,少年的表現很自然,演的一氣呵成,那首歌,相信很多人依然耳熟能詳。小小少年,穿過40年的電影膠片,他的歌聲還是這么迷人。好聽的歌曲,帥氣陽光的男孩,真摯的情感。很符合那個時代的電影的典型特徵,故事情節簡單,畫面優美,人物對話也容易理解。

⑶ 尋一部德國兒童電影

埃米爾和小偵探 Emil und die Detektive

導演: Franziska Buch
主演: Tobias Retzlaff / Anja Sommavilla / Jürgen Vogel

語言: 德語
製片國家/地區: 德國
上映日期: 2001-02-22 >更多
又名: Emil and the Detectives / 埃米爾和偵探們

12歲的男孩埃米爾和他的父親生活在一起。由於父親失業,家中生活困難,在埃米爾過生日的時候,父親都捨不得買電影票帶他去看電影。但是每次生日母親給他寄的500馬克父親總會給他存好,如今,埃米爾已經有1500馬克了。
埃米爾在自己的作文里提到了父親失業的事情,好心的老師告訴了埃米爾一個適合他爸爸工作的機會,經過面試,爸爸終於找到一份吸塵器代理商的工作。可是埃米爾的爸爸在路上因超速行駛發生了車禍,駕照也被吊銷。為了給爸爸弄到駕照,埃米爾決定利用在柏林的老師妹妹家暫住的機會,用自己的錢給爸爸辦個駕照。在火車上,天真的埃米爾被同包廂的一個面色煞白、腳蹬紅色皮靴的傢伙用麻葯迷倒,他的1500馬克也沒了。
埃米爾醒來時,火車還沒到站,他在窗口張望下車的人,終於看見了偷走他錢的傢伙。他提著自己的箱子,緊緊地跟著他。在一個餐館門口,他停下了,壞蛋用他的錢去吃飯,但他還飢腸轆轆。埃米爾偷偷從廚房拿出一塊熏肉,卻被廚師的女兒抓住。廚師的女兒叫波妮,和他年紀相仿。埃米爾向波妮講述了自己的遭遇,波妮利用自己的影響召喚了一大幫孩子來,他們號稱「城市小偵探」,每個人都有點自己的絕招。波妮安排了抓壞蛋的計劃,行動代號「埃米」,把所有的孩子安排在了必要的位置上,同時還有一個專門的男孩冒充埃米爾到老師妹妹的家裡和她的兒子古斯塔夫周旋。
埃米爾和一班小夥伴一直跟蹤拿走他1500馬克的壞蛋格倫戴斯,終於找到機會從酒店裡搜出了格倫戴斯的箱子,但箱子里並沒有他們期望的1500馬克,卻是格倫戴斯從酒店的其他房間偷來的各種名貴珠寶和手錶。
波妮和埃米爾和賣駕照的人接頭,結果卻被格倫戴斯綁架。埃米爾和夥伴周密計劃,不但救回了波妮,還把壞蛋繩之以法。埃米爾的父親在當地也被升職,在自己的家鄉,埃米爾再次和柏林的好夥伴重逢。

⑷ 有關青少年心裡的電影

推薦幾部,都是豆瓣高分電影
《死亡詩社》《放牛班的春天》《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陽光燦爛的日子》《壞孩子的天空》

⑸ 嚴謹又精彩一生都不想錯過的德國經典劇情片,都有哪些值得推薦觀看

劇情片我覺得2015年上映的《海蒂和爺爺》真的非常不錯,這部電影在豆瓣評分有9.0分,童年時看到的《海蒂》原著時和如今觀看的感受完全不同。

⑹ 很想找一部電影,幫幫忙

《天堂回信》

劇情簡介:
本片獲德國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國際青少年兒童影視中心獎;美國第10屆芝加哥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獎;荷蘭第7屆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伊朗第25屆伊斯法罕兒童電電影節最佳導演金蝴蝶獎。劇情描述五歲小孩晨晨因母親出國,把他托給爺爺照顧。爺爺是退休郵差,但仍熱心服務。他對孩子採取朋友的態度相處,爺孫倆發展出深厚的感情。後來母親回來了,晨晨不得不回到母親身邊。母親本來對爺爺有所誤會,在知悉真相後也改變了態度。無奈爺爺終因年老去世,晨晨用放風箏的方式把他寫給爺爺的信送到天堂去。本片人物簡單,故事清淡,卻洋溢出濃郁的親情,並深具時代感與教育性。

