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百科 » 钱生根是什么电影
扩展阅读
蜘蛛进嘴巴什么电影 2025-10-10 01:55:29
靠电影剧情找电影名字 2025-10-10 01:54:51
电影关于玩游戏后死亡 2025-10-10 01:54:51

钱生根是什么电影

发布时间: 2025-10-09 18:40:02

『壹』 人间正道的电影剧情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所在地延安。1941年秋,国民党军队加强了对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封锁,特别是经济封锁。党中央决定开展大生产运动,同时加强税收工作,来粉碎敌人封锁。经朱德推荐,毛主席和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决定,调边区独立团团长肖怀忠到延安贸易税务局任局长一职。肖怀忠是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认识的第一个陕北红军。他身经百战,战功卓著,曾因为掩护毛主席而受伤。他的母亲是毛主席到达陕北后的第一个房东。肖怀忠一员武将,土生土长的陕北人,自以为对陕北民风民俗有深入了解,为了完成税收任务,他不惜以暴力手段强征民税,引发民怨。受到毛主席和林伯渠的批评。林伯渠提出帮助群众发展生产“以税养税”的办法,得到毛主席的支持,肖怀忠表面认可,但心底里并不认为此举会有利税收。他的助理王若男对他和毛主席的亲密关系非常崇拜。顺丰粮行老板刘广福和采购员黄妙香,以接受罚款的方式将边区的粮食运往西安。粮食是边区政府严令禁止外运商品,肖怀忠不但重罚了他们,还扣下了顺丰粮行的两车粮食,充作税收上缴边区财政。肖怀忠和王若男抱着四只小羊羔去杨老汉家赔情道歉,由于长期劳累过度吃不饱饭,晕倒在杨老汉家的门前。
毛主席得知此事,亲自去中央医院看望肖尽忠,并把中央特批给他每天的半斤牛奶送给肖怀忠吃,直到他病愈。此举感动了肖母肖妻和在场的杨老汉等人。刘广福和黄妙香听说肖怀忠住院,也带着鸡蛋来看望,被肖怀忠赶出门去。肖妻不忍,替黄妙香说话,被肖母训斥。肖怀忠出院后看到税收任务不能完成,更是心急如焚,对下属层层加码,加大工作力度。他提着两只不下蛋的母鸡去看望毛主席,并汇报了税收的情况。毛主席批评他工作作风的武断,军阀作风一定要改正,并希望他能动员群众,搞好税收工作。肖怀忠的儿子金蛋患肺炎命悬一线,需要盘尼西林救命。肖妻找到黄妙香求助,刘广福认为此乃天赐良机,立即将自己在西安生病时没有用完的一盒盘尼西林送给肖妻,救了肖怀忠儿子的命。但肖怀忠似乎并不领情,又扣下了顺丰粮行的两车粮食,只是没有罚款。黄妙香埋怨刘广福白扔了一盒价值不菲的好药。这时,化妆成老百姓的肖怀忠悄悄来到顺丰粮行,使刘、黄二人大吃一惊。肖怀忠不解的是重罚之下,粮食运到西安怎么还能赚钱。刘广福告诉他西安的商人把一石粮食运到河南能卖几倍的钱。肖怀忠提出一石粮食罚四十元,这比延安当地一石粮食的卖价还高。刘广福竟然当场同意,并拿出三百元给肖怀忠。肖怀忠当即翻脸,刘广福却说罚款可以帮助完成税收,三百元是好处费,这叫“利己不损公”。肖怀忠命令关卡每石粮食重罚四十元后放行,此举令王若男大惑不解。
