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推荐欧美经典老电影,有要求的噢
http://www.verycd.com/topics/65080/
看得出你很喜欢带有生活气息的文艺片,我感觉弗拉哈迪的作品挺符合你的要求的.我想你会喜欢的,希望以后能互相交流观片感..@-@以后找电影就在电驴上找吧,又多,片源又好,又经典~~
电影中文名:亚兰岛人
电影英文名: Man of Aran
其他中文片名:阿兰人 / 阿兰的男子汉
片长:USA:76 min
国家/地区:英国
对白语言:英语
色彩:黑白
混音:Mono
上映日期:1934年4月 英国 (London)
IMDb:0025456
导演:罗伯特 J. 佛拉哈迪 Robert J. Flaherty
编剧:罗伯特 J. 佛拉哈迪 Robert J. Flaherty
剧情梗概:
弗拉哈迪来到爱尔兰三个岛屿中最大的一个,这里距伦敦只有15小时的车程。由于水源充分,他们决定把这里作为拍摄地点。岛上没有摩托车,没有电影院,也没有任何奢侈的东西。但土壤对当地人来说比金子还宝贵。弗拉哈迪从伦敦请来一位专家教居民用鱼叉捕鲨鱼。亚兰岛人的祖先曾经这样捕鱼,但到弗拉哈迪拍片时早已改用蒸汽轮船了……
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
上世纪20年代,拍摄北极或南极甚至非洲土著的探险电影非常流行。但是,弗拉哈迪第一次把游移的镜头从风俗猎奇转为长期跟踪一个爱斯基摩人的家庭,表现他们的尊严与智慧,关注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并且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弗拉哈迪所开创的这种拍摄模式直到今天仍为纪录片工作者所尊奉。
拍摄纳努克一家
1884年2月16日,罗伯特·弗拉哈迪出生于美国密歇根铁山脚下,父亲是位探险家。弗拉哈迪回忆说:“当我长到十几岁时,总盼望着同父亲一起探险,我们常常一走就几个月,夏天划着小船,冬天穿着雪鞋。”1896年,弗拉哈迪跟随父亲来到加拿大的雨湖地区开采金矿,他喜欢这里天然的原始状态。后来,父母把他送到密歇根的矿产学院,但没能毕业。据说学校认为弗拉哈迪没有成为专业矿业者的资格。大学时代也并非没有收获,他学会了拉小提琴——这是陪伴他一生的爱好,也遇到了未来的妻子——弗朗西斯·哈宾达。
后来,弗拉哈迪三次去北极探矿,旅程的最后弗拉哈迪确实发现了一些铁矿,但开采价值微乎其微。他获得的唯一奖赏是加拿大政府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处小岛。他想把探矿中拍摄的胶片剪辑成一部探险影片。就在将要完成的时候,从桌子上掉下的烟头把胶片点燃了,弗拉哈迪也被烧伤。唯一幸运的是,他保住了生命。胶片烧掉了,他决定等到春天再一次去北方。
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拍摄计划直到1920年才在法国皮毛商雷维永兄弟的赞助下实施。这一年,他已经36岁。
哈德逊港的一间小屋是弗拉哈迪的住所,他找到优秀猎手纳努克一家作为主要拍摄对象。第一场拍摄的就是猎海象,拍摄前,弗拉哈迪对纳努克说:猎捕海象时如果有任何情况干涉了我的拍摄计划,一定要放弃捕杀;记住:我要的是你捕象的镜头而不是它们的肉。
其实,当时爱斯基摩人捕海象已经不用鱼叉,而是用步枪。为了拍到更为原始的场景,纳努克才用他爸爸的方式猎捕海象。弗拉哈迪在后来的影片中一再重复这种拍摄方式,让人们用父亲或祖父的方式表演生活,商业的侵入、人与人的矛盾都被他挡在摄影机镜头之外。电影史家称弗拉哈迪为浪漫主义者。
把戏剧性引入纪录片
拍出第一批胶片,弗拉哈迪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冲洗,他的敌人是寒冷的天气。如何过滤混入水里的狗毛和爱斯基摩人衣服上的鹿毛同样是个难题。
爱斯基摩人的房子是用冰块砌成的,叫伊格鲁。冰屋通常大约为12英尺宽,弗拉哈迪需要的却是25英尺。纳努克没造过这么大的冰屋,花了几天时间实验,却一次又一次塌下来,每一次倒塌,同伴们都轰然大笑。
