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哪些一鏡到底,全片只有一個鏡頭的電影
1《贖罪》(記不太清了是不是這個電影了)裡面有一段很長的長鏡頭。表現行軍隊伍之長。有許多影評似乎都對此長鏡頭下過筆墨,然而我並沒有太大感受。2《埃倫娜》(同性電影),雙女主的吻戲是一個長鏡頭到底。嗯……個人認為非常非常精彩,長鏡頭運用也把這個吻表現的一氣呵成。不過如果你拒絕斷背山一類同志片,這個可掠過。3《大空港》。聽說這個導演三谷幸喜先生就是很喜歡用長鏡頭一鏡到底的人。但是我只看過這一部電影,就只推這一個。具體要了解其他的你可以網路他的電影。總之大空港就是全片沒切過鏡頭的。看得我捏一把汗。感覺就像看人在水底下憋氣多久不出水面一樣。4《死亡錄像》。說實在的,這個偽紀錄片到底算不算用了長鏡頭我也不太懂。因為它有的鏡頭雖然晃,但真的看不出切過。不禁對演員的表演佩服到五體投地。5……這個省略號的意思是,有很多電影里有長鏡頭,但是它們多多少少並不以此長鏡頭著名,所以就變成了電影中突然出現的驚艷一筆啦。這個還看平時積累。如果你有把所有長鏡頭電影都記錄下的習慣,以後出匯總肯定很好玩。(BTW,幫你搜了一下,/article/47928這里也有幾個匯總。不過以上內容都是我手打的,請尊重原文。三Q)
❷ 做後期剪輯,一定要知道的長鏡頭!一鏡到底~
長鏡頭是指連續地用一個鏡頭拍攝下一個場景,一場戲或一段戲,以完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鏡頭段落,而不破壞事件發展中時間和空間連貫性的鏡頭。
長鏡頭可不是做到長就能夠的。長鏡頭必須是經過精心設計,且與影片渾然天成的。從導演喊 「Action」 到 「Cut」,中間不停,鏡頭不切換。主角、配角、配演、場面調度、燈光、置景、攝影、軌道等各個環節一次性完成,對拍攝現場所有人要求極高,中間不能出差錯,出現一點小問題都要從頭再來。因此大多數電影為了壓縮成本,較少採用長鏡頭。但歷史上仍有許多經典的長鏡頭影片,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導演亞歷山大·索科洛夫說:我最煩就是做後期剪輯,因此一鏡到底。你這么任性,世界都是你的!
❸ 有哪些一鏡到底,全片只有一個鏡頭的電影
由大友克洋擔任總導演製作的動畫電影《回憶三部曲》中第三部《大炮之街》,故事是大炮之街里某戶平凡老百姓家的一天的完整記錄。大炮之城裡的每個老百姓,不知道敵人是誰,也不知道為什麼,就不斷向空無一物的曠野放炮。大友沒有交代敵人是誰和炮彈的目標如何受損,純粹是放炮,不停的放炮,直到炮彈用盡為止,是一種對戰爭接近極致的諷刺這段短片里,採用了類似十九世紀末法國時事諷刺畫家奧諾雷·杜米埃(Honoré Daumier) 的畫風,陰暗詭異,所有的人物皮膚慘白,眼神空洞無神,長達18分鍾的故事,鏡頭沒有一絲切換,宛如人民生活在暴政下時刻受特務監視一般,所有出場人物都沒有姓名,正如對於領袖而言,人民的性命如螻蟻般不足為慮,而對於人民而言,領導是誰也並不是那麼重要,不論如何他們都是被壓迫控制的一方,而執行者的名字,是什麼都一樣,渾渾噩噩和誰打仗不重要,怎麼打的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各種宣傳手段,讓人都為戰爭而活,讓所有人認同打仗這一行為,然後從所謂的戰果中得到滿足感,讓戰爭成為他們的精神支柱。這樣以戰爭為手段的政治行為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專制。控制人的一切行為思想,讓他們變成服從的機器,就像動畫裡面表現的,一具具僵屍。劇中最後一幕兒子與父親的對話更是全篇諷刺藝術的極致子:「爸爸,我們到底在跟什麼敵人打仗,」父:「等你長大就知道了」。
