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十五歲的孩子總愛看警匪電影大片,會對他心理有負面影響嗎
一個人任何時候的經歷都會影響他的心理。至於正面負面影響要取決於他自身對警匪片是如何看待的。比如單純看個熱鬧,還是看打鬥的激情等。
十五歲的男孩喜歡看警匪片應該是十分正常的,其中的鬥智斗勇應該並沒有負面影響。而且警匪大片最終都是正義戰勝邪惡,對青年的犯罪導向應該不是太大。
應該引導孩子站在正義的一方的角度,就是警察或者英雄的一方的心理來觀片。不能讓其有邪惡勢力「很帥,很酷」的想法。
當然「大片」,自然有其內涵,是不會有太多負面內容的。
⑵ 哪部電影能讓孩子們看完後懂得早戀的危害,正確認識早戀,產生積極的影響
樓主```你看看在這里提關於愛情問題的有多少未成年人,再想想一部電影能不能說服吧。
真的別白費苦心了。我不是中學生我已經出來工作了,那就當我是中學生吧,我以我以前的經歷來說。不早戀的學生越來越少,你可以視它為不好的現象,但我也說這是種進步。是好是壞暫且不說,畢竟,學生時代不早戀的話,那是封建思想,是所謂的傳統影響了他們。誰能說不是這樣呢?我覺得你應該正確地看待早戀,應該把它看做青春期的一種正常現象,當然,也不能讓這種現象太過了。一句話:情這東西,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就好象你也不能控制你自己的心吧,喜歡就是喜歡,你連自己的心都勉強不了,怎麼去說服別人不去喜歡,不去愛慕?
怎麼不正常?我把喜歡和早戀混為一談是因為:如果說早戀是一種愛的話就說過了,因為他們現在還沒能力,沒責任說愛,所以我只能說喜歡。重點不是這個,是你說的最後的話,你既然都說人是有意志的,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那你看沒看我前面說的,情這東西,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如果你認為你的學生有那個意志去拒絕早戀,那我敢肯定,他們也一定有意志去早戀而不影響學習。或許以你一個老師的觀點覺得我說的話很可笑。但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他們也是中學生了,不應該只是單單地對異性感興趣了,如果他們真的愛,我想他們應該會懂的,只有自己努力,學習搞好了,才能給對方幸福。``當然我這樣說也有點異想天開了,畢竟現在的學生一對對地在一起後什麼都有可能發生。不過,我想沒什麼言辭能讓已經早戀的人有放棄的想法,如果能放棄的話,只有靠他們自己,別人是幫不了忙的。你應該知道這句話:人總是要經歷一些事才會長大的。``如果你不信那你就試試吧。祝你成功
⑶ 那些經常愛看電視的孩子,長大會變成什麼樣呢
那些經常愛看電視的孩子,長大會容易造成近視或患有其他的眼部疾病。經常看電視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也不利於眼部的發育,而且大腦的發育也會受到影響。
作為父母,更多的應該是要有足夠的時間去陪伴孩子成長,而不是丟給孩子一部手機,一部電視機,自己就完成了任務。教育孩子是每一個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把孩子教育好,教育成才是每個父母的首要任務。不能因為自己工作忙和各種原因而把孩子丟在一邊。孩子在小的時候沒有一個分辨是非的能力,不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而電視上的節目往往是參差不齊的,網路上的一些吸引也是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育的。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不正常的行為和情況,一定要及時進行干預。如果是生理上出現異常,眼睛有疾病的話可以及時帶孩子去看醫生。如果是心理受到了影響。出現了不好的精神狀態,一定要及時跟孩子進行心和心的交流。找出問題的所在,和孩子一起解決。所以父母最好是跟孩子一起看電視,這樣有利於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也有利於親子交流。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有積極的影響。
⑷ 兒童看了暴力血腥片有什麼後果
很多家庭在觀看暴力的戰斗片、武打片、恐怖片時,都沒注意避開年幼的孩子,甚至有些父母不以為然,「不就是電視劇電影嗎?孩子看過就忘記」,或者說「孩子知道是假的」。
事實上,暴力的電視電影會對大腦正在快速發育的孩子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殘暴的鏡頭會長時間在他們的記憶中縈繞不散,不僅容易導致孩子睡眠做噩夢,還會讓他們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不安全感,因為越年幼的孩子,越容易把電影電視劇的場景當成真實發生的事情。
更為嚴重的是,暴力的場景會對孩子的行為產生長久的影響——孩子學會攻擊!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有個非常著名的實驗——波波玩偶實驗。
他們將一班孩子分成A、B組:
A組:實驗人員A1走進房間,在孩子面前拍打、毆打、摔打波波玩偶,然後揚長而去。
B組:實驗人員B1走進房間,跟孩子們一起愉快地玩玩具,沒有出現任何暴力動作,然後離開。
隨後,A組的全部孩子出現不同程度的模仿A1暴力毆打波波玩偶的行為;
B組,幾乎沒有出現暴力行為。
最後班杜拉得出這樣的結論:
1、孩子們通過觀察模仿暴力動作學會攻擊,日後他們與同伴相處時,更容易出現攻擊性行為;
2、沒有暴力模仿源的孩子較少出現攻擊行為;
3、男孩的攻擊性比女孩強。
所以,需要盡量避免給孩子觀看暴力電視。
那麼,孩子幾歲後才能觀看有暴力動作場景的影片?
