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战德国雪绒花部队是一支怎样的部队
说起二战时期的德军精锐部队,相信很多朋友会想到被称为绿色魔鬼的空军伞兵,以及血腥狂热的武装党卫队。事实上,当时的纳粹德国还有一支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的野战军,那就是德国山地猎兵部队。这支部队的士兵被称为戴著雪绒花的男人。
1、为什么叫雪绒花部队?
《音乐之声》主题曲《雪绒花》让雪绒花名扬天下。雪绒花还有一个名字叫勇敢的人。它的起源极其特殊,只有在阿尔卑斯山才会出现。这种花通常生长在海拔1700米以上。因为它只生长在极少数岩石表面,所以极其罕见。所以,雪绒花是勇敢的,顽强的,有毅力的。德国山地师把它作为军队的标志,代表军队可以像雪绒花一样。
德军山地猎兵部队和伞兵、装甲兵一样,都是战斗素质过硬的精锐之师。部队里的每个人都戴着象征荣誉和勇气的高山雪绒花标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因勇敢和善于战斗而闻名。无论环境多么艰苦,山地猎兵部队就像它的象征生长在高海拔的雪绒花一样,蕴含着顽强的生命力,绽放着迷人的光彩。
2、苏联眼中的雪绒花部队
他们继承了德国山地先民的勇猛传统和尚武精神,英勇无畏地战斗着。在战争中,因为德军兵员短缺,他们四处作战,到处都有留下高山雪绒花的名声。进攻苏联的德军山地师,因为当时发展的武器精良,战术素养过硬,被苏军称为高加索之鹰、魔鬼的山地一师。
高加索之鹰的绰号是德国第一山地师在高加索山区作战时获得的。当时正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激战正酣,希特勒迫使第一山地师进攻高加索油田。第一山地师面对苏联的主力是一个山地集团军,这个集团军的背后是苏联在高加索和外高加索的整个强大的战斗集群。第一山地师孤身深入,英勇出击,多次将苏军打得屁滚尿流。所以在最辉煌的时刻,可以通过山上的望远镜看到苏联巴库的油田设施。第一山地师最终因为食物弹药补给不足被迫撤退,但苏军还是客观地给了他们高加索之鹰的绰号,甚至这样评价它:第一山地师,给它一座山,就休想从他们身上爬过去。
3、雪绒花部队编制
一战后,德军山地部队表现非常出色。德军虽然只有10万,但对新国防军的组建和战斗素养起到了根本性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德军在自己的军队中还是保留了一支山地军,这是未来德军山地部队的武器。
德国山地师的基本建制与陆军师相同:山地步兵团、山地炮兵团、山地工兵营、山地反坦克营、山地侦察营(有的是自行车营)、山地通信营师直属部队等。但是一个山地师的步兵团下有5个步兵连,一个陆军步兵营下有4个步兵连,也就是说山地团的兵力比陆军团大三分之一左右。与其他野战部队不同,山地部队需要便捷的装备携带武器,有利于山地作战和运输。由于部队在山区作战时基本靠人力运输,所以无论是单兵装备、重型装备还是后勤物资,都要充分考虑士兵的载重能力,比如火炮的重量。
4、总结
作为二战中国防军和党卫队的精锐部队,参加了从1939年入侵苏联到1945年意大利的一系列战役。德国的土壤覆盖基本上是平原,只有巴伐利亚和符腾堡有一些低矮的山丘,不像邻国瑞士、法国、意大利和奥地利的阿尔卑斯山的步兵。尽管德国的地形没有山,但是二战的时候,精锐的雪绒花部队却覆盖了欧洲所有的恶劣地形。
② 一战中的奥匈帝国军队
