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全集 » 電影羅成招親全集播放
擴展閱讀
大魚電影台詞大全集 2025-05-24 20:43:05
飄花電影怎麼跳到網頁 2025-05-24 20:25:07
小孩兒勵志動畫電影 2025-05-24 20:06:17

電影羅成招親全集播放

發布時間: 2024-09-14 00:24:25

『壹』 所有黃梅戲名

黃梅戲孟姜女,黃梅戲莫愁女,黃梅戲竇娥冤,黃梅戲天仙配,黃梅戲挑女婿,黃梅戲烏金記,黃梅戲戲牡丹,黃梅戲小辭店,黃梅戲數字電影《六尺巷》韓再芬、黃新德、吳美蓮等,黃梅戲御河橋,黃梅戲鴛鴦配,黃梅戲雲樓會,黃梅戲羅成招親,黃梅戲靈姑戲虎,黃梅戲乾隆辨畫,黃梅戲牆頭馬上,黃梅戲《碧玉簪》全劇 安慶市黃梅戲三團,黃梅戲恩仇錄,黃梅戲《春草闖堂》,黃梅戲 富貴圖,黃梅戲鬼夫妻,黃梅戲風波亭,黃梅戲鳳還巢,黃梅戲 擋轎,黃梅戲貂蟬,黃梅戲龍女,黃梅戲補背褡,黃梅戲啞女告狀,黃梅戲游園驚夢,黃梅戲春江月,黃梅戲電影 七仙女,黃梅戲瓊花仙子,黃梅戲推車趕會,黃梅戲玩會跳船,黃梅戲錯失狀元郎,黃梅戲淚灑相思地,黃梅戲 打紙牌,黃梅戲大劈棺,優秀黃梅戲欣賞,黃梅戲殺妻嫁女,黃梅戲鄭小嬌,黃梅戲霸王別姬,黃梅戲蕎麥記,黃梅戲勸小姑,黃梅戲掃花堂,黃梅戲《開棺斷子》,黃梅戲血手印,黃梅戲討學俸,黃梅戲貞娘怨,黃梅戲珍珠塔,黃梅戲《西廂記》,黃梅戲魚美人,黃梅戲《金釵記》,黃梅戲鄭小姣,黃梅戲轉心壺,黃梅戲皇帝告狀,黃梅戲徽州女人,黃梅戲金玉良緣,黃梅戲亂婚,黃梅戲西施,黃梅戲胭脂,黃梅戲半邊月,黃梅戲綉鞋記,黃梅戲血狐帕,黃梅戲《打豬草》全場,黃梅戲電影 女秀才,黃梅戲 女婿戲丈人,黃梅戲 巧點鴛鴦譜,黃梅戲 偷情為救命,黃梅戲五女拜壽,黃梅戲縣令賜婚,黃梅戲春香鬧學,黃梅戲洞房奇冤,黃梅戲夫妻觀燈,黃梅戲好色公公,黃梅戲鬧肉鋪,黃梅戲女駙馬,黃梅戲棒打薄情郎,黃梅戲 雙龍配雙鳳,黃梅戲《莫愁女》韓再芬,黃梅戲《潘金蓮勾男》1,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精品小戲大全,黃梅戲《孔雀東南飛》趙媛媛 董家林,黃梅戲紅樓夢,黃梅戲紅絲錯,黃梅戲拉郎配,黃梅戲臨江驛,黃梅戲電影《龍女》全集 馬蘭 黃新德 吳亞玲 張輝 王少舫,黃梅戲櫃中緣,黃梅戲公主與皇帝,黃梅戲桂小姐選郎,黃梅戲劉海戲金蟾,黃梅戲 插秧,黃梅戲 妲己,黃梅戲《漢宮秋》,黃梅戲送香茶,黃梅戲雙玉嬋,黃梅戲雙下山,黃梅戲桃花夢,黃梅戲桃花女。

『貳』 豫劇名家盧士元

豫西調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盧士元.

1、早在「1956年,安陽市豫劇團排演了由河南著名戲劇家王鎮南的整理本,崔蘭田飾薑桂枝,盧士元飾羅藝,曾引起轟動。1957年,崔蘭田就帶著這出戲進京演出,周恩來總理因公事忙,後來趕到劇場,只看了這出戲的後半場,並接見全團演職人員,給了極高評價。1959年這出戲獲河南省第二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優秀獎。」

2、「豫劇磁帶:《對花槍》選場(一)(二)崔蘭田演唱,中國唱片總公司出版,1962年錄音」,戲中「崔蘭田飾薑桂芝,渠永傑飾秦瓊,崔少奎飾羅松,賈武臣飾羅成,王香芳飾羅煥,盧士元飾羅藝,段玉峰飾程咬金,張振武飾史大奈,鄭長明飾尤通。」

你看下面這個磁帶封面,薑桂芝毫無疑問由崔蘭田扮演,羅藝的扮演者就是盧士元了。這清楚不過的說明盧士元最早是安陽市豫劇團演員,並且在《對花槍》中,無論是進京演出,還是錄制磁帶,他都與崔大師配戲,出演羅藝一角。