因为冰屋是黑的,纳努克用冰做窗户,还借用太阳的反光照明,这是爱斯基摩人在生活中的创造。纳努克教儿子射箭的细节淳朴动人,祖辈传统在劳动的间歇传递,简单的动作传达出父子亲情。
冰屋在拍摄时被迫削去一半,因为没有照明,拍摄只能在露天状态下进行,纳努克一家在冰天雪地的刺骨寒风里表演起床。结果要真实,为了真实不惜搬演,这是弗拉哈迪的信条,他把悬念和戏剧性引入了纪录片。
弗拉哈迪在北极生活了16个月,胶片已经用完,准备动身回家,纳努克惘然若失,依依不舍。弗拉哈迪指着身边河床的石子说:“会有像石子一样数不清的人看你的电影。”几年之后,弗拉哈迪为一些杂志撰写探险游历的系列文章,并在妻子的协助下,于1924年出版了《北方纳努克》一书。弗拉哈迪在他的书中记录了爱斯基摩人在北极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在拍片过程中的种种趣事。影片拍完后,第一批观众就是当地的爱斯基摩人。弗拉哈迪在书中这样描绘:“他们(爱斯基摩人)一直向后看放映机的光源,就像看银幕一样,我以为这次放映不会成功。突然一个人大喊:‘抓住它,抓住它。’他们以为海象真的会跑掉。当时屋子里一片混乱。爱斯基摩人在胶片中看到了自己和同伴的影子,他们开始互相耳语,脸上露出神秘的笑容。忽然之间,他们仿佛理解了我所做的一切。”
弗拉哈迪先把片子给派拉蒙公司,看完样片后经理走过来,和蔼地拍着他的肩膀说,非常抱歉,让观众去看这部片子是勉为其难的,“你到北方去历尽了辛苦,却落得这般结局,实在令人惋惜。”几经周折,最终还是法国百代公司同意发行。
1922年6月11日《北方纳努克》在纽约首都剧场公映,一炮走红,观众如潮,一位评论家将《北方纳努克》比作古希腊悲剧。《北方纳努克》是弗拉哈迪三次北极探险的结晶,它不仅开创了用影像记录社会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也为记录电影提供了一种至今仍在使用的拍摄模式。《北方纳努克》是世界记录电影史光辉的起点。
听从灵感,再现往昔
派拉蒙公司失去了《北方纳努克》,现在想弥补,派人找到弗拉哈迪说:您愿意去哪儿就去哪儿,自己提个预算,请再给我们带回一个《纳努克》。弗拉哈迪认为在北方过了许多年,现在应该去相反的方向。1923年,弗拉哈迪带着妻子女儿和一个红头发的爱尔兰女佣,来到太平洋小岛一个只有百户人家的波利尼西亚村庄。由于传教士和商人的努力,岛上人已经开始穿西装。弗拉哈迪找到村里的酋长,要求他们穿上民族服装。为了制造高潮,特地让一个男孩纹身——当地人称为刺青,这种成人仪式几十年前就已经失传了。仪式前的舞蹈庆典和化妆活动也都是弗拉哈迪按照当地民族古老的风俗习惯搬演的。
在这部名为《摩阿拿》的片子的拍摄过程中,弗拉哈迪开始尝试使用摇镜头去跟拍一个主体对象,当时还没有人用过这种拍摄手法。不仅如此,长焦镜头和特写镜头在他的影片中也同时被使用。在刺青一场中,当针扎进男孩的身体时,弗拉哈迪用特写镜头记录下了他脸上的痛苦神态,并把摄影机摇向他身边的母亲,把母子间的亲情在一幅画面中表现得至真至善。
弗拉哈迪拍片有一个特点,就是毫不遗漏地记录下他感受到的一切,拍《摩阿拿》时,他的素材已经达到14万英尺。但他并不在乎,只要他的灵感存在,那么他的机器就不会停止。拍完的素材弗拉哈迪会不时地拿给村民们看。他们在椰子树上绑起银幕,放映工作样片,看完后,岛上的居民立即把感想告诉他。特别是那些还记得岛上古老仪式和生活习惯的长老们,不仅帮助弗拉哈迪再现往昔,还来检查他的片子是否有错误。
《摩阿拿》并没有为派拉蒙公司赚到钱,即使采用“南海群妖的爱情生活”这样夸张的广告语。格里尔逊在《太阳报》发表评论说,“我不应该说哪些镜头是漂亮的,因为所有的都是那么美”。这里,他第一次使用documentary这个词称呼纪录片,从此纪录片自立门户,直至今天。
格里尔逊邀请弗拉哈迪拍摄一部反映英国工业化进程的电影。拍摄前,英国政府的某个上层人士想要看看稿本,可是弗拉哈迪从来没有写过剧本,他只好回到旅馆像隐士一样呆了几天。最后,他给了格里尔逊一打纸,第一页写的是:关于手工业者的电影,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第二页写的是:电影剧本——工业化英国的场景。此外什么都没有。
