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搞笑電影 » 走路讀書的孩子電影
擴展閱讀
性游戲bd電影下載 2025-07-31 12:52:33
1978香港電影 2025-07-31 12:51:31

走路讀書的孩子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7-29 05:46:57

Ⅰ 《走路上學》觀後有感

10月10日那天,我去電影院看了《走路上學》,看完這部電影後雖然我沒有流淚,但它使我有許多的感觸。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一對生活在雲南怒江流域傈僳族的姐弟倆。姐姐娜香天天溜索到對岸的學校去上學,而七歲的瓦娃,十分羨慕姐姐天天能夠去對岸上學。但是媽媽不同意瓦娃溜索,一定要等在為地打工的爸爸回家後帶著才能溜索,娜香也和他約定:等橋建好了,就她和瓦娃一起走路上學,再不用總是等爸爸回來才能溜索了。但是瓦娃抵擋不住來自對岸的誘惑,於是,瓦娃就一個人偷偷溜索過江,到了心儀已久的學校。沒過多久,瓦娃一個人偷偷溜索過江的秘密被第一次家訪的聶老師說了出來。媽媽很生氣,要打瓦娃。瓦娃被聶老師帶給姐姐的紅雨靴吸引了,瓦娃拿紅雨靴作為不再溜索過江的條件。第二天早上,懂事的瓦娃在姐姐要上學時拿著雨靴還給了姐姐。一次,娜香在學校旁邊的小賣部中看中了一雙適合瓦娃的運動鞋,但錢不夠,聶老師看到了,幫娜香買了下來,還幫忙把鞋放到書包里。在溜索的時候,鞋子快要掉了,娜香一急,伸手去抓,結果不幸墜入江中。因此,瓦娃再也不說話了,腦子里不僅僅想的是對溜索的恐懼,還有對姐姐娜香的思念。在春暖花開的春天,「愛心橋」終於建成了,站在橋上,瓦娃彷彿又看見了姐姐,他看見姐姐和自己手牽手,一起走路上學。

我被瓦娃和娜香那比怒江還深的姐弟情感動了,在姐弟之間能有這么深的姐弟情是很難得的,尤其在城市,姐弟都是搶玩具,搶吃的,搶用的,搶穿的,幾乎什麼都搶,天天吵架。而瓦娃和娜香卻不一樣,他們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從來不吵架。

當我看見娜香為了一隻鞋,而付出了生命的時候,我感動不已;當我看見傈僳族的孩子溜索到對岸上學的時候,我觸目驚心;當我看見娜香的雨靴停留在石頭間的時候,我熱淚盈眶;我看見瓦娃心愛的風車被瓦娃扔入怒江的時候,我感慨萬千;當我看見瓦娃幻想著與姐姐一起走路上學的時候,我百感交集……

我們現在是多麼的幸福,卻又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們既不會沒書讀,又不用冒著生命危險溜索上學,走路的就算了,還天天有專門的私家車接送,走的路也很平坦,不像他們,路坑坑窪窪的,一不小心還會摔倒;我們的飯也比他們可口、豐盛,但是我們也不知道浪費了多少糧食;我們的鞋子不知有了多少雙,也不知道扔了多少雙,幾乎每一個月就換,種類數都數不清……這些難道還不能充分證明我們比傈僳族的孩子幸福嗎?

我們還能坐在如此明亮、寬闊的教室里學習,是多麼幸運那!我們卻不珍惜現在這么好的.條件,在那麼好的環境里讀書竟然不好好學習,不僅浪費了父母辛辛苦苦掙來的血汗錢,還辜負了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如果換作是傈僳族的孩子,那麼他們一定會好好珍惜這么難得的機會,認真學習。

我覺得我們應該為那些貧困山區,尤其是在雲南怒江流域那裡的貧困山區捐獻衣物,自己的舊衣服、舊鞋子,舊書都可以捐,對於我們來說,這只不過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對於那些孩子來說,卻是心靈上最大的撫慰。

讓我們一起祝願那些傈僳族的孩子們早日能圓了「走路上學」的夢,以後能夠更加方便地上學!