是夜,肖怀忠化妆悄悄来到顺丰粮行,在黄妙香惊恐的目光下,他强行占有了这个女人。黄妙香顺水推舟,心甘情愿地躺在肖怀忠的怀抱里。至此,顺丰粮行大张旗鼓地向西安运送粮食。黄妙香拿出一千元钱给肖怀忠,说这是他应得的好处费。肖怀忠此时接受了“利己又利公”的说法,痛快地收下了这笔钱。他把这些钱交给妻子,让他藏好了以后供金蛋到西安上大学堂时用。由于税收任务连续数月超额完成,边区政府准备给贸税局颁发奖状。林伯渠从王若男处听说了重罚粮商的事情,他找来肖怀忠询问,并严肃地告诫他,政策可以灵活运用,但要有度,不能因小失大。肖怀忠回到局里把王若男骂了一顿,认为她太年轻,什么都不懂。肖怀忠夜晚化妆去黄妙香处,被王若男发现。肖怀忠告诉黄妙香,粮食暂时不要再运。黄妙香却说收了几千斤大枣要运往西安,大枣是边区鼓励外销产品,肖怀忠一口答应免税出关。黄妙香又给了肖怀忠一千块钱。年轻的王若男为了肖局长不犯错误,当面向肖怀忠提出意见,并说看到他夜里去了顺丰粮行。肖怀忠大怒,把王若男从局里到市场科去当税收员。毛主席和督察公署专员铁戈路过市场,碰到王若男正在收市场税,十分奇怪,当得知肖怀忠的所作所为之后,毛主席立即让铁戈找肖怀忠谈话,给他敲敲警钟。此时,杨老汉发现顺丰粮行的运枣大车下面装的全是粮食,立即向王若男报告。王若男赶到关卡拦截时,几辆大车已经放行远去。她立即赶往督察公署向铁专员报告,却意外地碰到铁戈正在和肖怀忠谈话。王若男报告了情况,肖怀忠不以为然,认为关卡都没查出来,杨老汉的话不可信。在肖怀忠离开后,铁戈拿起电话通知了保安处。由于边区粮食被大量外运,市场粮价出现波动,一些粮商见有机可乘,开始囤积居奇,抬高市场粮价。肖母敏感地意识到这些,到局里找肖怀忠询问。肖怀忠刚接到边区政府的表彰,正准备摆酒庆贺,根本没当一回事。
很快,黄妙香和杨老汉等群众发生了冲突,酿成一场抢粮的混战,产生了极坏的影响。毛主席和朱德等人听说此事大为震惊。此时,铁戈赶来报告,顺丰粮行偷运粮食的大车被沿途哨卡扣住,不法商人正在押解回来途中,他决定立即搜查顺丰粮行。在搜查中,很快找到了顺丰粮行向肖怀忠行贿的证据。铁戈果断命令将肖怀忠带到督察公署询问。肖怀忠自恃有功在身,张口闭口说要见毛主席。铁戈亲自到肖家做工作,肖妻把肖怀忠拿回来的三千块钱交了出来,肖母大惊。肖怀忠在证据面前拒不认罪,反而说出自己的理由:利己不损公。这些钱是他应得的。这时,刘广福被押送回来,他当场交待自己为了赚钱,被国民党的破坏队收买,不论多大的代价,也要把粮食运出来,搞乱边区的粮食市场。破坏队是专门对边区进行暗杀、投毒、放火、爆炸、刺探军情的特务队,罪行累累。刘广福的交待让肖怀忠彻底崩溃,他意识到自己犯了大罪。
《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规定,贪污500元以上者,处以死刑或五年以上徒刑,肖怀忠贪污受贿3050元。法院经初审、复审判处肖怀忠死刑。肖不服,写信向毛主席求情,认为自己功大于过,罪不当死。要死也要求上战场去杀敌而死。毛主席严厉批评了说情者,严肃指出:治国就是治吏,治吏必惩贪腐。贪腐之土壤不除,党何以生根?革命政权何以立足?越是位高权重影响大的贪官,其危害越大,因此越要严惩,才能平民愤,扬正气,警后人,挽救失足者。今天打天下要反贪腐,今后坐天下更要反贪腐。行刑之前肖怀忠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去牢房给儿子送行。她挥泪痛斥儿子的罪行,怒打儿子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又抱住即将被处死的儿子痛哭,给儿子穿上她乞讨来的新布做的新棉衣,送儿子上路。肖怀忠舍不得把新棉衣糟蹋了,坚决留给穿着打满补丁衣服的母亲。肖怀忠被押上刑场,他痛悔地仰天长叹。毛主席听到行刑枪声响起,心情十分沉重,说道:战争时期的腐败,最直接的会使我们输掉这场战争;和平时期的腐败,最直接的是会使一个政党,一个政府彻底垮台;因为它最终动摇的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最广大的人民的利益。因此,我们不得不认真起来,严肃起来,同腐败问题做坚决的斗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远处,传来清凉山上的钟鸣声。

