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搞笑電影 » 兒童電影改革開放40年的變化
擴展閱讀
微電影名字大全勵志 2025-08-22 01:55:36
約女孩看電影要怎麼說 2025-08-22 01:53:16

兒童電影改革開放40年的變化

發布時間: 2022-04-17 07:49:39

Ⅰ 關於改革開放40年的電影

昨天晚上,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2018電影頻道之夜」閃亮登場,看點多多。電影頻道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重磅推出「40年40部」年度影片,並將在電影頻道黃金時段進行主題展播,包括《歸心似箭》、《紅高粱》、《紅海行動》等影片。精選的「40年40部」優秀國產影片將於9月到12月在電影頻道黃金時段播出。
這次大型主題展播,從3000多部國產影片中根據影片的社會影響力、電影史地位,綜合電影頻道旗下媒體的傳播價值,通過電視媒體CCTV-6、網路媒體1905電影網、平面媒體《中國銀幕》雜志,推出1979年的《歸心似箭》、1980年的《廬山戀》、1987年的《紅高粱》、1997年的《甲方乙方》、2009年的《建國大業》、2012年的《一代宗師》、2017年的《戰狼2》、2018年的《紅海行動》等40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年度影片」。1978年到2018年,40部具有代表性電影鏡頭的精彩混剪,引發在場嘉賓與觀眾的無限感慨。
《廬山戀》主演郭凱敏通過VCR表達了當年這部影片正是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才歷久彌新,直到現在每隔一段時間都還會在電影頻道反復播放,特別受歡迎。上海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長任仲倫也特別回顧了1980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廬山戀》,他感慨,中國電影人的作品反映了改革開放40年的時代特徵,「是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和講述者。」他表示,要將向上的青春氣息貫徹至今後的創作中。
博納影業集團一共有三部影片《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入選「40年40部」年度影片片單,董事長於冬分享了這三部電影的創作始末,他激動地表示薪火相傳,承上啟下,電影路上沒有前後,每位電影人都是為中國電影而努力。
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張丕民,電影頻道節目中心主任曹寅,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張宏現場為40部影片代表頒發入選榮譽。
□延伸

「星光行動」助陣脫貧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電影頻道向廣大電影人、藝術家設計師發起了「脫貧攻堅戰——星光行動」號召,成功組建起一支匯聚平台優勢、創造力、影響力的「星光行動」團隊。成龍、白百何、李冰冰、吳京、陳坤、陳思誠、周迅、姚晨、黃曉明、黃渤、景甜等眾多明星和10位藝術家設計師分別組成自己的團隊,宣布了自己投身這場戰役的決心。
在昨晚的電影頻道之夜上,佟麗婭和楊冪作為演員代表上台發言。佟麗婭第一時間想起了自己的家鄉新疆伊犁,她表示盡管自己的故鄉鍾靈毓秀,民風淳樸,但依然沒有摘掉貧困的帽子。「脫貧攻堅戰——星光行動」就像母親的聲音在呼喚她「是時候回家看看了!」她力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饋自己的家鄉,並激情邀請全社會的有心之人一起發現、關注身邊的貧困地區。星光志願者楊冪也分享了自己的扶貧行動計劃。她表示在未來的時間里,將發動身邊的人結成星光行動團隊,背起行囊,踏上重點貧困地區的土地。同時,電影頻道正在籌備電影《蘭考蘭考》,以影像的力量助陣脫貧攻堅戰。
另外,在電影頻道之夜上,電影頻道重點推介自己的王牌欄目。包括:由電影頻道和周迅聯合發起的口碑欄目《今日影評·表演者言》第二季;由清華大學尹鴻教授作為評論人,邀請改革開放40周年相關的當事人與見證者一起講述光影四十年變遷的《今日影評·鴻論》;以推介暑期檔重點國產片為目的、打造浸入式舞美體驗為特色的季播欄目《國片大首映》第二季。暑期備受關注的影片《阿修羅》、《神奇馬戲團》主創也來到現場助陣,大家表示願意選擇《國片大首映》這個平台來向觀眾推薦新片。
電影頻道主辦的「成龍國際動作電影周」作為電影頻道的一個品牌活動,已具備不俗的社會影響力,「第四屆成龍國際動作電影周」今年7月在山西大同舉辦,香港著名電影人吳思遠擔任評委會主席。包括《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深海浩劫》等多部中外影片都入圍。成龍主演的成名作《醉拳》成為開幕影片。(本報記者王金躍 )
「40年40部」
1. 《歸心似箭》1979
2. 《廬山戀》1980
3. 《喜盈門》1981
4. 《駱駝祥子》1982
5. 《武林志》1983
6. 《黃土地》1984
7. 《少年犯》1985
8. 《血戰台兒庄》1986
9. 《紅高粱》1987
10. 《霹靂貝貝》1988
11. 《開國大典》1989
12. 《焦裕祿》1990
13. 《大決戰——淮海戰役》1991
14. 《秋菊打官司》1992
15. 《東歸英雄傳》1993
16. 《大話西遊——月光寶盒》1994
17. 《紅櫻桃》1995
18. 《紅河谷》1996
19. 《甲方乙方》1997
20. 《一個都不能少》1998
21. 《橫空出世》1999
22. 《卧虎藏龍》2000
23. 《開往春天的地鐵》2001
24. 《英雄》2002
25. 《鄧小平》2003
26. 《天下無賊》2004
27. 《神話》2005
28. 《雲水謠》2006
29. 《集結號》2007
30. 《畫皮》2008
31. 《建國大業》2009
32. 《唐山大地震》2010
33. 《建黨偉業》2011
34. 《一代宗師》2012
35. 《中國合夥人》2013
36. 《智取威虎山》2014
37. 《大聖歸來》2015
38. 《湄公河行動》2016
39. 《戰狼2》2017
40. 《紅海行動》2018