Ⅱ 電影《走路上學》觀後感

[電影《走路上學》觀後感]

電影《走路上學》觀後感

二(5)班陳薪卉

星期六我和媽媽一起到電影院看電影《走路上學》,電影《走路上學》觀後感。這個電影是愛心電影,先看電影後付款。

電影里的孩子們住在大山裡,每天要溜索過江才能上學。能夠走路上學是他們的夢想,觀後感《電影《走路上學》觀後感》。對我們來說,走路上學是一件多麼普通的事情。我覺得我們和裡面的那些小孩相比,我們幸福多了。

電影里那個從深圳來的聶老師,她很有愛心,幫那些小孩買東西,而且還親自到瓦娃家上課。我們要向聶老師學習,關心貧困地區的孩子。
〔電影《走路上學》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Ⅲ 少兒電影排行榜前十名國產

國產少兒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1、一個都不能少

導演:張藝謀

《奔跑的少年》是我國一部鼓勵孩子們勇於追求夢想的教育電影,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一位生活在沙漠村莊里的小小少年,他的夢想是能夠成為一名專業的足球運動員,雖然不被家人看好,但他一直為之努力。

Ⅳ 中國十部教育孩子的電影

中國十部教育孩子的電影:

1、一個都不能少

導演:張藝謀

《奔跑的少年》是我國一部由伊利多斯·帕如克、努爾曼姑·吐爾地玉素甫和阿依古麗·阿不都拉等人主演的教育電影。

故事發生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一個新疆村莊里,主人公帕爾哈提是一所小學的教師,幼年時候的足球夢想被父親扼殺。沙丘上,一顆足球被風吹到帕爾哈提的腳下,喚起了他對足球的回憶和熱情。他將足球帶回家縫好,由此一顆「天賜」的足球便改變了帕爾哈提和他班上十幾個孩子的命運並組建了一個傳奇的球隊。

Ⅳ 走路上學的劇情簡介

《走路上學》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s1_ONYM0EnRrb7KFOEf5EA

提取碼: csxm

《走路上學》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生活在雲南怒江邊上的瓦娃(丁嘉力飾)和娜香(阿娜木齡飾)小姐弟倆,為了到江對面學校去上學,不得不每天命懸一線、溜索過江的故事。本片先後獲得華表獎、金雞獎和平壤國際電影節大獎等重要獎項。