『贰』 电影《转山》观后感作文5篇

转山-观后感

以前一直在想中国近几年背包,骑行,自驾如此风行,《摩托日记》和《荒野生存》这样的影片对中国青年的影响之深,杰克卡鲁亚克的《在路上》也正在电影化,石田裕辅《不会死》、《迟到的间隔年》、《走吧,张小砚》等书的的风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什么中国不能有这样一部关于青春,关于梦想,关于我们岌岌可危的信仰和永远的在路上的电影。终于,这样一部影片还是登场了,根据谢旺霖所写的《转山》改编的电影,让你终于感受到了可以出走的理由,让你懂得了究竟什么样的感觉才叫活着。

1、不要等到哪天在对方的葬礼上说,当时有就好了。

影片一开始从俩个骑行者的嘴里听到这样的话,一下就戳中了我的泪点。我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女孩儿,跟很多人说过自己想这里,想那里,信誓旦旦扬言的一人旅行。但是总有各种理由为自己搪塞,母亲身体不好,自己高原反应厉害,资金不够,要考学等等,总之只要你不想做的,你总有说不完的理由让自己缓一缓等一等不着急。因此你只能成为别人绚烂生活的羡慕者,围观者,或者嗤之以鼻的轻声一笑,自欺欺人地说一句“那又怎样”。只能像影片里的哥哥一样写满了一本子的骑行日志,最终却化为了冰冷的躯体带着自己的梦坠入无尽的深渊和现实永远永远的说再见。书豪是幸运的,他有这样一个契机让迷茫的想要逃离的自己,背负着一种信念,一种责任,一种执着踏上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道路,寻找未来,认知自我。杜家毅导演说的对,这个社会的人活得并不快乐,或者说很难活得快乐。前两天还和朋友讨论,是不是因为科技发展娱乐设备的发达反而让人类的精神越来越缺乏,灵魂上的愉悦越来越少,而感官上的快乐又不足够填补内心的缺失,是不是倒退回原始单纯的自然年代,我们能更轻易的信任和开怀大笑。你不知道死亡会何时来临,你不知道自己一直坚信的事业成功家庭美满会不会有一天突然崩塌,你不知道不确认不相信的事情太多太多。那你还在等什么呢,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能记得,能拥有,能大笑,能真真正正燃放生命的日子并不多。让梦想绽放吧,哪怕像烟花一样短暂,但却是生命里最美丽的瞬间。

就像杜家毅在见面会上说的,我拍这部电影是为了等我老了能有一个吹牛逼的资本,说我年轻的时候拍了一部真诚的电影。

2、选择一种生活,并且有勇气坚持下。

记得《像鸡毛一样飞》里陈建斌最后的独白,他说:“马雅可夫斯基说人应该选择一种生活,并且有勇气坚持下。我没有他那样的勇气,但是我像他一样剃了光头,希望有一天能有他那样的勇气。”

