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百科 » 在电影院看电影时遇到地震怎么办
扩展阅读
儿童爱国电影排行榜 2025-07-05 14:35:03
刘德华在酒吧电影大全 2025-07-05 14:30:41

在电影院看电影时遇到地震怎么办

发布时间: 2022-06-14 20:32:45

⑴ 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突然发生地震怎样应对

跑不掉躲椅子底下

1
体育馆、电影院
最忌慌乱,要冷静观察周边环境,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物或双手保护头部。特别是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得乱挤,要立即躲在排椅、台脚边或坚固物品旁,或者就近躲到开间小的房间,如洗手间,待地震过后在老师或者相关人员统一指挥下再有序地分路迅速撤离,就近在开阔地带避震。

2
超市、商场
要小心选择出口,避免遭人踩踏,切记不要使用电梯。在超市、商场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由于人员众多,慌乱中容易导致货架倾倒,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因此,要保持冷静,避开人流,防止摔倒被踩踏。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也可在通道边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有秩序地撤离出去。

3
地铁、地下超市、地下街
不要慌忙挤向出口,如人群拥挤,要防止踩踏,原地躲避,等震后迅速撤离。

4
公园、广场
等遇到地震时,要迅速撤离到开阔地带,远离高大的游乐设施和其他建筑物。如在湖中游船上,船会左右摇晃,不要慌张,船上人员应均匀分坐两边,以免船在摇动中侧翻。将船划到开阔的岸边停靠稳后,上岸避险。

⑵ 地震时应该怎么办

您好!

地震避险自救常识 公共场所如何个人防护

在群众集聚的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最忌慌乱,否则将造成秩序混乱,相互压挤而导致人员伤亡,而应有组织地从多路口快速疏散。

1、如果你正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时,要沉着冷静,特别是
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得乱挤乱拥,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2、地震时,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它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也可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有秩序地撤离出去。

3、正在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绝不能乱跑或跳楼,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

4、正在进行比赛的体育场,应立即停止比赛,稳定观众情绪,防止混乱拥挤,有组织有步骤地向体育场外疏散。

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在地震时的应急防震工作 室内应急防震行动

防地震伤害主要是防震坏建筑物及震落物品的砸伤。如果有临震预报,就可按政府通告行动,离开建筑物。但在多数情况下,地震是突然发生的。在12秒钟之内通过自己的应急行动, 要得到最好的防护效果。其办法是:一旦发生地震,如在家里, 应立即关闭煤气和电闸,将炉火扑灭。若住在平房,且离门很 近,则应冲出门外。如住在楼房,可以躲到结实的床、桌下,或 躲进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或厨房,或设支撑三角形空间 (可参考第三课中的室内防护动作)。要注意保护头部,以防异物 砸伤;要用口罩捂住嘴和鼻子,身体取低位。注意千万不要跳 楼、跳宙,以免摔伤或被玻璃扎伤;不要上阳台,不要去乘电 梯,不要下楼梯,不要到处跑,不要随人流拥挤,这些地方容易 崩塌垮掉、发生挤压踩伤。特别是对于有感地震,尤其要防止盲目行动,听从指挥,否则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图13。2)。所有室内人员在初震过后,都要尽快撤出,在广场、公园等地,以避余震。在地下商场时一定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应避开人流,防止摔倒;并要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随人流行动时,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要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也可躲在柜台、框 架物中,蹲在内墙角及柱子边,护住头部。

若在电影院、体育馆 等地方,可就地蹲在排椅下,用书包等物保护头部3注意避开吊 灯、电扇等悬挂物。人防工程防地震的效果极好,已为唐山、包 头地震实践所证明。所以只要来得及,就可以进入人防工程或地 下室。因为地震对城市建筑物的破坏和核爆炸冲击作用有许多相 同之处,防护原理和防护方法也很相似。在行驶的公共电、汽车上时,要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 或碰伤;可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发生意外事故。要等 车停稳、地震过去之后再下车。司机要关好车窗,不锁车门,车’钥匙应留在车上,并和同车人一起行动。

