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电影《日出》影评,一千字左右。
这首夫妻之歌不属于何方,又属于任何一处,你在哪一个地方都可听得到。无论日出日落,混乱的城市或乡村的广阔天空下,生命大都相似,有时苦涩,有时甜蜜。”开场字幕道出了茂瑙的主题思想,这不是一个精彩迂变的故事,它更像一首歌,唱人间朴素的生命,命运交织的欲望与多厄的爱情。正如侯孝贤讲的,真正的电影大师,是能拍出既简单又深刻的电影,真是数不出几个人。
我看电影一直都以泪点作为评价好电影的其中一个标准,因为这说明电影是一门爱的感官艺术,你看见,你感觉如同你生活里爱的体验被影像浓缩。当然决定泪点高低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要看你的人格部分真善美的平衡。演员就算要用眼泪撒谎,也需要调动内心的情感。然而这部杰作放到四分之一的时候就已经让我掉眼泪,因为Janet Gaynor演得太好了,她长得就已经十分另人心生疼爱。
尽管我习惯性的特别注意影片的镜头运动和场面调度,但很快就不知不觉进入主角的世界。不过在开场到12分钟的时候,有一个长镜头足以让后来的雷诺阿,布列松,塔可夫斯基,沟口健二,侯孝贤等场面调度大师暂且化作浮云。当时男人听到口哨声出去和小三到河边会面。全景镜头跟着男人的背影走在一片雾气弥漫的草地(那里将是他迷失方向的地方),头顶高挂圆月,镜头跟拍并慢慢推进男人的背影,男人走过小桥转右,镜头右移也跟至右侧面,男人再往左走,镜头移到背影之后穿过树丛跟拍男人左侧面,男人翻过一道栅栏,镜头已经移到了男人的正面,男人走向了镜头,镜头停止移动,摇过90度角变成男人的视角,然后穿过树丛停止在一个全景镜头:情人在河边化妆等候,月亮又重新完美的出现在天上,稍后男人从镜头左侧进入,最终回到全知视角!在电影本性的真实感面前,蒙太奇也暂时凉快一边去(交叉剪辑用得很多)。这个让我心生崇敬的镜运还只是开始。表现主义,印象主义,超现实这些就不说了,这些手法的运用成就了日出的艺术性,什么是电影?电影就是实现幻想。
在城市的戏里面涉及电车,街道,餐厅,教堂,理发店,照相馆,游乐园,舞厅,餐馆。从教堂出来之后男人和女人再次回到结婚初始的蜜月状态,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刘别谦式的温情喜剧,尤其是照相馆的没头的雕塑,和那只奋力奔跑最终醉酒的小猪。如同我们笑过可怜的小查理之后对他愈加喜爱,这时候正是编剧最能伤你的时候,希区柯克有句名言说,坏人越坏,电影越卖座。于是剧情地点循环回到电车,再循回到船上,暴风雨充当了要杀死我们感同身受的主角的坏人,到了关键时候,有一样被大家遗忘的物件会出现改变一点局面,这里是之前置于船里计划杀妻后准备自救的一捆芦苇。这是很多电影都会使用的物件伏笔,比如本年度最爱的电影金色梦乡那个ipod classic,他要是用nano就死定了。
日出有很多强烈的视觉对比和物体隐喻,比如月亮和太阳,男人去见情人是在一个月满之夜,月满将缺,预示男人将会失去妻子,日出的太阳又预示他们重聚一起的圆满。
仅用视觉语言讲故事的默片(已经出现了声音),更接近于我对电影的纯粹幻想,如果我生在那个年代,一定也会跟着卓别林为捍卫默片而反对有声电影的出现。很不幸的是下个月Cine Dore狂放一个月伍迪艾伦的片子,假如哪天默片电影光复了,他应该是第一个被封杀的吧。
茂瑙没有在片子里用男女主人公的名字,表明了他的意图,即我们从电影里所感受到的可以是任何人的爱情。这场厄运还告诉我们只要不放弃希望就能换来完美的日出。
② 《日出》的全部人物的简介和故事概要
一、人物的简介
1、陈白露
与诗人有过一段浪漫的婚姻,婚姻关系的破裂,使她在无奈中走向风尘,成为红极一时的歌星、舞女,过上纸醉金迷的生活。陈白露从闺阁走向交际圈,是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沉沦。
2、潘月亭
潘月亭是大丰银行的经理,他会耍权术、善投机,心狠毒。从他的活动中,可以看到当时都市经济恐慌的面貌:工厂停工,银行倒闭,地皮跌价,公债投机盛行。
他为了挽救自己的厄运,在与李石清针锋相对的搏斗中,他笼络了对自己造成威胁的对方,但一旦投机得手,他又狠心地剪除心患;他裁员、克扣工钱等,也都显示出他丑恶的灵魂和挽救厄运的挣扎。
3、金八
《日出》里金八是社会恶势力的代表,无时无地不使人感到他在操纵着那个金融社会的一切,但作者有意不让他出场。这无影无踪的金八,却张开命运之网,使很多人不能摆脱他的控制。
这个人物始终隐藏在幕后而不露“庐山真面目”,多少有些神秘色彩,是一个具有高度艺术概括性的典型形象。
二、故事概要
四幕话剧《日出》是曹禺的代表作。1936年发表于《文学月刊》1卷1-4期。学生出身的交际花陈白露住在大旅馆,靠银行家潘月亭的供养生活。童年和学生时代的好友方达生闻知她堕落了,从家乡跑来"感化"她,让她跟自己结婚并随自己回去。
但对社会和生活都已失望的陈白露拒绝了他。此时同楼的孤女"小东西"为了逃避蹂躏闯到她的房间,她虽全力救助,但终于还是被黑帮头子金八手下的人卖到妓院里,不堪凌辱而死。
潘月亭也被金八挤垮,银行倒闭。陈白露慑于黑暗之浓重,看不见出路,黯然自杀。方达生则表示要与黑暗势力抗争,迎着日出而去。
《日出》以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广的历史内容在曹禺剧作中居于领衔地位。剧本以陈白露和方达生为中心,以陈的客厅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为活动场所,把社会各阶层各色人等的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揭露剥削制度"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本质。
在艺术创作上,作者采用横断面的描写,力求写出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因而《日出》具有纪实性特点,一切都像生活本身而不像"戏"。
(2)日出这部电影为什么要考扩展阅读
《日出》是继《雷雨》之后问世的一部四幕部,它在题材和形式上与《雷雨》都有很大的不同,体现着剧作家努力超越已有成就的探索精神和卓越才华。
曹禺认为《雷雨》“太像戏”了,在技巧上“用得过分”,因此,他决定舍弃在《雷雨》中所用的结构,而在《日出》中采用了“横断面的描写”,一改过去高度压缩紧凑的结构模式,通过“片断的方法”展现不同人物各自生活面貌,使观众对当时的社会人生产生整体的印象。
《日出》以旅馆里一间华丽的休息室为背景,通过交际花陈白露耳闻目睹了当时大都市的种种丑恶现象,将社会各个阶层众多的人物、事件整合成一个特殊的典型,反映出那个光怪陆离的社会现实中血淋淋的世态惨象。
其中既有官僚买办资本家对劳动群众的压榨欺凌,也有资产阶级内部奢靡腐化和尔虞我诈,同时还充满了一群小人物为求生存而苦苦挣扎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