3、文革期間,因他是山西潞安府盧寨村人,回到老家,加盟於「臨汾市豫劇團。該團於1973年7月1日,由市京劇團改組成立。演職員工有50多人。演出主要劇目《朝陽溝》、《李雙雙》、《紅雲崗》、《三滴血》、《佘賽花》、《假婿乘龍》、《三看御妹》、《穆桂英掛帥》、《楊八姐游春》、《花打朝》、《麻瘋女》等十幾個現代戲和古裝劇。主要演員有趙艷萍(毛毛)、馮小玉、王奇英,劉寶生、盧士元,王新貞、邰書林、彭森、李柏錄。王九菊、韓愛玲等。1979年,赴省巡迴演出,受到省城觀眾好評。」

4、後來又回到安陽市豫劇團。「1980年,崔蘭田與張寶英參加了河南省豫劇流派匯報演出,師徒二人主演了《桃花庵》。渠永傑嗓音高亢,唱做兼具特色,所演生凈腳色,備受觀眾歡迎。其他演員如辛玉蘭、崔蘭玉、王香芳、崔少奎、辛玉祥、宋保筠、魏進福、盧士元、沈寶愛等,均為團內藝術骨幹。」

5、至於說到他是山東梆子演員,在山東梆子電影《牆頭記》里扮演王銀匠,這不太靠譜,因為名字就差了一個字。在查閱豫劇傳統戲《三上關》時,最後在《河南傳統劇目匯編 · 豫劇》第六集收有盧士元口述本,這應該是真的,因為他本人就是一個學者型的演員,大型古裝豫劇《王華買爹》由他做舞台導演。
藝術中國
能夠搜索到的盧士元演出視頻共有三個:

1、十集大型豫劇連台本戲《王華買爹》,他既是導演,又是主演;
藝術中國
2、《周奇送女》一折,在戲中他飾演周老漢;

3、《楊老將碰碑》片段。

他全憑真嗓,採用大腔大口「下五音」的唱法,吐字清晰真切,唱腔渾厚質朴,完全具備豫西調的演唱特點。 就其行當,他扮演的角色無論的《王華買爹》中的八賢王,還是《周奇送女》中的周老漢,或者是《碰碑》中的楊老將,都是年邁之人,扮相上既老且衰,演唱上始終保持深沉低回,我看應該歸入衰派老生。

這篇博文只介紹他執導並擔當主演的大型古裝豫劇《王華買爹》,後兩個戲隨後將另文給出。

《回龍傳》又名《王華買爹》、《八王江南歷險記》、《尋兒記》。源於民間傳說「王華買父」。原為山東老藝術家盧盧勝奎先生改編的山東梆子戲,後被豫劇移植。講述的是宋仁宗年間,八王趙德芳趙年老無子,皇帝又無太子,堪憂無人繼位,八王據卜算有子尚在蘇州蘇,八王即改裝至蘇州賣身訪子。適時狀元之女楊秀英因與父親口角,被父親硬配給乞丐王華為妻,此後謹守婦道,生活雖然清苦,夫妻感情卻很好。王華受人愚弄,買回一位老人做父親,誰知此人竟是化裝尋子的八賢王趙德芳,而王華正是八賢王失落民間的兒子。經過若干曲折,父子終於相認團圓。因傳說中王華後來做了皇帝,故名《回龍傳》。

豫劇《回龍傳》可是傳統老戲啦,目前可以找到好幾個演出版本,其中以盧士元藉助濟源市豫劇團的演出班底演出的《王華買爹》,和豫東調劉忠河的高足劉立河演出的豫劇《回龍傳》最為有名。正戲全集各有十集,劉立河還有續集若干本。

劇情簡介:大宋四帝仁宗年間,八王趙德芳與狄後蘇州游湖,歸途中狄後生產一奇胎(肉卵),八王將其拋入渭水河中。胎兒被以打魚為生的王彩夫婦所救,取名王華(王啟太)。王華八歲,父母雙亡,家產被地痞搶占,只好討飯為生。王華十八歲,狀元之女楊秀英因與父親口角,被父親楊繼風趕出家門並硬配給乞丐王華為妻,此後謹守婦道,打魚為生,後生下粱兒、柱兒二子。生活雖然清苦,夫妻感情卻很好。萬歲身患重病。朝中沒有繼位太子,八王受卜人指點,江南訪子,扮作莊稼老兒,自賣自身,王華受人愚弄,把化裝尋子的八賢王趙德芳買回家中。王華為奉養八王爺,耗盡家產,為辦御宴,將樑柱二子賣到了天官府。經過若干曲折,父子終於相認團圓。八王掛念朝廷形勢,連夜修書一封,以找兵部司馬劉文晉借銀為名,差王華兩次進京搬兵,讓王華進京傳旨接駕。卻被奸臣劉文進定計迫害,多虧司馬府劉半成相救。八賢王卧龍崗被困,命楊秀英進京賣衣,被劉文進外甥蘇州知府押進南監,包拯伸張正義,最後幾經周折,終於找到幼主王華,王華登基。