如果人员被埋在废墟里,则要设法移动身边可动之物,扩大 空间,进行加固,以防余震。这时不要用明火,防止易燃气泄漏 爆炸。要捂住口鼻,防止附近有毒气泄漏。然后找机会呼救,等 待救援。

室外人员的应急防震行动

地震发生时正在室外的人员,应双手交叉放在头上,最好用合适的物件罩在头上、跑到空旷的地方去。注意避开高大的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墙的高建筑物、烟囱、水塔、广告牌、路灯、大吊车、砖瓦堆、水泥预制板墙、油库、危险品仓库、立交桥、过街天桥等。还要注意避开危旧房屋、狭窄的街道等危险之地。此时人员可以进入路旁大楼里,以免砸伤。 地震时正在郊外的人员,应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地,以防滑坡、地裂、涨水等突发事件。骑车的下车,开车的停下,人员靠边行走。收听关于震情和行动指南的广播。

平时的防震应急准备工作 当政府有短期预报或临震预报后,人们应立即行动起来开始应急防震准备。主要工作有:

①在家里或学校教室内采取安全加固措施。例如加固立柜防止倾倒,固定柜门,防止物品掉下伤人,用透明膜或胶带贴玻璃,防止碎片伤人,将重物低位存放。加固梁柱、屋顶和水泥板墙。保管好危险物品。准备消防灭火器具。这些工作的目的是增加室内安全程度。

②和人民防空应急一样,要备好个人应急包和帐篷材料。

③按照家庭、学校或单位的应急分工预案,确认工作职责、搞清学校或家庭的安全部位,以 便应急躲藏、避难。

④学习自救、互救、灭火、抢修、找、抬伤 员的技能相知识。确定邻里、单位人员震后集中的位置、制定应 急抢救的计划。

⑤学习地震之前的预兆知识:如井中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大气中出现异味,飞鸟、家畜惊慌、电线之间有火花、室内有蓝光、荧光灯被点燃等。人人都要知道立即报告的途径。但绝不能预报“地震了!”,也不要相信“有地震”的传言。

⑶ 地震了怎么办

1、 紧急避险

(1)紧急避险的重要性。经验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时,从人们发现地光、地声,感觉有震动,到房屋破坏、倒塌,形成灾害,有十几秒,最多三十几秒的时间。这段极短的时间叫预警时间。人们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事先有一些准备,又能临震保持头脑清醒,就可能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成功地避震脱险。

有人调查过唐山地震幸存者中的974人,发现其中258人采取了避险措施。这258人中有188人成功脱险,占72.9%。说明只要避险方法正确,脱险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2)逃生原则。破坏性地震突然发生时,采取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的方法是应急避险的好办法。当然,如果身处平房或楼房一层,能直接跑到室外安全地点也是可行的。在1556年陕西华县8 级大地震的记载中也总结到:“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是说,突然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向外逃,而要躲避一时等待地震过去,还是有希望存活的。这“伏而待定”,高度概括了紧急避震的一条重要原则。

为什么地震瞬间不宜夺路而逃呢?

这是因为:

—现在城市居民多住高层楼房,根本来不及跑到楼外,反倒会因楼道中的拥挤践踏造成伤亡。

—地震时人们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可能性最大。

—地震时房屋剧烈摇晃,造成门窗变形,很可能打不开门窗而失去求生的时间。

—大地震时,人们在房中被摇晃甚至抛甩,站立和跑动都十分困难。

除了“伏而待定”这一原则外,地震时还应注意不要顾此失彼。短暂的时间内首先要设法保全自己;只有自己能脱险,才可能去抢救亲人或别的心爱的东西。

(3)因地制宜,就近避震。“伏而待定”,“伏”在哪里更安全呢?经验表明:

a. 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

b. 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

c. 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场或饭店,要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门口的观众可迅速跑出门外或体育场场内。

d. 如果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院所。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

e. 如果你在百货商场,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

f. 如果你在工厂的车间里,应就近蹲在大型机床和设备旁边,但要注意离开电源、气源、火源等危险地点。

g. 如果你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护住头面部;背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双手护住后脑,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地震后,迅速下车向开阔地转移。

h. 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i. 如果正在使用明火,应迅速把明火灭掉。

(4)正确应付地震时的特殊危险。当遇到燃气泄漏时,可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口、鼻、不可使用明火,不要开关电器,注意防止金属物体之间的撞击。

当遇到火灾时,要趴在地下,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匍匐转移到安全地带。

当遇到有毒气体泄漏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按逆风方向跑到上风地带。

2、大震后自救与互救

(1)自救互救意义重大。自救和互救是大地震发生后最先开始的基本救助形式。震时被压埋的人员绝大多数是靠自救和互救而存活的。

据统计,唐山大地震后的抢险救灾中,抢救时间与救活率的关系为:

半小时内 救活率95%

第一天 救活率81%

第二天 救活率53%

第三天 救活率36.7%

第四天 救活率19%

第五天 救活率7.4%

以上数字说明,在抢救生命的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耽误的时间越短,人们生存的希望就越大。因此应当不等不靠,尽早尽快地开展自救互救。

(2)自救原则。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

a. 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b. 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c. 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d. 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e. 寻找和开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f. 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

g. 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的有人时,再呼救。

(3)互救原则。互救是指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的抢险营救人员对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

a. 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

b. 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也就是“先近后远”。

c. 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也就是“先易后难”。

d. 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也就是“先轻后重”。

e. 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

(4)找寻被压埋的人。利用救助犬和测定微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对遇险者定位。但为了抢救时间,也可以用简易的方法找寻被压埋的生存者。

一是问,向了解情况的生存者询问,了解什么人住在哪些建筑内,震时是否外出,有什么生活习惯等,从中寻找可靠的线索。

二是看,观察废墟叠压的情况,特别是住有人的部位是否有生存空间;也要观察废墟中有没有人爬动的痕迹或血迹。

三是听,倾听存活人员的动静。听的方法是:要卧地贴耳细听;利用夜间安静时听;一边敲打(或吹哨)一边听。有时你敲他也敲,内外就联系上了。

四是分析,分析倒塌建筑原来的结构、用处、材料、层次、倒塌状况,判断被压埋人员的生存情况。

(5)科学挖掘。挖掘时要注意保护好支撑物,清除压埋阻挡物,保证压埋者生存空间。在使用挖掘机械时要十分谨慎,越是接近压埋者,越应多采用手工操作。

a. 没有起吊工具无法救出时,可以送流汁食物维持生命,并做好记号,等待援助,切不可蛮干。

b. 救人时,应先确定压埋者头部的位置,用最快速度使头部充分暴露,并清除口、鼻腔内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然后再暴露胸腹腔,如有窒息,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c. 要妥善加强压埋者上方的支撑,防止营救过程中上方重物新的塌落。

d. 压埋者不能自行出来时,要仔细询问和观察,确定伤情;不要生拉硬扯,以防造成新的损伤。

e. 对于脊椎损伤者,挖掘时要避免加重损伤。在转送搬运时,不能扶着走,不能用软担架,更不能用一人抱胸、一人抬腿的方式。最好是三四个人扶托伤员的头、背、臀、腿、,平放在硬担架或门板上,用布带固定后搬运。

f. 遇到四肢骨折、关节损伤的压埋者,应就地取材,用木棍、树枝、硬纸板等实施夹板固定。固定时应显露伤肢末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g. 搬运呼吸困难的伤员时,应采用俯卧位,并将头部转向一侧,以免引起窒息。

