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留守兒童勵志的電影
鏈接:
《村小的孩子》是蔣能傑導演的一部紀錄片電影。本片為獨立紀錄片導演蔣能傑留守兒童三部曲的第二部,另外兩部分別為《路》和《初三》,蔣能傑致力於用影像關注社會,用鏡頭呼籲更多人關注留守兒童,重視鄉村教育。
② 兒童必看十大勵志電影 關於兒童必看十大勵志電影
1、《巴黎淘氣幫》鮮艷明亮的畫面,童趣盎然的故事,每個小男孩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絕對是一部能讓你從頭笑到尾的好片!
2、《別惹螞蟻》在電影里,剛搬家的盧卡斯,在學校沒朋友,又被鄰居惡霸欺負,只好把怒氣出在螞蟻上,破壞他們的巢穴。不料螞蟻起來報復,用一把神奇縮小槍,將盧卡斯變成螞蟻般大小,並把他帶回巢穴一同生活,經過這次,盧卡斯學會了寬容與同情,友情的真諦和欣賞和敬畏自然本身。
3、《叢林大反攻》電影的故事講述了生活在國家森林中馬戲棕熊布哥認識了來自另一個真實世界的黑尾鹿艾略特後,去體驗野性叢林的世界。
4、《海洋天堂》這是一個關於親情與救贖的故事。由李連傑和文章主演,這部片子在上映的時候就像一顆巨型催淚彈,收獲億萬觀眾的淚水,每每再重溫還是會讓人潸然淚下。
5、《彼得·潘》這部改編自著名兒童文學的電影表達了一種「活著就是冒險」的觀點。有首歌《不想長大》曾經火遍中國的大街小巷,因為戳中了很多成年人內心深處真實的情感。很多人都有種不想長大的想法,這部電影的主角就是長不大而且能自由飛行的的彼得·潘。最初的他只是單純快樂的生活著,後來為了一個承諾,懦弱的他變得勇敢,變得充滿力量,幫助人類女主角離開夢幻島,離開邪惡海盜,回到人類世界,而彼得·潘卻留在了他的世界,兩人再也無法相見。
6、《賽車總動員》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輛出色的賽車,如何從喜歡單打獨斗的「個人英雄主義」,轉變成團隊合作、熱愛夥伴、幫助他人的故事。
7、《海底總動員》在澳洲大堡礁的深海中,小丑魚爸爸瑪林和兒子尼莫簡單幸福地生活著。
8、《紅孩子》在新中國拍攝反映戰爭年代的兒童片中,電影《紅孩子》以其明朗、生動、朴實、自然的風格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片中小主人公蘇保、細妹也成為那個時代英雄少年的經典形象。本片於1979年獲全國第二次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二等獎。插曲《共產兒童團歌》。
9、《戰馬》著名好萊塢鬼才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的《戰馬》改編自英國最受歡迎的兒童作家麥克·莫波格的作品。2006年,該作者憑借其在文學領域的貢獻被授予了大英帝國軍官勛章。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少年和一匹馬之間的深厚情誼,馬的忠誠,少年的勇敢,以及在戰火中二者不離不棄互相掛念對方的情感和行為,都給人一種心靈上的洗禮。
10、《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輔育院,面對是一群被大人放棄的野男孩,馬修改變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運的故事。
③ 適合兒童看的勵志電影有哪些
《聽見天堂》
一、影片簡介
《聽見天堂》是由克里斯提諾波頓執導,盧卡·卡波里提、馬可·科奇、Paolo Sassanelli等主演的劇情電影。
該片根據義大利盲人音效師米可·曼卡西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一個失明的孩子如何成為世界一流聲音剪接師的故事。
該片於2006年10月17日在義大利羅馬國際電影節首映,2007年7月27日在中國台灣上映。
