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越战电影
英文名: Missing in Action
中文名: 杀出火地狱
上 映: 1984年11月16日
在八十年代的好莱坞曾流行一时的“蓝波式"越战英雄电影,由功夫明星查克.诺里斯主演,约瑟夫.齐托导演。
剧情描述越战结束后,曾被囚禁在越共战俘营的美军上校巴洛克,公开控诉越共的残暴,但越南政府否认指控,反指巴洛克诬陷。越战英雄遂凭个人力量重回虎穴,拯救其他仍在越南受困的美军战俘,揭穿越南官方的谎言。
本片的故事无疑是公式化的俗套,观众感兴趣的大概只是片中的动作场面是否紧张剌激,枪战爆破是否火力惊人而已。在这方面本片倒没令人太失望,因此首映时卖座鼎盛,并延伸了两部续集。
② 求一部越战电影
你说的这部影片的英文名字是:Siege of Firebase Gloria
金甲战士(1989)
而那部关于美军训练营的影片名字是:Full Metal Jacket(全金属外壳)
全金属外壳(1987)
片 名: Full Metal Jacket
中文名: 全金属外壳/金甲部队(台)/烈血焚城(港)
这两部片子都是经典越战影片,盗版商翻译的中文片名经常搞混。你按英文名去找吧,另外可参考内容简介。
------------
美国越战经典影片
Vietnam War
1 Full Metal Jacket 全金属外壳
2 Platoon 野战排
3 Good Morning Vietnam 早安越南
4 Hamburger Hill 汉堡高地
5 Apocalypse Now 现代启示录
6 Siege of Firebase Gloria 金甲战士
7 The Deer Hunter 猎鹿人
8 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生于7月4日
9 Go Tell the Spartans 越战突击队
10 The Killing Fields 战火屠城
Siege of Firebase Gloria 金甲战士
《金甲战士》剧情介绍:
在越南丛林里,有一小撮被遗忘在敌方阵营里的美军士兵,他们奉命坚守著基地,但他和总部失去联络,越共切断他们的各方补给品,并以五比一的比数目围在外。迪那多是位热血沸腾个性耿直,但脾气暴戾的爱国志士,他在战场上杀敌毫不留情,却在出勤任务时面临无助恐慌的越南小孩皮威付出关怀之情。一位作威作福的指挥官布下计谋残害自己的同胞,竟利用甜美的越南少女身怀炸弹;一群看似善良的渔夫,船舱里竟是致人于死的武器,他们开始怀疑战争的代价与意义。这一群美军彷佛陷入了绝望、无助的处境,他们能够活著回来吗?
③ 求一部越战电影的名字~~!!
美国电影:天与地(1993)
基本信息
更多中文片名:天地更多外文片名:Heaven&EarthEntrecieletterre.....(France)影片类型:动作/剧情/战争/传记片长:140min国家/地区:法国美国对白语言:英语越南语色彩:彩色混音:杜比数码环绕声DTS级别:Australia:MFinland:K-16Germany:16Iceland:16Norway:15Sweden:15UK:15USA:RCanada:RCanada:13+Singapore:NC-16
演职员表
导演:奥利弗·斯通OliverStone编剧:LeLyHayslip.....()andJayWurts.....()LeLyHayslip.....(bookChildofWar,WomanofPeace)andJamesHayslip.....(bookChildofWar,WomanofPeace)奥利弗·斯通OliverStone.....(screenplay)演员:汤米·李·琼斯TommyLeeJones.....SteveButlerHaingS.Ngor.....PapaBussaroSanruck.....LeLy(Age5)SupakPititam.....BuddhistMonk陈冲JoanChen.....MamaThuanK.Nguyen.....UncleLucHiepThiLe.....LeLyLanNguyenCalderon.....BaThuanLe.....Kim达斯汀·阮DustinNguyen.....SauMaiLeHo.....HaiVinhDang.....BonKhiemThai.....BrotherInLawLiemWhatley.....VietCongCaptainMichelleVynhLe.....VietCongCadreWomanTuanTran.....RapistAronStarrat.....HelicopterSoldierPeterDuong.....RepublicanColonelHieuVanVu.....Teacher