奥匈帝国(德语:Österreich-Ungarn、匈牙利语:Osztrák–Magyar Monarchia),又名双元帝国(Duale Monarchy)、二元帝国,旧译奥斯马加(匈牙利语的音译),全称是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皇室领地以及匈牙利圣史蒂芬王冠领地;欧洲列强之一,奥匈帝国在历史上最著名的是在1914年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皇太子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黑手党的激进民族主义分子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杀,是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步兵
战前,奥匈的帝国国防军总共拥有步兵部队如下:
62个奥地利步兵团
40个匈牙利步兵团
4个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步兵团(1908年帝国新吞并的地区,为了这个地区,赔上了王储,甚至整个帝国)
28个战地猎兵营(什么是战地猎兵以后介绍)
1个波黑战地猎兵营
4个蒂罗尔猎兵团(注意,这是属于帝国国防军的部队,和上文提到过的,属于皇家和王家地方防卫军的蒂罗尔射手部队不是一支部队)。
具体步兵团的建制如下:
团部,4个野战步兵营,16个野战步兵连。
团部:
一名上校担任团长,一名校级军官担任参谋长,3到5名尉官担任参谋,一名副团长,一名团工兵主任,一名团主计官,四名主计官助手,一名团军需官,一名团修械主任,一名团营房管理主任,一名团军乐队长,一名团军医主任,四名高级军医,一名团部军士长,四名团部勤务下士。
四名营长(中校或少校),四名副营长,一名团神职军官及其助手,号手,5名一等兵,30名列兵,两名学兵。
团部一共:21名军官,73名士官和士兵。
16个连长都是上尉,同时每连都有一个连军士长,副连长通常是中尉或少尉,排长是准尉。
除去团部的兵力,一共是:64名军官,2488名士官和士兵。
团的补充营建制如下:
1名少校营长,2名补充区征兵官,1名高级军医,一名主计官,3名中士级主计官助手,1名军需官,1名营参谋长,4名中尉(未来的连长),4名中士(未来的连军士长),以及12名士兵(都是老兵,作用是训练新兵)。
中尉以上的步兵军官配发军刀,军刀长82厘米,双面开血槽,单面开锋,用于指挥发令,也可以用于近身搏斗。主计官,参谋长和团军乐队长配发礼仪性M1863式军刀,不开锋,长65.8厘米,不能用来搏斗。
工兵官,号手和司机等配发M1862式工兵刀。
士兵中的神枪手和神枪军官可以佩戴“射手标志”。
各团都拥有自己的团旗,作为本团的标志。
和步兵部队一样,奥匈帝国的炮兵部队也分属于三支军队,帝国国防军炮兵部队,皇家和王家地方防卫军炮兵部队和王家匈牙利地方防卫军炮兵部队。
炮兵
其中,帝国国防军炮兵部队实力最强,下属兵种最齐全。
帝国国防军炮兵部队又可以划分为:
国防军野战炮兵部队
国防军要塞炮兵部队
国防军山地炮兵部队
国防军炮兵技术支援部队
国防军炮兵训练队
其中,国防炮兵兵力如下:
42个野战加农炮团
14个野战榴弹炮师(营级建制)
11个乘骑炮兵师(营级)
14个重榴弹炮师(营级)
11个山地炮兵团
6个要塞炮兵团
10个独立要塞守备炮兵营
在炮兵部队和运输部队中,“师”这个编制是一个营级建制。
每个师属野战炮兵团都包含有一个补充营,其功能和步兵团的补充营一样。同时每个野战炮兵团还含有一个基干弹药队,该队仅有2名军官9名士兵,也是一个等待在动员后使用预备役人员填充的单位。
一个拥有四个炮兵连的野战炮兵团,总共拥有16名军官和404名士兵。
要塞炮兵团要庞大得多,采用3营12连建制,总共54名军官1251名士兵。
