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搞笑電影 » 奶奶電影搞笑配音重慶話
擴展閱讀
電影驚悚游戲 2025-08-22 17:44:17
秘果電影什麼時候 2025-08-22 17:27:10
鼠膽英雄電影全集完整版 2025-08-22 17:21:20

奶奶電影搞笑配音重慶話

發布時間: 2022-04-11 06:31:24

① 我看到有一個鬼片的片段,裡面有一個黑人,請問那部電影叫啥,挺搞笑的

果子哥哥配音的,原電影是泰國電影《奶奶》

② 劉巧巧重慶話鬼那部電影叫什麼

床下有人3

4.3分
主演:殷果兒姜文軒苗青劉力源
導演:尚永峰
類型:驚悚恐怖劇情懸疑
時長:87分鍾
年代:2016
地區:內地
簡介

③ 為什麼四川話聽起來風趣幽默形象生動

首先,題主說的四川方言自帶幽默感這事,我確實沒有明確的感覺到。但是川渝方言中帶來喜劇效果的東西和其他地區方言是有共同之處的。
1、特定稱謂帶來的喜劇效果。
舉例:奶奶=重慶話稱作「婆婆」
婆婆=重慶話稱作「婆子媽」
自己的父母=重慶話稱作「媽老漢」
男性朋友=重慶話稱作「兄弟伙」
女性朋友=重慶話稱作「姊妹伙」
鞋=重慶話發音「孩」
這種特定稱謂對於當地人來說並無特別的感覺,但是外地人聽起來,在某些特定語句中,就會覺得有些趣味了。
比如:「好煩嘛,我媽老漢一天天催到我耍朋友」,「耍撒子耍!耍了朋友豆要扯證,扯完證,我婆子媽豆曉得催起生娃兒」。
翻譯成普通話:「我爸媽天天催我找對象啊」,「著什麼急!找了對象就要結婚,結了婚,我婆婆就催我生孩子」。
媽老漢、婆子媽、娃兒。都可能是引發喜感的因素。
這就像天津人稱呼男性、女性,喜歡用「爺們」、「姐姐」是一樣的。
比如袁闊成在《封神演義》中有一段,哪吒殺了龍王三太子,龍王去天庭告狀。哪吒在南天門柱子後面躲著想截住他。龍王剛一露面,哪吒從柱子後面跳出來喊:「爺們,來啦?」
作為曲藝愛好者,這種人物語言的處理,我就覺得很有喜感。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躲在柱子後面等來一老頭,然後突然蹦出來喊「爺們」。
再比如:重慶有個比較早的段子,說一群農民參加某運動會入場式。因為不分左右,所以村長讓他們一隻腳穿草鞋,一隻腳穿布鞋。入場式的時候,村長喊口令:」草孩、布孩、草孩、布孩、草孩布孩草孩「。
我曾經想過,這個段子如果改成我家方言(濟南話)或者普通話,喜感確實大打折扣。