二、劇情簡介
當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時,往往他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義大利男孩米克雖然出身在窮鄉僻壤,但他從小就夢想成為一流的電影大師,只因他是那麼的熱愛電影。
然而上帝跟他開了一個最殘酷的玩笑,米克玩弄一支來復槍時不幸走火,從此他只能淹沒在巨大的黑暗當中。這一度令米克感到沮喪萬分,彷彿活著已沒有了動力。然而盲校的唐老師的一番話讓米克豁然開朗,為什麼音樂家在演奏時會閉上眼睛,因為那樣音符會蛻變,變的更有力量。
於是,米克選擇了用耳朵代替眼睛,去記錄他生活的點點滴滴。這時,他才發現:原來,不僅可以看見天堂,還可以聽見天堂。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聽見天堂
④ 學校組織心理社團的孩子們一起看電影,但是只有50分鍾時間,請問有什麼推薦
可以看下美國心理偵探劇《別對我說謊》超好的,深刻的反映了心理方面的知識。我們現在在大學也是看這個的,絕對吸引人。我就是心協的社長,組織我們社團的人看了次,他們喊著還要看··一集也就30、40分鍾吧·
⑤ 學校組織去看一部說殘疾人的勵志電影,<<綻放>>但是要寫觀後感,
這個不錯影片《綻放》通過一個盲女鋼琴手的「視角」,敘述了她和她所在的 「殘疾人藝術團」中一群殘疾青少年自強不息的故事。影片從編劇、導演、攝影到表演各個創作環節,都體現了一種少見的簡單質朴風格。它不是一部藝術家們為觀眾苦心編排、精雕細琢而成的「作」品。而是發生在一座座令人目眩的廣廈、豪宅周圍,發生在無數小康人家和「成功人士」們身邊的真實故事。影片中的演員,大都是生活中人物原型。他們沒受過電影表演的專業訓練,並且身有殘疾,表演自然不夠專業、老到。但正因為如此,影片才能像現在這樣真切動人,令觀影者不能不一次次為之感動落淚,為之感慨、深思。《綻放》是美麗的。它以沉靜、淡雅的風格講述了一個殘疾人演出團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它將敘事的焦點放在月明(音)的身上,通過她希望憑著自己苦苦練就的一身本領,在社會上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生活空間,卻四處碰壁,最後在方團長、關老師的幫助下終於獲得成功的個人經歷,折射出殘疾人作為一個弱勢群體在社會生活中的艱難狀態,贊美了他(她)們在面對困難時自強不息的精神勇氣。同時,這部電影還謳歌了以方團長、關老師等為代表的對殘疾人充滿關愛並為他(她)們甘願付出的社會良知。影片雖然是表現殘疾人的生活,但編導者們有意地迴避了那些在生理上令人不快的「真實」,而將電影的影像世界營造得有如夢一般溫馨,使觀眾嗅到蘭花香氣的詩意。《綻放》除了美麗之外,還讓人觸到了某種更深刻的東西,這東西應該叫做「警醒」。月明苦練鋼琴十多年,彈得行雲流水,其本人的形象宛如丁香般美麗,性格又是那樣的溫存,開朗中透著少女的靦腆。但就是這樣一個人見人愛、人見人憐的姑娘,卻在走入社會的道路上常常碰壁。影片用非常簡練卻使人印象極為深刻的手法來表現月明在尋找工作中所遇到的困境:考某專業演出團被拒之門外;到賓館當琴師遭受冷遇;當家庭教師又被頑皮的兒童戲弄,走投無路的她只好去按摩院當按摩女,還被同行欺負……若不是方團長及時阻止了月明,這個美麗的音樂天才的人生就可能被葬送!《綻放》中對殘疾人困境的直接表現並不多,但這幾場戲、這簡單的幾筆就能有如此強烈的效果,它使人的心陣陣刺痛。觀眾不難聯想,「月明尚且如此,其他殘疾人該當如何?」不要小看了這幾場戲,它恰恰是《綻放》這部作品的力量所在,至少它是這部作品的另一個有著非常深刻意義的主題。誠然,從直觀上看,影片的編導沒有描寫殘疾人如何與社會上某些帶有歧視眼光的人直接發生沖突,甚至沒有寫殘疾人與社會的對話。這大概是創作者們為了保持《綻》片的總體藝術風格及思想追求才理智而高明地捨去了這些描寫。但因為有明月的這幾場戲,整個殘疾人的艱難狀況就能被映射出來。