Ⅵ 走路上學 影評

範文:一股清新的風——評《走路上學》 走路上學,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在我們眼裡這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情,但是在我國雲南,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為了求學,長久以來,每天依靠一根尼龍繩、一個自製的滑輪,從200米的鋼索上滑過日夜奔騰的怒江,去開始一天的學習生活,他們只是一群小學生,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葬身江底。「走路上學」對於他們來講,是一種莫大的幸福。《走路上學》就是以「飛索渡江求學」為題材,從孩子的視角,不以苦難和獵奇為賣點,僅僅通過姐姐娜香和弟弟瓦娃之間純真的濃濃姐弟情,成就了這樣一個清澈、毫無雜質的感人影片。《走路上學》是一部兒童公益片,但它同時又通過深刻的主題和清麗的藝術手法感染和啟發了我們這些已經成年的觀眾。瓦娃和娜香是生活在我國雲南省傈僳族的一對小姐弟,他們過著自給自足、無憂無慮的生活,瓦娃唯一的夢想就是像姐姐一樣能夠去對岸上學,但是姐姐是靠危險的滑索遛到對岸去讀書的,對於年幼的瓦娃,媽媽堅持要他等爸爸回來帶著才可以溜索。 電影的前半部分充滿著輕松和歡笑,通過對生活中的細節和小情小趣來巧妙地鋪墊了故事的主線,介紹角色關系。影片中精美的畫面和稱景的音樂顯露出令人折服的震撼性視覺效果,攝影考究,畫面精美,雲南的風景如畫,峰巒疊嶂,細細的溜索橫跨咆哮的怒江,一個個小孩子從彼岸從容淡定的溜索過江,以美襯險,滿足了我們的視聽愉悅感。我們也在這種歡快的氣氛中享受著姐弟倆的喜怒哀樂。一雙十六塊五的鞋打破了影片的溫馨和唯美——天使般的聶老師為瓦娃買下了一雙鞋子,以此補償瓦娃沒有得到的紅色小雨靴,姐姐娜香在溜索回家的時候本能地去抓那雙要掉出來的鞋,墜入怒江的激流當中……畫面的精美,音樂的考究僅僅沖擊了觀眾的視覺感官,但娜香的墜江卻震動了觀眾的心。在姐姐娜香離開之後,曾經那麼渴望過江的瓦娃,曾經那麼活潑好動的瓦娃,成天默默地坐在臨江的石壁上,再也不發一言……看到這里,影院里也彌漫著一股悲傷的氣氛,所有的觀眾都被影片感染了。雖然畫面無聲,寂靜卻留痕,我們因目睹生命的隕落而陷入一輪沉重的思考。之後,實習期已滿的聶老師沒有離開這里。她一次次過江來給瓦娃家裡給他上課,始終沉默不語的瓦娃帶聶老師看他畫在木墩上的畫:一座長長的橋,兩個牽手的孩子,橋下無數的浪花。影片的結尾,大橋落成,聶老師帶著孩子們在橋的另一頭迎接背著書包、舉著風車、走路上學的瓦娃。瓦娃神情落寞,步履沉重。在扔下那支小風車後,瓦娃,這個七歲的孩子,露出了與他的年紀不符的苦澀微笑。此時此刻,我們終於看到姐弟戀手牽著手一起走路上學。導演彭家煌和彭臣兄弟倆從事廣告行業多年,他們為仁和葯業、招商銀行拍攝過諸多電視廣告,但電影卻一直是他們的最愛,彭家煌多年來一直保持每天看一部電影的習慣,他說,電影可以給他靈感,拍電影是他兒時的夢想。終於在積攢了足夠的經驗、人脈和資金之後,兄弟倆直奔夢想,自行投資1000萬拍攝《走路上學》,連於榮光、成龍這樣的大牌明星都甘願不計酬勞為影片出力,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商人不去選擇賺錢的生意而要做這個很可能收益甚微甚至賠本的兒童公益電影。兄弟倆認為人一輩子不能只為錢活著,拍一部發人深省的心靈電影,去啟發和激勵更多人,去為改變一些孩子的命運做一點事情比賺錢的意義大得多!彭家煌把《走路上學》當做禮物送給了自己的兒子,他發現觀影之後孩子對金錢、對學習的態度發生了改變,他堅定的說:「也許這是一部能夠改變他人生的電影」。從導演拍攝這部影片的初衷來看,《走路上學》就已與充滿銅臭味的很多商業片分隔開來,散發出一股清新的味道。唯美的畫面、純朴的民風、濃厚的親情,一字一句一景一情使我銘刻於心。國產電影中,實在有太久沒有出現一部如此純凈、清新的故事片了。《走路上學》就憑借著其單純毫無雜質的氣質打動了所有的觀眾。

Ⅶ 《走路上學》觀後感

暑假學校建議我們看幾部電影,其中有一部是《走路上學》。我看了這部電影後受益匪淺。

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生活在雲南怒江邊上的小姐弟倆——姐姐娜香和弟弟瓦娃上學的感人故事……

學校在江對面,為了能上學,姐姐每天不得不冒著生命危險溜索過江,因為通往學校既沒有路,也沒有橋。看著姐姐能天天上學,弟弟瓦娃羨慕不已,但媽媽一定要爸爸回來帶他溜索才放心。可爸爸在外打工總也不回來。於是瓦娃就偷偷溜索過江,來到了日思夜想的學校,偷聽了老師講課。

時值冬天,聶老師卻發現孩子們都穿著拖鞋甚至光著腳上課,課堂上滿是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操場上是一片歡歌笑語。聶老師為孩子們的腳細心地量了尺寸,給每個孩子都買了雙雨鞋。瓦娃偷偷溜索過江,媽媽知道後大怒,最後他以姐姐的紅雨鞋做為不去溜索的交換條件――他實在太愛那雨鞋了,睡覺時都抱在懷里,夢里都露著笑容。