书豪做了这样的决定,要替他哥哥骑过这段滇藏线。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勇气十足的男孩儿,他像极了我们每一个人,会胆怯,会退缩,会放弃,会抓住晓川这根救命稻草穷追不舍。书豪从骑不上坡儿,甩手不干在路边怄气到拒绝别人的搭载,舍弃行囊的冲刺,我们看到了一个男孩儿的长大。他同佛教徒一起虔诚的双手合十以及叩首,那坚定的信念和笃定的眼神儿,直到最后一刻到达滇藏线的顶峰,搭起的红色经幡塔,散开漫天飞扬的经文,书豪的情绪终于得到了一个发泄点,脑海中突然回闪了曾经那个小骗子说的话:“这是你自己要走的路。”是啊,这是他自己要走的路,他走完了,他的喜悦,他体会到的我们未尝感受只能钦羡的喜悦,会随着青春的尾巴永远封存在记忆中,不会发霉和变质,不是像我一样的泡在福尔马林中的人生。

其实片中最令人感动的还是李晓川这个人物。坚持滇藏骑行的糕点师,可以让人依靠的大哥,等待梅里十三峰现身的孩子。没有这样一个人带着书豪一段路,可能书豪就无法坚持过前半程。那巨大的雪山冰淇淋最后还是眷顾了这样虔诚坚持不懈的孩子,他带着身上的七根钢钉上路,他随时能问到在路上的味道,他想活着,热烈的活着,因此他不允许自己耗费时光,浪费生命。他说:“我热爱生命,所以我必须走出。”冰淇淋打火机和雪山冰淇淋相互遥望,坚持下吧,如果有一天你厌烦了什么,那你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至少你有一些事是在一直坚持的。

3、永远的年轻,永远的热泪盈眶。

也许这部影片从镜头语言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恰恰是这个题材,这个故事,和拍摄这个故事的勇气,让我们感受到了不装逼的真诚的故事。影片中的所有当地群众和演员都质朴的还原了我向往中的圣殿,每每想起,都令人颤抖的热泪盈眶。

每次说上这句话的时候总是会热泪盈眶,了解我的朋友会发现我在各个场合都说这句话,你会笑我,其实我真是一个单纯的听着摇滚乐的少女。趁着年轻,做一些牛逼的事儿吧。趁着年轻,留下些珍贵的回忆吧。电影里的书豪和晓川,剧组里的杜家毅导演,生活中的广大驴友们,在我只能坐在荧幕前流泪,屏幕前咆哮时,你们真正履行了生命的承诺。很难想像当年那个《洗澡》里高唱着《我的太阳》没有水就会怯场的那个胖子,就是今天坐在这里给我们展现这样一部电影的杜家毅,这几年他减掉了将近100斤。

我周围也有很要好的朋友明年要骑车伦敦,我无数次羡慕他们的伟大壮举,他们追求的不是房子,不是车子,不是功名利禄,而是这一路上体味到的一切。而我只是一名21岁面临就业的大四学生,我的未来像一片白纸,会染上什么样的色我也不知道,我胆怯,我惧怕,我疑惑,同样我也在做着一个个美丽的梦,梦里有洁白的独角兽,独角兽身后跟着一个人,一个可以带我脱离胆怯的人。梦醒来,即便是独自一人,也可以坚强的走下。然后,在四十年后,五十年后的某一天,回想起青春尾巴上的我,我也可以对自己竖起大拇指,说一句,杨婉姝,你丫真牛逼。

突然想起了《不会死》的题记——“心随风起葬身荒野亦无悔”。

在旅行上,我可能只能成为骑行的旁观者,但是作为一个看客,我也愿真心祈祷所有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梦想执着追求者们,平安。

即使我没有出走的勇气,还好我可以有做梦的权利。

即使我最终只能走向畏惧的社会,还好我的生命里还有你们。

即使我只能看着,还好我可以看着。

我曾以为电影创造了一个个的美丽梦境让人深陷其中,而回到现实会让人更加的无助与失落,却忘记了有人活着如同电影一般美丽。

另外推荐一部很喜欢的动画电影《意外的幸运签》,它探讨着人们为什么活着。尽管世界很脏,但是永远有与这肮脏相对的圣洁的美好。这美好就像一场间隔年的旅行一样,需要你自己探索发现认知,然后你会庆幸,活着的感觉真好。

你还活着吗?