(上圖是豫劇《王華買爹》光碟的封面,清楚寫著八賢王由國家一級演員,著名表演藝術家盧士元扮演八賢王)
藝術中國
豫劇盧士元版本《王華買爹》連台本十集,由苗富華、李愛武總策劃,盧士元擔任舞台導演,兼演戲中的趙德芳,借用濟源市豫劇團的演出班底,並聘請了省內不少名家擔當就戲中角色。如由郭志成(省團)扮演楊繼風,許青枝(洛陽團)扮演佘太君和狄皇後兩角,「梨園春」擂主李春景扮演包公,還有幾個豫劇新秀出演其他角色。
藝術中國
連台戲除了「角」好之外,另一個成功因素就是故事能吸引住人。該劇早就以評書、墜子等形式流行於民間,這台連續劇雖然屬帝王將相戲,但故事多半發生在市井百姓之家,距離一般觀眾的生活很近。又整個故事安排得當,情節跌宕起伏,懸念迭起,扣人心弦,像看今天好的電視連續劇那樣,看完這一集還想看下一集。對於不看連台本戲的觀眾,你可能體會不到其中的樂趣。

最近新浪網作了改版,上不去所選視頻。我只能將這十集視頻給出一個連接:

麻煩您了,你只好多動動滑鼠啦!下面給出這十集的目錄:

1、豫劇 《王華買爹》 第一集 棄子、趕女

八賢王游湖棄子楊天官酒醉趕女

2、豫劇 《王華買爹》第二集 招親、訪子

王華天官府招親八王蘇州城訪子
藝術中國
3、豫劇 《王華買爹》 第三集 王華買爹

八賢王大街賣相應小王華醉酒買父親

4、豫劇 《王華買爹》 第四集 病中思女

八賢王進住卧龍庄楊夫人病中盼親生

5、豫劇 《王華買爹》 第五集 王華買兒

試孝心八王餐餐吃御宴進孝心王華大街賣親生

6、豫劇 《王華買爹》 第六集 王華下書

王華討帳進汴京 兵部大臣行奸心
藝術中國
7、豫劇 《王華買爹》 第七集二次進京

逃王華田虎受酷刑試忠邪王華二進京

8、豫劇 《王華買爹》 第八集 幼主被害

二進京王華被陷害救幼主包公被賊綁

9、豫劇 《王華買爹》 第九集 金殿除奸

劉文晉企圖篡朝 佘太君金殿除奸
藝術中國
10、豫劇 《王華買爹》 第十集 王華登基

楊秀英告別卧龍庄小王華金殿登大寶

『叄』 急!郭德綱和德雲社的詳細資料,謝謝了!