演員:李丁

海報欣賞:http://poster.mov6.com/view/0334505-106828-59254

藍天白雲,陽光燦爛。故宮午門前的廣場上,晨晨和爺爺歡快地放著風箏。爺爺送晨晨去幼兒園,頑皮的晨晨要自己蹬三輪車。爺爺坐在後面,路人投來驚喜的目光。又一次,已退休的爺爺又穿上郵政制服,和晨晨一起送了一封「死信」,他們把一封收信人已故去的信用風箏放上天空,爺爺告訴晨晨:「他在天堂會收到的。」

晨晨的爸爸、媽媽在國外工作。爺孫倆就這樣相依為命,日子過得安寧、幸福。

媽媽從國外回來了,要以全新的方法教育晨晨,要他學外語、彈鋼琴,使爺孫失去了往日的寧靜。

爺爺怕影響他們母子感情,不顧晨晨媽媽再三挽留,搬到原來自己住的地方去了。

晨晨在家中思念爺爺,終於向爺爺的家跑去,他使勁敲門,哭喊著:「我恨媽媽,我恨鋼琴,我沒了風箏,沒了老朋友,又沒了爺爺。」躲在樹旁的媽媽也潸然淚下。

爺爺過生日了,晨晨和好朋友琳琳送來生日卡,他們又和爺爺一起放風箏了。夕陽如血,爺爺和孩子們回到家中,爺爺勞累的躺在搖椅里,永遠地「睡去」了。

晨晨和琳琳把生日卡放在風箏上,送上天空,他們虔誠地仰著頭,等待著天堂的回信。
一部風格清新,敘述流暢,情感深切的兒童片。親情是人的天性,很小很小的孩子就能感受到親人們對他的撫愛和關心,並天然地以親昵和依戀來回報。爺爺和晨晨之間的愛是祖孫式的,又是朋友式的。唯有如此,才能在其雙向的交流中顯出他們的人情和人格,顯出他們的可愛。

媽媽的形象很時代感,雖有新的生活觀念,也想愛孩子,但不了解孩子,不懂得兒童心理;相反,還有某種拔苗助長式的"望子成龍"心理。爺爺和媽媽之間的關系描繪得很好。他們兩人在如何撫育晨晨方面吸不同的觀念和做法,但他們都是有知識和通情達理的人,因而又能相互體諒和忍讓。影片沒有刻意去激化公媳矛盾,沒有去追求因此而可能獲得的戲劇效果,這在影片整體風格的把握上是得體的,高明的,也更適應兒童觀眾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兒童電影的基本要求。

暶很好的接觸和處理人的死亡這一主題。死亡對於兒童來說是比較難於理解的,本片把死亡現實童話化了,無宗教味,浪漫,虛擬;沒有哭叫、掙扎、痛苦。房間里溫馨,柔和的燭光,爺爺像平常小憩似的躺在椅子上,照片里是爺爺親切的微笑――爺爺去了天堂。一切自然而平靜,雖略有某種淡淡哀傷,但決無凄慘的刺激和恐懼。影片同時巧妙地提示孩子們,死亡是一個自然規律。

演員的表演也真實生動,逗人喜愛。
多感人阿
我每次看都哭得嘩嘩的
多好的電影啊!