菲尔·尼尔森PhilNeilson.....MarineinHelicopter李名炀MichaelLee.....KyLaWizardThanhVo.....GrenadeGirlGeorgeRoarke.....U.S.AdvisorMichaelPaulChan.....InterrogatorDaveCooper.....BaldOnlookerIreneNg.....TortureGirl#1Thuc-HanhTran.....TortureGirl#2VuAnhPhan.....SnakemanMaiLe.....Steward邬君梅VivianWu.....MadameLienLongNguyen.....AnhTermSaefam.....HerbalistStephenPolk.....G.I.#1KeithSmith.....G.I.#2BradRea.....G.I.#3TranHuy.....DanangCopRobertJohnBurke.....G.I.Paul蒂姆·金尼TimGuinee.....YoungSergeant(asTimothyGuinee)YeungYongDumda.....Jimmy(Age1)TimothyCarhart.....BigMikeKevinGallagher.....TallMarineBrianHelmick.....ShortMarineCatherineAi.....BarGirlSomsakHormsombat.....SicloDriverNuttikit.....Jimmy(Age3)DonHoJr......Tommy(Age2)PhuongHuuLe.....Jimmy(Age6)DaleDye.....LarryScottBarkwill..........Bernice黛比·雷诺斯DebbieReynolds.....EugeniaJenniferLowSauer.....SupermarketShopper#1GinaSheriTavizon.....SupermarketShopper#2ChitraF.Mojta.....SupermarketCheck-outGirl(asChitraMojta)AnnieMcEnroe.....DinnerGuest#1MarianneMuellerleile.....DinnerGuest#2MarshallBell.....DinnerGuest#3LeLyHayslip.....JewelryBrokerHuynhCaoNguyen.....LandlordWillieNark-Orn.....Tommy(Age5)LesterGopaoco.....Jimmy(Age8)TobyVu.....Alan(Age2)AndyReeder.....Alan(Age4)DoanChauMau.....CaliforniaMonk(asChauMaoDoan)VivienStraus.....Neighbor'sWifeMaiNguyen.....CaliforniaWizardMelindaRenna.....PoliceWomanRobertMarshall.....Detective(asRobertF.Marshall)TaiThai.....Jimmy(Age20)TomNamLy.....Tommy(Age15)NoëlJohnHoward.....Alan,Age2(uncredited)KathlynePham.....GhostWife(uncredited)SeanStone.....(uncredited)制作人:RisaBramonGarcia.....associateprocerA.KitmanHo.....procer马里奥·凯萨MarioKassar.....executiveprocerRobertKline.....procerArnonMilchan.....procerChristinaRodgers..........associateprocer奥利弗·斯通OliverStone.....procerClaytonTownsend.....co-procer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Canal+[法国]IxtlanCorporation[美国]RegencyEnterprises[美国]发行公司:华纳兄弟公司WarnerBros.[美国]其它公司:M/SBillingsPublicityLtd.[美国].....publicityNBCNewsArchives[美国].....courtesy:"TomorrowShow"PacificTitle[美国].....[泰国].....specialthanks国家/地区上映/发行日期澳大利亚Australia1993年1月20日美国USA1993年12月25日法国France1994年1月19日荷兰Netherlands1994年1月20日德国Germany1994年1月27日芬兰Finland1994年1月28日瑞典Sweden1994年1月28日
