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搞笑電影 » 留守孩子電影襄陽
擴展閱讀
神馬電影老子電影天堂 2025-08-18 14:37:25
神馬電影成熟女人 2025-08-18 14:34:21

留守孩子電影襄陽

發布時間: 2022-04-22 19:19:56

❶ 電影 留守孩子 觀後感

今天我和爸爸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留守孩子》。
電影講的是許多小孩的爸爸媽媽都去了廣東打工,只有爺爺奶奶帶,很可憐。其中有幾個人很頑皮,沒有父母管,經常犯事。也有的人學習好,可是,一回到家就要做許多事家務活,還經常要挨爺爺奶奶的打罵。他們真的很可憐!
有一次,王小福偷了錢和朋友一起去網吧玩游戲,因為搶位子跟別人打了架,所以游戲就沒玩成。後來他們找老闆還他們錢,老闆就是不還,然後王小福他們就把老闆打了一頓,後面事情就更糟糕了。
看完了這篇故事,我很感動,都哭起來了。我覺得他們真是既可憐,又可愛。不像我們城裡的小朋友,爸爸媽媽在身邊,可以成天粘著爸爸媽媽,不愁吃不愁喝,不用做家務,很幸福。他們農村這些小朋友,家裡窮,爸爸媽媽必須去外面打工。這些小朋友留在家中,成了留守孩子,沒人管,沒爹媽疼,還有成天做不完的家務。
我想,他們這些孩子的生活是那麼苦,那麼可憐,他們內心一定非常需要父母、老師和社會的關愛。我很喜歡電影裡面的方老師和大陽警察,因為他們為孩子做了許多好事。為了幫助孩子們,他們還成立了「留守孩子之家」,專門照顧留守兒童,給他們家的溫暖。
有了老師和社會的關愛,小朋友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生活才不至於那麼苦,那麼可憐。我們應該感謝方老師、感謝大陽警察、感謝所有關愛留守兒童生活的人。

❷ 電影留守孩子觀後感

看了《留守孩子》,心裡蠻震撼的。只看了一次,終究沒有太多的感想。但對於留守兒童父母的看法,我有一些淺薄感觸。 就留守兒童父母來說,我改變了原先的想法。以前總覺得留守兒童父母進城拚死拼活賺錢,不想再繼續艱苦的生活,過上好日子。但就真的那麼需要錢么?真的就能拋下孩子,對他們的成長不管不顧?太狠心了!我一直這樣想。在我眼中,再大都沒有孩子的教育事兒大。留守兒童父母不能光為了好日子就置孩子的教育不顧。非要掙錢嗎?沒錢也可以照樣很幸福的過日子呀!只要把孩子的教育管好了,以後孩子大了,就自然有好日子過了。 可是越來越發現,我的思想還很膚淺,或者說好聽點,是單純。 看了這部電影,深感留守兒童的父母之確實不易。老王(小福的爸爸)說:「我在城裡混得不好。」「在城裡沒地位,給老闆當孫子。」他們為來為去也還是為了孩子。為了有更多的錢供他們讀書,光憑農地里扒上來的錢是不夠教育消費的,這一點,我作為一個農村女娃,很清楚這一點;為了他們能吃上好食物穿上好衣服;為了給他們跳出農門准備充足的金錢保障;為了在他們還沒有自立能力之前,為孩子們安置房子,裝潢傢具;為了兒子能娶個好老婆;為了女兒能嫁個好人家···一切的一切還都是為了孩子啊! 留守兒童父母們的教育方式與城市父母們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他們選擇了離開孩子,去奔波去勞碌,沒有怨言,只希望孩子能聽話,不鬧事,好好上學。這是社會經濟發展與城鄉差距越來越大所導致的必然結果,而社會經濟發展和城鄉差距的拉大,又是不可避免的,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對於留守兒童問題我們有時真的顯得很無奈,因為這不僅是家庭的問題,也有學校、社會的責任。人們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愛孩子,都付出了心血和精力,而農村父母的培養與教育更苦更累。愛都是一樣深沉的,只是方式不同而已。我們能對他們指手畫腳,將問題的責任歸於他們,而不聽他們的聲音,不解他們的苦衷嗎?不能啊! 在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們認為,還是應該讓家庭與學校、社會聯合起來,齊心協力方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合力。當今留守兒童的問題之所以長久得不到解決,與家庭的放任,還恐怕與社會中太多人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有關吧?看到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和教育現狀實在不堪,唏噓不已,但自己卻無能為力,很多有識之士恨鐵不成鋼,但到了有能力去幫助這些孩子的那些人那裡,又有多少人真的付諸行動了呢?還是政策力度不夠啊!!假如政策能夠更多的向留守兒童以及他們的家庭傾斜,恐怕問題要好解決得多。 我想到了18世紀瑞士著名教育家,初等教育之父裴斯泰洛齊將一生奉獻給貧苦兒童,致力於對他們的教育。多次建立了收養孤兒的學校,採取寄宿制,不僅親自教他們文化知識,還在生活上給他們幫助,建立起一種親子般的關系,學校中充滿了親子之間、手足之間、以及家庭式的融洽關系。這種教育試驗在全歐都取得了巨大聲望,吸引了多位政治家、教育家、王公大臣都前來參謁請教,其中包括德國著名教育家赫爾巴特、福祿貝爾。雖然我國國情與18世紀裴斯泰洛齊所處的動盪時代不盡相同,但這也不失為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一個好的借鑒之法。 影片中後來方老師和孫Sir在鎮政府的支持下一起建了個「留守兒童之家」,專門為留守孩子建立,這與18世紀裴斯泰洛齊的教育試驗很類同。我覺得,建立留守兒童學校恐怕是目前為止,最好的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方法了。但是歸根結底,我國屬於科層制管理,問題的解決最終還有賴於上級的領導和呼召。流守兒童問題的解決必須需要政府的幫助,包括經濟上,物質上和精神上的支持。 讓世界多一點人關注這一群幼小的孩子吧!讓更多的人起來幫助這些幼小的孩子吧!讓他們看到人間的愛,就把愛傳遞開來,讓愛充滿人間!