Ⅱ 中國動畫電影發展史

1、2006年由環球數碼製作了中國第一部全三維動畫電影《魔比斯環》,以及中國國畫風格的《桃花源記》動畫短片國際獲獎不斷。

2、2011年,由北京青青樹動漫科技有限公司(VASOON Animation)原創,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發行的一部玄幻熱血系列動畫電影《魁拔之十萬火急》製作完成。

首部動畫電影《魁拔之十萬火急》前期籌備歷時4年,繪制3年,製作精良,投資超過3000萬元人民幣。該片已於2011年7月8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3、2012年5月中國又推出了首部災難動畫電影《今天明天》,藉助中國特色熊貓為代表講述防震救災知識,從而讓孩子們普及防震知識。

4、2012年6月環球數碼又推出了《潛艇總動員2》,採用全3D國產技術,發行當月就取得1700萬票房,可見中國動畫電影的市場非常之巨大。

5、2013年,中國第一部手指滑板題材動畫片《翼空之巔》推出,該片的製作由廣東奧飛動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廣州千騏動漫有限公司創作,星力量動漫遊戲學院師生參與製作的國家A級動畫片。該劇製作的順利完成,標志著星力量動畫專業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逐漸成熟。

6、2013年,由北京青青樹動漫科技有限公司原創,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發行的一部玄幻熱血系列動畫電影《魁拔之大戰元泱界》製作完成。《魁拔之大戰元泱界》耗時兩年,已於2013年5月31日以2/3D格式在全國上映。

7、2013年,中國第一部由高等院校(吉林動畫學院)自主製作和出品的3D院線動畫電影《青蛙王國》橫空出世,在審批階段曾獲國家廣電總局「建國以來最優秀3D動畫電影」的高度贊揚,為中國動畫事業的發展邁向一個新高度。

8、2015年由田曉鵬執導的動畫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七天破三億,截止2015年7月19日12時,《大聖歸來》累計票房4億4千340萬,創下國產動畫電影票房紀錄,單日最高票房6465萬,刷新了國產動畫電影單日票房紀錄。影片在國內知名電影網站豆瓣網評分高達8.7。

9、2019年7月2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哪吒之魔童降世,截止2019年8月31日15時,根據貓眼專業版票房數據,《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達46.55億,超過《流浪地球》的46.54億,位列中國影史票房第二位。

Ⅲ 「改革開放40年感想」 根據自身經歷,述說中國的發展給自己生活帶來美好變化和感想,要求800字

改革開放 40 年巨大變化感想
改革開放四十年,改革的春風吹了四十年,四十年改革開放,人
們的生活也在發生著變化,電視事業發展的日新月異,70 後,80 後,
90 後再見證,再記錄著四十年改革開放,電視事業的變化與變遷。
70 後,最早接觸到電視的一代人,但是,像外公說的:「那時候,還
不叫電視,叫收音機。」那時候,家裡有個收音機早已是個大戶了,
1970 年,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發射成功,這是個歷史的跨度,
也為電視事業的發展進了一步,就像 70 年的老人說:「改革開放好,
我們的生活也好了。」70 後的收音機為以後的電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
基礎。80 後,看著黑白電視長大的一代人,那時侯,80 後的孩子才
開始看電視,那時,才真正有電視這個詞吧!80 後年代的年輕人常說:
「小時候,看電視積極的,跟什麼似的。」雖是黑白色的,簡簡單單幾
個台,也成了 80 後孩子娛樂的一個好處,整天抱著《黑貓警長》看,
那時,也只有這個可以看,國產的動畫片並不多,《黑貓警長》,《舒
克與貝塔》,也許,這些對於 90 後的我們來說,我們沒看過,也不
了解。對於 80 後的孩子年輕人來說,那時在電視上看到動畫片已經
是一種幸福了,80 年的電視事業,還在往最好的頂峰發展,國產動
畫片,視那時電視事業的一大亮點,正是因為國產動畫片,中國的動
畫事業從簡單到復雜,從平面到三維立體,從皮影到電視,國產的動
畫片,就像是 80 年代裡,在夜裡靜靜綻放的曼陀羅花。90 後,跨世
紀的一代人,我們是幸運的,從小看著彩電長大的孩子,20 寸的黑
白電視早已成為家裡的古董,閑置一旁,取而代之的是 24 寸的彩電, 彩色比黑白更生動,90 後的我們這樣說:「現在生活好了,改革開放
為我們帶來了幸福,我們比 80 後的幸福多了。」我們看著彩電長大,
活躍視野,學到更多的知識,80 後和 90 後的孩子,看著國產動畫到
三維立體,看著老電影到新電視劇,電視事業不斷注入新鮮的血液,
隨著電視節目的增多,豐富了人們的生活,超級女聲,開心辭典,勇
往直前等等,電視人在創新,電視事業在飛速發展。
電視事業的發展反應著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程,70 後的老人常
說:「改革開放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全部都要感謝改革開放的
春風。」如果沒有改革開放,現在的中國是不會有這么快的發展,電
視事業恐怕還是那簡單的皮影戲,電視事業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從黑
白到彩色,從寬屏到液晶。一步步的發展,一步一腳留下的影跡。電
視這個平台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更多的知識,了解到了更多國內外大
事。
對於我們 90 後來說,電視事業的四十年的發展我們並不了解,
它的發展之快,我們在見證,在經歷,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春風,讓電
視事業蒸蒸日上,從襁褓中的嬰兒成長為健壯的青年。電視事業為改
革開放四十年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資料,中國的電視事業打入國際的市
場,與國際接軌,改革開放四十年,電視人為電視事業創造了一個又
一個的奇跡,他們在創新,他們在發展,也在為中國的電視事業更強
的發展努力!

