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雙重人格電影劇情解析

雙重人格電影劇情解析

發布時間: 2022-07-11 17:17:25

1. 國內雙重人格電影,主角是男的,因為女兒死後人格分裂,把自己當自己的朋友

形影不離(2011)

導演:伍仕賢
編劇:伍仕賢
主演:吳彥祖/凱文·史派西/龔蓓苾/閆妮/彼得·斯特曼/曾江/張默
類型:劇情/喜劇/懸疑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英語 /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2012-05-04(中國大陸)/2011-10-08(釜山電影節)
片長:93分鍾
又名:Inseparable

2. 雙重人格的問題

其實這是一部打著雙重人格的幌子的《LES純愛片》

雙重人格包含在內,但不是主要內容,賣點依次是自戀,LES,中性,雙重人格

既然你問到雙重人格,我想這個話題應該是我比較熟悉的

你已經把它定義很清楚了,沒錯就是『交替人格』!和多數人評價這部電影作『雙重人格』多少有點出入

當然為了票房,就解釋成了大家都熟悉的『雙重人格』

雙重人格是可以同一時間內體驗到兩種人格的存在的。因為雙重人格的表現多在社會環境中,大多是防禦機制,因為曾經受過重大的挫折,安全感和存在感嚴重缺失,所以,根據不同的環境產生不同的應激性。這就是為什麼多數人說『雙重人格』的人給人感覺忽冷忽熱的了

交替人格是同一患者在不同時間內表現為兩種不完全不同的人格,在不同時間內交替出現。相比之下,交替人格比多重人格穩定規律的多,更利於病情掌握

怎麼說呢,現實中的診斷多是臆斷的,醫生多和患者缺少交流,而且受很多客觀環境的影響,所謂的心理測試也不是特別精準的可以分析出病情,真正可以確診出來的,需要長期對患者的細心觀察和了解,成本相對較高

回答完畢

3. 2013理查德·阿尤阿德執導電影《雙重人格》什麼意思

觀影兩次,將邏輯梳理清楚後,深深地對這部片子的演繹方式著迷

首先,對光影的運用是我大贊本片的原因之一,它營造出了一種陰森詭秘又不乏荒誕的感覺 --- 從一開始列車行駛在隧道時燈光的忽明忽暗,再到辦公室的昏黃破舊的燈光,最後那暗白色燈光下了無生氣的宿舍走廊。無不讓觀影者對電影中的世界產生了一種壓抑感,這對之後的劇情也有了合理化的解釋。

另外,對於光影的轉換,本片拿捏得恰到好處。有兩個場景讓我印象深刻。第一個就是當Simon出門准備去舞會。原本昏暗的宿舍走廊伴隨著Simon的舞步閃爍著藍色和紅色的燈光,還配上溫馨的音樂,真得讓我替Simon高興。想著這個唯唯諾諾的老好人終於有了春天,雖然之後的結果卻是那麼地讓人無奈。另一個場景是在片尾,Simon說完I just want to be unique之後,燈光從他的左臉轉換到右臉,再從右臉轉換回到左臉,再重復著。 這種光影的轉換很好地表現了Simon和James兩種人格存在於一副軀體之中那種糾纏,詭秘的感覺。

除了對燈光的運用,聲效在這部電影上也十分完美。列車行駛的噪音,單調而重復,讓人覺得煩躁壓抑。意味著情景轉折的那段小提琴聲,無不讓觀影者對這個電影世界感到一種莫名的焦躁,無奈與心酸。片子很好地利用動與靜的聲效對比,營造出了一種有點像默劇但有不是默劇的感覺

完美的燈光和音樂,定下了這個電影里的世界觀 --- 單調,重復,陰森,壓抑。這些都是把人逼瘋的元素,也給本片中主角的人格分裂有了一個很好的環境鋪墊。

到了故事,我覺得說雙重人格的片子也不少,但本片的故事敘述方式很新穎,同時這個故事讓我覺得很心酸。因為他和我們現今活著的社會有太多的類似。

Simon James,老好人到讓人感到怯懦的那種人。他沒有個性,被動,懦弱。 他不敢向自己想要的東西爭取,他不敢對不公平的事情作抗爭,他甚至不敢大聲地向那個堵在地鐵門口搬貨的人說句請讓開。 就這樣的一個人,他只能默默地承受著社會對他一切的不公待遇,利用偷窺他心儀的女孩來得到一絲的慰藉。他的後果是可想而知的,工作了7年卻不曾被人記住,連最後系統里都找不到他的名字。在餐廳點菜還被服務員欺負,在舞會的時候被攔在了門外。他就是一個個徹頭徹尾的No body