3、卫生防疫工作

(1)搞好卫生防疫的重要性。在地震发生后,由于大量房屋倒塌,下水道堵塞,造成垃圾遍地,污水流溢;再加上畜禽尸体腐烂变臭,极易引发一些传染病并迅速蔓延。历史上就有“大灾后必有大疫”的说法。因此,在震后救灾工作中,认真搞好卫生防疫非常重要。

(2)把好“病从口入”关。夏秋季节,痢疾、肠炎、肝炎、伤寒等传染病很容易发生和流行。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最主要措施,就是搞好水源卫生、食品卫生,管理好垃圾、粪便。

a. 饮用水源要设专人保护,水井要清掏和消毒。饮水时,最好先进行净化、消毒;要创造条件喝开水。

b. 搞好食品卫生很重要。要派专人对救灾食品的储存、运输和分发进行监督;救灾食品、挖掘出的食品应检验合格后再食用。对机关食堂、营业性饮食店要加强检查和监督,督促做好防蝇、餐具消毒等工作。

c. 管好厕所和垃圾。震后因厕所倒塌,人们大小便无固定地点;垃圾与废墟分不清,蚊蝇孳生严重。所以震后应有计划地修建简易防蝇厕所,固定地点堆放垃圾,并组织清洁队按时清掏,运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

(3)消灭蚊蝇。蚊蝇是乙型脑炎、痢疾等传染病的传播者。消灭蚊蝇,不仅要大范围喷洒药物,还要利用汽车在街道喷药,用喷雾器在室内喷药,不给蚊蝇留下孳生的场所。

在有疟疾发生的地区,要特别注意防蚊。晚上睡觉要防止蚊子叮咬。如果发现病人突然发高热、头痛、呕吐、脖子发硬等,就要想到可能得了脑炎,赶快找医生诊治。

(4)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地震灾区的每一位公民,在抗震救灾期间,都应力求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注意身体健康,加强身体锻炼。应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气管炎、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老人和儿童要特别注意防止肺炎。冬季应注意头部和手、脚的保暖,防止冻疮;夏季要准备些凉开水,吃一些咸菜,补充体内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盐分和水分,预防中暑。

⑷ 在不同场地遇到地震该怎么办

地震避险自救常识 公共场所如何个人防护

在群众集聚的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最忌慌乱,否则将造成秩序混乱,相互压挤而导致人员伤亡,而应有组织地从多路口快速疏散。

1、如果你正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时,要沉着冷静,特别是
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得乱挤乱拥,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2、地震时,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它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也可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有秩序地撤离出去。

3、正在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绝不能乱跑或跳楼,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

4、正在进行比赛的体育场,应立即停止比赛,稳定观众情绪,防止混乱拥挤,有组织有步骤地向体育场外疏散。

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在地震时的应急防震工作 室内应急防震行动

防地震伤害主要是防震坏建筑物及震落物品的砸伤。如果有临震预报,就可按政府通告行动,离开建筑物。但在多数情况下,地震是突然发生的。在12秒钟之内通过自己的应急行动, 要得到最好的防护效果。其办法是:一旦发生地震,如在家里, 应立即关闭煤气和电闸,将炉火扑灭。若住在平房,且离门很 近,则应冲出门外。如住在楼房,可以躲到结实的床、桌下,或 躲进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或厨房,或设支撑三角形空间 (可参考第三课中的室内防护动作)。要注意保护头部,以防异物 砸伤;要用口罩捂住嘴和鼻子,身体取低位。注意千万不要跳 楼、跳宙,以免摔伤或被玻璃扎伤;不要上阳台,不要去乘电 梯,不要下楼梯,不要到处跑,不要随人流拥挤,这些地方容易 崩塌垮掉、发生挤压踩伤。特别是对于有感地震,尤其要防止盲目行动,听从指挥,否则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图13。2)。所有室内人员在初震过后,都要尽快撤出,在广场、公园等地,以避余震。在地下商场时一定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应避开人流,防止摔倒;并要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随人流行动时,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要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也可躲在柜台、框 架物中,蹲在内墙角及柱子边,护住头部。