2、特定的形容詞、副詞、動詞、名詞的使用。
舉例:登記結婚=重慶話稱作「扯證」
做錯了某件事可能引發不良的後果,通常說死定了=重慶話稱作「洗白了」
談戀愛=重慶話稱作」耍朋友「。
飯菜里的肉=重慶話稱作」嘎嘎」
打耳光=重慶話稱作"鏟耳屎「
受不了=重慶話稱作」遭不住「
煩躁=重慶話稱作」惱(老)火「
焦慮=重慶話稱作「焦麻咯」
比如:「你少吃點嘎嘎嘛,楞個胖法子,啷個耍得到朋友嘛。」;
「我們班有個娃兒好惱火嘛,下午下課飛了同桌一耳屎,別個家長都來咯,遭不住喲」
「日-你-滴-媽喲!臨上、臨上,堵到死、堵到死!莫要來!掙它媽批1塊錢,堵四十分鍾,焦麻咯!」這句話是我剛來重慶的時候在計程車內聽到司機通過對講機給其他駕駛員講話的內容。
嘎嘎、耍、耳屎、遭不住等等都有可能會引發外地人的喜感。
仔細想了想,在這方面,其他北方地區的方言確實沒有太明顯的優勢。
比如:袁闊成在《封神演義》中,申公豹給哪吒說玉皇大帝這個人脾氣不好,用了一句「玉帝這個人哪,吃餃子都不帶樂的」。
再比如:郭德綱在單口相聲《解學士》中說,「年三十晚上,王母娘娘煮餃子,玉帝正跟那兒剝蒜呢」。
我認為這兩句話都很有意思。一來,我是愛吃餃子的北方人;二來,我成長在物資供應相對不豐富的時期,小時候吃餃子就會很開心的印象很深刻;第三,我們當地的習慣里,吃餃子是必須要剝蒜的。第四,玉帝的身份搭配上吃餃子剝蒜這種市民生活氣息導致的錯位效果。所以我會覺得這話很有意思。如果不能滿足上述條件,也就體會不到其中樂趣了。
但如果把上述內容換成重慶話和重慶生活呢?
比如:「玉皇大帝勒個龜兒子,一天天鬼火冒,請他吃個火鍋都不得開腔啊」。
看,用重慶話,用重慶生活帶入到同樣的劇情中,無論是重慶人還是外地人,都可能會覺得有趣了。
3、臟話、俏皮話的使用。

川渝方言中的臟話內容確實比較豐富。

日、日你仙人、龜兒子、日媽、日你滴媽……

媽批、媽賣批、媽賣媽批是重慶話里比較常用的,由此還有個段子,說英語有普通級、比較級和最高級,比如good、better、best。重慶話也有,比如MP(媽批)、MMP(媽賣批)、MMMP(媽賣媽批)

還有一類詞彙,不能算是標准意義上的臟話,因為既可以用來罵人,也可以用於關系比較親密的人之間調侃。比如:莽子、哈兒、寶批龍、屁眼蟲、包穀豬等等。
這類就不一一舉例。但總的來說,重慶人臟話出現在日常語言中的頻率明顯很高。女性低於男性,但重慶女性講臟話的概率恐怕也高於其他地區女性。沒有確切數據,僅是個人感受。
4、諧音、擬聲、疊字、兒化音或輔助音的使用。
比如前任渝督曾經以文明為由,治理過店鋪招牌。其中有一家叫做「夜福」的火鍋店榜上有名。我思索良久,沒明白原因。後問重慶籍的夫人才明白,重慶話HF不分,夜福=夜壺。
另外,重慶很多動植物的名稱以及物品稱謂,有些採用擬聲、疊字的方法。
比如:魚擺擺、威威、叮叮貓、包包等。
再比如:羊子、狗兒、貓兒等。
這類詞彙確實會增加語言的節奏感和趣味性。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歡迎交流。

④ 四川話配音的《奶奶》在哪能看完整版的

有的奶奶真的很疼孫子孫女。

⑤ 四川哪個地方的方言爆搞笑

答:朋友先別管 四川哪個地方的方言爆搞笑了!我給您來點四川笑爆人肚皮的笑話吧~~貓和老鼠四川方言版[超級搞笑][DAT]百看不厭,笑破肚皮 [upload=jpg]UploadFile/2005-2/200521714926110.jpg[/upload]
動畫片《貓和老鼠四川方言版》面世,笑爆成都人肚皮,但有觀眾質疑「假老練」、「風車車」是在教下一代學壞,「後李伯清現象」再次引起爭議———

美國經典動畫片《貓和老鼠》經一幫四川人「做了手腳」之後,片中可愛的小貓搖身成了「假老練」,狡猾善良的小老鼠成了「風車車」,兩只可愛的動物操著滿口四川方言,讓不少成都人笑岔了氣,但這部從製作到面世總共不足2個月的「急就篇」,也惹來不少非議。