弗拉哈迪非常喜欢伦敦。在英国拍片时,傍晚他常常去小酒吧喝上几杯,并讲述他早年在北极遇到的事情。尽管故事有时很荒谬,弗拉哈迪讲故事的天赋却无人能比。
因为《北方纳努克》,弗拉哈迪获得了善于拍摄边缘人群的名声。1932年,高蒙公司制片人贝克决定冒险投资1%的公司预算在弗拉哈迪身上,拍摄《亚兰岛人》。弗拉哈迪来到爱尔兰西海岸三个岛屿中最大的一个,这里距离伦敦只有15个小时的车程。由于水源充分,他们决定把这里作为拍摄地点。岛上没有摩托车,没有电影院,也没有任何奢侈的东西。但土壤对于当地人来说比金子还宝贵。
为了拍到亚兰岛人本来的生活面貌,弗拉哈迪从伦敦请来一位专家教居民用鱼叉捕鲨鱼。亚兰岛人的祖辈曾经这样捕鱼,但弗拉哈迪拍片的时候早已改用蒸汽轮船了。弗拉哈迪想把《亚兰岛人》拍成另外一部《北方纳努克》,但没能如愿,也许他没想到,《北方纳努克》是他十年探险与爱斯基摩人交往的结果,而《亚兰岛人》是为了拍摄而结识这些陌生的人们,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北方纳努克》是他无法超越的高峰。
这部电影给亚兰岛带来了络绎不绝的游人,岛上人把曾参加过弗拉哈迪电影拍摄作为向旅游者炫耀的资本。
《亚兰岛人》高超的摄影技艺赢得电影理论家保罗·罗沙的赞叹,但罗沙说,影片中的人物是“表演祖辈生活的蜡人”。
从未放弃他的模式
弗拉哈迪从未放弃自己的拍摄模式,1938年,他和妻子回到美国,想过一段属于他们自己的宁静生活,但事与愿违。不久,负责美国电影服务社的纪录片导演帕尔·罗伦兹邀请弗拉哈迪拍摄反映美国农业问题的电影《土地》。弗拉哈迪从小云游世界,四处探险,他55岁才第一次有机会接触美国人民的真实生活。
接下来的日子是弗拉哈迪一生中最不快乐的时光。住在黑山掩映下的农场,日子安静却了无生趣,宜人的环境似乎更增加了他的挫败感。弗拉哈迪感慨地说:“威望不会给任何人带来汉堡包和三明治。”
然而,弗拉哈迪错了,威望给他带来了一份奇怪的合同:它规定弗拉哈迪行动自由,拥有影片的版权,甚至出资者要求不在片子上署名,而资助的金额却非常慷慨。这就是《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弗拉哈迪最后一部成功的作品。
影片展示了一个男孩的欢乐与悲伤。一开始就将观众置于神奇而美妙的丛林之中:池塘、荷叶、露珠、水鸟。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少年划着小船缓缓入画。可以看出他在这片森林里如鱼得水,他熟悉这里的一木一草。他最亲密的朋友是一只小浣熊,他们常常在一起嬉戏玩耍。然而,鳄鱼吃掉了浣熊,他决心为浣熊报仇。正当少年与鳄鱼相持不下时,爸爸正焦急地寻找着他。少年与鳄鱼的搏斗惊心动魄,这个场景让人想起纳努克与海象的搏斗,想起亚兰岛人与鲨鱼的搏斗,突出人与自然的搏斗是弗拉哈迪一贯的主题。
弗拉哈迪把自己对自然的深情和对少年时代的回忆都融进这个男孩的故事中,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自传性的影片。
出资者是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它想借助弗拉哈迪的名声改善公司形象,因为二十年的电影工作经验已经使弗拉哈迪的名字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他们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说明石油开采并没破坏这里的生态,一切依旧那么和谐。
1948年,威尼斯电影节因为弗拉哈迪的热情和勇猛授予他大奖。
这位纪录片电影开创者晚年生活拮据。此时,他对用摄影机“还原”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1949年开始拍摄有关毕加索著名壁画《格尔尼卡》的影片,但是直到1951年去世,这部片子仍没有完成。它成了弗拉哈迪作品中令人期盼的“遗憾的艺术”。
http://lib.verycd.com/2004/12/04/0000029001.html
《北极圈恋人》中文名称:北极圈恋人
