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搞笑電影 » 壞孩子的天空電影內容
擴展閱讀
二月份最新電影影院 2025-08-15 23:25:57
包貝爾辛芷蕾電影結局 2025-08-15 23:23:18
電影心動經典台詞 2025-08-15 23:23:15

壞孩子的天空電影內容

發布時間: 2022-08-07 05:44:58

『壹』 《壞孩子的天空》描寫的是什麼情節

《壞孩子的天空》
導演: 北野武
主演: 金子賢 安藤政信 石橋凌

簡介:小馬和新志是一對好朋友,他們喜歡在操場上一起踩輛單車。作為「壞學生」的他們,總是蹺課閑逛、捉弄老師、欺負同學等等。有一次小馬被人揍打,對方是一個經常被他欺負的學生找來的拳擊手。受到打擊的小馬開始學習拳擊,想要爭口氣。新志也跟著學,沒想到他卻更有練拳的天分。後來小馬放棄學拳,加入了黑幫當小弟。而新志卻發奮練習,並有所收獲。等待他們的又將是什麼樣的未來呢?幾年後,小馬和新志在街頭巧遇。幾年間發生的事情讓他們改變了不少,又似乎什麼都沒變,兩個壞孩子再度回到昔日的校園。

『貳』 【合集】北野武導演的精彩電影,你看過多少部 有沒有相關的影視百度網盤資源

相關影片有:[壞孩子的天空][1996][劇情][日本] 龍三和他的七人黨 菊次郎的夏天 《極惡非道2》網路雲網盤下載[MP4/mkv]藍光[BD720P/HD1080P]UC網盤(2012) 網路網盤資源高清免費下載在線觀看

  1. [壞孩子的天空][1996][劇情][日本]

    鏈接: https://pan..com/s/1c0R58Dv9HdAqt1ODjHKJUQ

    提取碼: 8d2q

  2. 龍三和他的七人黨

    鏈接: https://pan..com/s/1z708lTHWcsBE_VDWL8Sdfg

    提取碼: x9aj

  3. 菊次郎的夏天

    鏈接: https://pan..com/s/1nxsea6sALcPiWe_fO_NwIg

    提取碼: ne7q

  4. 《極惡非道2》網路雲網盤下載[MP4/mkv]藍光[BD720P/HD1080P]UC網盤(2012)

    鏈接: https://pan..com/s/1GynwjP_2J1dKZ_eaN-OdxA

    提取碼: 8diy

『叄』 跪求電影《壞孩子的天空》下載,北野武的作品

鏈接:https://pan..com/s/1QbhlAjQMS9-tCbPJiphO2g

提取碼:7dtn

《壞孩子的天空》是由日本北野武工作室製作的107分鍾劇情影片。該片由北野武編劇、導演,金子賢、安藤政信、石橋凌、森本治行、寺島進等主演,於1996年7月27日在日本上映。該片講述了兩個男生他們互相逞強,結小朋黨,你嚇我一次,我打你一拳,打打鬧鬧的青春故事。

