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找一部電影,其中有一首插曲的歌詞是:在那高高的籬笆牆,有一個甜甜的紅太陽
是不是這個
青春祭
根椐張曼菱的小說《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改編
導演:張暖忻
演員:李純(李鳳緒 飾)、任佳(馮遠征 飾)
本片以雲南西雙版納和傣鄉為主要的故事背景,講述女青年李純在文革期間被下放到偏遠的傣鄉插隊落戶,在傣族人民中間度過了自己的青春時光。若干年後,她上了大學,但在傣鄉的這段生活和傣家人對她的情誼,使她永遠難忘。
李純初到傣寨,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傣鄉的風俗和傣家人的生活觀念與她完全不同。她不會干傣家活,衣著也很破舊,與大家格格不入。寨子里美麗又傲慢的姑娘依波為此經常嘲弄她。漸漸地,依波的筒裙,姑娘小伙的對歌,傣家生活的每一部分都強烈地撞擊著她的心靈,她也學會了像傣家人一樣地生活。她用床單裁成筒裙,又戴上漂亮的耳環,她好像變成了傣族姑娘。鄉親們都把她當成了自己的親人,房東大爹細致入微地關懷她,依波也同她結成了好友。幾年後,李純和鄰寨插隊的男知青任佳相識並逐漸成為最要好的朋友。一次,在舉寨歡慶豐收的晚宴上,李純落戶那家的大哥喝醉了酒,和任佳打了起來。李純這才發覺大哥深深地愛著自己,而她畢竟不是真正的傣家人,不可能接受大哥的愛。最後,她只得離開這些忠厚善良的傣族鄉親,到一個山區小學去當教師。
她走後,大哥90多歲的老奶奶因為思念她而去世了,她懷著無限思念和充滿內疚的心情,參加了老奶奶的葬禮。又過了一些年,李純要回城上學了。行前,房東大哥真誠邀請李純的男朋友來家裡做客,以表達他的歉意。然而,李純的男朋友已經不可能來了,他被一次突發的泥石流捲走,永遠地留在了那裡。李純告別傣鄉,告別了傣家親人。她永遠也不會忘記那片土地,那個使她恢復了愛美的本性,萌生了初戀的感情,樹立起新的生活信念的地方。
:《青春祭》插曲「青春的野葡萄」
顧城 詞 劉索拉 曲
青春的野葡萄
淡黃的小月亮
媽媽發愁了,怎麼做果醬
哦,媽媽
我說,媽媽
媽媽,別憂傷
看那早晨的籬笆上
有一枚甜甜的紅太陽
太陽,太陽
媽媽,媽媽
❷ 北京作家協會的歷年獎項
(截至2006年) 張潔 《沉重的翅膀》(第二屆、1982—1984年)
《無字》(第六屆、1999—2002年)
劉心武 《鍾鼓摟》(第二屆、1982—1984年)
凌力 《少年天子》(第三屆、1985—1988年)
霍達 《穆斯林的葬禮》(第三屆、1985—1988年) 王蒙 《蝴蝶》(第一屆一等獎、1977—1980年)
《相見時難》(第二屆、1981—1982年)
鄧友梅 《追趕隊伍的女兵們》(第一屆,1977—1980年)
《那五》(第二屆、1981—1982年)
《煙壺》(第三屆、1983—1984年)
從維熙 《大牆下的紅玉蘭》(第一屆,1977—1980年)
《遠去的白帆》(第二屆、1981—1982年)
《風淚眼》(第四屆、1985—1986年)
劉紹棠 《蒲柳人家》(第一屆、1977—1980年)
湛容 《人到中年》(第一屆一等獎、1977—1980年)
《太子村的秘密》(第二屆、1981—1982年)
《懶得離婚》(第五屆、1987—1988年)
張潔 《祖母綠》(第三屆、1983—1984年)
張承志 《黑駿馬》(第二屆、1981—1982年)
《北方的河》(第三屆、1983.一1984年)
劉索拉 《你別無選擇》(第四屆、1985—1986年)
霍達 《紅塵》(第四屆、1985—1986年) 王蒙 《最寶貴的》(1978年)
《悠悠寸草心》(1979年)
《春之聲》(1980年)
鄧友梅 《我們的軍長》(1978年)
《話說陶然亭》(1979年)
劉心武 《班主任》(1978年)