若在电影院、体育馆 等地方,可就地蹲在排椅下,用书包等物保护头部3注意避开吊 灯、电扇等悬挂物。人防工程防地震的效果极好,已为唐山、包 头地震实践所证明。所以只要来得及,就可以进入人防工程或地 下室。因为地震对城市建筑物的破坏和核爆炸冲击作用有许多相 同之处,防护原理和防护方法也很相似。在行驶的公共电、汽车上时,要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 或碰伤;可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发生意外事故。要等 车停稳、地震过去之后再下车。司机要关好车窗,不锁车门,车’钥匙应留在车上,并和同车人一起行动。

如果人员被埋在废墟里,则要设法移动身边可动之物,扩大 空间,进行加固,以防余震。这时不要用明火,防止易燃气泄漏 爆炸。要捂住口鼻,防止附近有毒气泄漏。然后找机会呼救,等 待救援。

室外人员的应急防震行动

地震发生时正在室外的人员,应双手交叉放在头上,最好用合适的物件罩在头上、跑到空旷的地方去。注意避开高大的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墙的高建筑物、烟囱、水塔、广告牌、路灯、大吊车、砖瓦堆、水泥预制板墙、油库、危险品仓库、立交桥、过街天桥等。还要注意避开危旧房屋、狭窄的街道等危险之地。此时人员可以进入路旁大楼里,以免砸伤。 地震时正在郊外的人员,应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地,以防滑坡、地裂、涨水等突发事件。骑车的下车,开车的停下,人员靠边行走。收听关于震情和行动指南的广播。

平时的防震应急准备工作 当政府有短期预报或临震预报后,人们应立即行动起来开始应急防震准备。主要工作有:

①在家里或学校教室内采取安全加固措施。例如加固立柜防止倾倒,固定柜门,防止物品掉下伤人,用透明膜或胶带贴玻璃,防止碎片伤人,将重物低位存放。加固梁柱、屋顶和水泥板墙。保管好危险物品。准备消防灭火器具。这些工作的目的是增加室内安全程度。

②和人民防空应急一样,要备好个人应急包和帐篷材料。

③按照家庭、学校或单位的应急分工预案,确认工作职责、搞清学校或家庭的安全部位,以 便应急躲藏、避难。

④学习自救、互救、灭火、抢修、找、抬伤 员的技能相知识。确定邻里、单位人员震后集中的位置、制定应 急抢救的计划。

⑤学习地震之前的预兆知识:如井中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大气中出现异味,飞鸟、家畜惊慌、电线之间有火花、室内有蓝光、荧光灯被点燃等。人人都要知道立即报告的途径。但绝不能预报“地震了!”,也不要相信“有地震”的传言。

⑸ 遇到地震时应该怎么办

遇到地震时应该注意:大地震时不要急、人多先找藏身处、远离危险区、被埋要保存体力。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5)在电影院看电影时遇到地震怎么办扩展阅读

室内的避震空间

发生地震时,给人的应对时间通常很短,在室内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通常室内易于形成避震空间的地方包括内墙(特别是承重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地方;炕沿下,结实牢固的家具附近。最不利于避震的室内空间包括:附近没有支撑物的床上、炕上;周围无支撑物的地板上;外墙边、窗户旁。

⑹ 遇到地震时该怎么办

地震时的应急防护原则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

学校人员如何避震?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 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地震时,在街上行走时如何避震?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车间工人如何避震?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地震发生时行驶的车辆应如何应急?

(1)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

(2)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楼房内人员地震时如何应急?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在商店遇震时如何应急?