『肆』 一部電影,好像是韓國的,內容是4個學生,先是打架打了一天一夜,後面又變成黑社會,後面4個人沒人把自己

野獸 ; 權相宇|嚴智媛|劉智太|孫秉浩|柳東根|李漢威|金允石|鄭元中
宿命 ; 宋承憲|權相佑|朴寒星|金仁權|池誠

『伍』 求電影《壞孩子的天空》影評

實在不忍心讓這樣一個清秀瘦削的孩子去打拳擊,但是北野武選擇了他。這個看起來內心明凈單純的孩子常常讓人覺得心疼,想來他在拍攝的時候一定吃了不少苦。他眼睛裡出現的迷茫和困惑是否就是北野武自身痛苦的寫照?
音樂和畫面沉靜而令人難過,他們的路和生活常常讓我覺得喘不過氣,那不是我所熟悉的生活,盡管我非常明白是我自己失去對外部真實世界的關注。
他們是壞孩子?
我感受到的,是綿延在他們一生里的被動和無奈。像所有在成長岔口的孩子們一樣,他們遇到的人,事,物,桎梏的教育制度,沉悶而階級強化的社會已經在客觀上為他們選擇了生活的路。他們甚至還沒有判別好與壞的能力,上帝已經無情的為他們開啟了一條路,這條路沒有通向光明美好的前途,他們的人生從成長的那天起就已經浸潤在無窮無盡的悲哀里,蔓延到每一個觀賞者的心裡。
我害怕這樣的人生。Which is more difficult? To die or to go on living?
但我又相信,經歷這樣成長和人生的孩子,內心仍然善良。他們甚至不懂得傷害任何人,卻只能夠掙扎在自我認同感和他人認同感之間,苦悶於該如何走下去的現實和答案中,他們因為一開始就註定的友情而相互牽絆,難道選擇暴力是唯一的出口?
明快而跳躍的音樂讓通往回憶的路聽起來美好而欣喜,但回憶里充滿的卻是漫無邊際的困惑。那個為了見到自己喜歡的女孩而每天到咖啡館的男孩,兩個把未來投諸於相聲的男孩,一群被勒索而毫無辦法的男孩,因為受欺而選擇用暴力反抗的男孩,這是每一個男孩都可能經歷過的事情?那些被現實禁錮的無奈的老師,那些在生計和職位里掙扎的職員,那些強於把自己的「壞影響」加諸他們身上的前輩,人生看起來就是一出沒完沒了的悲劇,最可怕的悲哀在於沒有人去面對自己的信仰去關照自己的內心世界,當世界和現實向他們洶涌而來的時候,他們手無寸鐵也沒有城牆抵抗,只能夠被動的完全被同化,一點一點瓦解最初懷有的美好幻想。
生活在交疊的痛苦之後歸於平淡,不,是麻木。即使可以重新找到一條走下去的路,他們的心也再沒有激情和夢想。他們是這樣被毀掉的?或者是我嚴重了,這才是真正的人生?

『陸』 壞孩子的天空的影片評價

北野武的電影經常在展現一個認了命的,充滿暴力的成人世界,身處其中的硬漢子要經歷接近死亡的課堂,繼而更無懼地去掌握個人命運。北野武的過人之處是並非把打架生事搞破壞儀式化的做一次,而是專心地去描寫自強過程中的實質感覺,當小馬發現自己在打拳方面沒有天分,他毅然投身黑社會事業,而新志失去了小馬的友誼後,明白到榮耀絕不能彌補孤獨,縱擁有拳手的天分,只是內心世界成長的試煉 。
《壞孩子的天空》 更加獨具慧眼是外冷內溫地去總結青春,不流於教條的假樂觀,亦非濫情的鋪張失落。世間的得失,有時正像影片開頭與結局處,兩名酷愛相聲的同學演出時所獲得的不同回報那樣,但更大程度上,是表面上看不見的人格成熟 。(騰訊網評)
《壞孩子的天空》從電影技巧上說顯得比較簡單,有點象日本電視連續劇,這也是北野武比較商業化,敘事比較完整工整,且通俗易懂,最不暴力的代表作之一,對於獨立執導的北野武是穩妥和聰明的選擇。
對於北野武電影總是在感受到其間的力量之後,對片中的柔情與感動印象深刻,但在看《壞孩子的天空》時,突然發現其實北野武的柔情是極具顛覆性的,他的柔情是迭加的殘酷,他不給觀眾一個宿命的好人有好報的美夢, 所以他讓「Kids Return」(有「回歸少年」一意),他讓好孩子死於過勞,他讓小天使也無法保護「好人一生平安」,他讓每個人直面這殘酷的現實 。(新浪網評)