炮兵技术支援部队,主要负责维修大炮,为炮兵构筑工事,设立观察哨,建立弹药堆积点,提供警卫等任务,一身而兼任技术工兵,战地工兵,侦察兵和轻步兵四任,是炮兵部队必不可少的助手。
由于炮兵技术支援部队是技术兵种,因此设立随军炮兵工程师职务,其中随军炮兵总工程师是少将军衔,高级炮兵零件管理工程师是上校军衔,炮兵军官和士兵都装备左轮手枪作为自卫武器,军官另装备骑兵军刀。
野战炮兵部队本身的警戒兵和为野战炮兵部队提供警戒勤务的炮兵技术支援部队的士兵装备不带刺刀的步枪。
要塞炮兵的轻步兵则装备带刺刀的步枪。
炮兵的军帽上带有炮兵穗,然而这是只有和平时期才使用的装饰性穗带,战争时期,炮兵统一佩戴圆筒式软布带沿战斗帽。
战争开始的时候,奥匈炮兵储存了大量弹药,但是却只储存了少量的备用大炮,根据不知道哪个蠢人提出的理论,大炮在未来的战争中不会有太大的损失的,更糟糕的是,奥匈最大的兵工厂,斯科达兵工厂虽然产能还有富裕,却没有储存原材料,结果战争开始后,由于英国海军的封锁,兵工厂生产大炮的原材料迅速耗尽。接下来,奥匈炮兵在俄罗斯和巴尔干的战争中遭到了巨大的损失,这使得奥匈炮兵的大炮到1915年意大利参战的时候近乎枯竭,以致于几乎不能在意大利前线上部署一门大炮的地步。帝国战争部疯狂地搜罗一切还能打响的重火器来装备它的炮兵部队,那些没有制退复位器的老式火炮被重新下发到部队,甚至一门1861年生产的65毫米铜制山地加农炮也被拉到了前线。近300名俄罗斯战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门炮拉上了海拔3905米的阿尔卑斯山Ortler峰。
奥匈帝国的野战炮
要塞炮兵的处境要好的多,拥有要塞保护的要塞炮兵损失不大,以帝国国防军第1要塞炮兵团为例,该团的第1营拥有2门305毫米重迫击炮和2门150毫米重榴弹炮,另外三个炮兵营各拥有1门240毫米重迫击炮和3门150毫米重榴弹炮,另外还拥有一个营的步兵部队,这些部队到1915年秋还建制完整。
第2要塞炮兵团则在1915年补充了一个补充营,该营拥有一门恐怖的420毫米榴弹炮,这是德国援助的。
1918年,所有要塞炮兵团又改编成重炮团。
奥匈军的火炮技术标准如下:
加农炮:40至60倍身管,水平喷焰长度达到炮长的百分之10
重迫击炮:6至10倍身管,垂直喷焰达炮高百分之70
榴弹炮:10至16倍身管。
型号:
M61加农炮,120毫米口径,M61加农炮,150毫米口径,M95加农炮,180毫米口径。150毫米口径迫击炮M78,150毫米口径迫击炮 M80,150毫米口径装甲迫击炮M80,90毫米口径加农炮M75和M75/96,80毫米口径装甲榴弹炮M94P,150毫米口径装甲榴弹炮M94和 M99,100毫米口径装甲榴弹炮M99F和M99B,100毫米口径装甲榴弹炮M5和M6F,100毫米口径突击榴弹炮M9,240毫米口径重迫击炮 M98和M98/07,305毫米口径重迫击炮M11,380毫米口径重榴弹炮M16,350毫米口径海军炮L/45M15,420毫米口径重榴弹炮 M14。
骑兵
奥匈帝国的骑兵部队也是分别隶属
奥匈帝国的骑兵们
帝国国防军,皇家和王家地方防卫军,王家匈牙利防卫军。骑兵团分为三种:骠骑兵,枪骑兵,龙骑兵,然而实质上,到了开战的时候,这三种骑兵的武器装备根本就没有区别,这些名字上的区别仅仅是一种历史遗迹而已,就如同帝国本身就是历史遗迹一般。
帝国国防军拥有16个骠骑兵团,按照传统,这些士兵都是来自帝国的匈牙利部分,然而,却并不都是匈牙利人,还包含克罗地亚人,罗马尼亚人和斯洛伐克人。
骠骑兵团标准建制为2营6中队,全团军官27人,士官和士兵925人,乘骑马950匹,挽马16匹。
到了1916年,由于战马的奇缺,所有骠骑兵团改为“骠骑兵射手团”,实质上就是步兵团。