❸ 無夢之年的導演介紹

劉君一 湖北襄陽人。1970年6月生。導演、詩人。
1990—1996 主編詩刊《組成》
1995 電影詩《惟一愛情篇章》
2000 電影《愛情在線》
2003 電影《一百萬》
2005 電影《留守孩子》
2007 電影《兄妹》
《一百萬》獲第12屆美國紐約國際獨立電影節最佳外語片獎。

❹ 求關於留守孩子的小品

不是非常明白你的意思,是你要看還是希望有人提供劇本進行排練演出。
推薦你看看由湖北襄陽(襄樊)本地拍的電影《留守孩子》,非常真實、感人,因為我在這邊上學,知道這邊留守的孩子非常多。如果你要排演小品可以把影片中的一些部分改編一下,相信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但是如果非要找小品的話,那不好意思幫不到你

❺ 劉君一的成長經歷

1970年生於湖北襄陽
1990年—1996年主編詩刊《組成》;1991年獲國際華文詩歌創作獎;
1995年執導電影詩《惟一愛情篇章》,任編劇、導演、作曲、主演、製片人。
1997年執導電視劇《影子》,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任導演、製片人;
2000年執導電影《愛情在線》,由安徽電影製片廠出品。任編劇、導演、製片人;
2001年執導紀錄片《中央文獻二十年》,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出品。任導演。
2003年執導電影《一百萬》,由北京南海影業公司出品。任編劇、導演、執行製片人。
2004年執導特種紀錄影片《你好 小平》,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四川省委聯合出品。任執行總導演。該片是採用三塊1比1.85銀幕無縫拼接而成的超寬銀幕電影。
2005年執導電影《留守孩子》,北京南海影業公司出品。任編劇、導演、製片人。
2006年執導22集電視劇《生於六十年代》,由北京南海影業公司出品,任導演。
2004年6月獲第12屆美國紐約國際獨立電影節最佳外語片獎。
2012年執導導演《青春雷鋒 》,首映多地零票房。

❻ 電影《留守孩子》

第一種方式很簡單,下個pplive
這是它的在線觀看地址
http://bk.pplive.com/movie/38755
網上找了下下載地址,很難找,所以建議還是選第一種方式,好運