英文名称:The Lovers of the Arctic Circle
别名:极地恋人
资源类型:DVDRip
发行时间:1998年
电影导演:Julio Medem
电影演员:
Najwa Nimri
Fele Martinez
Nancho Novo
【影片简介】
西班牙导演朱力奥麦迪1998年作品,法国、西班牙合拍,朱力奥麦迪被认为是继绍拉、阿莫多瓦后的新一代西班牙电影导演中的佼佼者。影片的主角奥途和雅娜八岁时相遇,从那时起,命运将他们分分合合,但两人之间的爱却一直没有终止,当他们发现彼此之间的感情时,也发现了他们之间每一次的聚散离合都是一个循环,于是他们决定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一个太阳永远不会终结的地方——北极圈。
电影以 Otto和 Ana两个人的视角交替呈现。Otto和 Ana,他们的名字无论正着念倒着念,意思和发音都是一样的。
母亲自杀后,Otto出现了心理危机,他离开Ana,以飞行员(在西班牙语中,“ Otto”与“飞行员”谐音)的身份从事夜邮工作(一个空中邮差),往返于西班牙和芬兰之间;四年之后,听从命中的“圆形”的召唤, Ana也到了芬兰,住进她母亲情人的父亲(二战时期轰炸格尔尼卡的德国飞行员Otto,他被西班牙Otto的祖父搭救,后者用这个德国人的名字为刚刚出世的孙子命名)在北极圈内的一座小木屋。在北极圈内,有午夜的阳光,太阳似乎永远不会下沉…… Ana等待着奇迹的再一次出现,而 Ot to真的来了,乘降落伞从天而降,但这一次,两个失散的“圆”会相交乃至重合吗———人生总有一个地方欠缺,命运在转角处伺伏,谁也无法预料下一刻———所以, Ana想奔跑着回到过去,回到几小时,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前,最亲爱的人还未消失的时候;所以,梅德姆将影片献给了他的父亲。
『贰』 电影史上28场最激烈的追车戏
电影中的好车本就是一种观影的兄罩享受,但一场惊心动魄的飙车戏则更是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或许正是特技演员的天赋异禀以及奇幻的视觉特效,使每一位观众感觉身临其境一般,然而实际上你依旧坐在舒适的座位上。每当电影高潮时,我们总是希望,我们喜爱的主演能够脱离险境或者有一个惊人的结局。一场引人瞩目的飙车戏总能给整部电影加分,有时甚至使得一部平淡的的电影成为经典。
《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使得飙车戏达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水平。在《速度与激情8:宿命》上映之前,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电影史上最激烈的飙车戏,为迎接《速度8》做好功课。
28.《勇闯夺命岛》(1996)
在导演迈克尔·贝(清镇Michael Bay)将“神经毒气”带去“恶魔岛”之前,他的悍马就已经“肆虐”在旧金山的街头巷尾了。约翰·梅森(肖恩·康纳利饰)在电影开头试图逃跑时,他就跳进了一辆悍马,飞奔于街头,完全将交通法规抛之脑后。但是讲羡正闹真,史丹利·古斯比(尼古拉斯·凯奇饰)也同样把法拉利展现的淋漓尽致。
27.《超体》(2014)
无意中摄入了极其危险的合成毒品,使得露西(斯嘉丽·约翰逊)拥有了强大的超能力。经历了这种种之后,露西开始了她的复仇之旅,杀死那个罪魁祸首。在巴黎,她获得一条有关一个幕后黑手的线索:他们正在利用其设备获取人体数据。而当时恰逢交通高峰时期,露西给观众呈现了一场疯狂追逐的飙车戏。电影中,他们在人行道上飞快行驶,车身却毫无损坏,但却使得交通大瘫痪。
26.《偷天换日》(2003)
在原版《偷天换日》中曾有一场三辆Mini Copper的追车戏。在本片中,追车戏主角Mini更酷,追逐戏本身也更刺激。影片中,演员马克·沃尔伯格(Mark Wahlberg)、查理兹·塞隆(Charlize Theron)、杰森·斯坦森(Jason Statham)驾驶着专门定制的Mini Cooper,在洛杉矶地铁站内上演了这场追车戏。但由于场地限制,所以三辆Mini只能使用电动发动机,无法使用内燃发动机。尽管条件有限,大部分演员依然将他们的车技发挥到了极致。
