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评价日本电影《情书》
1、 剧情散而不乱,层层递进
影片开头从躺在白茫茫的雪地上的渡边博子切入,一身黑色的渡边博子和空无一人的雪地形成极其强烈的对比。然后,在大远景镜头里,渡边博子化为一个小小黑点,随着镜头的移动,渐次出现的是远方层层叠叠的居民楼,这意味着故事将要走进人群和烟火之中。
随之而来的画面是博子的未婚夫——藤井树(男)三周年葬礼,镜头里出现了一群身着黑色衣服的人,背景同样是苍白和悲凉的雪景,不仅将开头强烈的色彩对比和哀伤情绪延续了下去,还顺便交代了故事背景,层层递进,可见情节设计之用心。
这种层层递进的剧情推进方式并不只这一处。在博子和藤井树(女)通信的过程中,得知藤井树(女)是树(男)的中学同学。博子出于对树(男)的想念,希望藤井树(女)写信将树(男)学生时代的故事告诉她。于是剧情便水到渠成的将藤井树(女)拉进了回忆中。
在回忆中,藤井树(女)曾经用过照相机观察过操场跑道上的树(男),于是博子给她寄来了相机,恳求她去树(男)的学校拍一些照片寄给自己。藤井树(女)便拿着相机,来到已经没有了树(男)的学校操场,接着又去拍了教室,并且遇到了曾经的老师和学妹,知道了“寻找藤井树”游戏和树(男)在山难中去世的消息。
相机、操场、老师和玩“寻找藤井树”游戏的学妹,种种要素巧妙地连接了回忆和现实,在这样环环相扣的剧情设计中,一点点将故事推向高潮,却没有任何时空割裂感。
2、 角色之间互相都有关联,无一丝赘余
《情书》中的角色安排,无论是主角、配角还是龙套,都没有一丝浪费和多余。博子因迟迟无法接受树(男)的死亡,在思念驱使之下,向那个已改建成公路的地址寄了一封信。这封实为寄往天国的信,正如博子对秋叶先生所说:“就是知道这封信没有人能收到,才要寄的。”
博子不过想假装树(男)还好好的活在这个世界上。也正是因为角色这样强烈的动机,才不停的推动着剧情发展。
再看藤井树(女),在故事前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却在无意中被博子推动着走进了回忆中。在故事的中后部分,一点点的寻找自己青春的拼图,后知后觉地拼出了自己的初恋故事。在故事的结尾处,把本来要寄给博子的信留了下来,完成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不提其他配角,这部电影中就连出场几秒钟的出租车司机也身负重任。司机因为刚送完藤井树(女)回家,又刚好被从藤井树(女)家离开的博子和秋叶拦到,无意中说了一句博子和藤井树(女)好像……这一句小小的真相揭露,又将剧情推向一个小高潮。不得不说,这部电影里的每个角色都恰如其分的存在着。
3、故事节奏恰到好处
电影的故事节奏非常重要,节奏失衡的电影往往要遭观众抛弃。《情书》作为一部爱情片,没有狗血,没有情敌,甚至连男主角都只在回忆里出现。但就是这样没有明显的戏剧冲突,反而更能凸显故事节奏设计上的不俗。
《情书》在故事的第一段,重心在博子身上。随着博子和藤井树(女)信件的来往,博子的疑问和观众的好奇都在层层堆积不断增加。这时候,博子有强烈的动机行动,进而推动剧情发展,而观众也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在影片进行到30多分钟左右,博子动身去找藤井树(女),顺利进入故事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会发现,博子的镜头逐渐减少,重点则放在了藤井树(女)的现实生活和青春回忆中,这时故事已入佳境。藤井树(女)学生时代青涩朦胧的初恋,成为了重要的描写对象和抒情对象。