Ⅳ 革命開放40年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現在的房屋既寬敞,又安全,一幢幢大樓層層蓋起,人們都帶著喜悅搬進了新家。回首過去,一家好幾口擠一間屋子,房子既小又簡陋,真可謂冬不暖夏不涼。電視是從黑白到彩色,直到現在的液晶電視。還有電影,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人們運用那發達的科學技術,日益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Ⅳ 改革開放前後的變化

新中國建國55大變化凸現社會進步

衣1.從列寧裝到吊帶裙1949年新中國成立伊始,中國人的服裝服飾生活頓時有了質的轉變。傳統的馬褂、旗袍被列寧裝、中山裝所取代,成為當時人們夢寐以求的結婚禮服。50年代初,因為「老大哥」的影響,布拉吉風靡一時,被譽為青年女性的時尚裝扮。此後的中國,藍、灰、黑一直是大街上的流行色,人們對綠軍裝的熱衷幾乎持續了近10年。在今天的中國,體現21世紀自由與奔放的露背晚裝、露臍短裝已不再是奇裝異服,它代表著當今社會最前衛的流行時尚。

2.衣服想買就去買在某證券公司工作的林小姐的衣服,已經多到自己都數不清楚了。她說,記得小時候,媽媽只有過年才給她買一次新衣服。現在是想買就買。就算500元一條的裙子,她也可以輕松地每個季度買幾條。

食3.消費從溫飽型走向享受型對於父輩人而言,吃或許是日常消費中最主要的部分了。五十年代初,我國職工年均工資僅為400多元,隨著收入的提高,而到了2003年,我國職工年均工資已達14040元,此時的人們生活越來越豐富,想的已經不是低層次的吃飽而已了,而是怎樣吃得好吃得精。

恩格爾系數即食物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被稱為恩格爾系數。收入越高,人們用於購買食物的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就越低。1978年,農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為67.7%,城市家庭為57.5%,而2003年,這一比例已經降低至45.6%和37.1%。

4.打包過去人們吃飯要「進城」,大擺雞鴨魚肉,希望展示自己的排場和闊氣,那時不流行「打包」,現在粗糧成了都市人的稀罕物,人們要是能接長不短的去吃點農家飯吃點粗糧野菜都是特高興的事兒了。而且現在人們越來越環保,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場和闊氣也不是人們的最大追求了,現在流行「打包」不浪費。

住5.「社區」概念引導新生活安居樂業是歷代中國人的願望和共識。住房緊張曾經是長期困擾城市居民的頭號難題。隨著城鎮建設發展和住房制度的改革,城市居民逐漸告別住房嚴重短缺時代,進入了增加住房面積與改善居住質量並重的新階段。從過去的公家「單位宿舍」到入住擁有個人產權的「陽光公寓」、「花園廣場」。如今,城裡人買房不僅是買空間,更是買「新的生活方式」,人們越來越注重戶型結構、環境綠化、家居裝修和物業管理。統一規劃、環境優美、服務設施配套的「小區」,在取代「胡同」、「里弄」老平房的同時,也帶給市民全新的現代化生活理念。

6.一家兩套房廣州市民張先生目前共有3套單元住宅房,而還在他18年前上學的時候,仍然和父母、祖父同住在一間只有8平方米的平房,三代人晚上同擠著不到5平方米的睡房。前年張先生買了自己第一套住房,僅一個陽台就有10平方米,而去年和今年他又連續購買了兩套商業黃金地段的住房。現在廣州家庭擁有兩套以上的住房已經是很尋常的事。

行7.汽車進入尋常百姓家在中國人眼裡,汽車原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甚至根本就不是願望之中的物品。而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百姓開上了屬於自己的私家車。而這些私家車的檔次極其豐富,小巧便宜如3萬元左右的奧拓等小型轎車,高大昂貴如100多萬路虎攬勝等大型SUV.在中國大城市的道路上,你可以見到當今世界上最先進最新款的各種汽車,許多車甚至是剛剛在歐洲上市不久,在歐洲大城市的街頭都不多見的高檔新車。

8.中國摩托車產量世界第一以前,騎著自行車的中國人可能從未想過,自己能買得起一輛摩托車。可如今,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摩托車生產國,2002年中國摩托車產量達到1300萬輛,占據全球產量的半壁江山,超過50%,位居世界第一。

9.機票不算貴以前,對一般市民來說,出門的路費是一筆很大的費用,坐飛機更是想都不敢想。但現在坐飛機已經很平常了。市民王先生這個周末准備飛去海南島。他說,自己幾乎每月一次,已經成為習慣。

10.民間資本獲准組建航空公司將要出台的《國內投資民用航空業規定》,為國內資本特別是民營資本投資民航業創造必要的法規環境。國內首家民營航空公司鷹聯航空公司2004年2月份獲准籌建後,兩家民營獨資航空運輸企業春秋航空有限公司和奧凱航空有限公司同時獲得民航總局的籌建許可。緊隨其後,民營大眾航空公司和華夏航空公司正快速跟進。

11.中國民航機隊全面現代化改革開放20年來,我國航空運輸量快速增長,在世界上的排名由1978年的第37位上升到1998年的第11位,使我國邁入了世界航空大國的行列。中國民航機隊全面現代化,至2001年末我國共擁有民用飛機1031架,波音空客兩大公司的飛機總量佔到了我國民用飛機總量的40%,且更新速度仍然在加快。