有趣的是,《速度与激情8》的导演F·加里·格雷也是《偷天换日》的导演。
25.《007之金枪人》(1974)
在詹姆斯·邦德系列电影中,追车戏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但是在1974年的《007之金枪人》中,在过一条小河的时候,邦德(罗杰·摩尔饰)驾驶着一辆AMC Hornet X完成了一个空中360度的旋转,座驾毫发无损的四轮着地,这一幕成为了电影史上的经典。这惊心动魄的一幕由八台摄影机拍摄完成,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一镜头最终拍摄的时候一次便成功完成。
24.《速度与激情》(2001)
这就是《速度与激情》系列追车戏的开始。相较于近几年的《速度与激情》,2001年的系列第一部电影的飙车戏也没什么大的差别。在一场布莱恩(保罗·沃克饰)与多米尼克(范·迪塞尔饰)的一场戏中,两次路灯旁的停车,然后便在火车轨道上展开了一场追车戏,而恰恰当时他们前方正驶来一辆火车。就在即将相撞之时,他们同时驾驶车飞出铁轨,但是多米尼克不幸撞到了一辆卡车。时至今日,这一场景仍历历在目。
23.《疯狂的麦克斯》(1979)
1979年的《疯狂的麦克斯》中,导演乔治·米勒(George Miller)首次将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塑造的经典角色麦克斯和疯狂的飞车党(Vince Gill饰演)呈现给观众。电影开始,一名飞车党同其女友驾驶一辆偷来的警车,为了摆脱高速巡警而展开了一场追车戏。尽管甩掉了大量的警察,最终还是被麦克斯追上,但是麦克斯可不是好惹的。在麦克斯的紧追不舍之下,由于车速过高,飞车恶徒刹车不及,与卡车相撞而亡。
22.《真假警察》(1973)
罗伊·施奈德(Roy Scheider)饰演了一位纽约警局的警察,他曾利用极端手段逮捕了罪犯。在一次案件中,为了抓捕恶徒而上演了一场精彩追车戏。车辆穿梭于交通极其繁忙的曼哈顿,那里即使是一条小巷都挤满了小孩子。最终在尼克州公园大道,他冲上了一辆拖车的顶部,车顶已经被掀开,那时他差一点就能将恶徒击毙。
这也只是这名大名鼎鼎的车手比尔·希克曼(Bill Hickman)的职业生涯中经典镜头之一而已(他也曾在《警网铁金刚》和《法国贩毒网》中展现其天才驾驶技术)。
21.《亡命驾驶》(2011)
在导演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Nicolas Winding Refn)这部有关超神车手的电影中,瑞恩·高斯林(Ryan Gosling)着实塑造一位风度翩翩的车手形象。在与洛杉矶警方的猫鼠游戏中,高斯林一直都低调默不作声,发动机轰鸣和绝佳的音乐特效,将带观众享受飙车戏的精彩瞬间。
20.《冲刺大黎明》(1974)
彼得·方达(Peter Fonda)饰演了一位目标成为全美汽车比赛协会明星的车手,他跟他的朋友开了一家超级市场,他们想用赚来的钱投身到赛车业中。在参加完一次飙车活动后,他们与警方展开了疯狂追车大作战。最后他们因与火车相撞而死亡,此刻这部滑稽电影便戛然而止。
19.《虎口拔牙》(1978)
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Nicolas Winding Refn)肯定是看完这部阴森的追车电影后,才产生了灵感拍摄了《亡命驾驶》。这部电影中,瑞安·奥尼尔 (Ryan O'Neal)饰演了一位无名车手,他有自己的一套摆脱困境的方法。正如电影一半时那样,他驾驶着一辆雪佛兰皮卡,为了逃脱,他不得不与几名开着庞蒂克Trans Am的恶徒相互较量一番。
18.《极速60秒》(1974)
暂且不谈2000年尼古拉斯·凯奇和安吉丽娜·朱莉参演的改编版《极速60秒》,这部1974年的原版电影,是其改编版和其他大量电影都无法超越的。电影的最精彩之处就是近40分钟飙车场景,为了拍摄这场戏,曾有93辆车因此报废。
17.《谍影重重2》(2004)