致某人,我活着。

《转山》观后感

在干了件恶心到自己的事情之后,我选择了看电影来消磨时光,避免继续恶心自己。

没有情绪看书和看电影是最近一段时间的常态,以致于想偶尔文艺也没了资本。发现大家都在谈论“转山”,于是我就看了。

可以说对西藏的向往不能简单停留在欣赏那里天堂般的美景,应该是一种纯净灵魂的情节。07年高考失败后选择了西藏散心,对那里的一呼一吸仍然记忆犹新,虽然同行者让我觉得略有不快,但是手可摘星辰的夜晚以及触手可及的云朵,彻底过滤了我绝望的思绪。所以,影片对于我而言,又多了一份悸动。

本来艺术就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暂且不评论这种意气用事登上滇藏线的骑行是否合理,但过程却是有人尝试并完成。旅途中有奸商、同行者、好人、孩子还有女人,就是一段生命的浓缩和折射。

虽然有人想讹你,但最终却没能讹成你,虽然凉了人心,但却没吃亏反倒长了见识,这样应该算是比较理想的模式,不过现实很多情况是你不仅被讹了钱财,还被卖了感情。

虽然有人带你上道,但他不一定能陪你走完你想要走的旅途,但他却带给了你走完旅途的技能和信念,这种如父如兄还带温暖人心的贵人,是前世修来的福。

影片中有很多好人,至少主人公只被骗过一次,多好的运气。但凡遇到困难总有人在最危难的时候倾情解囊伸手援助,这都是社会主义好的具体体现,有好心人收留你包吃包住(当然怎么个交易法就不深究,吃住的条件也就那样),反正藏民很淳朴,这倒的确是,只不过你不能嫌弃最原生态的藏族家庭会有汉族人无法轻易接受的味道,不能嫌弃糌粑和酥油茶也有汉族人无法轻易接受的口感(倒是制作过程挺诱人,青稞面和着牦牛奶和酥油捏捏就像饼干一样么?)

孩纸的眼神总是最澄澈的,因为他们还不懂得世俗的肮脏,觉得每个对他们微笑的人都是好人,他们将喜怒哀乐全部倾注在了眼神里。所以一个想要领悟生命意义的成年人,每每看到孩子无辜而新奇的眼神,总会思绪万千。

影片中很奇怪的穿插了一段似有似无的爱情,可以叫爱情么?一个藏族寡妇,一个台湾学生,这之间的距离至少也是个雅鲁藏布江的峡谷了吧,好在寡妇长得一张秀丽的脸蛋,加上一个令人同情的身世,在一个刚刚失恋的热血青年那里,也未尝不可产生一段情愫,只不过是一场既没烟花绚丽还比烟花短暂的邂逅,很无奈,无奈到只能把它解释为前世三百次的擦身而过。

虽有诸多遗憾,但最终还是实现了梦想到达了彼岸,见到了175毫升牛奶加225毫升奶油再加两勺糖才能搅拌出来的冰淇淋雪山,见到了其实并不巍峨却很严肃的布达拉宫,见到了真正的拉萨。

每个人或许都有个西藏梦,为了那里的美景、为了那里的风情或者为了那里的圣洁。。。总有一个是让自己牵挂一辈子的。至少我希望再一次,体验最初没能体验的西藏式生活,仰望最初没能仰望的珠峰,朝圣最初没能朝圣的心灵的纯净。

《转山》观后感

没有接触过单车的朋友或许会认为,骑车是一种体育爱好,可以强身健体,可以磨练毅力;也有人认为,骑车是一种旅行方式,可以见到许多的美景,可以吃到许多的美食;还有人认为,骑车是一种难忘的经历,可以结交朋友,走南闯北,可以体会那种征服的快感。

在看这部片子以前,你问我,为什么这么喜欢单车,为什么那么喜欢骑行?我其实还真答不上来。身边的很多朋友,甚至包括我少有的三两知己,都不理解,我对于单车和行走的痴迷和热爱,甚至可以超越自己的生命。