郭德綱:
姓 名: 郭德綱
英文名: Guoguo
性 別: 男
籍 貫: 天津
出生地: 天津
現所在地: 北京
身 高: 165cm
體 重: 83KG
血 型: O
婚姻狀況:已婚,妻子王惠
星 座: 摩羯座
生 肖: 牛
學 歷: 本科? 咱得憑良心說話啊~初中肄業
生 日 : 1973年1月18日
職 業: 「草根藝人」、相聲演員
昵稱(綽號):天津小孩(曾經的網名)、德雲班主、綱子(長輩與同輩等對他的稱呼)、郭師傅(尊稱)、老郭、德綱
其fans的稱呼:綱絲、小聖人(出自新相聲 你得學好) 、後台領導(徒弟們給的新尊稱)
郭德綱1973年生於天津,自幼酷愛民間藝術.8歲投身藝壇,先拜評書前輩高慶海學習評書,後曾跟隨相聲名家常寶豐學相聲,曾受到多位相聲名家的指點、傳授。其間又潛心學習了京劇、評劇、河北梆子等姊妹劇種,輾轉於梨園,兼工文丑與銅錘行當的經歷,對豐富自己的相聲表演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多種藝術形式的借鑒,逐漸地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風格。2005年底,在網路與媒體的相互作用之下,郭德綱借勢風雲突起,憑借著自己多年的磨打錘煉,一躍成為現今相聲界年輕演員之中的佼佼者之一。
●自幼學習評書,曾演說《楊家將》《張廣泰》《隋唐》等書目
●9歲由常寶豐開蒙學習相聲,曾受白全福,高英培等前輩的指導。2004年拜師相聲名家侯耀文。2006年12月20日在津舉行隆重盛大的拜師儀式拜金文聲為師學習南路快書,王派快板。
●1988年隨河北梆子老藝人小達子先生學唱梆子,曾演出《轅門斬子》《六月雪》《老少換》《蝴蝶杯》等劇
●1989年隨老藝人劉炳文先生學唱評劇。工文丑.老生.花臉.彩旦。曾演出《卷席筒》《唐知縣參誥命》《打金枝》《秦香蓮》等劇目
●1999年在民間藝人金文聲先生69歲生日時,拜金文聲先生為師、義父。
●1998年與相聲名家范振鈺合作,2000年與張文順先生合作,2002年與於謙合作。曾與張永久、王世勇、楊進明、李菁、徐德亮等多位相聲演員合作。2006年舉辦德雲社十周年慶典相聲晚會。
●2003年在北京相聲小品邀請賽上與搭檔於謙合作,以相聲《你好北京》獲組委會特別獎。
●2004年拜師相聲名家侯耀文。至2005年德雲社已成為著名的實力派演出團體,並上演節目達600餘段。2005年加入其師傅侯耀文所領導的中國鐵路文工團。
●2006年12月20日在津舉行隆重盛大的拜師儀式,與於謙、李菁、高峰同時拜金文聲為師。
他的弟子包括何雲偉(頂門大弟子)、曹雲金、岳雲鵬、孔雲龍、朱雲峰、欒雲平、趙雲俠、於雲霆(於謙之子)、李雲傑(相聲師承為楊進明)、劉雲天(劉雲天拜郭德綱為師學的是評書,相聲是拜的孟凡貴為師)、郭鶴鳴、曹鶴陽等
雖然有人稱郭德綱抄襲傳統相聲的名段改為自己的段子,比如:「騎馬前行」改為「騎摩托車前行」;「賣掛票」改為「賣吊票」等等(事實上,郭德綱本人多次表示,這些段子是由老段子改編的),還有人指摘其某些作品風格低俗,但是依然擁有相當多的愛好者。因為郭德綱參加電視演出不多而主要在劇場演出,所以名聲僅在愛好者中傳播。2005年冬天起受到媒體的追捧,知名度逐漸上升。郭德綱自稱「非著名相聲演員」,其相聲愛好者自稱「綱絲」。
郭德綱於謙9月最新段子:你得鍛煉 你得學好
曾錄制350集評書《梁山好漢》,由山東衛視播出。出版《單口相聲小段精粹》。策劃運作《千禧新春曲藝名家名段欣賞晚會》。投資拍攝《中國地方戲失傳劇目大觀》影碟系列。主演評劇《鍘判官》。 2004年錄制百集單口相聲《劉羅鍋》。
經典相聲段子包括:西征夢、托妻獻子、論五十年相聲之現狀、論夢、我要幸福、大實話。創作了包括《我這一輩子》、《我要上春晚》、《我要幸福》、《我是黑社會》、《我要奮斗》、《我要反三俗》、《我要旅遊》、《我是科學家》、《我是文學家》、《我要鬧緋聞》等「我」系列的相聲作品及最新創作的《你這半輩子》、《你得鍛煉》等新版「你」字系列
曾創作大型休閑喜劇《正德皇帝下江南》、20集青春偶像劇《優美情人》、百集系列片《俗語傳》 、電視電影《麥田往事》《笑面人生》、20集電視劇《尋人檔案》、20集系列片《井陘拉花》。