《我愛每一片綠葉》(1979年)
張潔 《從森林裡來的孩子》(1978年)
《誰生活得更美好》(1979年)
《條件尚未成熟》(1983年)
李陀 《願你聽到這支歌》(1978年)
陳建功 《丹鳳眼》(1980年)
《飄逝的花頭巾》(1981年)
劉紹棠 《蛾眉》(1981年)
劉厚明 《黑箭》(1981年)
林斤瀾 《頭像》(1981年)
諶容 《減去十歲》(第八屆、1985—1986年)
張承志 《騎手為什麼歌唱母親》(1978年)
中傑英 《羅浮山血淚祭》(1979年)
母國政 《我們家的炊事員》(1979年)
劉錦雲 《笨人工老大》(1980年、與王毅合作)
汪曾旗 《大淖記事》(1981年)
史鐵生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1983年)
《奶奶的星星》(1984年)
陶正 《逍遙之樂》(1983年)
蘇叔陽 《生死之同》(1984年)
劉恆 《狗日的糧食》(第八屆、1985—1986年) 劉恆 《天知地知》(首屆優秀中篇小說、1995—1996年)
史鐵生 《老屋小記》(首屆優秀短篇小說、1995—1996年)
《病隙碎筆》(第三屆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1999年—2002年)
雷加 《半月隨筆二集》(首屆優秀散文雜文榮譽獎、1995—1996年)
衣向東 《吹滿風的山谷》(第二屆中篇小說獎、1997—2001年)
劉慶邦 《鞋》(第二屆短篇小說獎、1997—2001年)
徐 坤 《廚房》(第二屆短篇小說獎、1997—2001年) 陳祖芬 《祖國高於一切》(第一屆、1977—1980年)
《共產黨人》(第二屆、1981—1982年)
《催人復甦的事業》(第三屆、1983—1984年)
《理論狂人》(第四屆、1985—1986年)
《孔雀西南飛》(第五屆、1990—1991年)
理由 《中年頌》(第一屆、1977—1980年)
《揚眉劍出鞘》(第一屆、1977—1980年)
《希望在人同》(第二屆、1981—1982年)
《南方大廈》(第三屆、1983—1984年)
《傾斜的足球場》(第四屆、1985—1986年)
韓少華 《勇士:歷史的新時期需要你》(第一屆、1977—1980年)
《繼母》(第二屆、1981—1982年)
肖復興 《海河邊的一閻小屋》(第二屆、1981—1982年)
《生當作人傑》(第三屆、1983—11984年)
沙青 《北京失去平衡》(第四屆、1985—1986年)
霍達 《萬家憂樂》(第四屆、1985—1986年) 張志民 《祖國,我對你說》(第一屆、1979—1982年)
《今情,往情》(第二屆、1983—1984年) (1954—1979年):
劉厚明 《小雁齊飛》(劇本、一等獎、1954—1979年)
阮章競 《金色的海螺》(童話詩、一等獎、1954—1979年)
果向真 《小胖和小松》(小說、一等獎、1954—1979年)
葛翠林 《野葡萄》(童話、一等獎、1954—1979年)
管樺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歌詞、一等獎、1954—1979年)
孫幼軍 《小布頭奇遇記》(童話、一等獎、1954—1979年)
金波 《在老師身邊》(歌詞,一等獎、1954—1979年)
鄭文光 《飛向人馬座》(科學文藝、一等獎、1954—1979年)
浩然 《大肚子蟈蟈》(小說、二籌獎、1954—1979年)
陳模 《奇花》(小說、二等獎、1954—1979年)
羅辰生 《吃拖拉機的故事》(小說、二等獎、1954—1979年)
劉心武 《看不見的朋友》(小說、三籌獎、1954—1979年)
宋泛 《永路和他的小叫驢》(小說、三籌獎、1954—1979年)