只要我們稍加留意,就不難看得明白。片中雙目失明的彈琴姑娘,讓人們想起了一位令無數人愛戴的偉大演奏家:著名影片《辛德勒名單》的配樂中有一段小提琴演奏的「小紅點」主題,怨而不怒,如泣如訴,優美動人,不知曾使多少觀眾為之潸然淚下。它的演奏者依札克-帕爾曼先生就是一位殘疾人。他是當今世界樂壇上唯一一位坐著演奏的獨奏小提琴家。幼年患的小兒麻痹症伴隨了他一生。他不但雙腿不能行走,連站立都很困難。每次登台,他都要架著雙拐從後台吃力地走到前台中央,然後坐下來開始演奏。謝幕時他也要像其他演奏者一樣,在前台後台之間來回多次,以答謝觀眾。他架著雙拐吃力地往返,樂隊指揮和隊員無人前去攙扶,逾千觀眾也都是安之無素,從來沒有一個人呼籲他少走一個來回,早些下場休息。試想像一下他是怎樣練就了那樣一身絕藝,成了當代位居頂峰的幾位小提琴家之一,也就不難明白了:面對這樣一個真正的強者,常人們會有對他表示同情、施以憐憫的資格嗎?當然不,人們是只能肅然起敬、仰之彌高的。
⑥ 陝西勵志校園數字院線的影視教育活動
愛國主義影視教育是將國家教育部、廣電局推薦的優秀愛國主義影片送進校園,送進課堂,與中小學德育、美育、養成教育、課堂教學有機結合,運用優秀的影片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2010年以來,根據省教育廳《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影視教育的通知》(陝教德〔2009〕5號)和《陝西省中小學影視教育實施辦法(試行)》的具體要求,勵志院線建立了覆蓋全省11市(區),107個縣(區)近200支放映隊伍,專門從事中小學愛教影片進校園放映工作。到目前為止,勵志院線共完成全省中小學愛教影片放映18萬余場,觀影學生近6000萬人次,學生覆蓋率81.6%。
勵志院線以服務為根本,不斷提升服務質量,不間斷調研學生和老師的觀影需求,及時更新片源。建立的24小時服務體系將設備維修維護作為根本任務,保證基層放映隊能按照課表准時放映。為傳達中央及省、市關於影視教育的有關精神,實時報道陝西影視教育相關動態,更好的推廣影視教育,院線開發運營了「勵志院線網」,出版內刊《陝西影視教育資訊》,拍攝了專題片《為了共和國的明天》。為了保證學生觀影安全,院線製作了《安全觀影須知》動畫片,加強學生安全教育,保證影視教育順利進行。
2012年9月,教育部、國家廣電總局聯合在西安召開了全國中小學影視教育現場觀摩交流會,全國32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教育廳、廣電局相關領導出席了會議。西安市大學南路小學、西安小學、西安一中、西安三中參與現場觀摩交流。陝西勵志校園數字院線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陳俊斌在大會作了重點發言。陝西省中小學影視教育工作得到了教育部、廣電總局、教育專家和與會代表的一致肯定。 根據《陝西省中小學影視教育實施辦法(試行)》的具體要求,各市、縣(區)要結合實際,組織開展中小學影評活動。省教育廳每兩年舉辦一屆全省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影評活動。
2011年,由省教育廳主辦,勵志院線承辦的陝西省首屆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影評活動取得圓滿成功。總計參賽作品13724篇。經縣、市、省三級評選,共評選出優秀作品255篇,優秀組織單位12個,優秀指導老師15名。255篇作品集結成冊,正式出版了影評集——《春天的腳印》。2013年4月初,全省第二屆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影評已全面啟動,4—10月為投稿期,11月進行全面評審。 為了讓中小學生在接受影視教育的同時,更好地樹立愛國情懷、體驗影視藝術魅力,省教育廳下發《關於舉辦全省中小學生電影夏令營活動的通知》(陝教基一辦〔2011〕24號),把夏令營活動納入中小學影視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舉辦一屆中小學生電影夏令營。