12.北京:從二環發展到了五環55年來,北京城市的發展已經從解放初期的二環發展到了五環。根據北京市規劃委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1949年時,市區道路僅有215公里,鋪裝路面6條。解放至今,共修建了公路2529條、1230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4公里、公路1283公里、橋梁2110座,形成了高速公路為龍頭、國市級干線公路為骨架、縣鄉公路為支脈的公路網。

家電13.電視數字化因為電視機是高檔消費品,一般家根本沒有。到了現在,以大屏幕為特點的「平板電視」正在取代傳統電視。回想80年代初,電視機還是許多家庭的奢侈品,而如今,許多家庭要為如何處理廢舊電視傷腦筋了。今後,電視機不僅僅可以接收電視節目,還可以讓觀眾主動去點播喜愛的節目,這就是數字電視時代帶給我們的變革。

14.空調平民化空調,這個昔日的貴族家電如今已成為城市家庭的生活必需品。數據表明,到2003底,我國城市居民家庭空調器普及率已達48.9%,在擁有空調器的城市居民家庭中,平均每個家庭擁有空調器數量為2.13台。空調的普及與其價格的大眾化是分不開的,過去一台空調要五六千元,讓普通家庭望塵莫及。如今,除了價格已降至一兩千元一台,人們對空調還提出了節能、健康的要求,於是變頻空調、氧吧空調等應運而生……

15.洗衣機農村家庭不稀罕經過多年的市場推廣,洗衣機已經逐步成為城市家庭不可缺少的家電產品。數據顯示,我國城市家庭洗衣機總體擁有率達到92.8%,即便如此,城市仍然有28.2%的預期購買率。消費者購買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更新換代。與此同時,也有更多的農村家庭用上了洗衣機。

16.家中電影院盡管最初是由不道德的「盜版盤」造就了影碟機的普及,但不可否認,影碟機大大改變了我們的居家生活。看影碟,已成為許多人重要的娛樂方式,也成為許多人不去電影院的理由。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正版盤的價格也很便宜了,而清晰度越來越高的影碟機也對碟片質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今後影碟機也再不用背什麼惡名了……

通信17.固定電話用戶1991年用戶數字為849.8萬,到了今年的8月份這個數字到了3.029億戶。

18.電話初裝費1979年6月,國務院批准實行電話初裝費政策。全國指導性標准為3000-5000元,具體標准由各省區市政府制定。上世紀90年代末,電話初裝費開始大幅下降,到2000年底,全國初裝費實際收取水平已降到500元以下。如今初裝費已經正式取消,安裝電話只需要235元的工本費。

19.行動電話用戶1991年的統計只有用戶4.75萬,而截止到今年8月份用戶總數達到3.151億,從用戶規模上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手機市場。從最初的700多用戶到1000萬用戶,經歷了10年;從1000萬戶到2001年的1億戶,用了不到4年。

20.手機產量截止到2004年5月底,手機及小靈通年總產能已經達到5.0352億支,其中手機年產能為4.7828億支,小靈通手機年產能為2524萬支。中國大陸手機生產企業(含OEM/ODM企業)從1997年的14家發展到2003年的78家(含小靈通)。

21.網民:0到8700萬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日前發布的第十四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04年6月30日,我國網民已達8700萬,總數居世界第二位。這個數字相當於1999年底全國網民總數的近10倍。從1994年互聯網進入中國到1999年的6年間,網民數才達到890萬;而2003年6月到12月,半年時間內網民數就增長890萬。

22.人人拿手機現在換手機像換衣服的年輕人,可能已經難以理解以前街頭「傳呼站」。現在的城市家庭,不少都有一部以上的固定電話。而手機則非常普及,連剛出校門的小夥子也人手一部。

旅遊23.各地大力發展旅遊經濟中國現代旅遊業興起於50年代初。自1978年改革開放後,中國的旅遊業步入了快速發展時期。1999年接待入境旅遊者7280萬人次,其中外國遊客843萬人次;國際旅遊外匯收入141億美元,分別比1978年增長39倍和53倍。目前,中國已成為亞洲重要的旅遊目的地。同時,各地積極發展旅遊業資源,把旅遊業作為當地經濟支柱,旅遊成為國民經濟重要增長點。

24.出境游蓬勃發展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公民對出國旅遊產生日益濃厚的興趣,近年來中國公民出遊的國家有東南亞地區和歐洲地區。外國旅遊商社紛紛來中國設立辦事機構,採用多種宣傳方式,吸引中國公民到國外旅遊。

25.旅遊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在發展國際旅遊業的同時,國內旅遊業也在蓬勃興起,1999年國內接待旅遊者達7.19億人次,收入2832億元,比1995年分別增長14.3%和105.9%。隨著五一、十一黃金周的實施,國民的旅遊意願更加強烈,國內旅遊方興未艾,同時,各種新興旅遊方式蓬勃興起,正在由觀光游向休閑游過渡。

26.自駕車出遊漸成時尚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有車一族,假日駕車出遊成為許多有車族的一大愛好。要麼是單車或者幾個朋友組成一個車隊一起出遊,更常見的乾脆是通過在網上發帖子,一大幫並不相識的人組織起來,設計好線路,約好時間一同出遊。自駕車旅遊使更多的人欣賞風光、增長見識,也使許多人因此而成為了好朋友。