梁泊 《日歷》(小說、三等獎、1954—1979年) 劉心武 《我可不怕十三歲》(第一屆、1980—1985年)
劉厚明 《阿城的龜》(第一屆、1980—1985年)
葛翠琳 《翻跟頭的小木偶》(第一屆、1980—1985年)
《會唱歌的畫像》(第三屆、1992—1994年)
孫幼軍 《小狗的小房子》(第一屆、1980—1985年)
《怪老頭》(第二屆、1986—1991年)
《啼哩呼啥歷險記》(第四屆、1995—1997年)
張之路 《第三軍團》(第二屆、1986—1991年)
《有老鼠牌鉛筆嗎》(第三屆、1992—1994年)
《我和我的影子》(第四屆、1995—1997年)
金波 《春的消息(組詩)》(第一屆、1980—1985年)
《我和你之間》(第二屆、1986—1991年)
《林中月夜》(第三屆、1992—1994年)
《烏丟丟的奇遇》(第六屆、2001—2003年)
羅辰生 《白脖兒》(第一屆、1980—1985年)
《下世紀的公民們》(第二屆、1986—1991年)
鄭文光 《種翼》(第一屆、1980—1985年)
鄭淵潔 《開直升飛機的小老鼠》(第一屆、1980—1985年
曹文軒 《再見了,我的星星》(第一屆、1980—1985年)
《山羊不吃天堂草》(第二屆、1986—1991年)
《草房子》(第四屆、1995—1997年)
《細米》(第六屆、2001—2003年)
樊發稼 《小娃娃的歌》(第一屆、1980—1985年) 星河 《漫畫科學史探險》(1996年,第六屆,少兒圖書,與人合作)
霍達 《補天裂》(1997年,第七屆,長篇小說)
楊鵬 《地球保衛戰》(1997年,第七屆,少兒圖書)
《漫畫金頭腦》(2001年,第八屆,少兒圖書)
劉恆 《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2001年,第八屆,電視劇編劇)
衣向東 《吹滿風的山谷》(2001年,第八屆,電視劇,編劇) (國家民委和中國作協主辦,全國性獎):
張承志 《一冊山河》(第七屆、散文集,2002年)
郭雪波 《大漠狼孩》(第七屆、長篇小說,2002年) (青年文學獎):
徐坤 第九屆
邱華棟 第十屆 (中央七部委主辦,全國性獎):
畢淑敏 《紅處方》(1999年、長篇小說、一等獎)
《心靈7游戲》(2004年、第十二屆、散文組、銀獎)
王梓夫 《紅河東去》(1999年、第七屆、廣播劇)
趙凝 《大家》(2001年、中篇小說、三等獎) 楊鵬 《漫畫金頭腦》(第五屆、少兒圖書、2001年)
張潔 《無字》(第六屆、長篇小說、2003年) 劉恆 《老衛種樹》(首屆、報告文學、2003年)
郭雪波 《大漠狼孩》(首屆、長篇小說、2003年) 畢淑敏 《紅處方》(第一屆、長篇小說、1998年)
劉恆 《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第一屆、中篇小說、1998年)
史鐵生 《老屋小記》(第一屆、短篇小說、1998年)
凌力 《夢斷關河》(第二屆、長篇小說、2000年)
曹文軒 《紅瓦》(第二屆、長篇小說、2000年)
衣向東 《吹滿風的山谷》(第二屆、中篇小說、2000年)
張潔 《無字》(第三屆、長篇小說、2002年)
曾哲 《一年級二年級》(第三屆、中篇小說、2002年)
劉慶邦 《到城裡去》(第四屆、中篇小說、2004年)
畢淑敏 《女工》(第四屆、中篇小說、2004年)
周大新 《湖光山色》(第五屆、長篇小說、2006年)
劉慶邦 《紅煤》(第五屆、長篇小說、2006年)
曾哲 《帕米爾案件》(第五屆、中篇小說、2006年) 凌力 《夢斷關河》(第一屆、長篇小說,2001年)
劉恆 《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第一屆、中篇小說,2001年)
張潔 《無字》(第二屆、長篇小說,2002年)