⑺ 有哪些跟心理健康有關的電影

美國電影《浪潮王子》
劇情簡介:由於不愉快的童年經歷,湯姆兄妹三人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壓抑和憤怒造成了巨大的悲劇:哥哥由於反對政府的政策而失去生命,妹妹患有精神分裂症,而湯姆變得憤世嫉俗。影片以移居紐約的妹妹自殺未遂入院而開始,她的心理醫生蘇珊要求病人的家屬幫忙了解早期的經歷和遺忘的創傷。有著三個女兒的湯姆離開了自己的家,隻身來到紐約。然而,面對憤世嫉俗和心理防禦很強的湯姆,心理治療的困難遠遠超出蘇珊的意料,並且蘇珊也有著自己現實的家庭問題,她幾乎要以失敗告終。最終,在蘇珊鍥而不舍的精神鼓舞下,終於使湯姆說出了一個源自童年的惡夢,一段慘不忍睹的經歷,一個背負沉重痛楚的人生,一件傷痕累累的家庭秘密被揭露。
2.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劇情簡介:1948年,當馬修——一位失業的音樂教師在一所管教寄宿學校找到了一份管教的工作時,他如同進入了一個孩子們的地獄。他被匆忙逃走的原任管教的經歷所震驚,又親眼目睹了學校各項嚴厲的懲罰手段。校長的殘忍,其他管教的冷酷,孩子們的無法無天及可憐無助,讓他產生了一種改變學校的管教象警察對待犯人一樣對待孩子們的沖動。他在樂譜上寫下了專門為孩子們譜寫的歌曲,他用純凈的音樂喚回了管教們冰冷已久的心,解脫了束縛孩子們身心的繩索,撫平了他們受傷的心。神聖而純凈的音樂不但凈化了孩子們的心靈,更對他們今後的人生道路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仁愛、友善、寬容的極致是讓所有的觀眾眼中充滿喜悅的淚水。
3、美國電影《靈異第六感》或《鬼眼》 The Sixth Sense (1999)
劇情簡介:麥坎醫生是一名傑出的兒童家庭心理學者,幫助過不少問題兒童走回正路,也因此獲得市政府的表揚。不料,一名曾經接受過麥坎醫生治療,但未成功的少年卻闖入麥坎醫生家中,槍殺醫生後,再舉槍自盡。一年後,麥坎醫生再度面臨一件與自盡青少年相似的病例。醫生決定再試一次,幫助這名叫做柯爾的小男生。柯爾擁有對鬼魂的心靈感應,長久以來飽受鬼魂的困擾,讓他十分害怕。麥坎醫生決定幫助柯爾,一開始卻不為柯爾所接受,因為柯爾認定沒有人可以幫助他脫離現狀。在麥坎醫生的努力和堅持下,柯爾終於打開心房,讓醫生了解自己的問題,也慢慢地接受他的建議。在治療柯爾的同時,麥坎醫生發現自己的婚狀況出現問題,他認為自己因為工作而冷落了妻子。
4、美國電影《驕陽似我 Good Will Hunting》又名《心靈捕手》
劇情簡介∶麻省理工學院著名的數學教授,在他繫上的公布欄寫下一道他覺得十分困難的題目,希望他那些傑出的學生能解開答案,可是卻無人能解。結果一個年輕的清潔工卻在打掃衛生時,發現了這道數學題並輕易的解開這個難題。這引起了教授的注意,從此改變了這位匿名天才而從未上過大學的清潔工的命運。這個可能是下一個世紀的愛因斯坦的年輕人叫威爾或小韋,他聰明絕頂卻叛逆不羈,到處打架滋事,並被少年法庭宣判送進少年看護所。經過數學教授的保釋並向法官求情,才讓他免受牢獄之災。雖然教授希望威爾能夠重拾自己的人生目標,而用盡方法來打開他的心結,但是許多被教授請來為威爾做心理輔導的心理學家,都被這個自負的、有著驚人的高智商的小子洞悉其心理,反被威爾羞辱、攻擊,而紛紛宣告威爾已「無葯可救」。
6、美國電影《斷臂山》
劇情介紹:美國西部美景怡人的山區之地——斷臂山,兩個年輕牛仔恩尼斯、傑克為找工作在此相遇。恩尼斯早年父母車禍雙亡,由哥哥姐姐扶養長大,18歲開始掙錢養活自己,形成了寡言少語的性格。傑克健談且騎術高超,但其父總是不滿意兒子所做的一切,致使他寧願給苛刻的農場主到斷臂山去放羊,或參加牛仔競技比賽,也不願意幫自己的父親幹活。
7、美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劇情簡介:故事發生在1947年,銀行家安迪因為妻子有婚外情,因此被指控槍殺了妻子及其情人,安迪被判無期徙刑,成了肖申克監獄的重罪犯,這意味著他將在肖恩克監獄中渡過餘生。在獄中,好長時間以來,安迪不和任何人接觸。慢慢地他與黑人囚犯雷德互相幫助,成為好朋友。由於安迪精通財務制度方面的的知識,很快使他擺脫了獄中繁重的體力勞動和其它變態囚犯的騷擾。不久,聲名遠揚的安迪開始為越來越多的獄警處理稅務問題,甚至孩子的升學問題也來向他請教。同時安迪也逐步成為肖恩克監獄長沃登洗黑錢的重要工具。