骠骑兵戴硬制圆筒形状军帽,下大上小,帽筒中部挂穗带,帽顶部带有冲天穗,硬质帽檐。
骠骑兵制服称为“阿提拉”制服,据说是为了纪念匈牙利人伟大的祖先阿提拉(匈牙利人是否是匈人后裔还有争论),它的著名特点就是制服的前胸带有5排左右对称的扣子,扣子之间用长穗带呈蝴蝶状缠绕。
各团以制服颜色,军帽冲天穗颜色和制服扣子穗带颜色互相区别,后面详细介绍到团的时候再分别介绍。
骠骑兵装备M1890式连射卡宾枪,军官装备M1870式军用左轮手枪,医护兵没有装备射击武器,但是所有骠骑兵,无论官兵,均装备M1869式骑兵军刀。
奥匈骑兵上校的制服
帝国国防军拥有10个枪骑兵团,按照传统,这些枪骑兵都是从奥属波兰地区征募来的,其编制和骠骑兵团已经完全没有任何不同之处。
枪骑兵戴顶部带有一个小的波兰四角帽图形装饰的头盔,制服正面带有一大块传统的枪骑兵制服饰布,饰布呈梯形,起于两肩,收于腰部,饰布颜色各团不同。一直到英军中的枪骑兵团尽管已经改作步兵或者机械化步兵团,然而在阅兵的时候仍然穿这种制服。
枪骑兵装备M1890式连射卡宾枪,军官装备M1870式军用左轮手枪,医护兵没有装备射击武器,但是所有枪骑兵,无论官兵,均装备M1869式骑兵军刀。
帝国国防军拥有15个龙骑兵团,全部是从上下奥地利
奥匈帝国骑兵军官的头盔
区域和波希米亚地区招募,龙骑兵团的编制同骠骑兵和枪骑兵。
龙骑兵头盔的顶饰同古希腊头盔,是一种拱桥状饰物,但是一般不带有流苏。
龙骑兵的制服和步兵制服一样,但是佩戴本团识别标志。
龙骑兵装备M1890式连射卡宾枪,军官装备M1870式军用左轮手枪,医护兵没有装备射击武器,但是所有龙骑兵,无论官兵,均装备M1869式骑兵军刀。
帝国国防军所属的共41个骑兵团,在战时全部集中编成骑兵旅和骑兵师使用,这和地方防卫军所属的骑兵团不同,地方防卫军所属骑兵团都被分拆到步兵师去当师属骑兵使用。
猎兵
所谓战地猎兵部队,和德国将猎兵作为宪兵使用不同,奥匈的战地猎兵部队其实就是轻步兵部队,由于传统上这些部队的士兵都是招募自猎人,所以有此名字。
和普通步兵不同,战地猎兵部队要求具备深入敌后,游击作战,不依赖重火器支援,不参与大兵团作战等任务。
同时,部分战地猎兵部队实际上是山地轻步兵部队,这些部队从传统的山民中招募,爬山涉水习惯成自然地如履平地,由于经常打猎而枪法出色,而且具备一定的野外生存能力,是执行山地渗透,袭扰等任务的不可多得的优秀部队。
帝国国防军总共拥有29个独立战地猎兵营,和4个蒂罗尔猎兵团,这四个团和属于皇家和王家地方防卫军的蒂罗尔射手部队4个团共同构成帝国的山地部队,不过,当意大利宣战的时候,属于国防军的4个蒂罗尔猎兵团却在巴尔干战线作战。
帝国国防军还拥有4个波黑步兵团,这些团身着蓝色制服,头戴红色土耳其无檐帽(所谓菲兹帽),配备随军牧师(针对东正教徒)和随军依玛姆(针对伊斯兰教徒)。
自1878年开始,帝国就占领了波黑,当然,在名义上这两个省仍然是属于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神权大帝国——奥斯曼帝国。1882年,奥匈帝国战争部正式将波黑划分为4个补充区(萨拉热窝,巴尼亚卢卡,多伦亚图兹拉和莫斯塔尔),和帝国其他的隶属于各军管区的补充区不同,这四个补充区直属帝国总参谋部。帝国国防军首先在四个补充区各征召了一个基干连,然后于1885年将连扩展成营,1889年又把营扩展成两个营,1892年再度将每个营扩编成两个营,这个时候,四个团所需的16个营就全部构建完成了。1894年,建立团部和补充营后,4个波黑步兵团构建完成。1903年,帝国战争部从整个波黑地区不分补充区征募了一个战地猎兵营。
海军
奥匈帝国海军存在于1867~1918年间,是奥匈帝国的海上力量。
奥匈帝国海军士兵