故事第二阶段结尾处,藤井树(女)还经历了一段“肉体死亡”的危机,但这个死亡危机因为之前的铺垫,反而来的恰到好处。当藤井树(女)躺在病床上时,影片里穿插了一段平行蒙太奇,将博子宣泄的呐喊和藤井树(女)的呢喃自语交织在一起,如同进行了一场记忆和身份的置换,博子最终得到了救赎,从刻骨铭心的伤痛中走了出来。
故事的第三阶段,也就是结尾处,一群学妹跑来找藤井树(女),交给她一本《追忆逝水年华》,这是当年树(男)委托藤井树(女)归还的书。在学妹的提醒下,藤井树(女)看到借书卡后面自己的素描画像,那是少年未来得及说出口的告白。
在藤井树(女)手足无措的哭泣声里,影片迎来结局,为这段迟到的爱情画上了一个隽永含蓄的句号。如果说这样高超的叙事手段,能让我们轻易就沉浸于光影世界中,那么影片中对于爱与死亡的探讨,则让我们一遍遍流连忘返,迟迟不舍得从中抽身。
B. 情书电影深度解析
《情书》:少年的暗恋,纯洁无比
电影《情书》是由中山美穗、丰川悦司、柏原崇等演员主演,由导演岩井俊二指导的日本纯爱电影。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日本纯爱电影的“天花板”,剧情紧密,引人深思。演员演技让人深入其中。电影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情书》刚开始便讲述了在丈夫藤井树去世三周年的忌日,女主渡边博子在祭拜时又一次痛苦不已。祭拜结束后,渡边博子来到男主妈妈家,在那里发现了一本藤井树少年时期的同学录。在同学录中,渡边博子发现了藤井树上学时期的地址,并尝试寄了一封信。令她惊喜不已的是,渡边博子收到了回信。后来发现原来是和男主同名的一个女孩。渡边博子和女藤井树聊天,原来丈夫在高中时期喜欢女藤井树,但是因为她没有发现,结果便无功而返。男主一直忘不了少年时期暗恋的那个女孩。
C. 电影《情书》
上线于1995年,耳闻多年,终于如愿观看。
影片一开始,女主在一片空白的雪地上将自己的灵魂放空,也以此来表达对藤井树的思念与心灵的寄托。
有人说:藤井树的葬礼,只是朋友们用来聚会的节日。祭奠的一种方式就是假装很辛苦,借着喝酒来思念已故之人。
渡边博子在纪念册上看到了藤井树的旧址,出于对未婚夫的思念与情感的寄托。将信寄往旧址,以为是天堂,殊不知是另一个藤井树(女藤井)的地址。以为会给这段感情画上句号的渡边博子,在信件的联系下知道了自己或许不是未婚夫喜欢的人。自己只是像她罢了!
藤井树,你好!我很好,渡边博子。出现了两次,开始的想要放下,到后来,渡边博子知道真相后失声痛哭留下的崩溃。我很好,非常好,我想渡边博子是该放下了。
知道不是有人在恶作剧之后,渡边博子为寻求真相来到寄信地址,很戏剧性,博子和女藤井没有见面。在即将离开,渡边博子看到了骑自行车的女藤井,也就有了后续请求女藤井讲述藤井树的故事。看到的那一刻或许就有了答案吧!渡边博子知道了藤井树对她的一见钟情是因为那个女藤井,她会选择不原谅,她像她,却不是她,没有谁希望自己是替身,对吧!
初中的女藤井班上有一位男藤井,他们名字一样。女藤井记得关于男藤井记忆中的所有事情,本就是一种喜欢了。却因为同名同姓这件事情,不以为然。女藤井会问男藤井今天的值日生,男藤井就会回一个问题今天讲了什么课题。女藤井树爱心男藤井树全班的嬉戏中,女藤井很难堪,用哭来表达。男藤井为此跟班上的男同学打架,这不就是喜欢吗?在试卷上,借书卡上画女藤井树,满满都是女藤井树的样子。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男藤井树在借书卡上写满了女藤井树的名字。后来,女藤井树知道男藤井去世的消息,同时,也知道了男藤井喜欢她。
在故事里,渡边博子喜欢男藤井,男藤井却把她当作是女藤井的替身。女藤井直到男藤井去世才知道这场青春里的暗恋。她像曾经你喜欢的那个她,在知道真相之后,你是否会像渡边博子那样慢慢的放下呢?
可惜相互喜欢的人,无法在一起,却不知那个喜欢的人,永远都在那个人的心中。将像她的人作为她的影子,这是怎样的不公平,希望都不要活在回忆中。伤害别人的感情。