2011年,勵志院線成功舉辦了陝西省首屆「愛祖國·愛生活·愛電影」主題夏令營活動。由各地市推薦的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或文藝骨幹及優秀大隊輔導員代表參加了此次活動。全體營員從西安出發,前往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去紹興參觀魯迅故居,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體驗魯迅先生當年的學習情景和兒趣;在橫店影視城,零距離接觸影視拍攝,感受電影拍攝的艱辛與樂趣;在上海科技館接受現代科技知識的教育和科學精神的熏陶。此次夏令營活動留給了同學們一個不一樣的假期。
2012年7月,陝西省第二屆中小學生電影夏令營活動盛裝起航,來自全省的優秀學生代表和2011年影評徵文獲獎學生及帶隊老師前往韓國交流學習,以「開拓國際視野·放飛電影人生」為主題。此次夏令營活動主要圍繞韓國民俗文化觀摩學習,開展中韓文化互動交流,了解韓國人文社會景觀,參觀麗水世博園。一段內容豐富、多姿多彩且充分體驗異國情懷的旅程不僅讓大家了解了韓國的人文社會知識,增強了環保意識和科技強國的理念,更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懷!
2013年7月下旬,陝西省第三屆中小學生電影夏令營活動將全面展開,勵志院線將組織學生們走進具有「東方好萊塢」之稱的香港,探索光影傳奇,開拓文化視野,豐富人生閱歷,培養人文情懷。 在開展影視放映工作的同時,勵志院線也積極開展愛心公益活動。
2012年六·一兒童節,勵志院線組織前往鎮安縣黃家灣中學,看望困難學生張余,為她帶去了愛國主義影評集《春天的腳印》及愛心捐贈物資。張余高興地說:「我要努力學習,實現夢想」。
2013年5月13日是沈星壯烈犧牲一周年,勵志院線閻良影視教育放映隊走進沈星母校閻良二中開展《一道星光化彩虹》首映活動,「傳承沈星精神,傳遞中國夢想」,影片感動了在場的每一位學生,激勵著他們以沈星為榜樣,努力學習、奉獻社會。
2013年5月, 勵志院線與三秦出版社一起,共同承辦了陝西省教育系統「中國夢·愛國情·成才志」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為「共築中國夢」貢獻力量。
此外,勵志院線協同省教育廳於2013年五月 啟動了「放飛夢想·勵志青春——優秀兒童電影走進特殊學校」活動。「放飛夢想·勵志青春」電影展映活動走進全省特殊教育學校,為榆林、西安、安康、寶雞、渭南、漢中等全省各地的特殊學校,如榆林特殊學校、西安盲啞學校學校、寶雞眉縣特殊教育學校、渭南澄城縣陽光教育學校、安康陽光教育學校、漢中洋縣聾啞學校等送去一份特殊的6.1兒童節禮物。活動自5月15日起,6月5日結束,運用影視畫面配合手語老師的生動講解,使學生們受到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為特殊的孩子們打開心靈的窗口,引導他們健康成長。該活動被各級媒體如《中國電影報》、陝西電視台新聞聯播和第一新聞欄目、陝西省文明網、陝西省教育網等廣泛轉載報道。 隨著影視教育活動的全面開展,形式多樣的拓展活動在全省遍地開花。主題班(團)會、小小舞台劇、主題演講比賽、詩歌朗誦、經典電影歌曲比賽等活動形式在各學校已進入常態化發展。西安市一中聘請專家開設專題講座;西安市三中、西安小學等學校開設《影視鑒賞》課,並在校本課程中開發了影視攝像基礎知識內容;延安志丹縣還將影視教育列入學生成長及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拓展活動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已成為基礎教育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