反觀James Simon,這個Simon從舞會的失意衍生出來的人格。他傲慢,不拘小節,風趣,個性。他有著一切讓Simon渴望的但又害怕具備的性格。 所以當Simon和James相遇的時候,從開始的害怕接近,再到見識到James的迷人而感到欣賞與接受。這都表明著Simon對於be unique的追求和渴望。

但同時,Simon的心理是存在掙扎的,因為他的性格就是一個wooden boy,一個不想長大的孩子。他想成為像James一樣的人,受人尊重,生活在焦點之中。但是他又同時排斥著那種成為大人的元素。他天真地相信會有人欣賞他,所以他不願意改變,也害怕改變,甚至對這種改變產生質疑。他不斷地追問著Hanna為什麼她和James沒見過就對James產生著迷,James到底怎麼Unique。再如James讓Simon在和Hanna約會時代替他並給他出了許多交談方式的主意,但最後Simon困惑地問到:But This is NOT me.

現實是殘酷的,就如上段對話中James回答Simon的困惑 --- 「是的,這樣就最好不過了」。我覺得這句話真得像一把刀一樣深深地插在了Simon的心上。影片到了這里,也向觀眾們預示著Simon和James最後會走向割裂。隨著James的得勢,現實一次又一次無情地沖擊著Simon的底線 --- 自己心儀的女孩被搶了還要為別人買單,自己對工作所作的努力被認為是James的成果,自己沒撿到便宜卻被James用自己和將軍的女兒拍的裸照威脅,到了最後甚至還丟了工作。他終於被逼得忍無可忍,他去抗爭,可是一切都為時已晚。因為他是一個沒有存在感的人,沒有人會記得他,更別說相信他的話。所有人都以為他瘋了,此時的他也的確被逼得崩潰了,才會在最後痛苦地吶喊著「He stole my face!」。

此時的Simon被逼到了絕境,以至於不得不以自殺了結自己。更可悲的是,原本寫下遺書想為自己所受屈辱作最後的控訴,最後也只能劃掉並改成悲涼蒼白的只言片語 「I am a ghost」。這種哀莫大於心死的感覺,或許只有經歷過那種奮力呼喊卻聽不到迴音的人,才能感受到吧。

接下來的情節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Simon在母親的葬禮中意識到了James和他是同一人,頓然醒悟。他選擇了置諸死地而後生的方式,將James的人格殺死。此時,Simon和James成了同一個人,兩個人格在Simon的肉身得到了並存,並恢復了Simon的身份。在救護車里,他得到了他一直想要的,Hanna的微笑,將軍的對他的贊賞。這是導演給Simon最好的禮物。

看完本片之後,我覺得這片子給了我一些啟發。我覺得,每個人都活在多重的人格當中。對人格的極端割裂會讓人格之間產生矛盾,最終導致人格世界的崩壞,留下來得人格必定是以其他人格的死亡作為條件的。

可是,人格之間是能夠共存和融合的。 Simon在醒悟之後,他既有了James的勇氣,又具備了Simon細膩的情感。所以在這個角度來說,Simon最後殺死的,不僅僅是James,而是Simon和James這兩個舊的極端的自我。最後活下來的,是一個混合了兩個人格特點的,一個較為中性的自我。所以,我覺得個性的平衡很重要。

另外一點啟發在於外部環境對性格的影響。片中的世界觀描繪得很好 --- 十年不變的辦公室,黑暗陰森的走廊,單調無趣的工作等等。無不給人一種壓抑和焦躁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人就會更加渴望去改變,渴望受到關注。所以被一些東西觸發之後(片中是Simon在舞會中被拒之門外,無法和Hanna相會),另一個極端的人格就會滋生。這讓我不禁地想到,現代都市人的心理狀況。之前看一篇報道說92%的都市人都有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這讓我不得不覺得環境是有可能逼瘋人的,想到這我不禁地為這種現象感到擔憂。