27.積極申請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保護文化自然遺產在中國蔚然成風。我國是世界遺產締約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72年11月通過的《世界遺產公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中心具體組織將締約國在世界上有代表意義的自然、文化遺存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進行保護。我國共有28處,其中包括21處文化遺產,3處自然遺產以及4處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擁有世界遺產總數僅次於義大利和西班牙,名列世界第3位。

生活方式28.「休閑」時間增加隨著社會的進步、生產力的提高,收入增長和工作時間縮短,人們擁有了更多可自由支配的休閑時間。自1995年5月起,我國實行了5天工作制,加上近年來「五一」、「十一」、「春節」延長假和其他假日,職工全年法定休息日(不包括帶薪休假)已經超過110天,1990年中國城市職工平均每日工作時間為7小時19分鍾,1997年下降為5小時37分鍾。越來越多的城裡人開始走出家門加入「周邊游」、「跨省游」和「出國游」行列,一個個「旅遊黃金周」的涌現,帶給人們新的感覺和快樂。走出家門、走出國門「看世界」,被越來越多的普通百姓列入自己安排的「休閑出行表」。

29.結婚三大件一位叫金代義的撰寫文章回憶說,他於1970年結婚。結婚那會兒都興三大件:自行車、手錶、縫紉機。可他只准備了兩樣,手錶和自行車。自行車是1968年花180元錢買的舊鳳凰,手錶是當時託人在供銷社要的票才買到的。剛結婚時根本沒有房子,都是各住各的家,一周能見幾回。後來好長時間,才從單位爭取到一間7.5平方米的平房,雖然才巴掌大,可是比十來口擠在一個炕時強多了,所以還挺知足。現在的三大件,無疑是商品房、小轎車、電腦。婚禮的豪華和解放初吹嗩吶、坐花轎相比,自然可謂天壤之別。

30.從「票證」到奢侈品日前,一項調查數據表明,2002年頭四個月,中國進口鍾表產品金額2210萬瑞士法郎,而2004年已達8820萬瑞士法郎。短短兩年間翻了四倍。從穿衣吃飯憑票供應到奢侈品消費市場的火速升溫,伴隨新中國成長的腳步,中國人的生活品質正在大幅提高。

31.葯店開到家門口過去有個頭疼腦熱的一定要去或者應該說是只能去醫院,想在家自己吃點葯基本沒地方去買,而現在大大小小的葯店、葯房開滿了大街小巷,一般出家門就能夠買到自己需要的葯品,簡單的發燒感冒就不用去醫院了。

32.報紙種類繁多現在很多人在茶餘飯後喜歡看看報紙,而以前老百姓可看的報紙種類很少。不像現在各種報紙、雜志種類繁多,令人眼花繚亂。像新聞時政類的、體育類的、文化休閑類的等等使不同的人群得到不同的選擇。

33.葯價變化多過去葯價是國家調控,現在是在國家調控的基礎上對市場放開了。而且近幾年,喊了多年的葯價虛高問題也正在被監管部門所重視,各種抗生素類、感冒類等葯的價格經過多次調價和降價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真正做到醫、葯分家,價格回歸,還需要監管部門和企業、商家共同的努力。

34.保健品琳琅滿目過去根本就沒有什麼保健品可吃,現在各種保健品琳琅滿目,老年人的、兒童的、孕婦用的、肥胖人群用的、什麼補鈣的、美容的、健骨的、減肥的、降壓降脂的……簡直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各種保健品通過廣告等形式向老百姓宣傳自己的功效。

35.購物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過去購物只能去「百貨商店」,各種商品都擺在一起賣,現在超市、大賣場、便利店、折扣店、購物中心各種業態能夠滿足您的各種消費需求。買家電有專門的家電賣場、買手機有專門的通訊賣場、生鮮物品可以去生鮮超市,近兩年興起的名品折扣店可以讓您用低廉的價格買到稱心的「名牌」。超市中的貨品可以自選、電視購物一個電話就送到家。。。。。。現在,購物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享受。

36.百歲老人多據老齡委的最近統計,廣州已經有百歲老人262名,這些百歲老人每個月都能夠享受到不少於200元的長壽保健金。而現在廣州的年輕人家裡有七八十歲的爺爺奶奶已經是尋常事。1949年,廣州人平均壽命只有40歲左右,而2002年5月的統計表明,廣州市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為75歲,53年內提高了35歲。

潮流37.「獨生子女�一代生活觀念更新迅速年輕人對用」明天的錢買今天的福「的消費理念相當認同並付諸實踐。」輪子上的生活「方式強烈吸引著都市的年輕一代。據報道,北京大學生開著小車上下課的已算不上新鮮事。據一家汽車專賣店經理透露,通過分期付款買車的大學生越來越多,最近該店兩個月內賣出的車中,約有10%至15%是被大學生買走的。擁有私車,從某種意義講,不僅是擁有速度和增加活動半徑,更是都市年輕一代呼應新生活的一種行為表達。

38.開始喜歡「泡酒吧」

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的時候,酒吧作為資產階級的產物被逐漸消滅。到上個世紀末,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結束了一天的忙碌工作後,更喜歡找一個有情調的地方,和朋友一起聊天、喝酒、看演出。酒吧業越來越紅火,北京的三里屯和上海的東方新天地等,均已成為名揚海外的酒吧街。

39.有錢去充電從事媒體工作的何先生說,以前他父親有錢就拿去銀行存。如今,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考M BA的「大業」中,他計劃明年花費接近一輛小車價格的8萬元,報考中山大學的M BA課程。而今年與何先生同樣報考中山大學M BA課程的廣州青年就有不下700人。現在的黃金周假期,充電補習已經超過逛街購物而成為廣州白領的最主要消費。

