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关于电影<黄山役>
朝鲜人懂什么历史?祖先也能乱认?注意,高句丽跟高丽一点关系都没有,只名字像而已.
高句丽原来是我国西汉时期隶属于汉玄菟郡高句丽县的一个部族(今天中国吉林省的集安与辽宁省的桓仁一带),三国时期天下大乱,高句丽开
始有了点势力。魏晋以后,借中原战乱之机,高句丽的势力开始进入朝鲜半岛发展成为国家。但是,它并不是朝鲜半岛的真正主人,当时的朝鲜
半岛南部的百济、新罗才是现在朝鲜的祖先。427年长寿王迁都平壤以后,高句丽长期与百济、新罗争夺领土而逐渐强盛,蚕食了中原王朝在东
北及半岛上的郡县统治区,最终成为西至今中国吉林、辽宁两省东部,东达韩半岛大同江流域以南的区域强国。
高句丽虽已形成国家,却一直向中原称臣,据日本学者田中俊明的统计,公元32年至666年的643年中,高句丽向中原历代王朝朝贡总计205次。
隋朝时期,高句丽作为一个割据政权已具有了相当的实力。并与突厥等边疆民族政权联合,严重威胁到中原的安危。隋朝三次出兵征讨,都由
于隋炀帝的昏聩指挥而失败。
隋亡唐兴,高句丽继续占据辽东燕国故地,与边疆各族联合对抗中原王朝,并向南不断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救,唐太宗于公元644年出
兵东征高句丽,一举夺回中原王朝的属地辽东地区,但在安市攻城战中耗时太多,为免除被拖入冬季的危险,唐太宗遂班师。此次东征虽给予
高句丽割据政权以极大的打击,但唐军也战死数千人,战马损失一半以上。后来,唐朝一直保持了对高句丽的攻势,并在公元668年(唐高宗李
治总章元年),将高句丽灭亡。在最后的攻城战中,新罗人也参加了战斗。
唐玄宗时期唐朝将萨水以南土地赏赐给新罗,至此时新罗的势力才开始向朝鲜半岛北部延伸。安史之乱后,中国再度陷入分裂状态。10世纪初
王建取代新罗建立高丽,
后来蒙古人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元朝被朱元璋推翻后亲蒙古的高丽国王派大将李成桂征明。李成桂造反推翻高丽,后派使臣向明朝称臣,朱元
璋(明太祖)取“朝日鲜明”之意,赐国号“朝鲜”,史称“朝鲜王朝”。
1896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朝鲜脱离与清朝的册封关系,改国号为大韩帝国。1910年日本侵吞朝鲜,朝鲜王朝灭亡。
1945年日本兵败退出朝鲜半岛,金日成领导的朝鲜人民军解放朝鲜半岛建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简称朝鲜。苏军和美军先后从朝鲜北部
和南部撤出,而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并没有真正撤出南朝鲜,把流亡中国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及总统李承晚接到南朝鲜实行单独“选举”,
操纵南朝鲜“国民议会”于1948年7月12日通过了所谓《大韩民国宪法》,并于8月15日,建立大韩民国,简称韩国。同年12月12日,美国操纵
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承认李承晚的“大韩民国政府”为朝鲜的“唯一合法政府”。
金日成要统一朝鲜半岛,一度打到汉城,在当时联合国的干预下,以美国为首的9个国家,出动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一举将金日成赶到鸭绿
江边。中国组建抗美援朝志愿军帮助金日成一路又打回到三八线。
至此,朝鲜一分为二。
㈡ 李世民在电影《安市城》中竟被朝鲜人射瞎一只眼,除了这个,剧中还有什么槽点吗
《安市城》是2018年上映的韩国历史战争题材的电影,而它在豆瓣的评分却低至3.8分,为什么呢?因为电影中的剧情有辱华、随意篡改我国历史的行为,所以当网友看到这些时非常的气愤,爱国的情感一下迸发出来,给这部影片评了很低的分数。当然,它的评分低不止这一个原因,剧中还有很多让人吐槽的点,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
槽点二:故事剧情随意篡改历史
故事的结尾李世民的眼睛被射瞎了,并且电影画面的下方旁白说:“回国三年后,唐皇李世民因伤而死,他嘱咐手下永远别再侵入高句丽”。但事实上历史并不是这样记载的,而导演之所以这样拍或许是因为民族情结。但不管怎样,拍电影不随意篡改历史是对历史最起码的尊重。
㈢ 谁能介绍几部关于唐朝的电影和电视剧
以唐朝为背景的影视剧可以说是很多,电影如《大唐玄奘》《超时空救兵》等,电视剧如《至尊红颜》《秦王李世民》等。
唐朝可以说是中国的一个鼎盛时期了,其中的所有人津津乐道的杨贵妃、李世民、武则天,都是很多现如今电视剧的题材,但是有些只是为了影视追求效果,最后展现出来的却是偏离了历史的记载,所以在观看的时候不要太过于较真哦。
㈣ 求一部韩国古装电影
刑事?
