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影《绿皮书》里,多次出现托尼写信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绿皮书》这部电影中曾经多次出现过托尼这个角色写信的情节,这个情节对故事的完整性有什么帮助吗?我细数了一下这部电影中的这个细节,一共出现了四次。第一封信是托尼在进行简单的记录,有一点像我们写日记的样子,内容也都比较普通。他接受了自己对博士的看法,我认为此时观众也对这位博士产生了好奇心。第二次写信的依旧是托尼,他对这个博士进行描述。随着他们两个人的接触逐渐的增多,他也观察到了对方性格上的一些特质。
第四封信中托尼表达了对这位博士的感谢,他们两个人真正的产生了友谊。正是通过这种交往,让两个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逐渐发现了自己的另外一面。我觉得这四封信有助于推动情节,而且将彼此串联在一起,让我们知道了托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㈡ 电影《绿皮书》里面两个性格迥异的人,你更喜欢谁
《绿皮书》影片介绍的一个标签是“公路片”,这是一种电影的类型,意思是,故事主要是围绕着一次旅途展开。故事中有一条必须一直往前走的路,无论路上的人们或喜悦、或无聊、或抱怨、或争吵,车依然需要往前走。前方会有各种各样未知的事情,这一切,都会让旅途中的人,更加深地去认识自己、也认识别人。
围绕历史解释权话语的争夺在这场讨论中上演,它不是以黑人—白人作为对立坐标的,事实上支持《绿皮书》的黑暗影星也不少,它基于的是人们对这种既得利益者通过影像补充历史创伤的做法是否认可。认可的是自然会感动于《绿皮书》温情脉脉的叙事,为结局黑人与白人一同欢笑而喝彩,反对的是就会斥责影像的虚伪,批评既得利益者借助影像占据道德制高点。
欢迎大家互动评论
㈢ 如何评价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
这是一部讲述人间大爱的正能量影片,所以获得奥斯卡奖项也是应该的。很多人没事干的时候都喜欢看电影,但是如果你要看绿皮书的话,建议找一个安静的下午细细品味,这部电影讲的不是我们众所熟知的小人物奋斗,也不是反抗资本的压榨,而是在讲述自我的找寻和心灵的归属问题。
如果想在这部电影中看到拯救世界这样的场面那就要大失所望了,这部电影的结局也是比较感伤的,由于他是黑人,所以被一个餐厅禁止进入,后来只能到另外一家餐厅谈钢琴。每个观众对于这部电影的感悟都不同,如果有兴趣的话,还是要自己好好品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