8、美國電影《燃情歲月》(又名《秋日傳奇》)
劇情簡介:騎兵上校威廉厭倦了戰爭,帶著不堪忍受艱苦環境妻子拋下的三個兒子(艾爾弗萊德、塞繆爾、特里斯坦),在一處偏僻的山區開墾牧場。三兄弟長大性格各異,麻煩的是三個人都愛上兄弟之一中塞繆爾的女友蘇珊娜,而蘇珊娜又被氣質獨特的特里斯坦吸引,四個年輕人在痛苦中壓抑各自的情感。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特里斯坦眼睜睜地看著塞繆爾死去,而無法面對他所深愛的蘇珊娜。蘇珊娜心灰意冷,最後不得不答應嫁給艾爾弗萊德。特里斯坦也娶妻生子,但妻子不幸被誤殺,蘇珊娜一直對塞繆爾有深深的內疚,又對特里斯坦妻子的被殺痛苦萬分,她忍受不住這樣的折磨以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9、美國電影《情夫——Lover Boy》或《愛情少年》
劇情簡介:艾米麗是一個在童年時代由於父母親「可怕的排他性真愛體現」而被忽視的女孩。艾米麗曾經幻想擁有一個完美的母親,成人後企盼能夠得到一個只屬於自己的寶貝,以補償早年親密依戀的缺失。經過一段瘋狂的五次人工授精、與N個男人一夜情的日子,懷孕成功,卻不幸流產,也許是不知道自己父親的孩子不想來到這個世界上。終於在一個豪華酒店偶遇後來兒子的父親,在那段真情的安撫後,男人留下了一份禮物,一個與男人同樣名字的男孩保羅。曾經是缺失愛的女兒,如今變成了完全佔有的媽媽。當兒子鬧著要上學,不能獨占、愛被分享、再次分離使得艾米麗的世界彷佛分崩離析。一個可怕的念頭,一種對父母親自殺的效仿,她帶著兒子走上了不歸路……任何偏執的、不健康的心理的形成都是有原因的,艾米麗想要的不過是一份長久可靠的愛而已,可是她從出生到死始終沒能得到,甚至在自己親生的孩子那裡也失敗了,她是個很可悲的女人,然而她的可悲之處卻使人深思。
11、美國電影《慾火鳳凰》或《後街之夢》
劇情簡介:男主人翁迪恩一家生活在紐約移民區的後街。迪恩靠幫人收債養活自己的妻子和3歲半的兒子,而妻子卻因為他整日在外,自己獨守空房還要面對有自閉症的兒子施恩的壓力而紅杏出牆,當迪恩發現妻子情人虐待自己的兒子,一氣之下趕走了不忠的妻子自己承擔起撫養兒子的責任。露西是名兒童教育心理學家,她為了自己的病人施恩和研究毅然放棄安逸的生活來到後街,幫助迪恩治療小施恩,在與如同天使般的露西的朝夕相處中,迪恩學會了真愛的表達,學會控制自己的沖動,最終讓兒子接受了自己。有一天,兒子終於開口說話了……朝夕相處的日子使得狄恩和露西也雙雙墜入愛河。就在救贖自己、洗心革面以迎接美好未來時,黑幫的魔爪再次伸向他們,其中還夾雜曾經兄弟般情意的朋友,他們能「鳳凰涅盤」、能在烈火中重生嗎?
12、美國電影《28天》
一位頗有成就的女作家經常在酗酒中放縱麻醉自己,因而被送往一家康復中心強制戒酒,通過28天在康復中心的團體治療,女作家開始和過去的自己進行痛苦的斗爭,逐漸意識到自己酗酒的成因,最後放棄了原有的生活方式而獲得真正想要的生活。
13、美國電影《飛行者》
劇情簡介:影片中男主人翁霍華德•休斯在美國歷史上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他是美國第一位億萬富翁;一位出色的飛行家、飛機製造商;一位讓好萊塢天翻地覆的電影製作人。他是那個時期的幸運兒,擁有無盡的財富、機遇和實現的夢想。但同時他也是一個倍受強迫行為症折磨一生的病人。休斯的父親是個石油商,父母親在他少年時雙亡,他繼承了一大筆遺產。
14、德國電影《香水》或《殺手故事》
劇情簡介:生之如味來,死之如味去.一切了無痕跡。這是一部讓人看完後久久沉浸回味之中不能言表的電影。
15、美國電影《海上鋼琴師》
劇情簡介:主人公「1900」是一個被遺棄在輪船上的嬰兒,從此他在輪船上長大至死都沒有離開過半步,「1900」也成了他的名字。他的鋼琴天賦是在他6、7歲時偶然一天彈奏輪船上一架鋼琴被發現的,從此一發不可收,獨特精湛的鋼琴演奏技藝使他成為一個傳奇人物,並獲得了「鋼琴與海浪同舞」的贊譽。他海一般深藍色的雙眼能透過事物的表象感受到其內在的生命律動,不管看到什麼、感受到什麼,都能隨即創作出一曲新鮮、婉轉動人的音樂,並且從未被刻錄過。1900的一生中從未離開過輪船和海洋,他經歷了常人所不能理解的人生:能不能為了深愛的女人登上陸地?在客輪即將爆破之前是否選擇離開還是與客輪同歸於盡?本片被譽為是1999年最不容錯過的電影原聲片之一,並眾望所歸地榮獲了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獎。