1998年拍攝電視藝術片《話說北京》。編劇並出演男一號《非常檔案》。任中國教育電視台《美食故事》主持人兼編導。為北京藝飛鴻影視公司編寫20集情景喜劇《非常時期》。編創20集電視劇《中國藝人》,由廣東嶺南影業中心拍攝。
2003年安徽衛視《超級大贏家》任主持人。
2005年安徽衛視《劇風行動》任主持人。
2006年在北京電視台主持《星夜故事秀》節目。
2006年國慶在天津衛視上映其主演的100集情景喜劇《小房東》。
2006年在電影《第601個電話》中客串出演角色。
2007年在天津衛視主持綜藝節目《笑傲江湖》
2007年在天津衛視上映其主演的60集情景喜劇《追著幸福跑》。
2007年在電影《落葉歸根》中客串出演角色。
2007年德雲社出資拍攝《相聲演義》,但未播出。
2008年遼寧衛視《到底是誰》主持人。
2008年在天津衛視上映其主演的古裝喜劇《清官巧斷家務事》。
後因事停播,據悉,11月份即將在其劇本改動後重新上映。
2008年拍攝新戲《縣長老葉》。
德雲社:
「德雲社」全稱「北京相聲大會德雲社」是以弘揚民族文化,培養曲藝人才,服務大眾為主旨的曲藝演出團體。社團最初由相聲演員郭德綱先生創建於1996年,經歷了十年的風雨歷程走到今日實屬艱辛,然值得欣慰的是經過郭德綱先生和眾多位新老相聲演員的不懈努力,德雲社正在逐步走向輝煌。德雲社所屬的「北京相聲大會」每周都在天橋樂茶園等地演出五、六場,全體演員的藝術水平和藝德受到了京、津觀眾的交口稱贊。
九十年代中期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相聲藝術走進低谷,許多相聲演員去影視界淘金,其中還有不少大腕兒,更不乏因改行而發財的「相聲」。誰都知道表演相聲不掙錢,屬於費力不討好的職業,然而,時年僅二十多歲的郭德綱先生已經清醒地認識到:相聲藝術要生存、要發展必須回歸劇場!民間藝術離不開生存發展的土壤,漫才演員必須走近觀眾才能得到水乳交融般的互動。於是郭先生一方面在一批「文字輩」老藝術家的支持下組織北京相聲大會;另一方面著手挖掘整理了600多段瀕於失傳的曲藝節目。
十個春秋,從工人俱樂部到中和戲院;從廣德樓到天橋樂茶園……郭德綱先生和張文順、王文林、於謙、徐德亮等德雲社的全體演員不僅用心血和汗水打造了「北京相聲大會」這一品牌,而且培養出李菁、何雲偉、曹雲金、劉雲天(劉藝)、欒雲平、孔雲龍等優秀的青年演員。對相聲藝術的執著和睿智成就了郭德綱,同樣,郭先生和全體同仁的努力也為漫才藝術的振興增添了新的希望。「德化蒼生寓理於樂,雲隱靈台萬象歸春」,可以預想,北京德雲社在全社會的鼎力支持下將會不斷鑄就新的輝煌。
主要成員
郭德綱
郭德綱1973年生於天津,自幼酷愛民間藝術。
8歲投身藝壇,先拜評書前輩高慶海學習評書,後曾跟隨相聲名家常寶豐學相聲,曾受到許多相聲名家的指點、傳授。其間又潛心學習了京劇、評劇、河北梆子等劇種,輾轉於梨園,工文丑、工銅錘,對豐富自己的相聲表演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多種藝術形式的借鑒,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技藝全面,成為青年相聲演員中的佼佼者。2004年拜師相聲藝術家侯耀文。他現居北京,在北京德雲社相聲團體發掘上演了一些已不多見的傳統相聲,上演節目達六百餘段,深受京津相聲迷喜愛。
於 謙
1982年考入北京市戲曲學校相聲班學藝,在校期間曾跟隨相聲名家王世臣、羅榮壽、高鳳山、趙世忠學習。1985年拜師石富寬先生。199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影視導演系大專班。參加諸多影視作品拍攝,代表作品《九九歸一》《天下第一丑》《人蟲》《新刀馬旦》等,並於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及地方台的長期欄目中擔任節目編導及主持人。2002年與郭德綱合作表演相聲,演出節目達數百段至多,深受觀眾喜愛。
張文順
北京相聲名家,北京市曲藝團第一科學員,師承佟大方先生。復跟隨「架冬瓜」先生學習滑稽大鼓。退休後與郭德綱搭檔表演傳統相聲。其捧哏風格幽默含蓄,自成一家,並發掘保存上演了一些已不多見的傳統單口相聲。
李文山