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平靜地過了,有一天,娜香在給家裡買鹽的時候,看到了一雙適合瓦娃穿的鞋。很便宜,才十六塊五。可是她的手上只剩下找回的一塊錢,她認真地看了看那鞋子,最後把鞋輕輕放了回去。正巧聶老師看到這一幕,她把鞋子買下來,讓娜香送給弟弟。興高采烈的娜香,帶著滿心歡喜急著溜索回家,溜索到一半時,鞋子從書包里掉了出來,娜香一急,伸手去抓,一不小心卻從溜索上翻下來,掉進滾滾怒江中……

瓦娃因為姐姐的離去遭受重大打擊,從此後再不說一句話。當聶老師給他上課時,要看看他的`畫。瓦娃無聲地帶著老師來到一處房梁前。那是一座美麗的橋,橋下是滔滔的江水,橋上是姐弟倆,手拉著手,快快樂樂地去上學……這是是瓦娃的夢,能走路上學,不再溜索。可是姐姐再也看不到弟弟的畫了……

春暖花開的季節,馬吉鄉第一座「愛心橋」在社會各界的愛心捐助下,順利建成,瓦娃終於得以第一次走路上學。在初春的陽光里,瓦娃似乎又看到了姐姐,姐弟倆手牽手,小鳥一般從橋上飛過……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很感動,這走路上學的約定、這永不逝世的姐弟之情、這上學的慾望在我腦海里浮想,我也不會在抱怨爸爸媽媽,說他們沒有給我好的生活,我也再不會埋怨自己的弟弟,跟他鬧意見,跟他打架,而是去愛護他,保護他……同時我也希望,在那些偏遠的山區的孩子們,需要溜索到對岸上學的孩子們,讓他們得到援手,在那條江上,建造一座「愛心橋」,讓他們能排除生命危險,每天快快樂樂地走路上學。

Ⅷ 《走路上學》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https://pan..com/s/1B5fPqlFs42_9gx8X-MyVHA

提取碼:msnv

《走路上學》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生活在雲南怒江邊上的瓦娃和娜香小姐弟倆,為了到江對面學校去上學,不得不每天命懸一線、溜索過江的故事。本片先後獲得華表獎、金雞獎和平壤國際電影節大獎等重要獎項。

Ⅸ 豆瓣8.2分電影《走路上學》為何看哭了一票觀眾

這部電影他的豆瓣分獲得了8.2的分,為何這部電影哭看哭了一票觀眾,其實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在雲南偏遠山區,他們那些小孩上學非常的困難,那些孩子淳樸的眼神,對知識的渴望,還有他們每天用著溜索過江,為了上學,他們每天堅持,作為一名留守兒童,他們沒有父母的陪伴,沒有父母的護送,姐姐和弟弟相依為命,為了想要去到心儀的學校,孩子只能溜索過江,其實這個電影也反映了現實中那些生活在偏遠山區的孩子,他們上學很困難,要繞過一山又一山上下學要走四五個小時,他們也沒有因此而放棄,因為對知識的渴望,他們覺得這不是距離,

因為在裡面當看到那些孩子,為了學習為了過江,為了進入知識的海洋,他們不斷的努力著想想那些在城市當中不想去讀書,每天玩鬧過著悠閑富裕的生活,再看看那些為生計而擔心為讀書而擔心的孩子們,