虽然我认为这部片子的名字和它所反映出来的内容有所出入,几处情节也颇有刻意而为的造作之感,包括演员们稍显稚嫩的演技,以及无可避免的老套的剧情。然而,这依然是一部值得到电影院去看的,值得在深夜里回味,并值得为其留下一点文字的电影。因为它是一部诚意之作,尤其是相比于现今的若干部侮辱观众智商的所谓商业大片而言。

它用最直接的手法,表达出了许多一直以来想说的,而又不曾说出的东西。正是这些东西,让我为之疯狂,痴迷与热爱;正是这些东西,让我在这个逐渐麻木的世界里,还能感受到心脏鲜活地跳动;也正是这些东西,才让我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理由。

原谅我无法用单薄地语言来描述那样的感受,那冰封的垭口,血红的经幡,漫天飘散的彩纸,还有那终于迸发的热泪,太多的太多,或许,只有你真的开始骑行,在路上,经历过那些磨难与痛苦后,才会懂得。

在生命的长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的梦想,为了追求那些梦想而不断前进的脚步,会逐步演变成为一种信仰的力量。或许在别人看来,那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而只有自己明白,这一路走来,转山转水转佛塔,不是为了旅行,也不谈不上修行,只是一种生命前行的必须!这是一段孤独到无法想象的旅程,在真正的黑暗中独自前行。

当梦想在心中生根,发芽,成长,究竟要经历多少不为人知的苦难与疼痛,梦想之花才可以怒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不是每个人都有为了追求梦想而咬牙坚持的信仰,原来,抛弃安逸之路,选择最难的道路前行,这才是信仰真正的的力量。而当我们终于冲破所有的艰难险阻,见到那怒放的花朵,刹那间,仿佛知道了永远,心灵以及灵魂的所在。而在这之后的下一瞬,是无比的悲伤。

电影《转山》观后感

主角张书豪本来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无忧无虑、青春帅气,他有梦想,也有激情,可是并不成熟且内向的他和众多莘莘学子一样,想法挺多,做法很少。

故事是因为书豪的哥哥书纬逝世而开始,书纬是一个骑行爱好者,喜欢踩着自行车四处旅游,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骑一次川藏线,当然,到他生命结束,他也没能够实现这个愿望。当悲伤中的书豪发现了书纬写的《骑行者日志》之后,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要替哥哥完成梦想,骑行一次川藏线。这个渺小而又沉重的决定并没有得到女朋友的支持,在和女朋友分手后,他整理行装,一个人毅然决然的来到了昆明,准备完成他的拉萨之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书豪开始了他的骑行之路,一个台湾人,一辆脚踏车,一个简单的行囊,从昆明出发,不懂内地法律的他办了假身份证,被坑了几千块钱,终于踏入了藏区,一开始的沉闷也终于被沿途美不胜收的风景所掩盖,似乎终点就在前方,轻轻松松就能到达。

可是旅行也像是人生,坎坷无处不在,好在初涉骑行的他遇到了一个热爱骑行的前辈——晓川。

晓川已经骑行过三次川藏线,会说藏语,知道路该怎么走,也熟悉藏族文化,在晓川的带领下,书豪第一次喝到了酥油茶,吃到了藏族传统的糌粑,藏族人民的热情招待,藏族小孩的深深留恋,都给书豪带来了亲切的感觉,寡言少语的他也终于有了一丝丝的改变,一路上和晓川说的话也多了起来。当书豪踩不上上坡路的时候,晓川帮他推车,当书豪试图放弃骑行,对着脚踏车发脾气的时候,晓川劝他消气,鼓励他继续前行。这就像人生一样,一路上总会有那么几个难以跨过的沟坎,难以翻越的高山,而晓川就像是人生中的那些知己朋友,事业上升期的时候推自己一把,人生低谷、决定放弃的时候安慰鼓励一番。再加上藏族女子的喜欢,小孩的留恋,大爹的热情,奶奶的招呼,货车司机的跋扈,狼群的围堵,雨雪的冲洗,这简直就是一个缩小版的人生历程图。