最後的一點是,片中有意無意地向觀眾描繪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的形象 --- James Simon。 不拘小節,自我,風趣幽默。 這都是在西方人眼中有趣的人的表現。 可是在個性被抹殺的中國,Simon James卻應該比James Simon更加受領導的喜歡。所以國情不同,角度不同,Simon 可能活在中國如魚得水,James 就得承受各種異樣目光最後選擇跳樓還不一定呢。Anyway,這純粹是題外話了。

總結來說,The double是一部很完善的作品,從故事的立意到對燈光聲效的運用,再到故事的敘事節奏,都很成熟。是一部具有黑色幽默風格的的小品劇。本人推薦這部作品。(文/Kz)

4. 電影《雙重人格》表達的是什麼

超現實主義哲學驚悚片,圍繞主人公孤獨而自卑的心理展開。表達的是人們近年來爆發性增長的孤獨心理狀態的人群。

5. 電影《雙重人格》好看嗎

《雙重人格》是根據19世紀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創作的同名小說改編,由理查德·阿尤阿德擔任導演、編劇,傑西·艾森伯格、米婭·華希科沃斯卡、華萊士·肖恩、諾亞·泰勒主演的驚悚電影。該片於2014年5月9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講述一名默默無聞的小職員(艾森伯格飾)突然發現生活中闖入了一個與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傢伙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雙重人格》在風格上獨樹一幟,幽閉的空間和昏黃的光線營造出

一種你在其他電影里體驗不到的詭異陰森以及荒誕感。盡管影片的故事不是那麼完美,但讓人過目難忘的視覺體驗依然足以成功俘獲你的眼球,讓你進入一場心靈之旅,窺視藏在一個人心「內部」的故事。影片最成功之處是創造了一個壓抑晦暗的世界,實際上它放大了社會的冷漠殘酷、諷刺了公司制度對人格的踐踏,影片對人格分裂的解讀也不賣關子,隱喻和想要表達的東西一目瞭然。

6. 雙重人格的影片評價

《雙重人格》在風格上獨樹一幟,幽閉的空間和昏黃的光線營造出一種你在其他電影里體驗不到的詭異陰森以及荒誕感。盡管影片的故事不是那麼完美,但讓人過目難忘的視覺體驗依然足以成功俘獲你的眼球,讓你進入一場心靈之旅,窺視藏在一個人心「內部」的故事。影片最成功之處是創造了一個壓抑晦暗的世界,實際上它放大了社會的冷漠殘酷、諷刺了公司制度對人格的踐踏,影片對人格分裂的解讀也不賣關子,隱喻和想要表達的東西一目瞭然。(網易網評 )
在理查德·艾歐阿德導演的詮釋下變成了一部超現實主義的哲學驚悚片。圍繞著孤獨而自卑的主人公展開,淋漓盡致的展現了近年爆發性增長的孤獨人群的心理狀態。(鳳凰網評 )