剧情梗概
奥兰弗·斯通“越战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描写一个越南少女在战争中充满坎坷的命运以及她后来跟随丈夫到美国之后的奋斗,根据真实人物自传拍成。1949年黎里出生于越南一个小乡村,家景虽然清贫,但一家人生活得很美满幸福。黎里有着纯真幸福的童年和少年,但随着越战的爆发,将这一切都给辗碎了。在越战期间,黎里的村子在南部政府军和北部越共的夹缝中生存,黎里因为被政府军怀疑支持越共而遭到逮捕遭到了非人的虐待,但是黎里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因为黎里的母亲用钱贿赂政府军官赎出了黎里,而被越共怀疑黎里是叛徒,出卖了越共,随后越共要枪决黎里,在叩响扳机的时候,刽子手强奸了黎里,黎里获得了自由。黎里无法在村子里住下去了,跟随母亲到一富商家中当佣人,期间因爱上了主人并怀孕而被女主人赶走,黎里后来到西贡投靠姐姐,但又因忍受不了姐姐那种堕落的生活方式而独自生活并产下一男孩。坚毅而又倔强的丽丽没有屈服于接二连三的挫折,反而更坚强地面对生活,黎里每天靠着在美军军营周围贩卖私烟毒品微薄的收入独自抚养孩子,过着艰苦的生活。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丽丽认识了美国军人詹姆斯,詹姆斯对丽丽一见钟情,丽丽也被詹姆斯的真诚所感动而接受了对方,两人真心相爱,而且还生下了两个儿子。在越共占领全境前夕,詹姆斯及时将丽丽和三个孩子救出,并回到了美国,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丽丽在美国期间很快便适应和融入了当地的社会,找到了工作,回国后的詹姆斯因日渐抵受不住工作和精神上的压力而经常和黎里发生争执,两个人之间逐渐出现了摩擦,最终导致2人离婚,黎里受到和尚的指导,体会到了什么才是幸福,想要于詹姆斯复婚,詹姆斯感动的留下了热泪,但最终还是自杀了,剩下黎里独自抚养着孩子。1986年,黎里带着三个儿子重返故里探望战争中幸存的母亲和哥嫂。但故乡已时过境迁,物是人非。面对这一切,不禁令历经挫折、饱受风霜的丽丽感概万千。影片描写一名越南的乡下少女在战争期间挣扎求生,后来跟一名美国军官发生爱情,并跟他回到美国定居。最终她凭自己的力量在美国建立事业,并且在越南开放之后回到故乡去帮助家人。
幕后制作
此为斯通越南三部曲的完结篇,从前两部作品的西方男性观点改为东方女性观点。新人姚志丽首挑大梁有惊世骇俗的演出。优美的农村摄影(外景地是泰国)和
喜多郎动听的配乐亦增加了本片的可观性。就出发点而言,前两部是从美国人的观点来看越战,主角都充满愤怒情绪,此部则从越南人的观点看问题,态度比较温暖和宽容。影片野心太大,有时像脱缰的野马,难以驾驭。导演奥利弗·斯通曾经因《野战排》和《生于七月四日》两部越战影片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他的《天与地》是根据美籍越南人莱,莉·海斯利布的自传《当天与地互换位置时》和《战争之子,和平之母》改编,这不是一部战争片,而是一部传记片。是一部以一个女人的大半生作为主线的影片,此片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片子。导演的镜头给人一种大气之感,特别是片子中多处运用全景式的拍摄手法,俯瞰整个世界,介于天与地之间浑然磅礴,把原有的粗糙和美国式的叙事风格都淡化了,显出某种画面的质感。奥里弗·斯通将《天与地》献给他的母亲——似乎为了偿还他以往的作品缺乏对子女对父母的尊重而欠下债――在他们之中母权的声音听起来令人窘迫。莱莉的母亲树立了坚韧的榜样,而且拯救了女儿的生命。她在千钧一发之际,奇迹般的逃出了虎口。在影片中母亲对女儿最后告别祝福使故事发展到高潮……越南中部一个盛产稻米的村落,冯家生了个叫黎里的女孩,她和其他当地人一样,以父为天以母为地,过着再平等不过的日子。但从幼年起,她便开始经历战争的摧残和生活的魔难。她没有料到,命运安排她颠沛流离到了一个叫美国的地方。她更没有料到的是,把她领到这里来的史蒂尔.巴特勒少校,一改在越南时的温情体贴,变成了完全不一样的人...影片根据黎里女士的自传改编。导演在此之前已有《野战排》和《生于七月四日》两部越战题材的作品问世。很多人担心这第三部会是画蛇添足之作,而导演本人则想证明:三部影片将是首尾相连彼此呼应的整体。
④ 求一部90年代的越战题材美国电影称.以前家里的VCD有碟叫《越南浴血战》但在网上找的却是另一部.
