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為什麼經典電影都在八十年代
擴展閱讀
求泰國血腥的電影 2025-05-20 05:36:22
香港交警賽車電影 2025-05-20 05:12:41

為什麼經典電影都在八十年代

發布時間: 2024-10-16 18:24:14

『壹』 七十,八十,九十年代,哪一時期才是香港電影最鼎盛的

八十年代,應該是最鼎盛的時期,如果要用10年劃一個界限,我覺的是85年-95年這十年,電影的鼎盛時期,一個是看產量一個是看產出,產量多一定會有精品,高質量的電影一定會夾雜在一堆的爛片中,但是多少爛片喂養出了導演、編劇,看看那幾年的「金像獎」最佳電影角逐,會有懸念,精品多,名導一人一片,明星跨戲2、3部,那是真的繁榮,喜劇、功夫、警匪、黑幫、鬼片等題材,現在變成了香港電影風向標。說到產出,90年代的《古惑仔》一出一個系列,跟現在的漫威電影一樣,李連傑的《黃飛鴻》一個系列,成龍的《警察故事》一個系列,王晶導演的賭片等等,不要說三級片了,這都是大IP啊!對比現在,嘆口氣啊!

『貳』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看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和電視劇

八九十年代,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刻,無論是男神周潤發、喜劇之王周星馳,還是女神張曼玉林青霞等等,在那段歲月,香港電影圈涌現出了大批人才與無數經典影片。

美國電影學者大衛·波德維爾著名的香港電影研究專著《香港電影的秘密:娛樂的藝術》,討論的香港電影絕大部分屬於八、九十年代,絕非偶然。只有這個階段的香港電影才是真正有關港人的身份、情感、記憶、經驗、想像的投射,才是其在世界影壇獨樹一幟的形式風格最波瀾壯闊的一次爆發歷程。讓無數港片迷無止境緬懷的香港電影黃金歲月正是於此開端。

美國知名詩人兼影評人 Geoffrey O'Brien 在 1992 年 9
月份的一期《紐約書評》上撰文稱,「香港正在創造這個星球上最喧囂最缺乏反省意識的電影」。這個概括大抵准確,法國電影評論圈自 1960 年代以降最重要的影評人
Serge
Daney,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不喜歡香港電影。癲狂,火爆,感性,縱情,這些都是這個階段香港電影最顯見的性格特質。如果要找一位此階段最具影響力、最能代表香港大眾商業電影創作實力的導演,非徐克莫屬。

香港電影黃金年代的幾大浪潮,徐克都是推動浪潮的關鍵人物。他是最早在香港電影界實踐電影特效的人物(《蝶變》)。1980年代中後期至90年代初香港電影的兩股重要浪潮,由《英雄本色》開啟的英雄片浪潮、由《倩女幽魂》開創的人鬼片浪潮,徐克本人雖然不是這兩部電影的導演,但項目的始作俑者都是他。

『叄』 現在市場太浮躁,好的作品很少,為什麼感覺老電影都是精品

老電影、老片子之所以百看不厭,首先是其作品經得住時間的檢驗,最終成為藝術經典。同時,老電影的觀眾群也很重要,再好的作品如果無人喝彩,那也只能束之高閣。

真實感

老電影朴實,接近人物,不誇張,實事求事,道具,坊地,服裝,化裝都很現實,老百姓看的就是真實感,不像現在拍的都是神劇,服裝,發型都是現代化了,試想四,五十年代老百姓有這種穿戴和油頭發型?所以老百姓看的是要現實,再好的片哪怕你投入的再多也是不行的。

『肆』 為什麼現在的人喜歡看70,80年代題材的電視劇

對頭,就是愛看,

因為那是一個純朴的年代,值得留念的年代,雖苦雖累但基本人人平等,沒有怨言,

在加上懷舊以及對過去的 情感 ,

七八十年代的電視劇頌揚的是正能量精神,而且順其自然,順理成章,也鼓勵人民積極向上,比喻:雷鋒王傑等英雄事跡,大寨大慶戰天斗地的精神,人民解放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鋼鐵長城,這些可歌可泣的事跡永遠不會使人民忘懷,這就是人民喜歡過去的原因。

那個時候的電視劇,很接地氣,宣傳的是毛主席、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歷程,還有建設 社會 主義事業的真實故事。

不管是戰爭的,還是 社會 主義建設當中電影,刻畫的人物,都是大眾形象,充滿了正氣,特別感人,也激勵著我們這一代人,在自己崗位上,努力無私的貢獻恚春和力量。

所以,我們對老影片有著深厚的感情,終生難忘。

那是一個美好而純真的年代,雖然物質條件與今天沒法比,計劃經濟,什麼都是配給制,我是70年代早期生人,對布票、糧票、副食票還有印象;那時也沒有什麼明星大腕,年輕人也不追星,要說有明星那就是偉大領袖毛主席,全國人民都崇拜毛主席,記得大家都佩戴毛主席像章,背誦毛主席語錄;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幾乎沒有什麼貧富差距,上至領導下至平民百姓,大家吃的、穿的、用的都差不多;也沒有明顯的階層劃分,沒有機關、事業、企業的概念,干什麼都是為國家做貢獻,甚至有志青年都勵志去基層,去企業,認為這樣才能得到鍛煉,才能實打實的為國家做貢獻;那時的人們雖然物質清貧,但整天樂觀向上,活著特別有奔頭,年輕人只要肯吃苦,肯好好讀書,通過讀大學,就能鯉魚跳龍門,改變命運,50、60年代出生的領導人有多少都是從農村跳出來的後生;考不上大學的,隨隨便便做點兒什麼小生意就能賺到錢,生意特好做,隨便支個小攤兒賣賣小東西,一點點兒就能把生意做大,後來十幾年出現的大款基本上都是那個時候起步做起來的。