40.「e化生活」實實在在手機、呼機、電腦、金融卡的普及應用,直接改變了城市生活的節奏,提高了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效率。「e化生活」成為實實在在的大眾生活,不再是都市少數人的時尚。

傳統的寄信、發電報和電傳方式,正被E-m a il、手機等現代通信手段代替,人際溝通和信息交流變得更快捷、有效。過去,一封信跨越太平洋寄達美國要1個月時間,而今電子郵件只需要幾秒鍾。現在寫信、發電報的人越來越少,導致「電報業務萎縮」,有百年歷史的「電報匯款」也已經在我國全面「退休」。「網路生活」不再神秘,「上網」不再是一種時髦,而是市民生活、工作的現實需要。電子商務、電子銀行、電子貨幣、網路學校等日益普及,網上訂票、購物、咨詢等服務項目無所不能,極大方便了市民生活。

41.健身方式巨變近幾年來,商業健身俱樂部在國內開始盛行,高檔健身中心紛紛跑馬圈地。有人說,這是緣於中國人健康意識的不斷突破。目前,健康的內涵不斷被拓展。從強身健體、抵禦疾病,到為了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並已經成為一個人社會地位的象徵。

42.女人愛美變遷2002年,一種標榜「創造身體零負擔」的養生美容方式———SPA,融合了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的「五感情境療法」,如同一股颶風席捲了全中國。如今,中國幾乎所有的大型美容院都紛紛推出SPA美療服務。SPA已成為一種全新的生活、休閑、運動和美容保養形態。不僅只有SPA,香薰、舍賓、瑜伽、跆拳道、拉丁、芭蕾……中國女人生活方式隨著審美情趣的變化而變遷。建國55年來,中國女人經歷了最初對美的麻木期和畏懼期,又從新奇懵懂邁入了理性成熟;從單純追求外表的美麗無瑕到提升心靈豐足的深刻內涵,中國女性對美的認知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收入43.百萬也尋常相信人們都會對一部在上世紀80年代初的電影《雅馬哈魚檔》印象深刻。待業青年阿龍和「死黨」海仔以及女友珠珠,合夥在廣州開了一家魚檔,以運貨的雅馬哈摩托車命名,並成為第一代「萬元戶」。電影在全國風靡一時,使「個體戶」成為「老廣」在全國的代名詞。但如今「個體戶」已經徹底過時了。資料顯示,我國目前千萬富翁已達24萬人。

44.個人所得稅不再陌生買福利彩票中大獎了,我們都知道應該交個人所得稅;歌星走穴表演獲得較大收入,我們也關心他們在當地交稅沒有。1980年,中國出台了建國以來第一部專門向個人征稅的法規———個人所得稅法。由於很少有中國公民的月工資收入超過800元的減除額,以致於這個對中國境內公民和外籍人員都適用的稅種,納稅人基本上是外籍人員,開征當年只收得區區的16萬元;此後,中國又在1986和1987年先後針對個人所得開征了個人收入調節稅和城鄉個體工商業戶所得稅。不過,1987年當年三稅收入總共只有7億多,到1993年仍不到47億元人民幣。

體育45.奧運奇跡1984年7月29日,一位叫許海峰的中國人,在洛杉磯普拉多射擊場擊發出最後一槍,以總成績566環獲該屆奧運會的首枚金牌,這是中國獲得的第一枚奧運會金牌。在2004年第28屆奧運會上,我國取得金牌名次第二的領先地位,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將在北京舉辦。

就業46.自主擇業改革開放特別是中共十四大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中國人逐漸從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個人有了選擇職業的自由。近年來,勞動力市場和人才市場在各地普遍建立,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人事部建立了全國性的網上勞動力市場和人才市場,每年有上千萬人次的勞動者通過市場轉換職業。

外貿47.中國外貿邁向萬億美元新中國建立之後,僅僅用了8年時間就實現了外貿起飛,1957年底,中國已同8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但是在「一五」至「四五」四個五年計劃期里,中國的外貿發展速度極其緩慢,中途甚至出現了多次停滯與倒退。1978年改革開放伊始,中國外貿仍然稚嫩,進出口總額僅僅只有206.43億美元。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外貿獲得了飛速發展,「五五」至「八五」期間,進出口總額成倍增長。到了去年,8512億美元的進出口規模幾乎相當於「五五」到「七五」三個五年計劃期間的對外貿易總和,比1978年足足增長了40倍。

法治48.走進法治社會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中共十四大以來,中國人法制觀念日益增強,越來越多的人懂得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加緊完善和出台適應世貿組織規則的法律、法規。先後對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著作權法、商標法進行了修改,連同2000年修改的專利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使國內法律同世貿組織規則相銜接,為我國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法律基礎和保障。

可以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是中國立法最多的時期,中國正走向日益健全的法治社會。

經濟49.中國成為全球最大引資國2003年,中國第一次超過美國成為全世界吸收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吸收外國直接投資額為535.05億美元。這也是中國連續第11年成為外資流入最多的發展中國家。

50.中國成世界天膠生產大國中國引種橡膠在雲南省種植成功已有100年歷史。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橡膠種植面積66.1萬公頃,累計生產橡膠800多萬噸,橡膠面積居世界第5位,從橡膠貧國發展成為世界天然橡膠生產大國。

51.中國科技論文總數躍居世界第5位繼1999年超過俄羅斯、2001年超過義大利和加拿大之後,中國科技論文總數2002年又超過法國,由2000年度的世界第8位躍居世界第5位。