❹ 一戰高分電影《1917》,一鏡到底的戰爭場面,令人窒息
1917年4月6號,布雷克和斯科費爾德在戰斗的間歇躺在一棵大樹下。一名軍官走來,要帶他們見將軍,兩個小夥子跟在軍官後面走入戰壕。
在一戰期間的英軍,戰壕修得非常精緻,有兩米多高,士兵在戰壕里不用彎曲身體行走。戰壕的走向是左右彎曲,就算炮彈落入戰壕,左右牆體可以遮擋大量彈片,兩邊有整齊的擋土板,上面有沙包堆高。他們來到將軍的指揮室,將軍告訴他們送一封信到前方部隊,命令部隊四月七日停止對德軍進攻。因為德軍故意後退九公里,埋伏在那裡,要殲滅英軍,如果德軍計劃得逞,英軍將有1600名士兵喪命。這個部隊還有布雷克的兄弟。
他們拿到信馬上出發,他們要穿過無人區,德軍的佔領區,穿過一條大河才能到達那支部隊,給他們的時間只有一天。
他們爬出戰壕,來到無人區,看到戰馬的死屍,到處都是蒼蠅,還有沒有清理戰友屍體,鐵絲網,以及巨大的彈坑。斯科費爾德的手被鐵絲網刺破,沒有時間包紮,他們到了德軍的戰壕他才包紮好。德軍的戰壕都是混凝土澆築,沙袋堆得非常高。他們搜尋德軍的營地,鐵床,還看到非常大的老鼠在偷吃食物。他們還找到了狗肉罐頭,狗肉罐頭的另一端是絆雷,一聲巨響,斯特費爾德埋在了破碎的混凝土裡。
布雷格把他的夥伴拖了出來,還好斯特費爾德沒有大礙,就是眼睛裡有很多塵土。他們走出戰壕,看到一大片的櫻桃樹砍了,這都是德軍臨走時乾的。他們來到一個小村莊,一個在前門進入,一個在後門進入,布雷克發現一桶牛奶,他嘗了兩口,還灌了一壺。
外面的天空有兩架飛機對戰一架德軍飛機,德軍飛機被擊中,飛機朝他們的方向墜毀。飛行員著火,他們救出飛行員,斯特費爾德去打水給飛行員降溫,沒想到德軍飛行員刺殺了布雷克,斯特費爾德兩槍打死飛行員。布雷克失血過多死亡,斯特費爾德摘下了好兄弟的戒指和軍牌。
這個時候有一隊友軍經過,友軍的軍官問了斯特費爾德一些情況後,他允許斯特費爾德搭乘他們的軍車。
在一座炸毀的鐵橋前斯特費爾德下了車,他從鐵橋上攀登過去。他受到對面狙擊槍的射擊,斯特費爾德調整位置,向對面射擊,壓制對面火力,向那個掩體沖過去,在關鍵時刻射殺了敵軍。
夜晚降臨,他在這個小鎮上前行,忽明忽暗的探照燈,德軍也發現了他,不停地向他射擊。他躲進了一處教堂,教堂正在燃燒,只剩下一個巨大的十字架。遠處的一個人影朝他射擊,斯特費爾德趕快逃離,他躲進了一個地下室。他看到了一個女人,那個女人抱著一個嬰兒,經他們交談,這個嬰兒是棄嬰,他需要牛奶,他把牛奶倒給了那個女人,嬰兒抓住斯特費爾德的手,女人告訴他,這個孩子喜歡你。
斯特費爾德要盡快完成任務,他沖出教堂。大批的德軍發現了他,他左沖右突,子彈就在身邊飛過。他縱身一躍跳去冰冷的河裡,他隨著河水向下游飄去,一個巨大的瀑布把他沖下去,他抓到了一個大木頭。他慢慢有了意識,他爬過發漲腐爛的屍體來到岸邊。
岸邊有人在唱歌,他循著歌聲走到樹林,樹林里很多軍人,他們馬上就要上前線。他打聽這些軍人,這就是他要找的部隊,然後一路打聽終於找到這里的最高軍官,還有一分鍾他們就要發起總攻,最後時刻,軍官終止了總攻,也保住了這1600名軍人的性命。
完成使命,斯特費爾德去找尋布雷克的兄弟,在戰地醫院找到了他的兄弟,斯特費爾德告訴哥哥布雷克的死訊,哥哥情緒一下子就奔潰了。斯特費爾德把布雷克的戒指歸還給他的哥哥,一個人走到一棵大樹下,四月的陽光照在斯特費爾德的身上,燦爛輝煌。
這是一部一戰電影,一鏡到底,觀眾跟隨主角的視角前行,非常有帶入感,有時候會有窒息感。影片的細節非常到位,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1917年英軍德軍的戰壕非常完善完美,感覺非常現代感。戰場上的泥濘,深深的彈坑,鐵絲網,烏鴉,巨大的老鼠,每個細節都非常有還原感。值得觀看的一部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