根据您的描述,您要找的越战题材美国电影可能是《越南丛林大决战 (Vietnam War in the Jungle)》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了美国一支由特种兵组成的特别行动小组在越南战争期间深入丛林,与越南士兵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这部电影在90年代很受欢迎,您可以在视频网站或在线流媒体平台上寻找这部电影,或者尝试在电影租赁店或二手市场寻找它的VCD或DVD版本。
另外,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关于这部电影的信息,例如主演、导演、发布时间等,将有助于您更准确地找到这部电影。
⑤ 《荒原》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荒原》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79 黑白片 105分钟
1979 黑白片 105分钟越南故事片电影综合企业摄制
导演:阮鸿仙 编剧:阮光创 摄影:唐俊三 主要演员:林到 (饰三都) 萃安 (饰六钗)
本片获1980年第5届越南电影节金荷花大奖及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男演员四项奖,第12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金质奖
【剧情简介】
这是1972年美军刚刚侵入湄公河三角洲时发生在铜塔梅地区的一个故事。
铜塔梅地区是一块被称为“前线肚脐”的战略要地。美伪军为了切断越南解放武装力量东西部战场的联系,妄图在这里制造一个无人区。他们的直升机和汽艇不断地在铜塔梅盘旋、搜索、袭击,阻挠武装力量之间的联系和协调行动。
雨季时节,整个铜塔梅浸泡在水中。露出水旁枝面的只有一片片被水淹半截的参差不齐的芦苇和小树。在这片广阔无垠的荒原里,只有青年农民三都和妻子六钗带着牙牙学语的儿子生活在这里。在被水淹半截的小树丛中有一棵较大的树,树杈上搭了一间小茅棚,这是他们的家。他们的交通工具是一只无篷小船,他们的任务是给游击队带路、传递消息。
三都是一位有经验的向导,他熟悉这里的每一条小渠和河叉。白天,三都和六钗在未被水淹的地上种稻子,在河里摸鱼虾。敌机来袭击,他们把孩子放到木盆里,机智地躲避敌人。晚上,三都帮助游击队护送上前线的部队,为运送货物的小船领航。
在短暂的休息中,三都一家三口在小茅棚里聊天,逗孩子玩。一不留神孩子掉到水里,三都跳下去把孩子救起并责怪六钗。
游击队在附近等待时机穿越铜塔梅,三都向游击队报告情况。一些游击队员在林子里做饭,三都马上制止,因为烟往上飘,会被敌人发现。果然,敌机向此地扫射,队伍马上转移。
美军已意识到铜塔梅有人活动。美军指挥官向部下美军中尉坦言:“还有一个人活在铜塔梅,就是我们意志的失败!”美军加强搜索。
夜里,三都夫妇去割稻子,敌机又来了,三都夫妇赶紧藏起来,敌人拍摄到稻子被割掉的现场后,在研究对策。美军中尉刚收到从美国寄来的妻子和儿子的合影照片,他对同伙说,完成任务后即可休假。
敌机不断地在荒原上空盘旋。
三都夫妇因一件事情发生口角,六钗一气之下去找游击队。三都执行任务回来不见六钗,划着小船在茫茫荒原上寻找。六钗也划着小船在寻找三都。两人相互呼喊着,两条小船在芦苇、睡莲、荷花中穿越,终于靠近,两人紧紧拥抱。他们比过去更加相亲相爱。
斗争环境越来越恶劣。三都夫妇正在吃饭,敌机又来搜索,三都夫妇抱着孩子躲避在芦苇里,敌机俯冲,从头顶上掠过,三都一家潜入水中。敌机过后,三都赶紧打开装着孩子的塑料袋。敌机向三都夫妇搭茅棚的树丛疯狂扫射,打坏了小茅棚和小船。
次日,敌机继续搜索。三都去执行任务,帮助游击握启毁队穿越铜塔梅。三都不幸牺牲。六钗把三都的遗体运回来。愤怒的六钗拿起三都的枪,打下了敌机,美军中尉当场死亡,他妻儿的合影照片从上衣口袋掉出来。
【鉴赏】
这部由阮鸿仙导演的反映越南南方九龙江铜塔梅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的影片《荒原》与以往的战争题材影片不同,过去的战争片以故事为主,通过事件来表现人物,这部影片的人物比事件突出,战争只是作为衬托人物活动的背景。它从一个独特的角度,通过对人物性格、人物心理、人的命运的描写来段备表现在特定环境中人的精神面貌。本片的出现,为越南故事片的创作拓宽了道路,成为越南故事片中的重要作品之一。