寶雞、延安、榆林等市把影評活動作為每年中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勉縣電教中心舉行「勉縣中小學影視教育演講比賽」;武功縣教育局在全縣開展電影《跑出一片天》觀後主題演講活動;大學南路小學以影視教育為載體,積極開展影視理論知識普及、攝影展交流、動畫製作等提升素質、增長技能的活動。
2013年1月,應印度國際兒童電影節組委會邀請,中國兒童電影學會委託陝西勵志院線選派西安市第三中學4名學生參加了第八屆印度班加羅爾國際兒童電影節。西安的4名小評委積極參與,感受國際兒童電影的發展,拓展了視野,增長了見識。
自2010年陝西省中小學愛國主義應試教育正式啟動以來,影視教育在拓展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提升學生的心理品質,凈化學生的心靈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起到了良好育人效果。
⑦ 適合孩子看的勵志電影
孩子還處於心智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看的電影應該選一些勵志、積極向上的影片:比如《阿甘正傳》、《尋夢環游記》、《摔跤吧爸爸》等一些列正能量的電影。
為什麼要給孩子看勵志電影
孩子在學習完放鬆的時候,可以給孩子播放一些勵志電影,不僅能夠得到充分的休息還能從影片中無形的學到很多正能量的事情,引導孩子往好的方面發展。
勵志電影給孩子帶來了哪些正能量
比如《阿甘正傳》,阿甘是個帶有智障的殘疾人,但這並不影響他成功,或許在別人眼裡他這一生都不可能和成功掛鉤,但阿甘卻一次又一次的挑戰自我,一次又一次的成功,阿甘的堅韌和勇敢、永不言棄的精神值得每一個人學習。
觀看勵志電影,能夠無形的培養孩子往正確的方向前進,在放鬆的同時又引導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⑧ 小小心願國產兒童勵志片——觀後感
電影《小小心願》中講述的是李小媛想給媽媽買輪椅的心願。
李小媛只有11歲,她出生在一個不幸的家庭里,她的爸爸得了重病去死了,媽媽下肢癱瘓不能勞動,家裡的擔子全落在她一個人身上。
有一天,李小媛放學回家看見一位老爺爺坐著輪椅在馬路上來去自如,她心想:要是媽媽也有一輛輪椅,就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了。可是,輪椅要450元錢,家裡僅靠社會低保金和媽媽做手工活這點錢為生那有錢買輪椅啊。於是,她決定撿易拉罐攢錢,好不容易攢到了450元,她高高興興地坐著公共汽車去給媽媽買輪椅,可是到了商場錢丟了,李小媛傷心地哭了,她想給媽媽買輪椅的心願破滅了。
李小媛的成績很好,特別是畫畫,還得過市一等獎。暑假的時候她決定辦一個小蝸牛畫屋,想盡快掙錢給媽媽買輪椅。小蝸牛畫屋一開辦,引來了很多小朋友,她白天當小老師教小朋友們畫畫,下課後撿易拉罐,心裡甜滋滋的,可好景不長,因為年齡太小沒有辦學資職,政府不讓她辦學了,李小媛的心願又一次被破滅了,她傷心、難過,禁不住潸然淚下。但是,李小媛與殘疾媽媽相依為命的感人事跡經電視台報道後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大家買了一輛嶄新的輪椅, 完成了李小媛的小小心願,她的媽媽坐在輪椅里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看了這個故事,讓我受益非 。我要向聰明懂事的李小媛學習,學習她孝順、好學的優良品德;學習她「弱勢」不「弱志」,堅強自信的精神;也要向社會的好心人學習,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麗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