寧肯 《蒙面之城》(第二屆、長篇小說,2002年)
劉慶邦 《神木》(第二屆、中篇小說,2002年)
曾哲 《一年級二年級》(第二屆、中篇小說,2002年)
衣向東 《初三初四看月亮》(第二屆、中篇小說,2002年)
閻連科 《受活》(第三屆、長篇小說,2005年)
曾哲 《香歌潭》(第三屆、中篇小說,2005年)
程青 《十周歲》(第三屆、中篇小說,2005年) 毛志成 《別處死那匹馬》(首屆、2001—2003年)
謝冕 《這城市已融入我的生命》(首屆、2001—2003年)
祝勇 《舊宮殿》(首屆、2001—2003年)
韓小蕙 《光明日報》(首屆、2001—2003年)
周曉楓 《你的身體是個仙境》(首屆、2001—2003年) 葛翠林 《尋找野葡萄》(1986年慕尼黑電視節二等獎)
《野葡萄》(1988年瑞士國際兒童書籍優秀作品獎)
孫幼軍 童話(1991年國際安徒生獎提名獎)
金波 兒童詩歌(1992年國際安徒生獎提名獎)
張之路 少兒小說(1993年國際安徒生獎提名獎)
《第三軍團》(國際青少年聯盟(ibb1)優秀作家獎) 謝冕 《論中國新詩》(第二屆、一等獎、2002年)
任洪淵 《重新發現漢語》(第四屆、一等獎、2003年)
陶東風 《審美化、生活方式與消費文化批判》(第三屆、一等獎、2003年)
孟繁華 《重新發現的鄉村歷史--世紀初長篇小說中鄉村文化的多重性》(第五屆、二等獎、2005年)
賀紹俊 《重構宏大敘事》(第五屆、三等獎、2005年) 劉厚明 《綠色錢包》(電影劇本、文化部劇本創作獎、1981年)
李陀 《李四光》(與張暖忻合作編劇、文化部優秀影片獎、1979年)
《沙鷗》(與張暖忻合作編劇、文化部優秀影片獎、1982年)
諶容 《人到中年》(編劇、電影「金雞獎」、「百花獎」、文化部優秀影片獎、1982年)
中傑英 《灰色王國的黎明》(文化部評全國優秀話劇劇本獎、1980—1981年)
《山河交響樂》(電影劇本、第二屆「夏衍電影文學獎」、1997—1998年)
劉恆 《本命年》(編劇、1990年電影「百花獎」、第40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菊豆》(編劇、廣電部建國40周年劇本徵文二等獎、1990年第6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1991年西班牙第35屆瓦亞多里德國際電影節金穗獎、1990年)
《秋菊打官司》(改編、首屆長春國際電影節金杯獎、1992年第49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1992年)
《四十不惑》(改編、第45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評獎、1992年)
《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最佳編劇、第18屆中國電視金鷹獎、2000年)
《張思德》(編劇、獲第2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2005年)
劉慶邦 《神木》(改編的電影《盲井》柏林電影節銀熊獎、2003年美國獨立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2003年)
鄒靜之 《五月槐花香》(電視劇本第24屆中國電視飛天獎最佳編劇獎、2004年)
孫幼軍 《小貝流浪記》(最佳編劇、第1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1999年)
❸ 請問中國電影'青春祭'的主題歌叫甚麼
1985年的電影《青春祭》主題歌用了顧城的短詩《安慰》作詞,劉索拉作曲,於是就是有了這首明凈,淡而憂傷的--《青青的野葡萄》!