52.中國GDP總量躍居全球第六中國經濟總量在2000年居世界第7位,2001年超過義大利居世界第6位,排在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之後。按照國際上對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的中長期預測,中國經濟總量將在2004年超過法國居世界第5位,排在美國、日本、德國、英國之後;在2006年將超過英國躍居世界第4位,排在美國、日本、德國之後;在2011年將超過德國晉升到世界第3位,排在美國和日本之後;在2036年前後將超過日本居世界第2位,僅次於美國。

53.中國已具備與七國集團相提並論的實力中國已經具備與七國集團相提並論的實力,以致七國集團一批前決策者和學者呼籲用一個由美國、歐盟、中國和日本組成的四國集團取代七國集團,擔負起七國集團制定工作日程的職責。

54.中國參與並逐漸融入世界飛機製造業中國在世界航空業的產業鏈條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和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合作生產ERJ145支線噴氣客機,世界上3500多架在役的空中客車飛機有1/4安裝了中國生產的部件,中國企業將直接參與世界上最大客機A380的製造,波音7E7夢想飛機的方向舵將全部在中國生產……工業合作項目使得中國受益匪淺。

社會55.中間階層誕生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貧富差距有所拉大,並由此誕生了一批中間階層。關於中間階層的流行定義是這樣的:他們大多從事腦力勞動,主要靠工資及薪金謀生,一般受過良好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職業能力及相應的家庭消費能力;有一定的閑暇,追求生活質量,對其勞動、工作對象一般也擁有一定的管理權和支配權。同時,他們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識及相應修養。

有消息說,中國目前擁有3000萬人左右的中間階層。他們在經濟上,人均年收入達到1萬至5萬美元。目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以及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少部分城市,只有達到如此收入,才有可能在這些地方買得起一套像樣的「中間階層標准」的商品房,滿足中間階層至少有一套房子,多數有一輛車子的隱性標准。

中間階層叫得好聽,其實大多數都是打工仔,薪俸是其主要甚至是惟一的經濟來源。對於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來說,其生意就是好好為老闆打工,為老闆服好務,以免老闆一不高興,「人才流動」,而落入新貧一族。

Ⅵ 改革開放三十年的變化作文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給中國帶來的變化:主要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分析的:
上層建築方面:確立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方針,把經濟建設作為黨的主要工作中心,提出了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政策,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社會主義的法律制度,為社會,經濟生活等提供了法律保障,政治逐漸民主化。
經濟:對內改革,在農村主要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城市主要實施國有企業改革,實行企業制度的改革,促進了城市經濟重新煥發了活力,經濟飛躍發展。對外開放,建立了經濟特區,沿海開發開放城市,形成了了城市經濟發展的城市圈,沿邊城市的開放,形成了一套全方位,多體系的開放格局。加入了WTO,中國開始走向世界。
文化方面:吃的方面:1978基本上解決了人民溫飽問題,現在人民的生活水平較高,菜式豐富,人們越來越看重綠色食品,注重營養飲食。
住的方面:從以前的瓦房,向平房,樓房,公寓,別墅等發展。
穿的方面:由以前的單一顏色和款式很少向顏色五彩繽紛,款式多樣發展,尤其中國的年輕人趕潮流,中國逐漸融入了國際服裝市場。
文化生活習俗方面;廢除了封建陋習,逐漸向文明開放,簡約發展 。產生了一大批優秀的文學作品,電影。《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

改革開放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已布滿了改革的腳印;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也直接地寫在了每一個人的臉上,體現在了每一人的身旁,人們的衣、食、住、行有了很大的變化,改革已走遍了千家萬戶。

變化之「衣」

聽媽媽講,他們小的時候,買布需要布票,經濟條件好的人家過年的時候才會扯上一段新布,花錢請裁縫給孩子做套新衣;一件衣服,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還得給弟弟妹妹穿。媽媽小時候就是穿百家衣長大的。若是哪年新年得到一件新衣服的話,就像是得到了最好的禮物,穿著在夥伴們面前顯擺直到臟了也省不得脫下呢!夥伴們更是會流露出羨慕的眼光。而現在,到處都是琳琅滿目的服裝店,各種款式、各式面料、兒童的、成人裝、休閑式、淑女裝……五彩繽紛、眼光了亂;打開我的兒童衣櫃,裡面的春、夏、秋、冬的衣服分層分類疊放,各種顏色、各種面料的衣服應有盡有。

變化之「食」

民以食為天,說到「食」變化也是巨大的;媽媽小的時候一個月能吃上一次肉就是件幸福的事了,粗茶淡飯只要能夠吃飽就行,媽媽兄妹倆人最盼望的日子就是過年了,不僅能吃上香噴噴的紅燒肉還有平日里很難看到的穿著漂亮「衣服」的糖果吃。「肯德雞」、「麥當勞」、「和路雪」、「可口可樂」……改革開放讓我們吃上了媽媽小時候吃不到的好東西,豬羊牛、雞鴨鵝那些已不再是現代人追求的東西了,「健康、綠色食品」成為了現代人的的首選;超市裡面肉類、蔬菜、水果等等品種豐富,人們在裡面可以隨心的購買到自己所需的食品。各種風味的飯店、餐館一家接著一家出現在我們的身邊,裡面座無虛席、歡聲笑語、熱鬧非凡。