『柒』 評價一下電影《壞孩子的天空》

我看過許多描寫青春的影片,總會有些點點滴滴的感動不由自主地溢上心頭。曾經也想把這些復雜的心情記錄下來。但不是苦於文筆拙劣就是時間不足,總是中途作廢。這個秋天,給了我較為充足的時間,懷著一種快被生活淘空的情緒,我在這些洋溢著張揚個性的青春面龐里,尋找那個已被時間洪流漸漸沖淡的自己。自跌跌撞撞的在社會上走了兩年後,其中的許多感受,也只有在這部《壞孩子的天空》里,才能找到較為完整的共識。 好孩子的天空,陽光明媚、晴空萬里。其中聚集了太多的期望和關懷,他們遵循著千古不變的成長法則,健康且快樂地一步步走向終點。壞孩子,頭頂著一片灰暗傾斜的天空,他們脫離了既定的成長軌道,孤傲而自負地獨自長大。壞孩子在這片屬於自己的天空里,倔強地一遍遍拷問成年人狹隘的價值觀,和偏執的認識范圍。沒有溫情,沒有淚水,只有緊握的拳頭,和彼此間的友誼。相同的瀟灑,一樣的放縱,使少年不再孤單。唯有信任和依賴,才能擊破那掩蓋在堅強外表下的脆弱。那份過於敏感的自卑,和時刻極力維護的自尊,都需要夥伴的肩膀來共同分擔。壞孩子們的友誼來得殘酷且真摯。 小馬和新志,這對被成年人宣告放棄教育的孩子。在校園內盡情宣洩著對現實的不滿和對未來的不安。那時隱時現的被拋棄感,就如同內心深處的暗潮,隨時隨地都會排山倒海的襲來。性格內向的新志,總是默默地追隨著小馬,只要有小馬在,新志的天空就不會孤寂。小馬的灑脫,小馬的自信,小馬的敢做敢為都是新志所追崇的。小馬就像個引領者,帶領新志不斷尋找生活的新刺激,開辟更為廣闊的天地。小馬和新志的種種不良行為背後,展現的不僅僅是青春少年那顆騷動不安的內心,更多的是他們對「虛偽」校園世界的一種反叛和嘲弄。因為他們眼裡容不下「虛偽」,所以總是不「入流」,故而屢遭失敗;因為他們眼裡容不下「虛偽」,所以證明他們真的只有十八歲,還只是個少年。當小馬和新志,越來越不滿足於在狹窄的空間范圍內,尋找虛無縹緲的夢想時,他們渴望站立。他們需要更寬廣的舞台,來挑戰既定的成長法則,和追尋自身的價值所在。 影片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它是以一種平靜的視野,來縱觀少年逐漸走向成熟的整個心路歷程。追夢的結果在這里已不再是重點。摔倒後又爬起,已成為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少年敢於尋求理想的勇氣和追夢過程的執著、純粹才是真正叫人動容的地方。當小馬的拳擊夢被現實擊碎時,那段形影不離的少年時光也宣告結束。他們各自沿著自己的人生軌跡向前行進。在從學生轉變到社會人這個交叉口,相較於小馬選擇方向的干凈利落,新志總顯得猶豫、迷惘且躊躇不定。似乎在還沒弄明白目標將不再遙不可及時,就又喪失了追逐目標的能力。他們也曾踩著堅定踏實的步伐,慢慢在各自行業中,散發著耀眼的光彩。但最終還是在紛繁復雜的社會大舞台上栽了跟頭。其實衡量學生蛻變為社會人後,成熟與否的准繩。絕非是被世俗化了的社會地位高或低。成熟應該是心志和人格的升華,成熟應該是有胸襟來包容一切。新志和小馬再次相見時,少了學生時代的輕狂,增添的是對人生的釋懷和承受生活的勇氣。「虛偽」本來就是社會正常運作的一項准則,少年不會再因為自己不戴面具就要求所有人都摘下面具,也不會因為自己戴著面具而懷疑所有人都活得不真實。因為包容,才可以更冷靜地進行理性思考和分析,才可以泰然處之;因為包容,才可以快樂地活在自己的真實世界裡,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並且以一種機智的頭腦,和堅持不懈的態度來對待事業。 影片從始至終沒有摻雜一點,憤恨、悲嘆或感傷的基調在裡面。彷彿只是在向人靜靜地敘述著,人生就是如此。掙扎、感悟和承受不斷循環,學會承受生活的無聊、平庸和無奈,然後再堅強的活著。也不失為心靈成熟的一種體現。人在年輕時,總想樹立自己,標榜自己。盡力做到與眾不同。但最後發現,自己也只不過是茫茫紅塵中的一粒塵埃而已。如果把人生比做一段旅程的話,雖然沿途的風光各不相同,但到達終點的路線都是一致的。影片結尾處,那片湛藍且看不到邊際的天空,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接納了一切。一切崇高的、渺小的、成功的、失敗的都有其存的理由和價值。任何人都有贏得他人尊重的權利。 新志和小馬的再次相遇,不帶悲壯或悲情的色彩,沒有落莫或消極的神態。眼神里流露出來的除了滄桑外,還有成熟的質感。 「小馬,我們還有明天嗎?」 「胡說,我們才剛剛開始。」 真的很喜歡這段話,本來嘛 ,每個終點便又是一個新的起點。