1938年生人,自幼生長在北京天橋,酷愛相聲。50年代曾與郭全寶先生創作合說相聲《歷書與皇歷》,60年代曾在郵政文工團與李文貴合作創作相聲《雜談空城計》、《南來北往》、《女英雄》、《一比嚇一跳》等。70年代創作的相聲代表北京唯一一段相聲參加全國曲藝調演。80年代曾與郝愛民合作,並調入北京宣武說唱團至退休。90年代至今發揮余熱,繼續創作演出。
邢文昭
自幼喜歡相聲,1959年加入中國廣播文工團說唱團學員班,專攻相聲表演。1961年拜劉寶瑞大師學習,代表作品《官場斗》、《韓復渠演講》。50年代曾與馬季、李文華、李國盛等在北京工人藝術團工作。60年代參加全國第一屆文藝匯演,並在全國工會曲藝匯演中獲表演獎。2001年在全國小品比賽中參演的《四個老頭》獲一等獎。
謝天順
謝天順:(1946— )天津人。五十年代末參加天津市曲藝團少年訓練隊,師承相聲名家郭榮起。他生於曲藝世家,受環境熏陶和名師指導,加之自己勤奮的學習和不斷的舞台實踐,成績突出,進步很快。他擅長捧哏,多年來先後與馬志明、趙偉洲、劉俊傑、劉西雨等合作,演出了《白事會》、《拴娃娃》、《報菜名》、《論拳》以及《糾紛》、《話說天津衛》、《治病》等相聲。他的功底扎實,火候恰到好處,表演火爆,大方自然,善於把握現場效果,能夠掌握不同風格的新老節目。在2003年10月的「津門曲薈」上與魏文亮、劉俊傑、張永久等合作重排了傳統相聲劇《張古董借妻》。
李 菁
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快板藝術委員會委員,15歲師從快板書藝術家梁厚民先生,曾獲全國第二屆快板藝術大賽一等獎。後拜金文聲先生為師,進修評書藝術。經常上演的曲目有《雌雄劍》、《武松打店》、《學四相》、《汾河灣》等。在「2005年北京相聲小品大賽」中與何雲偉合作憑借《我要幸福》一舉奪得相聲專業組一等獎。
張德武
自幼酷愛曲藝,有多年演出經驗,拜北京相聲名家張文順先生為師,擅使文哏,柳活節目。
高 峰
師承相聲名家范振鈺先生,勤奮好學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捧逗俱佳。並跟隨金文聲先生學習王派快板表演。
史愛東
現年37歲,師從梁厚民先生學習快板書,很好的繼承了師傅的代表段子,如《酒迷》、《隱身草》等。後期學習相聲捧哏,與孔雲龍合作,頗受好評。
王 惠
女,自幼學藝,九歲登台,十四歲於天津成功舉辦個人專場,轟動曲壇。王惠勤奮好學,深得天津所有白派名家親傳,更得京韻大師駱玉笙先生指教。使得技藝突飛猛進,並於2002年赴台演出,大獲成功。王惠的演唱特點行腔委婉、韻味醇厚、吐字講究、嫵媚多姿,善於表達人物內心的復雜情感。 郭德綱夫人,現德雲社大管家。
肖佳玉
出生於曲藝世家,自幼喜愛曲藝。從六歲起跟隨父親肖四北學習揚琴,並參加各種演出。中學畢業後又在中國北方曲藝學校繼續學習樂器。現在就讀於中央戲劇學院學習表演專業。現在北京德雲社擔任主持人。
何雲偉
自幼喜愛相聲藝術,拜師郭德綱先生學習相聲表演。2004年正式與李菁合作演出。經常上演的節目有《黃鶴樓》、《學四相》、《鬧公堂》、《拉洋片》、《戲迷遊街》等百餘段。台風火爆,頗具人緣。在「2005年北京相聲小品大賽」中與李菁合作憑借《我要幸福》一舉奪得相聲專業組一等獎。
曹雲金
2001年經田立禾先生開蒙,2002年拜師郭德綱先生學習相聲藝術至今。經常表演的節目有《拴娃娃》、《大保鏢》、《兵器譜》、《托妻獻子》等。
劉雲天
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本科生,11歲拜孟繁貴為師,2001年畢業於中國北方曲藝學校,2004到2005年參加中法文化年表演話劇《一日煩》。後拜郭德綱為師學習評書。
孔雲龍
自幼喜愛藝術,2004年跟隨郭德綱老師學習相聲至今。常演的節目有《地理圖》、《竹城水寨》等貫口類作品。
李雲傑
自幼喜愛藝術,曾學習京劇青衣,後拜楊進明學習相聲,拜郭德綱學習太平歌詞。能演唱數十段太平歌詞。
岳雲鵬
自幼喜愛相聲藝術,2004年跟隨郭德綱老師學習相聲、太平歌詞、竹板書。能表演數十個曲目,為當今為數不多的太平歌詞演員。
欒雲平
自幼酷愛相聲,師承郭德綱。捧逗兼擅,尤擅演出《反八扇》之類的節目。
朱雲峰
1991年出生於哈爾濱。曾隨來寶剛先生學習快板。2004年拜郭德綱為師。