在这部电影中,马特·达蒙(Matt Damon)彻底报废了一辆莫斯科出租车。电影尾声时,伯恩一改往日的谨慎逃跑计划,与恶徒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追车戏。他撞开了无数的车辆,有意冲进更多车辆之中以求得一线生机。
16.《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2003)
虽然第二部没有像第一部广受全球观众好评,但电影中那一场高速疯狂飙车戏的确令人印象深刻。枪林弹雨,惊心动魄。
15.《疾速追杀》(2014)
此部电影中,如果你认为基努·里维斯(Keanu Reeves)的杀人手段黔驴技穷的时候,电影的结尾将会让你大吃一惊。威克(里维斯饰)一直在追捕俄罗斯犯罪团伙头目,此人曾害死了威克的爱犬。最终,他先杀死了该头目的两名随从,之后便杀光了所有人。
14.《通缉令》(2008)
安吉丽娜·朱莉在其事业巅峰阶段,拍摄了这部处于最疯狂汽车电影之列的《通缉令》。此电影曾不被看好,其中动作镜头也被认为几乎不现实。在朱莉和詹姆斯·麦卡沃伊(James McAvoy)一场飙车戏中,她将自己的身体探出车外与恶徒搏斗,只用双脚控制方向盘。
13.《速度与激情5》(2011)
正是《速度5》使得其系列电影重回正轨,其中的飙车戏也成为该系列电影中最佳飙车戏。广为热议。电影结束时,主演们洗劫了一间警局,卷走了巨款,之后便在里约热内卢的街头上演了一场极速追车戏。
12.《死亡证据》(2007)
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库尔特·拉塞尔(Kurt Russell),一辆“防死车”,不看这部电影将是你的一大损失,电影结束时也会有巨大惊喜。当替身演员麦克(库尔特·拉塞尔饰)想到他又杀了一个人时,他吃惊地发现,他曾在路上追过的女人竟然一直跟着他。在一番追逐之后,麦克被撞到了路边,这个女人杀了麦克,电影也落下了帷幕。
11.《飞轮喋血》(1971)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拍摄《大白鲨》的四年以前,他推出了这部电视电影,让观众对大卡车产生了恐惧之心。丹尼斯·韦弗(Dennis Weaver)饰演了商人大卫,他在双车道公路上超过了一辆缓慢行驶卡车,但那将是他人生中最大的错误。卡车开始跟着他,这辆邪恶大卡车已经无形中开始折磨大卫。原本轻松地喜剧情节慢慢演变成了一部紧张刺激的惊悚片,而这就是斯皮尔伯格的神秘之处。
10.《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2015)
乔治·米勒(George Miller)最新一部《疯狂的麦克斯》电影,这位传奇导演在电影中加入了一场动人心弦的追车戏,场面极其豪华和壮观。弗瑞奥萨(查理兹·塞隆饰)为了让妇女们远离“不死老乔”,她和麦克斯不得不面对各种战斗,其中便包括了之后的疯狂轰炸和枪战。
9.《横冲直撞斗飞车》(1977)
全靠这部电影,伯特·雷诺兹(Burt Reynolds)成为了1970年代的知名偶像,他饰演了俏皮的非法酿酒商Bo "Bandit" Darville。影片中,Bandit驾驶他的Trans Am飞越了一座废弃已久的大桥,这一幕使得该电影成为了一部传奇之作。为了拍摄该镜头,参演车辆被绑在了助推火箭上,而正是电影导演哈尔·尼达姆(Hal Needham)亲自驾驶该车进行拍摄,凑巧的是,他也是雷诺兹的长期替身演员。
8.《终结者2:审判日》(1991)
为了摆脱邪恶的T-1000(罗伯特·帕特里克饰),约翰·康纳(爱德华·福隆饰)驾驶着他的摩托车与开着卡车的T-1000上演了一场追逐大戏。开着卡车的T-1000毫无顾忌地横冲直撞,使得电影一度扣人心弦。在飞越了一座大桥之后,仍对约翰紧追不放。但是终结者(阿诺德·施瓦辛格饰)最终驾驶着一辆哈雷摩托现身,还带着一把霰弹枪。这场精彩的追车戏也成为了每位影迷的最爱。
7.《疯狂的麦克斯2》(1981)
通过这部续集,《疯狂的麦克斯》系列电影才显示了其真正的价值所在。而正是电影高潮时的追车戏,使得此部电影令人难忘。麦克斯(梅尔·吉布森饰)开车满载汽油的油罐车,追赶飞车党头目Humungus,同时麦克斯的同伴也在紧追Humungus,而被折磨已久的Humungus余党已经四下逃散。这场扣人心弦的战斗最终在遍体鳞伤的追车戏中结束,并且结局揭露一个惊人的秘密(油罐车其实被装满了沙子)。