在百货公司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

震后自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地震,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总结有以下几点:

1.保持镇静。

在地震中,有人观察到,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失去生存的希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扼杀"了自己。这是因为,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

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并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外伤大出血需按住动脉]

3.妥善处理伤口。

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4.防止火灾地震常引起许多"次灾害",火灾是常见的一种。

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消毒纱布或清洁布料包扎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火灾的逃生方法]

5.同时要预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并且要尽早深埋尸体,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大灾后的大疫。

⑺ 地震时我们该怎么办

作者:流行病学专家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 贺雄教授 >>作者博客 >>作者微博 地震发生后,大量房屋倒塌,下水道堵塞、垃圾遍地、污水横流,饮用水被大面积污染、蚊蝇孽生,生态遭受严重破坏,腐烂变臭的畜禽尸体更成为各种病菌生长繁殖的理想场所。幸存者短时间内失去衣、食、住等起码的物质生活条件,水源、厨房、厕所以及垃圾箱等生活卫生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停水、停电,交通阻塞,通讯中断,救援物资运入灾区困难。大批灾区群众集中在临时住所,居住拥挤,人口密度大,极易引发一些传染病并迅速蔓延。 医疗卫生救援队的主要职能: ●对水源进行严格消毒,并向灾民宣传饮水卫生; ●对各种接触物用漂白粉进行消毒,以免传染病趁机肆虐; ●建立简易厕所,这些厕所的建立将按防疫要求,远离水源,方便群众急需,同时考虑粪便如何正确消毒处理,绝对不能把粪便等放在水源的上游; ●教会灾民科学处理垃圾。对在现场的灾民来说,一定要管住两头:口与排泄物。无论何时,饭前便后洗手总是安全的,如有条件可用消毒液洗手。 搭建防震棚的注意事项: ●棚舍搭建的场地要开阔,农村要避开危崖、陡坎、河滩等地,城市要避开高楼群和次生灾害源区,不要建在危楼、烟囱、水塔、高压线附近,也不要建在阻碍交通的道口及公共场所周围,以确保道路畅通; ●在防震棚中要注意管好照明灯火、炉火和电源,留好防火道,以防火灾和煤气中毒; ●防震棚顶部不要压砖头、石头或其他重物,以免掉落砸伤人。 受灾民众的自救防病常识: 在地震等能造成重大损害的自然灾害突然袭来的时候,灾区群众普遍惊慌失措,身心交瘁,再加上人口密集,卫生条件极差,肌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明显下降,这些都成为了传染病流行的诱发因素。因此,自古就有“大震之后必有大疫”的说法。派入灾区的医疗队一般以紧急救护为主要目的,然后才会展开有效的疾病防治工作。而在这一时期内,当地受灾居民就应该学会使用饮水消毒制剂和预防与处理肠道传染病的方法,注意发生大规模传染病的征兆,并适当处理,用灾民自己的力量配合专业人员控制最初的疾病暴发流行。 住所卫生: ●选择安全和地势较高的地点搭建帐篷、简易住房等; ●棚屋等临时住所要能遮风防雨,棚顶不要压砖头、石块或其他重物,同时要满足通风换气和夜间照明的要求; ●最好按原来的建制,按户编号,有组织、有领导地解决卫生问题; ●保持居住环境卫生,不随地大小便和乱倒垃圾及污水; ●不在棚内饲养畜禽。 厕所卫生: ●应急临时厕所,要求用陶缸、塑料桶等不渗漏材料作为粪池; ●如无储粪设施,可将粪便与泥土混合后泥封堆存,或用塑料膜覆盖,四周控排水沟以防雨浸泡、冲刷; ●集中治疗的传染病病人粪便,必须用专用容器收集,然后消毒处理。 垃圾处理: ●合理布设垃圾收集点,专人负责清扫、运输、日产日消; ●及时将垃圾运出,选地势高的地方进行堆肥处理,用塑料薄膜覆盖; ●对一些传染性垃圾可采用焚烧法处理; ●对因传染病死亡的动物尸体,应做好卫生消毒后,以最快速度运出火化; ●切实做好饮用水、居住环境的消毒工作。 自救细节: ●尽量远离建筑物体,高大树木,电线,煤气,等;不要随便到未完全倒塌的房子里抢救东西,起码余震频繁的这几天不要去。 ●尽量吃加热过的食品,(特别是老人和孩子)可以挖土灶,埋锅造饭.注意饱暖,防止生病。 ●有条件要积极找材料搭简易帐篷,可以暂时档风。 ●注意调节紧张和不安的情绪,与家人尽量在一起,心理上可以相互鼓励和安慰;防止过度疲劳和紧张。 近年来,我们北京市疾控中心以及北京市医疗紧急救援中心与法国道达尔(Total)集团合作,在青少年人群中开展自然灾害救援技能训练活动,也包括遇到地震时的基本技能培训。