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搞笑電影 » 得過獎的中國兒童教育電影
擴展閱讀
劉德華張學友電影歌 2025-08-01 03:45:03
美國和日本交戰現代電影 2025-08-01 03:44:07
特搞笑的國產電影推薦 2025-08-01 03:39:25

得過獎的中國兒童教育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7-29 15:15:13

1. 中國有哪些動畫片獲過獎

《神筆》義大利第八屆威尼斯國際兒童電影節兒童文娛片一等獎
敘利亞第一屆大馬士革國際博覽會電影節短片銀質一等獎
南斯拉夫第一屆貝爾格萊德國際兒童電影節優秀兒童影片獎
波蘭第二屆華沙國際兒童電影節木偶片特別優秀獎
加拿大第二屆斯特拉特福國際電影節獎狀
1949-1955年文化部優秀影片一等獎

烏鴉為什麼是黑的》 義大利第八屆威尼斯國際兒童電影節獎狀
1949-1955年文化部優秀影片三等獎

《機智的山羊》 羅馬尼亞第一屆布加勒斯特國際木偶片電影節獎

《中國木偶藝術》 義大利第八屆威尼斯國際兒童電影節獎狀

《小蝌蚪找媽媽》 瑞士第十四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短片銀帆獎
法國第四屆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兒童片獎
法國第十七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南斯拉夫第三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一等獎
法國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第四屆國際兒童和青年節二等獎
第一屆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美術片獎

《大鬧天宮》1962年獲第十三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獎, 1963年獲第二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美術片獎;上下集於1978年獲第二十二屆倫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1982年獲厄瓜多第5屆基多國際兒童電影節三等獎,1983年獲葡萄牙第十二屆菲格臘達福茲國際電影節評委獎。

《人參娃娃》 第四屆萊比錫國際紀錄片和短片電影節榮譽獎
埃及第一屆亞力山大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片獎

掌中戲》 澳大利亞第十三屆墨爾本國際電影節優秀獎

《金色的海螺》 第三屆亞非國際電影節盧蒙巴獎

《牧笛》 丹麥第三屆歐登塞童話電影節金質獎

不怕冷的大衣》 首屆上海文學藝術獎優秀影片獎
1986-1987年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美術片獎

《超級肥皂》 日本第二屆廣島國際動畫電影節教育片組二等獎
第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
首屆全國影視動畫節目展播特別獎

《新裝的門鈴》 第一屆上海國際動畫電影 節特別獎

《黑貓警長》 1986-1987年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美術獎
首屆中國兒童電影「童牛獎」優秀美術片獎

《葫蘆兄弟》 埃及開羅國際 兒童電影節三等獎
1986、1987年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美術獎
第三屆中國兒童電影「童牛獎」優秀美術片獎

《補票》 1988年廣播電影 電視部優秀影片獎

《不射之射》 第一屆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

《強者上鉤》 日本第三屆廣島國際動畫電影節E組 一等獎

《山水情》 第一屆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大獎
蘇聯第一屆莫斯科國際 青少年電影節勇與美獎
保加利亞第六屆瓦爾納國際動畫電影節優秀 影片獎
加拿大第十蒙特利爾電影節最佳短片獎
印度孟買國際紀錄 片、短片、動畫電影節最佳童話片獎
第九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 美術片獎
1988年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
1989年首屆上海文學藝 術優秀成果獎

《魚盤》 第一屆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A組一等獎
1989 年上海文化藝術節優秀成果獎
第四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 片獎

《半夜雞叫》 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評獎委.員.會二等獎

《草原英雄小姐妹》 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評獎委.員會三等獎

《差不多》 法國第十屆圖爾國際短片電影節青年獎

《長在屋裡的竹筍》 南斯拉夫第三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一等獎

《狐狸打獵人》 南斯拉夫第四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美術獎

《阿凡提》 1979年文化部優秀美術片獎
第三屆中國影「百花獎」最佳美術片獎
全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騰龍獎」美術片一等獎

《好貓咪咪》 1979年文化部優秀美術片獎

《哪吒鬧海》 菲律賓第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法國布爾波拉斯青年童話電影節寬銀幕電影獎
1979年文化部優秀美術片獎
第三屆中國電影「百花獎」 最佳美術片獎