6.《粉身碎骨》(1971)
电影剧情设定在动荡的越战期间,该电影从Kowalski(巴里·纽曼饰)展开,他在一家汽车服务公司工作。某晚他准备将一辆道奇“白色挑战者”从科罗拉多送往旧金山。出发当夜,他和一个老友打赌,他能在第二天下午3点前到达旧金山。因此这一场振奋人心的汽车之旅就此展开,一路上他与沿途警察斗智斗勇,最终惊动了整个加州公路巡警。正如你能想到的,Kowalski的结局并不是很好。
5.《福禄双霸天》(1980)
“这里距离芝加哥106英里。加满了油,半包烟,天黑了,我们还戴着墨镜。”埃尔伍德·布鲁斯(丹·艾克罗伊德饰)说出了这句台词的同时,我们将迎接一场电影荧幕史上最有趣的一场追车戏。带着挽救抚养他们长大的天主教孤儿院的资金,埃尔伍德和他的兄弟杰克(约翰·贝鲁西饰)上演了一场疯狂的追车戏,其中涉及了警察,对手乐队,以及伊利诺伊州纳粹。整个拍摄过程中,导演约翰·兰迪斯(John Landis)共启用了60辆警车和40位特技车手。
4.《威猛奇兵》(1985)
导演威廉·弗莱德金(William Friedkin)曾参加完婚礼后开车回家,由于他开车时打瞌睡,醒来时发现走错了路,正是这件事开启他电影的传奇之路。用了20年的时间,他尝试将这次经历融入到电影之中,最终便诞生了这部电影。当理查德·钱斯(威廉·彼德森饰)和其同伴约翰·伍科维奇(约翰·潘科夫饰)被黑帮团伙追赶时,理查德为了摆脱追赶,特意开进了许多停车场,里面停满了双轮拖车,并且遍布洛杉矶泄洪通道。而最后恰恰是他走错了路,开上了高速公路时,他们才得以甩掉了尾巴。片中,子弹和车辆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冒出来攻击二人,而这正是这部电影值得品味之处。
3.《浪人》(1998)
导演约翰·弗兰克海默(John Frankenheimer)曾经是一位业余赛车手,他非常喜爱飙车。在这部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主演的惊悚电影中,他加入众多场追车场面。但是,最精彩的却还是最后一场,这场戏全程在巴黎拍摄,并且启用了近300名特效车手。罗伯特•德尼罗和让•雷诺两位老将,则对一辆携带特殊手提箱的车辆紧追不舍,贯穿整部电影。很少有电影的追车戏能够给观众如此真实的感觉,因为电影中飞速行驶的车辆都是真实拍摄而成的。拍摄时,车辆的速度曾达到120英里/时。这一点也使的电影更加惊心动魄。
2.《警网铁金刚》(1968)
像热爱电影一样,史蒂夫·麦奎因(Steve McQueen)同样喜爱飙车。他曾有机会在经典电影《警网铁金刚》中将二者兼得,而此部电影也被视作现代第一部追车电影。片中,麦奎因饰演了一位旧金山警察,当时他正在追捕一名黑帮头目,而一直陪他执行任务的正是一辆1968福特野马GT。影片的最精彩部分当属弗兰克·布里特(史蒂夫·麦奎因饰)与一名职业杀手的十分钟追车戏。正是这一幕,彻底改变了过去电影中的追车戏模式。
1.《法国贩毒网》(1971)
你是否认为电影《威猛奇兵》追车戏中的威廉·弗莱德金(William Friedkin)十分野心勃勃?他这么做的原因,只是因为他想要尽全力将其电影打造为极致。如果说《警网铁金刚》掀起了一场追车戏改革,那么《法国贩毒网》则使改革成果成为了现实。暂且不提吉恩·哈克曼(Gene Hackman)的惊人表演,弗莱德金利用车载摄像机和手持相机拍摄的追车场面,打败了以往所有的追车戏。
狙击手的袭击失败后即刻逃离,疯狂的吉米从徒步到开车狂追地铁。狙击手在上方地铁中威胁乘客生命,吉米在桥下逆行直追。追击途中差点伤及一名推婴儿车的妇女。最终,吉米将狙击手杀死。观看影片时,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得整部电影更加惊心动魄。我相信,影片结束后,你一定会像吉米一样筋疲力尽。
翻译:刘亚舟
『叁』 求一部电影的名字
英文名: Autobahnraser
中文名: 速度与激情之A2狂飙
导 演: ( 迈克尔·库奇/麦克·科尤尺 Michael Keusch )