本片导演阮鸿仙(1935~1995)是越南优秀的电影摄影和导演之一。他出生在越南南方,参加过抗法斗争,早期学习摄影,1954年集结到北方,1958年参加拍摄的纪录片《北兴海》于1958年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金质奖,这是越南纪录片首次在国际电影节获金奖。阮鸿仙还拍摄了不少纪录片,也担任一些故事片的摄影,曾多次在国内外获奖。他被越南电影界称为“一个思想敏捷,有战斗性、有探索、有创造性且很有诗意的优秀摄影师”。1976年阮鸿仙赴联邦德国、匈牙利学习、研究电影。1978年回国并第一次导演了反映越南南方九龙江平原人民的生活与战斗的故事片《东北风季节》。影片获1979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1980年第5届越南电影节银荷花奖。1979年,阮鸿仙导演了第二部故事片,他充分发挥了他在摄影,导演方面的才华,在影片造型、叙事生动并富有诗意的特长,拍摄了令越南电影界引以为荣的并被誉为“诗电影”的影片《荒原》。
阮鸿仙导演的故事片虽然不多,但特点很突出,他主要是表现在最紧张激烈、最恶劣的环境中的对象,他描写的都是与敌人面对面进行斗争的、在紧张状态中充分暴露性格的人物,由此来充分反映战斗中的革命英雄主义。
《荒原》的故事情节很简单,讲述的是越南南方铜塔梅地区交通员三都夫妇克服种种困难与美伪军展开斗争并完成任务的故事。阮鸿仙独具匠心,把故事安排在景色秀丽的、富有大自然诗意的、战斗环境极其恶劣的铜塔梅地区,把荒原作为故事发展的空间,作为主人公生活、劳动、战斗的环境。导演和摄影师营造了真实的时代气氛和战争环境。摄影师的出色摄影技术,让人们在紧张激烈的状态中也领略了铜塔梅地区的美丽风光。影片的诗意就在纯朴的故事中,在大自然与人的生活的简朴和谐结合中散发出来。
影片实际上是主人公三都夫妇几天生活的记录,而这几天自始至终是在弹雨中,在敌人直升机的侦探追击下度过的。三都家庭的幸福生活与敌人的残暴形成了激烈的冲突,成为影片发展的主线。在影片中,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三都夫妇在荒原上劳动、生活、躲避直升机和美直升机不断地对荒原进行搜索、扫射的影像反复出现,以及衬托这些影像的铜塔梅地区自然景象不断重复,这些反复出现的画面,含有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令人感到在这场不对称的战斗中,一方是拥有直升机和现代化武器装备的美伪军,一方是两个具有爱国心的农民带着一个幼儿和一条无篷小船,双方在一望无际的被水淹没的荒原上展开激烈的战斗。两个善良的人反抗美帝庞大的战争机器,这不仅有象征意义而且还具有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实际上它在告诉人们,这里所描写的是两种力量,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反映的是越南民族与美帝国主义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影片由此讲出一个哲理:生命永远不会毁灭,尽管敌人是如此残暴地千方百计地要消灭它,但是生命仍然存在和繁衍。影片的典型性、概括性就在这里体现出来。
影片的艺术特点是真实且具有地域特色。导演阮鸿仙熟悉这片土地,对南方水区情有独钟。他对南方人民经受的苦难、对他们的性格、心理活动都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在影片人物性格描写上很有南方人的特征。他在处理人物之间的关系、夫妻之间的关系、敌人与祖国的关系上都把握得很恰当,对人物在水上活动的细节和场景描写得既生动又可信。如影片中没有一支部队,没有一场战役,对白很少,有时近似沉默,但很符合当时的生活环境。如对三都一家的生活、劳动的细节的描写:他们饭后来不及收拾的餐具、未割完的成熟的稻子、在敌机搜索下拾柴、打鱼等。为躲避敌人扫射,他们抱着孩子在荒原上奔跑,有时把孩子装进木盆里,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还要把孩子装进塑料袋潜入水中,这些场景令人感到这就是战争中发生的事情,出生在那个年代的孩子在襁褓中就已经受战争的残酷,他们过早地被卷入战争,他们的血液中、骨子里就带有战斗性,这种真实的描写动人心魄。