【国 家】韩国
【类 别】动作 / 神秘
【导 演】李明世 Myung-se Lee
【主 演】河智苑 Ji-won Ha .... Namsoon
姜栋元 Dong-Won kang
安圣基 Sung-kee Ahn
宋永彰 Young-chang Song .... Minister of Defence
追踪,一定要抓获。
朝鲜时代的朝政混乱时期,社会流通着大量的假币。捕盗厅老练的"安蒲乔”和勇敢而有些冒失的新手"南顺”成为"破案组”,追踪假币的出处。为了抓捕犯人,两人舍命去逐嫌疑犯秉范大人和他的左右手"悲伤眼睛”。渐渐地他们要找的人开始露出原型。
爱情,我的爱人……你的真实名字是什么?
每当"南顺”和"悲伤眼睛”见面的时候,他们之间就萌芽各种微妙的感情。他们彼此拒绝对方,却欺骗不了在心灵深处的真实感觉。"南顺”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了爱情的滋味,"悲伤眼睛”也是第一次给别人送礼物。
决战, 无法回避的宿命般的决战。
但朝鲜时代最高女刑事"南顺”和神秘刺客"悲伤眼睛”毕竟无法逃避宿命般的"决斗”。命运的安排让他们两个人成了世间的"仇人”,如果不杀对方,自己就会失去生命,因此他们的爱情更凄美。
㈤ 有谁知道一部韩国电影的名字
是《黄山伐》,导演李浚谥就是《王的男人》的导演
英文片名:Once upon a Time in a Battlefield
中文片名:黄山伐
类型:战争/剧情/古装/历史/喜剧
级别:PG-15
DVD制作公司:Cinemaservice
DVD发行公司:Cinemaservice
上映日期:2003年10月17日
DVD发行日期:2004年1月16日
导演:李浚谥
主演:朴重勋、郑进永、李文植
画面比例 1.85:1
音轨 韩语DD5.1
片长 104分钟
字幕 韩文、中文、英文
IMDB评分 4.9/10
区码 3区
格式 D9
画质 4星
音质 3星
推荐指数 4星
《黄山伐》是韩国年轻一代导演李浚谥充满强烈反战情结,拍摄的一部以韩国七世纪统一过程中重要的一次战役以叙事背景的电影,不过他采取的表现手法却是无哩头加象征意义,充分将这场战争开始的荒谬、过程的残酷,在搞笑的同时展现出来。这部电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终于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而又与当前东北亚复杂多变的局势相呼应,既古老又现代的诠释历史。李浚谥以方言与间谍战为电影搞怪的核心,从头至尾的“粗口”和插科打诨,再加上夸张讽刺的剧情和演员们古灵精怪的表演,将历史上只有几行字的黄山战争塑造地煞是有趣。然而电影在插科打诨之外,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场面也是尽可能地写实,刚刚生龙活虎的血肉之躯转眼间就已经模糊不清,言犹未尽的粗口就便成死尸一具,如此的具体之人搞怪之人的死亡,对于观众的冲击力远远大于钢铁战士的死亡,因为后者存在的意义就是成为烈士和牺牲,但是本来是农民的战士、本应在农田里耕种的农民的死亡,他们带来的哲学后果是异常的深沉,对于参与的四国而言,全都是失败的战争。大唐没有有效的占领这块本来就不属于自己的土地、百济和高句丽最终亡国、新罗统一之后民不聊生。这是一出极其成功的历史讽刺剧,从政治、战争领域出发,对于战争对于社会的破坏,以及个人最脆弱的灵魂之摧残都表达地清晰可见,通过战争之无序化过程、结果,使观众有所领悟。
关于影片和故事