⑻ 好看的關於心理的電影

Humanism
Humanism
教師
1、《心理游戲》:童年創傷。
2、《靈異第六感》:兒童心理。
3、《肖申克的救贖》:監獄與老年心理。
4、《心靈捕手》:天才心理治癒。
5、《七宗罪》:宗教原罪。
6、《死亡實驗》(兩個版本,2001德國版和2008美國版):監獄虐囚現象。
7、《實驗者》:服從。
8、《蝴蝶效應》:童年創傷。
9、《盜夢空間》:夢境與現實。
10、《記憶碎片》:短期記憶喪失症。
11、《生死停留》:夢境與現實。

⑼ 求一部德國電影

《死亡實驗》

劇情簡介:
計程車司機Tarek看到一則報紙廣告:內容是徵求模擬監獄的參加者,獎金為四千德國馬克。他前去應征並被接受,在一所大學內進行模擬監獄生活的體驗。「體驗」是這樣進行的:20位參加者分為兩組,一組是八個監獄看守,另一組是犯人,看守有制服、手銬和其它裝備;犯人則生活在一間很小的牢房中,只能穿一件長長的白外套,不允許暴力行為。看守制定了六條規矩讓犯人遵守。教授們使用監視器傳送圖象給控制中心,那裡有人監視犯人的一舉一動。這樣,「體驗」的第一天開始了。隨著時間一天天地過去,兩組人之間先前的和平關系逐漸緊張起來,一些小毆打發展成大規模的嚴重的打鬥,甚至Tarek(現在是囚犯77號)的反抗,之前還是普通人的看守和犯人開始為權利而斗爭,看守利用不必要的手段折磨和羞辱犯人。「實驗」揭示了這樣一種殘忍的人類本性,在持續增長的壓力之下,人性的發展遠遠超出了教授們的預計,每一個事件導致了不可避免的災難……

本片根據1971年的真人真事改編,描述德國某研究院進行模擬監獄實驗:20個應征入選的男子,分別擔任獄警和囚犯。這計劃歷時二周,期間禁止使用暴力,由研究小組監察雙方的「人性反應」。他們最初很輕松,但逐漸假戲真做,終於釀成失控的大迫害和大反抗,因為獄警之一充滿權力欲,又是虐待狂,而做囚犯的卧底記者又故意惹事生非,以至惹出大禍。