安慰
青青的野葡萄
淡黃的小月亮
媽媽發愁了
怎麼做果醬
我說
別加糖
在早晨的籬笆上
有一枚甜甜的
紅太陽
❹ 求宣萱擔任女主角的一部電視劇的名字,她在劇中的名字叫葡萄。
正確女主角飾演者叫葉璇。電視劇叫《第九個寡婦》。葉璇在劇中飾演女主角王葡萄。
王葡萄,二大家童養媳,烈性女子,擁有一雙洞悉世事直戳人心口窩的豹子眼,善惡分明,潑辣勇敢,以最原始的思維方式去做事,有屬於自己特立獨行的一套行為准則。父母雙亡被太平鎮鎮長孫二大用兩袋白面換回了家,為了報恩不得不放棄與二大長子少勇的愛情嫁給傻子鐵腦。
面對日本鬼子槍口威逼時,葡萄出人意表救下丈夫害國民黨抗日誌士送死,鐵腦被國民黨兵當做奸細冷槍處死,她也為此背負終生愧疚的枷鎖。抗戰爆發,葡萄與二大相扶持度過日軍佔領的艱難時期,他們與妄圖佔領太平鎮種植鴉片毒害中國人的日本軍隊做出了艱苦卓絕的斗爭。
終於捱到抗戰勝利,國民黨又要清查漢奸,二大因救日本逃兵浩二被人冤入獄,葡萄千辛萬苦將被執行槍決尚留口氣的二大藏在地窖若干年,畢生不離不棄。終在二大含冤得雪一日死在塌方意外中。
在葡萄的博大寬廣的胸懷里不懂得什麼是懼怕,她由無依無靠的難民變身為不畏艱險救人於水火的太平鎮領頭人直至最終成為抗日女英雄,她的跌宕起伏的經歷是殘酷斗爭歲月里太平鎮人記憶里色彩最濃烈的一筆。
(4)野葡萄電影完整版觀看擴展閱讀:
《第九個寡婦》是改編自嚴歌苓同名小說,並由葉璇、李東學、劉佩琦、李蓓蕾等人主演的民國劇。2012年10月22日在江蘇城市頻道播出。
該劇講述了民國,河南省太平鎮,一個從來沒有見過日本人的世外桃源。逃黃河水父母雙亡的小閨女王葡萄有一雙直入人心的豹子眼,逃難路上巧遇土匪豹子頭,被土匪栓在馬屁股後拖到太平鎮。
豹子頭到太平鎮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打劫山裡一年的糧食供奉,在過去的數年裡,太平鎮始終乖順聽話交糧納貢,鎮長孫二大搖響防匪鍾率領太平鎮人奮力迎敵,因為他們有了浣紗坊老闆孫克賢兒子銀虎提供的手槍和三發子彈。
土匪被迎頭三槍打得心驚膽戰,二大借坡下驢答應豹子頭每年都會供奉山裡的土匪們過年用度,土匪們就此落荒而逃,他們扔下的槍甚至還斷著新的木頭碴——原來他們是農民假扮的。孫二大救下葡萄,葡萄從此對這個個性張揚是太平鎮脊樑骨的中年男人心存感恩。
太平鎮孫家世代以浣紗為主業,浣紗娘槐槐要砍死自己抽羊癲瘋的孩子不舍下手,身單體弱的葡萄搶過孩子用砍刀咣咣幾下結果了孩子的性命,葡萄的兇狠果敢震住了太平鎮所有人男女老少,每個人都對她避之不及,唯獨二大相信葡萄不會殺人。
二大的兒子,學醫的孫少勇將孩子奪下才發現不知何時孩子被葡萄用死雞替換。葡萄戳到人心窩子里的靈性眼睛打動了二大,他攔住侄子孫克賢想買葡萄當小妾的念頭,問她願意不願意給自己當兒媳婦,葡萄誤以為是嫁給少勇欣然答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九個寡婦
❺ 魯賓遜重返荒島後做了什麼
《魯濱遜漂流記》在荒島上做的六件大事是:
1、魯濱遜自己搭建房屋,
2、嘗試著打獵、種穀子、馴養山羊、曬野葡萄乾,
3、自己摸索著做桌椅、做陶器,
4、用圍巾篩面做麵包,
5、還搭救並訓練了一個野人星期五,使他成為自己的忠實奴僕。
6、在荒島上建立了自己的王國。
一、魯濱遜的性格特徵:
敢於冒險,勇於追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面對人生困境,魯濱遜的所作所為顯示了一個硬漢子的堅毅性格和英雄本色。
二、《魯濱遜漂流記》簡介:
《魯濱遜漂流記》(又譯為《魯濱孫漂流記》、《絕島漂流記》)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一部小說作品,主要講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因出海遇難,漂流到無人小島,並堅持在島上生活,最後回到原來所生活的社會的故事。
該書首次出版於1719年4月25日。該小說發表多年後,被譯成多種文字廣為流傳於世界各地,並被多次改編為電影《魯濱遜漂流記》、電視劇《魯濱遜漂流記》。
❻ 電視劇野葡萄里王葡萄他公公的扮演者是誰
劉佩琦,1958年出生於北京市海淀區,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
1979年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表演系。1983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戲劇系,畢業後分配到新疆烏魯木齊軍區話劇團任演員。1985年首次在電影《二子開店》中參加演出。1986年因成功拍攝《無悔追蹤》而走紅。 1987年調到北京軍區戰友話劇團。1996年調入中央實驗話劇院,國家一級演員。1997年因在《離開雷鋒的日子》中成功地扮演了喬安山這一角色。2000年主演電視劇《大宅門》,飾演三爺。2004年出演著名導演袁軍導演的電視連續劇《紅色娘子軍》,飾演反面角色。2013年首次擔任導演兼主演拍攝大型溫情勵志劇《幸福相依》。2014年與陳道明、鞏俐等主演張藝謀執導的電影《歸來》。
❼ 西遊記裡面<女兒情>的歌詞
《女兒情》
詞:楊潔
曲:許鏡清
唱:吳靜
鴛鴦雙棲蝶雙飛 滿園春色惹人醉
悄悄問聖僧 女兒美不美
女兒美不美 說什麼王權富貴
怕什麼戒律清規 只願天長地久
與我意中人兒緊相隨 愛戀伊 愛戀伊
願今生常相隨 願今生常相隨
鴛鴦雙棲蝶雙飛 滿園春色惹人醉
悄悄問聖僧 女兒美不美
女兒美不美 說什麼王權富貴
怕什麼戒律清規只願天長地久
與我意中人兒緊相隨愛戀伊 愛戀伊
願今生常相隨說什麼王權富貴
怕什麼戒律清規只願天長地久
與我意中人兒緊相隨愛戀伊 愛戀伊
願今生常相隨願今生常相隨
常相隨
(7)野葡萄電影完整版觀看擴展閱讀:
《女兒情》是1986版電視劇《西遊記》第十六集《取經女兒國》的插曲,另一首《相見難別亦難》與此歌同曲異詞,原唱者是吳靜。
創作背景及過程
當時,楊潔導演拍完女兒國那一集,讓許鏡清為女兒國國王寫一首歌。許鏡清記得,那一集「劇本寫得很美,拍攝的景象也很美,小園香徑,亭台樓軒,楊柳依依,紅葉艷艷,一雙鴛鴦水中徘徊,雖在人間,卻似神仙」。看到如此場景,許鏡清腦海里自然也浮現出很多美妙的音符。於是「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這一小節的旋律就最先躍於紙上了。
他一邊唱,一邊講解:女兒國國王是為了在唐僧面前展示自己,歌詞並非詢問的語氣,而是她非常肯定地告訴唐僧,她很美麗。之後的情感轉折,是女兒國國王在向唐僧表明心跡,為了唐僧,她可以將王權富貴全部拋棄。配合歌詞,他在編曲上,就有了一個六度的跳躍.....