走在大街小巷,冷不防就會碰到一位漂亮小姐沖你壞壞一笑,隨口冒出一句「我要你娃死得梆硬」的話來;在辦公室,時常聽到有人把《常回家看看》改成「找點時間,找點空閑,狐朋狗友,搓上幾圈」;就連幼兒園的小朋友,也能哼上兩句「小小姑娘,清早起床,提著褲子上茅房」的「粗口」。昨天,一5歲小女孩在看了這部方言動畫片後,脫口把爺爺喊作「假老練」,喊奶奶「風車車」———記者的報道也就「脫口而出」。

形象之變:貓鼠搖身「小市民」

市民聲音:

在原版《貓和老鼠》中,無論是貓還是老鼠,都非常單純可愛。在這樣一個童話中,不需要任何配音,通過它們誇張、可愛、調皮的形體動作和故事本身,觀眾就可以對影片所要表達的意思一目瞭然。

而在四川方言版中,貓和老鼠突然間由可愛的小動物變成了市井小民,無論是內心獨白還是對話,雖讓人感覺土得掉渣,但細嚼起來卻缺少韻味———原來的美感破壞了。

《艷遇》片斷:

畫面:春天來了,花兒都開了,主角湯姆(貓)愛上了一隻渾身雪白的母貓,它先是坐在窗口發呆,後來跑到母貓身邊大獻殷勤,結果一隻單身的黑貓也攙和進來,小老鼠(傑瑞)也來搗蛋……

原配音:無

四川方言版:

風車車:假老練,陪我去耍下子嘛!

假老練:爬開點子哈!

母貓:看啥子看,只說不練!

假老練:春春,你是我的心,你是我的肝,你是我的四分之三。

(見母貓有所動,不失時機地)假老練:春春,我願為你做牛、做馬,甚至做狗!

出現一隻單身黑貓。

(頭掉在垃圾桶里,邊甩尾巴邊感嘆)黑娃兒:人過三十三,破船下陡灘,又到發情季節,我還一個人打單。

(收到風車車借母貓口吻的情書)黑娃兒:美女,我來了!一邊向母貓飛奔而去。

在第2集《假老練求愛記》一節中,也出現了類似問題:「心愛的,心愛的,愛得不得了的春春,我來看你了!」假老練看到春春在窗口的影子,忘乎所以地說。

質疑:將動畫片和四川方言嫁接之後,可愛的小動物變成了小市民。在這樣一部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動畫片上「做手腳」,是不是畫蛇添足?

語言之變:粗話連篇煞風景

市民聲音:原版《貓和老鼠》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整部動畫片中幾乎沒有配音。但是在四川方言版里,貓和耗子們都特別「繞舌」而且喜歡說臟話,甚至片中的每一個動物,都是粗話連篇。「你娃」、「老子」、「讓你死得梆硬」等在「假老練」和「風車車」那裡簡直張口就來。而還有一些話,則是地道的江湖語言。片中充滿了「話把子」,有人認為,這是一種語言污染。不少孩子就是在看了這部片子後學會「老子整死你」這句話的。

《風車車與表哥》片斷:

畫面:小老鼠(傑瑞)被貓(湯姆)欺負得不行了,找另外的幫忙,「幫手」很快趕來,把喜歡欺負小老鼠的貓狠狠教訓了一頓。貓不服氣,也請了貓兄弟來幫忙,結果被老鼠打得落花流水……

原配音:無

四川方言版:

(看完風車車的控訴信)表哥:老子去好好收拾你一下!

(見到受盡委屈的風車車)表哥:我來了,打你的人還沒有生出來!

(假老練被打得受不了了)表哥:我整死你!

假老練找來3隻貓為自己雪恥,結果全部被「收拾」了。

(推著一車傷痕累累的貓准備當垃圾丟掉)表哥:一堆垃圾,敢跑到這提勁,收拾你!

假老練只好認輸。

表哥:見你一次打你一次!

《荒島奇遇》片斷:

畫面:貓(湯姆)在海邊旅遊,食物都吃光了,肚子餓得呱呱叫。正在吃鞋子充飢時,突然前面出現一座綠色的島嶼,貓喜出望外上了島……

原配:無

四川方言版:

(一隻綠色的小海龜出現荒島上)假老練:還有個王八哇,肯定有王八蛋!