『捌』 《壞孩子的天空》到底在講什麼啊。看完一遍很悶。一點沒明白什麼意思。

兩名高中生迷失人生的目標,早早的踏入了殘酷的成人社會,經過一番酸甜苦辣的挫折之後,兩人又回到了曾經的校園里,像以前一樣騎著輛自行車。

北野武在摩托車車禍後導演的作品。

安藤政信的出道作品,之前是一名模特,但被北野武看中。

故事
信治和小馬屬於那種喜歡和老師對著乾的學生,不但如此,還在學校里捉弄老師,敲詐同學幹了種種被社會視為不正的行為,但是他們卻生活的很自由自在。直到那一天,兩個人終於模糊的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人生,分別走上了各自選擇的道路踏入了成人世界裡面。但是,成人社會的殘酷終於在兩人面前漸漸的浮現了出來,經過一番喜怒哀樂後,兩個大孩子又回到了曾經的校園里,那個他們開始的地方,騎著那輛自行車。

音樂
壞孩子的天空的電影原聲帶由多年來北野武的一貫搭檔久石讓製作。

摘言
「小馬、我們完蛋了嗎?」
「傻瓜、我們還有開始呢!」

幕後製作:
這是一部北野武親自編撰劇本、承擔導演以及剪輯的半自傳電影。雖然號稱青春電影,卻並沒有常見的勵志題材和明快氣息,反而基調灰暗,帶著悲劇色彩。影片聚焦的是兩個邊緣少年,描述他們從學校到社會的成長歷程,展現出少年人的迷惘、不羈,以及美好夢想與殘酷現實之間的撞擊。故事中兩個主人公的遭遇反映出了社會的普遍情況——少年時所懷有的志向無非是縹緲的幻想,遲早會被現實擊碎。這是一部發人深省的現實主義電影。北野武憑藉此片獲得了當年度日本電影專業大獎的最佳導演獎。出演主角的安藤政信也囊獲了日本電影界的多個新人獎。

『玖』 北野武的經典電影

  1. 《菊次郎的夏天》,影片講述了正男和混混菊次郎(北野武飾)一同去鄉下尋找正男媽媽的搞笑旅途。笑點、溫情皆有之,是難得的好電影。2

  2. 《花火》,這是一部講述一個硬派的日本刑警在一系列打擊之下走向極端絕路的故事。電影由著名的大師久石讓配樂,北野武所飾演的男主角在整部電影中說話不超過二十句,但情的細節流露得都十分的到位。有些血腥,是北野武暴力美學的一個經典展示。

3.《壞孩子的天空》,這部電影是由北野武所提攜的一部作品。講述了一對大人眼中的壞孩子在追尋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最後卻又回到了原點的故事。影片展現了校園中那些「壞孩子」的經歷,對壞孩子生活和行為的一些反思,以及對於壞孩子靈魂中一些美好事物的展現。是一部很有深度的青春校園電影。

4.《大佬》,這是北野武最為著名的一部黑幫電影。一切元素都帶著深深的北野武印記。這是北野武用電影的手段來展現他心目中黑幫大佬的電影。電影的鏡頭和畫面都十分精彩。

5.《紅鱂魚》,嚴格來說,是一部特別單集劇。由立川談春的同名自傳所改變而來,北野武與當紅小生二宮和也擔任主演。講述的是一個充滿了溫情和生活道理的師徒生活點滴。是崇尚暴力美學的的北野武難得的溫情作品之一。

6.《戰場上的快樂聖誕》,這部電影是根據英國人勞倫斯·包斯特的小說改編而來。這是一部反戰電影,也是一部對於日本武士道反思的電影,也是一部關於斷袖之愛的電影。由大島渚執導。北野武憑借本片斬獲了1984年每日電影最佳佳男配角(北野武)獎。