影片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越南南方农民交通员的形象。他的行为举止方式无不浸透着南方人的性格特点。扮演者是越南优秀艺术家(现为人民艺术家)著名电影演员林到。林到出生于铜塔梅,从小经历过抗法斗争,当过交通员,1954年集结到北方后学习电影表演。多年的生活经历与艺术实践的积累,使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纯朴、自然、真实,可信的农民交通员三都的形象。他通过对日常生活、战斗的细节的再现及心理活动的细微刻画,充分体现了现代越南人的英勇、仁爱、朴素而伟大的性格。林到的出色表演,使他在1980年第五届越南电影节上荣获最佳男演员奖。
阮鸿仙在影片中采用一些对比手法来增强影片的艺术效果。在片中着力渲染了小家庭的短暂的宁静时刻和安闲恬逸的生活,以此衬托敌人的凶横残暴;片中出现的睡莲、荷花,既是一种伪装物也装点了女主人公六钗的小船。花与人,背景与人物心理揉在一起,寓意很深刻。在音响效果上,直升机的轰隆声和水区上毛鸡发出的悲切的鸣叫声也形成了强烈对比。
《荒原》完成后,在越南曾引起一些争议,争论的焦点是现实生活与艺术虚构问题。有人提出,在生活中怎么会有一对交通员夫妇孤零零地生活在被水淹的荒原里?是谁让他们在那里的?美直升机日夜搜索、袭击,那间小茅棚怎么那样坚固?特别是对影片结尾镜头的争议:美直升机被六钗打下,美军中尉死亡,他妻儿的合影照片从上衣口袋掉出来,这一镜头在银幕上停留了几秒钟。有人说,是不是作者对敌人的死有些同情?不少人提出把这段结尾删去。越南有关领导和电影艺术委员会决定保留这段结尾并把影片送往莫斯科参加国际电影节,影片得到很高的评价并荣获金质奖。有评论认为这是一部越南电影从未有过的特殊的影片。影片的艺术性、典型性、概括性在于:在荒原上只有孤零零的两个人和一间小茅棚,而美军却未能消灭他们,美军还说什么要消灭一个民族呢!影片的结尾很有人道主义,它不仅符合世界上进步人类的愿望,而且其含义很深:由美帝国主义在越南挑起的战争,不仅使越南人民遭受损失和痛苦,包括美军及其亲属也被卷入这场悲剧,越南人民和美国人民都希望和平与幸福。影片在越南国内上映后受到观众好评,认为越南第一次有这样的一部故事片把越南人民的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阐释得如此深刻,而越南人民的精神充分体现在主人公三都夫妇的身上。尽管影片中导演的个人意念比较强,有的地方处理得不够好,如三都牺牲后,在处理六钗的态度上不够准确,过于强调美军中尉的死,但《荒原》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关于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题材影片的优秀代表作。
⑥ 生于七月四日的影片评价
《生于7月4日》是纽约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所导演的越战三部曲中的一部。越战三部曲,顾名思义一定是和越战有关的片子。1967年,斯通应征入伍,在越战中获得了荣誉和洗礼,因此,这部《生于7月4日》可是说是饱含了他的满腔的感情和思想,再加上越战中的真实经历,所创作出来的强烈的反越战影片。
主人公罗尼是个健康活泼的孩子,从小就羡慕军人荣誉的他长大后终于完成了心愿,但当他带伤回国后,他发现,其实那些荣誉只不过是表面的现象,而残酷的真实和越战所留下的后遗症将伴随他的下半生。这种真实是常人所无法忍受的。不过,也正是这种赤裸裸的现实,才提醒了人们,敲响了越战的反思的警钟。
文章主线是以三次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所贯穿的。三次游行,主人公的身份,形象,心情都是不一样的。幼年的小罗尼坐在父亲的身上,看到了大家热烈欢迎二战中回国的老兵,满心的激动,看着他们身上的荣誉勋章,罗尼有了奋斗的目标,然而,喧闹的人声和大队的人群并没有让罗尼看到老兵们的伤残和颤抖的双手,这也正是作者留下的伏笔,当全部片子看完后,你就会知道,那是老兵在听到鞭炮声后的条件反射,饱经枪林弹雨的他们在身体上的伤确实很深,但心灵上的伤痕更是无法痊愈,只可惜小罗尼并未想到这一点,这也就预示着他的梦想必将重蹈这些老兵的覆辙。
时光如水,生命如歌,转眼间,越战结束了,罗尼此时已经是一位下身瘫痪,靠轮椅度日如年的退役军人,回国后,他失望了,在游行中,他并没有得到人民的欢呼与赞许,得到欧德只是反对和咒骂,他伤心了,他以为在越战中的伤痕,至少是心灵上的,在回国后会得到弥补,但是他错了,他被自己的信仰弄的身心俱损,不但要面对自己在越南枪杀数十妇孺和误杀自己同伴的心灵上的巨大阴影,同时也需要面对国内人的反越战斗争的批判和责骂,他仍是一个天真的男孩,但这一次,他看到了真实,看到了勋章下的鲜血。越战的残酷婉转的表达了出来,说服意义更加深刻。