❼ 求留守孩子電影觀看或下載的網址,謝謝

樓上的理解錯誤了 但由於是非主流影片 這片在網上很難找的到

我國第一部關注留守孩子電影在湖北首映

由石花酒業聯合拍攝的我國第一部以反映農村留守孩子的生活和命運為題材的電影《留守孩子》,2006年3月17日在湖北省襄樊市首映,引起觀眾的強烈共鳴。

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民踏上外出務工之路,許多農村孩子被留給老人監護或者寄養他家,由此引起一系列社會問題。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留守孩子已達數千萬人,這個特殊群體的教育、成長以及個人命運問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由北京君一影視文化公司和北京南海影業公司出品的電影《留守孩子》,以湖北省襄樊市農村為背景,講述了以小福、月月為代表的一群留守孩子的艱難生活和內心對愛的渴望,以及各界人士幫教這些孩子,並終於辦起「留守孩子之家」的故事。影片完全採用襄樊的地方方言,演員也多為非專業人士,以一個個鮮活而富有個性的人物形象反映了當代農村留守孩子的生活現狀。

首映式上,許多觀眾潸然淚下,稱贊這部電影「真實質朴,感人至深」。「關注社會現實,是電影人的義務,也是我們的職業操守」,該片的編劇、導演,第12屆美國紐約國際電影節最佳外語片獎得主劉君一說,「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希望通過這部電影喚起全社會對留守孩子的更大關注和更多關愛。」

❽ 程河鎮的影視作品

電影名:《留守孩子》導 演:劉君一主 演:趙雄 孫渤洋上 映:2006年地 區:中國大陸
語 言:國語 顏 色:彩色 時 長:90分鍾 類 型:劇情片
我國第一部關注留守孩子的電影在湖北省首映,畫面取材不加修飾內容真實感人,很好的電影。《留守孩子》影視上映後引起全國性轟動,全國人民親切的關注留守兒童,中國外交部、宣傳部、教育部外宣電影,在全國各大中小學作為教材放映!
場地來自襄陽市,程河鎮。影視語言是襄陽方言,極具喜劇特色,具有濃厚的感情色彩,看來質朴感人! 中國幾億的農民涌進城市謀生,留下近7千萬的「留守孩子」。沒有父母之愛,這一代孩子的成長遇到很大問題。留守兒童問題一直以來是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於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10歲的小福偷錢去玩電腦游戲,因搶位置和人打架,被帶到派出所。他去網吧討回押金時遭拒,於是和幾個同是「留守孩子」的同學一起深夜伏擊網吧老闆,並把老闆打傷。老闆報案並索要高額賠款,小福再次被帶到派出所。父親只有從廣東趕回,為此丟了工作,他痛打小福。小福追問母親下落,父親傷心地告訴兒子,他母親在打工的時候跟一個有錢人跑了,小福仰天大哭。 鎮上的幹部和學校和這些孩子們的父母共同商量解決的辦法,要麼把孩子帶到城裡上學,要麼家長們放棄在外的工作,回來關愛孩子。但只有少數人接受了這樣的方案。想不出更好的辦法,這些家長只好再次悄悄逃離家鄉,逃離孩子。小福追上了逃跑的父親,求父親把自己帶上,父親打了他,小福悲傷地看著父親遠去。 為找到父母之愛,小福策劃了一次逃跑行動,十幾個「留守孩子」湊錢雇了輛貨車去廣東。如此危險的旅程前途未卜,不知他們將來的命運如何。

❾ 留守孩子在襄樊哪個地方拍的

《留守孩子》的確是在襄陽區程河鎮拍攝的。除了在程河鎮街道上拍攝過以外,還在程河村、南園村、喬庄村、陳灣村、埠口村、鄧崗村六個村拍攝過。
08年3月17日,電影《留守孩子》在襄樊首映,導演劉君一率劇組成員參加了首映式。這部電影全部採用襄樊方言,並大量起用群眾演員,在拍攝之初曾引起廣泛關注。
劉君一也是襄樊人,離開襄樊有16年了,依舊深愛著這個城市,他說襄樊話很有特色,一點也不比四川話和東北話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