《老狼請客》 義大利第十二屆季福尼青少年電影節最佳榮譽共和國總統銀質獎章

《三個和尚》 丹麥第四屆歐登國際童話影銀質獎
第三十二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葡萄牙國際國片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
1980年文化 部優秀美術片獎

《我們的朋友小海豚》 義大利第十二屆季福尼青少年電影節最佳榮譽共和國總統銀質獎章
《猴子撈月 加拿大第四屆渥太華國際動畫片電影節兒童片一等獎
保加利亞第四屆卡洛澳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短片獎

《南郭先生》 文化部1981度優秀美術片獎

《人參果》 菲律賓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鹿鈴》 第十三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動畫片特別獎
文化部1982 年度優秀美術片獎
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

《淘氣的金絲猴》 文化部1982年度優秀美術片獎《蝴蝶泉》 文化部1983年優秀美術片獎
全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騰龍獎」美術片二等獎

《鷸蚌相爭》 第十三屆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銀熊獎
南斯拉夫第六屆薩格勒布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
加拿大多倫多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
文化部1984年度優秀美術片獎

《火童》 日本第一屆廣島國際國電影節一等獎
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
文化部1984年度優秀美術片獎

2. 小學生愛國主義影片有哪些

1、小兵張嘎

《小兵張嘎》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片,由崔嵬、歐陽紅櫻聯合執導,安吉斯、張瑩、葛存壯、於中義主演。該片於1963年在中國上映。

該片改編自徐光耀的小說《小兵張嘎》,講述了小嘎子在老鍾叔、老羅叔、區隊長、奶奶的引導下,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八路戰士的故事。

2、閃閃的紅星

《閃閃的紅星》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的中國兒童紅色電影。該片由李昂、李俊執導,祝新運、趙汝平、劉繼忠主演主演。於1974年10月1日上映。

該片講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3、萬水千山

《萬水千山》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北京電影製片廠聯合攝制的戰爭片,由華純、成蔭執導,黃凱、藍馬主演,於1959年上映。

該片根據同名話劇改編,講述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的故事。

4、雞毛信

《雞毛信》是1954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石揮執導,蔡元元、蔡安安、舒適等人主演的一部抗戰故事片。

影片主要講述了龍門村的兒童團長海娃奉命給八路軍送雞毛信的路上所發生的故事。

影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部反映中國少年兒童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對敵斗爭的兒童影片,也是中國第一部獲國際大獎的兒童影片。

5、紅色娘子軍

《紅色娘子軍》是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片,由謝晉執導,祝希娟、王心剛等主演,1960年7月1日上映。

該片講述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吳瓊花從奴隸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的經歷和海南紅色娘子軍的戰斗故事。

6、上甘嶺

《上甘嶺》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故事片。由沙蒙、林杉執導,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等主演。於1956年12月1日上映。

影片改編自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3. 中國十大兒童電影有哪些

《25個孩子一個爹》(金雞獎、百花獎、夏衍電影文學獎、第20屆瑞典BUFF國際青少年兒童電影節大獎)
《一個都不能少》(19屆金雞獎、22屆百花獎、56界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99年歐洲影評獎最佳外語片提名、2000年被評為世界十大最佳影片第二名)
《賽虎》(1982年經典兒童電影)
《小兵張嘎》(1963年優秀兒童電影)
《三毛流浪記》(1949年經典兒童電影、1983年獲葡萄牙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評委獎|1980年香港同名電影)
《背起爸爸上學》(1998年第五屆大學生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1999年獲第八屆中國電影童牛獎優秀成人獎、1999年第20屆瑞士吉福尼國際電影節銅神鷹獎)
《上學路上》(2004年「五個一工程獎」、金雞獎、印度、伊朗、希臘、聯合國國際青少年兒童電影中心均有獲獎)
《寶葫蘆的秘密》(經典童話再現銀幕、1963年黑白影片|2007年中國、美國、香港合拍片)
《馬蘭花》(1960年經典神話兒童電影,有同名話劇、動畫影片)
《暖春》(27屆百花獎、有同名電視劇)