質疑:盡管原版的《貓和老鼠》大人小孩都愛看,但兒童仍然是這部動畫片最大的觀眾群。通過看動畫片,孩子們領略到了不少美好的東西,在童話般的美麗世界中成長。但四川版的《貓和老鼠》卻不然,充斥於片中的粗話、臟話,甚至暴力語言,不僅對語言是污染,而且還會污染孩子的心靈。

市場之變:「童話」轉型「銅化」?

市民聲音:四川話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四川方言的天然幽默與厚重的文化感更是被全國人民所稱道。但是在四川方言版《貓和老鼠》裡面,卻幾乎聽不到真正富有文化發現的經典段子,倒是把最淺俗的方言聚到了一起。

連日來,記者對成都市各大音像市場作了走訪,結果發現:一度低迷的音像市場,因為這部「土得掉渣」的四川方言配音和美國知名動畫片《貓和老鼠》的問世,果然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到昨日下午為止,該片的1-3集在西南書城已經斷貨,剛剛面世的第4集正在時代新華、西南書城等被市民瘋狂搶購,而製作方,正夜以繼日地製作第5—10集。在西南書城、時代新華里,每張碟子的售價為15元。偶爾在一些規模小一點的音像店,價格可以降為每張10元。

記者得知,為方言版《貓和老鼠》配音的,均為四川散打名人李伯清的旗下弟子,平均年齡30歲,李伯清擔任了該片的現場指導和藝術顧問。昨日下午,記者見到了「假老練」、「風車車」、「悶墩兒」的配音演員萬喜、金莉、陳利亞。

據陳利亞透露,現在10集已經面世4集,第5集可望在半月內推出。而繼續推出11集、12集,甚至50集的希望目前不是很大。他們的初衷是想通過四川方言與《貓和老鼠》的嫁接,打響「方言牌」,但這樣做就得「摸到石頭過河」。按照預期構想,這套方言版動畫片的發行量為20萬套,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估計還是保守了一點」。

質疑:如果按照每張10元、發行20萬套的價格計算,20萬套就是2000萬元;按照每張15元算,就是3000萬。如此巨大的收益不可謂不豐。但我們不能只圖眼前的「賣相」,去犧牲四川方言的美好形象,這樣的「市場效果」的代價是不是太大了一點?

現在看來,有關「侵權」的質疑還未完全煙消雲散,說四川話的「貓」和「老鼠」還真不可高枕無憂———若打起版權官司來,可就不好說是賺是賠了。 回答完畢

⑥ 果子哥哥配音中泰國恐怖片奶奶(老子重慶的熱都不怕)那個黑人劉巧巧果子哥哥是按男的陪音還是女的配音

這個就是果子哥哥配音的,人是男的,至於聲音像男的女的就不要追究了

⑦ 四川話版《奶奶》在哪能看完整版的

可以上網上網路去搜,也可以到那個系直接上網路上去找這個。

⑧ 火鍋英雄的重慶話是不是配音

這部電影只有重慶話版本,官方本就是設定的重慶話。在重慶發生的事你整普通話,不別扭嗎?但其實大部分都聽得懂,只有少部分特色詞彙聽不懂,可以通過字幕。其實這個重慶方言是加分項。

⑨ 我想等十一帶著爸爸媽媽還有奶奶去重慶玩可以嘛

可以,你這樣是孝順的。
出門前先作好規劃,
因為長假期間人多,車不好坐,
需提前預定票,還有賓館,
以防到時候作難,
該帶的必須帶上。

⑩ 有哪些用方言配音後特別搞笑的電影

小豬佩奇呢,是前兩年新興的動畫片,特別受到小孩子的喜歡,尤其是劇中認真的刻畫了小豬的形象,再加上動畫片中,講述了很多有意義的故事,許多大人也陪著孩子一塊看。之前在網上看一版重慶話版的小豬佩奇,重慶話那搞笑的方言,再加上小豬佩奇萌萌的外表,搞笑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