渐渐清醒的罗尼不再天真,颓废不堪的他憎恨社会,憎恨所有人,最终被放逐到了墨西哥了此残生,可他并未放弃。在那里,他遇到了同自己相同遭遇的人,同时昔日初恋情人的出现也给了他很大的影响,新的信仰逐渐滋生,生命的希望之光再度燃起,罗尼渐渐的可以以理性的思维去思考人生,也就是这最后一次的游行,造就了一个强有力的反越战斗士的诞生。当这个社会和人民再一次的接受他饿时候,罗尼精神饱满,胸有成竹,母亲的梦想实现了,罗尼终于可以登上讲台发表演讲了,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而已。
汤姆.克鲁斯将主人公罗尼这个人表演的很不错,无论是从细节之上还是从心理上都心领神会,就和当他回家看到自己从前强壮身体照片时的情景,仅仅一个背影和通过相框玻璃反射的昏暗表情,就可以充分体会到罗尼当时的忧郁和伤感。他的每个动作缓慢而有节奏,再如罗尼在家咒骂社会,咒骂自己母亲的场景,更能让人体会到他精神达到极度崩溃时的程度,越战的负面影响也更加的清晰明了,因此汤姆.克鲁斯的突出演技也是这部片子得到我欣赏的一个关键。
整部影片并未对越战战场情景刻画许多,短短十五分钟的镜头足以交代事情的原由,作者并不想以战场上的残酷来打动人心,这是导演的匠心独运,因此,整部片子的风格并没有战场上的血腥,也少有灰暗的天空,但那美国鲜艳的红白蓝三色国旗足以将主人公笼罩在政治的乌云下,心灵上的创伤,通过汤姆.克鲁斯的精湛演技,使观众们从心底里感到愤懑与同情。影片也少有大量配乐,但几组游行是相同的配乐在不同的时期都给了观众不同的感受,让片子的本质逐渐明朗。
看完这部片子后,我深刻的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以及它影响之恶劣,之长久。这部越战的反思片在现在这个表面和平,但危机四伏,一触即发的世界是有很大的警示作用的。同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电影中的一个词——信仰。一个人应当拥有信仰,但像主人公那样的坚持自己的信仰,到最后又有什么好的下场呢?但没有信仰的人同时又毫无成功可言。也许,当初主人公不去听从父母的教导,不去接受父母赋予他的目标和方向,他会生活的更好,但是,越战依然发生,历史不会改变。
整部影片不但给人以心灵上的强烈冲击,同时也让观众从各方面产生了不同的思考,因此,我觉得这才是这部影片不可多得的地方,也是在众多战争题材的反越战影片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相关评论
越战,开始之后呢?再之后呢?纷乱之后沉静在苍凉的政治荒芜里。
先前不止一次地抒写战争的豪迈与视觉背后的无限感慨,这就是让雄性亢奋的意志力的较量,人性真正脆弱的一面仍旧是属于个体的而绝非所谓的国家荣誉。
越战文化是孕育在六十年代,思考在七十年代,却在八十年代绽放异彩。为什么美国人如此热衷越战题材:
⒈冷战重建政治价值观
二战结束,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美国的不平衡就是色厉内荏地对共+产+主+义的恐慌,共+产+主+义在亚洲、东欧、南美遍地开花,美国在很大程度上想遏制红色风潮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在政治主导的大背景下,朝鲜和越南以联军的名义孤立+共+产+主+义打局部战争是必然趋势。《惊暴13天》我们可以看到以军备威慑和政治阴谋论缔结地最后产物,片中有一段对白从花花公子肯尼迪嘴里说出来似乎有些滑稽的味道,那就是防止苏+联成为第二个纳粹轴心国。
⒉政治牺牲品与无畏牺牲
《尼克松》将越战比作政治选举的筹码。从如今多数越战题材电影来看,越战已经被充分定性为美国政府一大撮激+进+份+子对国民的欺骗,是无谓滑稽的错误。价值观的冲突与戏剧性转变造成越战题材在一定范围内的争议,有争议就意味着潜在的观众消费市场。
⒊反战文化流行
女+权、性+解+放、越+战、共+产+主+义成为当年美国愤青的时髦用语。《阿甘正传》中的越战是诙谐幽默的,反+战+集+会也带有浪漫主义色彩。越战不过是跑跑步杀杀人,反战不过是吸吸毒打着旗号搞搞幼稚女青年,就连大会发言也变成调侃式的情人重聚。
⒋越南的特殊背景
似乎1907年以前越南的历史是空白,包括文字,简言就是用汉字书写其中华历史。作为中国历史版图的属国,这一点是极为尴尬的。越南也一直回避这样的问题,造字运动与规避历史,接着在果断与老东家割袍断义。
越南的形象就如同美国越战题材电影中不可或缺的越南妓女作风,《生于七月四日》中概括了一句话,一个国家抗争了近千年。
越南人有韧性的一面,法国人不行,美国人也不行,抱着鱼死网破的决心坚决把殖民者与帝国主义者拖进军事梅毒里。
⒌反思的伪善