德文正式名称为Kaiserliche und Konigliche Kriegsmarine,既帝国与皇家战争海军,简写为k.u.k.Kreigsmarine。奥匈帝国海军继承自奥地利帝国海军,1867年奥地利帝国改称奥匈帝国时海军也随之改名。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不再拥有海岸线,于是帝国海军不复存在。(今天奥地利有在多瑙河巡航的水上部队,但隶属于联邦警察,而非海军建制了。)
皇家海军学院
奥匈帝国海军的人才教育系统非常完善,并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海军开办了一些院校,在这些院校中设置了相当多的课程,为培养海军军事人员提供了有力保证。本章节仅详细介绍三所院校,其中两所专门培养士官人才,另外是海军军官学校,专门为海军培养海军军官。
皇家希夫荣根学院:皇家希夫荣根学院位于西贝尼克,是一所海事学院。学院的课程分三年完成,课程主要传授基本的军事理论、基本的海军常识和比较简单的海军专业知识,学生在校属的船只和场地上进行实际操练。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将会成为初级士官,依据成绩的好坏,毕业生将成为军需官、水兵、一等兵和二等兵。毕业之后所有的学生(当然也就是现任的初级士官)将会开始学习专业课程。
皇家机械学院:皇家机械学院位于普拉,学院的课程分三年完成。学院只为校内这些将成为士官的学生们设立了两种专业:电机学和电气工程学。该学院声誉极高,事实上
奥匈帝国的无畏舰
它是当时欧洲最好的电气工程学院之一。毕业生的晋升方式与皇家希夫荣根学院基本一致,但是有所不同的是,皇家机械学院的学生在毕业后马上就可以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
皇家大洋学院:皇家大洋学院坐落于里耶卡,主要为海军培养军官。学生的入学年龄一般为十五岁或十六岁。毕业生将直接晋升为海军军官下士,以下士身份服役一段时间后可以晋升为高级候补军官,大部分海军军官都是毕业于皇家海洋学院。
如果海军需要更多的海军军官,那么海军还可以公开在高中毕业生中选招海军军官。这些毕业生将参加十八个月的培训课程,包括十个月的理论培训和八个月的海上实习。课程期间这些学生被定为候补军官。课程培训结束后,通过毕业考试的学生将会成为海军后备军下士。这些地方大学选出来的都是些非全责军官,一般在军中任工程人员、医务人员或者教职人员。
③ 二战德国小分队救英国小孩落水影片叫什么名字
《天降雄鹰》(英语:The;Eagle;Has;Landed)是一部1976年拍摄的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英国电影,它是特种作战电影经典作。它讲述的是1943年时纳粹德国以16名伞兵降落到英国境内化妆作英军,准备在英国首相邱吉尔行经附近时予以绑架但最后行动失败的故事。此片采取罕见德军角度观点拍摄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德意志国防军空降猎兵勇猛作战及尽忠爱国孤军奋战,有极精致描述及高度肯定。;;;;;;;剧透:……行动却出现了意外,空降猎兵经过斯塔德利山谷农村时,一个英国小女孩掉到灌溉渠里并差点被风车绞死,一名德军突击队员奋不顾身跳水救她并被被风车绞死,他穿的盟军制服里的德军铁十字勋章露出,英国村民看到吓得都跑光了,----------------------------------------------------摘自 WI KI《猛鹰突击兵团》词条;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