主 演: (卢克·维金斯 Luke Wilkins) (亚历山大·奈德尔 Alexandra Neldel) ( Henriette Richter-Röhl) (尼尔斯·布鲁诺·斯奇米德 Niels-Bruno Schmidt) ( Manuel Cortez) (克里斯廷·基尔因 Kristian Kiehling)
影片的中文名比较牵强,并不是速度与激情系列,某些电影院打着速度与激情4来宣传,我也是最近刚看了速度与激情4才分清了的。这部片在北美和欧洲上映时间是04年,08年国内才引进,影片开始那个家伙开的smart142不错啊。
这是imdb上的网址http://www.imdb.cn/title/tt0391774
·剧情介绍
猫捉老鼠,警察抓小偷,交警罚违章,天经地义;当然,偶尔也会出些意外,比如警察3个礼拜抓不到偷了25辆名车的小偷,比如交警屡屡追不到开着改装车在公路上超速狂飙、在测速电子眼前留影的飞车族……但如果让哪个警长在自己的辖区里同时遇到这些意外,那这个警长有些抓狂、有些歇斯底里、有些见人就咬恐怕也能理解——小警察卡尔的上司现在就正经受着这样严峻的心理考验……
半夜,公路边,小警察卡尔正在“纠正违章”帮一名美女检修轮胎之际,身旁4辆崭新鲜红的奥迪双涡轮跑车风驰而过,职业反应明显迟钝的卡尔用他最快的速度发动警车打算驰援的0.01秒之后——缉盗的10余辆警车全部追尾,排在最前面的是卡尔的车,直升机里响彻夜空的是上司的恶毒咒骂……
转过天来,一个莺飞草长、风和日丽的日子,卡尔被降职到路边测速,随着一阵风驰电掣,卡尔的测速器飞到路边,卡尔的制服裤子竟然被劲风吹成了两片,下身半裸的他大义凛然地走上前去坚持原则地处理违章……
警局例会上,就辖区内3周内25名车失窃无一破案以及飞车族横行公路,警长对全局同仁“大加表扬”,生平热爱触霉头的卡尔因为主动发言“赢得了”打入飞车族内部的重任,在众同事们幸灾乐祸的眼光中他独自美丽、成竹于胸。
飞车族里,土耳其帅哥布鲁诺是个每日开着辆SMART-142微型车象松鼠一样四下乱蹿的限时速递匹萨员,除了每天准时把匹萨送到客人手里,还偶尔因为他矫捷的身手和放浪不羁的性格横刀夺爱戗走客人的女友;还有一对开着宝马四处放电的热辣姐妹花克劳蒂娅和尼基,四个开法拉利小跑却大多不够年龄拿驾照的小年青,开野马的帅哥戴迪和飞车族头人鲁克(就是他的开着一辆改装宝马老爷车把卡尔的裤子吹成了两片)……所有人看起来和普通人没有太大分别,只不过他们狂热迷恋300公里/小时的世界。
影片幕后
2008年10月15日,由美国阿特拉斯国际影业和德国康斯坦丁影业斥资7000万美金联合出品的爆笑动作爱情片《速度与激情之A2狂飙》献映中国市场,在此之前,本片在北美及欧共体5个主要国家电影市场上映累计票房已经超过1.7亿美金,宝马和奥迪是本片的重要赞助商,影片中动用包括宝马、奥迪、玛莎拉蒂、法拉利、野马、奔驰Smart142等名车超过300辆……
但客观上应当说“影片不是用这些名车,而是用爆笑的情节设计和演员完美表演、出色的摄影、轻松的喜剧故事赢得欧美观众的一致认可”(英国《泰晤士报》),“机器的故事我们已经看得太多了,我们更想看到人的笑脸……在这个电影里我们看到了,影院里一直有人在狂笑”( 美国《综艺》杂志)。
猫捉老鼠,警察抓小偷,交警罚违章,天经地义;当然,偶尔也会出些意外,比如有时猫老是捉不到老鼠,而狗在旁边遛达;比如警察3个礼拜抓不到偷了25辆名车的小偷,比如交警屡屡追不到开着改装车在公路上超速狂飙、在测速电子眼前留影的飞车族……但如果让哪个警长在自己的辖区里同时遇到这些意外,那这个警长有些抓狂、有些歇斯底里、有些见人就咬恐怕也能理解——小警察卡尔的上司现在就正经受着这样严峻的心理考验……
既然有些事情是天经地义的,那谴责、抓狂也就都于事无补,倒不妨换个思路想想:也许可以换个猫或者换成狗?但猫猫和狗狗之间……算了,那些比起老鼠来已经不算什么严重问题了。《速度与激情之A2狂飙》讲的就是一个这样平常但爆笑的故事,主人公一脸倒霉像的小警察卡尔跟着他的猫警长一路狼狈,直到他偶然“卧底”到飞车族里,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无数的惊喜和刺激在等他,还有美人芳心和事业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