即使在兒童普遍早熟的國家——美國,他們將有暴力場面的電視電影歸為R級,需要13歲以上的孩子才能觀看,17歲內還需要父母陪同指導。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尚未滿13歲,最好還是避免讓他們觀看暴力影片吧。
如果無意讓孩子看到了電視里的暴力鏡頭怎麼辦?
有些暴力鏡頭,即使大人看了也會心有餘悸,更何況孩子呢!
對於6歲內,他們接收不了太復雜的解釋,父母可以及時跟孩子說,「打架是錯誤的行為」,還可以趁機稱贊孩子某某時候跟小夥伴發生矛盾,禮貌地跟對方溝通把問題解決了。
如果孩子6歲後,可以嘗試跟他們講解暴力血腥場景拍攝的技巧,比如手槍是道具不是真槍、演員嘴裡的血是動物的血液不是人的血等等,讓孩子知道——這一切都是虛幻的,僅僅是由演員們演繹出來的一個精彩的故事。
但有時候這樣開導的效果是乏力的,只能作為事後緩減法。記得我家熊孩子3歲時無意讓他觀看了《霍比特人》,孩子在看的時候神情非常緊張,看完廁所都不敢上,睡覺時要讓媽媽抱著才能睡著,好幾個晚上連續被噩夢驚醒,到現在每次看電影都要問是不是暴力的。
至於這次的冒險對他產生多大的影響,真的不知道,所以還是盡量避免給年幼的孩子觀看暴力影片為妙吧。
家庭的暴力場景也會對孩子產生相似的不良影響
有個前同事被離婚,原因是家庭暴力。
最逗比和最不可思議的一個導火索,是有一天他跟妻子在家裡吃飯,兩人對一碟西蘭花如何擺放好看發生了爭執,他氣急敗壞下扇了妻子一嘴巴,同桌吃飯的丈母娘目瞪口呆,堅決要求他們離婚。
他不以為然,說只有打妻子才能更好地「溝通」。他甚至經常跟公司里的同事說,老婆不聽話就要打,他小時候他媽媽不聽話時,他爸爸一耳光媽媽就聽話了。除了這點「老婆不打不聽話」的奇葩觀外,他是公司里公認的優秀人才呢。
所以,有暴力沖突的家庭,這個家庭的孩子們也趨向於有暴力行為。最明顯的表現在嬰兒時期爭搶玩具時冷不防就給對方一拳,兒童期跟小朋友發生沖突也傾向於毆打對方解決問題,長大後可能就會通過暴力解決跟同事、跟配偶、跟子女、跟外人的矛盾。
因此,無論什麼時候當大人們出現矛盾時,絕對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攻擊性行為,因為父母的攻擊性行為看似對孩子沒造成任何傷害,但卻會留給孩子們難以磨滅的陰影,糟糕的是在他們的觀念里也養成了這樣的一種處事方法——當矛盾發生,暴力是解決問題的最直接的方法。
⑸ 有哪些小時候看不以為意,長大後細思恐極的電影情節
說到這個我第馬上就想到的是《名偵探柯南》了!這個放一集就會死一個日本人的高能動畫片!小的時候看就主要是去關注柯南和小蘭的愛情走線,對於裡面的各種殺人手法啊什麼的我都是沒有關注的。現在想想真的是太可惜了!如果小的時候能多把注意力放在作案手法,判案方法上面的話,說不定我還可以成為一個天才哈哈!當然這也只是異想天開了。那長大以後,我再一次去看這部動漫的時候,我竟然經常被嚇到背脊骨發涼!特別是裡面每次最開始出現的嫌疑人,都是一個黑影人。我覺得就是這個黑影人給我留下了特別大的陰影,每次想起來都會覺得細思極恐!
所以啊我以為給小孩子看影視動漫這些的話,我還是會選擇一些比較小清新的,畢竟不想小孩子長大以後,想起來會覺得可怕哈哈!