『拾』 有人喜歡北野武的電影嗎

北野武是日本知名電影導演,日本新電影教父級人物,有著「日本電影新天皇」之稱,也是日本導演中堅力量和電影復興的旗手。北野武所拍攝的電影種類紛繁,內容涉及動作片、黑幫片、喜劇等等,他的代表作品《花火》斬獲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並讓北野武榮膺蒙特利爾影展最佳導演獎,世界影壇認為北野武將會是超越黑澤明的日本讓你新一代導演。
視聽語言作為呈現電影美學、突出敘事特點、強調隱藏含義的一個重要手段,一直被電影導演們視為升華電影主題的「神兵利器」。例如張藝謀導演在《大紅燈籠高高掛》和《紅燈籠》中對於紅色的頻繁使用,讓整部影片在人物性格塑造、整體環境刻畫以及攫取故事重點等方面有著一個巧妙的提升,並絕佳的展示了導演的個人特點。可以說視聽語言運用的好壞是一部電影能否成功的重要標志。
一、「北野藍」的視聽特點
在視聽語言中,彩色電影畫面總的色彩組織和配置被稱為是色調。色調一般來說是以一種顏色為主題,幾種或多種色調作為附庸,讓整個影片的畫面呈現出一定的色彩傾向。不過在某些特定的時候,色調出現在影片中時則是一種色凋貫穿整部影片,有時候則是一個段落、一個場景或者是一個鏡頭只呈現一種色調。色調的出現使導演更容易在影片中體現導演自身的情緒、情感和提煉導演心中的詩意美學,並可以讓影片形成一種獨特、俊秀的意味和風格。所以對北野武電影特點的分析,首先要提及的便是他那享譽世界的「北野藍」。
北野武在他的影片中對藍色調有著大量的運用。可以說,藍色是北野武影片中最核心感官表達和情緒體現,而他也正是憑借這「北野藍」而聞名於國際影壇。具體到《花火》這部影片的視覺傳達中,藍這個色調伴隨著主人公生命歷程和個人經歷的不斷改變而具備了不同的解讀意義。在《花火》的前半部分中,由於山田的生活遭受著各種挫折和極度的壓抑,藍色在這里其實暗含著一種困厄、憂愁的情緒:從醫院淺藍色的牆壁,再到洗車工藍色的工作服,再到泛著一層藍色的街道和汽車,無時不刻不在向人們訴說一種人生遭遇創傷的凄涼與無助。而在影片的後半部分伴隨山田對曲折的人生命運進行控訴和反抗的時候,此時藍色被賦予了一種晶瑩剔透、不被玷污的純潔表現,進而傳遞出了一種生命不屈的精神和崛起的可能。
也正是北野武在他的影片中對於藍色調的特殊理解以及機具巧妙的運用,從而讓北野武成為了知名世界的大導演,而他的「北野藍」也被世界范圍內的影評人和電影從業者津津樂道。
二、北野武電影的人文特點
電影自誕生以來經過100多年的發展,現已經成為一種「高大上」的藝術種類,但藝術來源於生活,大多數電影講述的故事都是經過導演和編劇進行藝術加工後的現實生活。而北野武因為自身特殊的經歷,他的電影中都蘊含著獨特的人文特點。
(一)邊緣的小人物
縱觀北野武從影以來執導的十餘部作品,可以發現他在片中選擇表現的主要對象都是既平凡又另類的:《凶暴之男》中的主角是個狂暴神經質的小刑警,《那年夏天,寧靜的海》中的男女主人公都是聾啞人,《北野武狂想曲》中的主人公其貌不揚、形容猥瑣,《壞孩子的天空》講的是普通高中常見的不良學生的成長經歷,《花火》里的小警探有著患白血病晚期的妻子,《菊次郎之夏》里的男主角是個混吃等死、不務正業的中年男人……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就像一顆顆打翻了瓶子的玻璃球,凌亂散布在社會的各個角落,看似毫無關聯,卻又有些耐人尋味的共通現象:他們大都是默默無聞、生活在社會邊緣的小人物,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存壓力,這些壓力或來源於成長歷程,或來源於家庭矛盾,或來源於工作事業,總之,他們均肩負著這樣那樣的難題,在人生的旅途上苦苦掙扎著。
如此打破常規的電影取材,一方面使得北野武的影片人物擺脫了符號化和公式化,滲透出其鮮明的個人執導風格,另一方面,主人公面臨的種種生存壓力也讓觀眾們在這些人物身上找到些許共鳴――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雖然影片傳達的死亡、槍殺等極端事例觀眾們不曾體會過,但是片中所表現的生存壓力和各種情感矛盾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存在著。於是,影片與觀眾的距離被拉近,導演所期望的臨場感和帶入感得以實現。可見,從細微入手,來源於生活,忠實於生活,這是北野武導演一直遵循的創作理念,也是其影片能夠得到觀眾們認可的重要因素