在此特将这些基本信息附后供大家参考!写此博文的目的只是想与大家分享一些信息,借此表达对地震灾区人民的关注,同时也希望公众能掌握更多的自救和防病的知识。 当灾难发生时,你很可能在家里睡觉、在学校上课、在办公室处理文件、在赶往电影院的出租车里……这时地动山摇,楼宇震荡,物品从柜子上、桌子上、墙上纷纷落下,地震了!如果你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遭遇了地震,你该如何进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才能保护自身安全。 一、应急避震的原则是什么? 1、保持冷静,不慌张,沉着应对 地震发生时应立即采取应对行动,动作要迅速,但一定不能惊慌,不能盲动,否则将造成无谓的伤害或不必要的损失。很多既往的案例都充分说明:沉着应震,临震不慌,将自己的既有知识技能都发挥出来,避震效果最好。面对地震盲目逃生,拥挤、踩踏、跳楼等造成死亡或伤残,都是可以避免的。 2、因地制宜,不要墨守成规 震时,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所进行的活动千差万别,面对的地震险情也各式各样,因此,避震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例如,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居住在平房还是楼房?房子是不是坚固?是跑出室外避震,还是在室内安全处等待?室内的桌椅是否足够结实?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室外是否安全?等等。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环境条件不应教条的采取一致的措施应急避震。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利用身边的环境,发挥自己的避震知识和技能,选择适合的方式避震。 3、行动果断,不要因为犹豫耽误避震时间 地震发生是一瞬间的事情,给你逃生避震的时间可能只有几秒钟,能否安全避震,就需要在这几秒钟的时间内作出决定,容不得思前想后,犹豫不决。特别是有些人本已经逃出屋外,由于贪念屋内财务,又转身回去寻找,结果自己被埋压。使本来的成功避震变为自己主动送命的过程。 4、身处公共场所要服从统一指挥,不可擅自行动 如果地震时你处在公共场所,身边人员较多,那么擅自行动,没有秩序,只顾自己的避震行为可能使自己遭遇更大的不幸,还可能连累别人失去避震的机会。公共场所通常有紧急疏散指示、路线,如果能够按照紧急疏散路线有序疏散,大量人群可以利用有限的时间最充分的保障自身安全。而一旦有人不听从指挥,横冲直撞,打乱了疏散的秩序,很可能是耽误了自己和他人的性命。 二、室内的避震空间指什么位置? 发生地震时,给人的应对时间通常很短,逃出室外可能没有完全的把握,加之当前居住楼房的居民十分普遍,所以面对地震,在室内进行避震变得更有现实意义。 在室内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通常室内易于形成避震空间的地方包括内墙(特别是承重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地方;炕沿下,结实牢固的家具附近。 最不利于避震的室内空间包括:附近没有支撑物的床上、炕上;周围无支撑物的地板上;外墙边、窗户旁。 三、避震时应该采取什么姿势? 地震时,尽量采取一些可以保护自己的姿势,比如: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身体移位导致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毛巾、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等身体的重要部位。 四、平房居民怎样避震? 有条件时应尽快跑到室外避震。 如果来不及或条件限制无法跑出室外的可选择炕沿下或低矮、坚固的家具边;坚固的桌子下(旁)或床下(旁)。切记不可滞留在床上、炕上;不要躲在房梁下;不要躲在窗户边。 五、楼房居民怎样避震? ★楼房居民想利用较短时间跑出室外比较困难,选择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是比较实际的方法。千万不要为了尽快跑到室外而跳楼。 ★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楼房室内,可以选择躲在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卫生间;内承重墙墙角,坚固的桌下或床下;低矮、坚固的家具边。同时要注意千万不要滞留在床上;不要马上到阳台上去求解;不要到外墙边或窗边去;不要去乘电梯。 ★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电梯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扶手。 六、在办公室怎样避震? 如果你在办公室工作时发生了地震,要尽快躲在内承重墙墙角,或坚固的办公桌下,或桌旁。震后迅速有序撤离。 七、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发生地震时在电影院、剧院、体育场馆的观众,可趴在座椅旁、舞台脚下。