那時雖不富裕,但大家都差不多,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活的一點都不累,根本就沒有下崗失業這一說,進到一個單位,基本一乾乾一輩子,也不存在跳槽,只有調動;那時大學含金量高,畢業國家包分配,不愁找不到工作,通過讀書可以實現階層流動。那時年輕人搞對象基本靠媒人介紹,離婚的不多見,現在開放了,年輕人結交異性朋友的機會多了,反倒剩男剩女到處都是,丁克家庭也屢見不鮮。

時代在進步, 社會 在發展,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 社會 矛盾,每個時代有那個時代特有的美好記憶,不可替代,現在人們追憶70、80年代的美好,再過幾十年,人們也會追憶這個年代的美好,薪火相傳,永不停息。

實話實說,八十年代以後拍的電影也好,電視劇也罷,極少有正能量的。大多都是亂七八糟的事情。新中國成立到七十年代末拍的電影,隨便哪一部,看了都給人以積極向上、振奮人心的感覺。

因為那個時侯人性味濃郁, 社會 公平,貪腐少,生活現實。隨著 社會 發展,一部分人富起來了,差距擴大了,利益爭奪矛盾突出了,人情味淡化了。70~80年代題才劇吸引人,恰恰是人們對 情感 味、公平公正的想往。

我是五十年代出生的,整個青少年時期都是火紅的年代,那時候的我心中別無他念,只有美好的理想和 社會 主義純潔的理念。從農村到軍營再到工廠,恢復高考又進入大學學習,本科四年念了三年就被廠里召回搞技改。那個時代對知識的渴望,技術人材青黃不接,工廠引進的設備技術資料都是晚上翻譯成中文,白天分發每個工段,小組閱讀實習培訓,忙得白天黑夜連軸轉,困了就在車間眯一會,腦子里只有完成生產任務,從不計效金錢,那個年代的年輕人真的好純粹!因此,那些反映七八十年代生活的電視劇電影映片,我們這些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當然喜歡看。

這個問題不錯,我們來聊聊。為什麼百姓對於現在反應70、80年代的電視劇特別愛看?在我看來有以下幾個原因

對於逝去青春的懷念

喜歡看70、80年代電視劇的那批人大概是50、60後,現在大概都是兒孫繞膝,盡享天倫之樂的年紀了,但誰都有青春歲月,埋藏在心底的美好也許只有在看到反應當年電視劇的時候會被偶然打開吧。看著反應年輕時歲月的電視劇,和兒孫們回憶曾經過往,暫時把自己的精神世界寄託於此,這種精神世界的滿足自然會讓眾多特定年齡段的觀眾特別愛看

對於年代特有「味道」的懷念

記得我有個叔叔經常和我念叨說,自己的身體在21世紀,但靈魂依然屬於80年代。開始不解其中之意,但當自己人到中年後,突然明白所謂的「靈魂」便是那個年代特有的精神和味道!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慢慢變成了人與手機的交流,朋友之間,家人之間的聚會變成了炫富、曬娃、玩手機的攀比溝通大會。而想再次找回曾經的味道怎麼辦呢?也許只有從那個時代的電視劇中去找尋失去的曾經了。

所以以上兩點也許正是百姓對於現在反應70、80年代的電視劇特別愛看的原因了。


我是八零後,說實話,我也懷念八九十年代。那個時候,我們上學很容易,不批條子不找關系學費便宜,無論班主任還是代課老師都非常負責。記得有一次,我數學考試考了99分,就是錯了一個口算題。結果老師發了卷子後,依然輕輕打了我一手板。說明明能考100分,為啥粗心。結果就那一板子,我記憶猶新。這一板子讓我知道,無論任何時候,都要注意細節要仔細認真。那個時候老師真心是對學生好,班裡有幾個學生農村來的,比較貧困,早飯就是鹹菜夾饃。班主任看見了,放學後默默把他們叫到辦公室,一人給了一些錢,鼓勵他們好好學習。後來大家都知道,那是班主任從工資里拿的。而且,老師家裡做了好吃的,老師也會拿過來給孩子們分享。再者,那個時候放暑假,寒假就是做完假期作業就可以了,沒有像現在孩子們補課,家長也沒有那麼多煩心事和無奈事。那個時候過年,那真是過大年。三十早上就迫不及待要穿新衣服,還要出去轉一圈,賣弄一下。一進臘月們,鞭炮聲此起彼伏。跟著大人開開心心去買各種年貨。過年了,提著點心、罐頭、蛋卷以及自己家做的小食品去串親戚,一坐就是一天,大人們聊天,喝酒,品茶。小孩們就在一起放開笑啊鬧啊,可開心。那個時候,人和人之間是那麼親切,那麼溫暖,不像現在,很多時候比較冷漠。雖然那個時候日子清貧,但是那種味道確實難忘。

其實,不光是電視劇,就是那個時候的歌曲也那麼好聽,總是聽不夠。不像現在的歌曲,雖然旋律華麗,表現手法也多,但總沒有那個時候的歌曲那麼淳樸,清澈,動聽。

愛看電視劇,不在於年代,也是看內容,看與實際生活接近否,演員的演技是否做作,過去的劇為什麼愛看,就是那時的文藝工作者,還是為工農兵服務的,那時的編劇,導演不是為了錢而排劇,而現在,抗日的神劇,生活的小鮮肉,反腐劇也上人看得恨不起來,為了錢,什麼都能編導出來,戰爭劇共產黨地下人員,競能和女特務戀得死去活來,黨的男女幹部,和國民黨男女軍官,爭風吃醋,你覺得這樣的劇有人愛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