7. 鞠婧禕雙重人格的電影叫什麼

雙重人格 雙重人格是多重人格的一種,是嚴重的心理障礙。美國精神病大詞典對於多重人格的
定義是這樣的:「一個人具有兩個以上的、相對獨特的並相互分開的亞人格,是為多重人格。是一種癔症性的分離性心理障礙。」
多重人格的基本特徵是,雖然同一個體具有兩種或更多完全不同的人格,但在某一時間,只有其中之一明顯。每種人格都是完整的,有自己的記憶、行為、偏好,可以與單一的病前人格完全對立。多重人格可以有雙重人格、三重、四重......,最多的可以達到17重人格。其中以雙重人格相對多見,通常其中一種占優勢,但兩種人格都不進入另一方的記憶,幾乎意識不到另一方的存在。從一種人格向另一種的轉變,開始時通常很突然,與創傷性事件密切相關;其後,一般僅在遇到巨大的或應激性事件、或接受放鬆、催眠或發泄等治療時,才發生轉換。其實,純粹的多重人格現象是非常罕見的,迄今為止,世界上見諸報道的,還不足50例,而我國只有一些雙重或多重人格的正式報道。
解決或控制辦法:1、減輕或緩解個人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的壓力,改善生存條件。從本質上說,多重人格是一種對於環境壓力的防禦。
2、由於多重人格的背後,是強烈的自卑和脆弱。因此應注意循序漸進的培養自身的自信感和自強感。從小事做起逐步獲得成功的感覺。
3、要給予患者足夠的滿足感和安全感。
4、多與患者進行交流,引導其與友善的人建立友誼。
5、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禁止家庭暴力。家庭關系的不和諧很容易造成兒童的性格障礙,嚴重的導致多重人格症。
有各種見解,眾說紛紜,但是絕對不是精神分裂什麼的病
個人認為是好的,能讓你更精明,認識事物能更完整,讓你更瀟灑跟智慧,讓你能夠感受到無比的強大,但是要正確利用到社交和生活之中,你就成為完整的人了~!!!
以下是各種說法
----------------------------------------------------------------
首先我們要明確雙重性格的定義.在醫學上講,雙重人格的解釋是:在相同時刻存在兩種(或更多)的思維方式,其中,各種思維的運轉和決策不受其他思維方式的干擾和影響,完全獨立運行.
雙重性格在現代心理學研究中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在中華醫學會心理健康部2004年的統計結果中,百分之三的人明顯感到有雙重性格,其中百分之十三的人感覺雙重人格對生活產生了不利影響.
雙重人格對患者的正常生活有比較嚴重的影響.通常來說,患者在思考問題時常常有兩套思路在運轉,影響了信息的採集,對於結果的選擇也有不利影響:患者可能不能選擇或左右不定,引發焦慮,頭暈頭痛,失眠等症狀.
下面介紹一下日常要注意的問題.
1.工作/學習不可以過度勞累,尤其是有些學生在自己身體十分疲勞的情況下還要硬撐,只能讓自己更加勞累,在休息與繼續的選擇上會產生分歧,進而導致雙重性格的發生.
2.對於歷史性(已成定局的)的問題不要在多加思考了.通常來說,雙重性格的患者都是比較喜歡鑽牛角尖的,這對實際問題的解決和結果沒有任何影響,卻會讓患者更加痛苦.
3.認清自己的位置.雙重人格同精神分裂有本質上的不同.千萬不要混淆!雙重人格在經過仔細的心理治療後絕對可以康復且在家即可,但精神分裂的治療則必須在醫院進行.
很多人都把自己說成是雙重性格,因為他們很矛盾。這種矛盾深入骨髓。他們想活回簡單的兒時,但是總也做不到,哪怕只有幾步之遙。但他們的性格沖突絕對沒有上升到精神分析學界定的程度,那同樣很難。
人生來就是叛逆的,就是自由的。但是人們是不能容忍這些自由的。這么多亞當和夏娃隨意追逐,那還不亂了套?他們必須有秩序,最好是排著隊,唱著同一首歌。這些被制定出來的規則有很多名字:法律——文化——意識形態。越來越叫人不好捉摸。人為什麼要讀那麼多年書?很重要的是練就大家都一樣的文化習性。而不是為了個性。
很多時候個性是不被陽光所允許的,他們只有寄情月光,月光很輕柔,很寬容。我們喜歡陽光,也喜歡月光,月光似乎是更多地屬於自己的。
一半是陽光一半是月光,我們在徘徊中找到平衡回答完畢

8. 如何評價電影《雙重人格》中演員的表現

這部片子主要的笑點在於:男主花樣倒霉...說起這點也很奇怪,就像趙本山早期的小品一樣,主角明明是一些很可悲的人,但是在特定環境下,你是一邊同情他們一邊剋制不住想笑的。細思極恐。主角在這部片里明明是顏值擔當,但就是成了小透明...還被所有人無視+厭惡,主演Jessy塑造的也挺好,兩個「人」的步伐神態完全不一樣。還有片中兩個人在同一條走廊里走路,只有一個人的腳步聲這個細節也很意味深長 這部片子主要的爭論在於:到底是不是雙重人格,個人認為不是雙重人格,因為雙重人格一般是沒有一個可以把所有遇到的情況歸類的主人格的,不同的人格處理遇到的不同信息。