终于,书豪坚定了前往拉萨的意念,如果说刚开始是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那么从晓川受伤离开之后,骑行川藏线已经成为了书豪对自己毅力的考验。

见到了鹰击长空的雄壮,原驰蜡象的美丽,巍峨的雪山像一个个超大号的冰激凌耸立在眼前,身体已经饱受摧残的书豪带着疲惫的身躯和不屈的意志,骑上了通往拉萨的最高山峰米拉雪山,米拉雪山海拔有五千多米高,此时书豪的内心世界肯定是不平静的,他曾经也想过放弃,如果他放弃了,没有人会笑话他,也有过路司机要开车带他上山,他拒绝了,如果他坐车去,也没有人会笑话他,正如剧中那人所说:“五千多米的地方,我坐车都喘气!”高原反应会让人难以忍受,可是书豪忍下来了。他的人生,将由自己书写,他的旅程,将由自己完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真的很不错,爬上山顶看山下的感觉让人心情豁然开朗,不是山下的风景秀丽,也不是山上的树木奇特,而是在登山时经历的种.种让人难以忘怀,跌倒过、爬起过、受伤过、开心过、悲伤过、痛哭过、大笑过,这样的人生才算是波澜壮阔,就像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骑行到海拔两千多米的地方,再从两千多米的地方骑上四千多米的高山,这样的大起大落,才算是真正的跌宕起伏。

《转山》不光是诠释人生,更是鼓励人生,作为一个业余的骑行爱好者,我被书豪这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感动,如果有机会,我也会背上行囊,踏上爱车,走上那不朽的征程。

《转山》观后感

等了好长时间,这部电影终于上映了。我迫不及待的去大上海影城观看了这部我期待已久的电影!这是一部专门为骑行者们量身打造的影片。故事主线是讲述一位骑友的弟弟为了完成他生前的愿望,独自骑行滇藏线在路上所发生的一些感人的故事!

影片一开始从俩个骑行者的嘴里听到这样的话,一下就戳中了我的泪点。我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骑友,跟很多人说过自己想去这里,想去那里,信誓旦旦扬言的一人旅行。但是总有各种理由为自己搪塞,资金不够,工作忙等等!总之只要你不想去做的,你总有说不完的理由让自己缓一缓等一等不着急。因此你只能成为别人绚烂生活的羡慕者,围观者,或者嗤之以鼻的轻声一笑,自欺欺人地说一句“那又怎样”。只能想影片里的哥哥一样写满了一本子的骑行日志,却只能化为冰冷的躯体带着自己的梦里梦境永远永远的再见。男主角张书豪是幸运的,他有这样一个契机让迷茫的想要逃离的自己,背负着一种信念,一种责任,一种执着踏上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道路,去寻找未来,去认知自我。一个人,骑车2000多公里,从丽江到拉萨,为的是替逝去的亲人实现梦想,这样简单纯洁的心性无需太过复杂的诠释。

其实片中最令人感动的还是李晓川这个人物。坚持滇藏骑行的糕点师,可以让人依靠的大哥,等待梅里十三峰现身的孩子。没有这样一个人带着张书豪一段路,可能张书豪就无法坚持过前半程。那巨大的雪山冰淇淋最后还是眷顾了这样虔诚坚持不懈的孩子,他带着身上的七根钢钉上路,他随时能问到在路上的味道,他想活着,热烈的活着,因此他不允许自己耗费时光,浪费生命。他说:“我热爱生命,所以我必须走出去。”冰淇淋打火机和雪山冰淇淋相互遥望,坚持下去吧,如果有一天你厌烦了什么,那你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至少你有一些事是在一直坚持的。

在骑行的路上,我可能无法做到张书豪那样的壮举,但是作为一个普通骑友,我也愿真心祈祷所有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梦想执着追求者们,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