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急!!请问各位大侠,怎么把一段播放器里的电影音乐另存起来呢
1、电影音乐保存
下一个韩国的超级播放器 kmplayer
http://www3.skycn.com/soft/23609.html
播放电影后,在屏幕空白处点右键,选择捕获—捕获音频
就可以把电影中任何一段的音乐剪下来.
kmplayer的功能非常强大,它既支持realone主打的rm格式,又支持mediaplayer主打的wmv格式,同时支持flash,mp4等,基本上没什么视频它放不了,而且速度绝对是非常理想,所以建议你把它用作常用的播放器
2、flash音乐保存
kmplayer可以播放flash格式的文件,但是flash却是唯一一种不能用kmplayer捕获音频的格式,所以想保存flash的音频有其他方法
你要下在一个闪客精灵,你没问我就不找地址了,需要的话你可以去找,
那个使用方法也挺简单,只要打开闪客精灵,选中flash,在文件菜单下把flash保存成FLA格式的,然后在右边的列表中就会显示flash的所有元素,你只要在其中找到声音文件,点导出就好了
以上两种方法我常用,速度都很令人满意,成功率100%,绝无任何杂音
也不是很难学。
如果不会,或者找不到软件可以加我496232485
注明音乐保存
此外,超级解霸也保存电影的功能,我不是很习惯用,超级喜欢km
3音乐剪辑
保存来的音乐,一般要用的可能是其中一小部分,这是我们需要,音频软件进行音乐剪集,比较好的个人认为是超级音频转换通,支持MP3 wma wav等许多格式,但不支持mid,可以用来音乐剪辑和各式转换,朋友给我的,你可以去找,也可以加我,给你传,这类软件也许有更好的,比如支持mid的,但我没找到
以上
㈡ 电脑声音是怎么储存的
声音是通过声音的编码储存的。主要介绍波形编码中的脉冲编码调制。PCM通过采样、量化、编码三个步骤将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编码。
采样:一次振动中,必须有2个点的采样,关于为什么有2个点采样,我在视频课程中已经介绍了,这里不再赘述。人耳能够感觉到的最高频率为20kHz,因此要满足人耳的听觉要求,则需要至少每秒进行40k次采样,用40kHz表达,这个40kHz就是采样率。
量化:每个声音样本若用8位存储,样本只能存储0-255个信息,每个声音样本若用16位存储,则可以存储0-65535个信息,说明量化精度越高,声音质量越好。
编码:量化后的抽样信号十进制数字信号,应将十进制数字代码变换成二进制编码。
常用的采样率:
8kHz 为电话采样。
11.025kHz能达到AM调幅广播的声音品质。
22.05kHz FM调频广播所用采样率。
44.1kHz 音频 CD, 也常用于 MPEG-1 音频(VCD, SVCD, MP3)所用采样率。
48kHz miniDV、数字电视、DVD、DAT、电影和专业音频所用的数字声音所用采样率。
(2)老电影的声音是怎么储存的扩展阅读
声音数字化过程:
比如用麦克风录了一段10秒钟的声音。声音的波形,它是一段光滑的曲线,而计算机就是要尽可能的把这个光滑的曲线在电脑上模拟出来。所以第一步就是,对这曲线进行采样,比如计算机每秒对这个曲线采样1次,采样之后,计算机就把这个10秒的声音在电脑上模拟出来了。
但这时候我们发现,模拟出来的波形和左边原始真实的波形相差很大,可以提高计算机的采样频率,从每秒1次变成每秒钟采样2次,采样的频率越高,计算机模拟出来的曲线就越接近于原始声音的曲线,也就越能还原出原始的声音。
然后第二步,就是把刚才模拟出来的声音进行量化,量化的意思就是比如考试成绩有51、60、65、23、95、78这样的分数,但在公布成绩的时候,学校发现分数太多,一个一个的公布太麻烦,然后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不合格,60-70分之间为合格,71-100为优秀。
把这些不同的分数分成3个不同的等级,之后学校公布成绩的时候就说,我校本年度成绩不合格人数3人,成绩合格人数100人,成绩优秀人数500人,这个就是量化。
完成了量化之后就是最后一步,进行编码。假设量化等级一级(比如不合格这个等级)等于0001,二级(合格这个等级)等于0011,然后以此类推,依次把这些等级记录成对应的一串0和1就可以了。到这里计算机就完成了把声音数字化的过程。
㈢ 影片中的声音是如何记录的
我们大家看电影时,会觉得演员的动作和对白非常连贯,就如真实情景差不多。但你若看外国产的配音电影,有时却能看到动作与声音不协调的现象,演员的嘴早已不动了,声音却还没断,这是什么原因呢?