Ⅹ 看了 走路上學 之後,你從主人公身上學到了什麼

《走路上學》 走路上學,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在我們眼裡這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情,但是在我國雲南,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為了求學,長久以來,每天依靠一根尼龍繩、一個自製的滑輪,從200米的鋼索上滑過日夜奔騰的怒江,去開始一天的學習生活,他們只是一群小學生,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葬身江底。「走路上學」對於他們來講,是一種莫大的幸福。《走路上學》就是以「飛索渡江求學」為題材,從孩子的視角,不以苦難和獵奇為賣點,僅僅通過姐姐娜香和弟弟瓦娃之間純真的濃濃姐弟情,成就了這樣一個清澈、毫無雜質的感人影片。《走路上學》是一部兒童公益片,但它同時又通過深刻的主題和清麗的藝術手法感染和啟發了我們這些已經成年的觀眾。瓦娃和娜香是生活在我國雲南省傈僳族的一對小姐弟,他們過著自給自足、無憂無慮的生活,瓦娃唯一的夢想就是像姐姐一樣能夠去對岸上學,但是姐姐是靠危險的滑索遛到對岸去讀書的,對於年幼的瓦娃,媽媽堅持要他等爸爸回來帶著才可以溜索。 電影的前半部分充滿著輕松和歡笑,通過對生活中的細節和小情小趣來巧妙地鋪墊了故事的主線,介紹角色關系。影片中精美的畫面和稱景的音樂顯露出令人折服的震撼性視覺效果,攝影考究,畫面精美,雲南的風景如畫,峰巒疊嶂,細細的溜索橫跨咆哮的怒江,一個個小孩子從彼岸從容淡定的溜索過江,以美襯險,滿足了我們的視聽愉悅感。我們也在這種歡快的氣氛中享受著姐弟倆的喜怒哀樂。一雙十六塊五的鞋打破了影片的溫馨和唯美——天使般的聶老師為瓦娃買下了一雙鞋子,以此補償瓦娃沒有得到的紅色小雨靴,姐姐娜香在溜索回家的時候本能地去抓那雙要掉出來的鞋,墜入怒江的激流當中……畫面的精美,音樂的考究僅僅沖擊了觀眾的視覺感官,但娜香的墜江卻震動了觀眾的心。在姐姐娜香離開之後,曾經那麼渴望過江的瓦娃,曾經那麼活潑好動的瓦娃,成天默默地坐在臨江的石壁上,再也不發一言……看到這里,影院里也彌漫著一股悲傷的氣氛,所有的觀眾都被影片感染了。雖然畫面無聲,寂靜卻留痕,我們因目睹生命的隕落而陷入一輪沉重的思考。之後,實習期已滿的聶老師沒有離開這里。她一次次過江來給瓦娃家裡給他上課,始終沉默不語的瓦娃帶聶老師看他畫在木墩上的畫:一座長長的橋,兩個牽手的孩子,橋下無數的浪花。影片的結尾,大橋落成,聶老師帶著孩子們在橋的另一頭迎接背著書包、舉著風車、走路上學的瓦娃。瓦娃神情落寞,步履沉重。在扔下那支小風車後,瓦娃,這個七歲的孩子,露出了與他的年紀不符的苦澀微笑。此時此刻,我們終於看到姐弟戀手牽著手一起走路上學。導演彭家煌和彭臣兄弟倆從事廣告行業多年,他們為仁和葯業、招商銀行拍攝過諸多電視廣告,但電影卻一直是他們的最愛,彭家煌多年來一直保持每天看一部電影的習慣,他說,電影可以給他靈感,拍電影是他兒時的夢想。終於在積攢了足夠的經驗、人脈和資金之後,兄弟倆直奔夢想,自行投資1000萬拍攝《走路上學》,連於榮光、成龍這樣的大牌明星都甘願不計酬勞為影片出力,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商人不去選擇賺錢的生意而要做這個很可能收益甚微甚至賠本的兒童公益電影。兄弟倆認為人一輩子不能只為錢活著,拍一部發人深省的心靈電影,去啟發和激勵更多人,去為改變一些孩子的命運做一點事情比賺錢的意義大得多!彭家煌把《走路上學》當做禮物送給了自己的兒子,他發現觀影之後孩子對金錢、對學習的態度發生了改變,他堅定的說:「也許這是一部能夠改變他人生的電影」。從導演拍攝這部影片的初衷來看,《走路上學》就已與充滿銅臭味的很多商業片分隔開來,散發出一股清新的味道。唯美的畫面、純朴的民風、濃厚的親情,一字一句一景一情使我銘刻於心。國產電影中,實在有太久沒有出現一部如此純凈、清新的故事片了。《走路上學》就憑借著其單純毫無雜質的氣質打動了所有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