(二)暴力與溫柔的矛盾體
暴力同死亡,生命與溫情,這兩種看似矛盾的特性卻能在北野武的電影中和諧統一,相互融合。如果我們深入挖掘北野武的電影內涵,我們能看到各種細膩的情感都會出現在北野武的電影中,但是奇特的是無論是兄弟之間的親情,男女之間的愛情,還是朋友之間的友情,在北野武的電影中大多數都是以血腥暴力的方式來表達的。就如同《菊與刀》的作者用菊花與武士刀來對日本人的矛盾性格進行描述「他們恰如其分的揭示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是日本文化的雙重性」。
縱覽日本歷史,日本極端的國民性貫穿著這個日本歷史,可以說日本人都是矛盾的綜合體;而所謂之大師,更是如此。北野武在《花火》中用獨特的電影語言和極具匠心的方式以濃厚的個人主義色彩,將生與死,這兩個相互矛盾的體系柔和在一部影片之內。在那鮮血四濺的鏡頭中,處處透露出的對於生命的敬仰和對死亡的尊重,.山田與倔部兩個人在內心世界對於生與死的終極思考,山田在殘酷的現實世界裡無望而茫然的生存中最後決定毅然趕赴死,而倔部則在死亡的終點線上鳳凰涅槃般重獲新生,雙線推進,更反映出生的力量和生命的頑強。生與死,從來就不是絕對對立的.從死亡的籠罩下中我們可以重新的感受到生命的堅強,從而更加珍惜,這應該就是北野武想告訴我們的東西。北野武通過《花火》想告訴我們的絕對不僅僅是影片中單純的對暴力表象的描繪。而是他那被暴力的表象層層包裹住的柔軟的心。
(三)北野武電影的暴力美學
如果看完北野武的大部分影片很容易發現,以暴制暴是北野武電影中主人公實踐愛的方式。暴力,是他電影裡面最重要的表現元素。相對於其他鍾愛表現暴力的吳宇森、昆汀等導演,北野武的暴力更加簡單,明確。北野武的暴力是在你還不知道發生這件事情的時候就立即結束。血腥的場面和對槍殺他人毫不在意的主人公臉上輕松的神情形成強烈的對比,更容易導致心理上的不和諧感,從而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讓人不寒而慄。
北野武打破了「暴力美學」的通常界定,他電影的定義通常更多的關注一個人中彈倒下,生命慢慢逝去的無助之感。在他這里暴力不再是蒙太奇式剪輯的雜耍表演,而是彷彿是在實驗室中用顯微鏡觀察真菌的方法讓你將暴力看得更通透,從電影中對這個冷酷的世界有一個更深度、更細膩、更淋漓盡致的認知,為的是讓人們對現實世界中暴力性質有更極端,更徹底的一個認知。
在影片《花火》中刑警山田坐在酒吧為倔部癱瘓的事情煩惱,桌上靜靜地擺放著酒杯和從來都沒有動的筷子。長長的靜默中兩個黑幫分子坐到山田的左右的,他們是來討債的。沉悶在突然之間被打破,還沒看清楚筷子是怎麼扎過去的左邊的小嘍啰就已經捂著眼睛,滿臉是血。而右邊的小嘍啰還沒有還手就已經哀嚎陣陣,倒地求饒。從靜默到突然爆發,如同是潛在水下的鱷魚對獵物爆發突然的襲擊是北野武最得意的招數。以違反常理性的敘事和剪輯手段,舍棄重要的過程,正是北野武最鍾情的電影效果。在這之外在北野武本人的暴力觀中,暴力明確地指涉人格尊嚴的守衛、生死的選擇和以暴制暴的偏執,同時也指涉日本傳統文化中情義、復仇、雪恨、忠誠等價值觀,透過暴力的表象以深入的人文內涵探討人生的矛盾、發掘人生的價值。
1997年第5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花火》將金獅獎收入囊中,這可以說既是對北野武的一次重大意義的肯定,也是整個東方電影所獲的殊榮。北野武對於日本以至整個亞洲的青年導演們都有著啟蒙作用,在日本、在中國、在韓國、在印度許許多多的青年導演們懷揣著對於電影熾熱的渴望,以北野武的電影為標桿,投身到電影的創作中去,從這一點上說北野武無愧於「日本電影新天皇」之名。

北野武的電影很棒,有人評價他為"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洋",我非常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