通常电影影片中的声音是同动作一起记录在影片上的,电影中的音乐、对白及音响效果,是现代电影艺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声音首先通过话筒变为电信号。声音传进话筒,推动话筒中的膜片的振动,与膜片相联的动圈也随着振动;动圈是放在永久磁铁的圆形空隙中的。由于电磁感应,在磁场中来回运动的动圈就会感应出电流来。声音越响,膜片和动圈振动也越大,感应出的电流就越强;声音频率发生变化时,膜片和动圈振荡频率也随着变化,动圈上就会感应出与振动频率一致的电流信号来。这样,声音高低及频率的变化,就会表现为感应电流信号变化。
微弱的感应电流经过放大器放大,再流过一个白炽灯泡。随着电流的变化,灯泡亮度也发生变化:电流强,灯就亮,电流弱,灯泡就暗,这样就把声音信号经过电信号中转变成了光信号了。这时用一个聚光透镜把灯光聚焦后投射到电影底片上,随着胶片不断移动,使胶片能在拍摄演员动作的同时而感光。声音强,灯光亮,感光也就多;声音弱,灯光暗,感光就少。这些电影胶片经显影定影后,就成为电影的声带底片。再用这底片印成声带的正片。
还音时,只需在声带正片上投射一束强度不变的光线,当这光线透过胶片边缘那深浅不同或宽度不同的白道道(声带)时,就变成了强度不断变化的光线。时明时暗的光线,经过光电管就变为时强时弱的电流信号,这电流信号经过放大后,送进场声器就播放出声音来了。
这种光学录音法要比磁录音麻烦,所以现在大都采用在拍摄电影时,先用磁录音方法录下各种声音。当影片拍完,洗印电影时,再用光录音法把磁带上的声音转录在电影胶片上。
㈣ 电影里的声音是记录在胶片上的吗是以什么形式记录上去的
拍摄电影,影象和声音是分开记录的,影象用胶片声音用磁带,后期把磁带录的声音经过“转光”变成声带胶片,叫声底片,然后经过翻正、翻底再把声音拷贝到放映拷贝上,以光学声带的形式附在影片的一边,(只有一边是声带)放映时把光学声带变成电型号。
㈤ 电影放映只是用一卷胶片,那声音什么怎么来的
声音也在电影胶片上,电影胶片,包括电影摄影用的负片、印拷贝用的正片、复制用的中间片和录音用的声带片等。
最早的有声电影只有1条光学声轨,立体声诞生后声轨变成2条。90年代随着数字音响的出现,胶片上的空余位置被好莱坞几个科技大佬依次霸占。索尼和杜比最先出手。
索尼占领了胶片两边(淡蓝色区域),放进了SDDS(索尼动感数字音响),一种索尼自家开发的7.1声道影院音响系统。杜比占领了一边齿孔间的方形区域,放进了像二维码一样的5.1声道的杜比数字音响系统。
(5)老电影的声音是怎么储存的扩展阅读:
当代电影的录音方式包括同期录音和后期录音两种方式。两种录音方式可以共同使用,现在很多电影正是这么处理的。
随着录音技术的进步和数字音乐的兴起,音效师不但能够让观众倾听日常生活里不可能亲耳听到的音响,甚至可以为影片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音效。特别是在科幻片、灾难片等电影中,数字技术不仅仅用在画面上,也用在了声音上。
㈥ 为什么很久之前的留声机的唱片可以存储声音
留声机唱片又称黑胶唱片,黑胶产品现在越来越流行了,那么你知道黑胶产品是如何储存声音的吗?下面就给大家普及一下黑胶产品的储声原理。
黑胶唱片,属于纯物理发声,发声时主要依靠唱针磨擦唱片的片纹:唱片片纹在唱片内成45度,一边左一边右,唱针就磨擦这些片纹而发声。
这种提升又下降的曲线,早年各大唱片公司并不统一,多达十几种,常见的亦有数种,后来在五六十年代,陆续统一成常用的一种,就是RIAA(Recording In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故唱头放大器又叫均衡放大器或RIAA放大器,因为这种放大器包含RIAA曲线均衡。
所以,黑胶唱片通俗的发音原理是由唱针接触到黑胶纹路,产生摩擦,还原了当时刻录的震动声波,再通过电音把震动声放大数千倍,就形成了黑胶音乐。
㈦ 电影胶片是怎样记录声音信息的
按你说的,那胶片电影岂不都是默片了!
是在胶片一边 光信号的形式记录 声音。
声音大小 通过 感光记录到胶片。
反之,播放的时候,通过感光的强弱,再反馈成电信号,也就是音频。
㈧ 想把影视声音保存下来
用“千千静听”播放器,添加文件,“文件类型”选所有文件,在歌曲列表里右键需转换的文件名,点“转换格式”,选择“mp3编码器”,再设置“目标文件夹”和其他参数(就用默认的也可),点“立即转换”。
支持大部分格式。
千千静听不能截片断
AVI MPEG WMV RM to MP3 Converter 1.6.8 汉化版
AVI MPEG WMV RM to MP3 Converter是一个强大的音频转换工具,可以将所有的视频和音频文件转换成MP3, WAV, WMA和OGG格式,支持AVI, MPEG, RM/RMVB, WMV/ASF, MOV的视频和音频格式。对于想从视频文件中抓取音频和想把RM格式转换成MP3/WAV格式的人来说,非常有用。还支持分割音频流,内建一个小的播放器,你可以在预听的时候设置开始和结束时间。用户界面非常友好易用。
http://www.onlinedown.net/soft/388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