4. 近年國產優秀的少年兒童電影介紹一些

據新華社電 由教育部、廣電總局、文化部共同組成的全國中小學生影視教育協調工作委員會,在近些年推薦影片的基礎上,日前精選出100部優秀影片,推薦給全國中小學生。這些電影包括三大類:一是包括《走近毛澤東》《大轉折》《鴉片戰爭》在內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二是現實題材影片,如《生死抉擇》《紅河谷》等;三是少年兒童題材影片,有《少女穆然》《寶蓮燈》《鳳凰琴》等。
回答者:tealife4 - 門吏 三級 2-9 13:36

集玩具和圖書功能於一體的玩具書、新型影視卡通圖書、紙質媒體與電子媒體互動出版的圖書等,正在引領著少兒讀物的新時尚。吳尚之介紹,出版社開發的集圖書、玩具功能於一體的玩具書,1999年全國就形成17個系列,87個品種;1999年配合國產卡通電影《寶蓮燈》的放映,同步推出的同名系列卡通圖書暢銷全國;同年,配合中央電視台大型系列動畫片《西遊記》的播出出版的同名卡通叢書,深受兒童喜愛;2003年,與動畫片《哪吒傳奇》配套出版的同名漫畫書,僅第一年就發行40多萬套、400多萬冊,並多次登上全國暢銷少兒圖書排行榜榜首。
回答者:guyan95914 - 初學弟子 一級 2-9 13:38

五十年代

50年代的小觀眾大都被《雞毛信》中的海娃深深地吸引過,小海娃的倔強、機智、勇敢感染過萬千兒童。扮演海娃的蔡元元從此與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曾於196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先後參與執導過《刑場上的婚禮》、《張燈結綵》等影片,後赴澳門創立了赫赫有名的蔡氏兄弟影業公司,完成過《夜盜珍妃墓》、《大辮子的誘惑》等作品,頗為搶眼。

如今聞名影視界的著名導演陳家林曾是50年代引人注目的童星,1957年他在《羅小林的決心》中扮演的羅小林,惹人喜愛。後來他全身心地投入到電影藝術中,196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分配到長春電影製片廠成為一名專職導演,創下了不俗的業績:《鳥島》、《飛來的仙鶴》、《譚嗣同》、《末代皇後》、《努爾哈赤》、《袁崇煥》、《武則天》、《唐明皇》、《賀蘭雪》、《遠東陰謀》等眾多影視佳作皆出自陳家林之手,堪稱一位有特色有個性的「大手筆」導演。

六十年代

「小蘿卜頭」一度是方舒的代稱,60年代中期她女扮男裝出演了《烈火中永生》,戲雖不多,「小蘿卜頭」的形象令人憐愛,過目難忘!方舒成為60年代中期小童星的代表人物60年代,大導演崔嵬執導了深受贊譽的兒童片《小兵張嘎》,他慧眼識星地選中土家族男孩安吉斯扮演嘎子,神貌俱佳的表演贏得了小觀眾們的喝彩和厚愛,只可惜安吉斯沒有從事演員這一職業,嘎子成為兒童電影畫廊中熠熠生輝的形象。

七十年代

5. 中國十部教育孩子的電影

中國十部教育孩子的電影:

1、一個都不能少

導演:張藝謀

《奔跑的少年》是我國一部由伊利多斯·帕如克、努爾曼姑·吐爾地玉素甫和阿依古麗·阿不都拉等人主演的教育電影。

故事發生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一個新疆村莊里,主人公帕爾哈提是一所小學的教師,幼年時候的足球夢想被父親扼殺。沙丘上,一顆足球被風吹到帕爾哈提的腳下,喚起了他對足球的回憶和熱情。他將足球帶回家縫好,由此一顆「天賜」的足球便改變了帕爾哈提和他班上十幾個孩子的命運並組建了一個傳奇的球隊。

6. 勵志國產的適合7一13歲兒童的電影有哪些

1、小小心願

《小小心願》是一部國產兒童勵志片,這部影片根據河南省開封市的一名9歲女孩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11歲的小學生李小媛(化名)與殘疾媽媽相依為命的感人事跡。這部影片是現代中小學生和家長們不可多得的一部教育片,詞條對影片的基本信息、演職人員信息進行了說明,並對故事梗概進行了描述,並對整個影片製作過程及影片反響等進行了記述。