吳靜,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中國東方歌舞團優秀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一九八五年進入東方歌舞團,現為東方歌舞團領銜主演。
她的演唱風格多樣、音色甜美圓潤、柔和動聽。為電視劇《西遊記》配唱《何必西天萬里遙》、《女兒情》等插曲,深為廣大觀眾所喜愛。
吳靜以一首電影《青春祭》中的主題曲:《青青的野葡萄》而初露頭角,又為電視劇《西遊記》配唱《何必西天萬里遙》、《女兒情》等插曲,深為廣大觀眾所喜愛。她演唱的日本演歌《浪花節的人生》深得專家同行們的肯定與中外觀眾的稱贊。
吳靜曾先後隨團赴加拿大、新加坡、日本、越南、蒙古等國家進行訪問演出,並應邀與馬來西亞、韓國等唱片公司合作錄制個人專輯多盒。在歌壇上被稱贊為深切感人的純情歌手。
❽ 中國有什麼童話故事
1、小豬發脾氣
小豬胖胖在外婆家認識了很多朋友,有小兔、小羊和小鴨。他們玩得可高興了。分別的時候,小豬胖胖請朋友們明天到他家去玩。他們高興地答應一定去。
第二天,小兔、小羊和小鴨互相約好,一起來到小豬胖胖的家。剛要敲門,忽然聽到胖胖正在大吵大鬧:「媽媽,你賠我蛋糕!」
「好乖乖,昨天你表弟把蛋糕吃了,明天我再給你買。」
「不行!不行!你憑什麼給他吃!」
「媽媽並沒錯,你不該發脾氣。」
「就發,就發脾氣,你不賠蛋糕,我就鬧!哇——哇——」小豬胖胖大哭大鬧。
篤!篤!篤!小鴨在敲門。
小豬見了朋友,忙擦乾眼淚說:「你們真准時,咱們在一起玩吧。」
「豬媽媽,您好!」朋友們先有禮貌地向豬媽媽打過招呼,然後一齊對小豬胖胖說:「我們是來和你告別的。不尊敬媽媽的孩子,也不會尊重朋友的。你還是自己玩吧。」說完,他們扭過頭,手拉手一蹦一跳地走了。
小豬胖胖看著朋友們遠去的背影,低著頭對媽媽說:「媽媽,我錯了。」
2、小蝌蚪
池塘里有許許多多的小蝌蚪,小蝌蚪的尾巴一甩一甩的,真帥!小蝌蚪在干什麼呢?它們正用細細的長尾巴當畫筆,認認真真地寫作業哪!
寫呀寫,寫出了一行行沒有格式的小詩;畫呀畫,畫出了一池看不出謎底的畫謎。
小蝌矯的畫筆呀,一天比一天短,最後短得再也不能用了。
小魚小蝦發現了,嘀嘀咕咕地咬著耳朵:「哎呀,小蝌蚪一定是學壞了!要不,它的尾巴怎麼沒有了呢?」
「是呀,聽說小白兔因為說瞎話,短了尾巴!小蝌矯一定幹了什麼壞事!」
起初,小蝌彈也以為自己的尾巴真的丟了,在池塘里找呀找。後來,它們撲哧一聲笑了——媽媽不是說過:「孩子,掉了尾巴,你們就算長大了!就可以到岸上去找小朋友啦!」它們一蹦一跳地躍出了池塘,變成了一隻只可愛的小青蛙。
3、小蝌蚪找媽媽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後腿。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就迎上去,問:「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裡?」鯉魚媽媽說:「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寬嘴巴。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前腿。他們看見一隻烏龜擺動著四條腿在水裡游,連忙追上去,叫著:「媽媽,媽媽!」烏龜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過了幾天,尾巴變短了。他們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蹲著一隻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小蝌蚪游過去,叫著:「媽媽,媽媽!」青蛙媽媽低頭一看,笑著說:「好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他們後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
不知什麼時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他們跟著媽媽,天天去捉害蟲。
4、猴子撈月
從前,有一隻猴子愛上了月亮,她總是在不斷變幻,時而圓圓的,時而彎彎的,看上去神秘而誘惑,令猴子著了魔。
於是猴子不再喜歡白天,因為白天月亮總是羞澀地躲起來不肯露面,只有太陽落山後才出來。
於是猴子白天睡覺,一到晚上便跑出來仰望著月亮那皎潔純美的面容,心裡很開心很滿足。漫長的黑夜就這樣過去,而一年四季,也就這樣匆匆溜走了。
秋天的某個傍晚,猴子覺得有些口渴,就四處找水喝。
他在樹林里找到一口井,欣喜若狂,剛想把頭探進去喝個痛快。可突然間,他像觸電般地僵住了。他看見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女神——月亮。
她怎麼會在井裡呢?她消瘦了,變成一彎蒼白的月牙兒,像即將融化的晶瑩的冰,看得他心疼。
他慌忙抬頭朝天空望去,卻見到另一個一模一樣的月牙兒仍掛在高高的樹梢上,脈脈無語凝視著他。
猴子大吃一驚,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的心一下子被攪亂了。
這時,一陣秋風吹過,井中的月亮忽地破碎了,只剩下絲絲縷縷的銀光在水波中亂閃。
他焦急而心痛地望著她。還好風一停,她便重新恢復了原狀。
可是,該怎麼辦才好呢?是誰那麼狠心那麼殘忍地將她囚禁在這暗無天日的井底呢?也許天上的月兒只是他的幻覺吧,此刻她正在冰冷刺骨的水中受苦!