电影的开始,就将历史演义化,本来是文牍、典章和饬令的往来折冲直接变为四大君主的高峰会议。话说公元660年6月,韩国正处于分裂之时,中国的大唐朝高宗皇帝为平定本地区的混战,邀请了当时占据北方的高句丽、西南方的百济和东南方的新罗和谈,准备确立东北亚新局面,但是谈判破裂。在此谈判过程中,大唐皇帝指责百济和高句丽是麻烦的制造者--罪恶之首、邪恶集团,会心的观众自然会联想到某超级大国的言行。
谈判不行,只有用战争来解决问题。接下来,大唐和新罗联手对付其余两国。唐高宗命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自海上出兵,6月21日在仁川登陆(巧合的是,1950年朝鲜战争,麦克阿瑟率领联合国军也是在此上岸)。新罗方面则派出大将军金庾信统帅五万大军回合唐军,双方本约定于七月十二日在黄山平原集结,决战百济,然而金庾信不满于陆路的艰难和担负承运唐军粮草的任务,反被飞扬跋扈的苏定方减去两天时间:最终的约定日期定为七月十二日。金庾信的愤怒有其道理,他是那个时代少有的战略家,同时拥有元帅的指挥能力和政治家的宏观智慧。历史的进程在于他的判断,虽然他自称对于战争有畏惧感,也许就是这畏惧感促使他最终统一了韩国。他在电影中有个极为重要的论断:“不是强者生存,而是生存的才是强者”,也就是说生存下来的不但拥有对历史的处置权,而且是历史的解释者和纪录者。金庾信本人在韩国的《三国史记》中被列为列传第一人,更被民间的传说凝结成一位兼有三国时期(中国)的曹操和诸葛亮的半人半神的民族偶像。
而在这时,情报分析有误的百济高层竟然寄希望于祸水北流,没有在实质上做出反映。当兵临城下时,仓促之间百济国的国王命令衷心耿耿的大将军阶伯率领五千死士应付这场战役。阶伯杀死自己的妻子儿女后,以此激励将士用命,他并且故意曲解《孙子兵法》的十倍于我的战法,试图一高昂的士气挫败敌人。
七月十日前,双方战斗四次,百济全部获胜。首战曰斗力(探索战),是传统的两军对垒,拍马战于城下,百济侥幸取得了胜利;次战曰斗嘴(神经战),新罗派出龌龊六人组,以不堪入目的花样组合动作辱骂百济,结果被百济的锵锵三人行以绝世骂技打败;三战曰斗智(心理战),双方主帅相约进行真人象棋秀,主帅在台上谈笑风生地运子如飞,眼神对接唇齿欲动,台下则是按照走棋而短兵相接;末战曰斗恨(心理战),金庾信和他的高级幕僚不断派出自己的子侄逐个去敌前慷慨解囊地赴死,他们穿上花郎的衣服,敷上浓厚的白粉,戏剧化地挑战,金庾信的计策就是阶伯敢不敢杀死他们。
就是这末战,使得新罗一方同仇敌忾,而百济的将士目睹了对方烈士的鲜血而充满了恐惧心理,惊慌失措的情绪在不可遏止的蔓延。接下来,金庾信从患关节炎的老兵的膝盖上取得了天气预报,一举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百济灭亡。
我认为导演最成功之处,是在电影中顺利穿插进一个隐喻化名次“那个”,“那个”作为百济一方的最高暗号和口号出现,却从始至终也没有得到解释,包括新罗方号称从事二十年解码工作的解密大师也没能破解,在电影的最后,身陷囹圄的阶伯放走了最后一个百济战士,使他能够回到老母亲的身边,参与他本应该的农业工作,而他的名字竟然也是“那个”。那么“那个”的深刻涵义是什么?“那个”,既抽象,又实在,是人、是物、是指称,也许就是历史本身:战士的前途是烈士、战争的前途是生灵涂炭、农民的前途是耕种、人类的前途是自由平等和博爱,那么导演的前途是什么,就是向观众揭示真相,在残酷历史与无哩头战争之外的东西。韩国的历史,就是“那个”的不同历史观点。韩国的力量最在于无论面对怎样的历史危局,民族是保存下来了,并且得到发展,这就是导演心目中肯定“那个”的终极蕴藉,这就是那个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