⑽ 涉及幼兒心理學的知識相關電影有哪些

今天給大家推薦十部國外優秀兒童心理電影。每部電影都反映了不同成長背景下孩子的心理,或溫暖或感動,或幽默或悲情。孩子的心是最純潔、最柔軟、也是最敏感的,他們都有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不為世界所知的想法,每個孩子都是落入凡間的天使,關愛他們的同時,更要了解他們。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孩子們之間跨越種族,國仇家恨的友誼 《穿著條紋睡衣的男孩》是一部另類的二戰題材電影,榮獲第23屆西班牙戈雅獎。透過孩子的視角來看世界無疑是獨特的。而從片中8歲兒童天真無邪的眼中,我們更能看到戰爭的殘酷和制度改變人的丑惡。 靈異第六感 永遠逃不開的情 榮獲奧斯卡8項提名,全美觀眾票選1999年最喜愛影片。《第六感》是一部經典的驚悚懸疑電影,也是一部典型的結局式影片。如果把這部電影奉為同類片里的鼻祖時,一點都不言過。影片講述了心理醫生馬爾科和一個名叫柯爾的小男孩的故事。柯爾有著不同常人的超能力,可是與他相依為命的媽媽卻從來沒有放棄過他... 追風箏的人 拋開罪惡,找回純真 提名金球獎最佳電影外語片獎,一部阿富汗戰亂的側面史。故事對焦在上世紀70年代生活在阿富汗的兩個孩子--12歲的埃米爾,以及他家的僕人哈桑,兩個人是感情很深的好朋友。影片表達了在苦難的深處,堅持不放棄信念;在美好的頂端,也不忘卻身處苦難的親人,這是應有的品德,也是傳承民族血脈的源泉。 想飛的鋼琴少年 世界跟不上他的聰穎,唯有裝傻才能逃避 曾經獲得過芝加哥國際影展觀眾票選獎、羅馬電影節「城市愛麗絲」單元觀眾票選獎等多個獎項,並代表瑞士參加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角逐。 本片在優美琴聲中描繪一個天才神童渴望平凡人生的感人故事,充滿被音樂激勵及治癒的力量。同時它也是生命對自己的渴望,而這一切,都是來自於童年時期最純凈、最富生命力,最完整獨立的美好回憶。 永遠活下去 人們無法戰勝死亡,卻能夠超越死亡 年僅十二歲的山姆是白血球患者,在第三次發病後,就開始沒有去上學,也沒有再進醫院。山姆有個以輪椅代腳的同學菲利,他們的家長為他們請來了一位家教老師,每天為這兩個孩子進行這年紀該有的學習和游戲活動。老師在課堂上鼓勵他們列出願望清單,並且支持他們努力實踐自己的夢想。不論是要挑戰世界紀錄、還是要追求女孩、獨自旅行搭船等等,因此兩人便不畏病痛,勇敢追夢至生命結束的最後一刻… 小淘氣尼古拉 讓孩子永遠淘氣 《小尼古拉》是由法國國寶級作家勒內·戈西尼撰文、漫畫家讓-雅克·桑貝配畫的系列漫畫故事。在這部由短片故事集改編的影片中,清晰但不濃重的突出了一個孩子式的心理歷險。孩子們的想法,簡單直接不計後果,如過度闡釋反而變了味。在導演迪哈德的鏡頭下,孩子就是孩子,就要是不著調的童言無忌,法國傳統喜劇的台詞,觀眾們也跟著一起回到兒時。 菲比夢游奇境 每個孩子心中都有自己的童話世界 兒童在似懂非懂的社會中,會因生活上的諸多因素,形成一種類似強迫症的心理症狀。每個孩子都有自己「世界」,他們在這個世界中構造自己的「童話」。有些事在大人開來也許是荒誕的事情,在孩子眼力可能會是一件很認真的事兒,需要多理解孩子。 梅的天使 孩子之間的友誼和純愛 影片獲得歐陸國際兒童電影節觀眾最佳明星男孩獎和艾美獎的提名。湯姆是一個生活在英國鄉村的孩子,在他很小的時候,他的父母就離婚了。影片講述了主人公湯姆和梅兩個孩子之間單純的情感,這種模模糊糊的情感是建立在信仰、友愛、快樂以及對於未來的美好嚮往之上的。故事新奇,畫面華麗魔幻、色彩清新明快。 地球上的星星 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 影片獲寶萊塢第53屆Filmfare Awards電影獎最佳導演、最佳影片。這是一部勵志電影,患有先天性閱讀困難症的九歲男孩艾沙聰明可愛,但也調皮搗蛋,學習是他最大的敵人,每次考試成績墊底。他是老師眼中的問題男孩,父親也對他很失望,因此他感覺自己被家庭拋棄。一個不守常規的美術代課老師拯救了他,他找出了艾沙症結所在同時也發現了他獨具的天賦--異乎尋常的繪畫才能。 放牛班的春天 孩子是落入凡間的天使 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故事講述一位禿頭的馬修老師被調往一個病態的學校,他相信學生的純真,他以溫和的作風感化他們,用音樂的魅力讓他們發現自己的才華和潛在能力。孩子們並不是病態,病態的是社會,是社會的不理解,是社會和教育的不理解造成他們心裡上的病態。這個世界也許每一個人都有問題,但只要統籌調度得好,就能演奏出和諧的樂章。《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這樣一部偉大的電影,它具有神的氣魄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