疏散要在工作人员组织下有秩序进行。 ★发生地震时在商场、饭店等处的顾客,要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 ★避开玻璃的门窗、橱窗和柜台;避开高大不稳和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疏散时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拥挤,尽量避开人流;如被挤入人流,要防止摔倒。 八、在学校怎样避震? ★在学校,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 ★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疏散时,老师应指挥学生按照既往地震演习或既定逃生路线疏散。如果既定的逃生路线已被损毁,老师应根据现场情况确定相对安全的逃生路线。做到有组织、有秩序的避险,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学生安全。 ★出教学楼后安排学生在操场等开阔地集合避震。不要让未成年的学生重返教学楼内营救同学。 九、在户外怎样避震? 地震时如果你不在室内而在户外,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此时应将身边的皮包、柔软的物品或者手顶在头上,就近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等待地震结束。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避开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等。 十、在野外怎样避震? 身处野外,避震时应该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不要在山脚下、陡崖边停留;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沟坎下;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 避震时要避开水边的危险环境。远离河边、湖边、海边,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或上游水库坍塌下游涨水,或出现海啸;不去水坝、堤坝上,以防垮坝或发生洪水;不要躲在桥面或桥下,以防桥梁坍塌时受伤。 十一、在行车过程中如何避震? 在行驶的车中遇到地震,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将车停在路边。乘客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座席等,尽快从车中逃出,就近到开阔处避险。 十二、身体被压后应该怎么办? ★地震时如果身体被压,首先稳定自己的情绪,不要惊慌,余震随时会不断发生,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所以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保存体力,设法脱险。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如果有条件可处理身上的伤口,特别是有大量出血时,尽量先止血,以维持生命,并根据现场条件处理其他伤情。 ★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⑻ 当你在电影院看电影时突然遇到地震应采取什么避震措施

如果说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突然遇到地震,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避震措施?其实在这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注意踩踏事件的发生,所以说在人多的地方如果发生了地震,最好原地不动,直接钻在椅子下面以保护自己的头部,然后可以等待救援。

⑼ 遇到地震如何自救

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12秒自救机会”,即地震发生后,若能镇定自若地在12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能给自己提供最后一次自救机会。那么,当地震来时,我们应该如何逃生呢?

一、地震来了怎么办?

1、保持平静,不要惊慌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2、室内如何逃生

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被困于废墟中,食物、水等都是紧缺的或者没有的,因此一定要保存体力,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后,才可以大声呼喊,切勿盲目呼喊。

当听到外面有搜救人员时,要立即通过敲打木棍、砖墙、呼喊、手机、打开收音机等方式,向外面发放求救信号,以便搜救人员及早确定你的位置,展开救援工作。

⑽ 地震发生时,你正在看电影,你应该怎么做

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