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百科 » 80年代大陆是怎么看香港电影
扩展阅读
怀旧战争电影完整版100部 2025-07-05 15:53:43
儿童爱国电影排行榜 2025-07-05 14:35:03

80年代大陆是怎么看香港电影

发布时间: 2022-07-11 05:44:47

㈠ 80-90年代,香港电影鼎盛时期,群星荟萃。几乎没有大陆的电影,那时候大陆在干嘛

当然有。孤陋寡闻而已。

㈡ 为什么80年代和90年代香港电影能有那么多经典的而现在没那一部能够看出当时的那种韵味!遗憾啊!

这是正常的,世事都是有规律的,有辉煌,自然也有衰落。
香港电影在以前,尤其是上世纪80、90年代,确实非常精彩好看。创作人员,无论导演、演员、编剧、监制,还有各种幕后人员,都非常卖力,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电影人才不断加入香港电影的产业。加之当时香港经济在地区中处于顶端,周围国家地区文化产业没有得到长足发展。所以,在这一时期,港产片蓬勃发展。
但进入21世纪,中国内地经济发展迅速,韩国电影工业脱颖而出,东南亚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电影产业开始实行电影进口配给制度。相反,香港经济停滞不前,优秀人才远赴美国好莱坞发展,本地电影创作人员思维相对创新有限。这些都造成了香港电影的日渐没落。
说白了,就是“强势经济催生强势文化”!香港电影要走出目前的低谷,最好办法就是北上神州,中国大陆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电影产业最需要的就是市场和人才,香港电影只有蜕变为中国电影,才有望重塑从前的辉煌!

㈢ 80年代到90年代香港电影都是在哪里取外景的

多数都是在香港本地取景,八十年代古装武侠片很多是室内搭建的布景,像83版射雕那些很多都是室内布景。
也有些电影去国外取景,日本、美国、欧洲等,比如成龙的福星高照、龙兄虎弟、飞鹰计划、杀手壕等
八十年代中期合拍片时代很多港片来大陆取景,比如:少林寺、少林小子、南北少林等
九十年代后期一些电影开始来大陆取景,比如超级警察等

㈣ 香港电影是什么时候传入内陆的

上世纪80年代,在《少林寺》成功敲开内地电影大门之后,港产片如潮水般涌进内地。虽然不乏武打片,但枪战片很快成为主流,港产片的火爆场面给内地观众留下了太多新奇的印象。这段鼎盛时期,香港年产影片300余部,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虽非每部影片都取得了绝佳票房收入,但是绝大部分影片最终闯进内地,并受到内地观众的广泛热捧却是不争的事实,一批香港影星也由此脱颖而出。

80年代香港电影在内地的走红,主要得益于内地的文化短缺。这种短缺并非一味指内地影视作品的数量,而是内地影视作品本身质量参差不齐,经不住港片的冲击。但是,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内地电影逐渐站稳了脚跟,一批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力的电影也慢慢收复了市场。而另一方面,香港电影人因为对内地经济腾飞带来的广阔电影商机“垂涎欲滴”,在影片中开始有意无意地添加些“内地元素”,以博取内地观众的好感。当内地观众对港产片那种打打杀杀开始感到腻烦的时候,香港电影人就不得不认真琢磨内地观众的口味。而这种兼顾内地观众“口感”的制作风格,必然导致香港本土观众的流失。但是,相对于内地数亿观众的广阔市场,谁还在乎过去的那种小打小闹呢?

还有,面对内地影视产业的迅速崛起,香港电影被迫越来越多地起用内地明星。《无间道》里我们看到了陈道明,《宝贝计划》里出现了陈宝国。另一方面,无论是张艺谋还是冯小刚,也努力试图在这两种文化之间找到某种平衡点,《十面埋伏》和《天下无贼》中就有刘德华、金城武以及刘若英。