7. 兒童教育電影有哪些

兒童教育電影有:
國產片,比如《一個都不能少》《啟明星》《魯冰花》《王二小》等。
外國的,比如《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放牛班的春天》《美麗人生》《一千零一夜》《灰姑娘》《冰雪奇緣》等。

《一個都不能少》是1999年上映的一部劇情片,根據施祥生小說《天上有個太陽》改編,由導演張藝謀拍攝。該片使用一班非專業演員製作一出像紀錄片的電影,故事主題是關於農村、貧窮及文盲的問題,在該片中張藝謀保留了演員本身的名字。本片獲得十項國際電影獎項,包括金雞獎、聖保羅國際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由英國導演丹尼·博伊爾所執導,根據印度作家維卡斯·史瓦盧普(Vikas Swarup)的作品。講述來自貧民窟的印度街頭少年賈馬勒參加了電視節目《誰想成為百萬富翁》,他的目的是要找回失蹤的女朋友拉媞卡,因他的女朋友對這個電視節目一向十分熱衷。但當他即將獲取高額獎金時,卻被人揭發有作弊嫌疑[1] 。

8. 有助孩子成長的10部優秀電影

1、《看上去很美》(中國)

年齡段:小學

內容:故事對焦在上世紀70年代生活在阿富汗的兩個孩子--12歲的埃米爾,以及他家的僕人哈桑,兩個人是感情很深的好朋友。

看點:友誼和嫉妒、負罪和救贖

萌點:讀故事的朋友

9. 榮獲多個國內外獎項的電影《樹上有個好地方》主要講述了什麼呢

作為一部將視角投向鄉村小學的喜劇類劇情電影,影片以充滿童真童趣的敘事,為大家在鄉野爛漫間折射出一個「問題少年」的野蠻成長史。在《樹上有個好地方》中,童年的趣事被一一展現。從偷看娃娃書到做錯事寫檢討,從上樹掏鳥窩到河裡洗澡,從跳皮筋到打紙包,從摸獎到盪鞦韆……這一系列屬於那個年代特有的趣事被一一呈現,令人回憶滿滿。

《樹上有個好地方》雖然是一部兒童成長喜劇片,卻精準的揭露了長久以來國內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只注重考試成績的學校、不能擁有與成績無關的愛好、可以隨時被佔用的副課、成績差就會被一味否定······而粉提老師的到來,加劇了不同教育理念的沖突。作為那個年代重點大學的教育學本科生,粉提老師尊重每個學生的愛好,因材施教,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她不會因為學生調皮、成績差而區別對待,反而善於發現「壞學生」的閃光點並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做出改變,走入正途。

10. 中國兒童教育片有哪些經典的電影

《一個都不能少》【中國】

水泉小學唯一的老師高老師因為家中有事,需要暫時請假回家。村長不得不從隔壁的村子找來了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魏敏芝來代替高老師上課。高老師覺得她年紀小,可是無奈找人不易,只好囑咐魏敏之每天給他們抄課文,准確點清人數,一個都不能少。原本30多個學生,因為家裡負擔不起,所以只剩下了26個。學生都覺得這個老師太年輕了,沒有老師的樣子便開始欺負她,整個教室都亂哄哄的。張慧科是班上的學習委員,可是家裡窮,母親又病卧在床,所以他不得不到城裡打工掙錢。魏敏芝得知情況後,呼籲同學一起湊錢去找他回來。魏敏芝到達城裡後,歷經辛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找到了張慧科,且因為她一路的尋找,讓大眾也開始關注這些山區里上不了學的孩子們。

小編說:這部片子經典到大多數人都聽說過,是張藝謀1999年執導的第一部完全採用非職業演員的作品,影片的突出不僅在於紀錄片式的拍攝手法,也在於她真實反映了中國農村的教育現狀,正像導演張藝謀所說,「《一個都不能少》在司空見慣中拍出了一份真切和力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