越战题材电影有几个必然的颠覆性情节。
鳄鱼的眼泪:无辜群众一定是军事强权的受害者。当然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美国参军男青年,另一个则是越南农民。美国大兵在一场无谓的滑稽战争中在万般无奈情况下成长为杀人机器;越南农民一般的群体比较庞大,包括老弱病残孕,“误”杀婴儿是必备的。二战纪录片中也有日本妇女将怀中婴儿抛下悬崖然后自己跳下去的影像,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战争,受害的总是平民,这一点是毋须置疑的,包括古罗马到拿破仑还是其他。
妓女是佐餐猛料:几乎每部越战题材电影都必然会出现短旗袍戴斗笠披肩黑发的越南性工作者。《第一滴血》也不能免俗,至少史泰龙没有像在《意大利种马》来得通透。
《葵花宝典》是这样炼成的:一般斩断下体的男人最具有思辨性,他们一般坐在轮椅上但思维比较健全,将作废的造精机能反噬成脑汁,以超脱常人的能力克服战争后遗症。
正是好莱坞导演告诉国民,国家派到越南无辜的混球们就是这样在打仗,这种纪实性的模式就是为了打破习惯性思维,滑稽的战争噱头荒唐的美国大兵。颠覆传统模式,美国大兵不是无坚不摧,而是有血有肉且脆弱不完美的人。至少不会像伊拉克战争样板戏《解救女兵林奇》做作得令观众产生严重的妊娠呕吐反应。
奥利弗·斯通(Oliver Stone)的越战三部曲《野战排》(《 Piatoon》,1986)、《生于7月4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1989)、 《天与地》(《Heaven & Earth》,1993),完全从人个体出发的电影作品。
美国学者将近年来越战题材中商业与艺术双丰收的电影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归结为西方传统古典艺术的变种。《野战排》是继承了莎士比亚《亨利四世》第二部福斯塔夫和霍茨伯的基本内容,《生于七月四日》是荷马史诗《奥徳修纪》的变种。
其实从三部电影连贯地看,奥利弗斯通对于越战的思考并不明朗。反倒借鉴在《尼克松》中对越战的政治观点便比较切合,我个人认为手法纯熟的应该是《野战排》,奥利弗斯通在表现战争或是政治阴谋方面是比较强的,但参杂情感成分的电影便表现出或多或少的生硬与别扭,《门》便是例证,《天与地》的战争温情是粗糙的,我们只能从画面里了解斯通想表达越战牵扯下的两国人民,但以东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斯通很难将内敛含蓄的东方情结顺利融入他的西方思维里。
三部电影里,除了取材争议或是手法之外,剧本最具备艺术性的应该是《生于七月四日》。作为郎?科维克的真实故事,整个美国梦在他倒下的那一刻开始逐渐瓦解崩溃,其情节安排与冲突是文学性地再现。
电影开篇是童年的郎,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白人家庭,与所有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家庭一样,他们沉静在战后新经济复苏的美国梦里,虔诚地信奉天主,陶醉在战后的新美国秩序里。
电影有几个严格的时间段,将肯尼迪的全国电视讲话里,郎起航的爱国梦到轮椅上自己的电视演讲算是一个奥徳修成长的变奏。
郎是越战英雄,但回到国内,国内滋长的反战情绪,与人们对越战的质疑发展到冷漠。个人价值观与肢体残疾在一系列的国内矛盾中激化,从人本角度上讲,因为战争他失去了一个男人起码的尊严,那么追逐所谓的国家荣誉变得一钱不值。
有几处镜头的细节镜头:七月四日,美国国庆日。二战老兵坐在轮椅上,听着“嘭、嘭”的响声打颤的镜头;朗坐在游街的礼车上同样打着颤,而街旁人们的面孔却是没有表情的苍白。
价值的颠覆就意味着新的重建。六十年代末国内年轻人的叛逆与个性主导使郎觉得陌生与不解。
当他躺在墨西哥的妓院床上望着墨西哥妓女动情的表演潸然泪下的时候似乎一切的尊严与情感一瞬间地迸发。这是起码的人本尊重,尽管建立在金钱的虚假上面,但郎看到的是新希望。
《阿甘正传》里同样有这样一段,虽然在表现手法上不尽相同,但对于人性辩解与渴望理解尊重的希望是深深冲击着观众的。
郎醉酒后的那段争吵应该可以看作是整部电影矛盾聚集的中心,十诫中告诫我们不要杀人,但是你的教会你的天主让我们在越南大开杀戒……政治、宗教、信仰甚至是性都虚假的,那么我们又该信奉什么?
的确,老兵归来的美国不亚于一场新的越战,荣誉与谎言使我们踌躇在光影的世界里,尽管知道那只是电影织造的善意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