这么看来,香港票房收入的减少,应该是两地文化融合不可避免的结果。这同时说明,香港电影已进入“后港片时代”。在“后港片时代”,从表面看香港本土艺人数量断档现象相当突出,目前仍旧为成龙、刘德华等寥寥几棵常青树艰苦把持。但是我们似乎不必为此过分忧心,因为越来越多的香港艺人开始了他们的“北漂”生涯,投身于内地发展。梁家辉就曾出演过《太行山上》,英俊小生魏俊杰在最近的电视剧《红色记忆》中也出演了英雄何世昌,尽管起先观众质疑声不断,但魏俊杰的出色表演最终还是为观众所接受。
“后港片时代”是香港电影发展史的一个标志,但绝对不是香港电影产业的末日,起码以国内这个广阔的电影大市场来看,香港电影与内地电影的融合是发展的必然。既然是融合,经过阵痛之后,总会回归到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而这或许应是香港本土影片的最佳状态。再说,尽管表面看来香港本土电影似乎少了,但实则上更多的影人“北上”带动了整个内地电影产业的进步,内地电影的“香港元素”也得以增加。

㈤ 八十年代在大陆电影院上映过的香港喜剧电影

《三笑》。

㈥ 按我看现在的大陆就是香港繁华的80-90年代,可为什么就看不到香港那个时代的活力,看那时的港片最

80年代90年代香港是赶上了大陆改革开放的红利了,大陆刚刚开发,上海和深圳都还未发展起来,很低外企金融企业都会去相对发达的香港落脚,所以造就了香港的80、90年代的繁荣。2000年后中国进入WTO,开放程度更高,和世界整体贸易融合更加紧,外企在华投资更加直接,无需香港作为跳板,所以香港从那时候开始就慢慢陷入平庸~再加上香港没有抓紧时间做经济转型反而在政治自由这条路上越走越偏,最后变成了现在这种情况。香港背靠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不是没有机会~只是一次次的错过。

㈦ 如何看待8090年代港片

这是正常的,世事都是有规律的,有辉煌,自然也有衰落。 香港电影在以前,尤其是上世纪80、90年代,确实非常精彩好看。创作人员,无论导演、演员、编剧、监制,还有各种幕后人员,都非常卖力,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电影人才不断加入香港电影的产业。加之当时香港经济在地区中处于顶端,周围国家地区文化产业没有得到长足发展。所以,在这一时期,港产片蓬勃发展。 但进入21世纪,中国内地经济发展迅速,韩国电影工业脱颖而出,东南亚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电影产业开始实行电影进口配给制度。相反,香港经济停滞不前,优秀人才远赴美国好莱坞发展,本地电影创作人员思维相对创新有限。这些都造成了香港电影的日渐没落。 说白了,就是“强势经济催生强势文化”!香港电影要走出目前的低谷,最好办法就是北上神州,中国大陆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电影产业最需要的就是市场和人才,香港电影只有蜕变为中国电影,才有望重塑从前的辉煌!

㈧ 香港七八十年代影视为什么走红,并充斥着大陆而如今却不行了

当年闭关锁国,80年代末才改革开放的
刚开放,港台影视大量涌入,对于天天看革命剧样板戏长大的国人来说,当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而如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随着两岸三地合作加深,国产片与港台片已无明显差距,再加上欧美日韩文化侵袭,人们选择余地大大增加。
而且香港电影目前本身也处于了低潮期。
所以现在港片想一家独大已经不可能了

㈨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怎么那么好看你怎么看

在近几年之中,香港的电影一直都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真的不如80、90年代的好看了,每次都抱着期望看,每次都抱着失望结束。在这两年除了在今年香港金像奖的最佳影片提名中,《红海行动》基本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内地电影,其他的就只有《无双》算是实至名归。实际上,香港金像奖这种“无片可提、滥竽充数”的窘境,已经持续了快20年了。

而在那个年代的周润发,周星驰,刘德华、张敏、王祖贤等等,都是拼演技的,而现在的香港片有什么?演技没有,全靠特效吗?在众多人看来,真的是太难看了。当然,也有人说,是因为80、90年代的演技和大咖们太多了,导致现在的无论是谁演绎,都不再有那种浓郁的香港味儿。再加上,现在社会的发展,很多演员已经不是再靠演技吃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