9. 雙重人格的劇情簡介

怯懦的西蒙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勤勤懇懇在一個公司工作7年,卻連個紀錄都沒有,走哪兒都被人忽視甚至被人欺負,不敢追求自己心儀的女神,只能躲在家裡用望遠鏡偷窺。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失意後,詹姆斯·西蒙出現了,兩個人的個性同名字一樣剛好相反,詹姆斯·西蒙風趣健談,性格鋒芒畢露,走到哪兒都能成為人群中的焦點。西蒙對詹姆斯從剛見面時的防備害怕,再到欣賞和接受。但隨著詹姆斯在西蒙的生活中逐漸占據主動——搶走西蒙的勞動成果和工作,搶走西蒙心儀的女孩,取代了西蒙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這讓西蒙走向崩潰。被逼入絕境的西蒙寫下「我就是個孤魂野鬼」的悲痛遺書,決定自殺。但在母親的葬禮上,西蒙突然開竅,將詹姆斯殺死——或者說殺死了自己的另一個人格,這時倆人合二為一,在西蒙的身體里得以共存,西蒙終於贏回了曾經失去的一切 。

10. 有人記得一部講述人格分裂又叫雙重人格障礙的電影叫什麼名嗎

一級恐懼?
片名:Primal Fear
譯名:一級恐懼/致命內情/驚悚/基本的恐懼
類型: 神秘/犯罪/驚悚/劇情
導演: 格雷戈里·霍伯利特 Gregory Hoblit
主演:李察·基爾 Richard Gere
勞拉·林妮 Laura Linney
愛德華·諾頓 Edward Norton
約翰·馬奧尼 John Mahoney
弗朗西絲·麥克多曼德 Frances McDormand
阿爾法·沃德 Alfre Woodard
特里·奧奎因 Terry OQuinn
上映日期:1996-4-3
國家地區:美國
片長:129分鍾
級別:R級
出品:哥倫比亞公司
劇情簡介:

德高望重的老主教羅森被人謀殺,身上共被刺了74刀。警察在現場抓到了滿手鮮血的少年艾倫。著名律師馬丁·威爾決定經辦此案。他在拘留所看到了面色蒼白,稚氣未脫的艾倫,通過交談他認為艾倫是無辜的,並決定免費為他辯護。

在法庭上,威爾的前妻、女檢察官瑞納提出了大量不利於艾倫的證據,但都被威爾一一駁回。為了喚起艾倫的記憶,威爾和心理醫生對艾倫進行了詢問。隨著問題的深入和嚴厲,艾倫開始逐漸由溫順變得兇狠無理。

威爾終於找到了被羅森收養的另一個男孩,並發現主教收養艾倫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窺淫癖。當他到拘留所就此質問艾倫時,艾倫突然象變了一個人。他自稱「羅伊」,承認是自己殺死了羅森,並且保護了「艾倫」。在發泄後,「羅伊」又變回了艾倫,並且對剛才的一切毫無記憶。

心理醫生在法庭上證明艾倫患有人格分裂症,在被虐待至極度痛苦時就會變成兇手羅伊,但是他們卻無法證明這一點。瑞納在對艾倫進行盤問時,步步緊逼,指出艾倫是因為在為羅森主教作色情表演時倍受虐待而殺死了主教。這時,艾倫跳出了被告席,變成了羅伊。他攻擊了瑞納,雙手狂暴地卡住她的脖子,全法庭的人都被驚呆了。

法官決定取消陪審團,宣判艾倫入院觀察30天,由醫生進行治療。審判結束後,威爾去探望已經恢復常態的艾倫。臨別時,艾倫請他代向瑞納道歉,問她的脖子有沒有受傷,威爾隨口答應之後才突然想到艾倫應該在發作後什麼都無法記住。被識破的艾倫看著他獰笑起來。威爾終於明白,艾倫才是真正不存在的。從羅森收養了艾倫並把他帶回那神聖的地獄時起,艾倫就已永遠變成了羅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