變化之「住」

在我們美麗的太湖之濱,排排紅瓦綠房在高大的樹木的掩映下,顯得那樣雄偉、壯麗、高聳入雲。一幢幢極具歐洲古典風格的別墅群錯落有致地座落於風景宜人的太湖湖畔。鄉間村落多是氣派的門樓,或高、或矮、或氣勢恢宏、或小巧玲瓏,形形色色、各式各樣。家家戶戶窗明潔凈,裡面裝修或豪華、或簡潔,各具特色,各種家用電器擺放齊全。媽媽小時候哪有這樣的房子住呀,大都是平房,泥土壘的房子也隨處可見;媽媽說,平常人家裡除了床、桌椅、衣物櫃外基本沒什麼別的傢具了,村裡的一台黑白電視機是整個村子的「寶貝」了。

變化之「行」

現在公交車線路布滿全市的各個角落,私家車也越來越多,人們出行公交車、計程車隨心所欲。遠程旅遊、出差,飛機、火車,方便、快捷。家家戶戶也都擁有了交通工具——摩托車、電動車、自行車,好多人家還擁有了小轎車。爸爸說,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的事,爸爸小的時候,村裡就爺爺有一輛「長征」牌自行車,還是公家的,這是讓爸爸在夥伴們面前最自豪的!

改革開放帶來的成就在這30年裡已遍布了全中國,國家富強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提高。城市,鄉村到處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祖國的神州大地正用這繁華引來了百年奧運…

Ⅶ 電影《雲雀》主要講的是什麼

《雲雀》主演丁海峰(飾田瀚文)、劉孜(飾劉麗)、范明(飾范宣儒)、盧勇(飾田仁遠)等,在發布會之前也接受了媒體采訪,關於自己對於角色的理解,和自己想如何詮釋人物故事,向媒體們表達了自己的創作理念。

《雲雀》項目負責人田如東在接受采訪時說,該片主要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農村教育的逐步完善,農村面貌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及基層教育工作者對教育的堅守。他說,這是一部值得期待的電影,我們每個人都能從這部電影中找到似曾相識的自己。

Ⅷ 關於反應祖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的書和電影

一、電影方面:

1、十八個手印

《十八個手印》是由高峰執導,邢原平編劇,李心敏、王志剛、張兆北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於2008年12月1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講述了鳳陽縣委書記陳開元為改變農村貧窮落後面貌,支持小崗村「包產到戶」的故事。

2、永遠是春天

劇情取材於王樂義從一個癌症病人成為蔬菜種植領域領軍人物的豐富而傳奇的人生經歷,對王樂義這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國重大典型生活經歷的諸多精彩瞬間進行藝術再創造。

通過塑造以王樂義為原形的王永樂以及梁書記、母親等極具個性的藝術形象,試圖用獨特的電影語言、生動的故事、真實的細節、真誠的態度對生命進行禮贊,表現一種值得普通人崇敬與效仿的理想人生境界。

3、農民工

陳軍執導,宋運成主演的劇情片。這是我國第一部反映農民工生活的故事片。影片講述了農民工創業者陳大成的故事。

二、書籍方面:

1、《跨世紀的輝煌-改革開放30年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

《跨世紀的輝煌:改革開放30年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分為15個專題,從不同側面和角度反映了改革開放30年中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弘揚了人民軍隊「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展現了人民解放軍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和平之師的良好形象。

2、《親歷巨變:一位美國女性眼中的當代中國》

《親歷巨變:一位美國女性眼中的當代中國》從持續變化的中國、今夕英雄、國界之外、中國教育變化的縮影等四個部分。

以一位美國學者的獨特視角,通過各組新舊照片生動鮮明的對比說明,從宏觀到微觀向讀者傳遞了中國經濟結構、社會結構以及家庭結構所發生的深刻變化,把中國改革開放以來30年間經歷的歷史性變化以一種紀錄片的方式呈現給讀者,以作者的親身體驗和經歷客觀、真實地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3、《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實錄》

《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實錄》是2011年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立誠、凌志軍。本書主要記敘了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

三、成就方面:

1、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國家整體進入「小康社會」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以改革開放為強大動力,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取得成就的基礎上,推動黨和國家各項建設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新的偉大成就。

2、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了科學的指導思想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接受並同意鄧小平關於「我們要完整地准確地理解和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原理,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以發展」的意見, 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展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中共中央在理論戰線上的崇高任務。

這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征程。此後,經中國共產黨人的持續努力,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的飛躍,創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3、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了科學的指導思想。

Ⅸ 國產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兒童電影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兒童電影陪伴無數中國人度過童年。改革開放之初,以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為標桿,每年每個國營電影製片廠都要生產至少一部兒童電影。兒童電影製片廠每年要生產5部不同類型的兒童電影。那個時期涌現出《泉水叮咚》《霹靂貝貝》《紅衣少女》等不少經典佳作。

Ⅹ 改革開放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

1、信息傳遞的改變

改革開放以來,通信技術迅猛發展,從固定電話到移動手機,從語音通話到視頻聊天,人們的聯系告別了「家書抵萬金」的時代。

2、家電的改變

過去家家戶戶沒有一件電器,如今太陽能路燈在村裡徹夜通明,液晶電視的屏幕越來越大,家家戶戶接上了寬頻網路,看上了APTV。

3、衣著服飾的改變

改革開放40年來,服裝也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變得絢麗多彩。如今,人們的衣著早已不再顏色單調、款式單一,服裝講究多樣化,款式趨向個性化,製作強調工藝化,面料趨高檔化。


(10)兒童電影改革開放40年的變化擴展閱讀:

改革開放的歷史意義:

中國改革開放成就斐然,通過這個大改革、大開放,實現了三個偉大的轉折:

1、第一個偉大轉折就是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

2、第二個偉大轉折是從封閉半封閉的社會向全面開放的社會轉變。

3、第三個偉大轉折是人民的生活從溫飽轉向基本小康的社會轉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改革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