崇雲昆
自幼喜愛曲藝,拜師李菁學習快板藝術,頗具梁派特色。
退出的成員:
徐亮(徐德亮)
相聲演員,八角鼓票友。原名徐亮。
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生。自幼跟隨單弦前輩蔡芳、趙俊良諸先生學單弦,跟隨京韻名家白奉霖先生學習少白派京韻大鼓。2002年拜張文順先生為師。整理上演了一批諸如《西江月》、《進化論》、《安得廣廈千萬間》、《窮不怕智斗假仁義》等文學性強的節目,自成風格。2004年12月拜八角鼓名家章學楷為師。退出德雲社後與張文順斷絕師徒關系,藝名「徐德亮」中的「德」字使用權被收回。
王文林
自幼隨父親著名相聲藝術家王長友先生學藝,8歲拜劉寶瑞大師為師深造,12隨正式登台表演。1960年參加北京青年曲藝隊,文革中劇團解散,但並未放棄對相聲藝術的追求。1978年回團演出,王先生從藝40餘年,捧逗皆佳,並能創作,經常演出的曲目有《汾河灣》、《八扇屏》、《山東二簧》、《學評戲》、《新舊婚姻》、《勞動號子》等。
2008年9月19日徐亮(徐德亮)在新浪博客中發表聲明,稱其與王文林宣布退出德雲社,從此與郭德綱領軍的團隊分道揚鑣。
[編輯本段]德雲社主要作品
(1)長篇:
君臣斗 馬壽出世 宋金剛押寶 解學士 康熙私訪 北京奇聞
碩二爺 血濺白犬墳 白宗魏墜樓 槍斃劉漢臣 丑娘娘 女狀元
李半仙捉妖 黃金夢 雙槐樹 古董王 蛤蟆告狀 九頭十三命
蒸骨三驗 聊齋志異 槍斃閻瑞生 鬼狐傳 水滸 三寶下西洋
(2)短篇:
大禹治水 蜂麻燕雀 海棠紅 夜郎國 珍妃井 鬧天壇 可鴣進京
聽鸝館 范家店 飛筆點太原 打西太後 黃半仙 化蠟簽兒 姚家井
賈行家 借火兒 酒迷 二十四孝 天上人間 開殃榜 贖驢
連升三級 掄弦子 崇貞測字 賣父肉 賣西瓜 搖煤球 巧媒
怯跟班 鬧學房 求一毛 日遭三險 三瘸婿 三近視 山東鬥法
白馬告狀 聖賢愁 窮富論 天王廟 五人義 小神仙 學徒 鬧城
十老會 楊林標 姚家井 珍珠翡翠白玉湯 奔得木進北京 要帳
八字硃砂判 百獸圖 正興德 槍斃曲香久 箱屍案 海慧寺
小淘氣 第一針 雙子報 蘇小小 教子胡同 醋飲場 落榜艷遇
南天門 送親演禮 家務事 咸豐立後 金豆子 血淚字畫 鋸碗丁
李鴻章出國 穿朝靴 鬼推磨 傻媳婦 急婆婆 二進宮 春阿氏 教子胡同
桃花杏美人 香妃 熊掌宴 艾窩窩 學本事 吹破天 三婿對文 張廣泰回家
倆親家 頂針續麻 五興樓 皮匠招親 飛筆點太原 追賊胡同 蜂麻燕雀
鞭打沈萬三 丁章胡同 桃花女破周公 藏皇上 鑄鍾娘娘 范家店
狗肉將軍 惡人圖 皮庫胡同凶宅奇案 石頭人招親 復漢圖 化蠟釺
一天皇上 下山東連審十三案 墓中生太子 後本西廂 散財童子 祭天
狼山大聖廟 趙匡胤賭錢 麒麟燭 清茶玉盞 兩架山 麥里藏金
兒比父大一歲 道光吃湯面 怯跟班 山中奇獸 正德無兒訪嘉靖
對口相聲
(1) 貫口:
八扇屏 白事會 菜單子 大保鏢 地理圖 誇住宅 三節會 賣五器
論拳 洋葯方 兵器譜 富貴圖 暗八扇 戲迷葯方 餑餑陣 賣寶貝
(2)平哏:
煙袋大鼓 陞官圖 生意經 白吃猴 當行論 財迷回家 吃元宵
醋點燈 賭論 大相面 耳朵票 養王八 紅事會 得勝圖 金龜鐵甲
家庭論 揭瓦 咳巴論 哭當票 哭笑論 吃餃子 賣棺材 怯大鼓
山西家信 空城計 天王廟 死舅舅 天文學 小買賣論 看話劇
論夢 五毒論 新鮮買賣 吃論 壽比南山 學評書 造廚 朱夫子 大上壽
規矩論 說話論 老老年 批大戲 怪治病 大過年 賣麵茶 吃月餅
賣吊票 夢中婚 偷論 扎針 五紅圖 拴娃娃 下東洋 琴棋書畫
酒色財氣 兒子迷 笑論 金蘭譜 新舊婚姻 女招待 富貴夢 騙術
說學逗唱 變戲法 敬財神 色論 窯論 批行話 大娶親 打沙鍋
(3)文哏:
八大吉祥 對春聯 雙字意 文章會 西江月 批水滸 批聊齋 頂針續麻
賣對子 四方詩 詩詞會 珍珠倒卷簾 批三國 窮不怕智斗賈仁義
(4)子母:
鈴鐺譜 六口人 反七口 論捧逗 五行詩 樹沒葉 羊上樹 改良口吐
學四相 學跳舞 福壽全 打燈謎 口吐蓮花 變戲法 托妻獻子 雞上樹
(5) 倒口:
拉洋片 學四省 雙學濟南話 天津話 找堂會 怯洗澡 寧波話
怯算卦 豬吃豆腐 老北京話 怯拉車 怯賣菜 交租子 學滿語
(6)柳活(含腿子活):
八大改行 竇公訓女 汾河灣 黃鶴樓 洪羊洞 師傅經 白話梆子