他決心要救她!
只見他吃力地趴在井邊,一隻手攀住井沿,另一隻手朝她輕輕撈去。可是當他的手剛接觸到她的臉,她又再度化為亂瓊碎玉。
他的手上沾滿了水珠,那一定是她的淚吧?是他弄痛了她嗎?對不起,我不是有意的。他在心底默默對她說。
可是不知為什麼,只要他的手一縮回,她便又變回了原先那個彎彎的月牙兒。她好像一個喜歡惡作劇的調皮孩子,讓他無奈焦急卻又憐惜疼愛……
一次又一次,他滿懷希望朝她靠近。
一次又一次,他的希望悵然落空。
她彷彿是個虛幻的美夢,只能一生一世遠遠地望著,卻始終無法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後來,他再也支撐不住疲累欲絕的身心,手一松,竟朝井裡一頭栽了進去——
他平生第一次,與她如此接近。他用最後一口氣,親吻了她明亮的秋波,她的唇,她的發。她在他熱烈的愛撫中粉身碎骨,盛開出一朵浸淫了秋天月光的百合花。
而他,終於實現了痴纏心底的夙願,與她如飢似渴地融為一體,永遠沉溺在她柔情似水的懷抱里,至死不再分離……
但,那彎高高懸掛在天邊的月亮依舊冷艷絕倫,脈脈無語凝視著他,凝視著整個世界。
可憐的猴子,你知道嗎?你那終此一生的刻骨愛慕,其實只不過是水月鏡花。
5、小馬過河
馬棚里住著一匹老馬和一匹小馬。
有一天,老馬對小馬說:「你已經長大了,能幫媽媽做點事嗎?」小馬連蹦帶跳地說:「怎麼不能?我很願意幫您做事。」老馬高興地說:「那好哇,你把這半口袋麥子馱到磨坊去吧。」
小馬馱起麥子,飛快地往磨坊跑去。跑著跑著,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河水嘩嘩地流著。小馬為難了,心想:我能不能過去呢?如果媽媽在身邊,問問她該怎麼辦,那多好哇!
他向四周望望,看見一頭老牛在河邊吃草。小馬嗒嗒嗒跑過去,問道:「牛伯伯,請您告訴我,這條河,我能蹚過去嗎?」老牛說:「水很淺,剛沒小腿,能蹚過去。」
小馬聽了老牛的話,立刻跑到河邊,准備蹚過去。突然,從樹上跳下一隻松鼠,攔住他大叫:「小馬,別過河,別過河,河水會淹死你的!」小馬吃驚地問:「水很深嗎?」松鼠認真地說:「深得很呢!昨天,我的一個夥伴就是掉進這條河裡淹死的!」
小馬連忙收住腳步,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他嘆了口氣,說:「唉!還是回家問問媽媽吧!」
小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媽媽問:「怎麼回來啦?」小馬難為情地說:「一條河擋住了,我……我過不去。」媽媽說:「那條河不是很淺嗎?」小馬說:「是啊!牛伯伯也這么說。
可是松鼠說河水很深,還淹死過他的夥伴呢!」媽媽說:「那麼河水到底是深還是淺?你仔細想過他們的話嗎?」小馬低下了頭,說:「沒……沒想過。」
媽媽親切地對小馬說:「孩子,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淺,你去試一試就會明白了。」
小馬跑到河邊,剛剛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來:「怎麼,你不要命啦!」小馬說:「讓我試試吧。」他下了河,小心地蹚了過去。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