⑹ 恐怖電影對未成年人的利弊影響有哪些
盡管恐怖片受到不少人士的青睞和追捧,但流行文化中恐怖情緒的泛濫已經在社會上引起了反思。它帶來的後遺症和負面影響,引起了人們的擔憂。不少心理學家認為,恐怖片對人體的弊大於利。盡管恐怖片對人有正方面的影響,如增強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通過視覺刺激產生的快感以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從而達到愉悅身心等,但其正面的影響僅佔20%左右,甚至低於20%。而負面的影響則佔80%以上。
⑺ 請問心理學家,喜歡看電影的孩子,成年後一般會是什麼樣的性格
愛幻想,遇事坦然。
但有時也會不易滿足。
因為電影里的人物太優秀了,又是在極端的情況下做出極端的事,導演光拍都要NG很多次,不要說真的在生活中發生的不容易了。
⑻ 哈佛大學研究:「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
豆瓣評分8.5的兒童奇幻電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中有句很有名的台詞:
難道電視真的這么可怕嗎?
家長到底要不要讓孩子接觸電視?
其實,現在很多家長都習慣讓孩子接觸電視了,因為只有這樣自己才能好好休息。
甚至有的家長都將電視當成了 「保姆 」,孩子哭看電視、孩子不聽話看電視、孩子不吃飯看電視……
但讓孩子長期接觸電視的後果有多嚴重,家長真的了解嗎?
早在1998年,哈佛大學教授曾提出建議:
1、不讓孩子2歲以下的孩子接觸電視;
2、2-4歲的孩子看電視不能超過1小時;
3、4-8歲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不能超過2小時。
這個建議被載入了法國、日本、德國、美國等數十種語言的養育聖典,具有很大的權威性。
法國也在2008年,國家就禁止播放3歲以下所有關於孩子的節目,兒童頻道播放的內容必須要經過嚴謹的審核,才能讓孩子觀看, 說了這么多,「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有多大差距呢?
1、影響孩子的實力
喜歡看電視的孩子,總是長時間地坐在電視機面前,眼睛沒有休息和運動的機會,再加上電視機屏幕發出來的光線,很容易刺激孩子的眼睛,所以, 孩子的眼睛會出現眼乾、眼疲勞、實力下降 等等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小孩子戴眼鏡的根本原因。
相反,不喜歡看電視的孩子,他們會將時間更多地用在戶外運動、玩玩具上面,眼睛不會出現使用過度的情況,視力自然也不會受到影響,尤其是的喜歡出去外的孩子 ,經常看外面的景色,對眼睛是有很多好處的,所以,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長大後的視力相差很大。
2、影響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根據哈佛教授研究發現,愛看電視的孩子,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比同齡人差的,因為電視播出的每檔節目,都是經過工作人員精心設計的,它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娃沉浸其中無法自拔,長期下去,孩子很有可能會習慣電視中的虛擬世界, 不喜歡和真實世界交流,表達能力也會變差。
不愛看電視的孩子,他們有很多的時間與人交流,感受對話時語言的魅力,從而表達能力會越來越強。擁有良好的表達能力,孩子將來步入 社會 能有很大優勢, 所以,愛看電視的孩子,長大後在語言表達能力上面肯定很差。
3、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看電視為什麼能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呢?
主要是因為電視色彩鮮艷、節奏感強、聲音有強烈的帶入性,如果長期看電視, 會刺激孩子的視覺和聽覺發展,從而導致孩子做事情專注力下降。
我們都知道,專注力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學習、生活還是工作,專注能力讓你事半功倍,而缺乏專注力的孩子 ,他們的生活就像是放慢節奏一樣,什麼事情都靠父母。
⑼ 孩子經常看暴力電影會有什麼危害呀
暴力文化已經成為現代文化生活中部分成年人不可缺少的文化享受,暴力文化的商品化自然成為商家的最大賣點。雖然我國有關青少年問題的法律中都一律禁止孩子接觸暴力文化,但在現實中卻基本沒有可操作的限制性規定,對此還基本處於放任狀態。大眾媒體對暴力限制太少,雖然我國一直都在限制色情和暴力內容的傳播,但在實際做法上往往是限制色情不限制暴力。在影視文學作品、音像製品、小報小刊、電子游戲中,孩子可以十分方便地接觸到暴力場面。特別是我國對影視作品中的暴力沒有分類,更沒有因為其中有暴力內容而限制孩子觀看。更不可理解的是,成人往往因為一些影視作品是描寫正義的戰爭或正義的行為就讓孩子觀看,即使其中的暴力場面十分可怖。其實,孩子在有暴力場面的作品中並不見得能理解什麼是正義,相反地,他可能學到的只是其中暴力的行為。
在青少年暴力犯罪中,不少精神動力就是出於所謂的英雄崇拜,在他們所謂的英雄崇拜中,孩子們感受更多的是一個人有了力量後就可以得到很多想得到的東西,而且從中能找到自尊感。現代社會對自我實現的要求越來越高,並不是像有的心理學家所說的那樣只有小部分人才有實現自我的需求。表現在孩子的暴力犯罪中,如搶劫、殺人等,他所想獲得的並不僅僅是物質的佔有、對他人的傷害,很多時候還有對自我感覺自我力量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