學西河 賣布頭 賣估衣 叫賣圖 鬧公堂 山東二黃 走西口 鬧烏鴉
渭水河 文昭關 武墜子 文墜子 戲迷遊街 四郎探母 學電台-坐宮
戲劇與方言 戲劇雜談 三棒鼓 學梆子 學大鼓 四大名旦 於公案
四川二黃 八大名旦 批單弦 雜學牌子曲 學皮影 羅成戲貂蟬
陽平關 鍘美案 珍珠衫 捉放曹 烏龍院 四大須生 跳大神
王二姐思夫 舞台上下 日本梆子 評戲大觀 弦子書 學曲藝 學樂亭
改良賣馬 河南戲 梁祝哀史 劉雲打母 學評戲 玉堂春 楊乃武寫狀
楊乃武與小白菜 大西廂 嘆人生 學小曲 包公戲 數來寶 同仁堂
點頭數 對座數來寶 戲迷傳 學丑戲 跪寶帳 地方戲 找寶釧 學奉調
學蓮花落 學小調 打金枝 十八愁 叫小番 華容道 武家坡 遇皇後
鴻鸞喜 文王卦 楊二舍化緣 大雜燴 大登殿 學白派 忘詞 雙唱快板
[7] 新作品
論50年相聲現狀 安得廣廈千萬間 我要發財 歷險記 醜人 嘆人生 日本邦子 美麗人生
進化論 四點種開始 誇祖宗 郭德綱傳奇 西征夢 游歷外國 你得學好 北京你好
"我"系列: 我要上春晚 我這一輩子 我是黑社會 我要鬧緋聞 我是文學家
我是科學家(羊上樹) 我要奮斗 我要結婚(牛頭叫) 我要旅遊 我要玩網游
群口相聲
扒馬褂 大審誆供 法門寺 群七口 金剛腿 酒令 翻四輩 烏盆記
四字聯音 文訓徒 武訓徒 找五子 垛字 拘魂經 於公案 逛天橋
秦瓊賣馬 開場小唱 娶媳婦 歪唱太平歌詞 華山論賤 群八扇
四四數來寶 辦堂會 倒扎門 老太太看戲 八問八答 回春堂 吃元宵
八貓圖 祭先賢 盟仁杯大賽 勞動號子 訓女 切糕架子 跑腿子
太平歌詞
劉伶醉酒 白蛇傳 游西湖 餑餑陣 小上壽 矬大姐 羅成算卦
五龍捧聖 層層見喜 連環計 秦瓊觀陣 風波亭 打黃狼 蘭橋會
高大姐 韓信算卦 黑大姐 勸人方 鷸蚌相爭 太公賣面 單刀會
青菜名 百蟲名 灞橋挑袍 煤山恨 寧武關 獅子樓 天水關 擋諒
孫龐鬥智 二本哭祖廟 死要財 劈山救母 排王贊 隋煬帝下揚州
十不閑蓮花落
發四喜 架子曲 王二姐思夫 孫龐鬥智 百忍圖 大綱鑒
四大賣 十里亭 丁香割肉 王祥卧魚 夜宿花亭 鋸大缸
快板書
(王、高、李三派)
雙鎖山 戰長沙(五本)單刀會 張羽煮海 白猿偷桃 小寡婦上墳
子期聽琴 諸葛亮押寶 隋揚帝下揚州 烏江恨 劉伶醉酒 王七學藝
武松打虎 武松打店 隱身草 那吒鬧海 武松趕會 三打白骨精
繞口令 游武廟 錘震金蟬子 殺四門 楊志賣刀 魯達除霸 大綱鑒
草船借箭 二仙采葯 胡迪罵閻羅 一窩黑 火焰山(二本)三盜芭蕉扇
相聲劇
唐伯虎三笑點秋香 陞官圖 武林逸事 貧女淚 大福壽全 上海灘傳奇
賤骨頭 游湖借傘 敗子回頭 槍斃小老媽 楊乃武與小白菜 大話西廂
倩女幽魂 濟小塘捉妖 西遊記 楚漢瞎爭 連環亂套 吳三桂反雲南
反串戲
(京、評、梆)
打麵缸 一匹布 頂花磚 下河南 請醫 法門寺 雙背凳 紡棉花
天河配 花子拾金 三不願意 黃金台 未央宮 轅門斬子 大登殿
活捉孫富 打狗勸夫 秦香蓮 劉墉砸鑾駕 斬黃袍 黑驢告狀
鍘判官 唐知縣審誥命 打嚴嵩 戰北原 王華買父 左連成告狀
卷席筒 清風亭 美鳳樓 活捉南三富 破腹驗花 蝴蝶杯 哭太廟
鍘葉閣老 夜審姚達 打金枝 牧羊圈 楊八姐游春 同根異果
大保國 烏盆記 送親演禮 丑開店 天河配 雪艷娘 黃愛玉上墳
戒毒大觀 八寶釵 順治出家 三審刁劉氏 蜜蜂計 李翠蓮盤道
狸貓換太子 玉珠串 白馬案 汴梁圖 反慶陽 長壽幡 三開
相關電視節目
李菁、曹雲金主持《笑傲江湖》
《星夜故事秀》每周六 BTV-2 21:25首播
何雲偉、李偉健、龔寧主持BTV-2《戲友薈》4月22日 晚21:15
郭德綱輕喜劇《小房東》片頭片尾曲
《小房東》續集3月開拍 《追著幸福跑》
《龍鳳呈祥》上下集籌備中
大型歷史反串戲《群英會 借東風 華容道》籌備中
郭德綱 即將上映的電影電視作品
25集大型『相聲情景電視劇』《相聲演義》
情景喜劇《小房東》 全劇長達100集
與超女合作電影《第601個電話》
與趙本山合作電影《落葉歸根》
友情出鏡的《地下交通站》
曾寶儀演嬌妻《水滸英雄譜(扈三娘)》
友情出演《北平小姐》
天津衛視啟動相聲選秀 郭德綱陳佩斯任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